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资料最简版

医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资料最简版
医科大学生化考试复习资料最简版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组成人体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于L-α-氨基酸。

分类:①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脯。(难溶于水)

②极性中性氨基酸:丝、半胱、蛋、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易溶于水)

③芳香族氨基酸:苯丙、色、酪。(侧链带芳香环)

④酸性氨基酸:天冬、谷。(含有两个羧基,生理条件下带负电)

⑤碱性氨基酸:赖、精、组。(含有两个氨基,生理条件下带正电)

★肽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H,N,Cα2位于同一平面上,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

★膜体:由2个或3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膜体。

★二级结构的类型:

①α-螺旋:右手螺旋。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氢键稳固α-螺旋结构。

②β-折叠:通过肽链间的肽键羰基氧和亚氨基氢从而稳固β-折叠结构。

③β-转角:常发生于肽链进行180°回折时的转角上。

④无规则卷曲:用来阐述没有确定规定性的那部分结构。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两性电离性质

2、胶体性质

3、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引起变性:变性※,复性,凝固作用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与成色反应

★蛋白质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从而导致使其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其生物活性,称为变性。

变性常见的因素: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特点:变形后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紫外吸收能力增强。

★变性与复性的区别:蛋白质的变性是改变它的分子折叠状态,化学结构没有改变,变构则是化学结构的变化。★紫外吸收性质特点: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的OD280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可做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透析、超滤、丙酮沉淀、盐析、免疫沉淀、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

★核苷酸的构成特点:一类由嘌呤碱或嘧啶碱、核糖或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特点:

1、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结合,右手螺旋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碱基互补配对A=T C≡G A+G=C+T.

2、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推积力维持(主要)。

3、DNA右手螺旋直径2nm,每旋转一周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4、除右手螺旋外还有左手螺旋

★密码子: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以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种氨基酸或其他信息,这种存在于mRNA的开放阅读框架区的三联体形式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密码子。

★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构成。两个分子的组蛋白H2A、H2B、H3、H4分子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rRNA mRNA tRNA结构特点功能:

rRNA:核蛋白体组成成分(含量最多)

mRNA:蛋白质合成模板(半衰期最短)

tRNA:转运氨基酸(分子量最小)

★DNA变性概念与蛋白质变性区别:

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区别:蛋白质变性主要为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DNA变性是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的断裂,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它的核苷酸序列。

★DNA复性:变性的DNA在复性的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天然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发生条件: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可以复性)

★DNA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经变性后,合并在一起复性,只要这些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就会形成杂交双链,这一过程称为杂交。

★核酸酶定义、分类、意义:

定义: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

分类:依据底物不同分类:DNA酶(专一降解DNA);RNA酶(转移降解RNA)

依据切割部位不同分类: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非特异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

意义:参与DNA的合成与修复及RNA的剪切;清楚多余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核酸,以及进入细胞的外源性核酸;降解食物中的核酸;体外重组DNA技术的重要工具酶。

★核酸紫外吸收:嘌呤核嘧啶都含有共轭双键,在中性条件下,他们的最大吸收峰值在260nm附近,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对核酸、核苷酸和碱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酶的活性中心:必须基团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第五特意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是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或有同一基因转录生成的不同mRNA翻译的不同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变构酶: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物质称为酶原。

★酶促反应特点:

1、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①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质和量的改变

②只能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③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即不改变平衡常数。

④都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是反应速率加快

2、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特点

①酶的催化效率极高

②酶具有高度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

★影响酶反应速率因素:

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激活剂

★变构调节: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可逆的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没得催化活性,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变构调节。

特点:具有协同效应

★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的活性改变。

特点:具有放大效应

★竞争性抑制: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阻碍酶与底物结合。

特点:Km增大,Vmax不变。应用:丙二酸,磺胺类药物。

★糖酵解: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合成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UDPG焦磷酸化酶→UDPG→糖原

2、分解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他酶均不一样;磷酸化酶只能分解α-1,4-糖苷键,对α-1,6-糖苷键无作用。

★糖异生:

概念: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为糖异生。

生理意义: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乳酸的回收利用;肾糖异生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过程: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基本逆糖酵解途径;其中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中由另外的反应酶代替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特点:是机体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释放的能量可以合成ATP;是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末端氧化的共同途径;既是分解代谢途径,又为一些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了前体分子;不可逆。

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为其他物质能量戴雪儿提供小分子前提;是三大营养物质糖、脂和蛋白质的最终共同代谢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互变的联络机构。

★6-磷酸葡萄糖和乙酰辅酶A的代谢途径:

6-磷酸葡萄糖经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乙酰辅酶A;也可经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CO2和ATP。

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和CO2,ATP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异生。

去路:氧化分解,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参与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有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极少量的丙酮酸。代谢特点:肝内生成肝外用。生理意义:易运输;易利用;肝外组织利用酮体氧化功能,减少对葡萄糖的需求和依赖;可以抑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防止蛋白质过多消耗。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有利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脂肪酸的氧化:主要是通过β-氧化作用进行的。肝和肌肉是脂肪酸氧化最活跃的的组织。

★胆固醇

合成原料:乙酰CoA是胆固醇合成的直接原料、ATP、NADPH等。

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代谢去路:在肝脏中转化成胆汁酸;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呼吸链:

概念:代谢物脱下成对氢原子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

组成和排列顺序:①NADH氧化呼吸链:NADH→复合体Ⅰ→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Q2

②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复合体Ⅱ→Q→复合体Ⅲ→Cytc→复合体Ⅳ→Q2

★胞脂中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氧化呼吸链。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氨是体内氨的主要来源;肠道吸收的氨。

去路:在肝内合成尿素(主要);合成非必须氨基酸及其他氮化合物;合成谷氨酰胺;肾小管泌氨。

★尿素的合成过程,特点,意义

合成过程:鸟氨酸循环。线粒体中以氨为氮源,通过CSP-Ⅰ合成氨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合成尿素;在胞液中,以谷氨酰胺为氮源,通过CSP-Ⅱ合成氨基甲酰磷酸,并进一步参与嘧啶的合成。

特点:1、合成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

2、合成一份子尿素需消耗3分子ATP,4个高能磷酸键

3、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关键酶

4、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一个来源于天冬氨酸

5、尿素的合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消耗的解毒过程

意义:生理:是体内接触氨毒的主要方式,也是体内氨的最主要去路;病理:当肝脏受损时血氨浓度升高,称为高氨血症,可引起脑功能障碍,称为氨中毒。

★一碳单位定义,来源,作用:

定义:是指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这些基团通常由其载体携带参加代谢反应。

来源:甘,丝,组,色氨酸。其中丝氨酸产生两个一碳单位。

作用:作为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将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联系起来。

★联合脱氨基作用:在氨基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联合作用下,使各种氨基酸脱下氨基的过程。它是体内各种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形式。

★氨在血液中的运势形式主要是无毒的丙氨酸及谷氨酰胺两种形式运输的,

★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核酸的构成单位;能量的代谢作用;生理调节介质;辅酶的组成成分;酶的变构调节剂;形成代谢活化中间体;

★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

嘧啶的代谢产物;①胞嘧啶、尿嘧啶→β-丙氨酸+CO2+NH3 ②胸腺嘧啶→β-氨基异丁酸+CO2+NH3

★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关键酶: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酰胺转移酶(酰胺酸代琥珀酸合成酶,IMP脱氢合成酶,腺苷酸代琥珀酸裂解酶,GMP合成酶等)

★代谢调节的几个层次:从细胞水平,激素水平,整体水平进行代谢调节称为机体的三级水平代谢调节。其中细胞水平代谢调节是基础,激素及整体水平调节都是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实现的。

★细胞内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通过细胞内代谢物浓度的变化,对酶的活性及含量进行调节。

★变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分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没这种调节称为变构调节。

★中心法则:

DNA—→DNA==RNA—→蛋白质

★半保留复制: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母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的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两个子细胞的DNA都和亲代DNA碱基序列一致,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率酶的作用下合成DNA的过程。

★逆转录酶:能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酶称为逆转录酶。

★突变:是指一个或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构成、复制或表型功能的异常变化。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只有基因型改变的突变形成DNA的多态型;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致死性的突变。

★冈崎片段: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段

★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膨大成粒状部分称为端粒。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物,本身有RNA模板和逆转录酶两方面作用,端粒酶借助其RNA与DNA单链有互补碱基序列而辨认结合,依赖酶分子RNA模板催化合成端粒DNA。

★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现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

★内含子: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切过程中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

★不对称转绿:基因组上的结构基因进行转录。在DNA分子双链上某一段,一股链用作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单链上。

★参与DNA复制的酶及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及功能:

DNA聚合酶:即依赖与DNA的DNA聚合酶,合成子链;原核生物中DNA-polⅢ是真正的复制酶,DNA-polⅢ是真正的复制酶,DNA-polⅠ的作用是切除引物填补空隙和修复。

其他的一些酶和蛋白因子:解链酶,解开DNA链双链;DNA拓扑异构酶Ⅰ、Ⅱ,松弛DNA超螺旋,理顺打结的DNA链;引物酶,合成RNA引物;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并稳定解开的单链;DNA连接酶,连接随从链中两个相邻的DNA片段。

★DNA损伤修复类型:

1、光修复:可完全修复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嘧啶二聚体的损伤,恢复原来非聚合状态

2、原核切除修复:去除损伤的DNA,填补空隙和连接

3、真核切除修复:核酸内切酶切断

4、重组修复:DNA分子缺损面积大时,损伤处复制出的子链出现缺口,就依靠重组蛋白RecA的核酸酶活性将另一股健康母链与缺口部进行交换,以填补缺口

5、SOS修复:DNA严重受损所诱导的一种DNA修复方式,不需要模板就能掺入核苷酸,维持基因组的完整,但因此发生的错误多、突变率高

★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

同:都是酶促反应的核苷酸聚合反应,聚合过程都是形成磷酸二脂键,延伸方向都是5'→3';都以DNA为模板,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需要依赖DNA的聚合酶。

异: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种类及功能: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①α亚基:决定哪些基因被转录(选择)

②β 亚基:与转录全过程有关(催化)

③β'亚基:结合DNA模板(开链)

④σ亚基:辨认起始点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①RNA-polⅠ

②RNA-polⅡ

③RNA-polⅢ

★遗传密码的特点:方向性,连续性,通用性,摆动性。

★信号肽:多数靶向输送到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其肽链的N端都有一段长为13~3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序列,称为信号肽。

★核蛋白体循环:在肽链合成的延长阶段,经进位、成肽、和转位三个步骤而使氨基酸依次进入核蛋白体并聚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核蛋白体上连续循环进行,直至终止阶段。每经过一次核蛋白体循环,肽链中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

★基因表达:是基因转录或翻译的全过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

★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实现基因克隆所采用的方法及相关工作的总称。

★重组DNA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选择构建克隆载体;连接外源基因与载体;重组DNA导入受体菌;筛选重组体;克隆基因的表达。

★管家基因: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须的或必不可少的一类基因,这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顺式作用元件:在转录起始点上游参与与转录调控的DNA序列。

★反式作用因子:也成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它的编码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识别、结合反式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

★操纵子: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的串联,密集与染色体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基因载体: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机制:阻碍蛋白的复性调节;基因激活蛋白的正性调节;协调调节。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成分,其他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G蛋白:是一种转导体,位于细胞膜上,可将外来的信号转化为传岛白细胞的信号,其活性与GTP/GDP密切相关。

★Rax-MAPK途径:受体形成二聚体,改变构象;产生结合位点;激活Rax;引起MAPK的级联活化;转录因子磷酸化。

★cAMP-蛋白激酶途径:激素→受体→G蛋白→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酶或功能蛋白→生物效应

★G蛋白偶联型受体(GPCR):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糖蛋白,氨基端位于细胞外表面,羧基端在胞膜内侧,完整的肽链中由7个跨膜区段,由于肽链反复跨膜,在膜外侧和膜内侧形成了几个环形结构,分别负责结合配体、传递细胞内信号等等。重要的信号通路有:AC-cAMP-PKA,PLC-IP3,DG-PKC等。

★2,3-BPG的概念,意义

概念:过程中的中坚产物1,3-二磷酸甘油酸在红细胞内可被转化为2,3-BPG,2,3-BPG在水解生成磷酸甘油酸,这样又回到了酵解通路,构成了红细胞特有的2,3-BPG支路,也成为酵解支路。

意义:2,3-BPG是调节血红蛋白运氧功能的重要因素。

★肝的生物转化

概念:是指非营养物质在体内转变。

类型: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意义:可对体内的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丧失或降低,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降低或消除;可增加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溶性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初级胆汁酸:在干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称为初级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受细菌作用,第7位α羟基脱氧生成的胆汁酸被称为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肠肝循环:进入肠道的各种胆汁酸约有95%以上可被肠道重吸收,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部位被主动重吸收,少量未结合的胆汁酸在肠道各部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位门静脉重新入肝,在干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转变成结合胆汁酸,与重吸收及新结合成的胆汁酸一道,重新随胆汁入肠。胆汁酸在肝和肠之间的这种不断循环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是体内又一类生物大分子,是糖类与蛋白质,糖等分子结合而成,在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复合物主要包括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酶。

★癌基因:在体外可引起细胞转化,在体内可诱发肿瘤基因。

★抑癌基因: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值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基因易位;元癌基因扩散;点突变。

★基因诊断概念、方法,应用

概念: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直接检测出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

方法:分子杂交与印记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序列分析,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应用:遗传病、肿瘤、传染性疾病。

★基因治疗概念、策略、方法

概念: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策略: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增补;基因失活;自杀基因;免疫基因治疗,耐药基因治疗;

方法:转基因技术;核转移技术;基因剔除技术。

2014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 A、麦芽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CoA还原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合成酶 D、磷解酶 E、β-羟丁酸脱氢酶 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能结合GDP和GTP 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 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 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E、有潜在的GTP活性 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 ) A、氨基甲酰磷酸 B、NH3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 )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48149.docx

1.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1)种子的吸水: 三个阶段:急剧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现出快、慢、快的特点。 (2)呼吸作用的变化和稍的形成 1)呼吸的变化在胚根突出种皮之前,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在胚根长出之后,便以有 氧呼吸为主了。 2)陋的形成:呵发种子中腮的來源有两种: A.从己经存在的束缚态的酶鄴放或活化而來;支链淀粉葡萄糖昔酶。 B.通过蛋白质合成而形成的新爾。a-淀粉郦。 (3)有机物的转变(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储藏物质) 种子中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主耍有淀粉、脂肪和蛋口质,昕发时,他们被分解,分解产物参与种子的代谢活动。(淀粉转化为糖;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转化为糖或氨基酸;蛋口质分解为氨基酸) 2.种子的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答:种子萌发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此外,有些种子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吸水阶段。2)吸水停止阶段。3)脸根长出后重新迅速吸水阶段。第-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第二、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3.试述生长、分化与发育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①在生命周期屮,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等不可逆増加的过程称为生长; ②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來不相同的界质细胞类型的过程成为分化; ③发冇则指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 ④三者紧密联系,生长是基础,是量变;分化是质变。一般认为,发冇包含了生长和发冇。 4.简述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生产上如何打破种子休眠? 1)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障碍、胚休眠、抑制物质 2)生产上打破种子休眠方法:机械破损、恳积处理、药剂处理 5.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言道:“根深叶茂”是何道理?) 答:根和地上部分的关系是既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根系生长需要地上部分供给光合产物、生长素和维生素,而地上部分生长又需根部吸收的水分,矿物质、根部合成的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这就是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一而,所以说树人根深、根深叶茂。但两者乂冇相互矛厉、相互制约的一面,例如过分旺盛的地上部分的生长会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只有两者的比例比较适当,才可获得高产。在生产上,可用人工的方法加大或降低根冠比,一般说来,降低土壤含水量、增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或进行适当修剪)等,都有利于加大根冠比,反之则降低根冠比。 1、据近代研究,光敏素参与植物哪些生理过程的调控?简要说明其调控机理。 答:一些需光种子的种子萌发,黄化幼苗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以及开花过程皆有光敏素参与。 光斂色索有两种可以转化的构象形式,即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 c Pi-在660-665nm处有最大吸收,Pfr在725-735nm处冇最大吸收。Pr为光敏色素的钝化形式,而Pfr为光敏色素的生理活跃形式。照射白光或红光后,Pi?转化为Pfr;照射远红光Pfr转化为Pr。 其调控机理可用光敏素原初反应模型解释。当红光照射使膜上光敏素由非活化的Pr转为活化的Pfr 形式,Pfr 通过改变膜的透性使质膜外侧Ca2+进入细胞,溶质Ca2+浓度提高到与Ca, M(钙调蛋白)结合的“阈值” O10-6M/L)时,CaM与S2+结合而活化,Ca2+.Ca, M复合体与靶子酶结合而被活化,从而产生光敏素控制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最终导致种戸发,黄化幼苗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生长)以及开花等生理过程。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C、3 D、4.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最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只有 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①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②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③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④动物界、⑤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 Bacillus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二)分布广,种类繁多:(三)繁殖快:(四)易变异: 8、什么是病毒,有什么化学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生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小微生物。 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 9、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是正常表现的噬

生化考试试题汇总

------------------------------------------------------------精品文档-------------------------------------------------------- 生物化学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D*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柠檬酸B、肉碱C A、ACP A E、乙酰辅酶、乙酰肉碱D) 、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6 A、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转氨基作用 C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脱水脱氨基作用E ) 、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d7( FADH2 和NADH、产生A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c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杜衡:细胞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叫做杜衡。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流向水势低的系统的现象。 蒸腾作用: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是叶片)使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将CO2和H2O转化成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一切活细胞经过某些代途径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 )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与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活细胞把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的过程。 蒸腾速率:也叫蒸腾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而散失的水量。矿质营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转与同化的过程,叫做矿质营养 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者积累干物质的量 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鲜重(FW)或干重(DW)植物组织吸收O2或放出CO2的数量(ml或mg)。 诱导酶: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如底物)的影响下,可以生成这种酶。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合成,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输送到其它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种子休眠:一个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下,由于种子的部原因而不萌向性运动: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花原基形成的现象(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二、植物在水分中的状态? 在植物体,水分通常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存在。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 2.水是代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是植物吸收和运输物质的溶剂 4.水使植物保持挺立姿态 5.水的某些理化性质有利于植物的生命活动 四、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纯水的水势规定为0。水势最大 细胞水势(ψw)、衬质势(ψm )、渗透势(ψπ或ψs )、压力势(ψp)之间的关系为: ψw = ψm + ψπ + ψp 水势单位:Pa(帕)或MPa(兆帕)。 1 MPa =106Pa 五、植物细胞吸水方式③代性吸水②渗透性吸水①吸胀性吸水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安溪卫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选择题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 A 、 6.25% B 、10.5%C、 16% D 、19%E、 25% 2、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未改变的是 A 、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E、空间结构 3、中年男性病人,酗酒呕吐,急腹症,检查左上腹压痛,疑为急性胰腺炎,应测血中的酶是 A 、碱性磷酸酶 B 、乳酸脱氢酶C、谷丙转氨酶D、胆碱酯酶E、淀粉酶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 、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5、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E、是已 经变性的蛋白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缺乏辅酶或辅基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A 、酶浓度B、底物浓度C、温度D、溶液pH E、以上都是 7、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是因为肝中含有 A 、磷酸化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C、糖原合成酶D、葡萄糖激酶E、己糖激酶 8、下列不是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式是 A 、机械能B、热能C、 ATP D、电能E、化学能 9、防止动脉硬化的脂蛋白是 A、CM B 、VLDL C、 LDL D、 HDL E、 IDL 10、以下不是血脂的是 A 、必需脂肪酸 B 、磷脂C、脂肪D、游离脂肪酸E、胆固醇 11、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38 B、 131 C、 129 D、146 E、 36 12、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嘌呤核苷酸循环E、以上都是 13、构成 DNA 分子的戊糖是 A 、葡萄糖B、果糖C、乳糖 D 、脱氧核糖E、核糖 14、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 B 、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C、糖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 D 、为合成磷酸提供磷酸核糖 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 15、体内氨的主要运输、贮存形式是 A 、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 D 、胺E、嘌呤、嘧啶 16、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DNA 分子含有体现遗传特征的密码 B 、子代 DNA 不经遗传密码即可复制而成

生化期末复习答案

第1章糖类 一、是非题 1.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 L构型 2.景天庚糖是一个七糖 3.D果糖是左旋糖 4.葡萄糖和半乳糖是不同的单糖,但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是相同的单糖 5.果糖是六糖 6.D型单糖光学活性不一定都是右旋 7.体内半乳糖不能像葡萄糖一样被直接酵解 8.己糖有8种异构体 9.麦芽糖食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10.糖蛋白中的糖肽连接键,是一种共价键,简称为糖肽键 二、填空题 1.醛糖转移酶(transaldolase)可催化: +=D-景天糖-7-磷酸+ 酮糖转移酶(transketolase)可催化: +=果糖-6-磷酸+ 2.在糖蛋白中,糖经常与蛋白质 的,和残基相联接 3. 淀粉遇碘呈蓝 色,淀粉遇碘呈紫色。与碘作用呈红褐色。直链淀粉 的空间构象是 4.单糖的游离羰基能与作用生成糖脎。各种糖生成的糖脎结晶形成和都不相同 5.开链己糖有种异构体 6.直链淀粉遇碘呈色。在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中主要是蛋白质与及蛋白质与的相互作用 7.辛基葡萄糖苷可以用来增 溶 8.直链淀粉是一种多糖,它的单体单位是,它们以键连接;纤维素也是一种多糖,它的单体单位是,它们以键连接 9.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 的有关,也是合 成, , 等的碳骨架的供体 10.糖肽连接键的主要类型有, 三、选择题 1.纤维素的组成单糖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为() (1)α-1,4-葡萄糖 (2)β-1,3-葡萄糖 (3)β-1,4-葡萄糖 (4)β-1,4-半乳糖 2.氨基酸和单糖都有D和L不同构型,组成大多数多肽和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多糖的大多数 单糖构型分别是()

(1)D型和D型 (2)L型和D型 (3)D型和L型 (4)L型和L型 3.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 (1)D-果糖 (2)D-半乳糖 (3)乳糖 (4)蔗糖 4.下列哪个糖是酮糖() (1)D-果糖 (2)D-半乳糖 (3)乳糖 (4)蔗糖 5.分子式为C5H10O5的开链醛糖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1)2 (2)4 (3)8 (4)16 6.下列蛋白质中()不是糖蛋白 (1)免疫球蛋白 (2)溶菌酶 (3)转铁蛋白 (4)胶原蛋白 7.下列糖中()为非还原糖 (1)麦芽糖 (2)乳糖 (3)棉子糖 (4)葡萄糖 8.直链淀粉遇碘呈() (1)红色 (2)黄色 (3)紫色 (4)蓝色 9.支链淀粉遇碘呈() (1)红色 (2)黄色 (3)紫色 (4)蓝色 10.棉子糖是() (1)还原性二糖 (2)非还原性二糖 (3)还原性三糖 (4)非还原性三糖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 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 核酸:核酸是一种线形或环形的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可分为磷酸和核苷,核苷又可分为含氮碱基和戊糖。碱基分为两大类:嘌呤碱、胞嘧啶 脱氧核糖核酸DNA: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A+G=C+T DNA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和克里克与1953年提出的,这对核算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结构特点: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2、嘌呤碱和嘧啶碱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磷酸与脱氧核糖在外侧,彼此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骨架;3、双螺旋直径为2mm,顺轴方向每隔0.34mm有一个核苷酸,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对核苷酸;4、一条多核苷酸链上的嘌呤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胞嘧啶碱基以氢键相连,按碱基互补原则连接,A、T间形成2个氢键,C、G间形成3个氢键。DNA的一条链和另一条链互补,碱基堆积力和氢键使双螺旋结构十分稳定。 DNA复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DNA转录:以DNA的碱基序列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RNA 分子的过程。 DNA翻译: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RNA结构:基本单位是AMP、GMP、CMP、UMP。二级为三叶草型,三级为倒L型。RNA的种类:mRNA(信使RNA) ,rRNA(核糖体RNA) ,tRNA(转运RNA) 核酸的性质:1、通常表现酸性,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RNA 粘稠度小于DNA;2、具有紫外吸收性质;3、变形;4、复性 蛋白质:不同氨基酸以肽键相连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必需氨基酸:口诀:借两本淡色书来 蛋白质的结构:都含有C、H、O、N这4种主要元素以及少量S,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一级:多肽链的排列(氨基酸序列);二级: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或结构单元;三级: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 蛋白质的性质:1、胶体性质;2、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电泳);3、沉淀反应(高浓度中性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及生物碱);4、变性 蛋白质分类:球状蛋白质(多)、纤维状蛋白质 蛋白质功能:储存、运载、收缩、保护、结构、毒蛋白,激素,酶 第二章 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 酶的特点:反应条件温和、高效性、专一性、可调控性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 第三章 细胞分类:真核、原核(细菌、蓝藻) 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所包围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相细胞器。

生化工程课程复习资料

1.生物反应过程的内容: 有关共性技术问题有适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及产物形成的反应器的选型、设计,操作方式及条件的确定,过程及反应器放大,过程的参数检测和控制等。 3.灭菌的目的与机制,灭菌过程的动力学 常用有湿热灭菌、干热灭菌、渗透压灭菌、辐射灭菌、化学试剂灭菌等。 湿热灭菌简便经济有效,工业上应用最广。湿热灭菌原理:由于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而且在冷凝时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潜热),很容易使蛋白质凝固而杀死各种微生物。 工业上采用高温瞬时灭菌的原因: 培养基成分受热分解的反应也属一级反应,符合对数残存定律和阿氏方程: RT E e A K C K dt dC /' ' ' ' / - = = - 通常E比E’大很多。化学反应动力学指出:在活化能大的反应中,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也大。故当温度升高时,杂菌死亡速率要比营养成分破坏速度快得多。故采用HTST方法,可以减少营养成分破坏。 4.绝对过滤、相对过滤 介质孔隙小于微生物——微生物直接被截留,也称绝对过滤 一类是介质孔隙大于微生物——需有一定厚度的介质滤层才能除菌,也称相对过滤(深层过滤)。 介质过滤的机制 1)直接截留,细菌的质量小,紧随空气流的流线而前进,当空气流线中所夹带的微粒由于和纤维接触而被捕集时称为直接截留,机理为颗粒直径大于介质的孔径时,颗粒就被截留。 2)惯性冲击,由于气流中的颗粒有质量,具有惯性,当微粒以一定速度向纤维垂直运动时,空气受阻改变流向,绕过纤维前进,微粒因惯性作用不能及时改变方向,便冲向纤维表面并滞留下来。 3)布朗运动,微小的颗粒受空气分子碰撞发生布朗运动,颗粒与介质相碰而被捕集; 4)重力沉降,重力沉降是一个稳定的分离作用,当微粒所受的重力大于气流对它的拖带力时,微粒就容易沉降,这种作用只有在尘粒较大时才存在; 5)静电吸引,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大多带有不同电荷,这些带电的微粒会受带异性电荷的物体所吸引而沉降。 单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 粗过滤,压缩,冷却,分离,加热,空气过滤器 两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 粗过滤,压缩,经两次冷却分离,加热,空气过滤器。适应各种气候条件,能充分地分离油水尤其适用潮湿的地区 冷热空气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 一部分从压缩机中出来的空气直接与从分离器中出来的空气结合,一起进入空气过滤器。省去二次冷却后的分离设备和空气加热设备,流程简单,冷却水用量少。不适用于空气湿量高的地区 利用热空气加热冷空气的流程 经过两次冷却分离的空气会二次回流,从压缩机中出来的热空气会对其加热,降低湿度。 高效前置过滤空气除菌流程 增加一个高效前置过滤器,减小住过滤器负荷。 雷诺准数、内扩散系数等的物理意义 雷诺数越小意味着粘性力影响越显著,越大意味着惯性力影响越显著 内扩散系数:φ大小反映了以固定化颗粒外表面底物浓度为基准的反应速率与其内扩散速率的相对大小。 φ越大,表示内扩散相对于反应速率越慢,内扩散阻力的限制程度越大,有效因子η越小 φ可用于判断内扩散阻力对反应速率的限制程度。 不同类型流体的流变学特征 牛顿型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剪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即为黏度μ;黏度μ只是温度的函数,与流变状态无关,是一常数。 非牛顿型流体:不服从牛顿黏性定律;其黏度μ不是常数,它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随流动状态而异,因此没有固定的黏度值。它包括 1)拟塑性流体,主要特征是黏度随着剪应速率的增高而降低,其流变特性可表示为:τ= K(dω/dγ)n,0<n<1;2)膨胀性流体,主要特征是黏度随着剪应速率的增加而增高,其流变特性可表示为:τ= K(dω/dγ)n,n>1 ;

(完整word版)生化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A、ACP B、肉碱 C、柠檬酸 D、乙酰肉碱 E、乙酰辅酶A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各种结构的总称(1分),细胞的代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1分)。是分化了的原生质(1分)。 2、胞间连丝:是指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1分),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1分)直接联系的桥梁(1分)。 3、生物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方与细胞壁紧密相连的一层薄膜,称为质膜或细胞膜(1.5分)。质膜和细胞的所有膜统称为生物膜(1.5分)。 4、有丝分裂:也叫间接分裂,是植物细胞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1分)。它的主要变化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及平均分配(2分)。 5、植物组织:人们常常把植物的个体发育中(1分),具有相同来源的(即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分生细胞生长、分化而来的)(1分)同一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植物组织(1分)。 6、分生组织:是指种子植物中具有持续性(1分)或周期性分裂能力(1分)的细胞群(1分)。 7、维管束:是指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1分)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有或无)(1分)共同组成的起疏导和支持作用的束状结构(1分)。 8、后含物:是指存在于细胞质、液泡及各种细胞器(1分),有的还填充于细胞壁上的各种代产物及废物(1分)。它是原生质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产物(1分)。 9、花序:多数植物的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1分)和顺序着生在分枝或不分枝的花序轴上(1分),花这种在花轴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1分)。10、年轮:是指在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次生木质部中(1分),可以见到的同心圆环(1分)。年轮的产生是形成层活动随季节变化的结果(1分)。 11、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一方(1分)通过半透膜(1分)向水势低的一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 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 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完整版)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 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5、沉淀类型 6-404

最新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2、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3、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大气的过程。 5、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6、小孔扩散规律:当水分子从大面积上蒸发时,其蒸发速率与蒸发面积成正比。但通过气孔表面扩 散的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7、必需元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8、单盐毒害:任何植物,假若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 9、平衡溶液: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的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叫平衡溶 液。 10、生理酸性盐:植物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若供给( NH4 ) 2SO4,植物对其阳离子的吸收大于阴离子,在吸收NH4的同时,根细胞会向外释放氢离子,使PH 下降。 11、生理碱性盐:供给NANO3时,植物吸收,NO3-而环境中会积累,NA+,同时也会积累OH- 或HCO3-,从而使介质PH升高。 1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同化CO2和H2O,合成有机化合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 13、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磷酸和ADP合成ATP的过程。 14、光补偿点: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 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现光合速率为0。 15、co2补偿点:随着CO2的浓度增加,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释放的CO2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16、光能利用率: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 ,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17、集流运输速率:是指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表示。 18、代谢源与代谢库:是产生和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是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和组织。 19、呼吸作用:是指一切生活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为简 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0:、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1、呼吸速率:每消耗1G葡萄糖可合成的生物大分子的克数。 22、呼吸商: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CO2的量与吸收O2的量的比率。 23、EMP途径:细胞质基质中的已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24、抗氰呼吸:在氰化物质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所以把这种呼吸称为。 25、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 26、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降低的现象。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期末用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维生素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 二、填空题 1、维生素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2、维生素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3、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和VC。 4、脂脂性维生素包括为、、和。 三、简答题 1、简述B族维生素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维生素: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但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食物供给一类小分子 有机物。 二、填空题 1、辅因子; 2、水溶性维生素、脂性维生素; 3、B族维生素; 4、VA、VD、VE、VK; 三、简答题 1、

生物氧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____ 在细胞中____,同时产生____ 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是指水解时____的化合物,其中重要的是____,被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 ,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____。 5.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___ 作用,即参与从____到____的电子传递作用;以NADPH 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___转移到___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6.由NADH→O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是____、____ 和____ 。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26.NADH经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可产生____个ATP,琥珀酸可产生____个ATP。 三、问答题 1.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 2.描述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7.简述化学渗透学说。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的氧化反应称生物氧化。 2.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多种酶与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为水,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故称呼吸链。 3.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此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4.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生成ATP的摩尔数,此称P/O比值。 二、填空题 1.有机分子氧化分解可利用的能量 3.释放的自由能大于20.92kJ/mol ATP 通货 4.线粒体线粒体内膜 5.生物氧化底物氧H++e- 生物合成 6.NADH-CoQ Cytb-Cytc Cyta-a3-O2 9.复合体Ⅱ泛醌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 复合体Ⅳ 10.NADH→泛醌泛醌→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aa3→O2 30.5 12.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14.NAD+ F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