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判断题【3396】心理学与哲学一样,研究人的灵魂。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99300】心理学诞生以后的50年中,心理学家们建构了(),即"心理学的三大势力"。A.精神分析学派B.认知心理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构造主义学派E.人本主义学派答案:A,C,E

单项选择题【3412】心理实验中,哪个变量不是实验者控制的()。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 A

单项选择题【3398】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亚里士多德著写《灵魂论》B.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C.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版D.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答案:B

●多项选择题【43006】斯多噶主义提出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是()。A.灵魂论B."花园哲学"C.绝对决定论D.怀疑论E.根除情绪论答案:C,E

单项选择题【3411】个案研究的主要缺点是()。A.不能作为理论概括的基础B.无法应用于临床治疗C.缺乏私密性D.缺乏可靠的一般性理论答案: D

单项选择题【3407】下列可以考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是()。A.实验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观察法答案: A

单项选择题【3403】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是()。A.弗洛伊德B.阿德勒C.荣格D.安娜·弗洛伊德答案:C

判断题【3397】古希腊时代没有心理学。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单项选择题【3401】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思维图式的作用B.强调心理动力的作用C.强调环境的作用D.强调人性的作用答案: C

简答题【3410】请简要说明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答案: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除了直接观察一个人的外部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录像、录音等记录被试的言行表现。观察法用途广泛,使用简便,同时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下被别人观察,因而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但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长,观察到的又可能是一种偶然现象;因此需要反复观察,要求观察者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训练。

单项选择题【42998】人本主义观点主要强调的是()。A.把人的内心世界看成独立自足的内在封闭系统B.学习心理的建构C.灵魂的作用D.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和自我实现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答案: D

●多项选择题【3400】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荣格E.阿德勒答案:B,D,E

●多项选择题【3395】哲学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A.政治B.伦理C.灵魂D.人性E.认识论答案:B,C,D,E

☆名词解释【3405】人本主义(Humanism)答案:人本主义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在批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借鉴了现象学和存在哲学而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多项选择题【3417】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局限性有()。

A.重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影响B.主观唯能论C.机械学习论

D.适用于非常态的人群E.适用于常态的人群答案:B,D

单项选择题【3415】下列不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的是()。A.人格结构理论B.发展阶段论C.早期的潜意识论D.本能论答案:B

单项选择题【100422】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理论中,与大五人格理论中共通的维度有()。

A.公正严谨性B.开放性C.善良D.外向性答案:D

单项选择题【3420】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

A.存在主义B.生态学C.现象学D.分类学答案:D

单项选择题【341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

A.超我B.自我C.本我D.三者体积近似答案:C

多项选择题【100425】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包含()维度。

A.愉悦性B.外倾C.神经质D.开放性E.人际关系答案:B,C

单项选择题【3419】奥尔波特人格理论的研究方法是()。

A.催眠B.释梦C.书信分析D.自由联想答案:C

判断题【3423】陈仲庚的人格定义,把人格和自我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单项选择题【3430】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

A.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B.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C.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答案:A

多项选择题【3421】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可以测量哪些价值观取向()。

A.经济的B.政治的C.理论的D.实践的E.艺术的答案:A,B,C,E

名词解释【3427】大五人格理论答案:Costa & McCrae(1985,1989)、McCrae & Costa (1987)、Goldberg(1990)、John(1990)等提出了西方人格结构的五大维度,认为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因此人类的生理结构、器官形态以及功能、生理反应等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人格结构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大五人格结构是普适的,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人格框架。这五大维度是: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愉悦性和公正严谨性。判断题【3435】大五人格结构理论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432】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中包括()。

A.稳定性B.支配性C.社会性D.世故性E.开放性答案:A,B,D

判断题【343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自我",遵循的是享乐主义原则。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418】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人有哪些特质()。

A.枢纽特质B.遗传特质C.核心特质D.主要特质E.次要特质答案:A,C,E 多项选择题【102598】G·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

A.人格的整合性B.人格的层次性C.人格的社会性D.人格的适应性E.人格的独特性答案:A,B,D,E

单项选择题【3425】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档案法B.自然观察法C.访谈个案D.实验法答案:D

论述题【82017】请论述杨国枢、王登峰等人的大七人格理论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1)杨国枢、王登峰等人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在对大五人格结构的文化适

应性的批判继承基础上,以中国文化和语言为背景,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大七因素结构。崔红(2002)根据对2814名被试的评定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的大七因素结构。至此基本上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文化独特性。

(2)这七个维度和西方的大五结构既有共同的东西,也有中国人自己独特的东西。它们是:a.外向性。外向性反映的是人际情境中(聚会、集体活动)活跃、主动、积极和易沟通、轻松、温和的特点,以及个人的乐观和积极心态,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特点的结合。包括活跃、和群、乐观三个小因素。b.善良。中国文化中"好人"的总体特点,包括对人真诚、宽容、关心他人以及诚信、正直和重视感情生活等内在品质,包括利他、诚信和重感情三个小因素。c.行事风格。个体的行事方式和态度。包括严谨、自制和沉稳三个小因素。d.才干。反映个体的能力和对待工作任务的态度。包括决断、坚韧和机敏三个小因素。e.情绪性。情绪稳定性特点。包括耐性和爽直两个小因素。f.人际关系。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包括宽容和与热情两个小因素。g.处世态度。个体对人生和事业的基本态度。包括自信和淡泊两个小因素。

(3)意义:第一,在理论上,某一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对该民族或地区人们的人格结构有重要影响,并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格维度结构。第二,在方法论上,促进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逐步摆脱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研究倾向。

简答题【3424】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案: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在他看来,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这些特质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名词解释【3414】陈仲庚的人格定义

答案:在奥尔伯特人格概念基础上,我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进一步发展了人格的定义,并且把它和自我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第三章社会认知

简答题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答案:Kelly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cube theory),也叫立方体理论。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actors)、刺激物(stimulus objects)以及环境背景(contexts),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consensus information)、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 information)和独特性信息(distinctiveness information),另外Kelly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discount principle):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多项选择题【3467】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A.个人图式B.自我图式C.团体图式D.角色图式E.剧本答案:A,B,C,D,E

判断题【3455】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正确错误答案:

正确

单项选择题【6095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抑郁型风格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B.乐观型风格的人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C.抑郁型归因风格的人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D.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地去寻求帮助答案:C

多项选择题【3468】Kelly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A.行动者B.刺激物C.环境背景D.一致性信息E.独特性信息答案:A,B,C

名词解释【3456】自我差异理论答案:由Higgins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应该自我(Ought self)和实际自我(Actual self),当这三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

论述题【3478】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答案:答案要点:(1)社会认知与寂寞;(2)社会认知与焦虑;(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论述题【92191】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答案: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1)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1.评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2.力量: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3.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2)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印象的认知。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加权平均模型: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3)印象形成中的偏差: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慈悲效应:也称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负性效应: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名词解释【3463】自我检控答案: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判断题【3462】人们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450】非语言的视觉线索有()。A.眼神B.距离C.身体姿势D.目光接触E.体态语言答案:B,C,D

单项选择题【102599】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L·Ross称之为()。A.自利偏差B.印象管理C.自我知觉D.基本归因错误答案: D

单项选择题【34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像(Body image)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有关的现象的总称B.某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叫做原型C.高自我检控的人喜欢与其自身人格特征相吻合的工作D.低自我检控的人喜欢工作角色明确的工作答案:B

名词解释【82016】个人知觉答案: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他的性格怎样等,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

简答题【3475】简述Jones和Davis对应推论理论。答案:Jones和Davis1965年提出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l trait),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ones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简答题【60960】谈谈如何提高自尊?答案:自尊(self-estee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确定自尊有两条途径: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提高自尊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简答题【3472】简述海德的归因理论。答案: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海德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单项选择题【3437】研究发现,美国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的距离,这反映()决定着人们的距离偏好。A.社会背景B.文化规范C.身体姿势D.目光接触答案: B

简答题【3479】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答案: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1)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2)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名词解释【3461】自我障碍策略答案: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判断题【3444】累加模型是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单项选择题【3452】()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A.自我图式B.自我知觉C.自我参照效应D.个人知觉答案:A

简答题【3457】简述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答案:(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多项选择题【99299】社会心理学家Jones总结出的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是()。A.自我抬高;显示B.逢迎;谦虚C.恳求;恫吓D.恫吓;拍马屁E.谦虚;显露答案:A,B,C

名词解释【103382】平均模型答案:由Anderson在1965年提出来。该模型认为在印象

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单项选择题【1004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叫做正性效应B.对任何事物做评价时,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叫做正性偏差C.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这叫做负性效应D.慈悲效应就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怜悯成分多于其他成分答案:C

判断题【99301】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称为对他人的知觉。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案例分析题【102601】材料一:戴恩1972年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女大学生分别看容貌美丑不同的两个7岁女孩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完全相同,都说照片中的女孩曾有某些过失行为,要求大学生们评价这两个女孩平常的行为是否经常越轨。结果发现:对容貌美的女孩的评语偏向于有礼貌,肯合作,行为纵有过失,也是偶然的,可以原谅的;而对容貌丑的女孩的评语,多认为她会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儿童”。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阅读附有作者照片的一些文章,文章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作者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对照组的被试看不附照片的文章。看完后,让两组被试评价文章水平的高低。结果表明,对作者外貌好的文章评价高,对作者外貌差的文章评价低些。在多数情况下,和外貌漂亮的人打交道,心情比较舒畅,而与外貌不漂亮的人打交道,心里容易产生不太舒服的感觉。材料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柯莱于1950年用现场实验法进行了一个经典而有趣的实验。他以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为被试,宣布经济学教授因事请假,由一位研究生代课。同时,给每位被试发一份有关该研究生的资料,并要求课后填写一份问卷,描述对代课教师的印象。所发资料有两种:一种是柏兰克先生是本校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生,曾有一年半的教学经验,现年26岁,服过兵役,已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热忱、勤奋、敏锐、实际而又果断的人;另一种资料,只是把“热忱”二字换成“冷淡”,其它文字完全一样。调查结果表明:凡是看过前一种资料的大学生,答卷上多选用“体谅人”、“不拘小节”、“富幽默感”、“好脾气”等字眼,而且在课堂上也愿意主动参加问题讨论,与教师合作;而看到后一种资料的大学生,所作的回答与前面的结果差别很大,多选用带贬义的词汇。戴恩等亦做过实验,给被试呈现外表美、丑、一般的三种不同形象的照片,然后要求被试评定几项与其外表无关的特征,如职业地位、做父母资格、社会职业、快乐程度等。结果,美的得分最高,一般的得分居中,丑的得分最低。问题:(1)读过材料以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外貌能影响人际吸引力呢?(8分)(2)结合两段材料谈谈晕轮效应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比如谈谈在管理领域或教育领域的应用)。(12分)

答案:(1)我们知道,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追求美、探索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外貌能产生晕轮效应。特别是对不熟悉的人,这种效应容易使人产生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不正确认知。比如某人的长相漂亮,就容易使人以为他还具有其它一系列好的优点和美德,如心地善良、品德高尚、性格良好等等。然而,事实上,相貌美与心灵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随着交往的深入,容貌对人际吸引力的影响将会逐步减弱直至消失。交往越深入,人们越会忽略相貌的因素,而更重视内在的美。当然,除了相貌之外,仪表因素还包括穿着、体态、风度等因素,它们都对人际吸引力有影响,因此,为了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花功夫“包装”一下,使自己变得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是很有必要的,是无可非议的。(2)晕轮效应(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比如你一旦觉得你的同学张三比较可爱之后,你就会对他的性格、态度以及能力等都会有一个较高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可爱这个特质的高分评价影响了对其他特质的评价,使对其他特质的评价也普遍偏高。晕轮效应

在管理中的应用:①管理者要注意克服感情色彩的干扰,避免过分受他人某一特质影响而产生片面的评价,达到冷静、客观地评价他人。②学会利用这一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注重人际沟通,联络感情,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3454】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单项选择题【85028】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一个人通过行为展现自己的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这属于()理论。A.自我参照理论B.社会交往理论C.社会互动理论D.自我意识理论答案: C

论述题【85027】试述Bem自我知觉理论。答案:Bem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即自我知觉理论。在这个理论中,Bem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Bem及其之后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动机和情绪进行归因时的方式有一定的规律。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Bem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觉的内省。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心理学家指出,最少的报酬将引发对工作最大的内在兴趣,因为个体将工作成就归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自我知觉理论及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他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在性质上并无两样,人们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无法辨别出不同类型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生理激起的归因是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根源。简答题【3473】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答案:Kelly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cube theory),也叫立方体理论。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actors)、刺激物(stimulus objects)以及环境背景(contexts),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consensus information)、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 information)和独特性信息(distinctiveness information),另外Kelly 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discount principle):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B.乐观型风格的人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C.抑郁型归因风格的人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D.乐观型归因风格的人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比较被动,不会主动地去寻求帮助。答案:C

第四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多项选择题【85025】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有()。答案:A,B

A.功利主义经济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C.博弈§论D.信息经济学E.文化心理学●多项选择题【3494】影响从众的情境因素有()。答案:A,B,E

团体的规模B.团体的凝聚力C.自我D.预先的承诺E.团体的社会支持

●多项选择题【3486】心理学家根据交换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把人们之间的冲突分为()。答案:A,B

A.零总和冲突B.可变总和冲突C.定合冲突D.优势冲突E.劣势冲突

●多项选择题【3505】Latane认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

量取决于()。答案:A,B,C

A.他人的数量B.他人的重要性C.他人的接近性D.所处的空间大小E.自我

●多项选择题【100427】French和Raven曾经提出的社会力量的来源中包括()。答案:A,B,C,D,E

A.奖赏的权力B.压制的权力C.参照的权力D.专家的权力E.信息的权力

●多项选择题【99306】公平理§论的假设有()。答案:A,B,C

A.假设彼此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收益最大

B.假设团体会发展出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地分配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

C.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D.假设人们总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E.假设人们总是能够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

◇单项选择题【99304】当他人存在时,人们工作得更加勤快,请问这反应了()心理学现象。

A.从众B.社会促进C.顺从D.服从答案:B

◇单项选择题【3485】著☆名的囚犯困境认为最终的均衡解是()。答案: B A.都不认罪B.都认罪C.其中一个认罪,另一个不认罪D.没有均衡解

◇单项选择题【3487】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

A.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B.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C.社会交换和社会促进

D.社会影响和社会懈怠答案:A

◇单项选择题【100423】当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烧汽车、砸商店,这属于()心理学现象。

A.从众B.社会促进C.去个体化D.社会懈怠答案:C

◇单项选择题【3481】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答案: A

A.获得奖励、避免惩罚B.追求最大利益C.效用最大化D.代价最小,报酬最大

☆名词解释【3503】服从。答案:服从(Obedience):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名词解释【3498】社会影响答案: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Social power)在特定方向之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名词解释【3507】社会懈怠答案: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名词解释【3500】从众。答案: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

☆名词解释【3482】酬赏答案: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Foa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服务。

☆名词解释【3491】顺从答案: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简答题【3502】增加顺从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脚在门槛内技巧(2)门前技巧(3)折扣技巧(4)滚雪球

#案例分析题【102602】材料一:我们经常遇到或者亲自做过这样的事:当在商店看到别人排队时,自己也跟着排队,排上队之后,才问为什么排队,是买何种商品;一些人为自己有乐感的孩子买钢琴,培养孩子的特殊能力。社会上就曾掀起了盲目买钢琴的热潮,致使某市钢琴一度脱销。材料二:高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在班级、宿舍内随意安排的学生,

经过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优等生、英语过级、研究生录取等相对来说,班级、宿舍都比较集中。宿舍成员集体出动参加各种证书培训班,已是大学校园蔚然流行的风景,一男生直言:哥儿几个都在拼命学,我不上进,岂不丢人?进入高等学府,可谓是“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的高档、穿戴时髦、玩的够派、抽烟☆名牌”之辈。有些大学生下餐馆、赶舞场、览☆名胜、春游、秋游、过生日、会朋友、吃奖金、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大学生纷纷搭上宿舍、班级、朋友、老乡的班车,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钞票大把大把地花。有当局者一语道破天机:无可奈何,为了面子,只好不顾底子喽。

众目睽睽之下,倩男靓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已是公开风景。“现在凡我认识的老乡、同学、朋友不少在谈恋爱,没办法,我只好也找一个做做样子。”一男生幽默地对笔者说。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一阶段没有几人谈,而另一阶段则出现了一群谈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不谈恋爱者,众人拾柴,不消几日,就会被彻底“点化”。

近几年,当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时,校园里便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哲学,“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考场上作弊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至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大家都作弊,我为什么不作呢”?一作弊被抓的男生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问题:(1)什么是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8分)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校园从众现象的看法。(12分)

答案:(1)从众(conformity):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情境因素有:团体的规模和团体的凝聚力

个人因素有:自我;个体保持自独特性的需求;个人的控制愿望(需要展开)

(2)大学校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此外,一味从众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从众的直接表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失衡。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20%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大学生,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这样,你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论述题【3499】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答案:答案要点:(1)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概念。(2)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和文化有关。如中国学生每天只与少数人交谈。(3)文化也决定了人们对待孩子的方式。(4)人们的社会沟通也与文化有关

§论述题【103379】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答题要点:Zimbardo认为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匿☆

名性和责任分担。(6分)而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匿☆名性和自我意识。匿☆名性是引起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Diener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从而导致去个体化行为的发生。(10分)(注:须结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判断题【3484】社会规范早已为许+++多人际关系制定了协调的方式,在所有的交换中,它都能提供特殊的指导原则。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第五章人类的社会行为

多项选择题【3537】Franzoi认为媒体暴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与以下一些原因有关()。A.看到他人的暴力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B.儿童在观看暴力片的时候,会发展出一套侵犯性的剧本指导其行为C.暴力片中的情境对侵犯行为有认知启动的作用D.观看暴力影片使被试的攻击性增强E.看过大量暴力影片的人们产生的生理激起水平较高。答案:A,B,C

单项选择题【3532】Bandura的假人实验说明()。A.交互报复使得家庭暴力酝酿更多的家庭暴力B.人们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会影响到自身是否会愤怒以及处理愤怒的方式C.儿童的侵犯行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后学会D.挫折不一定导致侵犯行为。答案:C

判断题【3519】一些行为遗传学家用双生子研究的方法发现:酗酒主要由遗传决定。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单项选择题【3542】社会生物学认为利他行为是由于()。A.儿童模仿了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B.助人与利他行为是社会进化的结果C.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值D.父母的教养方式的影响。答案:C

多项选择题【3530】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有()。A.受到他人攻击B.遭遇挫折C.归因方式D.极端温度E.宣泄答案:A,B,C,D

多项选择题【3520】子女面临的家庭共同性影响有()。A.家庭的社会阶层B.父母的教育水平C.儿童教养哲学D.家庭内部父母对不同孩子的区别对待方式E.出生顺序答案:A,B,C

单项选择题【3540】下列不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A.是否受他人喜欢B.是否值得他人帮助C.是否具有人格魅力D.性别的影响答案: C

名词解释【3540】同情性关怀。答案: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地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

名词解释【3526】侵犯行为。答案:指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它是心理学家最为关注的人类社会行为之一。

多项选择题【3527】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愤怒时的反应,指出人们常采用的方式有()。A.口头或象征性攻击B.向第三方诉说或诅咒C.攻击无生命物体D.平静活动E.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答案:A,B,C,D,E

多项选择题【3514】以下各项中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有()。A.神经质B.社会赞许倾向C.羞涩D.内向-外向E.智力发展。答案:A,B,C,D,E

多项选择题【100426】在Zimbardo看来,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A.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B.群体引起的直接的生化刺激C.团体活动引起的个体行为的"去抑制"D.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匿名性E.群体极化现象。答案:A,D

判断题【3533】Anderson认为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暴力事件的发生与温度呈现线性关系,在38到41摄氏度以内,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的暴力倾向下降。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538】心理学家Brehm用归因理论解释逃避接受帮助的行为,认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而接受来自他人的帮助会威胁到自己的这种自由。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543】社会进化论认为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规范有()。A.社会选择规范B.社会责任规范C.相互性规范D.社会公平规范E.社会正义规范答案:B,C,D

多项选择题【3523】下列支持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有()。A.行为遗传学的观点B.早期精神分析理论C.概率渐成论D.早期行为主义观点E.遗传构建环境的观点答案:A,C,E

名词解释【3541】利他行为。答案: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简答题【82002】简述挫折的定义及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答案: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名词解释【3515】社会生物学答案:由美国生物和心理学家Wilson等人提出的一种解释生物因素在行为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动物与人类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多项选择题【100431】行为遗传学区分遗传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A.基因分析B.家系研究C.脑成像技术D.双生子研究E.收养研究答案:B,D,E

判断题【3536】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论述题【3549】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答案: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Strau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traus等人称之为"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判断题【3548】内疚感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忏悔也能增加利他行为。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单项选择题【3511】下列属于反社会行为的是()。A.二战时纳粹分子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B.70年代中期,波尔布特政权控制下的柬埔寨,政府下令杀害了300多万高棉人C.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政府开展的大清洗运动中成千上万人被"清洗"D.当街聚众斗殴答案:D

判断题【3516】遗传的影响在生活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513】Ekman等人发现了人类情绪表达具有()。A.普遍性B.稳定性C.内在性D.一致性E.连续性答案:A,C,D

单项选择题【99305】下列有关侵犯行为影响因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上的激起不会转移到侵犯性冲动上来B.情景中与侵犯有关的线索能够使得已经愤怒的人的侵犯性加强,但不会引发侵犯C.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即"去抑制"D.大的噪声、暴力与淫秽电影等引起的激起会增加人们的侵犯性,这是一种"武器效应" 答案: C

单项选择题【61878】下列属于遗传构建环境观点中唤起型构建方式的是()。A.父母的艺术修养对子女的影响B.遗传身体素质好的子女主动选择难度较大的运动C.来自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环境信息激活了DNA,从而产生了适当的蛋白质D.内向的孩子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强化了其安静、内向的性格特征答案: D

简答题【103383】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答案:心理学家Latanē和Darle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责任扩散。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2)情境的不明确性。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3)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判断题【3524】行为遗传学认为遗传对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并直接决定行为。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单项选择题【350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华生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强调了关于遗传的本能因素B.麦独孤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C.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D.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答案: D

判断题【3517】社会生物学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第六章态度与偏见问题

案例分析题【99303】案例:曾经有位同性恋者担任某单位的干部,但因为其同性恋活动被发现而被下放到某工厂当工人。后来,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渐渐被升为车间主任,副厂长,最终又回到了原单位任职。但是之后,他的同性恋活动再次被人发现,加上整党时被人揭发有同性恋行为,材料报到上级单位,使得他最终受到开除党籍、厂籍的处分。这事例是由一位党员调查对象提供给《现代文明画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一些单位对同性恋行为的典型处理方式。由此可见,同性恋者在中国仍是受歧视的特定团体。从以上的事例可以明显看到偏见往往会使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发展的空间。一个社会能继续发展,有赖于有才能的人为之贡献。然而,偏见会使人忽略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而无法从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当然,也能看到偏见是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的,尤其是受歧视的一方。2001年4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出版,其中有关同性恋的部分有了重大

的变化。新标准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这是中国首次承认同性恋非病理化。要知道,有些偏见产生于对事物的陌生。一些人对同性恋抱有恐惧是因为他们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或精神病。有些人甚至认为同性恋和艾滋病是等同的。因此,排斥和厌恶的情感油然而生。如今明文表示,同性恋非病理化。同时,第3版也指出性指向"从性爱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表示同性恋或双性恋作为整体概念并不异常。因此,对于同性恋,人们应该学着不以他们的性指向来评价他们,而是以他们的能力和性格为标准。然而,这说来容易做来难。根深蒂固的偏见非一朝一夕所能去除。况且,同性恋者在中国所面临的并非如西方同性恋者曾一度所面对的是迫害和仇视,而是社会的忽视和蔑视。要求人人平等是近乎不可能之事。但是,出于对人权的尊重,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潜在的偏见,并正视它们。可以预见的是,没有偏见的社会将是个更和睦的社会,减少偏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有必要的。怎样减少你自己的偏见呢?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偏见的影响。(8分)(2)从社会心理的角度,你认为解决这一偏见有哪些方法?(12分)

答案:答案要点:1.(1)对知觉的影响。(2)导致歧视。案例中偏见会使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发展的空间。(3)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自证预言。偏见不仅影响到偏见持有者的行为,而且还影响到对方的行为。2.(1)社会化:青少年教育,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及媒体的影响。(2)受教育水平:让人们接受更多的教育来减少偏见,通过宣传同性恋非病理化的知识减少此类偏见。(3)直接接触: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注意应用的条件。(4)自我检控。引导人们自己意识到自己有偏见,通过静下心来想,抑制自己的偏见反应等减少之。

单项选择题【61882】说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说服者创造适当情境,以使他人愿意改变态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的因素是()。A.情境因素B.自我C.说服者的可信度D.说服信息的因素答案: B

单项选择题【357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往往采取深层的处理方式B.高自我检控的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更为关注C.硬销售强调产品在广告中的视觉效果,不太注意产品本身的成分D.低自我检控的人易受到软销售策略的影响答案:A

多项选择题【100433】Freedman认为态度包括三个成分()。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信念成分D.意图成分E.行为倾向成分答案:A,B,E

单项选择题【61864】下列体现了角色扮演对改变人们某些顽固态度的作用因素是()。A.被说服者的人格B.被说服者的心情C.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D.被说服者自身的免疫情况答案:C

多项选择题【3579】说服者是否受人欢迎决定于()。A.说服者的外表B.是否可爱C.与被说服者的相似性D.说服者的专家资格E.说服者的可靠性答案:A,B,C

判断题【83138】Aronson指出,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而为了减少失调,人们能改变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从不喜欢变得喜欢。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多项选择题【355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态度的特殊性水平越高预测行为就越准确B.态度测量与行为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态度预测行为越不可靠C.公众自我意识较高的人,用其态度预测行为有较高的效度D.仅仅增加对态度对象的信息是无法使人们的态度强度增加的E.态度的可接近程度越高其预测行为的效度越高答案:A,B,E

单项选择题【3584】如果人们重视自己所属的团体,它就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信息来源,这个团体就是()。A.内群体B.外群体C.参照群体D.非正式群体答案:C

论述题【3581】什么是偏见?试从不同理论角度论述偏见产生的原因。答案:要点:(1)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2)团体冲突理论(Group Conflict):认为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如工作或石油等,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从这一点上来看,偏见实际上是团体冲突的表现。(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如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新闻媒体宣传。(4)认知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构建等解释偏见的产生。(5)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偏见是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的。"权威性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是Adorno在5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发现30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中发展起来的,这一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判断题【3576】被说服者的卷入可以分为问题相关卷入和印象相关卷入,前者主要强调个体的态度反应受到他人赞成或反对的影响,后者主要强调态度所考虑的问题和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方面的关联。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572】有选择时认知失调低,态度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无选择时人们体验到的失调高,态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82006】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态度改变随着说服者和被说服者之间原有的态度差异的增加而增加B.随着信息唤起的恐惧感的增加,人们改变态度的可能性也增加了C.自尊较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比较敏感,因而易被说服D.心情好的人更易于接受他人的说服性观点E.过多的预先说服会对说服者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态度改变变得困难答案:C,D,E名词解释【3577】敏感期假设答案:这一假设认为,从青少年时期到成人早期,由于这一时期的经历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对他人的说服敏感,并且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99308】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是自发的、无意识的B.人们不一定能清晰地知觉到控制感的大小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D.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可能会发生变化E.主观规范是因人而异的答案:A,C

简答题【60949】简述有计划行为理论。答案:该理论是Ajzen(1991)从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中发展出来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的思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取决于人们的态度、自身的主观规范以及人们所知觉到的控制感。指向行为的态度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二是对这些信念的评价。主观规范指一个人对来自他人的社会压力的知觉,即该不该做出这样的行为的考虑。也是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感受到的其他重要人的期望,二是遵从这些期望的动机。知觉到的控制感是指人们对完成行为是困难或容易的知觉。

多项选择题【99309】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人们可以采取的、用以减少()。A.改变态度B.增加认知C.改变认知的重要性D.减少选择感E.改变行为答案:A,B,C,D,判断题【103384】Kelman和Hovland把低可信度的说服者的影响力随时间推移而提高的现象叫做睡眠效应。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多项选择题【3554】态度的心理功能有()。A.效用功能B.知识功能C.自我保护功能D.价值表达功能E.平衡功能答案:A,B,C,D简答题【3557】简述语义区分量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答案:语义区分量表采用双极形容词,如好-坏、强-弱等让被试加以判断的量表。现在研究者常常对语义区分量表稍加修改,把两极形容词拆开,并用这种方法建构人格问卷。比如杨国枢、王登峰等人最近几年中就用这种方法发展出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问卷。

多项选择题【3561】态度的学习机制有()。A.联结B.模仿C.强化D.灌输E.认同答案:A,B,C

多项选择题【99308】对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批评主要有()。A.人类的行为有时候是自发的、无意识的B.人们不一定能清晰地知觉到控制感的大小C.习惯性行为不受理性因素影响D.人们对行为结果的信念可能会发生变化E.主观规范是因人而异的答案:A,C

判断题【3560】许多心理学家发现,基于情感反应的态度只是一些简单的态度,我们绝大部分的态度都是基于认知与学习的结果。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判断题【3559】认知成分是态度的核心与关键,认知既影响情感成分,也影响行为倾向成分。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名词解释【3567】曝光效应。答案: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心理学家Zajonc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

第七章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多项选择题【3593】心理学家发现,有许多因素对人们的寂寞感有影响,这些因素包括()。A.婚姻状况B.经济状况C.年龄因素D.社交技巧E.人格因素答案:A,B,C,D,E

判断题【3591】按照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人们会尽量寻求并维持报酬大于付出的人际关系。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多项选择题【102603】当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失去其价值的时候,C·Rusbult指出人们往往采取的对策有()。A.真诚B.忽视C.退出D.表达E.妥协答案:A,B,C,D

判断题【3596】人们与表面朋友的交往模式是一开始见面很多,然后接触慢慢地减少。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590】亲和动机是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正确错误答案:错误多项选择题【3585】对于亲和需求的作用,R.Weiss指出它可以提供几种重要的报酬,包括()。A.依恋B.社会整合C.价值保证D.可靠的同盟感E.得到指导和受教育机会答案:A,B,C,D,E

单项选择题【3595】在成人依恋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类型是()。A.安全型B.逃避型C.焦虑/矛盾型D.依附型答案:A

单项选择题【3602】Sternberg认为,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的爱情,如一见钟情,属于()。A.喜欢式爱情B.迷恋式爱情C.空洞式爱情D.愚蠢式爱情答案: D

单项选择题【99297】在Sternberg看来,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其中不包括()。A.激情B.奉献C.亲密D.承诺答案: B

名词解释【61851】相貌换地位。答案: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比如Buss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异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人。Davis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looks-for-status)。

简答题【3601】社会渗透理论如何解释自我展露在亲密关系发展中的作用?答案:Altman 用社会渗透理论来说明自我展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按照这一理论,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沟通的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人们之间的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社会渗透理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

性规范,即自己的揭露水平与他人的揭露水平相对应,他人揭露水平高时自己的也高,他人揭露水平低时自己的也低。

名词解释【3611】亲密关系(Close relationship)答案:在共同关系中,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二是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三是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判断题【3600】雷德等人发现,自我展露的水平随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父辈的自我展露水平低。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名词解释【92192】摆观点(perspective-taking)答案:幸福的夫妻常常通过与对方的争论来理解对方的观点,心理学家Davis把这种心理状态叫做摆观点,它对维持这种关系的健康极为重要。

多项选择题【3586】心理学家Weiss把寂寞分为()。A.情绪性寂寞B.认知性寂寞C.社会性寂寞D.生理性寂寞E.情感性寂寞答案:A,C

案例分析题【100435】案例:社会支持对产妇的影响Sosa等人1980年关于社会支持对产妇影响的研究被看成是这方面研究的典型代表。这项研究是在美国瓜特马拉(Guatemala)的一所医院的妇产科进行的,在研究中研究者把将要生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实验组有33人,控制组有163名产妇。对实验组的被试,在她们进到产房以后,在她们的旁边坐着一名不懂医术的妇女(被称为doula),她的任务是向产妇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方式是与产妇谈话或者抚摸产妇;而控制组的产妇只接受来自医生的检查,比如量血压、测脉搏等。实验的因变量有两个:一是产妇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二是产后的母婴关系。结果令人震惊:实验组的产妇生孩子平均花了8.8个小时,而控制组的产妇平均花了19.3个小时,并且实验组的产妇在产后大多数很清醒,常常微笑着对自己的孩子说话,约37%的人有一些抱怨,控制组抱怨的比例高达79%。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问题:(1)结合案例说明社会支持的含义。(6分)(2)如何利用社会支持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14分)答案: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援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迁,社会支持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我们有必要去寻求和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支持。根据Cohen和Wills等人提出的"缓冲假设",人们只有在处于压力环境时才需要社会帮助,当遇到的问题很严重的时候,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帮助人们减轻压力:首先,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困难看得不是那么严重,其次,即使你认为这件事带来很大压力,社会支持也可以帮助你应付。社会支持在压力、应激源及应激行为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减轻压力和应激而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获得社会支持的人能够较好处理问题,进而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多项选择题【3585】对于亲和需求的作用,R.Weiss指出它可以提供几种重要的报酬,包括()。A.依恋B.社会整合C.价值保证D.可靠的同盟感、

E.得到指导和受教育机会答案:A,B,C,D,E

名词解释【92194】"漂亮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答案:人们认为让别人看到自己和特别漂亮的人在一起,能提高他们的大众形象,就像对方的光环笼罩着自己一样。判断题【3605】罗洛·梅指出,爱情是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索取,它是主动的情感,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多项选择题【358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个人特质B.相似性C.互补性D.熟悉性E.接近性答案:A,B,C,D,E

判断题【3606】研究发现,幸福的夫妻经常做强化对方式的归因,即把对方良好的行为看成是幸运,而把其不好的行为归于人格特质。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597】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自我展露越多,越有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59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寂寞感会增强。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588】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有()。A.强化原则B.联结原则C.相似原则D.社会交换原则E.互补原则答案:A,B,D

单项选择题【3594】一个人知道另一个人的信息,但未发生任何直接接触。这两个人之间关系发展处于()阶段。A.零接触B.知晓C.表面接触D.共同关系答案: B

简答题【60961】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研究表明,人们的自我展露倾向受文化的影响很大。首先,从展露的范围上讲,美国人倾向于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展示自我,而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和日本人自我展露的范围则非常有限。其次,东西方文化中自我展露的差异也表现在交流方式上。在西方文化中,良好的社会表达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而在东方文化中,如中国、日本和韩国,人们对那些说得好的人并不喜欢,事实上那些不爱表达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诚实可信的。

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

判断题【3634】Rogeberg在对德尔菲法、具名团体技术和阶梯技术作了对比之后指出,具名团体技术不仅在实践方案选择,而且在心理感受上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法。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多项选择题【3631】Janis提出了团体思维产生的先决条件,包括()。A.决策团体是高凝聚力的团体B.团体与外界的影响隔离C.团体的领导是指导式的D.没有一个有效的程序保证团体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考虑E.外界压力太大,要找出一个比领导者所偏好的选择更好地解决方式的机会很小答案:A,B,C,D,E

判断题【3622】Festinger认为,团体凝聚力不只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所决定的负性力量。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名词解释【3641】人际冲突答案:在心理学中,人际冲突是指两个或多个社会成员之间由于反应或期望的互不相容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判断题【3629】在说明团体决策中团体极化产生的原因时,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在极化产生过程中信息性影响的作用,而说服性辩论的观点则把重点放在了规范性影响之上。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623】根据Fiedler的权变模型,关系取向的领导在控制低和控制高的时候绩效较好或最好,而任务取向的领导在中等控制条件下效果好。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简答题【92195】举例说明团体规范的惰性作用。答案:团体规范的惰性作用表现在:团体规范有时候制约成员的努力水平,它要求成员不能表现得太好或太差,而是放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这一点表现在霍桑研究中。梅约等人发现,在一个生产小组中,规范使得人们的工作不能太好,但也不能太差,而是保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一旦有人违反了规范的要求,比如生产率比别人高出很多,其他成员就会用一些方法阻挠这个人的努力。

单项选择题【3628】在团体决策中,当成员最初的意见保守时,通过团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而当成员最初的意见倾向于冒险时,团体讨论将使结果更加冒险,这种现象叫()。

A.风险转移B.头脑风暴C.团体极化D.团体思维答案:C

名词解释【3627】团体思维(Groupthink)答案:团体思维,也叫小集团意识,它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的一致,而导致团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判断题【3624】女性和男性领导者在任务取向上基本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她们比男性领导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和参与的方法。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判断题【3615】正式团体的规范是正式规范,而非正式规范只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中。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判断题【3632】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比如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时候,利用头脑风暴技巧要远远好于成员单独决策。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名词解释【3617】团体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答案:是指能使团体团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来衡量。但Festinger却认为,团体凝聚力不只包括由成员之间人际吸引所决定的正性力量,而且也包括由于离开团体要付出高代价所决定的负性力量。

论述题【3636】团体决策方法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案:团体决策问题从方法上讲也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先后有四种团体决策方法被人们采用。这些方法不仅被广泛地运用于心理学研究,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头脑风暴早期对团体问题解决能力的探讨大多数是以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法是有一个名叫Osborn的广告经理设计而成的可以产生新奇思想,且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技巧。这种方法常常给团体一个特定的题目,如为某个商品设计广告词,要求团体成员在较短时间内想出尽量多的解决方案。Osborn还对头脑风暴技巧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这些原则包括:第一,禁止在提意见阶段批评他人,反对意见必须放在最后提出。第二,鼓励自由想象,想法越多越好,不要限制他人的想象。第三,鼓励多量化,想法越多的人越可能最终获胜。第四,寻求整合与改进,一方面增加或改正自己与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还要把自己与他人的观点结合在一起,提出更好的决策选择。头脑风暴并不适于所有问题的解决,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比如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时候,利用头脑风暴技巧要远远好于成员单独决策。(2)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技巧有助于人们解决问题。但是在处理许多决策问题的时候,由于团体成员在各方面的层次不一,所以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效果并不好。为了克服这一点,有一种叫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专家决策技术被广泛地用于决策领域。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估法,它是一种背对背的决策技术,由专家提供反馈,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要求团体成员对某个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第二,专家对团体成员的意见加以整理,并将整理的结果反馈给成员。第三,团体成员在得到反馈之后重新就刚才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第四,专家再整理并提供反馈,直到团体就此问题达成一致。与一般的团体决策方法相比,德尔菲法不需要团体在一起讨论,因而可以避免由于面对面争论而引发的人际冲突,但这种方法比较费时。(3)具名群体技术在团体决策过程中,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压力,团体思维现象的出现就与此有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心理学家Delbecq提出了他的具名团体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当团体成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太了解,并且在讨论中难以达成一致时,具名团体技术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出主意,由成员单独提出方案,越多越好。第二步,记录方案,把每个人提出的所有方案都列出,不做选择。第三步,对方案加以分类,团体讨论并区分记录下的每个方案。第四步,对方案进行表决,每个人从12到20个备择方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5个,并选择累计得分最高的方案。(4)阶梯技术上述三种方法对团体决策的效果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受到一些团体本身就具有的缺陷的影响。这种缺陷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团体中

人们的讨论是否充分,二是在团体中可能会出现社会懈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G·Rogeberg 提出了一种名为阶梯技术(stepladder technique)的团体决策技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团体的成员是一个一个加入的,比如一个由5人组成的团体在利用阶梯技术决策时,先是由两个成员讨论,等他们达成一致后,第三个成员加入。加入之后先由他向前两个人讲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听前两个已经达成的意见,最后三个人一起讨论,直到达成共识。第四、第五个成员也以同样的方式依次加入,最终整个团体达成一致方案。Rogerberg在对德尔菲法、具名团体技术和阶梯技术作对比之后指出,阶梯技术不仅在实际方案选择,而且在心理感受上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法。该方法也比较费时,所以主要用于大的、重要的决策问题。

单项选择题【3621】以下群体中人们结合的紧密程度最低的是()。A.家庭B.工作团队C.观众群D.统计集合答案: D

简答题【3620】Moreno是如何测量团体凝聚力的?答案:Moreno提出社会测量法来测量团体凝聚力。这种方法首先让某一团体的成员指出愿意一起完成某项任务的其他人的姓名,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是该团体的成员,而有些人不是。凝聚力的指标是选择的他人中团体成员所占的比例,如果一个团体中大部分的成员选择了外人,该团体的凝聚力就低。

判断题【100432】参与决策在提高士气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是有效的。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案例分析题【60970】案例:中国人的团体决策侯玉波等人(1991)通过对三个国有企业中团体决策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这些企业中高层团体决策实际上是由一把手决定的,同层次的其他人只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这就是说,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不仅如此,在同一层次的领导之间,人们的影响力也不一样,而是出现了一种叫做"权力极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个团体中,主要领导与同级的其他领导在职位上差别不大,但在决策中的权力却差别很大的现象。比如在一个车间里,一把手与二把手的职位差别并不显著,但在决策当中,主要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二把手的影响力与一般成员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决策中的权力极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尤其需要研究和注意,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另外,从决策的过程与方式来看,领导的作用也往往被突出出来。美国心理学家Lindsay (1985)研究了中国人通过开会讨论决策问题的情境,她发现与美国人处理同类决策问题的情况相比,中国人在位置安排、发言顺序等许多方面人为地突出领导的作用:领导总是坐在最显眼、最中心的位置上,人们发言的顺序也是由重要到不重要。还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只参加讨论而非决策,并且尽量避免公开冲突。也许你经常能碰到这样的事情:领导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告诉大家说我们需要做出一项团体决策,希望大家提意见,畅所欲言。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但最终决策还是由领导说了算。领导会对大家说你们的意见很好、值得考虑,并且宣布说:"在对大家的建议做了分析之后,我们决定如何如何做。"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成员的意见体现在最终的决策中,领导的决策是早就做好了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她还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文化根源,她认为这一切源于中国的传统:人们太看重权威与人际关系的和谐性,所以不愿意与权威和他人对抗。(1)为什么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8分)(2)少数人是怎样的人时才对决策有影响?(12分)答案:(1)因为在决策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参加讨论,而不是真正参与决策,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与领导不同时,领导有权否决大家的意见,出现了"权力极化"的现象。正是基于这些原因,Lindsay认为中国人的团体决策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决策。(2)一般来讲,团体讨论更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大多数人的意见之上,并且这种多数意见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要求团体成员遵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团体决策都是选择多数人的意见,有时候少数人也会对团体决策产生影响,但是这样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少数人必须是团体的

领导。在团体决策中,领导者的地位往往比较突出,当决策中持有少数观点的人是领导时,领导有能力使自己支持的意见最终被团体采纳,正如案例中提到的那样。二是少数人对自己的观点极为坚持。在团体决策中,如果少数人极力坚持自己的意见,便可能引起决策团体的分裂,并最终改变多数人的意见。

单项选择题【3613】下面不属于团体的是()。A.北京国安队的球员B.家庭C.大学生D.学校答案: C

多项选择题【3618】以下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有()。A.需要的满足B.团体目标C.团体规范D.团体活动E.领导者答案:A,B,D,E

单项选择题【1004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团体的心理功能的是()。A.归属感B.认同感C.社会支持D.认知标准答案:D

简答题【103381】利用协商解决冲突时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

答案:利用协商解决冲突时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协商来解决人际冲突,因此有效的协商被看成是解决冲突的最好工具。心理学家在协商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策略,利用这些策略不仅可使冲突得到解决,而且可以使使用这些策略的人得到更大的收益。这些策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协商中最有利的最初立场:从协商的角度讲,开始时的立场对自己在协商中的获益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最初强硬的立场会使对方妥协,从而使自己受益,但应根据情况谨慎使用。二是在协商中怎样让步:通过协商解决人际冲突必然包含着让步,因为如果没有让步,协商就不可能进行下去。一般来说,每次做出小的让步将更有效。三是采用逐步回报策略:采取强硬的最初立场和每次做出小的让步并非总是有效的,有时候它们也会产生副作用,前者可能导致协商破裂,而后者则使让步一方遭受损失。为了克服这些不足,C·Osgood提出了一种被称为“逐步回报”的协商策略,这种策略以日常生活中的回报原则为基础,假设冲突双方一方减少威慑力的行为将引起另一方采取同样的缓和步骤,从而使协商能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

判断题【100428】沟通影响团体问题解决的效率:在解决简单问题时,集中度高的沟通较有利;而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较为分散的沟通较有利。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判断题【3619】凝聚力越强,团体的生产效率越高。正确错误答案:错误

单项选择题【3639】所有成员的沟通机会均等,每个人只能与相邻的人交流,不能与其他人交流。这种沟通形式是()。A.链型B.Y型C.圆形D.轮型答案:C

第九章健康与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61854】自我效能

答案: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减肥、有规律的锻炼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取等。

论述题【3663】试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论述HAPA模型(Health Action Process Approach Model)。答案:要点1)HAPA模型主要强调社会认知因素在健康关联行为改变方面的重要性。改变健康行为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有基于信念的改变意图,二是这些改变必须在一个有计划的框架之中进行。①风险意识②行为信念③自我效能。要点2)"两步走",该模型的理论框架借鉴了有计划行为理论的思路。第一步:计划--把目标转化为意图以及对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大学专业介绍之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心理学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同时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实践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史、临床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2.应用心理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能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基础研究,个体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人才选拔与测评、企业员工拓展训练、市场研究、人机交互设计以及经济心理与行为等工作。就业领域包括心理学咨询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法律机构、工业设计部门、市场调查机构、广告与消费调研机构、体育运动机构等,同时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辅导、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心理学等。 想了解更多高考方面的咨询,请关注【恒想高考咨询微信公众账号:hnhxjy】,里面每天发布高考志愿讲座、高中生涯规划、高中学习方法、高考情绪管理、高校招生等信息。

心理学控制情绪的几种方法

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不是要把它们压抑在自己心中,而是要根据情绪,情感的不同性质和程度采取适当方法加以经疏导,例如,我们在欢乐的时候,把自己不要遏制的欢乐情绪暴发开来,不仅会使自己心情舒畅,而且这种快乐的心情也会感染和影响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但不是所有情绪都可以这样爆发的,消极情绪的爆发往往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1.渲泄渲泄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也可以向朋友倾诉,渲泄维持着人的心理平衡,减轻了自己内心的压力,情绪越紧张,越强烈,渲泄的必要性越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时缓解自己激荡的情绪,获得感情上的平衡。2.转移排除消极有害的情绪,常常使用转移的方法,情绪激动时,转移可以使自己能够有时间冷静地考虑和分析自己,把情绪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如唱歌,运动,下棋等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消极的情绪尽快散去,抵消和冲淡原来的情绪。3.升华人的情感冲动往往蕴含着强大的活力,许多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伴随着热情和执着,人的痛苦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积极地把自己的情感活动向学习转化,完全有可能创造学习的奇迹。4.克制有时人们需要控制自己暂的情绪,要用意志力来遏制感情的冲动,避免不良的后果,如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提醒自己“深呼吸”、“不要紧张”、“千万要冷静”等,使理智战胜冲动。 (一)、合理发泄情绪: 1、哭——适当地哭一场 2、喊——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诉——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4、动——进行剧烈的运动 (二)、主动控制情绪: 1、自我暗示法:

当你发怒时,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有害无益”;当你陷入忧愁时,暗示自己“忧愁没有用,还是振作起来吧。” 2、自我激励法: 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思想来鼓励自己。一个人在消极情绪中,通过名言、警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如林则徐写“制怒”条幅悬挂屋中,以此告诫自己。 3、回避法: 在苦闷、烦恼时,集中精力做一件有意义或感兴趣的事,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忘掉或者冲淡烦恼。 4、转视法: 有时候,同一事物,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情绪;从另一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其积极意义,从而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5、自嘲法: 当生活、学习受到挫折时,当人际交往出现难堪时,自嘲的语言,自嘲的行为,常常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尴尬化为自然,使紧张转为轻松,最终摆脱消极情绪和心里困境。 6、心里换位法; 就是与他人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通过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情绪与感受,有利于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或消除已产生的不良情绪。 7升华法: 困难和挫折,不是人们能够回避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心里上的压抑和焦虑。善于调节情绪的人,能把这种情绪引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达到积极的心里平衡。 1、美国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告诉他的孙子:“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假如怒火燃烧,那就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定义: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1)司机开车鸣笛现象(气温) (2)儿童观看暴力或非暴力的视频 2.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3.举例子:旁观者行为 旁观者越多,可能帮助的人越少。 专业术语:从众现象。 阿希(线条判断的从众实验) 第二章历史与流派 赫尔曼.艾宾治斯(德国)曾说“心理学有个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代表人物: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德国) 功绩: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墨菲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评论冯特: 在冯特创立他的研究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流浪儿,一会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又敲敲认识论的门。1897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和一个名字。 蔡元培关于心理方面:我国第一个实验室,心理研究所。

一、结构主义流派(受德国生理学影响较大) 1、代表人物:铁钦纳(冯特的学生) 2、基本观念: (1)对象:意识经验 (2)目的:揭示意识经验的结构 (3)方法:内省法分析各种经验 解释: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听觉等)使之有系统的变化,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或报告自己为某种刺激的感受。(4)结论:对于意识经验的分析结果是一切复杂的经验都是可以被分析成为感觉简单的意象和简单的情感。 解释: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5)主张:将科学与科学的应用分开来,认为心理学是科学,而心理学的应用不应该是心理学家关心的事。 二、功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受英国生物学影响更大) 与结构主义流派相对 1、代表人物:杜威、詹姆斯 2、基本观点: (1)对象:关于意识或心里生活的科学(与结构主义基本一致)(2)目的:揭示有机体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或意识的功能。 对比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

心理学 概念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科独立的标志,即标 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心理的实质: ①概念:心理学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性质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 ②如何理解? A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B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C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D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4.心理学的五大任务: ①描述:报告什么真正发生了,即得到事实和占有材料,主要解决人的心理是“什么”的问题。 ②解释:找出出现某种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解决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③预测:对心理与行为的趋向做出判断。 ④控制: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去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⑤运用: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提高生活质量。 5.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 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现象。 6.关于“反射”: ①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 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 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 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 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 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 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 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 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2018考研:应用心理学专业解析

2018考研:应用心理学专业解析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领域之一,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近年来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需求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应用心理学考研报考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下面是文都网校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应用心理学相关信息。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排名 1 北京师范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为国家重点学科 2 北京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3 中国国家科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 4 华东师范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5 浙江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应用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6 华南师范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7 南京师范大学:有基础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博士点 8 首都师范大学: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博士点 9 西南大学:有一级学科硕博学位授予权科,其中基础心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此外中南大学(湖南)应用心理学为全国一流,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为全国一流。 高校选择 心理学就业整体一般,建议选择知名师范大学或综合性院校。 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都不错。首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强;浙江大学的工业心理学;北京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强;华东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吉林大学的心理学史的);四川大学的精神分析。 就业方向 1.去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他们可任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心理学系和教育系老师、辅导员,或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 2.考公务员。这类用人单位一般是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 3.去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工作。

心理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心理学:奈瑟 附:冯特的简介 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 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 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

学业成绩也特别差。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但是冯特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还是表现平平。 大学时期 1851年,冯特进入图宾根大学,学医学课程。1852年,转学到海德堡大学,学医学专业。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期间,冯特学习非常努力。有一次为了研究食盐对身体的影响,他连续几天控制食物中食盐的摄入量,直到身体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出现。基于这次研究,185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谈尿液中的氯化钠》。 1855年,冯特参加巴登大公国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并且在各科考试里都名列前茅。这一年,他还在海德堡一家医院当了几个月的实习医生。

2019年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

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 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 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 20XX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在一本院校中,选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学校的品牌对学生未来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你进了名校,但没能进入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你还可以通过辅修专业等方式,来完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如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的比例越来越小了,进入一所积淀深厚、资源丰富的学校,有助于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二本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有鲜明的单科特色。建议考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专

业为导向来选择学校。二.如何看待专业“冷门”“热门”?专业的热门与冷门,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专业,看起来热门,许多学校都开设,招收了许多学生,导致若干年后人才过剩。有的专业,在招生时显得冷门,但毕业生就业时因为社会需求旺盛,学生成了“抢手货”,而且个人收益也不错。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多方信息,对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带着前瞻性的眼光去填当下的高考志愿。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特长与兴趣出发来选择专业,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日后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新专业的产生有不同的“源头”。有的是在老专业基础上诞生的,专业内容变得更宽泛一些,此类新专业的分数线通常与往年差不多。有的是某一老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这类新专业在培养实力方面可能比老专业弱一些。有的是根据社会需求而设置的全新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会在校内处于较低分数段。 三.高考咨询问些什么? 4月下旬起,各高校招生咨询会此起彼伏,密度很大。为了提高现场咨询的效率,咨询前不妨做些“备课”,在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等网站上“预习”一些对外公开的基本情况。比如对高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有了比较才有认识。从高校隶属关系看,既有国家部委所属院校,也有省市所属院校。隶属不同,经费投入、招生范围等也有所不同。目前,全国30多所列入“985 工程”的高校都是出类拔萃的高校,而列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有百余所。另外,还可查询一下高校师资水平和重点学科数据。代表师资水平的数据包括院士、大师级人物有多少;作为未来院士“预备

心理学情绪理论

ABC情绪理论 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两个秀才一起去赶考,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登”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触霉头,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登”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噢,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第一个秀才之所以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果,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枯竭,而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情绪不好是因为他看到令他感到“触霉头”的棺材。 另一个秀才之所以金榜题名,是因为他考场上文思泉涌,而文思泉涌是因为情绪高涨,情绪高涨又是因为看到令他感到“好兆头”的棺材。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他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会导致截然不同两种情绪反应。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现代主要心理学流派及原理 NO.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费希纳 基本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 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些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知觉时有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由激情构成的。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方法。(依靠被试自我观察) 评价:1、冯特创建了第一个从哲学分化出来的心理学学派,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2、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产生,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3、研究内容过于狭窄且脱离实际。 4、把心理分解为元素,割裂其整体性。 NO.2 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奠基人),杜威,安吉尔。 基本主张: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他认为心理学的目的是研 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只分析意识的元素。他们认为意识并非是元素的组和,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其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发展。 评价:促进了美国心理学向实际发展,促使其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临床等领域。NO.3 行为主义心理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华生(《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 基本主张:1、反对研究意识,完全不同意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 研究的主题,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对行为进行研究。 评价:强调研究可观察的客观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 其过分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1、程序学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提出的基于自我学习的程序学习系统。是20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7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1102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人力资源管理和测评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毕业生能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服务、科学研究,能在企业和管理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测评、职业心理辅导等工作。本专业开设课程有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过程与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训练等。 三、培养规格和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心理学思维和实践的基本训练,进而获得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掌握从事心理咨询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技能,能够研究和解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际领域的问题。 (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 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献身于心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专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学会心理学的理论思维和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科学心理观。 3、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具备文献检索、撰写研究论文以及进行心理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4、具备将心理学理论和原理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具有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5、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觉跟踪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心理学

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一、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测验:以下的说法对不对:1、如果你碰巧踩在一个钉子上,你会马上感觉到。2、一个独眼人不可能驾驶飞机降落。3、高智商的人通常都有非凡的创造力。4、智力完全是父母遗传。 5、测谎仪能准确地发现人是否在说谎。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研究。心理学也研究动物,动物研究大约占全部心理学研究的8%。 二、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头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三、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的关系:行为是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一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是:1、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支配,而人的心理活动需要通过行为来表现;2、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同时受到多种共同规律制约。(具有不同的生理条件与社会条件的人,对事情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四、个体心理的结构及其关系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1、一般心理过程: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及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包括:⑴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⑵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展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与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两者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影响着心理过程,使其带有个性心理的烙印。 六、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主要流派与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1、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⑴该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人的直接经验的觉知。⑵研究方法是内省法。⑶构造主义者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联想与统觉构成所有复杂的意识经验。心理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刺激情景下的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2、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他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只静态研究意识的元素,意识像流水一样有其动态流动性,即“意识流”。心理学研究方法除了实验法外,还有观察、测验以及问卷等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出现在德国,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该流派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人的知觉经验起源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获得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综合,而是大于部分之和,并制约部分的性质。 4、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⑴行为主义者反对研究意识,认为意识带有主观性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对它们进行可重复性、客观的研究,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人的意识像一个黑匣子,不管里面装什么,只需考察在刺激影响下的反应活动,行为就是由这些反应或偶的那个构成的。⑵反对内省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应当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用内省法得到的不是客观的资料,主张实验法。⑶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他曾说过,你给我一打儿童,在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小偷。 行为主义后期,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发展的行为主义被称作新行为主义。他延续了行为主义的宗旨,并认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这一原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 通过半个月的当兵锻炼,收获了很多,感触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有做得好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足的地方。 我实习的中队是长白山大队的保护区中队,中队编制四十余人,是一个作风优良的中队。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由于中队一半人员是下连三个月的新兵,所以此次调研的另一个内容就放在了新兵“第二适应期”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上边。

心理学在基层部队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在逐渐加大,尤其是在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人文关怀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如何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官兵消除心理问题,是当前带兵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文关怀也是我们人文学院的一大特色,所以对于人文关怀,我们的感触要更加深刻一点。 在心理疏导中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人。在一些基层单位,干部与战士之间居高临下的谈心,指手画脚的“交流”还很盛行,使得战士有话不愿讲,不敢讲,再加上一些敢不自身缺乏疏导能力,致使他们的心理包袱越来

越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强化官兵的平等意识,把有心理问题的战士当作自己的战友和兄弟对待,对他们不歧视,不冷漠,不孤立,做到热情关心,真诚开导,让他们在感受组织的温暖中化解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患。 在心理疏导中体现人文关怀,要保护好官兵的隐私权,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不私自拆阅他人信件、非法接听他人电话,甚至采取盘问、诱导、恫吓等方式,企图撕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掌握对方的心理秘密,这种方法是严重侵犯战士人格的,是坚决不可取的。所以,带兵人必须在知法守法的基础上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战士拥有属于自己的安全领地,并且在疏导工作中努力做到有理、有情、有节、有度,不轻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方法:内省法 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意识的作用于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4、格式塔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他们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无意识会表现在人的 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 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 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格,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各种需要的实现,以建立完善的自我, 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 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西蒙等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主要观点:认为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受的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他们将人与计 算机进行类比,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 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O),其中 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 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 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 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 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

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心理及其本质 心理是人在生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人在长期的生物进化中发展到高级阶段后而形成的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安全心理学的定义 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活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以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四、安全心理学的发展 泰罗美国主题1科学研究作业方法 2改善工人与管理层的关系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构造心理学,心理学始祖。 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 五、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2)心理测量3)实验法4)模拟仿真六、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运用在预防工伤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分析处理事故等方面。 (l)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职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自发的要求,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2)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对从事电气、起重、运输、锅炉、压力容器、爆破、焊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等危险性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 (4)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对安全生产是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可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

AP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简介与历史 (核心问题)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 (核心概念)心理学是一个包括许多专长的广泛领域,但根本上,心理学是对行为和精神(处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以试验为依据的研究方法[Empirical apporoach]:一种通过谨慎的观察和以科学为基础的探索来实施的研究方法。 ?大部分人只使用大脑的百分之十左右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我们每天都使用大脑的所有部分。 ?在我们做最逼真的梦的时候——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除了那些控制眼部的肌肉,我们身体里的随意肌是瘫痪的。 ?新生婴儿有着全部的内置能力和保护性反射,远不是一块“空白的石板”。“空白的石板”这个不真实说法还忽视了婴儿在基因上的潜能。 ?与仅仅几年前科学家们所认为的相反,大脑的一些部分在整个人生中都持续生成新细胞。 ?占星术已经被彻底驳斥过了,笔迹学也一样。 ·伪心理学[pseudopsychology]:被看成科学(原文是“科学的”,其实用“真正的”来翻译会比较通顺。。)心理学的错误主张或做法。 “常识”终归导致了很多人不论对错地接受了测谎器、特定种族的优越性、精神疾病的成因之一是恶魔附体、有时被叫做“脑叶切断术”(lobotomy)的大脑手术以及这个信念——令人震惊的恶行(比如最近在伊拉克发生的虐待囚犯事件)都只是一些“烂苹果”做出来的。 伪心理学的有害影响 首先,那些不加考虑地接受了伪心理学的断言的人冒着剥夺自己得到一些甚至更有趣也更有用的真正的心理学上的了解的风险。 第二类和伪心理学有关的问题就涉及到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的可能。它(伪心理学)给诈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还消减了公众对真正的心理学的支持。?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这名词实在不知道怎么翻了= =。。。)对补充和证实我们的信念或期望的证据加以留心,却忽视相反证据的倾向。 危险的疗法:“交流促进法”的惨败 ?自闭症[autism]:一种可严重损害注意力、语言能力及社会正常运作能力的发育障碍。 ?交流促进法[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一种受到广泛赞扬的对自闭症的疗法,流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交流促进法的使用不仅意味着更有效的疗法被推迟了,并且(导致了)许多家长在孩子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对治疗有所回应的时候责怪自己。 美国心理学协会(有名的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宣布交流促进法是一场失败。 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三种方法

2016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