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响[J]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253‐256.[42]莫汉有,王丽芳,周润华,等.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血IL‐17、MMP‐3及MMP‐9的影响[J]畅重庆医学,2011,40(7):628‐630.

[43]侯晓强,崔向军,潘蕾.青蒿琥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

膜细胞周期及细胞形态的影响[J]畅四川中医,2009,27(6):13‐14.

[44]张长城,潘蕾,崔向军.青蒿琥酯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

膜细胞增殖及TNF‐α和IL‐1β分泌的影响[J]畅广东医学,2009,30(7):1048‐1049.

[45]马超,朴惠善.白花蛇舌草的研究进展[J]畅时珍国医国药,

2006,2(17):269‐270.

[46]张良,邢国胜,白人骁.白花蛇舌草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

增殖的影响[J]畅江西中医药,2008,5(1):64.

[47]解雪峰,李俊,陈镇,等.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J]畅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838‐2841.

[48]陈晓宇,李俊,程文明,等.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

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及分泌功能的影响[J]畅解剖学杂志,2008,31(4):504‐507.

[49]陈晓宇,李俊,解雪峰,等.野菊花总黄酮诱导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滑膜细胞凋亡[J]畅解剖学报,2007,38(5):569‐571.

(收稿日期:2014‐04‐16)

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及前景展望

解世洋

自噬作为一种介导溶酶体中胞质蛋白和细胞

器降解的分解过程,对于细胞应对各种外界刺激和

维持稳态至关重要[1]

。在正常条件下,细胞正是通过蛋白生成与降解之间协调的平衡来维持自身稳态并持续更新细胞内的蛋白质组和细胞器。事实上,无论是基于对动物模型亦或是特定病理条件的研究,都表明自噬系统失常会导致不正常蛋白的显著堆积和细胞器的明显缺陷,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失常甚至于细胞死亡。而这也解释了为何自噬会参与到诸如细胞生长、分化、发展以及细胞对外来异

物的抵抗等过程中[2]

根据胞质蛋白被运送进入溶酶体方式的不同,自噬被划分为大自噬、小自噬以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3种形式。而近年来,CMA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CMA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而基于抑制肿瘤细胞CMA途径的实验研究则为未来的抗肿瘤治疗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1 自噬的定义与分类

自噬是细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利用溶酶体被降解过程的统称,它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自噬是细胞对内外界环境压力的一种反应,在某些情况下自噬还可以导致细胞死亡,被认为是区别于细胞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的

另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Ⅱ型程序性死亡)。

事实上,细胞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自噬,除非有诱发因素的存在。而由于这些来自细胞内外的诱发因素长期存在,因此,细胞保持了一种很低的、基础的自噬活性以维持自稳。所以说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生物在其发育、老化过程中都存在的一个清除自身多余或受损细胞器的共同机制。生命体借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这一过程在细胞清除废物、结构重建、

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3]

根据细胞内底物运送到溶酶体腔内方式的不同,自噬可分为3种主要方式: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CMA。大自噬是最具有特征的自噬过程并且可能也是细胞内最普遍的溶酶体降解方式。在大自噬中通过自噬体(autophagosome)与溶酶体(lysosome)的融合,底物蛋白进入溶酶体腔并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这种吞噬了细胞内成分的溶酶体被称为自噬溶酶体(autophagosome)[3]。相比之下,小自噬则是直接通过溶酶体膜的直接内陷,包裹吞噬细胞质中的底物。大、小自噬均可以通过选择或者非选择机制来吞饮大的细胞结构[4]。而CMA又区别于其他自噬途径,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选择性的细胞自噬机制。事实上,将CMA与其他2种自噬区别开来的正是其特有的通过胞质中的分子伴侣对底物蛋白的选择作用。因此,在CMA中,底物蛋白并不是通过“吞饮”方式,而是通过溶酶体膜上的受体进入

溶酶体。

2 CMA的概念与CMA的过程

CMA是一种独特的选择性自噬,在这一过程中,胞质蛋白接连通过膜受体到达溶酶体内部进行降解。与其他通过团块的吞饮来进行的自噬不同,CMA对于底物有极强的选择性,因此,这条通路只能降解特定的可溶胞质蛋白[5]。CMA在许多种类的细胞中都保持基本活性,但是,如同大自噬一样,CMA在受到外界诸如营养方面的刺激和细胞应激所导致的蛋白质受损时才会被最大程度地激活[6]。除了涉及到稳态的维持和细胞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这条自噬途径也承担着特殊的功能,例如新近研究提出的CMA参与抗原呈递过程[7]。同时,不正常的CMA功能也是绝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和组织老化细胞器的显著特征[6]。正如前文描述的,CMA中最富特色的标志性事物就是对于需要降解的胞质蛋白的选择性定位以及运送底物蛋白穿越溶酶体膜运送到溶酶体腔的过程[8]。

2.1 CMA底物蛋白及识别模体:所有的CMA底物蛋白的氨基酸中都含有一个共同的类似于KFERQ的五肽序列,这个共同的五肽序列被称为CMA识别模体[9]。KFERQ序列是在最初被确定的CMA底物RNaseA中被发现的。所有的CMA底物蛋白上相似的五肽识别模体中的氨基酸序列都遵循着相同的特点。这个五肽模体被证实对于底物蛋白的定位以及之后底物蛋白在溶酶体中的降解都是必要的。事实上,识别模体在一个蛋白中的出现并不代表这个蛋白一定会通过CMA途径进行降解。通常,当蛋白被适当折叠时,识别模体会隐藏在蛋白核心中,只有当蛋白部分展开时,模体才会暴露出来[8]。在其他蛋白中,识别模体位于亚基之间的交叉区域中,所以多余的未组装的蛋白就可以通过CMA途径消除。虽然有些胞质蛋白拥有多个CMA识别模体,然而实验研究表明多模体并不会增加底物蛋白与分子伴侣的亲和性,也不会增加其通过CMA途径降解的速率。据氨基酸序列分析和亲缘性分离实验估计,约有30%的胞质蛋白是CMA降解途径的潜在底物[9]。然而,这个数量很可能被低估了。因为特定的翻译后的例如去氨基化、磷酸化、甲基化等修饰可以导致一个四氨基酸序列的电荷丢失[5]。这种翻译后的修饰对于分子伴侣与底物蛋白相互识别的改变可能增加了受CMA调控的蛋白的数量。2.2 胞质和溶酶体分子伴侣复合体:底物蛋白中的KFERQ序列是被一群分子伴侣和辅陪伴分子所识别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70000的同源热休克蛋白(HSC70)[10]。HSC70不仅可以通过与

CMA受体联系将底物蛋白定位到溶酶体膜上,还可以帮助底物蛋白展开[11]。这对于蛋白质转运穿过溶酶体膜至关重要。此外,HSC70也参与调节转运复合体组装与去组装的动力学变化。与HSC70相关的辅陪伴分子则调节HSC70的活性或者本身作为分子伴侣发挥作用。40000的热休克蛋白(HSC40)刺激HSC70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并导致HSC70结合与释放底物蛋白的能力增强[12]。HSC70相关蛋白(HIP)可以催化HSC70,HSC40以及蛋白底物的组装与结合[13]。90000的热休克蛋白则可以组织未折叠的蛋白聚集并且可以重新折叠未折叠蛋白质[14]。HSC70‐HSP90联合蛋白(HOP)起到连接HSC70与HSP90的作用。

除了胞质中的分子伴侣复合体,溶酶体腔中的HSC70同样在CMA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溶酶体腔中的HSC70(LYS‐HSC70)并不伴随有其他分子伴侣[15]。LYS‐HSC70是细胞溶酶体执行CMA功能的明确特征。事实上,在诸如饥饿和氧化刺激的条件下,使得CMA途径需要最大限度活化时,含有LYS‐HSC70的溶酶体以及单个溶酶体中含有LYS‐HSC70的数量都会增加。例如,在小鼠肝脏中,正常喂养情况下拥有CMA能力的溶酶体比例约为20%~30%。饥饿3d之后这一数据达到了60%~80%[16]。此外,4种同工型HSC70中只有最具有酸性的那种会出现在溶酶体内部[15]。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虽然所有同工型HSC70以及复合体中的其他分子伴侣都进入了溶酶体内(比如通过大自噬的方式),但是只有最具有酸性的HSC70同工型能够稳定存在于环境中。LYS‐HSC70可能通过CMA途径进入溶酶体[8]。既然蛋白在转运入溶酶体之前需要先行展开,那么其他分子伴侣就不太可能同HSC70一同转运进入溶酶体。另一种可能则是所有同工型的HSC70都进入了溶酶体,但是更富碱性的同工型被修饰成为具有酸性的同工型[15]。

另一个同时存在于溶酶体膜两侧的分子伴侣是90000的热休克蛋白(HSP90)。在溶酶体膜胞质面部分的HSP90被推测参与底物蛋白的展

开[11]。这一推测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接近半数的HSP90在溶酶体腔侧的膜上形成多聚体结构来维持转运复合体的稳定。

2.3 LAMP‐2A转运复合体:当底物‐分子伴侣复合体结合到达溶酶体膜表面时底物蛋白会展开并被转运进溶酶体腔。而底物蛋白结合到溶酶体膜是一个可饱和的过程,添加其他CMA底物可以与之形成竞争关系,对溶酶体膜使用蛋白酶也可以削弱这一过程,这些证据都表明在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蛋白质受体[8]。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型(LAMP‐2A)最终被确定为CMA途径中结合并转运底物蛋白的溶酶体膜受体。LAMP‐2A是整个

CMA途径的限速步骤。当LAMP‐2A在CHO细胞中稳定表达时,细胞内或单个溶酶体中CMA的活性都与溶酶体膜上的LAMP‐2A的水平直接相关[17]。LAMP‐2A是lamp2基因衍生的3种单跨膜蛋白LAMP‐2A,LAMP‐2B,LAMP‐2C中的一种。这些单跨膜蛋白都拥有相同的高氮端糖基化的腔内区域和不同的跨膜以及胞质尾部区域[18]。CMA底物蛋白只与LAMP‐2A的尾部集合,而不与其他2种蛋白尾部相结合[19]。LAMP‐2B和LAMP‐2C的作用仍然未知。一只敲除了lamp2基因缺乏任何一种类型的LAMP2蛋白的小鼠显示出在心脏、骨骼肌以及其他组织中蛋白降解的速率的减缓。这些组织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自噬空泡的累积[20]。这个结果表明LAMP‐2的某一种同工型对于自噬空泡和溶酶体的融合十分必要。

溶酶体膜上LAMP‐2A的数量是由几种途径调控的。一部分定居在溶酶体腔中的LAMP‐2A可能与脂质相结合,这些分子在CMA被及激活之后可以重新插入溶酶体膜。另外,LAMP‐2A的降解速率也可以被调控,所以当CMA被激活时,LAMP‐2A可以保持稳定[21]。LAMP‐2A可以形成多至十聚体的同源多聚体[19]。这种多聚化可能被LAMP‐2A用来实现其受体或易位子功能[22]。LAMP‐2A与分子伴侣复合体和底物蛋白以及溶酶体膜胞质面也有联系。抗HSC70,HSP40,HIP和后排的抗体会阻止2种不同的底物蛋白进入溶酶体[11]。形成这种效应的原因至少部分是由于蛋白底物在到达LAMP‐2A时需要先行展开。而在蛋白展开的过程中这些分子伴侣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CMA的具体过程就是首先由胞质中的以HSC70为首的一系列分子伴侣组成的复合体识别底物蛋白分钟特定的五肽氨基酸序列———KFERQ。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LAMP‐2A结合后,底物去折叠;溶酶体腔中的另一种分子伴侣HSP90介导底物在溶酶体膜的专为,进入溶酶体腔中的底物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被细胞再利用[3]。

3 CMA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在自噬的过程中,通过将受损或者不必要的细胞器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细胞稳态得以维持。迄今为止,大自噬和CMA是最具特色的2种自噬方式。据研究称肿瘤细胞中大自噬的情况有所变化,但是CMA在肿瘤细胞中的变化并不十分清晰。同时,CMA途径与大自噬途径的联系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对于其具体机制仍然缺乏理解。在所有正常细胞中,应对外界刺激时,这2种自噬的活性都会上调。在正常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当大自噬被抑制时CMA可以被诱导激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CMA被抑制的条件下。这种自噬类型的转换使得当一种自噬途径缺失的情况下,另一种自噬途径可以起到代偿作用[23]。

通过生化技术和影像技术,研究者们发现CMA在许多癌细胞系中活性被上调。确实,在四十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当与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相比时,CMA途径中的很多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要的溶酶体受体———LAMP‐2A都有所增加。而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肿瘤中增加的CMA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为此,研究者们使用了shRNA来调低LAMP‐2A的表达,进而调低此途径的活性。在实验中,携带人类原发肺癌细胞的小鼠被直接注射了shRNA来对抗LAMP‐2A的作用,进而抑制CMA。结果表明肿瘤有所缩小。抑制CMA之后进行的代谢状态的分析表明CMA途径对于维持肿瘤细胞特有的糖酵解有重要作用[24]。

研究表明,肿瘤生存依赖于CMA途径的活性,封锁CMA途径将延缓肿瘤的增长速率并减少肿瘤的转移。值得注意的是,缺乏CMA的癌细胞中糖酵解的减少与几种糖解酶的减少有关。这个结果有些违反常理,因为这些糖解酶拥有KFERQ模体并且已知是CMA降解途径的底物。封锁了CMA途径的结果按理说应该会导致这些糖解酶的增加而不是减少。而这种情况据推测至少部分与CMA缺乏细胞中被活化的肿瘤抑制基因p53有关,从而导致了转录层面上对于多种糖解酶的下

调。虽然如此,因为CMA活性的上调并不受其本身p53基因状态的调控,缺乏CMA的细胞很有可能是通过除了p53以外的其他途径来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从而抑制肿瘤生成的。但是也有研究表明CMA途径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自我消化来增加肿瘤细胞的死亡[1]。因此,CMA对于肿瘤的影响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抑制CMA途径可以控制肿瘤的增长;另一方面,适度的CMA活性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

4 CMA与信号转导中蛋白激酶的潜在联系尽管通过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CMA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相对于研究上已经相对成熟的大自噬,对于CMA途径的研究还存在着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通过抑制CMA来实现抗肿瘤目地的机制是否与抑制大自噬的相同?一种可能的机制是在缺乏CMA途径的细胞中,带有特殊的KFERQ模体的目标蛋白的累积会导致细胞表型的改变。原则上,接近1/3的蛋白酶体可以作为CMA途径的底物,因为大约30%的蛋白含有HSC70目标序列[25,26]。然而,最终的CMA底物数量要少很多。因此,如果癌细胞中真的存在这些未知的CMA底物,鉴别和确定这些分子的成分对于理解CMA介导肿瘤发展的精确机制十分关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研究如何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数据显示抑制细胞CMA途径对于癌症治疗会有一定作用,因为抑制CMA不但可以抑制肿瘤生长也可以降低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然而,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并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癌症患者的CMA途径。因此,我们不可能依赖于减少肿瘤细胞中的LAMP‐2A的浓度,并且,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缺乏可以选择性抑制CMA途径的药理学抑制剂。我们只有可以广泛抑制各种溶酶体降解的抑制剂,这其中最常用的2种分别是氯喹和羟基氯喹。这2种药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一起正在接受一系列临床测试[27]。此外,像其他抗肿瘤策略一样,各种肿瘤细胞对于CMA抑制的反应也不会相同。因此在封锁CMA途径之前,需要事先确定一个可以体现肿瘤细胞对CMA依赖程度的标记。而揭示CMA与大自噬之间的确切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CMA与蛋白激酶调节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的作用与联系?由于现阶段的药物并不能抑制CMA途径中某个特异的部分甚至不能单独只抑制CMA途径。如果想研究出精确的针对肿瘤细胞CMA途径的药物,必须要从

CMA途径的分子机制入手。目前为止,CMA途径中的各种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已经基本明了,但是CMA途径是否受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调控以及CMA与肿瘤细胞中蛋白激酶调节的信号通路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需要从两者共同的上游调控基因开始。通过抑制调控信号转导途径的基因后观察细胞CMA途径的活性应该可以初步明确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胞CMA途径的关系。

总之,现阶段对于CM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shRNAs可以被有效地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中的情况下,敲除LAMP‐2A从而抑制CMA途径可能会是一种相当好的抗肿瘤疗法。而对于CMA途径与蛋白激酶之间关联的进一步深入探寻也会推动更加先进有效的抗肿瘤疗法的的出现。

参考文献

[1]ThorburnA,DebnathJ畅Targetingchaperone‐mediatedauto‐

phagyincancer[J]畅SciTranslMed,2011,3(109):109‐117.[2]MorimotoRI,CuervoAm畅Proteinhomeostasisandaging:takingcareofproteinsfromthecradletothegrave[J]畅JGer‐

ontolABiolSciMedSci,2009,64(2):167‐170.

[3]秦正红,乐卫东畅自噬———生物学与疾病[M]畅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17.

[4]SaftigP,BeertsenW,EskelinenEL畅LAMP‐2:acontrolstep

forphagosomeandautophagosomematuration[J]畅Autophagy,2008,4(4):510‐512.

[5]DiceJF.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J]畅Autophagy,2007,3(4):295‐299.

[6]CuervoAM.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selectivitypays

off[J]畅TrendsEndocrinolMetab,2010,21(3):142‐150.[7]ZhouD,LiP,LinY,etal.Lamp‐2afacilitatesMHCclassⅡ

presentationofcytoplasmicantigens[J]畅Immunity,2005,22

(5):571‐581.

[8]BejaranoE,CuervoAM.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J]畅ProcAmThoracSoc,2010,7(1):29‐39.

[9]DiceJF.Peptidesequencesthattargetcytosolicproteinsfor

lysosomalproteolysis[J]畅TrendsBiochemSci,1990,15(8):305‐309.

[10]OrensteinSJ,CuervoAM.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molecularmechanismsandphysiologicalrelevance[J]畅Semin

CellDevBiol,2010,21(7):719‐726.

[11]AgarraberesFA,DiceJF.Amolecularchaperonecomplexatthelysosomalmembraneisrequiredforproteintranslocation

[J]畅JCellSci,2001,114(Pt13):2491‐2499.

[12]SuhWC,LuCZ,GrossCA.StructuralfeaturesrequiredfortheinteractionoftheHsp70molecularchaperonednakwith

itscochaperoneDnaj[J]畅JBiolChem,1999,274(43):30534‐30539.

[13]H迸hfeldJ,MinamiY,HartlFU.Hip,anovelcochaperoneinvolvedintheeukaryoticHsc70/Hsp40reactioncycle[J]畅Cell,1995,83(4):589‐598.

[14]RichterK,BuchnerJ.Hsp90:twistandfold[J]畅Cell,2006,127(2):251‐253.

[15]AgarraberesFA,TerleckySR,DiceJF.Anintralysosomalhsp70isrequiredforaselectivepathwayoflysosomalprotein

degradation[J]畅JCellBiol,1997,137(4):825‐834.

[16]KiffinR,ChristianC,KnechtE,etal.Activationof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duringoxidativestress[J]畅MolBiol

Cell,2004,15(11):4829‐4840.

[17]CuervoAM,DiceJF.Areceptorfortheselectiveuptakeanddegradationofproteinsbylysosomes[J]畅Science,1996,273

(5274):501‐503.

[18]KoneckiDS,FoetischK,ZimmerKP,etal.Analternativelysplicedformofthehumanlysosome‐associatedmembrane

protein‐2geneisexpressedinatissue‐specificmanner[J]畅BiochemBiophysResCommun,1995,215(2):757‐767.[19]CuervoAM,DiceJF.Uniquepropertiesoflamp2acomparedtootherlamp2isoforms[J]畅JCellSci,2000,113(Pt24):4441‐4450.[20]TanakaY,GuhdeG,SuterA,etal.Accumulationofautoph‐agicvacuolesandcardiomyopathyinLAMP‐2‐deficientmice

[J]畅Nature,2000,406(6798):902‐906.

[21]CuervoAM,DiceJF.Regulationoflamp2alevelsinthelyso‐somalmembrane[J]畅Traffic,2000,1(7):570‐583.

[22]MajeskiAE,DiceJF.Mechanismsof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J]畅IntJBiochemCellBiol,2004,36(12):2435‐2444.

[23]MasseyAC,KaushikS,SovakG,etal.Consequencesoftheselectiveblockageof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J]畅Proc

NatlAcadSciUSA,2006,103(15):5805‐5810.

[24]KonM,KiffinR,KogaH,etal.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isrequiredfortumorgrowth[J]畅SciTranslMed,2011,3(109):109‐117.

[25]AriasE,CuervoAM.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inpro‐teinqualitycontrol[J]畅CurrOpinCellBiol,2011,23(2):184‐189.

[26]KaushikS,BandyopadnyayU,SridharS,etal.Chaperone‐mediatedautophagyataglance[J]畅JCellSci,2011,124(Pt

4):495‐499.

[27]AmaravadiRK,Lippincott‐SchwartzJ,YinXM,etal.Princi‐plesandcurrentstrategiesfortargetingautophagyforcancer

treatment[J]畅ClinCancerRes,2011,17(4):654‐666.

(收稿日期:2014‐01‐16)

?消 息?

枟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枠征订启事

枟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枠是由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医学影像专业及临床各专业学科的广大医务人员,重点反映我国普通放射、CT、磁共振、介入放射、核医学、超声、放疗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新成果以及各种影像机械检修、投照及机器应用,同时报道临床各专业学科医生应用影像技术诊治的新经验、新手段和新技术。设有专论、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介绍、综述、病例报告等栏目。

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铜版纸印刷,80页,每期12.00元,全年72元。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9‐6817,CN14‐1281/R,邮发代号22‐195,全国各地邮政局均可订阅。

凡属基金项目的论文,向本刊投稿可安排快速通道审阅发表。

本刊接受电子邮件投稿,投稿邮箱:syyx2005@sina.com;也可通过信函投稿,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邮政编码:030001。编辑部电话:(0351)4155062,4963092。

枟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枠编辑部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与前景

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 班级:2013级科硕6班 专业:临床检验诊断学 :姜世涛 学号:2013203030024 评分: 导师签名: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新技术和应用条件的不断出现,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时代并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分子生物学是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技术即建立在核酸生化基础上的一类研究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同时也逐渐渗入数理科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容也从DNA鉴定、扩展到核酸及表达产物分析,技术不断进步为微生物检验、肿瘤诊断及评估、遗传病诊断、兔疫系统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创新思路。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蓬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样品中核酸水平 PCR[1]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和成熟的临床检测方法,在法医学、常见传染病、性病、寄生虫和优生优育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肝炎病毒的早期诊断。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称为基因探针技术,利用核酸的变性、复性和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用已知的探针序列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与之配对的核苷酸序列的技术,是印迹杂交、基因芯片等技术的基础。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在肿瘤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基因突变、基因测序、基因多态性分析、微生物筛选鉴定、遗传病产前诊断等方面。另外,现已获得一些微生物的全基因序列,包括百余种病毒,多种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甲烷球菌及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等)和一些酵母等。因此,将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特异的保守序列集成在一块基因芯片上,可快速、简便地检测出病原体,判断侵入机体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2.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NP)技术 在人群中,个体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性,称为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位点普遍存在于人的基因组中。如果在某个家庭中,某一致病基因与特定的多态性片段紧密连锁,就可以用这一多态性片段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判断家庭成员或胎儿是否携带有致病基因。目前认为基因多态性是个体的”身份证”,因此,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疾病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疾病遗传机制研究、肿瘤易感性研究、个性化用药等诸多方面。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技术为临床检测提供了依据。SNP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在人类DNA多态性中,SNP约占90%。SNP 是指在基因组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碱基。SNP与RFLP和STR等DNA 标记的主要不同在于:它不再以”长度”的差异作为检测手段,而是直接以序列的差异作为标记。由于SNP是二态的,易于自动化批量检测,易于计算机分析结果,因此SNP检测已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连锁分析及关联分析、肿瘤的杂合性缺失研究、疾病遗传机制研究、个性化用药研究等诸多领域。尽管SNP检测在搜寻疾病基因方面有潜在的价值,但实际应用中却比人们想象的要难得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查,才能建立可靠的SNP分析图谱。 3.microRNA是潜在的临床诊断工具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概述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分子之间生物学的差异,以肿瘤的原癌基因产物或其信号传导通路为治疗的靶点,通过单克隆抗体或酶抑制剂来阻断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为针对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抗血管形成药物和针对某些细胞遗传学标志或癌基因产物的药物。 一、分子靶向治疗 (1)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 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素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大类治疗手段。 (2)分子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种类 1、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Herceptin,赫赛汀)、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西 妥昔单抗(IMC-C225,Erbitux,爱比妥)等。 2、信号传导抑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类)吉非替尼(Iressa,易瑞沙)、厄洛替尼(Tarceva, 特罗凯)、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 Glivec)、拉帕替尼(Lapatinib)等。 3、抗血管形成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阿瓦斯汀)、恩度(Endostar,YH-16)。 二、分子靶向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诊断、预后的反应,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 否良好。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是否过敏体质、有无过敏史。 3、评估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效期、药品有无浑浊、沉淀,储存设备是否安全。 4、评估抢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输液泵、抢救车等。 三、分子靶向治疗一般护理措施 1、用药前测生命体征(可使用心电监护仪)。 2、备好抢救药品、设备。 3、用药前30分钟遵医嘱予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口服)、抗组胺药(如非那根肌注)、糖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20210111211612)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1 / 8

Science: 盘点13 种常见的肿瘤抗体靶向药物1、西妥昔单抗(爱必妥) 靶点:EGFR 2 / 8

肿瘤类型: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 适应症:KRAS 野生型、EGFR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联合FOLFIRI 时可作为一线;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那些单用伊立替康化疗难治的病人;单药治疗就是针对那些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主的化疗已经失败了,或者对伊立替康不耐受的。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联合放疗可作为局部晚期的初始治疗;联合铂类为主的治疗再加上5-FU 可作为复发或转移性疾病的一线治疗;如果单药用呢,就适合那些铂类治疗已经失败了的复发或转移性的疾病。 2、帕尼单抗(Vectibix ) 靶点:EGFR 肿瘤类型:结直肠癌 适应症: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中已经失败了,KRAS 野生型、EGFR表达的mCRC 3、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靶点:HER2 肿瘤类型:乳腺癌、胃癌 3 / 8

适应症:HER2 过表达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也可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在蒽环类为基础的治疗之后可以单药使用。 HER2 过表达转移性乳腺癌。联合紫杉醇一线使用;单药治疗适用那些已经接受过一种或多种方案的转移性疾病。 HER2 过表达转移性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之前未接受过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可联合顺铂和卡培他滨或5-FU 。 4、帕妥珠单抗(Pejeta ) 靶点:HER2 肿瘤类型:乳腺癌 适应症: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之前未接受过抗HER2 治疗或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使用。 5、T-DM1 (Kadcyla ) 4 / 8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1、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是以核酸或蛋白质为分析材料,通过分析基因的结构、表达的变化和由此而导致的基因功能的改变,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信息和依据的一门学科。 2、请说明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1)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如:用PCR技术进行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解脲脲原体的检测等。(2)基因突变的检测。如:用PCR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 (3)法医学检测。如:用PCR微卫星检测技术进行亲子关系的鉴定和个体识别。 (4)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如:用cDNA表达的芯片技术进行基因异常表达的检测。 (5)基因定位。如: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组织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定位。 3、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4、基因:是基因组中一个功能单位,是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信息或RNA序列信息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原核生物: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和蓝绿藻等原始生物的总称,是最简单的细胞生物体。

6、操纵子结构: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的功能单位。 7、质粒:是指细菌细胞染色体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8、转座因子:又称为转座元件,是一类在细菌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并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9、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通常仅由一个DNA分子构成,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具有类核结构。 (2)具有操纵子结构,模板mRNA为多顺反子mRNA。编码区远远大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但又远远小于病毒基因组。在基因组中存在多功能的识别区域,如复制起始区、转录启动区和终止区等,这些区域常常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3)结构基因通常为单拷贝基因,编码顺序一般不重叠。(4)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 (5)含有可移动的DNA序列。 10、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1)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相比,病毒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少,所含信息量也少。 (2)病毒基因组的核酸类型较多,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有环状分子,也有线性分子。但无论是哪种核酸类型,一种病毒颗粒中核酸成分只能为一种,或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1、西妥昔单抗(爱必妥)靶点:EGFR

肿瘤类型: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 适应症:KRAS野生型、EGFR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联合FOLFIRI时可作为一线;联合伊立替康治疗那些单用伊立替康化疗难治的病人;单药治疗就是针对那些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主的化疗已经失败了,或者对伊立替康不耐受的。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联合放疗可作为局部晚期的初始治疗;联合铂类为主的治疗 再加上5-FU可作为复发或转移性疾病的一线治疗;如果单药用呢,就适合那些铂类治疗已经失败了的复发或转移性的疾病。 2、帕尼单抗(Vectibix ) 靶点:EGFR 肿瘤类型:结直肠癌 适应症:在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方案中已经失败了,KRAS 野生型、EGFR表达的mCRC 3、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靶点:HER2 肿瘤类型:乳腺癌、胃癌

适应症:HER2过表达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包括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也可以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在蒽环类为基础的治疗之后可以单药使用。 HER2过表达转移性乳腺癌。联合紫杉醇一线使用;单药治疗适用那些已经接受过一种或多种方案的转移性疾病。 HER2过表达转移性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之前未接受过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可联合顺铂和卡培他滨或5-FU。 4、帕妥珠单抗(Pejeta) 靶点:HER2 肿瘤类型:乳腺癌 适应症: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之前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或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使用。 5、T-DM1 (Kadcyla) 靶点:HER2 肿瘤类型: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检验

第二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标志物 1. 分子生物标志物:指可以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核酸、蛋白质、代谢产物等生物分子,是生物标志物的一种类型。 2. 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3. 基因组:是一个细胞或一种生物体的整套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非编码DNA。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特征: 1)原核生物基因组较小:大小一般在106—107碱基对之间; 2)原核生物的类核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DNA位于细胞中央的核区,没有核膜将其与细胞质隔开在蛋白质的协助下,以一定的形式盘曲,折叠包装起来,形成类核; 3)原核生物的操纵子结构: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大多数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排列于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同其上游的调控区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共同组成了一个基因表达单位,即操纵子结构; 4)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无内含子成分,多数是单拷贝基因,基因与基因之间有重复序列存在; 5)具有编码同工酶的基因:这类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相同,但基因结构不完全相同;6)含有可移动DNA序列:可移动的DNA序列通过不同的转移方式发生基因重组,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5. 质粒:指细菌细胞染色体以外,能独立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闭合环状分子; 6. 人类基因组包括细胞核内的核基因组(3X109bp)和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基因组(16569bp),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和重复序列; 7. 小卫星DNA:由10—100bp组成的重复单位重复几十到几百甚至几千次,形成的1—5bp 的短DNA,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8. 微卫星DNA:核心序列为1—6bp,可以重复上百次,又称短串联重复; 9. 多基因家族:指由某一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生的一组基因,在多基因家族中,某些成员并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些基因称为假基因; 10. 多态性:当某种变异相对常见,在群体中的频率高于1%时,则称为多态性,频率低于

抗癌药物分类

1.传统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等。 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新型抗肿瘤药物 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

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 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 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 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因子参与,包括纤维生成因子(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DNA 合成增加。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干扰素α和干扰素γ等。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 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 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3.1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 3.2MDR(多药耐药)逆转剂 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机制 细胞对抗癌药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 靶酶增加或改变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如甲氨蝶呤 使药物的活性减弱,如巯嘌呤和氟尿嘧啶 加速药物的灭活,如阿糖胞苷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内容参考)

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摘要】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分子靶向药物以某些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从而能够更加特异性地作用于特定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控制肿瘤之目的。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使其高选择性和非细胞毒性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用于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及其临床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化疗和放疗仍然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吉西他宾的应用,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益处,但大多数癌症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研究人员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药物以杀灭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新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并进入临床领域,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使肿瘤个体化治疗前进了一大步。这些新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的结合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治疗靶点有: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等[2]。本文综述针对这些靶点的几类主要分子靶向药物。 1单抗类药物: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细胞表面有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可供利用作为单克隆抗体攻击的靶点[3]。当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该治疗方法利用某种生物制剂,通过载体注入局部或全身给药进入人体后,在体内选择性地对表达某种基因蛋白的癌细胞起着“对号入座”的杀灭作用,可减少正常组织与细胞的毒副作用。 1.1 曲妥珠单抗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能特异地作用于HER-2受体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细胞。1998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与泰素联用,可作为HER-2/neu过度表达或不适合采取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单药可作为泰素、蒽环类药物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三线治疗方案。无论是联合用药或是单药,均取得了明显疗效。Herceptin主要的毒副作用是输液反应和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因此,不提倡与蒽环类药物同时应用。作为第一种获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实体瘤的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可使约1/4的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和生存期延长[4]。 1.2利妥昔单抗(美罗华、rituxan):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的最重要进展。对反复化疗后仍复发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研究报道,Rituximab单药作为一线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有效和稳定者维持治疗6个月,6周时评价有效率47%,6个月后评价总有效率为73%,其中37%为CR。无进展缓解期可达34个月,且患者极易耐受[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研究表明Rituximab与CHOP方案联用治疗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达95%,其中CR为55%。PCR显示,此联合方案可清除bcl-2阳性细胞[6];另有研究表明,联合Rituximab和氟达拉滨,有效率可达93%,其中CR为80%,此方案同

最新肿瘤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 肺癌危险因素 1. 吸烟; 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 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 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 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癌基因 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 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ras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CML患者9号和22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 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 Knudson氏的两次打击论: 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 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 基因5,端CpG岛胞嘧啶(C-5)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 P53基因的功能 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调亡;参与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三细胞信号传导 G protein G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和七个跨膜结构域,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 Second messenger 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Ca2+、IP3和DAG等。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 kinase cascade MAP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RTK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靶向药物分类 一、单克隆抗体 靶点抗体名称药物名称适应证 EGFR 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Erbitux爱必妥结肠直肠癌, 头 颈部癌 Panitumumab帕尼单抗Vectibix 直肠结肠癌 HER2 Trantuzumab 曲妥珠单抗Herceptin 赫赛汀 乳腺癌 Pertuzumab帕妥珠单 抗 Perjeta 乳腺癌ado-trastuzumab Kadcyla 乳腺癌 VEGFR 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 Avastin 阿瓦斯汀 直肠结肠癌 老年黄斑病 Ranibizumab雷珠单抗Lucentis 老年黄斑病Aflibercept阿柏西普Eylea 老年黄斑病 CD20 Rituximab 利妥昔单抗Rituxan, Mabther 美罗华 非霍奇金淋巴瘤 Libritumomab 替伊莫单抗 Zevalin 非霍奇金淋巴瘤Tositumomab 托西莫单抗 Bexxar 非霍奇金淋巴瘤ofatumumab Arzerra 淋巴瘤 TNF-a Infliximab 英夫利昔单抗Remicade 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免疫疾病 Adalimumab阿达木单 抗 Humira 关节炎 Etanercept依那西普Enbrel 恩利脊椎炎. Certolizumab赛妥珠单 抗 Cimzia Crohn病 Golimumab戈利木单抗Simponi 类风湿性关节 炎、银屑病关节 炎和强直性脊柱 炎 B-cell-activating Factor belimumab贝利单抗Benlysta 红斑狼疮CD3 receptor Muromonab-CD3莫罗 单抗 Ortholone(OKT3) 抑制排斥反应 CD33 Gemtuzumab 吉姆单抗Mylotarg 急性复发性髓性 白血病 CD11a Efalizumab依法珠单抗Raptiva 牛皮癣 CD15 fanolesomab Neutrospec 阑尾炎诊断CD30 brentuximab Adcetris 霍奇金淋巴瘤IL-1βCanakinumab Ilaris 佩林周期关联综 合征的治疗IL-12/23 P40 ustekinumab STELARA 牛皮癣 IL-2Rα receptor (CD25) Basiliximab 巴利昔单抗Simulect 抑制排斥反应IL-6 receptor tocilizumab托珠单抗Actemra 风湿关节炎 (RA) CTLA-4 Ipilimumab易普单抗Yervoy 晚期黑色素瘤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试题 一填空题 1. 核酸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2. 双链DNA 中的碱基对有,。 3. 根据分子和结构不同,RNA 可以分为,,,。 4. 核酸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达到最大值50%时温度称为,其主要与核酸 的最终含量有关. 5. DNA 水解后主要产物是, , 。 6. 核酸(DNA 和RNA )分子除含 有,,,四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元素。 7. PCR 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使用最多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都有,,三 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8.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和。 9. 通用遗传密码中代表终止密码的三种密码 是UAA 、和。 10. P CR 方法扩增DNA 片段是,在反应中除了用该DNA 片段作为模板外,尚需加入、 和。 11. 在DNA 分子中还有大量的磷(P),P 的含量大约为。 二.判断题 1. 核酸变性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堆积力也受到破坏,共价键断裂. () 2. 核酸杂交原理就是根据核酸分子间互补.() 3.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核酸主要带正电 荷.() 4. 核酸分子质量很大,因此核酸溶液具有很大粘性.() 5. 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任何只有互补核苷酸顺序两条单股核酸单链之间,如DNA/DNA 、DNA/RNA 、RNA/RNA 等.() 6. 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核苷和磷酸() 7. 在高分子溶液中一般球形分子比线形分子的具有较大的粘度。() 8?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m,而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nm。() 9?酚一氯仿提取法是我们在提取DNA时所用的经典方法,现在仍然被许多实验室所采用。()10. 组成R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 )、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11. PCR技术是以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 12. PCR技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扩增技术,它的基本步骤的顺序是退火、变性、延伸。 () 13. 免疫印漬技术及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印漬技术和抗原抗体反应结合的技术() 14. 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诊断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 15. 无论是DNA还是RNA,在多核苷酸链 内既有酸性的磷酸基又有碱性的含氮杂环碱,因此核酸是两性电解质。() 16. 在PCR 实验中,退火是指在极端的PH 和受热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 DNA 双螺旋解开的一个过程。() 17. 临床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的设置必须遵 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制定的主要依据就是使建立的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能忠实的反映被检的临床样本的真实情况。( ) 二选择题 1. 核酸在波长为260nm 光吸收强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G>A>T>C B.A>T>G>C C.C>G>T>A D.G>C>A>T 2.鉴别RNA 靶分子的杂交是() A Southern Blot B Northern Blot C Western Blot D 斑点杂交 3. 在做RNA 检测时,我们对全血抗凝最好用下列哪种抗凝剂() A. 肝素 B. EDTA-K2 C. EDTA-Na2 D. 草酸钾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肿瘤小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如今肿瘤的治疗手段多元化,其中靶向治疗为较新兴的治疗方式,由于毒副作用较小,疗效较突出,使得靶向治疗的成本也相对高昂。分子靶向药物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新药, 因其精确的靶向治疗作用,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有很多优势, 形成了一门治疗肿瘤的新领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的方法。近20 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量以肿瘤细胞水平表达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渐走向临床, 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靶向端粒酶抑制剂以及针对肿瘤耐药的逆转剂。攻击肿瘤的靶点有多方面, 目前研究较成熟的主要有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抗原或抗体), 如细胞膜分化相关抗原(CD13,CD20,CD22,CD33,CD52,CD117 等),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上的酪氨酸激酶,以及法尼基转移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分子靶向药物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作用靶点不同,可分为以下 4 类。 ?蛋白激酶细胞的分化信号传导因子中, 含有大量的蛋白激酶家族。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十分重要, 它可催化ATP 上的磷酸基转移到许多重要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上使其磷酸化, 导致传导支路的活化, 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

而许多肿瘤细胞中酪氨酸激酶活性异常升高。超过50% 的癌基因及其产物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 它们的异常表达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 该酶的异常表达还与肿瘤转移、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对化疗耐药有关。研究能阻断或修饰由信号传导失常引起疾病的选择性蛋白激酶抑制剂, 被认为是有希望的药物开发途径。目前, 已经发现了一些蛋白激酶抑制剂和针对不同蛋白激酶ATP结合位点的小分子治疗剂,并已 进入临床研究,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及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安卓健等。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正负调控子的平衡控制着肿瘤血管的生成,由此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开发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肿瘤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临床试验中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以下4 类。 ①调节基质反应,抑制基底膜降解的药物:Marimastat、BMS-275291等。基质蛋白酶(MMP )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使细胞外基质降解,它在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基质蛋白酶抑制剂(MMPI)可以通过抑制金属蛋白酶起到抗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BMS-275291 是一种MMPI, 它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 疗,目前已进入U /川期临床试验;Col-3是MMP-2 和MMP-9 抑制剂(I / U 期临床);AE941 是MMP-2、MMP-9 和MMP-12 抑制剂,它可以封闭VEGF和它受体的结合汕期临床试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川期临床试验用于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②直接抑制内皮细胞的药物:沙立度胺(Thalidomide)、烟曲霉素衍生物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内科学的进步 ?抗肿瘤药物及支持治疗药物的发展 ?肿瘤内科治疗理念的进步 ★GCP原则的应用及循证医学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广泛应用 ★专科化及规范化治疗的广泛实施 ?分子指标的发现及个体化治疗 ?抗癌药物发展历史概括 ?20世纪下半叶 以细胞毒药物为主,新的药物不断出现 ?20世纪末~21世纪 细胞毒药物的继续发展 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 免疫相关治疗及基因治疗:宫颈癌疫苗、抗PD-1单抗、抗PD-L1单抗 ?从根本上改变肿瘤治疗的模式 靶向性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的基本概念 依据已知肿瘤发生中设及的异常分子和基因,设计针对这些特定分子和基因靶点的药物,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治疗方法称为肿瘤药物的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理想的肿瘤靶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是一种对恶性表型非常重要的大分子 ②在重要的器官和组织中无明显表达 ③具有生物相关性 ④能在临床标本中重复检测 ⑤与临床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 ?分子靶向药物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调节作用和细胞稳定作用 ②临床治疗不一定需要达到剂量毒性(DLT)和最大耐受量(MTD) ③毒性作用和临床表现与细胞毒药物有很大区别 ④直接针对引起癌变分子机制,比传统化疗更有选择性和有效性 ⑤与常规治疗(化疗、放疗)合用,常有更好的疗效 ?分子靶向药物的范畴 ①信号转导抑制剂 ②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③单克隆抗体 ④基因治疗 ⑤抗肿瘤疫苗 ?Cancer & Stem Cell Signaling ?主要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湖北医药学院2011-2012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D卷)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 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5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A型题(40小题,共40分) 1、人类朊病毒基因定位于 A、2号染色体 B、8号染色体 C、9号染色体 D、20号染色体 E、24染色体 答案:D 2、关于Col质粒下列哪项不对 A、可以产生大肠埃希菌素 B、分子量的范围波动很大 C、可以决定细菌的性别 D、小的Col质粒不能自传递 E、大的分子量可达6×10的7次方Da,属自传递型质粒 答案:C 3、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的特点是 A、已鉴定的大肠埃希菌tRNA基因约有60个拷贝 B、转录单位在500bp以上 C、tRNA基因集中在染色体复制终点附近 D、转录单位大小不同,一般含有5~6个tDNA E、tRNA的拷贝数较多 答案:A 4、下列哪项不是端粒的功能 A、维持染色体的稳定 B、防止染色体重组 C、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 D、细胞的生长 E、基因的调控 答案:E 5、在细胞运动、分裂、信息传递、能量转换、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6、在酵母中也存在的细胞癌基因是 A、sis基因 B、erb基因 C、src基因 D、ras基因 E、myc基因 答案:D 7、人类结肠癌癌变的序列中哪一个发生最早 A、ras的突变 B、FAP的丢失 C、DCC的丢失 D、p53的丢失 E、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 答案:A 8、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 A、APC突变 B、BRCA突变 C、DCC突变 D、p53突变 E、Rb突变 答案:D 9、与人类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有很高同源性的细胞癌基因是 A、src基因 B、sis基因 C、ras基因 D、myb基因 E、myb基因 答案:B 10、对结缔组织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细胞癌基因是 A、erb基因 B、ras基因 C、sis基因 D、src基因 E、myb基因 答案:C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解学习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 (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 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部分是依据来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观察。妇女有两条X染色体,在卵裂的后期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如一位基因杂合子的妇女患癌,若是多克隆起源,癌细胞则可能有两种等位基因表达的产物;若是单克隆起源,则癌细胞仅有一种等位基因表达产物,而研究结果证实了癌为单克隆起源。 由于与DNA修复和细胞分裂等一系列相关基因的缺陷,使癌细胞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于是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就可能不断产生新的癌细胞干系,它们彼此间免疫系统和治疗等因子作用下,如不能被全部杀灭,就可能选择了恶性程度更高的癌细胞干系,它们继续重复突变、扩增和选择的过程,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癌基因 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基因即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一种转化形式。它编码具有显性转化性质的调节蛋白,即改变了的单拷贝序列能转化整个细胞,而另一正常序列不能阻断这种转化能力。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复习提纲定稿版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复习提纲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1.DVA的一级结构是由哪种化学键连接? 两条单链间:碱基氢键;相邻碱基间:范德华力;脱氧核苷酸间:3’-5’磷酸二酯键2.可以出现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游离核苷酸是?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酸 3.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方式是?θ型半保留复制 4.核小体结构中的组蛋白是哪些蛋白各自的作用有 5. H2A、H2B、H3、H4:核心颗粒,形成核小体。H1:连接线上,锁定核小体、参与包装 6.PCR体系中抑制Taq酶活性的物质有哪些过量加入什么会减少Mg2+浓度导致Taq酶活性降低 7. 游离的Mg2+浓度;dNTP、引物和模板DNA等中的磷酸基团,螯合剂如EDTA均可与镁离子结合减少Mg2+浓度。 8.PCR扩增时,链的延伸从什么地方开始对于引物是哪一端模板链呢 从引物的3’端开始,方向5’到3’;模板DNA序列的3’端;3’端 9.在波长260nm的紫外线下,A值=1时双链DNA的浓度大约相当于?

50ug/ml的双链DNA。(40ug/ml的单链DNA或单链RNA ,33ug/ml的单链寡聚核苷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核酸浓度的鉴定) 计算公式: 双链DNA = 50×A260样本×稀释倍数 ÷1000(ug/ul) 单链DNA/RNA = 40×A260样本× 稀释倍数÷ 1000(ug/ul) 单链寡聚核苷酸DNA = 33×A260样本 ×稀释倍数/1000(ug/ul) 10.关于基因的定义正确的是? 能编码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合成RNA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是核酸分子的功能单位。 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个基因大都包括编码蛋白质多肽链或RNA的编码序列,保证转录和加工所必须的调控序列(启动子,增强子),5’端、3’端非编码序列。 11.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缺陷主要是? 12.

小分子靶向药物简述

小分子靶向药物简述 摘要:根据肿瘤细胞中分子的生物学特征与正常细胞中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区别而研发的药物统称为分子靶向药物,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靶向药物治疗癌症,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靶向药物(targeted medicine)是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产生的高科技药物,是目前(2012年)最先进的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药物靶向治疗 正文 一、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与常规化疗药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作用机理:常规化疗药物通过对细胞的毒害发挥作用,由于不能准确识别肿瘤细胞,因此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殃及正常细胞,所以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而靶向药物是针对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通过与之结合(或类似的其他机制),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由于这样的特点,靶向药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副作用要比常规的化疗方法小得多。使用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二,代表药物 1. 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如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 易瑞沙);埃罗替尼(Erlotinib, Tarceva) ZD1839(Iressa)可以增加PDD、CBP、Taxol、Docetaxel及ADM等药物的抑瘤效果,但不增加Gemzar的抑瘤作用;OSI-774(Tarceva, erlotinib)也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EGFR-TK)拮抗剂,属小分子化合物。2002年9

最新医学检验本科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

医学检验本班《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试卷 一. 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在核酸提取时,常需要使用氯化钠,醋酸钠等盐溶液,真正的目的是() A. 中和核酸的负离子,使其易于沉淀 B. 调节PH值 C. 保持核算的完整性 D. 提高核酸的浓度 E. 无特定目的 2. 在一个DNA分子中,如G所占摩尔比为17.2%,则A所占摩尔比为() A. 82.8% B. 32.8% C. 17.2% D. 65.6% E. 无法计算 3.下列那项不是扩增反应所必需的?() A. 引物和模板 B. dNTP C. Mg++ D .DNase E. 缓冲液 4. 下列那项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形成的理论基础?() A.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B. 基因结构变异与疾病的关系 C.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特征 D. 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疾病的关系 E. 以上皆是 5.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包括那些技术?() A.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B. DNA测序技术 C. PCR技术 D. DNA重组技术 E. 以上全是 6. 下列哪项检测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A. 肝功能检测 B.乙肝两对半检测 C. 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 D. 肿瘤细胞培养 E. 病原微生物培养 7. 在核酸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为保证其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应采取() A. 尽量简化分离步骤,缩短提取时间 B. 适当延长提取时间 C. 在37摄氏度条件下进行 D. 加入Mg++,Ca++等二价金属离子 E. 以上全是 8. 有一核酸样品,测得A260/A280=2.0,请问该样品属于哪类核酸样品?() A. DNA B. R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