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装裱之——册页装裱

传统书画装裱之——册页装裱
传统书画装裱之——册页装裱

册页装裱

怎样托册页画心?

需要装册页的画心一般都比较小,形状也各异,有直线边际的正方形和弧线边际的扇面形等。册页画心的托法与其他书画装裱款式裱件托画心的方法大致相同,只是在出局条时略有不同。

册页画心有两种托法,一是前面介绍过的印助条托画心方法,再一个就是直接出局条的方法。

首先根据画心的形状配好托纸,托纸为两层,大小要比画心周围大出2-3厘米。配好托纸后,托心时上托两层纸,使其周围延伸出来的纸边作局条。画心挣平下墙后,是直线边际的(留出局条宽度后),可用裁刀直接裁切;是弧线边际的,则要用剪刀沿线剪裁或在挖嵌时连同局条、嵌身一块挖切出来。

装册页最讲究平整,托画心时必须出好软局条。如做不到这一点,则宁可不要局条。千万不要硬镶局条,否则,会使画心边口高低不平,影响整个册页的平整。

怎样托册页底子?

册页底子相当于挂轴等其他装裱品式裱件的覆背纸,但比覆背纸要厚很多。因为册页不是卷拢的,而是像书一样翻页展观的,所以册页底子要厚、要挺。一般为6层左右,大的可加到8层,以不颤不晃为度。

下面以长26厘米、宽22厘米的画心,装成八开册页为例介绍册页底子的托法。

册页底子以每个6层纸计算,放出画心尺寸后共需67×40厘米的宣纸48张。第一至四层可用上述尺寸的整张纸托,第五层是“分心纸”,即把已裁好的托纸再裁成两个半张;第六层还是整张纸。

按照上述要求逐层加托(托时用浆应稍稠些,以能拉动排笔运刷为宜),将一至四层托好后,在上第五层分心纸时其分心距离不能超过1厘米。

在托好第六层即最后一层时,下垫吸水纸着力排实,然后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各拍一条1厘米宽的浆口,上墙挣平。

册页底子较厚重,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干燥,因此应在托画心后接着托册页底子,以便使其干透干匀。怎样托制册页副页及开身纸?

册页的副页和开身纸作用基本同镶料纸,是从同一料纸上裁切下来的,挖嵌前形状相同。

副页处于一本册页的开头和末端,自画心一页对等地向外开张,相当于书籍的扉页;开身纸的一半装饰画心(即同镶料纸的作用),画心嵌进开身纸里,所以又叫“嵌身纸”。副页和开身纸最终最终都要粘附在册页底子上。

副页和开身纸在托之前,均可将表面一层染成色纸(新画可染成浅米色,旧画则颜色不可太跳),刷淡胶矾水晾干后

再托起,贴壁挣平。

启揭下壁后按照册页底子的大小,每边缩进2厘米进行方裁(册页底子每边伸出的2厘米作为上墙贴板时的贴口)。裁好后将每页向正面折叠使四角对齐,逐张折好后摞在一起撞齐,用马蹄刀切掉折缝两端的夹角。这样,副页及开身纸展开后就都有了一条清楚的“分心线”。

怎样挖制嵌身纸?

开身纸挖去画心部分就称为“嵌身纸”,待与册页底子粘附后,画心将嵌身于此。

嵌身纸的挖制方法是:将开身纸正面朝上置于案上,下垫裁板,画心正面朝上放在开身纸分心线的右边,使画心上边略宽(或相等)于下边,左端边缘距分心线1.2厘米。

摆正后加几点浆糊暂时将画心固定,在画心的周围留出局边扎孔作记。

扎孔后不要取下画心,用马蹄刀的尖端沿针孔自前而后顺时针方向,连同开身纸一起挖镶,并用指甲划出上下左右画心与嵌身纸之间的4个印记,以备投册页时准确无误地将画心嵌入。

取出画心与其相粘连的嵌身纸后,用薄竹启子将粘连处慢慢分开(注意不要捅破画心),这样,画心的嵌身纸就挖制完成了。

怎样投册页?

册页按画心挖出嵌身纸后要与其周围相连,而只有将嵌身纸粘合到册页底子上才用可能进行这一工作,这个连、合的过程就叫“投册页”。

方法是:将已托好的册页底子逐个启揭下壁(不需方裁),使有分心纸的一面朝上置于裱画案,用排笔先蘸清水将其逐个刷湿,摞在一起潮闷。

然后取过一张,蘸稠浆水再刷透刷匀,将开身纸的分心线对准分心纸的中间,用棕刷将其轻轻刷平,把画心按4个印记投进嵌身纸,用手指按平边口。

然后提起册页底子迎光对照,检查画心四周有无骑缝或隙缝,对正修好(即边口相撞)后,将其正面覆盖一张已潮闷好的册页底子,然后两张同时提起翻扣在画案上,用棕刷排平刷实。

垫干纸吸去些水分后,蹾刷沿所有边口、对缝蹾硺一遍,使其更加严丝合缝,再轻力排刷一遍后,即可四周拍浆上壁挣平。

粘合副页,除省略投画心的程序外,其他均与以上所述工艺一样。

副页、开身纸等经过投册页的工艺将其粘合到册页底子上,就成了册页中的一页。

册页下墙后怎样砑和折?

投好后的册页较厚,上墙后要经过3—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干透挣平。干透后的每一页均要下墙砑光。

册页的砑装不同于立轴及其他品式裱件的砑装,将册页的一页正面朝上置于光滑平整的画案上,使其背面与案面直接接触,将一张宣纸铺盖在画面上,轻擦一遍石蜡,然后双手握砑石从头至尾着力砑一遍,砑完后调转着再砑一遍。

如果手感厚重,可调转着再砑两遍。这样砑磨后的册页薄了许多,并且反面和正面都同时被砑出了微滑的暗光,既可增加册页的美感,又可使册页变得平软。

册页砑好后要折叠才能开张,折叠时不可硬折,以免将册页折断,可用“湿折”的方法折缝。

方法是:用高出册页少许、宽20厘米左右的宣纸折成约3厘米宽的纸条,用大羊毫笔蘸清水刷在纸条上(水分不要太大),将湿纸条放在册页的分心线上,直尺对谁上下两端的分心犄角,用竹启子沿直尺划印,使纸条的湿气下渗,然后拿掉直尺取下纸条,按折缝将册页折叠过来,待逐张折完后摞在一起,将折缝一边撞齐,放在干净平整的画案一端,上盖木板并压铁块等重物(特别是折缝处),几天以后即可取出。

怎样将册页的单页连成册?

册页经过折叠、压平后,撞齐折缝的一边,用大切刀切齐其他三个边。如果没有大切刀,可用针锥比量逐个扎孔作记,单张裁切。

裁切整齐的单页即可连接成册,先制作一个直角板框,将单页一颠一倒(指每页的折缝与对边)地按次序摆正后,上压一尺板与视线平行,然后用竹启子蘸稠浆将折缝的下面与下一页边口的上面,涂抹几点浆糊并粘住。

按照此方法依次将八开单页粘接好后,把册页调转过来,用同样的方法将对面的边口粘接好,这个粘接单页的过程就叫“连册”。

全册连完后,为防止尘土沾污,要用宣纸将已连接成册的一摞包封好置于平整处,覆盖平板上压重物,将其压平压干。7天后即可取出进行下道工序—“加封板面”。

怎样做册页的封面?

每个册页都有大小相同的上下两个板面,这两个板面就是册页的封面。

册页封面有楠木面、紫檀面、嵌银丝面及锦包面等多种。木质面的封面制作工艺简单,按册页的大小四周锉出斜坡或弧型漆成即可;而制作锦包面的封面却比较复杂。

下面详细介绍“锦包面”板面的制作方法。

将草纸板胎(或优质胶合板胎)按册页的大小裁切(每边宽出0.3厘米),再按封底、封面来确定两板面的上下位置,然后用木锉将胎板四边口向内锉出斜坡(此后板面不能再上下颠倒或交错调转,以免加封后上下不规矩)。

锉好后,用细砂纸打磨成光洁平整、有角有棱的两块板面,然后按照板胎大小四周放出1-2厘米的尺寸,裁两块未托制的锦面经行包糊。

糊制方法是:将锦的背面潮水置于案上,四周涂抹1厘米左右的浆口。把板面取来正面向下置于锦面上(注意锦的图案不能歪斜),使锦的四周向上折起扒包在板胎的内面。粘紧包实后,按封里每边缩进0.3厘米裁一白色镶料纸,满刷稠浆贴于板面的内面,使其四边口压住锦的四边口,用棕刷刷平排实。待晾干后盖在册页的上下,四角涂浆粘压结实即可。

这种锦包面的方法,称为“空绷”的包法,是将锦面上满刷稠浆后实包在板胎上,用这种方法包制的板面比较硬、挺。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板胎的性质,选用不同的包封方法。

册页装成后怎样贴签条?

册页上的签条与挂轴等装裱款式上的签条作用相同,册页装成后,包面的板面必须贴上签条,其颜色以柔和而厚重的深赭石色(微发黄色)最佳,因为这种颜色的签条贴在华丽高贵的锦面上,会使封面显得更加典雅庄重。

以优质木板面做封面的则不一定非要贴签条,因为板面经过打蜡磨光后,光亮照人,已显得十分精巧,只要请专家刻上字,就可以。

由于册页装成的品式不同,其贴签条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一般蝴蝶式册页,签条应贴在册页的左上方。签条总长宽可根据册页的大小而定,一般长为封面的7/10(亦可用竖长减去签条,满刷浆糊后贴在白色镶料纸上,沿签条四周各放出0.2厘米的宽度(作局边)裁切整齐,在其背面满刷浆糊(亦可只涂四周边口)后,贴在左上方(上边和左边各留出0.5厘米),刷平即可。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这样的汉子

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书籍(附部分装裱书籍图片)_朕就這 樣的漢子 X 《中国书画装裱大全》杨正旗著《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图说中国书画装裱》严桂荣著丁国兴摄影《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冯鹏生著《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著《古文献的形制和装修技法》童芷珍著 《书画装裱工-初级中级高级》高建平主编《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冯增木著中国宣纸著作《中国书画纸》刘仁庆著《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贾双喜著《中国传拓技艺通解》马国庆著《速成书画装裱技法》田维玉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百例》杨正旗等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55例》田淑国著《怎样裱画》上海书画出版社裱画组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书画装裱浅说》冯增木著《药物与书画装裱》夏冬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凌波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第二版》康建国著《中国书画装裱》蒋保兴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冯增木著 《中日装裱款式一百例》杨凤兰编著 《中国书画装裱》(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款式艺术大典》(编著者不详) 《中国书画装裱最新款式200例图集》田淑国著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冯鹏生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修订本》唐昭钰著《中国书画装裱艺术》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书画装裱教研室著《中国书画装裱》刘懿著《书画装裱艺术》刘珀著 《中国当代书画装裱艺术界博览》张野著 《装裱艺术》汤麟著 《书画装裱》杨正旗著 《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裱画组著

《书画装裱技法》谢友生著 《中国字画装裱》王栋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中国书画装裱》杜子熊著 《书画装潢学》杜子熊著 《书画装裱技艺辑释》杜子熊、杜秉庄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法传统与创新》李喜梅著《中国书画装裱技术》吴学英著 《装潢志图说》(明)周嘉胄著;田君注释《书画装裱简易技法》辛舟编著 《怎样裱画》史良黻著

书画装裱入门教程

制作浆糊步骤如下 1,和面,将面粉加适量冷水,和起来,揉成硬面(就像吃擀面用的面团) 2,洗面,另外用盆,加适量清水。把和好的面团放进去。就像洗衣服一样洗面团。由于面粉里的淀粉溶于水,会被洗在水里,而蛋白质不溶于水最后洗成面筋。这个过程和做面皮的是一样的。你可以去看看做面皮的人是怎么洗的。 3,沉淀,往洗好的面汤里添凉水。然后放置一段时间。淀粉沉淀后,把上面的黄水倒掉。再添水,再沉淀,直到水变清,倒掉后剩下稠稠的淀粉糊。 4,冲糊,用适量的开水,直接冲入沉淀好的淀粉糊中。边冲边搅。要顺一个方向搅拌。看到淀粉糊变成稀稀的透明糊状,能拉起长长的丝,这样浆糊就做好了。放凉后就可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 前面的几个步骤都好办。最关键的是后面冲糊这一部,用少量的淀粉糊多试几次。慢慢就能把握住了。 如果你真的想学裱画,我建议你投入少之又小的成本去试试: 1.购买一把钟形的中号棕扫,价钱约20--25元。 2.购买一把羊毛排笔扫,20头的为佳,毛长7~8厘米,价钱约20元左右。 3.购买20张四尺四川夹江县出的低挡宣纸。 一张90cm方形的台,一处家里能让你在墙壁贴纸而又不影响美观的墙壁。那我就要恭喜你了,你有可能会成为裱画师了。(除非你不继续学) 浆糊的煮法:初学裱画者选购面粉只要最低价值的面粉即可,购买一斤面粉回来,倒一半入大碗内,加入清水,搞拌和面,水分应适量,过软时加入面粉再搞拌,形成一面粉山状。另取一面盆直径40cm 左右装入清水,右手捏面团一小块拿着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成面筋状,拿起离水将面筋放入另一只大碗内(可煮熟作菜吃)。待全部面粉捏去面筋后,面盆内的清水己成面粉水,面粉水经沉淀之后呈浅黄色,每天要更换水,约三至七次变清后,即可以试煮浆糊了。煮浆糊的步骤:先用木板制作一搞浆捧如船浆状,选用家中一大口锅一个洗净油污。倒入面粉水,加入清水少量,明火烧煮,搞浆捧顺时针转动搞拌, 随着温度升高,浆水受热而成浓糊状,以有气泡出现为准,过一分钟即熟(量多适当延时)。放入有盖的桶内凉透。开浆水方法:用盆将冷了的浆糊放入盆中,持捧搅匀,加入少许的水令浆糊略稀,再加水,成浆水状。宣纸的裁割:取四尺宣纸三张,长:138cm,宽68cm,将它分成四份尺寸是:长68cm,宽34cm。共12张小宣纸。将它分成三份尺寸是:长68cm,宽46cm 宣纸的托底:此为裱画的第一道工序。此法为日后的裱托字画的基础,不可忽视。 放一张小宣纸在台面上,取一盆水,用棕扫插入盆水中抽起甩去多余的水,向小宣纸洒去水点如小雨点(或可用喷水壶),让它湿后略伸展,右手执羊毛排扫插入浆水中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扫去。先从右边向上扫一笔,向下近身方向拖一笔,以有浆水为度。再重复插入浆水提起向在台面上的宣纸接着上一笔的浆水、横向左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扫去20公分左右。成横放的…丁?字形态。第三笔是在横放的…丁?的左上角向45度角度扫去,第四笔在左下角向下扫去,此时好似一横放的…不?字,将横放的…不?字无浆水的位置补扫一次,此时是一段有浆水,一段无浆水的宣纸,继续重复以上…丁?…不?的做法,满纸都有浆水而又均匀时即可压扫另一张宣纸在它上面,此宣纸为托心纸,托心纸洒上少许水点略伸展(夹江县出的宣纸要喷洒水点),用小木杆挑起,纸尾在上面,左手执小木杆连纸用手指压着,右手执垂下的近身的纸角,另一角向台面上的宣纸右上角贴合,右手拉直宣纸并对齐纸边放下纸角。右手拿棕扫上下(即推前拉后)刷扫宣纸徐徐向左,如同N形。直至全张宣纸压扫完毕。 四边加浆水路一周1cm宽,左手执一角,手背托纸母指与食指挟着宣纸角,右手母指和食指夹棕扫垫入宣纸下,另三手指在宣纸面压挟着,两手同时举高让宣纸离台,转向墙壁贴上, 周围牢固即可,过一夜干透即可下壁。 如果你将12张宣纸都粘贴成6张二层宣纸,都干透了,这时你想下壁,就用一片簿竹片造成前尖状的起纸(又名起子),将6张二层宣纸下壁。你可以查看你的作业,如果有以下的问题: (1)皱褶很多; (2)宣纸某处开冽成半圆状;

书画装裱介绍

书画装裱程序大全书画装裱工艺流程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 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一、国画装裱 一幅完整的国画,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 二、装裱简介 装裱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一般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程序 那么中国画装裱的程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之后安装轴杆形成版面而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则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三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一般程序是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

装裱艺术的配色法则

装裱艺术的配色法则 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表现和影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特性,不仅仅是在绘画上的运用,同时也能赋予书画装裱艺术的生命和力量,提高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在书画装裱艺术中,色彩的合理应用十分重要,色彩和色调的巧妙组织和应用,常能形成特别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加强书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它们在装裱艺术中的构成结构,同样也是影响书画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书画作品的主题,按其表现性能的需要,设计或设想明确感人的色彩和色调,是书画装裱艺术设色的重要任务。 色调指的是一件书画裱件,包括心子色彩的整体关系。根据色彩感觉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色调可以根据色彩的对比分为和谐色调和对比色调,还可以根据色调的明度分为亮色调和暗色调,或者根据色调倾向于某一色相而称为某某色调。

在装裱工作中,凭借这些色彩、色调的关系和一个装裱工作者的专业修养,渊博知识以及高品位审美意识,来设计裱件的色彩和色调,使书画作品更加完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但是,色彩的实际应用并无一定的格式可循,同时在应用中又有一定的法则所约束,法则到底在什么地方?那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总结、发现、比较、体会。一般爱读诗词的人大都知道,每句诗都必须押韵,虽然生母优异,但韵母大致相同,就找到了可依靠的法则:在设色时根据色调的冷暖、明暗、抓住色彩的统一基调进行设色。装裱工作,有的裱件需要装饰性色彩,来烘托书画作品的艺术效果,这就要求装饰性色彩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和书画裱件的整体关系相协调,而又有深浅层次的对比。

由此可见一件富有新意的书画裱件的临世,是装裱审美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再创造,通过艺术造型加工劳动,使书画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尤为重要的是一个装裱工作者,应从书画家的思维角度去认识、理解书画作品的意蕴和内涵、构思和意境,加以材料的选择,色彩、款式的设想和设计,来达到装裱艺术的最佳视觉效果。一件优秀而富有时代气息的书画裱件,是书画家和装裱工作者之间创作思维和心灵的沟通,又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共鸣和恰到好处的默契合 作。

论现代书画装裱与传统书画装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12191321.html, 论现代书画装裱与传统书画装裱 作者:宁浩 来源:《美术文献》2017年第06期 [摘要] 书画装裱是一项复杂而责任重大的工作,这要求我们本着对文化遗产负责任的态度,在研究字画装裱的历史背景、内容形式、社会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同时,努力實践、不断创新,并要对传统书画装裱和现代书画装裱的准备工作及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及原材料、配件的加工和制作、工序流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维护与修复,使其能长久地保存,从收藏角度、价值角度、工艺角度、社会角度尽可能地挖掘出书画装裱作品最美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 现代书画装裱工艺传统书画装裱工艺机器设备 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墨妙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 装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的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在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之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改革开放之后,书画装裱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书画装裱工艺是以其独有的工艺造型、操作手法和选材用料而成为装潢学科中的一门根基很深的传统艺术。由于气候、风俗、环境等种种不同的因素,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各方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不可变动的教条。不论是在传统的品式、技法和工序上,还是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 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 1、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立轴画心的 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 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裱贴于"天头"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 2、根据建筑物高低、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定,并予以相配合。 ①一色镶边框的"天地头"用同一浅色绫绢挖嵌或镶成,不用"惊燕"。 ②二色裱由"圈档"、"天地头"、"惊燕"组成。"圈档"随画心配色,"惊燕" 与"圈档"颜色相同,"天地头"用蟹青、古铜等较深颜色。 ③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 较深,"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中间加的一截称为"副隔水")颜色。

2、对联,秦汉以前用桃木作板分写"神恭"、"郁垒"神名,悬于门之左右,以为驱鬼压邪之用。至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句,世称"题桃符",这是对联的起始。宋时,民间广泛张贴对联,后盛行于明清。 3、宋代开始流行用书画裱成条幅装饰壁面,称为"屏条"。元代则通行"墙皮画",即把托好的大幅画用来遮壁。至明、清发展为4~12幅画面,拼成为整体的一幅连屏,称为"通景屏"。由于"通景屏"跨幅连景,中间不宜用镶料,不然有隔断之感,故中间几幅的左右和外侧两幅的内边,仅镶一条约半厘米的绢窄边,隐在画幅背后,起护托作用。每一条屏条,要求裱得长短、宽窄、镶料都一样,一般都用一色浅米色或浅湖色绫绢装裱,通常尺寸比立轴为短,并排挂在一起,中间不露出墙壁,所以地杆不装轴头,两端用色锦封。另一种是四条分别为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或四条篆、隶、正草等书法的屏条,都称为一堂。

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doc

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 - 摘要:中国书画装裱艺术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利用书画装裱艺术来改善空间环境也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文章主要从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入手,对中国书画装裱艺术赋予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得出书画装裱艺术为室内环境的意境创造不仅烘托了气氛,起到了装饰作用,还有空间分割等功能及意义,展示传统文化在室内环境中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装饰艺术是空间设计最富有魅力的表现语言,同时也是室内环境布局中能够很好地展示空间效果,最能出彩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环境布置与装饰效果会给室内环境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对室内空间的布局至关重要[1]。利用书画装裱艺术来改善空间环境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室内环境设计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就室内环境的种类来说,可分为装饰性环境设计和功能性环境设计两种。前者以装饰观赏为主,如:在室内挂画、花草植物、雕塑摆件、鱼缸等[2],它不仅给室内环境带来新鲜的气息,还能美化环境。后者主要以家具、灯饰、家用电器等为主,是室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设施。 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与美观是衡量室内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只有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呈现出较高质量的设计作品来。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很多室内环境设计的大同,没

有特点和个性,很难体现设计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室内设计面临尴尬的局面。在当代中国,室内环境设计是需要有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基作为土壤,才能创造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的室内设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受社会环境、地域环境、民族特点的影响,审美意识是在民族生活中逐渐演化形成。美观适用的室内环境创造是设计的主要目标,虽然“美”的含义不同,但是形式美是设计师追求的方法之一。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素养、民俗习惯的不一样,都会使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解释有着不一样的含义,但是对室内环境设计中所追求的变化统一的法则是不会改变的[3]。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很多,如:设计风格的选择、不同材质的表现、造型的变化、色彩的搭配等。但是,设计师首先要把握室内空间的设计风格,找准一个主题去定位,其次,抓住主次进行装饰,做到装饰物和空间组合的统一和谐。设计者要把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纹理、样式、色彩等加以整合考虑进来,另外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年龄差异、文化修养、个人爱好等诸多方面因素。只有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考虑,才能使空间的效果更能够符合人性化的要求,才能创造出品位高、高质量、舒适美观的室内环境。 二、室内环境空间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室内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美学的基本规律和法则,把握规律、遵守原则是做好室内空间表现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装饰物选择搭配的和谐性 在室内环境中,装饰物的选择搭配是很重要的,装饰物的可以是一个精美的落地灯饰、一幅美丽的绘画作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等。各种装饰物之间彼此协调,在视觉空间里彼此产生

书画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

书画装裱工艺的程序和技法(一) 书画装裱工艺是以其独有的工艺造型、操作手法和选材用料而成为装潢学科中的一门根基很深的传统艺术。由于气候、风俗、环境等方面的种种不同因素,自然地形成了南、北各方所特有的不同艺术风格。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不可变动的教条。不论是在传统的品式、技法和工序,还是在配色、用料和规格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许多新的东西就可以用宋代替那些无法适应今天这个在不断更新的时代要求的旧东西。但是传统的东西,有许多精华之处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书画装裱工艺的工序在其制作的程序上,大致可分为六大部分,而每个部分又可细分出许多小的程序。如果将这些小的程序连接起来,大约有近三十道大小不同的制作工序。比如:第一部分的定型备料大工序中,就包括制浆、托复褙、审画定品式和定配色、托染绫绢等。第二部分画心上浆托纸平心,则包括调试浆水、配托纸、画心润性、上浆托纸、刷浆口上墙绷平晾干。第三部分的画心方裁和下料,包括画心的下墙,画心的取正方裁,镶嵌材料的合理量裁。第四部分的画心与镶嵌材料的组合和定型,其中就包括镶局、镶牙子、镶边、镶天地头、卷边或沿边、折夹口、贴夹口纸、粘护口判和上钉角等。第五部分的复画上褙,包括配复褙纸,裱件的闷水润性,刷复褙上画和排平,加辅料上墙绷平。第六部分的最后完成包括活件的下墙,打蜡砑光、剪边、装天地的杆轴,拴纲结带。以上的每一道大小工序,都有其不同的操作技法和用途。由于每个装裱师的经验和平法都有其各自习惯和特点,也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技法。本章所要介绍的内容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实用技法。 第一节托的技法 托的技法在整个工艺中的使用是最为广泛,也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同工序所需上浆技法的基础。要想掌握这一技法并不难,关键是根据不同的画心,应学会灵活地运用并能充分地发挥这种托的技法,以达到在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时,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托的技法,根据需要也就形成了如下几种托法:一般的托法、飞托法、复托法、综合托法。这几种托法的区分就在于湿托、半湿托、干托等的技法不同。 一、一般的托法

中国装裱字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中国装裱字画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下面,装裱字画小编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分析论述: 一.托料 我们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 1.托料粘于墙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其实,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 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我们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 2.花纹错位:这一般是由于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下垂,也可导致托料花纹发生拧劲错位。(由于此文章致力于分析和解决在传统装裱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具体的传统操作手法不做过多的介绍。) 3.托料托壳[④]:除了将气吹到托纸与绫料之间导致此原因外,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还有刷浆不匀,排刷不实,或上墙时出现托料打折等。有时也因为浆水过期失效,所以在托画心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浆水的质量,力求浆水刷的薄厚适中,分部均匀。尽可能排实,排匀。 另外,在托料起台时,两手要抻平托料一端抬起。如果两手没有抻平托料,使托料中间打折,则起台时很容易引起打折处绫料与托纸起台不同步,导致壳层。 4.托料走墙:一般由于托料四周浆糊没有打匀或气候等原因所至。

书画装裱步骤和要领(精)

书画装裱课程步骤及要领: 1、做浆糊: 第一步:洗粉。将面粉和水混合,反复糅合至细腻、无颗粒状态后加水进行洗粉,洗至剩下面筋为止,用漏网过滤后倒入桶中待沉淀。 第二步:烧浆。将沉淀后已经发硬的浆糊加明矾水后捣烂至浆糊状,然后倒入开水搅拌至糊状。 (水要烧开,倒入过程中先多后少,水的量不能过多,将搅拌后的棍子抽出后倒入适量的水,防止干裂。 2、托画心 (使用稀浆托。同时需要托好两张五尺的宣纸做边用。 3、托仿凌纸 (托两张,用稠浆,托 1.5的绫三张,四周打上薄浆糊,托 2米的花绫,用于包边。 4、裁:使用的工具为:密度板、直尺、三角板、锥子、美工刀。 步骤:首先将上次课堂上托好的五尺整张的宣纸下墙,对折两下后用尺子量出 6毫米的宽度,用锥子打孔,方便对齐,然后裁出 6毫米宽的窄边,用于包边用。其次,根据画心的大小计算天和地所需要的宽度,两边为 7厘米,天地宽度则为画心的宽度加上七厘米, 长度为裱后画幅的长度减去画心的长度然后分别占 60%和 40%。最后,裁画心、两边和天地。 (1裁画心的时候先将尺子放平整裁好一边, 然后对折打孔, 对齐后裁另外一边。画心的上下两边用直尺和三角板对齐后再裁。 (2天地的宽度和长度计算好以后依次裁好。裁的时候注意,天地的宽度都需要加上两边 7厘米的宽度。 5、镶嵌: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为:隔板、稠浆和小棕刷。 步骤:首先将裁好的画心朝下,调好稠浆放于隔板上,用棕刷在画心边缘上打上 两毫米宽度的浆糊, 将裁好的 6毫米宽的边粘上, 粘边的宽度为 2毫米, 预留在外的部分宽度为 4毫米,并将多余的包边减掉。其次,将 7厘米的边再粘到上面的包边上,

第二课 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第四单元自己办展览 第二课中国书画的装裱艺术 课型: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式:横披、条幅、册页、扇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装裱,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实践托裱画心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对装裱的形常见术语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书画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理解“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书画装裱艺术的具体形式:横披、条幅、册页、扇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装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实践托裱画心的过程对我国书画艺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艺术,理解“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及实物展示,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从兴趣培养到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再到有意义的创造,更多从现代性、时尚感、创新性等方面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提出创新方案。多角度赏析初步完成的作品,突出探究式学习方式,具体而言,需要营造问题情景,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学生进行一些互动,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改善作品完成装裱配框的应用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中国书画的装裱 艺术》 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 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 1.课前准备视频资料:中国书画的装裱过程及镜心、条幅、收卷、册页、 扇面等样式;油画、水彩画、装饰画等配好框的效果。 图片资料:收集装裱美观、色彩协调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收集学习的能力。 2.引导阶段 通过视频进行导入,中国书画是人类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的瑰宝,无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还是书法都是古老中华 灿烂文化和文明的结晶。 书画的装裱艺术自古至今伴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演变、 延伸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独立存在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激发学 生的学习、设计、 动手装裱的动力。 3.发展阶段提问:中国画的展示是直接贴出来吗? 中国书画作品都是经过精心装裱后才挂出来展示的。 提问:为什么中国画要经过装裱这一过程才能算是完整 的艺术作品? 装裱一是加厚了画面用纸,使得画面更牢固,二是起到了 衬托、装饰画面的效果,二者相得益彰。 不论是白描、淡彩、重彩还是兼工带写,未经托裱均显单 薄、灰暗、质材简陋,特别是泼色泼墨画和大写意画,即是大 手之笔不经装裱也难被一般观众所接受。艺术是无价的,书画 本身功力固然有高低之分,但作为社会地位和在艺术界的驰名 度及装裱师高品位的装裱都是增加书画艺术价值的因素。名人 作品愈宝贵对装裱的要求愈严格。 书画装裱的基本格式:镜心、条幅、收卷、册页、扇面。 教师出示几件装裱好的艺术作品实物,给学生分析讲解, 让学生们了解装裱形式及配色的基本知识。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们讨论选择什么的装裱形式比较适 当。 让学生知道书画 家的作品都需托 裱装潢以后才能 显示它们完成效 果。 托裱装潢艺术是 专为中国书画的 完美而产生发展 的。得到艺术的陶 冶。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

谈谈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问题《山之子》相关成因及处理方法(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古画修复与装裱·吉林·长春 130021)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书画装裱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防水监理实施细则水及浆糊,因此极易造成画心的跑色、崩裂以及裱件变形等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作品的保存寿命及艺术价值,有些损失甚至将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怎样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成了装裱工作者千百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只有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治标治本,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化。这篇文章从中国书画装裱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阐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使读者正确处理和避免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中国书画装裱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总结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但我国感性教育多于理性教育的传统,导致很少有关于学术理论性文章的出版。作为相对冷门的中国书画装裱,理论资料就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又使装裱这一领域充满了“神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余装裱爱好者,很难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弄清楚,弄明白。如果遇到紧急事故——画心跑色[①]、裱件走墙[②]……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传统手工装裱大概分为托料、托心、方心、下料、镶活、覆背、下墙、上天地杆等几大步骤,而任何一个步骤中如果出现问题,都会

对整幅作品的最终完成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就对各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分别加以分析论述:一.托料 在托料时有时会发生托料粘于墙面[③]上、托料花纹错位、托料托壳等问题。 1.托料粘于墙上: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用皮纸托料的时候。由于皮纸的质地很薄,吸水性能又很好,因此,在托料时浆糊很容易透过皮纸。而托料上墙时,有皮纸的一面冲里,直接导致皮纸粘于墙面。其实,即使是用宣纸托料,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不仅影响托料的平整度,也使托料部分托纸被粘掉,造成托料不能使用。 防止托料粘于墙上的方法是:在托料上墙之后,快速将托料展平,并将托料四周排实。然后从托料一侧掀起一小口,向皮纸与墙面之间吹气,使托料与墙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由于皮纸透气性很好,空气隔离层中的空气很快便会漏掉,这时皮纸又会与墙面吸合。因此,在皮纸上的浆糊没有风干之前,最好再进行一到两次吹气。在吹气时,一定要注意不可将气吹到皮纸与绫料之间。否则,就会使托料发生“壳”的现象。即使重新在墙上排实,也难免造成绫料花纹错位及增加吹气难度。在托料晾至半干后上墙,也是避免粘墙的有效方法。此外,还不可忘记在托料一角留一个启子口,否则,在下墙的时候,将会十分麻烦。 2.花纹错位:这一般是由于托料的时候操作方法不正确所引起的。避免的方法是在托料之前,首先用水把绫料固定在案面上,然后理正经纬。托料上墙时,如果两手高度不一致或使托料中部下垂,也

01-《书画装裱》课程标准

《书画装裱》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书画装裱》 【适用专业】美术绘画专业(工笔画方向)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性质、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书画装裱课程是美术中作领域中的拓展课程之一。书画装裱课程具有典型传承文化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制订《书画装裱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适应美术绘画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学习掌握书画装裱工艺与技能,通过装裱大大提高美术作品的美感,更就有审美意义和保存收藏意义,是其他美术课程的外延和真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美术工艺课程。 (二)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 书画装裱是依据美术绘画专业工作任务与书画加工工艺工作项目设置的。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品的需要,,获得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不断满足文化市场对书画装裱人员的为此而设置这门课。 本课程书画装裱为了培养少数专业工艺美术人才,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的实际

能力和水平。 由于书画装裱课程受师资和设备条件的影响极大,因此课程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师资和设备条件。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书画装裱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职业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职中课书画装裱课程也体现了本学科在理论方面的新动向,如强调工艺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工艺美术与生活、工艺美术与文化的联系等。职中书画装裱课程还关注了工艺美术活动中观念、材料、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本门课程建议为36学时。 二、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通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书画装裱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书画装裱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工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工艺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书画装裱终身爱好的情感,保持清净心态,甘耐寂寞,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尊重传承,不断创新。 1.知识目标 深入学习和理解工艺过程,了解书画装裱的基本方法,选用相关

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

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5-16 2:15:51 阅读:17次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这件珍贵文物,"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二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书画装裱电子教案

项目一装裱的环境与设备 任务(一) 裱房中主要物品 授课课题裱房中主要物品授课人曹世桥授课类型新授课学时数 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裱房、案子、墙的设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裱房中主要物件的认识。 教学难点:壁子的使用。 教学方法教法:观察、引导、交流、讲授。 学法:实物演示。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放映幻灯片《书画装裱》1-4图片。请学生谈 谈对案子、壁子、裁板的认识。 提问1: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观察之后想 到了什么? 二、进入课题感受新知 出示图片4,讲解裱房的布置 1.提问:裱房如何布置 2.介绍裱房内主要物件。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并整理笔记。 观察、讨论、评 述、欣赏 讨论,记录,发 言看幻灯片上 的图表。 学生观察讨论 回答,讨论。 观察区别。

本课 回忆裱房的布置要求及注意问题。 作业 本课教学后记 教学用具较少,不够直观,学生只能想象印象不深刻,但学生兴趣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任务(二) 装裱用料教学设计 授课课题粉子、宣纸、丝织料授课人曹世桥授课类型新授课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装裱所需的材料;掌握浆糊制作、宣纸种类、和丝织品甄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浆糊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丝织品的辨认。 教学方法教法:观察、引导、交流、讲授。 学法:实物演示。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放映幻灯片《书画装裱》4-15图片。请学生谈 谈对宣纸、丝织品的认识。 提问1: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观察之后想 到了什么? 二、进入课题感受新知 1.提问:宣纸的产地和种类及并讲解 2.介绍丝织品的甄别与使用。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观察、讨论、评 述、欣赏 讨论,记录,发 言看幻灯片上 的图表。 学生观察讨论 回答,讨论。 观察区别。

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托片:画心的背后简单的托一层宣纸称为托片。 镜心:镜心亦称镜片,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立轴:立轴亦称挂轴,包括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等,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 横幅:又称横批,是指经过装裱的横向的字画。 对联: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二条为一副。 屏:屏亦称扇屏。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其正面粘贴绢画。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屏主要分为条屏和通屏。 中堂: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 斗方: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画作叫斗方。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 小品:所谓小品,指面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在小房间,十分精致。 条幅:长条形的字画称为条幅,如对联是由两张条幅配成。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 手卷:即长卷,是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手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 绢本: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 纸本: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宣纸分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 跑墨:是指由于装裱不当而造成的墨渍扩散或对空白处的沾染。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同时也显得单调。这样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

裱以糊就——书画装裱所用浆糊的制作和应用

“裱以糊就”——书画装裱所用浆糊的制作与运用 摘要:裱画的工序中有一个步骤是装裱者首先要掌握的,也是装裱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这就是打浆 糊。浆糊的制作和运用,在装裱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这样讲,裱件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浆糊的运用,人们关注的怎样使裱件既黏合牢固又柔软平整,且能防虫、防霉。就包括浆 糊的制作与运用两方面。 关键词:打浆、制糊、书画装裱、工艺、质量问题 浆糊的制作与运用,在书画装裱中占据着十分显著的位置,作为必不可少的粘合剂可以讲几乎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它。明人周嘉胄《装潢志》讲“墨以胶成,裱以糊就。”正是因为如此,浆糊对于装裱质量,尤其是对于平整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装裱修复书画的过程中,浆糊的制作,在苏州裱画同行称之谓“打浆”,制作浆糊的原材料的选用和辅助物的添加也会对浆料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苏州一带“打浆”选用的面粉从九十年代就开始用“富强粉”。而在这以前打浆使用的都是“标准粉”。“富强粉”比普通标准粉出粉率低,所以它里面的肤皮几乎是没有了。古人早就认识到浆糊的重要性,自唐.张彦远提出“凡煮糊必去筋”的主张之后,历代志士均在不断的探索新经验,其中除了防虫、防霉之外,主要的就是使裱件“用之平贴不瓦”。就是日本人在制作浆时也要去筋,这是为什么呢? 那就得从小麦的结构来讲。每一粒小麦就是一个细胞结构,包在小麦最外面的是比较硬的肤皮,而且肤皮里面的筋特别多。这个筋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有营养。它的生物分子相互联结的“键”特别的牢固、结实,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小麦里面的麦芽胚胎及麦芽生长发育时所需的营养。而富强粉主要成份就是麦芽胚胎以及麦芽胚胎和肤皮之间的“蛋清”即植物蛋白。标准粉里面富含肤皮,在打浆时,其中的肤皮用木棍是冲不碎的。我们过去用标准粉制浆水时,用到最后面盆底下会沉淀一层肤皮,而现在用富强粉浆水时,面盆底下几乎就没有肤皮了。肤皮粒子粗,留在书画里特别容易发霉,在拆旧书画时,往往可以看到浆糊堆起来的地方,就是书画霉得最多的地方;而肤皮结构“键”特别牢,我们裱画用排笔蘸浆水刷在纸张上,浆水中粒子大的浆糊是不能透过纸张的,而是都横在纸面上,所以它产生的拉力主要是横向的,装裱后的书画不容易平。当然书画不平的原因是多种的,有纸张的原因,有操作手法上的原因,但肤皮的存在,筋的存在是最主要的原因。 浆糊对裱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黏度,而黏度过大则会出现因纵力(俗称性大)而引起的卷曲。诚然,这里有原料与运用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原料而论,面粉的黏度大于淀粉,越是优质面粉,其黏性越大,犹如平时吃精粉馒头那样,咀嚼时特别有劲,实际上都是面筋在起作用。 富强粉制作的浆水是能透过纸背的,我们每一次托画芯时,都会发现裱台上特别粘,这就是钻过纸张的浆水,能钻过纸张的浆水所产生的力不仅有横向的,而且也有垂直的。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低,那时需要解决的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那时轧的面粉比较粗,肤皮当然就多,我们“打浆”就要去筋。而现在市场上买的富强粉用来“打浆”,一般不需要象前人那样去筋,当然如能把富强粉中的筋“除去务尽”,则更好。日本人在唐朝时就向中国学习裱画技术,他们的打桨去筋的程序就一直保留到现在。 明朝周嘉胄在《装潢志》“治糊”一章中提到制作浆糊时,要用“白面”并“却入白帆末,乳香小许”。明朝文震享在《长物志》卷五第十四章《法糊》中云:“法糊,用瓦盆盛水,以面一斤渗水上,任其浮沉,夏五日,冬十日,以臭为度,后用清水蘸白芨半两白矾三分,去滓和元浸面打成……”。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制浆时除了面粉一斤,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