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脉律不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病变所致心律不齐有关。

4.水肿、呼吸困难与冠心病晚期心力衰竭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心绞痛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

2.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3.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抗心绞痛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5.室温不宜过冷过热,因冷与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心绞痛易发作。

6.给予氧气吸入,3 -4升/分。

7.严密观察下列各项:

(1)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是否好转。

(2)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心绞痛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3)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增频、加重,若病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或服药不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

8.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

(三)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多食素菜,水果等清淡食物,戒烟酒。严禁暴饮暴食或过饱,不饮浓咖啡和浓茶。

2.心态平衡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和发怒,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切忌用力。

4.介绍心绞痛的预防方法,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如频繁发作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5.做好心理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病人有濒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病人,解除思想顾虑。

6.教会病人使用硝酸甘油及其保管方法,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并告知其随时携带。

7.坚持按医嘱服药,家庭备有急救药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筒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冠心病。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家族史,其他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后,进食许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一、心绞痛 【概念】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痉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时,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酗酒时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肩、左譬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上囊部等。胸痛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煞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临床上男性多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发病率更高。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静息时,约半数患者为正常,也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有时可出现T波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波抬高,运成形术或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也可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心肌及血管功能的恢复;忌饱餐,宜少食多餐,每顿七八分饱,每日可增至五餐,两餐之间可增加些水果;伴有糖尿病及肥胖者要控制热量,减轻体重,食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控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要选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烹调油。如豆油、菜籽油等。避免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以及蛋黄、奶油等;戒烟、戒酒、戒饮浓茶、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四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四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本病在欧美诸国多见,如美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华南,华东稍多,每年发病率男性为3.40‰,女性0.9‰,60-64岁男性可达13.2%。 发病机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 二、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心肌梗塞往往发生于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后,安静睡眠时,或用力大便后,此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增加心脏负荷,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亦可发生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偶有由于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所致。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制定适合患儿活动量的生活制度根据患儿的病情不同区别对待。轻型无症状者应与正常儿童一样生活;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剧哭,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重型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妥善的生活照顾。 2.预防感染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我保护,防止感染的知识,应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病室要空气新鲜,穿着衣服冷热要适中,防止受凉。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3.供给营养需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适当限制食盐摄入,还要给予适量的蔬菜类粗纤维食品,以保证大便通畅,重型患儿喂养困难,应特别细心、耐心、少食多餐,以免导致呛咳、气促、呼吸困难等,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 4.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l)注意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及心杂音变化,必要时使用监护仪监测。(2)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哭闹、进食、活动排便等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可立即置于膝胸卧位,吸氧,通知医师,并做好普萘洛尔、吗啡应用和纠正酸中毒等准备。(3)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血液粘稠度高,暑天、发热、多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的危险,因此应注意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4)合并贫血者,可加重缺氧,导致心力衰竭,须及时纠正,饮食中宜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5)合并心力衰竭者参阅本章心力衰竭护理。 5.做好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诊疗计划、检查过程、病室环境,消除恐惧心理,说服家长和患儿主动配合各项检查和治疗,使诊疗工作顺利进行。 6.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及家长根据病情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活动量,维持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知识。行扁桃体摘除术与拔牙时,给足量的抗生素。防止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较好者可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医院就诊检查,使患儿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原因

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原因生活小常识:冰箱用一段时间之后,门有时候会变得很紧而不好开。用软布擦去箱体与箱门接触平面上的凝露,然后敷上一层滑石粉,即可手到病除了。 引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原因 1、年龄与性别 临床研究统计,在四十岁以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患上冠心病的几率有所增高。提示: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血脂症 除开上述的年龄之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病因之一,因为胆固醇的升高会使患上冠心病的几率增加百分之三。 3、七情内伤 这个冠心病的病因是通常是外界所引起的,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样会使精神受到创伤,情绪波动剧烈,使之气郁不畅,气滞血瘀,心脉弊阻,不通则痛。从而患上冠心病的几率大大增加。 4、饮食不节 指暴饮暴食,饱餐过度,尤其是进食高脂食物无节制,造成脾胃失调。脾属土,土生于火,脾为心之子,子病殃及

其母。 5、寒冷刺激 因为外界的寒冷刺激,而在先前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长期以往,血脉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中医解释为:“寒则凝,温则行”,“寒”可以“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寒”可以“客于脉外”则脉寒,寒冷可使冠状动脉收缩,从而痉挛造成心肌缺血,然后发生心绞痛。 人的一生就是在风雨中来回穿梭,只有经历住这些风雨的考验,我们才会越来越成熟稳重,我今年50多了,这50年来我经历了生意上的失败,朋友的欺骗,病魔的缠身等等。每一次的苦难我都当做对我的考验,一次次的磨练,使我变得越来越成熟。在这些磨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年前我得了冠心病,面对苦难我从不退缩,我为了治好冠心病,各种药我都试过,那时候我就是个药罐子,整天对着一大堆的药。药是吃了不少,可就没一样有效果的,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滋味真是让我很难受。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困难想到了退缩,后来全靠是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个叫做 的产品,我使用三个疗程,我的冠心病基本得到完全治愈。现在想想冠心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用心、坚持、永不退缩,所有困难都将不是困难。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严选内容)

讲课人: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和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和心力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和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 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和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 成: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 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 立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和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和骨组织也增 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和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单位: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非冠状动脉性原因引起心脏生理需求超过冠状动脉释氧或心肌灌注不足,如贫血、严重心肌肥厚、主动脉瓣狭窄或严重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冠状动脉栓塞等则不包括在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 1.血脂异常目前认为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血脂异常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载脂蛋白A(Apo 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 B)增高也被认为是致病因素。新近研究认为脂蛋白(a)增高是独立的致病因素。 2.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一70%有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 3.吸烟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吸烟者戒烟后发病危险可减少。 4.糖尿病糖尿病多伴有高脂血症、血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力增高,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病人心肌梗死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 5.肥胖肥胖者(超标准体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6.缺少活动缺少体力活动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而经常体力锻炼者血脂常较低,较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家族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无此类家族史者明显增高。 8.其他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期后,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近年发现的危险因素还有: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存在胰岛素抵抗;血中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等。 【临床分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心肌缺血程度,可将冠心病分为以下各型: 1.隐匿型冠心病亦称为无症状型冠心病。病人无自觉症状,而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2.心绞痛型冠心病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时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可无组织形态改变或有纤维化改变。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闭塞以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症状严重,常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 5.猝死型冠心病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新近文献中常提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所致。约占所有冠心病病人的30%,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最基本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和(或)痉挛。其他病因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较为常见,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扩张症、冠状动脉栓塞等亦可是本病病因。 心肌平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冠状动脉中的氧,当氧的需求量增加时,只能依靠增加冠脉血流量来提供。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量,运动、心动过速使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以进行代偿,故正常人不出现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管腔狭窄或扩张性减弱时,限制了血流量的增加,使心肌的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如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使心肌氧耗量增加时,心肌对血液的需求增加;或当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时,其血流量减少;或在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冠脉血液灌注量突降,其结果均导致心肌血液供求之间矛盾加深,心肌血液供给不足,引起心绞痛发作。 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题库1-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题库1-1-8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一急性心梗患者,突然晕厥,心电图为室速160次/分,查血压为80/60nmmHg,脉搏触不清,心音弱,无杂音。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A.室速伴急性左心衰 B.B.室速伴心源性休克 C.C.室速演化为室颤 D.D.急性心梗合并室速 E.E.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一急性心梗患者,突然晕厥,心电图为室速160次/分,查血压为80/60nmmHg,脉搏触不清,心音弱,无杂音。此时治疗上述心律失常,应首选() A.A.西地兰 B.B.普罗帕酮 C.C.利多卡因 D.D.腺苷 E.E.艾斯洛尔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一急性心梗患者,突然晕厥,心电图为室速160次/分,查血压为80/60nmmHg,脉搏触不清,心音弱,无杂音。能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的辅助检查是() A.A.超声心动图 B.B.血清心肌酶谱 C.C.X线胸片 D.D.Hoher E.E.血脂分析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0988635.htm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一急性心梗患者,突然晕厥,心电图为室速160次/分,查血压为80/60nmmHg,脉搏触不清,心音弱,无杂音。首选的药物是() A.A.β受体阻滞剂 B.B.钙拮抗剂 C.C.硝酸酯 D.D.抗凝剂 E.E.抗血小板制剂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一急性心梗患者,突然晕厥,心电图为室速160次/分,查血压为80/60nmmHg,脉搏触不清,心音弱,无杂音。 本例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应是() A.A.病理性Q波 B.S-T段弓背样抬高,可见病理性Q波 C.S-T段水平样压低 D.T波高耸,ST段位于基线 E.室性心动过速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一、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这一简称,目前虽被普遍应用,但它未表达出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病因,而有更广泛的含义。因为是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冠状动脉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一词事实上包括所有这些情况所引起的心脏病变。但由于绝大多数(95%~99%)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因此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一词来代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虽然不甚确切,在临床上还是可行的。 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流行病,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我国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低发国家的行列,然而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近年有升高趋势。 二、诊断依据 诊断冠心病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最肯定的客观诊断依据是发现心肌有缺血的表现,同时证明病人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性病变。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无创伤性方法。如在静息状态中未见心肌缺血的表现时,还可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和(或)心脏负荷试验。后者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踏车运动等动力性负荷试验,或心房调博、过度换气试验等非动力性负荷试验。对不能急性运动试验的病人还可用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腺苷试验、多巴酚丁胺试验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麦角新碱诱发试验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痉挛。 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是无创性检查,主要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核素心室显像等。心肌灌注显像常用201TI或99mTc-MIBI静脉注射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像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静脉注射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像法。也可用201TI或99mTc-MIBI作为指示剂结合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查出静息时心肌无明显缺血的病人。用113mIn、99mTc标记红细胞或白蛋白行血池显影有助于了解室壁运动、心室的射血分数等,可起与左心室造影相类似的诊断作用。目前常用的显像法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后者的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是目前估价心肌存活性最可靠的方法。

【实用】-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胚胎发育畸形或遗留缺损,如左右心房间隔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间隔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室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四种畸形并存)等。临床表现为发绀、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杵状指(趾)、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1、健康史:一般资料、过敏史,本次疾病的类型、特征、发病及以往诊疗及用药过程。 1.2、身体状况 1.2.1、局部表现: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状况。 1.2.2、全身表现:全面体格检查,了解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估病人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判断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1.2.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其它特殊检查。 1.3、心理社会状况 1.3.1、认知程度: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术前配合、术后康复和预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1.3.2、心理状态:评估病人对接受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生理功能的变化和预后是否存在焦虑、恐惧和无助心理。评估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 1.3.3、社会支持系统:评估病人家属的经济承受程度。 2、术后评估 2.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2、身体状况

2.2.1、生命体征 2.2.2、循环和呼吸功能 2.2.3、伤口及引流情况 2.2.4、意识情况 2.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心理感受,评估有无术后心理变化。 2.4、判断预后:评估病人和家属对疾病预后的了解,康复训练和早期活动是否配合。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伤口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压塞。 3、体液不足危险:与体外循环有关。 4、受伤危险:与机械通气有关。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1、术前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 1.2、术日准确测体重,为术中、术后用药作准备。 1.3、正确给氧:发绀患者可低流量吸氧;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不需吸氧;动脉导管依赖性下肢血流灌注患者禁吸氧。 2、术后护理 2.1、同心脏术后护理。 2.2、先心手术患者多为儿童,应严密观察神志、表情、瞳孔、感觉及四肢活动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神经系统合并症。 2.3、监测血电解质:血钾变化,并注意补钙。 2.4、预防低血容量及肺水肿。 【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减轻 2、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发生后得到及时处理 1、心功能改善,维持有效循环 2、患者无损伤或损伤得到及时处理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一、概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狭窄性冠状A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即冠状A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脏病。绝大多数由冠状A粥样硬化引起。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1.冠状A粥样硬化: 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部位以前降支,其余依次是右主干、左主干、左旋、后降支。 病变特点: ①近侧段多见,分支口处较重; ②早期斑块节段性分布,晚期可融合; ③横切面呈新月形狭窄; ④狭窄程度分四级:Ⅰ级 76%. 2.冠状A痉挛: 3.炎症性冠状A狭窄: 此外,各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 二、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是常见的临床综合症,是由于心肌耗氧增加,而供氧下降所致。心绞痛发生是由于心肌缺氧,造成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的交感神经,反射致大脑产生不适感。临床症状是短暂性的心前区紧缩感或憋闷。 分型: 1.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轻,较少发作。 2. 不稳定型心绞痛(instable angina pectoris):发作十分频繁,镜下可有肌间质弥漫纤维化。 3. 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多在无明显诱因时发作,发作时ST段升高(一般ST段下降)由冠状A痉挛引起。 三、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是指因心肌持续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95%发生于左心室,累及心壁各层(透壁性梗死),少数仅累及心内膜下层(心肌膜下梗死)。 (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thial infaction): 特点: ①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及由柱和乳头肌; ②分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大小约为0.5-1.5cm; ③严重者坏死可累及整个心内膜下心肌的坏死,称为环状梗死; ④病变原因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弥漫。 (二)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为典型心梗类型。大多位于左心室,且累及心壁三层组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冠状A血栓形成; ②冠状A痉挛; ③心肌供血不足:过度负荷造成心肌供血不足,亦可引起心肌梗死。 2.好发部位及范围: 与冠状A粥样硬化的供血区域一致。其中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为左冠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为右冠脉供血区。此外,左心室侧壁相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2009版)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 :36.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可有心绞痛发作史。 2. 临床表现:可有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时心前区憋闷、不适,心律失常等。 3. 辅助检查: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ICD-9-CM-3 :36.1)。 (四)标准住院日11-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I25.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疾病编码 2. 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诊断明确。 3. 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 4. 年龄≤70 岁。 5. 心功能≤III 级或EF≥45%。 6.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 天。 1.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生化全项(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气分析;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血肌钙蛋白、胸部CT,肺功能检查、颈动脉血管超声、取材血管超声、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 天。 1.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优.选)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90%以上属多发性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大致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外因中较重要的因素为室内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在怀孕最初的3个月是影响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时期。 有些准妈妈在孕初期没有察觉到已经怀孕,服用了一些药物和接受了X光的照射,这样胎儿都可能因此而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几率大概在30%左右。高龄产妇也是造成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子,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生出唐氏征婴儿的比例较高,这些婴儿有25% 的几率会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其实,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先天性心脏病还算是少数,还有约90%的患病原因不是十分明了,与许多因素均有关系,属多发性原因,如环境因素,在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就较高,这说明高原环境可能是发病因素之一。 预防从孕期开始 正如前面所说,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多是多发性的,所以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现在大多数病因尚不明了的情况下,预防工作更是要及早开始,力求细致。有专家研究指出,先天性缺陷产生的主要原

因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够,所以,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从孕前及孕期开始。 孕前保健很重要,想要宝宝的夫妇应该实施严格的预防措施:孕前合理膳食、禁烟限酒,远离有毒有害物质,适量补充叶酸;女性应在妊娠前适当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经常接触各种农药、化学药物的女性应加强防护措施;不用或少用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类药物,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孕期按时进行产检,对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缺陷及时做出诊断。 此外,建议糖尿病、癫痫等病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怀孕以及怀孕的时间。 早发现,早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波检查后确诊。 为了尽早发现异常,年轻父母应注意以下情况: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早产、临产时有过窒息,经抢救后发现面色青紫或有心脏杂音,应考虑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观察婴儿出生后皮肤是否持续紫绀;孩子是否反复出现神志不清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题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课时安排(3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2、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3、掌握临床表现 4、掌握实验室检查 5、掌握诊断方法 6、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教科书、板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一、概念: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1:冠心病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常见病 2:年龄:多发生在40岁以后; 3:男性多于女性; 4:脑力劳动者多。 发病率:①我国近年呈上升趋势,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 ②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0%。

三、分型 (一)无症状型冠心病(亦称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无症状,但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C H D)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C H D)症状严重,由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所致。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五)猝死型冠心病(Sudden death CHD)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上述五种临床类型可以合并出现。 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的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四、病因 主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 其次:冠状动脉痉挛(功能性改变)少见:冠状动脉的其他病变:如梅毒、炎症、栓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畸形等。 第一节: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一、概念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7%左右,早产儿为足月儿的2~3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护理常规如下: 1. 心理护理 关爱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家长及患儿对检查、治疗、预后的期望心情;要鼓励患儿进行适当的活动或游戏,鼓励患儿与正常儿童接触,以建立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式,使患儿保持精神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检查及治疗。消除恐惧心理、乐观态度、坚持服药。 2. 一般护理 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内温、湿度适宜。床铺清洁、舒适,被褥、衣着合适。建立合理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减少心脏负担、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有症状患儿应限制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大哭大闹,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动作宜轻、快,并应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以避免多次扰动患儿。患儿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3. 饮食护理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增强体质,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小儿喂养困难者要慢喂,宜少量多餐,避免吃奶时呛咳和加重呼吸困难。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防喂食过饱,人工喂养儿奶嘴出奶孔不可太细,以免增加吸吮时体力消耗,喂养过程中,应拔出奶嘴驱气后再喂,如出现发绀加重,应暂停喂养,并给予氧气吸入,待缺氧症状改善后,再行喂养,必要时从静脉补充营养。年长儿可鼓励集体进餐,以提高食欲。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应根据病情,采用无盐饮食或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4. 病情观察,预防感染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介绍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介绍 其实随着现在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很多人都步入了亚健康的队伍之中,也不注意平时好好的休息,只顾着拼自己的事业,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就会导致自己有可能得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人冠状动脉到达狭窄节段,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球囊扩张时:①斑块被压回管壁;②斑块局部表面破裂;③偏心性斑块处的无病变血管壁伸展。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被剥脱,它的再生需1周左右,此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游移,使撕裂的斑块表面内膜得到修复。 2.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绕制成管状而其管壁呈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裸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已经或未经PTCA扩张的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是弥补PTCA的不足特别是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PCI。

其作用机制为支架植入后满意的结果是所有支架的网状管壁完 全紧贴血管壁,支架管腔均匀地扩张,血流畅通,可减少PTCA 后的血管壁弹性回缩,并封闭PTCA时可能产生的夹层,可使术 后残余狭窄程度降低到20%以下。术后支架逐渐被包埋在增厚的动脉内膜之中,内膜在1~8周内被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支架 管壁下的中膜变薄和纤维化。药物洗脱支架又称为药物涂层支架,是在金属支架表面涂上了不同的药膜,此种支架植入后,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被抑制,使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但药物洗脱支架使血管内皮化过程延迟而造成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裸支架为高。 3.PCI术前、术后处理PCI术前需作碘过敏试验,查血小 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择期手术者,术前禁食4~6小时,术前3~5天开始服用氯吡格雷 75mg/d,阿司匹林100~150mg/d;如为急诊手术,术前未用抗 凝药者,应于术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口服氯吡格雷300mg。 术中常规使用肝素抗凝,急诊PCI时有时需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术中及术后鞘管拔出前应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鞘管 拨出后局部压迫止血15~20分钟,如无出血则可加压包扎,包 扎后仍应密切观察,防止局部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讲课教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健康教育指导 【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筒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分型: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冠心病。 【病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活动、家族史,其他如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或女性绝经后,进食许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性情急躁竞争性过强,工作专心而不注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A型性格者均易患冠心病。 一、心绞痛 【概念】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和(或)痉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缺氧时,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常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也可在饱餐、寒冷、阴雨天

气、吸烟酗酒时发病。 【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肩、左譬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咽、颈、背、上囊部等。胸痛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煞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内多次发作。临床上男性多与女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肥胖、吸烟史者,发病率更高。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静息时,约半数患者为正常,也可出现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也可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有时可出现T波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ST波抬高,运成形术或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也可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健康教育指导】 1.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可使病情得到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心肌及血管功能的恢复;忌饱餐,宜少食多餐,每顿七八分饱,每日可增至五餐,两餐之间可增加些水果;伴有糖尿病及肥胖者要控制热量,减轻体重,食用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并控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要选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烹调油。如豆油、菜籽油等。避免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

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