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_贾传兴

9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_贾传兴
9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_贾传兴

第26卷第11期

2006年11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tiae Circu m stantiae

Vol .26,No .11Nov .,2006

基金项目:重庆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Supported by the Chongqing Pr oject U sing World Bank Loan

作者简介:贾传兴(1980—),男,硕士研究生,E 2mail:jcx820@https://www.360docs.net/doc/4d11254056.html,;3通讯作者(责任作者),E 2mail:xypeng33@https://www.360docs.net/doc/4d11254056.html,

B i ography:J I A Chuanxing (1980—),male,E 2mail:jcx820@https://www.360docs.net/doc/4d11254056.html,;3Correspond i n g author E 2mail:xypeng33@https://www.360docs.net/doc/4d11254056.html,

贾传兴,彭绪亚,刘国涛,等.2006.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 ].环境科学学报,26(11):1927-1931

Jia C X,Peng X Y,L iu G T,et al .2006.Establishment of op ti m izati on model f or l ocati on of munici pal s olid waste transfer stati on and its app licati on [J ].Acta Scientiae Circum stantiae,26(11):1927-1931

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贾传兴,彭绪亚3

,刘国涛,刘长玮,伍 翔,邓镓佳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收稿日期:2006201205 修回日期:2006209202 录用日期:2006209228

摘要:为寻求一种城市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方法,根据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特点,引入逆向物流系统选址规划的理念,选用集合覆盖模型对中转站的位置进行初步优化,确定了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整数规划构建整个城市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对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初步规划进行二次优化,从待选点中选出垃圾中转站的最优组合,并计算出其分别接纳的垃圾量.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城市垃圾中转站二次优化选址的可行性、实用性,可为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

文章编号:025322468(2006)1121927205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Est ablish m en t of opti m i za ti on m odel for loca ti on of m un i c i pa l soli d wa ste

tran sfer st a ti on and its appli ca ti on

J I A Chuanxing,PE NG Xuya 3

,L I U Guotao,L I U Chang wei,WU Xiang,DENG J iajia

Key Laborat o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 on ’s Eco 2Envir onment,M inistry of Educati 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Rece i ved 5January 2006; rece i ved in revised f or m 2Sep te mber 2006; accepted 28Sep tember 2006

Abstract:I n order t o find op ti m izati on method for l ocati on of munici pal s olid waste (MS W )transfer stati ons,according t 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S W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syste m,the idea of reverse l ogistics syste m for l ocati on p lanning was intr oduced in this study .Locati on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were p ri m arily op ti m ized by setting covering model,and then the alternative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were established .After establishing alternative MS W transfer stati ons,p reli m inary sche me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was op ti m ized again by using integer p r ogra mm ing t o for mulate the m ini m al expense p resent value model of the whole MS W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system.I n the end,the op ti m um combinati on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have been selected fr om the alternatives and the capacity of every selected transfer stati on has been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 m e .I n conclusi on,the feasibility and p racticability of secondary op ti m izati on l ocati on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are validated by case analysis in this study,an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the p 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S W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syste m.

Keywords:munici pal s olid waste;transfer stati on;l ocati on;op ti m izati on model

1 引言(I ntr oducti on )

垃圾收运是指垃圾的收集、运输、转运等一系列过程的总和,是生活垃圾管理系统的首要环节,在城市垃圾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垃圾收运系统高昂的运行成本使其统筹优化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垃圾收运过程是垃圾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是一个产生源高度分散、处置相对集中、产生量随季

节变化的“倒物流”系统.借鉴物流系统理论来指导

垃圾收运“倒物流”系统的规划是可行的(陶渊等,2004).在各种废弃物回收物流系统的运作方式中,通过中转站将废弃物收集和运输分开的收运模式较为先进(N i et al .,1997).因此,垃圾中转站的优化选址是垃圾收运系统优化研究的关键环节.

目前,国内外学者运用模糊综合评判(Chen et al .,1997)、层次分析(陈炳禄等,2000)和线性规划(Jess et al .,1996)等理论就各种模型对垃圾中转

环 境 科 学 学 报26卷

次分析模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不能直接定量地表达优化结果经济性的优劣;线性规划模型本身及运算结果不能较好的反映实际情况;而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复杂的运算又限制了其在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垃圾收运系统的特点,首先应用集合覆盖模型,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而后再引入整数规划构建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的现值最小模型,从待选点中选出垃圾中转站的最优组合.这样,通过对中转站选址分阶段地2次优化,避免了直接运用整数规划的复杂运算,期望为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2 垃圾中转站待选点的确定(Deter m inati on of alternative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2.1 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系统包括收集、中转、运输3部分,并由中转站划分为收集和运输2个阶段.针对某一城区,设有m座垃圾收集站,p座中转站待选点,n座垃圾处理场,垃圾的收集、中转和运输形成了整个“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见图1).

图1 城市垃圾收运系统“逆向物流”网络结构图Fig.1 Net w ork structure of MS W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reverse l ogistics syste m

图1中A表示垃圾收集站,B表示垃圾中转站, C表示垃圾处理场.由图1可知,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只能就近运往一个垃圾中转站,而且一个垃圾中转站可以接受多个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垃圾收集站和中转站是“多对一”的关系;而一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可以运往多个垃圾处理场,而且一个垃圾处理场可以接受多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垃圾中转站与处理场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2.2 垃圾中转站集合覆盖模型

物流系统通常应用交叉中值模型、精确重心和P2中值模型(蔡临宁,2003)进行物流中心选址和物流设施的规划研究.对于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在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当地经济、市政设施、交通状况、公众的接受认可度等影响因素,并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集合覆盖模型初步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址.

考虑到垃圾站越多,环境影响点越多.因此,在不影响垃圾正常收集的前提下,参照垃圾收集密度以及当地人口密度,适当增加每座垃圾站的服务范围,计算出每一垃圾收集站的规模和最优收集半径,据此布置垃圾收集站.而后选用集合覆盖模型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即用最少的垃圾中转站去覆盖所有的垃圾收集站.具体步骤如下:

设有m座垃圾收集站,集合覆盖模型为:

m in∑

k∈M

W k(1)约束方程:∑

k∈B(i)

U ik=1,i=1,2,…,m(2)∑

k∈A(k)

X i?U ik≤C k?W k,i=1,2,…,m,k∈B(i)

(3)

X i,C k≥0,i=1,2,…,m;k∈B(i)(4) W k=

1 启用第k座垃圾中转站

0 不启用第k座垃圾中转站

(5) U ik=

1 第i座垃圾收集站被

 第k座垃圾中转站覆盖

0 第i座垃圾收集站没被

 第k座垃圾中转站覆盖

(6)

式中,M={1,2,…,m},表示m座垃圾收集站组成

的集合;C

k

表示筛选出的第k座垃圾中转站的中转

能力;X

i

表示第i座垃圾收集站的垃圾量;A(k)表示筛选出的第k座垃圾中转站所覆盖的垃圾收集站的集合;B(i)={k|i∈A(k)}表示可以覆盖第i座垃圾收集站的中转站的集合.

表达式(1)为目标函数,即从现有m座垃圾收集站的位置中优选出可以覆盖m座垃圾收集站的最小数目的中转站选点;约束方程(2)表示每一座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均被清运;约束方程(3)是满足垃圾中转站中转能力的要求;约束方程(4)表示垃圾站和中转站的垃圾量非负;约束方程(5)是垃圾收集站是否位于第k座垃圾中转站附近的决策变量;约束方程(6)是第i座垃圾收集站是否有垃圾收运到第k座中转站的决策变量.

对上述带有约束的极值模型求解,可以应用分

8291

11期贾传兴等: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枝定界的求解方法进行精确计算,但计算过程复杂且运算量较大.因此,本研究选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所得结果可能不是最优解,但必定是可行解,据此初步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为二次优化做准备.

3 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For mulati on of

op ti m izati on model for l ocati on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

在确定了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后,运用整数规划法建立整个垃圾收运系统总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实现总体优化,并从垃圾中转站待选点中优选出中转站位置的最优组合,同时确定最优组合中每座中转站接纳的垃圾量.3.1 模型提出

在垃圾收集站和处理场的位置和数量已确定的情况下,整个垃圾收运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取决于规划期内垃圾从收集站到中转站的运输费用、垃圾从中转站到处理场的运输费用、中转站的固定投资费用和中转站的运行费用,上述4种费用彼此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均与中转站位置、规模密切相关.

3.2 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现值最小模型

费用现值最小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

m in R =

∑m

i =1∑p

k =1∑T

t =1

L ik ?C ik

(1+r )

t-t 0

?(365X ik )?U ik

 +∑p

k =1∑n

j =1

∑T

t =1

S ik ?D ik

(1+r )t-t 0

?(365Y ik )?V ik

 +∑p

k =1

F k ?W

k

 +∑p

k =1

∑n

j =1

T

t =1

365?Y k j ?E

(1+r )

t-t 0

?W k

(7)

约束方程:

F k =f

∑n

j =1

Y

k j

?W k ,j =1,2,…,n,k =1,2,…,p

(8)

∑m i =1X

ik

?U ik =

∑n

j =1

Y

k j

?V k j ,i =1,2,…,m ,j =1,2…,

n,k =1,2,…,p

(9)∑p

k =1

U

ik

=1,i =1,2,…,m ,k =1,2,…,p

(10)U ik ≤W k ,i =1,2,…,m ,k =1,2,…,p

(11)

Q m in ≤

m

i =1

X ik ?U ik ≤Q max ,i =1,2,…,m ,k =1,2,

…,p (12)X ik ,Y k j ≥0,i =1,2,…,m ,j =1,2,…,n,k =1,2,

…,p

(13)

W k =

1 启用第k 座垃圾中转站0 不启用第k 座垃圾中转站(14)

U ik =

1 第i 座垃圾收集站的垃圾

 运往第k 座垃圾中转站

0 第i 座垃圾收集站的垃圾 不运往第k 座垃圾中转站(15)

V k j =

1 第k 座垃圾中转站有垃圾运输

 到第j 座垃圾处理场

0 第k 座垃圾中转站没有垃圾运输

 到第j 座垃圾处理场

(16)

式中,T 为规划使用年限,建设期为t 0年;r 为进行现值转换的贴现率;C ik 为第i 座收集站运往第k 座中转

站单位运输量单位距离的费用,(元?t -1?k m -1

);X ik 为

第i 座收集站运往第k 座中转站的日运输垃圾量

(t ?d -1

);L ik 为第i 座收集站运往第k 座中转站运输距离(k m );D kj 为第k 座中站运往第j 座处理场单位运输

量单位距离的费用(元?t -1?k m -1);Y kj 为第k 座中转站运往第j 座处理场日运输垃圾量(t ?d -1);S kj 为第k 座中转站运往第j 座处理场运输距离(k m ).F k 为规划期内待建中转站的固定投资(元);E 为中转站的运行成本(元?t -1

);Q m in 为中转站建设的最小控制规模(t ?d -1);Q max 为中转站建设的最大控制规模(t ?d -1

).

表达式(7)即为规划使用年限内的费用现值最小模型,涵盖了垃圾收运系统中收集、中转和运输3个阶段中所发生的4部分费用,通过贴现率r 进行现值转换,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每年365d 计);约束方程(8)表示中转站固定投资与实际接纳

垃圾量间的函数关系;约束方程(9)表示进出中转站垃圾量的物料平衡关系;约束方程(10)表示1个收集站的垃圾只运往1个中转站,二者是“多对一”的关系;约束方程(11)表示无垃圾站的垃圾运往中转站时,中转站不启用,但只要有垃圾站的垃圾运往中转站,中转站必须启用;约束方程(12)对中转站规模的进行控制;约束方程(13)表示垃圾量非负;约束方程(14)是中转站是否被选用的决策变量;约束方程(15)是某一垃圾站的垃圾是否运往某一中转站的决策变量;约束方程(16)是某一中转站的垃圾是否运往某一垃圾处理场的决策变量.3.3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整数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较多,如模拟退火算

9

291

环 境 科 学 学 报26卷

法、遗传算法、Tabu搜索算法等,本模型采用自编的

取走算法进行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第1步:初始化,令循环参数λ=p.

第2步:在λ座中转站待选点位置中随机地选

取1个,将其状态设为“关闭”,而其它中转站待选

位置都设为“打开”,搜索出处于“打开”状态的费用

现值最小的中转站组合,记为<λ

-1

,将此组合对应

的费用现值记为PVλ

-1

.

第3步:将<λ

-1

组合下,λ座中转站中呈“关

闭”状态的中转站删除,并在PVλ

-1

增加量最小的目

标下,将其垃圾量分配给<λ

-1

组合中的中转站;

第4步:令λ=λ-1,在λ座中转站待选点位置

中再随机地选取1个,将其状态设为“关闭”,而其

它中转站待选位置都设为“打开”,搜索出处于“打

开”状态的费用现值最小的中转站组合,记为<λ

-2

,

将此组合对应的费用现值记为PVλ

-2

;

第5步:比较PVλ

-1与PVλ

-2

,若PVλ-2>

PVλ-1,则转向第6步;若PVλ-2

-1

>PVλ,转向第6步;

第6步:输出λ以及λ座垃圾中转站时的X

ik 和Y

k j

,终止程序.

根据输出的计算结果,可以求出每个垃圾中转站运往垃圾处理场的垃圾量.若某一垃圾中转站中转量为0,则表明在垃圾收运费用现值最小的目标下,不应设置该中转站,应从待选点中剔除;对于输出的计算结果不为0的垃圾中转站,予以保留,从而实现了中转站选址的二次优化.

4 实例分析(Case analysis)

某新城区拟建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该城区南北长约20.3km,东西宽约13.2k m,其中居民主要活动、居住区面积约为81k m2,垃圾收集密度约为2~20t?k m-2,平均垃圾收集密度为8.64t?k m-2.现有垃圾处理场1座,距城区中心距离约32k m.运用上述优化模型对规划使用期(18a)内该城区的垃圾收运系统进行二次优化,服务人口约7×105人,日垃圾产生量为700t.

参照当地人口密度、垃圾收集密度以及相关规范(杨军磐等,1991;张益等,2005)中有关垃圾站、转运站的服务半径、规模等相关规定,算出该城区垃圾收集最优半径为450m.同时,结合实际踏勘情况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共布置垃圾收集站128座,采用启发式算法对集合覆盖模型进行求解,优化出12座垃圾中转站候选位置,其分布如图2所示

.

图2 中转站优化选址分布图

Fig.2 D istributi on of op ti m izati on l ocati on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针对该城区社会、经济、交通等的实际状况,确定上述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各参数的具体取值见表1.对于待建垃圾中转站的固定投资F k,根据其实际接纳的垃圾量及实际工程经验,假定其为分段常数函数,见表2.

垃圾收集站、中转站和处理场之间的距离L

ik

和S k j的计算方法引用物流理论中的折线距离(蔡临宁,2003),即:

L ik=|x i-x k|+|y i-y k|(17)

S ik=|x k-x j|+|y k-y j|(18)

表1 某新城拟建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参数取值表Table1 Para meters of MS W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syste m

垃圾收集站数m/座中转站

候选位

置数

p/座

垃圾处

理场数

n/座

规划使

用年限

T/年

建设期

t0/年

贴现率

r

C ik/

(元?t-1?

km-1)

中转站运

行成本E/

(元?t-1)

D kj

/(元?t-1?

km-1)

中转站建设

最小规模

Q m in/

(t?d-1)

中转站建

设最大规

模Q

max

/

(t?d-1)

1281211814%20.27 1.20.840500 0391

11期贾传兴等: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表2 中转站固定投资与其接纳垃圾量关系表

Table2 Relati ons bet w een MS W transfer stati ons fixed invest m ent and

theirs inputs

实际接纳中转量/(t?d-1)固定投资/104元

50280

100480

200890

3001320

4001690

5002090

注:表中数据参考了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5年8月编制

的《重庆市梁滩河流域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式(17)、(18)中的x

i 、y

i

、x

k

、y

k

、x

j

、y

j

表示平面图中

垃圾站、中转站、垃圾处理场的横、纵坐标值.

最后,将上述取值代入费用现值最小模型,运用MAT LAB编写取走算法程序进行求解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规划使用年限(18a)内系统总成本为21301×108元,中转站共6座,其具体位置和规模见表3和图2.

表3 运行算法程序所得优化结果一览表

Table3 Op ti m ized results of running app licati on

中转站的位置中转站的规模/(t?d-1)

1#70

5#360

8#60

9#80

10#70

12#80

5 结论(Conclusi ons)

1)针对垃圾收运系统的特点,引入逆向物流理论,应用集合覆盖模型,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进而运用整数规划构建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现值最小模型,从待选点中选出垃圾中转站的最优组合,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2)本方法通过对中转站选址分阶段地2次优化,避免了整数规划复杂的运算,实际应用性好,为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责任作者简介:彭绪亚(1963—),男,博士,教授,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研究.References:

Chen Y L,W ang S F.1997.A fuzzy interval multi objective m ixed integer p r ogra mm ing app r oach f or the op ti m al p lanning of s olid waste manage ment syste m s[J].Fuzzy Sets and Syste m s,89(1): 35—60

Cai L N.2003.Planning and Modeling of Logistics System s and Cases Analysis[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30—43(in Chinese)

Chen B L,W ang Z G,Chen X G.2000.Op ti m um Selecti on of Treating Methods and Flux Manage ment of Munici pal Domestic Refuse in Guangzhou[J].Shanghai Envir onmental Sciences,11

(19):511—515(in Chinese)

George T.2000.I ntegrated Solid W aste Manage ment-Engineering Princi p les and Manage ment Issues[M].Beijing:Tsinghua Publishing Company,193—238

JessW,Everett,Abhijit R Modak.1996.Op ti m al Regi onal scheduling of s olid waste system I:model devel opment[J].Journal Envir onmental Engineering,122(9):785—792

Koushki P A,Duaij U A,Ghi m las W A.2004.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ati on cost of household s olid waste[J].W aste Manage ment,24:957—964

N i B C,L in Y T.1997.Op ti m al sitting of transfer stati on l ocati ons in a metr opolitan s olid waste manage ment system[J].Sectr oscopy Leetters,30(3):601—623

Tao Y,Huang X H,Q iu J.2004.D rawing up of Domestic W aste Collecti on and Trans port Logistics Devel op ing Pr ogra m[J].

Envir onmental Sanitati on Engineering,12(2):52—55(in Chinese) Yang J P,W ang B L.1992.CJJ47-1991Criteri on for designing of MS W transfer stati on[S].Beijing:China A 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in Chinese)

Zhang Y,Q in F,W u B S,et al.2005.CJJ-2005Standard f or setting of t own envir onmental sanitati on facilities[S].Beijing:China

A 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in Chinese)

中文参考文献:

蔡临宁.2003.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0—43

陈炳禄,王志刚,陈新庚.2000.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物流管理方案优化[J].上海环境科学,11(19):511—515

陶 渊,黄兴华,邱 江.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系统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4,12(2):52—55

杨军磐,王炳礼.1992.CJJ4721991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 益,秦 峰,吴冰思,等.2005.CJJ2V200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91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及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及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规模 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表 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及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 Q D=K s·Q c (2.2.4) 式中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K 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 Q 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 1.3~ 1.5。 2.2.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Q C={n·q/1000}(2.2.5) 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 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 g/(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8~1.2。 2.2.6当转运站由若于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及总规摸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Q r=m·Q u(2.2.6-1) m=[Q d/Q u](2.2.6-2) 式中Q r—由若干转运单位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m—单个转运单位的转运能力,t/d; []—高斯取整函数符号; Q 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 2.2.7转运站服务半径及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l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1.0k 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 3.0k 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 5.0k 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 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总体布置

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 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 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代表:××。 1.1.3 项目拟建地点 ××县××镇××村东、××公路南侧。 1.1.4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编制单位:××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资质证书号:豫工资丙×× (3)法人代表:×× 1.1.5 编制工作的依据与研究范围 根据××县××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方案及其它基础资料,我公司组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专业法规、规范,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与依据、背景及现状、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投

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项目单位承办条件 ××县××镇人民政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符合项目申报资格。其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备承担拟建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和基本条件。 1.2.2 项目规模 项目区占地面积10000㎡;项目总建筑面积2301㎡;附属设施建设:庭院、广场、围墙、绿化等3500㎡。 1.2.3 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分为:项目申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签订合同、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自土建工程开始起,计划8个月(2009年3月—2009年10月)完成。 1.2.4 项目招标 为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及设备采购,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1.2.5环境保护 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良好。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设计合理、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2.6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50万元。

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地埋式压缩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设计方案 一、设备选型 目前,地埋式垃圾中转站设备5吨(大于6立方)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侧面举升的(地坑长×宽×深分别是:××地坑深度在米深). 一种是底部举升的(地坑长×宽×深分别是:××地坑深度有米)。 如图A(YLZ-50B型) 图B(YLZ-50A型) 两种设备各有优势,前者侧面举升的优势是:地坑不深,只在1米6左右,后者底部举升的地坑深有2米1左右,但只要2米24宽,都是第三代产品,举升平稳,动力更省。因此,我们提供两套设备采购方案供贵公司选择。 液压泵站及配件

液压油缸

机械制作(含机械加工) 产品设计方案产品名称:B型水平压缩式垃圾站 产品型号:YLZ-50B 产品型号:YLZ-50A

底升设备,地坑宽度不超过米,占地面积更省。 质量与安全说明 1)水平式垃圾压缩设备是具有成熟技术的全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按《产品质量法》实行三包,满足采购人的正常使用及未来发展需要; 2)所有货物未经拆封的原厂包装,具有全套中文资料(含合格证,用户手册,保修卡,生产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3)水平式垃圾压缩设备设有安全警示标志,操作时,必须配备专人操作,该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4)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执行,注意安全,预防为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实行一人一机动态管理,排除安全隐患。 售后服务承诺

垃圾中转站个人总结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

垃圾中转站个人总结垃圾中转站建设标准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你了垃圾中转站个人总结,希望可以帮到您。 再回首,思考亦多,感慨亦多,收获亦多。忙并收获着,累并快乐着成了心曲的主旋律,常鸣耳盼。对我而言,xxxxx年上半的工作是难忘、印记最深的半年。工作内容的转换,连带着工作思想、方法等一系列的适应与调整,(包括工作上的适应与心态上的调整)压力带来了累的感觉,累中也融进了收获的快乐。在办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在所各位同志的密切配合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作风务实,思想坚定,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下来的其它工作。现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我于xxxx年xx月xx日,进入公司工作,起初先于锡山区柏庄垃圾中转站工作,xxxx年xx月初至xxxx年xx月底期间,担任中转站现场总负责,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站内工作人员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中转站内工作非常顺利。并在期间,多次迎接检查和接待参观,赢得好评。 因为公司岗位调动需要,我于xxxx年xx月,调入运营公司业务科工作,现担任运营公司车队负责人职务,主要负责:蓝藻拖运、

工业污泥拖运、拉臂式移动厕所和大巴移动厕所的租赁、生活垃圾的清运,以及道路的机扫与冲水作业任务。 一、半年来的工作表现 (一)强化形象,提高自身素质。为做好督查工作,自我严格要求,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一是爱岗敬业讲奉献。业务科的工作最大地规律就是无规律,因此,我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二是锤炼业务讲提高。经过半年的学习和锻炼,我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半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公司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垃圾中转站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二、一般说明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组织准备 二、施工现场准备 三、技术上的准备 四、生产准备 第四章、技术人员和劳动力配置计划 第五章、主要施工机械及检测计量器具配置 一、主要机具设备的配备及进场时间 二、主要工艺检测计量器具配备 第六章、关键部位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二、施工方案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一、技术保证措施及违约处罚 二、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第八章、安全保证措施 一、建立安全施工的保证体系 第九章、公司宗旨及保证措施 一、公司宗旨 二、组织措施 三、物质措施 四、技术组织措施 五、经济措施

六、有关强制性条文的保证措施 七、现场文明施工保证及管理措施 八、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措施 九、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十、工程质量保修承诺及违约处罚 十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进度的措施 十二、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期保证措施 二、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降低成本措施 一、材料节约 二、技术措施 三、施工管理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进度计划表 一、施工临设布置 二、施工平面图的科学管理 第十三章、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附件:劳动力计划表 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编制依据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图纸答疑 2.现行的国家有关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3.现行的地方有关质量验收规范及相关政策法规 4.我公司对本工程、质量、成本控制的目标要求 5.我公司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公司承接的相关类似工程的实际管理和施工技术经验 6.我公司颁发的《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项目管理文件》 二、本工程执行的主要规范有: 1、《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快建筑技术规程》(JGJ/T14-95)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办法》(JGJ95-99)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案前技术规程》(JGJ46-88) 1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3-2002) 14、其它现行各有关《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总说明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范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选址 第2.1.1条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规模 第2.2.1条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第3.0.5条转运车间室内地面及墙面、顶棚等表面应平整、光滑。 第3.0.6条转运站内建筑物门窗,宜采用钢门、钢窗或木门、木窗,临街的小型转运站宜采用卷帘门等。 第3.0.7条大、中型转运站内应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3.0.8条大、中型转运站内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应设污水处理设施。 第3.0.9条转运站的采暖、通讯、噪声和消防的标准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0.10条转运站应根据需要设置避雷措施。

垃圾中转站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第四章:管理组织机构 第五章:施工部署 第六章: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案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工期保障措施第八章: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一章: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住宅楼招标文件》、《施工招标评定标办法》,《住宅施工图》、《答疑会纪要》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我公司非常感谢建设单位对我方的信任,有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的具体规定进行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丰县常店镇垃圾中转站 2.2、建设单位:丰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办。 2.3、设计单位:徐州市城乡建筑设计研究院 2.4、工程地点:丰县常店镇 2.5、工程简介: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8.96平方米。一层框架结构,檐口高度为6.5米,本工程建筑设计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6、工程特点:本工程包括了建筑、装饰等工程。 2.7、承包范围:包工包料。 2.8、质量要求:合格。 2.9、工程主要施工难关及特点 本工程的施工工期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显得较为紧张,必须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合理组织各工序、各专业进行穿插作业,确保工期。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 3.1、指导思想:我们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中心,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强化项目质量管理,信守“质量第一,服务周到,业主满意,不断地把最优秀的建筑安装工程产品贡献于人类与社会”;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及现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照国际惯例实施项目管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3.2、实施目标:发挥我公司优势和成熟的厂房、办公楼建筑施工工艺,科学地组织承建范围内各工种、工序的交叉流水作业。精心施工,严格履行合同,以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文明施工、一流的安全措施、一流的效率、一流的服务,确保实现如下目标:

垃圾中转站施工合同书

***垃圾中转站施工合同书 发包方(以下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工程建设施工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内容 垃圾中转站设计图纸所列的地基处理、房屋院墙建设、内部设施等和所有机器设备的安装。 二、承包价格 本工程承包价格为元(大写:)。 三、工程工期 本工程总工期天,自签订合同时起至2011年月日止完成全部合同工程的施工。 四、工程质量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图纸、技术规范和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文明施工。 2、各建设环节必须保证全部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房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五、工程结算 开工时,甲方付给乙方工程总价款的60%作为启动资金;待工程完工质量检验合格后再拨付工程款的35%;留5%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质保期为2年。 六、甲乙双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委派质检人员对乙方的工程施工进行监督,对不符合技术规范及质量要求的操作,有权要求乙方改正或停工整顿。 2、乙方保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严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七、违约责任 1、甲方应按照工程和合同约定,在乙方提出申请、组织验收、完善各类手续后10天内研究拨付乙方工程款;逾期不拨付,每超一天,赔付乙方工程总价款2%的违约金。 2、乙方建设达不到合同要求和质量标准,乙方必须返工和修复,其费用由乙方承担;不能按时完工,每超一天扣除工程总价款的2%。

八、合同生效与终止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订后生效,工程正式验收合格,双方结清帐款即告终止。 九、其它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调解决。 甲方:(签章) 法人代表: 乙方: 法人代表: 2011年月日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垃圾中转站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量的物质消费丰富了生活,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和垃圾成分的多样。2010年XXXX人口为XX 万人,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吨,按照5.75%的垃圾增长量及工业新区人口增长的预测,到2015年垃圾日产生量为XXXX 吨左右。 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和XXX省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结合XXXXX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建设任务与目标 根据XXXX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垃圾产生量及变化趋势,提高XXX市XXX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垃圾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结合国内外垃圾转运站建设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XXXX的自然条件,确定建设XXXX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X处,分别位于

XXXXXX及XXXX。 1、建设规模 X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XXX镇及XXX镇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XXX亩,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 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XXX垃圾中转站项目设计垃圾日处理能力为XXX吨,主要负责汪疃镇及苘山镇西部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该项目占地X亩,总建筑面积XXX 平方米,垃圾处理工艺采取水平式垃圾压缩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收集、压缩,后送至XXX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2、建设内容 XXXX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 汪疃垃圾中转站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垃圾压缩车间1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b.办公房一座,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c.传达室及公厕,建筑面积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3、建设地点 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路与XXX路交界处。XXX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X,XXX以北。两座

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李斌

6、垃圾中转站参数设计 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CJJ 27-1989)和《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1991)中的小型转运站标准进行建设。 小转站处理能力为30T/d.(其规模可分为小型(转运量<150t/d)、中型(150t/d<转运量<450t/d)、大型(转运量<450t/d))。 6.1房屋建设参数 由于该垃圾中转站建在农大校园,规模只限于收集贮存农大南区的生活垃圾,房屋所建面积较小,为了使垃圾收集点更方便、卫生、安全。根据该垃圾中转站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为次要的建筑物。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6.1.1建筑风格 垃圾站的建筑风格、色调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协调。 垃圾站的建筑结构形式,应满足垃圾转运工艺及配套设备的安装、拆换与维护的要求。 6.1.2建筑结构要求 保证垃圾转运作业对污染实施有效控制,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建筑1个压缩转运车间。 建筑压缩转运车间,安装便于启闭的卷帘闸门,设置非敞开式通风口。垃圾站垃圾站与作业平台地面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汁规范》GB 50037的有关规定外,应满足作业车辆荷载的要求。 6.2地埋式垃圾压缩设备 设备包括垃圾站控制系统、垃圾投放系统、垃圾压缩系统、自动升降及压缩控制系统、垃圾车与运输车对接系统、排水系统等几大部分。(1)垃圾站控制系统 采用PLC自动控制技术,发出各种指令信号对系统执行部件及驱动系统进行控制,是本产品系统升降、压缩、报警发讯、数据监控、操作

响应的核心处理单元。 (2)垃圾投放系统 采用垃圾红外传感器,内置红外探头,探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整个垃圾转运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垃圾压缩系统 由液压泵、液压缸、压缩头、升降柱、同步杠、盖板、箱体等组成,压缩机箱体与压缩头采用高强度、耐磨、耐腐蚀钢板制作,压缩头的钢板厚度为45mm;液压泵具有良好的响应,系统动作稳定。 (4)自动升降及压缩控制系统 本系统是由PLC可编程控制器配合电磁接触器和继电器系统+各种保护器组成,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具有大脑的作用,它将外界传感器发送过来的外部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经过程序处理,发送各种通断指令让相关功能的电磁开关和执行机构依据程序规划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设备各项功能动作。 (5)垃圾车与运输车对接系统 垃圾箱压满后,垃圾箱内的箱满检测器发出信号,垃圾车到后按下遥控器上的“上升”按钮,垃圾箱自动会从地下升到地面,然后再按下垃圾“倾倒”按钮,压缩箱后门打开并与运输车对接,由于采用的是

垃圾中转站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1《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 1. 2 安徽广德垃圾中转站详细规划用地红线图 1.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一2005) 1.4《住宅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1.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134-2001) 1.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1.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OO16-2006) 1. 9国家及安徽省相关现行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规范和规 程 二、项目概况 基地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该地块周边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环境景观优越。规划总用地面积46798平方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结构 为了适应城市进程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现代人思想意识的变迁,在设计中强化组团模式,突出邻里空间。运用城市社会学理论,以半封闭的院落作为小区住宅布局的基本形式,加强邻里空间的组织,增强居民归属感。院落--组团--小区的空间关系变化,一方面有助于营造亲切的邻里互动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小区分级管理。

2.道路交通系统 根据对现状外围交通的分析,将小区出入口安排在西侧。偏北方的入口为车行入口,结合工作区建筑,成为工作人员集散地。偏南方入口为小区主要步行景观入口,并在主入口正对一景观广场。在中部入口为小区次要步行景观入口。 中部和南部的景观步道伸入小区构筑了景观区。北侧道路汇入的车流在环状的道路体系中快速进入工作区,使景观小径自然成为步行道,最大可能地做到人车分离。使工作区和景观区互不干扰又有机结合在一起。 场地内部流线合理,较好的发挥地块的特点,将“景“和”意“围合在路网内,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 3.景观绿化系统 本规划的环境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点是以绿地系统为骨架,以小区景观广场为整体环境中心,配以其他组团绿地,形成一个整体的绿化系统,体现生态环境为主导的规划构想,保证“环保一健康”这一设计理念的实现。 小区的景观广场东侧设置了一个老人健身场地,景观带以铺地、座椅、花坛、小品等为组成元素;渗透景观带设有假山、文化石、绿坪铺地、花卉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带;活动场地结合景观绿化,依据休闲、体育、健身目标来设置,让居民身心均得到健康发展,。并以景观广场为核心,结合景观带空间上横向衍生出若干簇居住组团绿化,构架清晰,结构明确,又相互串联,构成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

根据垃圾中转站建设的要求

根据垃圾中转站建设的要求: 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条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 垃圾中转站日处理量预测模型 模型提出 由于垃圾中转站的规模应根据所服务区域的居民区每日所产生的垃圾量所决定,而居民区每日产生的垃圾量又由居民区的居民人数所决定,所以我们为此提出垃圾中转站日处理量预测模型。 模型建立 Q=δnq /1000 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根据当地情况,取1.2kg/人?d;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根据当地情况取1.3;

模型准备 2.1 垃圾收运系统 垃圾收运系统包括收集、中转、运输3部分,并由中转站划分为收集和运输2个阶段.针对某一城区,设有m座垃圾收集站,P座中转站待选点,/1,座垃圾处理场,垃圾的收集、中转和运输形成了整个“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见图1). 图1中A表示垃圾收集站,B表示垃圾中转站,C表示垃圾处理场.由图1可知,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只能就近运往一个垃圾中转站,而且一个垃圾中转站可以接受多个垃圾收集站的垃圾,垃圾收集站和中转站是“多对一”的关系;而一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可以运往多个垃圾处理场,而且一个垃圾处理场可以接受多个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垃圾中转站与处理场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2.2 垃圾中转站集合覆盖模型物流系统通常应用交叉中值模型、精确重心法、覆盖模型(包括集合覆盖模型和最大覆盖模型)和P.中值模型(蔡临宁,2003)进行物流中心选址和物流设施的规划研究.对于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在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当地经济、市政设施、交通状况、公众的接受认可度等影响因素,并进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利用集合覆盖模型初步确定垃圾中转站的待选址.考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方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XX县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城区收集点布置 建设单位 XX县环境卫生管理所 XX县垃圾压缩中转站基本参数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150吨,远期30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吨/m3;压缩后容重:约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4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7.中转站距德山焚烧厂距离:60公里 建设地点 中转站位于XX县龙阳镇双板桥村,占地面积17549平方米,折合亩。 服务范围和设计内容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 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地磅房、门卫。机械维修房包括机修车间及机修平台。洗车平台包括洗车平台及洗车设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垃圾压缩中转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工程建设规模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XX县城、太子庙镇、太子庙开发区以及株木山乡等乡镇。XX县城区建成面积为,2008年,人口万人,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通过对XX县城近几年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年度《XX县统计年鉴》),2008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09年城区人口为万人,2010年城区人口为万人。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近期人口规划,本次设计近期的人口增长率定为%。根据《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中的远景人口规划,考虑到城乡一体化的逐年推进将逐步增加该垃圾中转战的服务面积和服务人口,本设计拟定远期人口增长率为%,再根据人均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垃圾产量。 表2-1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垃圾量的预测 人均垃圾产量

垃圾中转站施工设计方案

第一章、施工案与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名称:西湖管理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西湖管理区西湖镇农贸市场旁。 3、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124万,包括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桩基础工程、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和安装工程等。 4、工期要求:233日历天。 5、质量要求:符合现行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6、保修要求:按建设部2000年80号令。 7、招标围:建筑、安装、装饰及其他附属工程(具体施工容详见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依据“西湖管理区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工程采购”文件要求、施工合同及设计图纸,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案进行编制。 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人、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和建筑施工的各类法律、规、规程及验评标准,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和项目法施工要求,建立密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安全保证体

系。 现场和边实地踏勘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组织专业化施工,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相互促进,紧密衔接,促进工程高效、均衡,加快施工进度。 本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公司对该工程的总体构 思及实施程序与部署,展示了我公司成熟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办法及科学的施工法。 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施工部署 (一)总体部署 1.总体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现场条件和施工技术要求,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顺利完成本工程的施工。该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我们计划分阶段组织施工,安排一个施工队组织各班组穿插流水作业。在工期安排上加大穿插力度,形成立体交叉施工。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劳动力的配置与组织 劳动力的配备实行专业化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队伍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

马狮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设计方案(DOC)

九江市浔阳区马狮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名称:马狮垃圾中转站改造工程 1.2 建设单位:甘棠街道办事处 1. 日转运生活垃圾量:近期25吨,远期50吨; 2. 所处理的垃圾种类:城市固体生活垃圾; 3. 垃圾转运方式:密闭式压缩及转运; 4. 中转站工作时间:二班制,每班6小时; 5. 垃圾压缩前容重:约0.353吨/m3;压缩后容重:约0.75吨/m3 6. 垃圾收集的不均匀性:高峰收集量:近期1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远期20吨/4小时(上午6点到10点) 中转站位于九江市浔阳区马狮,占地面积88.6平方米。 本次初步设计设计内容主要为:垃圾压缩车间、综合管理设施、机械维修房、洗车平台四部分。其中垃圾压缩车间包括垃圾压缩车间、配电间、现场控制室、渗沥液收集池、除尘除臭系统等。综合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 二、工程建设规模 本垃圾中转站服务区域为九江市浔阳区马狮垃圾中转站。平均日产城市生活垃圾约90t,目前日产生活垃圾总量已达到110吨。 表2-1 服务区域人口预测 2.2垃圾量的预测 2.2.1人均垃圾产量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五百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中小城市人均垃圾产量约在0.8~1.4 kg/人·d,九江市现人均垃圾日产量约1.2kg/人·d。随着九江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城镇环卫工作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垃圾减量化政策和措施的逐步实施,居民燃料结构的调整,燃气使用率的提高,XX县县城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将会逐步减少。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近期2012年-2020年,人均综合垃圾产量指标约以 2‰年平均递增率增长; 2021年以后人均综合垃圾产量按5‰年平均递减率计。 2.2.2 垃圾成分 九江生活垃圾容重较低,因此垃圾要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理需经过压缩,达到减容目的提高运输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变,与目前的生活垃圾组分相比,将来生活垃圾的无机成分将有所下降,有机成分将有所增加,更适合于焚烧发电。 根据《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规定: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收集,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不超过0.5km,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收集站,服务半径不超过2.0km。 结合九江市城市规划,考虑改造所有现有敞开式垃圾斗,采用地埋式或者地上式垃圾收集箱,新建垃圾收集站8座。 收集站与后装式垃圾车配合使用,将垃圾由收集站转运至垃圾压缩中转站。采用定时收运方式,垃圾不在站内储存,卫生条件好,运输密闭性好,造价低,位置易于选择。生活垃圾由居民或社区物业公司用人力车或机动车运到附近收集站,然后由环卫部门用自卸式垃圾车运至垃圾压缩中转站。 四、工程方案设计 4.1压缩工艺的选择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方案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1 总则 1. 0. 1 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 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 0. 3 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选址与规模 2. 1 选址 2. 1. 1 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l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 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 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 1. 2 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l 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 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 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 3 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 2 规模 2. 2. 1 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 、Ⅲ、Ⅳ 、Ⅴ五小类。 表 2. 2. 1 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 注:1 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 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 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 以上规模类型Ⅱ ﹑Ⅲ ﹑Ⅳ 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 类含上下限值。 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 2. 2 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 内,以

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政府采购濉溪县垃圾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建设和后期运营维护项目货物清单 采购编号:SXZC-HGK18058 序号名称数量技术参数 预算价:291万元,超预算作废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为濉溪县垃圾收储系统配套建设的,设计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5吨及相应的出水管道。投标人投标时须实地考察实际现状,自行考虑设计确定。 进水水质: 经处理后需要达到降低COD、BOD及SS的目的,同时,处理后的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因此工艺中需达到城市接管指标。 设计原则 1、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可靠,运行费用低廉,投资经济合理,设备先进可靠; 2、工艺设计具有很好的耐冲击负荷和操作的灵活性; 3、整体布局简洁、合理、美观,符合国家有关绿化及环保、消防规定; 4、动力设备采用先进设备,保证能长期平稳运行; 5、综合具体的场地条件,设计时能考虑设备和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及其合理的高程分布,

同时考虑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二、计划工期 、前期工作周期:合同签订后5日内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现场踏勘、工程勘探、厂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评审等所涉及的前期咨询工作及其他未考虑到位的工作。 2、建设周期(含所有成套设备及系统采购、安装、调试及试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期为中标合同签订过2个月。 3、运营期:3年(不含试运行3个月),以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开始计算运营时间。 三、服务范围 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总承包,包括: 1、项目前期工作(工程咨询、现场踏勘、工程勘探、厂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评审等所涉及的前期咨询工作)及其他未考虑到位的工作; 2、项目的建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配套附属工程(如大门、围墙、道路、绿化、排水、监控、路灯以及附属工程的水、电安装等)以及管网的施工; 3、与生产工艺相关的成套设备及系统采购、安装、调试及试运行; 4、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运营、维护、运营期满后的移交和甲方人员的培训。 5、质量标准: (1)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地方、行业的规范、标准要求,满足施工需求。(2)施工要求的质量标准:符合设计图纸、图集、相关规范规定的合格标准。 当施工图中出现与施工实际情况不符或设计不明确的内容,在招标人及监理提交修改单后,设计单位须3天内修改完善提交修改图纸或方案,并加盖公章。 6、投标人中标后,本项目有关方案的发表权、展览权、使用权等知识产权归招标人所有,中标人只享有署名权、专利权。 7、本项目涉及的有关中标人的知识产权应无条件提供给招标人在正规场合下使用,该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否则招标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退还已支付的费用,招标人因此受到损害的,招标人有权要求中标人予以赔偿。 8、中标人未经招标人许可,不得将中标方案成果整体用于其他相同或类似项目的投标和设计(专利权除外)。 9、本工程的所有设计内容均需经甲方批准后方可实施; 10、运维范畴:包括承建范围内的所有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