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_马金卫

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_马金卫
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_马金卫

第34卷第1期2012年1月2012,34(1):185-194Resources Science Vol.34,No.1Jan.,

2012文章编号:1007-7588(2012)01-0185-10

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马金卫1,2,吴晓青1,周迪1,3,王周龙2

(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烟台264003;2.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烟台264025;

3.中国科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海岸带城镇扩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岸带生态安全。本文以滨海城市-烟台市为例,基于1990年-2009年间的遥感监测历史数据,将城市扩展动态模拟方法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相结合,模拟和评估三种海岸带政策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市区2010年-2040年间的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及城镇扩展导致的海岸带资源损失和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烟台市区未来城镇化过程加速,开发区、莱山-牟平一带区域生态风险明显加大;若不加约束将有更多的耕地资源和近岸海域被侵占;鼓励海岸带开发利用与适度围填海的城镇发展政策,加速了岸线资源的损失,使得海岸带区域生态风险增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海岸带保护和围填海建设监管措施,降低高强度开发给海岸带地区带来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海岸带;SLEUTH;模拟;城镇扩展;区域生态风险

1引言

海岸带作为海陆系统交错地带,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环境成为自然、人文活动的活跃区域,同时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1]。海岸带土地利用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与海岸资源的直接“印记”,体现着人类对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陆生态系统的扰动程度[2],因此其变化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3-5]。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正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导致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资源减少和景观破坏,极大地影响海岸带区域的生态安全[6-7]。

近年来,随着GIS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构建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模拟分析不同管理和政策条件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识别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成为指导土地利用管理决策,规避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手段[7-9]。但是现有的应用集中在大中城市[2,7-11],对滨海中小城镇扩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海岸带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较少[12-13],对于不同管理方案的模拟结果分析不够深入,潜在的区域生态风险挖掘不足[14-17]。因此,本研究以滨海城市-烟台市为例,将城市扩展动态模拟方法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相结合,定量化模拟不同政策管理预案下的海岸带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评估城镇扩展导致的海岸带资源损失和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差异性,以期为滨海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调控和海岸带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烟台市区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海岸带地区,地理范围为北纬37°04′-37°38′,东经121°15′-121°56′,下辖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总面积2722km2(图1)。研究区濒临黄海,地形地貌以丘陵和滨海平原为主,大陆海岸线曲折,全长167.6km,岬湾相间,自西向东分布有套子湾、芝罘湾和四十里湾,芝罘岛岛群、崆峒岛岛群和养马岛相间其中,并有大沽夹河、辛安河、沁水河等河流入海,滨海旅游资源和港口岸线资源十分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市

收稿日期:2011-09-17;修订日期:2011-1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800149)。

作者简介:马金卫,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GIS应用研究。E-mail:mjinwei003@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通讯作者:吴晓青,E-mail:xqwu@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第34卷第1期资源科学

实现生产总值(GDP)4358.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2264元,比上年增长14.5%。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5%,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32km2,扩大到2009年的212km2,市区非农业人口突破100万。近几年来,随着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等海洋产业迅猛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烟台市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区域生态风险压力增大。目前,烟台市正在积极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烟台东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和套子湾临港产业及旅游文化聚集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烟台市区未来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2.2城市空间扩展模型-SLEUTH SLEUTH(Slope,Land use,Exclusion,Urban extent,Transportation,Hillshade)是用于模拟、预测宏观或中观尺度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典型元胞自动机(CA)模型,在城市增长与景观变化模拟及预测,区域开发政策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模拟效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10,18],在国内外应用广泛[11,14,19]。该模型基于地方历史城市扩展过程进行未来城市发展预测,充分考虑了地形、交通网络、现有城镇分布、随机因素等影响城市扩展的重要因子[20],能模拟四种类型的城市增长即自发增长、新传播中心增长、边缘增长和道路引力增长,这些增长规则受到扩展系数、繁衍系数、传播系数、坡度系数和道路引力系数5个增长系数的控制,并且模型的自修正规则会根据系统设定的增长率临界值自动调整系数值以准确反映城市扩展的非线性过程,关于模型的详细信息可参阅其项目网站[21]。本研究应用

SLEUTH模型模拟和评估不同城镇发展管理方案下的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2.3数据来源与处理

SLEUTH模型需要输入城镇、土地利用、坡度、道路交通、排除图层(城镇扩展限制因素)以及山体阴影等6类空间数据。本研究以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影像(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和2009年)为基础数据源,在ARCGIS9.3中经人工目视解译、野外实地验证,生成五期城镇范围图层和两期土地利用图(1990年和2009年)。按照研究目的将土地利用分成8个一级类即城镇、耕地、果园、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裸地、沙滩等)。作为烟台蓝色经济区集约用海区建设的近岸海域也作为一类景观类型列入研究区范围。道路、坡度、山体阴影图层和城镇增长排除图层的数据来源及其处理,见表1。所有数据转化为Grid 数据格式,并重采样到60m的分辨率,转换为Gif格式数据,输入SLEUTH模型。

2.4模型校正与管理预案设计SLEUTH模型校正是最耗时的过程,也是模型成功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15]。输入预先准备好的六类图层,采用强力校正方法[22],执行模型校正模块,并选用Compare、Lee-Sallee、F-match3个指标的乘积作为拟合度值,最终获得最优拟合度增长系数分别为:12(扩散系数)、54(繁衍系数)、56(传播系数)、30(坡度阻抗系数)和41(道路引力系数)。利用该最优系数集初始化模型的预测模块,重建历史时期(1990年-2009年)的城镇扩展过程,并运用ROC 曲线、kappa系数[19,23-24]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ROC统计值达到86.32%,Kappa指数达到0.76,说明SLEUTH模型对烟台市城镇空间扩展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未来城镇扩展预测与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管理预案设计是SLEUTH模型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是SLEUTH模型的魅力所在,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排除图层、道路层、临界坡度、增长系数以及随机

图1研究区位置

Fig.1Location of study area 186

2012年1月马金卫等: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种子点等,设计不同的管理预案[25-26]。本研究基于海岸区位特征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设计三种不同的城镇空间发展管理预案,以模拟海岸带环境保护和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政策对烟台市区未来城镇发展格局和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三种管理预案输入的模型排除图层如图2所示,相应描述如下:(1)无管理预案(HT):未来城镇延续历史发展趋势,对建设用地扩张不加过多空间限制,仅对重要水源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海岛林地进行保护,允许通过填海造地形式增加城镇面积;

(2)海岸带保护预案(UP):将研究区分为海岸带保护区、城镇建设限制区和海岸带建设用地区,并给予不同的城镇增长排除概率,以保护海岸带自然景观资源,约束城镇空间发展形态。海岸带保护区包括主要河流、水源保护地以及海防林、沙滩、滨海湿地和国家森林公园,排除概率为100%;海岸带建设用地区包括城市规划发展区、城镇发展带、8大城市组团和重点城镇,排除概率为0%;城镇建设限制区主要包括重点城镇240~480m范围内、水源保护地480~960m范围内、面积大于6hm2的小型水库以及除保护区和建设用地区外的其它用地区,分别给予10%、80%、20%的排除概率;

(3)海岸带发展预案(CG):促进近岸海域到陆上15km范围的海岸带发展区的城镇建设,并允许通过适度围填海方式发展临海工业、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在排除图层中,海岸带发展区分为近岸海域以及陆域0~5km、5~10km、10~15km四个分带,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排除概率。此外,根据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和烟台东部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在养马岛前怀海域和烟台西港区等集约用海区设置适当数量的城镇种子点,提高城镇元胞增长速度。

利用校正阶段获得的最优拟合系数值,更新输入2015年交通图层和排除图层,适当调整模型自修正临界值,初始化模型的预测模块,预测和模拟以上三种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市区2010年-2040年间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将其结果导入GIS中进行空间分析和比较。

2.5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为评估与比较不同城镇扩展管理方案所导致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差异,依据各类用地类型的面积比重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ERI(ecological risk

index),建立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区域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关系,描述不同管理方案下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的相对大小,计算公式为[27-30]:

ERI=∑

i=1

N A i

A w i(1)式中ERI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i为土地利用类型

数;A

i

为研究区域内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

输入层(图层个数)城镇范围图(5)

土地利用图(2)

道路图层(4)

坡度图层(1)

山体阴影图层(1)排除图层(3)年份

1990

1995

2000

2004

2009

1990

2009

1990

2000

2009

2015

-

-

-

数据来源与处理

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2009年)人工目视解译获得,并对2009年土地利用图进行野外GPS定点验证,分类结果经检验kappa系数达到0.82。辅助数据包括沿海SPOT遥感影像(2004年)、1∶10万地形图(1970年)、1∶5万地形图(2000年)、烟台市政区图(2004年)、烟台市区大比例尺土地利用调查图(2003年-2005年)

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1990年、2009年),依据Landsat ETM、spot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地形图等,人工目视解译获得,并对2009年土地利用图进行野外GPS定点验证,kappa系数为0.76

基于2000年烟台市地形图,准确获取2000年道路图层,依此为基础,在遥感影像和烟台地图辅助下,更新

得到1990年、2000年和2009年的道路图层;根据烟台市2010年-2015年间新道路建设及“十二五”烟台市交通规划,增添城际铁路、地铁及公交线,并提升2009年道路权重,更新获得2015年道路图层

基于1∶5万的DEM,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得到

基于1∶5万的DEM,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得到

在ArcGIS中通过对不同的生态保护要素和城镇发展限制区设置不同的排除概率获得;辅助数据包括烟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烟台城市总体规划、烟台港总体规划、烟台东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用海规

划、地形图、landsat TM遥感影像等

表1SLEUTH模型输入图层

Table1The input layers for the SLEUTH model

187

第34卷第1期

资源科学

积;A 为研究区总面积;

w i 为第i 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反映的综合生态风险强度参数。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AHP)法[27,30]确定各类用地的权重w i ,分别为:城市建设用地0.2909,耕地0.1344,果园0.1158,林地0.0339,草地0.0528,水域0.0413,其他建设用地0.1981,其它用地0.0695,海域0.0632。经验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均合格,层次总排序后判断矩阵的总体一致性指标0.0170<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基于网格采样方法,按照3km×3km 的单元网格即风险小区对研究区进行系统采样,将研究区分成384个网格,计算每个采样网格内的生态风险值,以此作为采样网格中心点的生态风险

值。

3结果与分析

3.1城镇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历史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9年间,烟台市城镇面积从82.27km 2增加到219.32km 2,年扩展速率为7.20km 2/a ,扩展强度为0.25(表2)。其中,2009年城镇面积比2000年增长了1.72倍,扩展速率为9.94km 2/a 。按照历史发展趋

势,到2040年,烟台市区城镇面积将达到607.36km 2,扩展速度和强度分别达到12.52km 2/a 、0.44,远高于历史时期。海岸带保护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

件下,未来城镇扩展速度分别为7.08km 2/a 和11.67城镇增长面积(km 2)城镇扩展速度(km 2/a)

城镇扩展强度

研究区

1990年-2009年

136.997.210.25

研究区2009年-2040年HT

387.8712.510.44UP

219.387.080.25CG

361.7611.670.41海岸带1990年-2009年

134.957.100.48

海岸带2009年-2040年HT

282.669.120.62UP

173.935.610.38CG

340.0110.970.74表2历史时期和不同管理预案下城镇扩展数量特征统计

Table 2Urban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 statistics under history trend and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图2预案排除图层

Fig.2The excluded layers for SLEUTH model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scenarios

188

2012年1月

马金卫等: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km 2/a ,扩展速度和强度均低于无管理预案,这主要

是源于过多的排除区域设置限制了模拟的城镇总体增长速度。进一步分析、比较海岸带发展区(近岸海域到陆域15km )的城镇扩展特征,结果发现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的未来城镇扩展速度和强度分别为10.97km 2/a 和0.74,高于历史发展趋势(表3)。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因对海岸带资源的严

格保护,限制了城镇建设用地沿海岸线的扩张。利用GIS 分别计算每个3km×3km 单元网格的城镇扩展强度,得到城镇空间扩展分异图(图3)。结果显示,1990年-2009年间,烟台市区城镇扩展热点主要发生在福新街道、福山区和初家街道,扩张特征表现为西拓东延。2009年-2040年间,城镇扩展热点和空间格局变化在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呈现出差异性。无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建设速度较快,城镇扩展总体上分散性特征突出。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扩

展以边缘增长和沿道路的线性增长为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古现街道和莱山区市政府周边为城镇扩展的热点区域。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的城镇扩张沿海岸线带状延伸,区域建设用海区成为未来城镇发展的重点。3.2海岸带资源损失

城镇空间扩展一方面驱动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1990年-2009年间,研究区共有80.27km 2的耕地被转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有7.24km 2的海域被填海造地,发展港口和造船业。按照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到2040年,又将有132.37km 2的耕地资源和34.81km 2的海域资源被侵占。为比较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导致的资源损失情况,对海岸带发展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造成的资源损失量最大;其中,共有39.21km 2的海域被侵占,平均每年损

图3烟台市区城镇扩展强度空间分异序列

Fig.3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eries of urban growth intensity index in Yantai city

189

第34卷第1期

资源科学

失128.19hm 2。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因加强了对海域、林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将有更高比例的耕地、果园、其他建设用地向城镇类型转换;其中,耕地和果园的贡献率合计达到70%以上。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图4),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牟平养马岛及其北部沿海的海域、林地(海防林)、其它用

地(沙滩)等海岸资源被侵占,且后者资源损失的范围更为广泛,需引起高度关注。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城镇扩展集中在现有城镇周边,促使周边分布的耕地和果园向其转换。3.3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区域生态风险指数本身是一种空间变量,可以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特征分析[29]。在生态风

图4城镇扩展与海岸带资源损失空间分布

Fig.4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growth and the losses of coastal resources under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表3不同管理预案下海岸带资源损失统计

Table 3Resources losses resulting from urban growth under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in coastal zone

土地利用类型城镇耕地果园林地草地水体其他建设用地其它用地海域

各类型变化面积(km )

HT

282.66

-137.99-32.41-13.92-16.30-3.51

-27.90-16.13-34.75UP

173.93-104.14-26.43-2.66

-12.05-1.71-22.52-4.720.00CG 340.01

-166.01-37.02-20.17-18.36-2.81

-38.03-18.40-39.21侵占速率(hm /a)HT

-479.23132.2181.0256.6411.32

120.6853.70113.10UP -358.85102.2535.3441.335.52

93.0216.760.00CG

-

565.94143.9299.4262.209.07

146.9460.65128.19侵占面积比例(%)

HT

-

45.7312.627.735.401.08

11.525.1210.79UP

-

54.9515.665.416.330.84

14.242.570.00CG

-

46.5311.838.175.110.75

12.084.9910.54190

2012年1月

马金卫等: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险指数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基于经典统计学方法,充分考虑到空间变量的变化特征,以半变异函数作为工具,运用arcgis 地统计分析模块(Geostatisical Analyst ),计算出实验变异函数,并运用球状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再利用普通Kriging 法进行内插[27-28],得

到研究区2009年和三种管理情景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图5),并采用自然断裂点法将生态风险值划分为5级,分别为:Ⅰ-低生态风险、Ⅱ-较低生态风险、Ⅲ-中等生态风险、Ⅳ-较高生态风险和Ⅴ-高生态风险,并统计各个级别面积百分比(图6)。

分级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高生态风险

区和较高生态风险区的面积分别为105.92km 2和

676.67km 2,约占全区面积的3.72%和23.80%,主要

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附近。较低风险区面积比重为3.11%,主要分布在昆嵛山森林公园周围。整体上来看,2009年的生态风险以中低风险区为主,超

过全区面积的1/2。随着城镇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到2040年区域生态风险加大,高风险区比例上升,但是不同管理预案所带来的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海岸带发展预案因鼓励海岸带发展区内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限制了发展区

Ⅰ:低生态风险;Ⅱ:较低生态风险;Ⅲ:中等生态风险;

Ⅳ:较高生态风险;Ⅴ:高生态风险

图6不同预案下各级生态风险面积比例

Fig.6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risk grade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图5烟台市区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

Fig.5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in Yantai city under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191

第34卷第1期资源科学

之外的城镇增长,导致此预案下高生态风险区和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比重分别达到16.11%和2.76%,高于其它两种预案。无管理预案下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面积合计达到1490.4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43%。海岸带保护预案以中等风险区为主,占全区面积的45.56%;生态风险高值区面积最小,仅占全区面积的11.75%。

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图表明(图5),烟台市区的区域生态风险呈现圈层状分布,海岸带区域的生态风险较高,内陆风险较低。但是,不同管理预案下研究区生态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有所不同。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烟台西港区临港工业园区和养马岛前怀海域附近生态风险值比较高,且后者生态风险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广。海岸带保护发展预案条件下,生态风险高值区延续2009年的发展趋势,并延伸到莱山区市政府周边和新建立的高新区周边。不同管理预案条件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与同预案条件下的城镇扩展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图3)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综合生态风险分区综合统计结果显示(表4),研究区到2040年不同管理方案下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都比2009年明显增大;其中,无管理预案和海岸带发展预案的区域生态风险值基本相当,海岸带保护预案条件下的区域生态风险相对较小。分区域来看,海岸带发展区以及位于海岸带发展区的莱山区和开发区的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增加明显,其中在海岸带发展预案条件下高强度城镇扩展带来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高;城市化程度最高的芝罘区,在无管理预案下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值达到

0.210,是整个研究区的1.5倍;牟平区和福山区因建设用地面积比重低,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大,区域生态风险相对较低。4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SLEUTH模型基于烟台市历史时期(1990年-2009年)的城镇扩展过程,直观化模拟了不同政策管理预案下的未来(2010年-2040年)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评估了不同的城镇管理政策对未来城镇发展格局的影响,以及导致的海岸带资源损失和区域生态风险的空间差异性,其结论可以为滨海城市发展、土地利用调控和海岸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进入21世纪以来,烟台市城镇化过程加速,预计到2040年,城镇面积将达到607.36km2,比2009年增加388.04km2,将有205.39km2的耕地被侵占,年流失量达到743.88hm2,有34.75km2的海域被填海造地发展城镇及公共设施。鼓励海岸带开发利用与适度围填海的发展政策,促进了城镇建设用地在海岸带区域的扩张,却加重了对海岸带耕地资源、防护林和海域资源的损失,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围填海建设用地监管措施,提高海岸带土地与海域集约利用率,保护海岸带资源不被破坏。海岸带保护发展预案总体上限制了海岸带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海岸带资源,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采取内涵式增长和土地集约利用政策。

(2)2009年烟台市区生态风险以中等生态风险区为主,占全区的72.5%。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比例将上升,海岸带发展区以及莱山区、开发区的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增加明显。鼓励城镇在近岸海域到陆域15km范围内建设发展的海岸带发展政策将引发程度更高、分布更广的生态风险;而注重海岸带资源保护的城镇增长管理政策,将有效降低对莱山-牟平沿海一带的区域生态风险。可见,要降低城镇化过程所带来的区域生态风险,需要对城镇增长进行空间管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态绿地和滨海湿地,避免临海式的旅游景观房和城镇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烟台城镇发展和海岸带开发利用要特别关注烟台西港区临港工业发展和牟平养马岛前怀海水域旅游设施建设,必需采取强有力措施降低高强度开发给海岸带地区带来的生态风险。

(3)SLEUTH模型直观地再现了不同管理政策条件下的未来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可以为地方政府部门城市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但是,

名称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牟平区海岸带研究区

2009年

0.169

0.138

0.107

0.128

0.101

0.131

0.113

HT

0.210

0.181

0.123

0.158

0.120

0.165

0.136

UP

0.192

0.172

0.116

0.142

0.109

0.150

0.125

CG

0.209

0.184

0.118

0.167

0.116

0.171

0.135表4烟台市区分区综合生态风险值统计

Table4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isk values of subregion under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192

2012年1月马金卫等: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由于该模型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给予城镇边缘式增长规则以优先地位,从而限制了用户对其他城镇增长类型的模拟。而且,由于随机因素的作用,通过围填海形式获得的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比较分散,可能有些与实际发展不符(图4)。未来的研究,将通过改进模型和建立新模型的方式提高城镇扩展模拟精度,准确地识别滨海城市不同城市增长管理政策可能导致的大面积城镇扩展现象,并将城镇扩展风险源加入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去,以便更好地反映海岸带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区域生态风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许学工,彭慧芳,徐勤政.海岸带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与

协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4):527-533. [2]张学儒,王卫,徐中春.唐山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情景模拟[J].

资源科学,2009,31(8):1392-1399.

[3]Connell S D,Russell B D,Turner D J,et.al.Recovering a lost

baseline:missing kelp forests from a metropolitan coast[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8,36:63-72.

[4]张建新.沿海城市围海造地的综合效应分析与可持续发展[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93-98.

[5]马万栋,张渊智,施平,等.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

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87-94.

[6]张慧霞,庄大昌,娄全胜.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莞市海岸带生

态风险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3):489-493.

[7]吴晓青,胡远满,贺红士,等.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

情景模拟[J].地理研究,2009,(5):1264-1275.

[8]林燕芬,陈蔚镇,余琦,等.上海城市拓展及其环境影响的模拟研

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06-216.

[9]秦贤宏,段学军,杨剑.基于GIS的城市用地布局多情景模拟与

方案评价[J].地理学报,2010,65(9):1121-1129. [10]Fragkias M,Seto K C.Modeling urban growth in data-sparse

environments:a new approac[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2007,34(5):858-883.

[11]Jantz C A,Geog D,Goctz S J,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ing the SLEUTH urban

growth model to simulate the impacts of future policy scenario on

urban land use in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metropolitan area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2004,31

(2):251-271.

[12]方荣新,徐泮林,梁勇,等.用于沿海城市扩展模拟的一种CA模

型[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33(4):27-28.

[13]欧维新,杨桂山,于兴修,等.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

境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04,26(3):76-83.

[14]张鸿辉,尹长林,曾永年,等.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增长模拟

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23(6):618-623. [15]吴晓青,胡远满,贺红士,等.沈阳市城镇扩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

力[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282-2288. [16]何丹,金凤君,蔡建明.近20年京津廊坊地区城市增长模拟和预

测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7-13.

[17]郗凤明,贺红士,胡远满,等.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与土地

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7): 1529-1536.

[18]Candau J.Temporal calibration sensitivity of the SLEUTH urban

growth model[D].Santa Barbar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2 [19]Silva E.A.,Clark K.C.Calibration of the SLEUTH urban growth

model for Lisbon and Porto,Portugal[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2,26:525-552.

[20]张岩,李京,陈云浩.利用SLEUTH模型进行北京城市扩展模拟

研究[J].遥感信息,2007,(2):50-54.

[21]USGS.Project Gigalopolis:Urban and land Cover[EB/OL].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projects/gig/.

[22]Fawcett T.An introduction to ROC analysis[J].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6,27(8):861-874.

[23]吴晓青,胡远满,贺红士,等.SLEUTH城市扩展模型的应用与准

确性评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33(3):293-296.

[24]Xiang W N,Clarke K C.The use of scenarios in land-use planning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2003,30: 885-909.

[25]陈鹏,潘晓玲.干旱区内陆流域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J].生态

学杂志,2003,22(4):116-120.

[26]陈鹏,高建华,朱大奎,等.海岸生态交错带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受

开发建设的影响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509-514. [27]安佑志,尹占娥,殷杰,等.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风险研

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1):130-134. [28]臧淑英,梁欣,张思冲.基于GIS的大庆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

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4):141-145.

[29]臧淑英,梁欣,冯仲科.黑龙江省大庆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S2):58-62.

[30]夏南凯,乔玮,刘晟.基于土地利用视角的区域生态风险指数评

价方法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1,(1):53-57.

193

194

资源科学

第34卷第1期Scenario Simulation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and its Ecological

Risks Assessment in Coastal Zones

MA Jinwei1,2,WU Xiaoqing1,ZHOU Di1,3,WANG Zhoulong2

(1.Yantai Institute of Coastal Zone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Yantai264003,China;

2.College of Geography of Planning,Ludong University,Yantai264025,China;

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Yantai,situated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i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In recent years, coastal tourism and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increasingly have contributed to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s a result,the urban area of Yantai has expanded drastically,which resulted in massive threat to coastal ecological integrity.In this study,urban distribution maps of Yantai in five years(1990,1995,2000,2004,and2009)were obtained from Landsat Thematic Mapper(TM)and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satellite imageries.Then,the spatial-temporal process of urban expansion and land use changes over the period2010-2040under three kinds of coastal policy management scenarios were simulated with the SLEUTH urban growth model.The three urban growth policy management scenarios included history trend scenario(HT),coastal protection scenario(UP),and coastal growth scenario(CG).Under scenario HT,there are no extra management for urban growth.Policies protecting coastal resources and guarantee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re applied under scenario UP.Scenario CG could promot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stal resources.On the basi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 combination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with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s,differences in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s as well as coastal resource losses and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Conclusions are given as follows.1)After the year2000,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Yantai has speeded up.Under the HT scenario,the urban area in2040was estimated to be607.36km2,increasing by388.04km2compared to that in2009.About205.39km2 of cultivated lands would be lost and the annual loss would come up to743.88ha.There were 34.75km2of land reclaimed from the sea which became urban and public facilities.The ratio of high-risk ecological zones would go up and the local ecological risks would apparently increase in Laishan district,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as well as the areas of15km from the coast;2)The CG scenario would promote urban expansion along coastline;however,it aggravated losses of cultivated land,shelter forest,and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coastal zone, causing higher ecological risks.Under the management condition,strong reclamation regulatory measur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ourists and industrial constructions from being close to the sea and to increase the intensive land and sea use in coastal zones.The measures also include increasing ecological spaces and wetland,reduc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ecological risks resulted from the high-intensity development in the sea area of the Yantai west port and near the Yangma Island;3)Scenario UP would protect resources of coastal areas to some extent and effectively reduce ecological risks along the coastline from Laishan to Muping by restricting the rates of urban expansion.Under this condition,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should be taken to adjust the land use structure and make urban land use more intensive.This study could help governments to develop coastal urban areas and manage coastal land use reasonably. Key words:Coastal zone;SLEUTH;Simulation;Urban growth;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生态风险评价发展历程与评价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罗宗学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 昆明) 摘要:生态风险评价是 20世纪90 年代以后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治理和决策的科学基础。简要评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差不多概念、价进展历程、评价方法和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三种常见生态风险评价及其评价方法,并对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进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字:生态风险评价;进展历程;评价方法;框架体系; 1.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中的差不多概念 1.1风险 风险(R)是指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

的损害。那个地点“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称为“风险概率”(P,也称风险度);不幸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D)。有关专家对风险定义为两者的积。即 风险=风险度×风险后果 上述的“不幸事件”指能造成损害、损失、毁坏和痛苦的事件。就风险自身而言.具有二重性。第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第二.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或不确信性。1.2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EcalRisk,ER)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今后减小该系统内部某些要素或其本身的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1.3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EeoloiealRiskAssessment,ERA)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阻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的评估。 2.生态风险评价进展历程 2.1 20世纪80年代往常的萌芽时期 早期的环境风险评价,风险源以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为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报告一般由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等)、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评估结论组成。 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概述目标环境因素的毒性效应、靶器官、效应终点及关键文献证据; b)应阐明目标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危害性判断的证据权重; d)应描述危害识别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质量和不同证据链的一致性等。 2 危害表征 危害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描述效应终点及其确定依据;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与效应终点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函数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建模方法 的摘要和解释; d)应描述毒性参数及其推导过程中的默认假设、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e)应描述敏感人群识别以及敏感性差异; f)应描述危害表征存在的局限和不确定性等。 定性危害表征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详细描述暴露情景; c)应描述暴露评估的方法和假设;

d)应采用点估计或概率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人群的评估暴露水平或分布; e)应说明暴露评估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定性暴露评估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4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主要结论,并描述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b)应描述风险估计的结果; c)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及风险估计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阐述关键的数据缺失 和假设条件; d)应描述资料和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同行评审提出的问题; e)应比较分析国内外其他机构针对同一问题开展的风险评估结果; f)风险表征应透明、清晰、一致和合理。在科学严谨地阐述风险估计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应以通俗易懂、实用的方式向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交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审查和交流。

生态风险评价案例(美国)

主要内容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 二、生态风险评价一般过程及关键性问题 三、流域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案例) 四、健康风险评价一般过程及关键性问题 五、国内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介绍

案例 美国国家环保署(1994)EPA/630/R-94/009

主要工作 -问题提出阶段 ?流域概况 ?工作目标 ?评价终点与测定终点的选择?概念模型描述 ?制定分析计划

工作1 —流域概况调查 ?DB河流域位于俄亥俄州的中心地区,共流经7个县,主要由DB河、LD河及20几条小的支流组成,面积为1443 km2。 ?该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水资源主要用于灌溉农田以及市郊城镇生活、商业、工业使用。 ?流域内物种丰富。 ?该流域为国家级自然风景观光河之一。 ?自1986年以来,各河流河中贝类的种类明显下降。其中三条河流的动、植物栖息地质量下降,并且这三个地区鱼类指标也不能达到州标准。

?生态系统质量下降(水质和生物学)原因?已引起当地政府、州政府、联邦政府对此该流域的兴趣; ?该流域面临或可能面临的胁迫因子及其来源?目前正在实施的和将来要实施的管理措施会对水域生态系统的风险? ?此类型流域(小河流)问题在美国普遍存在;未来需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或维持现有生态系统? ?DB河流域已有大量的数据。

工作2 —工作目标的制定 ?Darby河协会 ?当地政府办事处和官员(镇、城、县) ?俄亥俄州计划委员会、资源、环境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 ?私人企业 ?农民 ?自然管理局 ?国家环境、地质、农业、资源●确定明确的风险 评价目标; ●在风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上达成一致

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_摘要_文军

2005年4月第16卷第2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 nal o f Guilin Institute o f T o ur ism A pr.,2005 Vo l.16N o.2 [硕、博论文 导师点评] 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摘要) 博士研究生 文 军 点评导师 唐代剑教授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5) [关键词]千岛湖;现状评价;生态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开发活动的升温,千岛湖流域正面临着开发过程中不断增强的人为活动的影响。客观科学地评价由此所带来的生态风险问题,是指导千岛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生态风险评价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的常规监测数据、酸雨、底泥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水域生态风险胁迫因子总氮和总磷的预测模型,最后从风险管理对策和风险管理技术两方面提出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5)02-0017-06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Qiandao Lake Area WEN Jun (Guangx i University,Nanning530005,China) Key words:Qiandao Lake;cur rent situation ev aluation;ecolo gical risk;assessment;risk manag em ent. Abstract:With the incr eased r eg ional eco no mic development,especially tourism developm ent,Qiandao Lake is facing mor e and m ore severe thr eats from hum an activities.It is o f great importance to assess the em erg ing eco logical risk in Qiandao Lake so that the reg ional economy and ecolo gical environment can co-develop in a har monious m ann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relev ant ecolog ical risk assessment theories,this study:assesse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of Qiandao Lake;makes a systematic data analysis of the water quality,acid rain and bo ttom mud in recent ten years;co nstructs the m athematical for ecasting mo dels of the eco log ical risk stress factors T N and TP;brings fo rw ard the ecolog ic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specifically risk manag ement co unterm easur es and risk manag em ent technolog ies. 千岛湖是解放初期国家在浙江西部淳安县境内建设新安江大坝之后蓄水形成的大型深水人工湖泊,其兼具有发电、防洪、灌溉等多项功能。改革开放后,千岛湖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随着千岛湖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和人为的等多种因素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种群数量的减少、物种生境的破碎或片断化、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或丧失、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区域内的城镇、村庄、分散的居民点及工矿企业等点源污染及集雨区内面源污染使千岛湖的环境形势变得严峻和复杂,水体的富营养化在逐渐加剧,使贫营养型千岛湖迅速转化成贫-中营养型湖泊,局部区 17 基金项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专项资金J Y03080项资助。 [收稿日期]2005-03-07 [作者简介]文军(1970-),男,汉,湖南省常德人,广西大学旅游系,副教授,2004年6月在中南林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生态学专业,生态旅游方向,导师为魏美才和唐代剑教授。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第29卷第1期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7年2月?专论与综述?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曾建军,邹明亮,郭建军,李凯,杨超,陈冠光,岳东霞+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在介绍生态风险评价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论述了现阶段国内 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标准确定的探讨、水环境化学生态风险评价、区域 生态风险评价、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及“3S”技术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归纳了生态风险评价的 方法学和评价模型的选择等重要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评价方法学;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 -2009(2017)01 -0001 -05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ZENG Jian-jun,ZOU Ming-liang,GUO Jian-jun,LI Kai,YANG Chao,CHEN Guan-guang,YUE Dong-xia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onfirma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wa-tershe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35^ technology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It summarized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means in selecting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model,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the key issues that need to be urgently resolved in future research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weak link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Assessment methodology;Assessment model 生态风险是由环境的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引 起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系统功能损 失的可能性,而评价是定量预测各种风险源对生态 系统产生风险的方法[1]。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 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 平的深人推进,各类生态风险问题和突发性事故频 发。在生态风险源作用下,一系列生态风险和突发 事件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景观水平等层次的 受体产生影响,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 的破坏,使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危害和损失。有效评估生态系统发生的风险,或使发生的风险性 降到最低,对于环境管理决策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风险评价在风险管理框架下发展起来,属于生态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环境风险评价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以环境学、化学、生态学、地 理学、毒理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为理论基 础,采用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概率论等量化 分析技术手段,预测、评价、分析研究区污染物或人 收稿日期:2016 - 06 - 20 ;修订日期:2016 - 10 - 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4167151(5, No.51369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LZUJBKY-2015 -K10);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604WKCA002) 作者筒介:曾建军(19S6—),男,甘肃通渭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 * 通讯作者:岳东霞 E-mail:dxyue@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全解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查要点 一、采掘类项目特点 (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 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根据报告书内容) (一)环评管理审查要点 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 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 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

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 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 1、前言总论章节 (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新标准? 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详细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评价范围:采矿区评价范围?运输路线或配套工程如进场道路。 (3)评价重点:与项目性质相关、与区域敏感程度和保护级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新分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主要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国内外对于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已开展了一些研究,而对于人类活动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则相对薄弱。鉴于此,本章节对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结构变化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 风险评价通常将环境问题和风险评价的空间尺度划分为两类一地方和区域,与区域尺度相对应的生态风险评价即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区域水平上描述和评估区域内环境的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甚至破坏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更强调区域性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结果都具有区域性。 随着风险研究的发展,风险评价尺度也逐步的扩大,一些传统的概念模型已经不能满足景观水平的涉及多风险源、多压力因子、多风险影响的评价要求。“因果分析” 方法这种适应大尺度风险评价的需求评价工具应运而生,同时也提出了较系统的针对区域尺度进行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等级动态框架(HPDP)”法和“生态等级风险评价(PETER)”法。 因果分析的评价方法就是在景观和区域水平上建立起一种时空尺度的连接,这种连接通过回顾性评价来实现。一般因果分析的评价方法是在野外观察的基础,建立起压力因子和可能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进行预测评价。 对于“因果分析”框架描述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美国国家环保署关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因果分析框架,用等级打分的方法分析风险原因,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用“因子权重”法进行风险原因分析的,Menzie等就庭院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HTTP://WWW.YX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生态园设计生态园施工生态餐厅设计HTTP://WWW.YX 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HTTP://WWW.YXZTGY.CO M/ 汽修学校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

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渤海湾富营养化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系别水产系 专业班级海洋 学生姓名刘龙跃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形象的称为“生 态癌”。本文简单介绍渤海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危害及其预防与管理。 关键词: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潜在的生态风险 1何为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质恶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当天然水体承受过量营养盐(如氮、磷等),其中某些特征性藻类会过度繁殖,当水体中的生物量超过一定限度导致水体水质急剧恶化就称为水体富营养化。 2富营养化的成因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所伴生的最大负效应就是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江河湖泊的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湖泊水库多具有缓流特性,自净能力差,特别容易受到污染;工农业废水和市政污水未

经处理即大量排入水体,使营养盐元素过量会刺激藻类的生长,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速率大大加快,该进程被称为人为富营养化过程。渤海湾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即为人为因素。 3富营养化的特征 1 pH值。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随着富营养化的生长,水的pH值出现随藻类生长而显着增高的趋向。这是由于藻类光相助用消耗水中的CO2,致使水中氢离子淘汰,pH值升高。 2透明度(SD)。由于大部分湖泊的透明度出现随藻类繁殖而显着降落的趋向,所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水体的透明度一样平常都与反应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 指标出现相反的厘革趋向。 3颜色。紧张富营养化水体由于藻类的大量增殖,而带有颜色,如褐色、绿色、黄绿色、血色、乳白色、蓝色、蓝绿色等,因上风藻种差异而使水体具有差异的颜色。带色藻类飘浮在水面象油漆一样,影响景观。 4气味。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会因藻类散发出阵阵腥臭,由于底层紧张缺氧,厌氧微生物繁殖剖析孕育发生H2S,所以通常伴有臭皮蛋味的恶臭。 5溶解氛(DO)。当藻类在水面形成遮光阻气层时,影响大气氧和水中氧的正常平衡以及水生植物的光相助用受阻,会使深层DO大幅度低落,以致趋于零值。 4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黄剑)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环境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剑学号:20096602 摘要: 环境风险分析是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在国外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基本趋于完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与基础研究,世界各大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随着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影响愈来愈严重,环境风险分析成为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环境风险分析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健康、生态 前言: 由于以前以经济发展为主,为了大力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上的发展。在外国,比如美国和英国日本这些比我们发达的国家,就是在以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的发展,虽然经济取得了进步,但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环保事业正式的发展起来,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远远超出其所获取的利益,这也叫用钱来买教训。就以现在我国的情况来讲,虽然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为了追求经济的进步仍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的道路。这种理念给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己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近些年来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20 世纪以来,在世界环境史上发生了几起震惊世界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影响较大的有1984年12月3日,印度 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酯毒气泄漏[1]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 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1986年前苏联贝利核漏事件,核事故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深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最近我国渤海湾康菲漏油事故造成环境生态破坏,养殖户损失严重;还有很多事例就不一一列举,所以环境风险评价虽然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只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风险评价不仅是环境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亦是当前社会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正文: 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的定义众多,从众多关于风险的定义中可以看出,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可预知性和损失程度的模糊性。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其公式如 下所示: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危害/事故]。 [2]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

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论述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区别与联系(定义、评价框架、使用领域、相互影响) 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 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 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有较成熟的方法和数据库,并且做了大量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以下过程: (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 (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 (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部门或规划部门的参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受体分析) 要考虑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若干层次的不良效应。ERA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要保护的目标和对象,即评价终点。 ERA的终点分为评价终点和度量终点。 ERA的终点是环境价值,指要保护的对象及ERA的目标或焦点。选择评价终点的标准: ①社会重要意义;②生物重要性;③意义明确的可操作性;④预测和度量的可评价性;⑤危险的可疑性。 ERA评价终点的样本包括濒危物种的保护(如大熊猫、白鳍豚)、有经济价值的资源保护(如各类渔场)或水质(特别是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度量终点是生态学效应的表征过程中实际用到的终点。如对某些水生生物的毒性检验可用于建立水生生物(评价终点)水质标准的基本度量终点。 度量终点的标准: ①可预测性和响应;②易度量;③适当的干扰尺度;④适当的接触途径;⑤适当的暂短动态;⑥较低的自然变异;⑦可广泛的应用;⑧标准的度量。 (二)危害分析(接触—效益分析、危害评价、生态危险) (三)暴露分析 (1)有害物质生态过程分析。(2)建立模型 (3)转归分析(4)暴露分析 (四)风险表征 (1)定性风险表征方法: ①专家判断法②风险分级法 ③敏感环境距离法④比较评价法 (2)定量风险表征 定量风险表征要给出不利影响的概率,它是受体暴露于有害环境,造成不利后果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介绍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并对生态风险在国内外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综合国内外研究,提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标签: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趋势 1 生态风险评价历程 1990年美国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美国关于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1993年Suter[1]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框架,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起到了导向和奠基作用。1996年EPA 公布了ERA指南草案,对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在随后的数年间EPA又连续公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实例和相关技术规范,1998年EPA正式颁布了生态风险评价指南[2],对进一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美国EPA提出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框架包括三部分:问题提出、资料分析和风险表征。生态风险评价按评价时段分为预测性风险评价和回顾性风险评价,按照评价范围分为点位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1993年欧盟就颁布了对化学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规定和技术指导文件,欧洲各国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和广泛的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中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探索了不同领域中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和步骤。如D.Rossi[3]研究了受到严重污染的湖中沉积物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发现沉积物对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发芽和根伸长有重要影响;Cheryl[4]对农药在农业中的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Keith[5]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生态入侵的生态风险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人类航海活动造成的海洋生物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价;目前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概念、研究内容已经比较明确,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危害识别;(2)浓度-效应;(3)暴露评价;(4)风险表征。 2 国外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针对研究区域中同时存在多种环境风险问题的实际情况,美国EPA提出了比较风险评价方法。目的是对环境中的各种风险问题比较大小,然后进行排序,以便筛选出环境中重要的风险问题,进行集中、重点的治理。当前区域评价方法要鉴别不同地点的源与生境,在每个地点排序它们的重要性,结合这个信息来预测风险的相对水平。相对风险评价是用来比较区域中人为压力造成的风险,同时地考虑多于一个的受体和压力。https://www.360docs.net/doc/4210935521.html,ndis等研究willamette区域尺度上多压力的风险评价,采用相对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表征鱼群的数量密度和结构,测量单个鱼的健康状况,鉴别出风险压力以及它们对评价终点的潜在影响,如水流速率、温度和河道形状等,当微生境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将跟着减少。还有一类物理压力直接影响水生有机体的健康,比如洪水、大坝放水、水力水电涡轮的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环境风险评价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新兴领域,它的诞生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战略转折,由原先污染后的治理转变为污染前的预测和实行有效管理。因此愈来愈受到许多国家环保机构和有关国际性组织的重视。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

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

环境风险评价

一,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内容提要 由于突发事件带来的不期望发生的不良后果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与灾难性影响,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正逐渐成为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以及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章在介绍风险、环境风险以及环境风险评估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的历程与国内外的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我国对建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程序与等级的要求、风险评价方法,以及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中的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10.1 概述 10.1.1 风险 10.1.1.1 风险概念 风险一词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从众多对“风险”定义中能够得到比较集中的定义是:“风险是指不希望的、对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产生有害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风险最通用的定义是:风险是指人员遭受死亡、受伤或环境遭受破坏的可能性。由于风险描述的是一种可能性,因此,也可将风险定义为不良结果发生的几率。任何一种风险都具有二重性: 其一,风险具有发生或出现人们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 其二,风险的得某些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或不肯定性。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造成损失。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风险风险事故: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原因,是损失的媒介 损失: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某种价值的减少 10.1.1.2 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性质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风险 投机风险:既有损失机会也有获利可能的风险 按照产生风险的环境 静态风险:社会、经济、科技或政治环境正常的情况下,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动或风险人们的过失行为导致的风险,如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工业伤害等意外事故, 动态风险:社会、经济、科技或政治变动产生的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原因 自然风险:自然因素和物理现象所造成的风险 风险社会风险: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导致的风险 经济风险:经济活动过程中,因市场因素影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经济损失 的风险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安全与生态风险评价 之 北京雾霾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目录 一、问题综述 (1) 二、危害鉴定 (3) 三、释放评价 (3) (一)北京的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水平分析 (3) (二)北京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 EKC 验证 (5) 四、暴露评价 (7) 五、后果评价 (8) 六、风险评价 (9) 七、建议 (10)

北京雾霾的健康风险评价 一、问题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对80年代以后北京观象台的数据分析,霾出现的范围及概率呈增多趋势,尤其是1月和2月是霾频发时期。 统计北京历史数据,做出北京地区自1981年~2012年32年北京雾霾变化曲线图(图1),其中雾的天数为大雾和轻雾天数的总和。从图1中可以看出,北京地区雾的年际变化曲线呈无规律的震荡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与当天的天气形势有关,其平均值基本稳定不变。但是霾的变化曲线自2000年以后,呈现出系统性增多的变化趋势,这与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多、大量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2005年以后,霾的影响天数直线上升,2010 年霾总数是63天,2011年92天,2012年达到124天,霾的天数占到了全年总天数的47%。

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康;二是雾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会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三是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阐述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步骤,确定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提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针对物理和化学风险压力特点,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探讨了生态风险表征方法,并分析了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标签: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不确定性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与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相似,也大致包括暴露评价、危害评价和风险表征等内容[1]。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分别与风险表征直接联系,风险表征需要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的支持,暴露评价、生态效应评价是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生态风险研究主要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也只是集中在几种典型有毒有害物质方面,比如对农药、重金属等的研究。尽管对于风险压力的分类有物理压力、化学压力和生物压力(如转基因植物)等,但目前风险评价几乎都集中在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方面,对物理性胁迫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论文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态毒理学等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1 区域风险评价框架体系 1.1 评价范围的确定 区域中人类活动规模、风险源数目及影响范围较大,评价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特点,确定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范围是决定评价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应该重点考虑区域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必须对研究区域有所了解,如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确定评价范围时尽可能考虑周围地区的敏感性因素或者重要的保护对象,如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植物物种保护区、水源、自然灾害多发区(如泥石流、洪涝灾害等)、文物保护区以及人口密集区等。根据评价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压力以及压力对环境影响的范围,恰当地确定研究区的边界,为了保持区域生态风险的完整性,一般应该延长至主要道路、河流或者行政边界。 1.2 风险源分析 风险源分析可以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源描述。根据评价目的或者野外观测到的生态效应找出具有风险的因素,就是风险识别。风险源描述就是指对各种风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强度、时间和地点。比如对水污染源分析包括污水来源、排水量、排水水质、排水规律等,通过这些分析来确定污染因子;对大气污染源如烟囱的分析包括烟囱高度、排气量、排气温度和排放规律等;对于汽车尾气污染源主要分析车流量,在此基础上估算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于固体废弃物分析的主要内容为识别区域中固体废物的来源以及产量,分析固废特性,特别是有毒有害特性;对于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的描述

环境风险评估(DOC)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

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基本内容和评价程序? EPA在1992年对生态风险评价作了定义,即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 生态风险评价基于两种因素:后果特征以及暴露特征。 主要进行三个阶段的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 生态风险评价过程 美国EPA对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有较成熟的方法和数据库,并且做了大量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以下过程: (1)制订计划,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生态现状和环境要求提出评价的目标和评价重点; (2)风险的识别,判断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及其范围; (3)暴露评价和生态影响表征,分析影响因素的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风险评价结果表征,对评价过程得出结论,作为环保部门或规划部门的参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依据。 (1)数据评估 .确认有关的潜在化学物质; .分析相关的场所数据。 (2)暴露评价 ·确定危害源及迁移途径; ·确认受潜在影响的人群,并分析受体可能的暴露途径 ·建立适合该场地的模型; ·制定暴露力案; ·确认暴露点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计算受体的暴露剂量。 (2)毒理学评价 ·收集毒理学资料.包括可能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的毒理学持性,如急性、亚慢性、慢性。致癌性以及对繁殖的影响等; ·确定适当的毒理学参数(如MDI或BfD或SF)。 (4)风险表征 ·估算致癌物的致癌风险性; ·估算非致癌物的危害商值及系统污染物的指数; ·风险结果,包括对水确定性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