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年抗击癌症的里程碑式进展

250年抗击癌症的里程碑式进展
250年抗击癌症的里程碑式进展

抗癌历史中里程碑式的突破与进展

1775:烟囱灰和鳞状细胞癌

Percivall Pott 鉴定出了扫烟囱灰的人所患的阴囊鳞状细胞癌和他们与烟囱灰长时间接触的关系。他的报告第一次把癌症的发展与环境的作用相联系。

1863: 炎症和癌症

Rudolph Virchow 鉴定出了肿瘤组织中的的白细胞,第一次把炎症和癌症联系在了一起。Virchow还命名了白血病:这种患者血液内会出现大量白细胞的特殊的癌症。

1882: 第一次用乳房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

William Halsted主刀了第一个为了治疗乳腺癌而切除乳房的手术。当时的手术步骤直到二十世纪后半期之前一直是这类手术的标准流程。

1895: X射线发现

Wilhelm Roentgen 发现了X光,第一张X光扫描图片是她妻子的手。

1898: 镭和钋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在那之后的短短几年之内,镭就已经被用于癌症的治疗。1902: 肿瘤和染色体受损的细胞

Theodor Boveri提出肿瘤是由那些经历过染色体受损的细胞发展来的并认为正是染色体发生的改变导致这些细胞开始不受控制的分裂。

1903: 首次利用放射性疗法来治疗癌症

S.W. Goldberg and Efim London 使用镭来治疗了两名患有皮肤癌的病人,结果这两个病人体内的肿瘤被完全根除了。

1909: 免疫监控

Paul Ehrlich提出,免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免疫监控"假说。这

个理论推动了相关的研究,来探究借助于免疫系统的力量来对抗癌症。

1911: 鸡的癌症

Peyton Rous 发现一些病毒可以导致鸡患上癌症,这些病毒也被称为劳氏肉瘤病毒。这也同时证明了病毒是可以作为癌症的诱导因子。

1915: 兔子的癌症

Katsusaburo Yamagiwa and Koichi Ichakawa通过往兔子的皮肤中注射煤焦油而使它们患上癌症,为化学物质可以导致癌症提供了实验证据

1928: 巴氏涂片

George Papanicolaou发现宫颈癌可以通过观察阴道细胞检测出来。这项突破导致了巴氏试验的发展,这项试验可以检测到发育异常的宫颈癌细胞并且在他们变得不可控制之前去除掉。

1932: 治疗乳腺癌乳房切除手术的改良

David H. Patey 改良了乳房切术手术,使接受了手术的病人看起来不再那么难看。改良后的手术方法最终代替了原来的,成为了治疗乳腺癌的标准疗法。

1937: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建立

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立法建立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1937: 乳房保留手术与辐射治疗相结合

George Keynes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在进行乳房保留手术之后再进行辐射疗法。在手术去除肿瘤之后,再把含有镭的长针插入乳房和附近腋窝下的淋巴结中。

1941: 激素治疗

Charles Huggins发现去除睾丸来降低睾丸激素的产生或者注射雌激素可以抑制前列腺癌。这种激素治疗的方式现在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症的主流手段。

1947: 抗代谢物

Sidney Farber 发现使用抗代谢药物氨喋呤,一种叶酸的衍生物,可以暂时缓解患急性白血病的孩子的症状。抗代谢药物因为在结构上与细胞代谢所必需的重要的化学物质相似,而阻断这些重要的代谢过程,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1949: 氮芥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氮芥(二氯甲基二乙胺)。氮芥属于烷化剂,通过化学修饰DNA来杀死细胞。

1950: 吸烟和肺炎

Ernst Wynder, Evarts Graham, and Richard Doll鉴定出来吸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953: 第一次完全治愈人类实体瘤

Roy Hertz and Min Chiu Li通过化疗的方法使用甲氨蝶呤治愈了一名患有绒膜癌的患者,这也是医学史上第一个人类实体瘤完全治愈的病例。

1958: 组合化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员Emil Frei, Emil Freireich和James Holland 还有他们的同事证实了,结合使用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可以部分或者全面地缓解症状并且延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寿命。

1960: 费城染色体

Peter Nowell and David Hungerford描述了一种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病人体内癌细胞中的一种通常很小的染色体。这个染色体也被称为是费城染色体,在95%的患有CML 的病人体内都存在着。

1964: 关注吸烟

美国卫生总署做了一项报告,提到吸烟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项很严重的健康威胁并要求采取相关措施来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1964: Epstein-Barr病毒

Epstein-Barr病毒第一次和人类癌症相关联。EBV后来被正式也可以导致其他癌症包括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一些肠胃癌症。

1971: 美国国家癌症法案

12月23号,美国尼克松总统签署了国家癌症法案,授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所长协调国家癌症项目的所有活动,并建立了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癌症控制机构。

1976: 正常鸡细胞的DNA

Dominique Stehelin, Harold Varmus, J. Michael Bishop和Peter Vogt 发现了正常的鸡的细胞的DNA包含一种与鸟类肉瘤病毒致癌基因相关的基因。这项发现最终导致了人类致癌基因的发现。

1978: 抗癌药物Tamoxifen

美国药物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治疗乳腺癌所使用的新药Tamoxifen,一种本来是打算通过抗雌激素的作用原理来控制生育的药物。它代表了一类通过选择性调节雌激素受体来治疗癌症的药物。

1979: The TP53基因

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TP53被发现。它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可以控制细胞分裂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生长。

1984: HPV 16 & 18

人类乳头多瘤空泡病毒HPV16和18的DNA在大量的宫颈癌中被鉴定出来,这也意味着这些病毒是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密切的关系的。

1985: 乳房保留手术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所支持的临床试验表明,患有早期乳腺癌的女性,在接受过乳房保留手术和全乳房辐射治疗也能获得与进行了乳房切术手术的患者同样的存活率。1986: HER2致癌基因的克隆

人类的致癌基因HER2被克隆出来。这个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在20%到25%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都存在,这与疾病的发生以及预测相关。

1994-1995: 肿瘤抑制基因BRCA1,BRCA2克隆

携带有BRCA1和BRCA2遗传突变的女性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会大很多,而且这两个基因的突变还会导致其他一些癌症发生的几率变大。

1996: 抗癌药物Anastrozole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抗癌药物Anastrozole,用来治疗绝经后的女性所患有的晚期乳腺癌。Anastrozole是癌症治疗中应用使用的第一个芳香酶抑制剂,阻断雌激素的产生。

1998: 乳腺癌预防实验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的乳房预防实验结果表明,抗雌激素药物Tamoxifen可以有效减少女性患乳腺癌的的风险。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这一药物在减少乳腺癌发生方面的应用。

1998: 抗癌药物Trastuzumab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Trastuzumab,它是一种单克隆药物,靶向那些过女性乳腺癌中过表达HER2蛋白的HER2阳性转移性癌细胞。这一药物后来被批准作为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药物。

2001: 抗癌药物Imatinib Mesylate

这一药物的临床试验表明,它可以靶向费城染色体产生的独特蛋白,并且可以用来有效地抑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后来它也被证实可以治疗肠胃道间质瘤。

2003: 前列腺癌预防实验PCPT

这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的实验表明抗癌药物finasteride,减少了体内雄性荷尔蒙的分泌并以此降低了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2006: 抗癌药物Tamoxifen and Raloxifene (STAR)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患有乳腺癌风险的已经绝经的妇女可以通过使用抗雌激素药物Raloxifene来降低乳腺癌发生的概率。而且Raloxifene的副作用要小于Tamosifen。2006: HPV癌症疫苗Gardasil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的疫苗Gardasil,它可以预防两种导致大约70%的宫颈癌的HPV病毒的感染。2009年的时候,第二种针对于HPV的疫苗Cervarix也被批准上市。

2010: 肺癌筛查试验NLST

这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的实验表明,用低剂量的螺旋CT照射可以减少一大批老烟枪中肺癌导致的死亡率。

2011: 抗癌药物Ipilimumab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这种抗癌药物的使用,它是一个单克隆抗体,可以用来治疗无法手术处理或者扩散性的黑素瘤。药物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去除一个平时控制免疫反应强度的"闸"。

2012: PLCO癌症筛查试验

这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支持的实验证实了使用灵活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降低55岁以上人群中的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PLCO中被筛查的个体的结肠癌发生率降低

了21%,死亡率降低了26%。

2014: 分析癌细胞中的DNA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类三十多种癌症的DNA和其他分子特征,发现肠道癌其实是四种不同的疾病,这四种分别具有不同的癌症特征。这项发现可能会改写癌症的分类系统:分类命名的时候不仅仅考虑肿瘤组织起始部位,还有分子水平上的异常特征。

2014: 治疗癌症的新药Pembrolizumab

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治疗晚期黑素瘤的药物pembrolizumab,这种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免疫细胞上PD1蛋白的活性。这样的话就增强了针对于癌症的免疫活性。

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精华】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2月4日美国临床肿瘤学学会(ASCO)发布了《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报》,免疫治疗被评为2015年癌症研究的最大进展。 【精华】2016年ASCO癌症研究进展年度报告 “免疫治疗是癌症领域最具革命性的突破,这种新疗法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ASCO主席Julie M. Vose医生说道,与过去相比,今天所取得的成交是不可想象的。精准医学时代,我们不再简单的根据癌症的种类和分期进行治疗,而是基于每个患者和肿瘤的基因组谱。 免疫治疗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但开发相关的药物却相当困难,好在经过几十年大胆创新、不断奉献以及大量资金的支持证明这一领域还是值得冒险的。 这些年在抗击癌症的路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2011年FDA批准了第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该药物出现前这种癌症的患者通常只能活几个月,新的免疫疗法可使患者的生命延长几年,而黑色素瘤仅是冰山一角,免疫疗法在其他肿瘤中也大放溢彩,包括晚期肺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和霍奇金淋巴瘤。 这段时间内,FDA新批准了10个抗癌药物,其中2个是全新创造的:

?奥拉帕尼(Lynparza):用于治疗BRCA突变的晚期浆液性卵巢癌,这是这一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进展 ?帕博西尼(Ibrance):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凭借其全新的作用机制,帕博西尼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提供了一种“全新治疗选择” 胶质母细胞瘤的全新治疗手段 该报告重点强调的是一种实验性癌症疫苗Rindopepimut (CDX-110) 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2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与单用阿瓦斯丁(8.8个月)相比,rindopepimut与阿瓦斯丁联合运用可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到12个月。该药的作用靶点是EGFRvIII突变基因,四分之一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具有这一突变基因。 另外一种全新治疗手段是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该装置可产生中频交变电场,诱导某些特定类型的癌细胞凋亡,且毒副作用小。NovoTTF-100A装置2011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复发胶质母细胞瘤,2015年FDA因其与替莫唑胺联用可改善生存而扩大了NovoTTF-100A装置的适应症,现在它也可用于治疗初诊的胶质母细胞瘤。 乳腺癌治疗进展 该报告重点强调的乳腺癌方面进展我们以前都报道过: ?SOFT试验自2003年12月至2011年1月共纳入3047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他莫昔芬、他莫昔芬+OFS(卵巢功能抑制)、依西美坦+OFS治疗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中国2019最新癌症统计数据出炉!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较2014年的380.4万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 发病率最高:肺癌 从发病人数看,肺癌仍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发病人数为78.4万。第二至第十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子宫颈 癌、脑癌、胰腺癌。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6.70%。

前十位癌症发病人数(万) 其中,男性发病首位为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52.0万,其他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82.20%。 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约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9.10%。 40岁以上发病率快速上升 癌症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达到高峰。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情况估计 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左右开始上升,男性前列腺癌发病则从60岁左右才开始上升。因此,应针对不同癌症发病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生存率与欧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我国癌症生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约为40.5%,与十年前相比,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 比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原因是,我国癌谱和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我国高发癌是预后较差的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欧美发达国家则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肿瘤高发。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后较好肿瘤的5年生存率,比如乳腺癌(82%)、 甲状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美国的数字依次为90.9%、98%和99.5%。 差距的根源在于,我国癌症患者早诊早治率低、晚期病例临床诊治不规范。因此,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促进肿瘤诊治规范化,是我国亟需发力解决的两个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国内外杀菌剂发展现状

国内外杀菌剂研究开发新进展 浏览人数:398 2009-04-07 目前世界农药市场杀菌剂销售额为75亿美元左右,中国市场为60亿元(人民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水果蔬菜种植面积也将增加,病害的发生在所难免,因此杀菌剂的市场仍在扩大,预计2015年世界杀菌剂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6亿美元。2008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有效成分)为29.82万吨,同比持平。其中,杀虫剂稳中有降,除草剂需求强劲,杀菌剂市场平稳。 国外杀菌剂发展趋势 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望21世纪的杀菌剂工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1.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

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杀菌剂品种主要是内吸性及选择性较好的,大多具有杂环结构,有些引入氟原子以增加杀菌活性。特别是作用机理独特、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已成为国际上近期的开发重点,总体有三个方向:①针对病原菌抗性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如乙霉威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病害灰霉病有特效;②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新型杀菌剂,如吡咯类和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等不仅活性高,且与已知杀菌剂无交互抗性;③为增强作物自身对病害免疫能力的植物激活剂是近年来发展的,具有全新作用机理的一类新颖农药,如新一代植物防病激活剂活化酯具有“系统自动抗病性”。 2.非内吸性杀菌剂在国内外市场上仍将占据较大份额由于内吸性杀菌剂作用点较单一,病原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因此抗性产生较快。同除草剂、杀虫剂相比,内吸性杀菌剂的寿命较短又由于短时期内农业上的转基因技术对杀菌剂工业影响最小对除草剂工业影响最大,因此,新杀菌剂的创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预计新型的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的内吸广谱杀菌剂的应用会逐渐扩大。但从长远看,由于硫制剂、铜制剂、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等非内吸性杀菌剂具有成本低、广谱和不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_曾红梅

V ol. 25 No.9Sep., 2013 化 学 进 展 PROGRESS IN CHEMISTRY 第25卷 第9期2013年9月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Cancer statistics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3.1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for cancer control and 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 曾红梅 陈万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北京 100021) 摘 要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本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癌症的流行状况、发病负担进行了概述。结果显示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症发病负担依然严重,而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来显著增加。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沉重的癌症负担需要采用综合化的防治策略来解决。本文阐述了我国的癌症防治政策、体系建设和癌症数据监测情况,介绍了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癌症高发现场开展病因学预防及早诊早治工作的历史经验,概述了全国范围内癌症防控现状,为今后癌症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癌症 趋势分析 预防控制 癌症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30.1; 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1X(2013)09-1415-06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China: State of the Art Zeng Hongmei Chen Wanqing *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Cance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for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t ranks first among all causes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and second in rural areas. This paper present the latest cancer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cident number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s still high and the burden of lung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re increasing. The trend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ancer burden would still be seve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ing this challenge require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ancer control polices, structures, and cancer registration in China are described.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s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Ministry of Health since 1986. National program of cancer registry has been set up. In 2012,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has expanded to 222, covering populations with 200 millions. In areas with high risk of cancer, they have held systematic programs of cancer control. Many places such as Linzhou and Cixian have shown a down-trend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reas of high risk of cancer also promote the nationwide cancer campaign. The prevention programs include tobacco control, immuniz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cancer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and motivation for future work on cancer control and prevention. Key words cancer; trend 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ncer screening 收稿:2012年12月,收修改稿:2013年6月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enwq@https://www.360docs.net/doc/4811546436.html,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 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

农药化学课程论文

农药化学课程论文 农药与人类社会 王丽泉2011级2011210423 摘要:农药是防治危害农林牧生产的有害生物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大量农药的使用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为此农药的发展力求“超高效、无毒、无污染”,从有机磷有机氯到新型杂环类的发展,都紧紧围绕着上述方向进行。 关键词:农药、贡献、危害、禁用、环境友好 (一)农药对人类的贡献[1][3] 人类在21世纪面临五大挑战,其中人口和粮食是并存的严峻问题和最严重的挑战之一,粮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亿吨左右的庄稼毁于病虫害,,由于病、虫、草、鼠害等造成的作物减产幅度达20%~30%,如果一旦停止用药或严重的用药不当,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两年后将减少40~60%以至绝产,据统计,农药挽回了每年因其造成的30-35% 谷物损失,大约每年价值3000亿美元。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仍低于需求,在一些贫困国家,仍有很多人在挨饿受冻,平均3.6秒就有一个人饿死。所以农药作为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农药的使用有效的防治了作物的病虫害,以及杂草的疯长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改善了人类的粮食紧缺问题;由于害虫的侵害使棉花大量减产,农药的使用有效的防治了棉铃害虫,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可以说农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杀虫剂在疾病载体控制以及生命健康保护的卫生项目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40-60年代,疟疾发生严重,全球有10亿多人口遭受疟疾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前线斑疹、伤寒流行,患者超过 4000万人,死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癌症是伴随本世纪的世界疾病,研究癌症的发生机理,指导癌症的预防、治疗,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癌症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当前对癌症的研究已有一些结果。当前尚无彻底治疗癌症的药物或方法。 前言:癌症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病之一,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专业人士表明,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上是周围环境的诱发。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原癌基因才会表达,导致癌变的发生。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 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缺乏系统认识。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对癌症发病与防治机理的认识。 癌基因依赖与多基因联合治疗 研究发现,肿瘤内众多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几条已知的信号通路上,且突变的信号通路之间同时存在协同突变和拮抗突变两种作用。肿瘤内主要信号通路的协同突变不难理解,而拮抗突变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如著名的EGFR和K-ras 突变,在肺腺癌中各自的突变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很少有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突变。“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理论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信号通路突变的拮抗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虽然肿瘤细胞的出现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遗传和表型的异常,但有些异常的出现明显依赖于某个肿瘤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如这一特定癌基因失活,这些相关的异常就会发生异于正常癌细胞的改变。无论是协同还是拮抗作用,都要求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以癌变过程中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为标靶,而不是仅针对其中单个基因。因此,开发能同时调控多个信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报告定稿版

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 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

杂环化学综述

[xxxxxxx] 杂环化学论文 [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作者:[xxxxxx] 指导教师:[xxx] 专业名称:[精细化工] 学号:xxxxxxxxxxxxxxxxxx 2015年7月11日

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xxx xxxxx 摘要:噻唑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在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炎镇痛、降血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噻唑杂环化合物医药病毒抗癌 一.前言 杂环化合物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杂原子(O、N或S)的五元或六元环系或稠环系为主的一类化合物。自从Anderson在1857年从骨焦油中分离出吡咯,Scheele 在1870年制出呋喃和Meyer在1882年发现噻吩以来,至今一个多世纪中,被发现、制备的杂环化合物的数目已达到惊人的数字。近几十多年来,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合物中所占的比例仍是有增无减。噻唑环是一类重要的五元芳香杂环,含有氮和硫杂原子,具有丰富的电子,易形成氢键、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及∏-∏堆积、静电和疏水作用等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这种结构赋予了噻唑类化合物许多特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引起众多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其合成方法日趋增多。尤其是随着一系列噻唑类化合物成功用于临床,噻唑类化合物的研发成为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基于噻唑类化合物的研发与其特殊性能的应用,以及近年来的新发展,本文综述了噻唑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医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噻唑类化合物作为药物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至今已有众多噻唑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噻唑类化合物相关医药研究工作众多,较为活跃,在抗结核、抗癌、抗病毒、消炎镇痛、降血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抗结核类噻唑化合物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等数十种药物,具有高效的杀菌活性。但是随着耐药菌株频发和临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和肝损害等导致现有抗结核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亟待开发新类型的抗结核药物。以噻唑类化合物为代表的新型抗结核分枝杆菌含氮芳杂环类化合物得到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噻唑、三唑和二唑等唑类化合物具有与分支杆菌细胞壁相似的脂溶系数,可干扰细胞壁的生成,抑制菌株的繁殖。三唑硫醇类噻唑12具有优良的抗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是临床上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患者癌症治疗中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CRF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国外许多学者认为,CRF的发生可能与贫血、肥胖、肿瘤类型、失眠、炎性细胞因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有关。针对CRF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对CRF的相关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指导。 Abstract:Cancer-related fatigue is the most common concomitant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It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but also leads to the interruption of cancer treatment and endangers the lives of patients.The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CRF are more complicated.Many foreign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CRF may be related to anemia,obesity,tumor type,insomnia,inflammatory cytokines,and 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The CRF patient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terven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RF related treatment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ancer-related fatigue;Cancer;Treatment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不同于一般的疲乏,它不仅发生快、程度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等方式来缓解[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将癌因性疲乏定义为是一种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的痛苦、持续、主观的身体、情绪和认知疲劳或疲劳感,与最近的活动无关,影响正常的功能[2]。由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针对癌因性疲乏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评估,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干预。目前针对CRF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 1.1造血刺激剂促红细胞生成素在CRF患者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总的来说,在治疗癌症贫血、增加血红蛋白量,改善CRF具有显著疗效。对于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引起的疲乏,临床上可给予G-CSF、TPO、IL-11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改法虽可减少输血的应用,但却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3]。 1.2激素李征[4]等相关研究表明,癌因性疲乏患者血清中皮质醇和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与癌因性疲乏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获益进行研究,观察者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癌患者较肺癌患者更易起效[5,6]。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控制癌症患者疲乏症状具有一定作用。但其它激素(如孕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并没有显著的疗效[7]。 1.3抗精神病药物哌醋甲酯(利他林)和莫达非尼都属于中枢兴奋剂。而哌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5-07-07T13:23:59.5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傅微马菊红[导读] 估计2005 年将达到900 万,2030 年达到1150 万[1]。由此可见,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傅微马菊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710000)【摘要】介绍了生命质量研究进展及其概念的内涵,重点阐述了国内学者对于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研究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癌症;生命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98-02Researc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bstract: I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ts concept, with the focus on domestic scholars’research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prospect ofthe development thereof.Key Words: cancer;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癌症(cancer),又称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癌症是人类第二号杀手。2005 年统计有760 万人死于癌症。估计2005年将达到900 万,2030 年达到1150 万[1]。由此可见,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癌症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癌症的早期诊断尚存在困难。 传统评价肿瘤疗效的生物学指标,如复发率、病死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等似乎难以全面地评价癌症患者的医疗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用以评价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2]。该概念涉及社会、心理、躯体等方面,已引起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生命质量的概念及内涵生命质量一词是英文quality of life (QOL) 的译文,又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素等等[3]。它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后期在医学领域广泛开展,80 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研究热潮。近20 年来,生命质量研究倍受注目,形成一国际性研究热点。 尽管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了生命质量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外学者杜生命质量的概念仍然存在不同的理解。多数学者认为:QOL是一个人生活中全部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包括生理及心理特征的广泛概念,其内容包括从人的必需品的获取到实现个人满足和幸福的广泛领域。WHO 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感受或体验,这些体验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4]。生命质量是对个人或群体所感受的躯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状态的一个综合测量、是一个多维结构,主要有4 个方面:躯体健康(包括生理活动是否受限休息与睡眠是否正常)、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紧张刺激等)、精神健康(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宗教信仰)、社会良好状态(涉及到社会交往与活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5]。生命质量具有以下特征:是一个综合的包括多方面内容的多维指标;多采用功能或行为术语的主观指标来说明,而不是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评价时更多地采用自我评价;生命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 癌症常用的QOL 量表2.1 癌症常用的QOL 量表概况癌症患者QOL 研究是医学领域QOL 研究的主流,需要研制针对不同类型肿瘤的QOL 量表。目前已报道的QOL 量表有数百种,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癌症生命质量研究组织研制的FACT 和EORTC QLQ 评价系统广为应用,由反映肿瘤共同属性的共性量表(共性模块)和针对具体人群或病种的特异性量表(特异性模块)构成。 共性模块:适合于各种癌症患者,实际上是测定了癌症患者QOL 的共性部分,常见有以下几种:FACT(functional assessmentof cancer therapy)-G 是由美国研制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的一般量表。第4 版的FACT-G 由躯体状况、社会/ 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4 个部分,27 个条目,构成可用于各种癌症的QLQ 评价[6]。EORTC QOL-C30 (European Organization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是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第3版EORTC QOL-C30由5 个功能子量表(躯体、角色、认知、情绪和社会功能)和3 个症状子量表构成(疲劳、疼痛、恶性/ 呕吐),含30 个条目[7]。FLIC (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是Schipper 的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标,该量表包括5 个领域,22 个条目(刻度17 的线段),目前已有中文版发行[8]。 癌症特异性量表(特异性模块):针对某种具体癌症的量表是由共性模块加各自的特异性模块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欧洲EORTC QLQ 和美国的FACT 两个系列的癌症量表。FACT 目前已经开发的特异性量表已应用与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肿瘤、宫颈癌、结肠癌、头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QLQ 量表体系的特异模块已经分别用于测定乳腺癌、肺癌、直肠癌、卵巢癌、头颈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肝癌患者QOL 的疾病和症状特异部分。 2.2 国外量表的引进尽管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出上述大量的量表,但由于西方社会、经济、信仰、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西方量表的某些内容对于国内患者并不适合,某些在国外具备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量表,若直接用于中国临床则难以得到很好预期效果。国外量表应用到我国必须进行文字和条目的翻译斟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与本国文化背景的新量表,并在进行现场预测和考评后才能使用。同时必须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生命质量评价量表体系,开发出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测定量表群。 2.3 国外量表中文版的研制以美国的FACT 和欧洲的EORTC QLQ 系列量表为蓝本,采用西方量表汉化的方法,研制相应的中文版量表。首先是量表的翻译和回译,然后进行量表的文化调适,逐条逐句讨论译稿,使翻译后的量表和源量表具有概念、语义的等价性;最后对量表进行考评。 经过以上程序并达到要求以后,方能在当地文化背景下有效使用。 2.4 研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系列万崇华等[9] 自1997 年开始系统研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癌症患者QOL 测定量表系列QLICP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Cancer Patients),目前已经完成肺癌、乳腺、直肠癌、头颈癌的FACT 中文版、EORTC QLQ 中文版和QLICP3 套量表的研究、胃癌和肝癌的即将完成,其他癌症的量表正在进行当中。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较差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血管和肝外转移及身体衰歇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患者能进行手术治疗,而常规化、化疗尚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难以延长生存期,且其毒副作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近年来各种新治疗措施,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尤其是微创性局部治疗成为国内外开展的新热点[10],应用QOL 指标可对肝癌患者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各种治疗措施疗效以及预后进行综合评价。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负责全国肿瘤登记数据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及发布工作。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2014年登记资料。 报告主要发现 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 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各地区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按发病例数排位,肺癌位居全国发病首位,每年发病约78.1万,其后依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各地区肿瘤年龄别死亡率趋势相似,主要恶性肿瘤死因大致相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各地区均为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报告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 截至2017年8月30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4年肿瘤登记资料,其中县级以上城市160个,县及县级市289个。根据质量控制标准纳入339个登记处,其中东部地区140个,中部地地区112个,西部地区87个。覆盖人口共288243347人(包括男性146203891人,女性142039456人),占全国2014年年未人口数的21.07%,其中东部地区164062330人,中部地区81477272人,西部地区42703745人。 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情况 据估计,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男性为301.67/10万,女性为253.29/10万),中标率(中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为190.63/10万,世标率(世标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为186.53/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1.58%。胂瘤死亡率为167.89/10万,中标率为106.98/10万,世标率为106.0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2.00%。

治理癌症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癌药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ancer drugs 学生姓名郑善敏 专业机械电子 学号 110321219 学院机电工程

抗癌药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各种疾病能否被治疗以成为大家关 心的话题。然而,癌症这个恐怖的疾病尤其被重视,抗癌药自然而然成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本文对抗癌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文章首先对抗癌药进行了概述,讲解了抗癌药都有哪几类。随后,分析了抗癌药现阶段了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在中西医中的研究。最后分析了抗癌药的发展前景和对未来对癌症的治疗效果。 Abstract: with social progress and people's focus on health, diseases can be treated to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to everyone. However, this terrible disease of cancer is especially valued, anti-cancer drug has natur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also of great interes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cancer drugs. An overview of articles first anti-cancer drug, explained the anti-cancer drug categories. Sub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cancer drug research at this stage, details the stud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inal analysis of the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he future of cancer treatment. 关键字:抗癌药,分类,研究进展,中医,西医。 1、前言 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很爱惜我们的生命。但生命又是很脆弱的,世间有很多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环境、灾难、意外、战争、疾病等。众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中癌症所占比重不容小觑。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攻克癌症是目前世界研究的主要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报告表明, 全世界癌症患者每年增加1 000万人, 死亡约700 万人, 到2020 年, 癌症患者每年将新增2 000 万人。目前, 我国每年大约在超过160 万人患癌症, 130 万人死于癌症, 癌症正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健康的“第二杀手”。 尽管近20 年来,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癌症的认识开始由外及里、由细胞到分子水平的深入并且通过化学成的方法得到了不少的抗癌药物。但这些化学合成的抗癌药大多数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较严重的毒副作用。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因素的影响,癌症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探索癌症的发病机理,研发新的、有效的抗癌药物刻不容缓。 2、抗癌药的概述 抗癌药是指含有与抗癌活性有关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癌症或肿瘤的药物分子、各种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药物化合物。生活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和人口的老龄化、生存压力的增大等客观因素产生的影响,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抗癌药物约400种这些抗癌新药将是人类未来20年~50年内与癌症抗争的新型武器,也代表了目前人类抗癌药物研究的最高水准。但目前还没有

癌细胞研究发展综述

癌细胞的研究发展 摘要: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并破坏正常的细胞组织。虽然当今治疗癌症的水平与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论是原有的技术,还是新的发现,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深化和发展。本文作者以癌细胞为中心,对最新成果、目前现状、未来展望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癌细胞、发展、综述 1.癌细胞的特点: 1.1癌细胞从整体上看的特点:无限增殖: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易于被凝集素凝集。粘壁性下降。细胞骨架结构紊乱。产生新的膜抗原。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等等。 1.2单个癌细胞的特征:癌细胞核可比正常大1-5倍。核大小不等。核畸形核膜增厚。核深染。核质比例失常。癌细胞具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癌细胞的细胞活动 2.1癌变 癌变是癌变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基因组发生了突变,继而出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异常,并将有缺陷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直至癌组织的出现。癌细胞也有可能是由于致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具体来说,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致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随着细胞分裂,一代一代传下去,致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一旦细胞的正常调节过程受到阻碍,就可能使致癌基因转变成激活状态,这个细胞转化成为癌细胞。2.2增殖 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为不受控制的快速有丝分裂。在增殖过程中,癌细胞癌细胞分泌特殊物质,溶解及破坏周围组织,提供空间。据Sun RC 2014 年 2 月7 日[Cell Metabol,2014,19(2):285-292.]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