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1变化的世界

教学课题变化的世界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

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①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

象。②描述变化的过程。③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

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1)师:你还记得在科学课上我们使用过的记录表吗?(图片展示)

(2)师:在观察家里种植的花的生长时,你是怎样记录的?小组讨论后汇报。

(3)讲述: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变化时段包括:变化前、变化中、变化

后的记录。②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变化现象、变化的数量。③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日记的方法、

察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记录方法。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种表格,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记录。

(5)学生设计,教师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1变化的世界

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作业

教学反思

2多样的天气

教学课题多样的天气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学和科学的术语描述天气的变化。

3、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4、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5、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6、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7、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8、能举例说出过去和现在获得天气变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9、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10、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教学重点

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教学准备各种天气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汇报。

小结: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生活、学习。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

(1)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词汇来描述天气?文学家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气?

你知道哪些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2)学生思考,汇报。

(3)(出示图片)师讲解不常见的天气现象。

(4)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快把它画下来,配上优美的解说词,让同学们来欣赏,

好吗?

(5)学生绘画,展示。

(6)教师评价,总结。

2、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师:什么是天气?怎样科学地描述天气?

(2)师: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了解天气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师: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天气变化的?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

化?利用这些谚语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在没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是靠观测自然现象和物候变化来预测天气的。人们把长期以来观察天气的经验概括成一些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利用谚语预测天气变化不够准确,不及时,不够科学。

(7)师:现在的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消息的?

(8)学生讨论汇报。

(9)教师小结:现在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电话、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进行查询,要比谚语准确、便利、科学。

(10)师:你能设计一种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向全班同学发布天气消息吗?

(11)学生设计。

(12)师:你们知道中央播放天气预报时用到的图形符号吗?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请同学们阅读科学在线。

板书设计

2多样的天气

古代谚语

现代天气预报(科学、便利、准确)

作业

教学反思

3观测天气

教学课题3观测天气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够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选择材料,并按图示或文字说明自制简单的风向仪、雨量筒。

3、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4、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5、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得出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测。

6、能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天气变化情况。

7、愿意想出更多办法,选择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天气观测仪器。

8、能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9、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10、能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11、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12、能说出各种天气变化主要是由水、风和热三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3、能定时观测、测量并记录两周的天气状况,绘制气温曲线图,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

14、能描述气象站预报天气的过程。

教学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教学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硬纸片、胶水、胶带、陶制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签、两根吸管、大饮料瓶、风向仪、风力计、温度计、雨量器。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天气预报了吗?关于天气预报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整理。

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天气信息是怎样预报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一个小小气象员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制定观测计划。

(1)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气象员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学生汇报。

(2)师:在观测天气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吧!

(3)学生制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4)学生汇报计划,教师学生进行评议。

2、制作简易观测仪。

(1)师:要观测天气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简易的观测仪器,生活中观测天气就是观测

方法看书上9页的图。

(2)学生制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师:你们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们到室外检验一下就行了。

(5)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向和8个方向。

3、建立小小气象站。

(1)师:我们制作了风向仪,就要用它来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小小的气象站,我们来分一下组。

(2)学生分组后进行分工。

(3)讨论:观测仪放在校园里不同的地方,测量的数据一样吗?放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4)学生坚持记录两周,两周后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

教学反思

4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课题4发布天气消息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4、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5、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6、能天阉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7、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8、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9、能够用例子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论文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教学难点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份研究论文或天气观测研究报告;收集各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两周的观察和记录,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今天我们就以发布会的形式发布天气消息,好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天气消息发布会。

(1)师:你们知道成果发布交流会对科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2)学生谈想法。

(3)小结:成果交流发布会对科学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们所写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既是对前一段时间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又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4)师:下面各小组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要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强调一定要实事求是。)

(5)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交流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每个小组能接受评价和改进意见,继续坚持观测天气,养成关心天气变化的良好生活习惯。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

(5)现在同学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吗?

﹡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8)师: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学技术?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学生查找资料,交流汇报。

(10)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它与人们僧货质量提高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巩固拓展: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介绍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

板书设计

天气消息发布会

作业

教学反思

5天气与生活

教学课题5天气与生活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5.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6.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7.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8.能从正反两方面综合的说明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9.意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

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谈话:天气对人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

了天气的变化,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

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

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作业

教学反思

6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课题6固体、液体和气体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6、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7、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8、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9、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10、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你们有信心吗?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优胜者颁发通行证。

(二)学习新课:

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二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固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天平。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三关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们怎么能把他们分里出来,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2、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师:第四关是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如果研究过程中有困难可以看一下老师发给大家的建议卡和记录表。

(2)学生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学生进行评议,颁发通行证。

(4)教师小结:液体有固定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不易被压缩。

(5)师:第五关是把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6)学生讨论,操作,汇报。

(7)教师评议,颁发通行证。

3、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师:第六关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实验探究,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抓住“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4)教师进行评议,办法通行证。

(三)巩固拓展:

1、你们小组都闯过了哪几关?了解了哪些知识?

2、老师还有一关,怎样测量石块的体积?

3、颁发智慧小组证书,祝贺他们闯关成功。

板书设计

6、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体积

液体形状

气体易流动

易被压缩

作业

教学反思

7、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课题7、冰、水和水蒸气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

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甲组的同学和乙

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

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

量和温度并记录。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

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

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

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

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0℃100℃

冰水水蒸气作业

教学反思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课题8水到哪里去了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5、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6、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7、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清水、温水、玻璃黑板、湿布。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1、师:你能举个水变没的例子吗?

2、学生汇报。

3、师: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谁来猜一猜?(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写字游戏。

(1)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师在这块玻璃黑板上写一个大大“水”

字,你们猜,它会怎样?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一做,30秒后观察它有什么变化,1分钟后

有什么变化?

(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3)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觉?

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实验,汇报感觉,交流体会。

(6)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发现水在常温下会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

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态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周围的热

量。

2、蒸发的快慢。

(1)师:要想让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样做?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猜想,汇报交流。

(3)师:你怎样去验证?需要那些实验器材?本实验留在课下进行验证。

(三)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8水到那里去了

蒸发

水吸热水蒸气

沸腾作业

教学反思

9雨的形成

教学课题9雨的形成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5、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6、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7、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8、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9、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10、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有关凝结现象的图片、酒精灯、同样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试管夹、温水、铁架台、烧瓶、胶塞、玻璃管。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你们见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吗?

师:这些现象有哪些相同点吗?

(二)学习新课:

1、小水珠从哪里来?

(1)师:上面图片中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3)学生填写解释。

(4)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向同样大小的两个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

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你们猜一猜,哪个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出现?

(5)学生汇报猜想并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结论。

(7)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2、雨的形成。

(1)师:在上一个实验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会出现什么现象?与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

比较相似?

(2)师:由此推断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3)师:小组同学互相合作,制定小组的研究计划吧!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6)师:根据各小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吧!

(7)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8)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

(1)阅读科学在线,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2)教师小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我们把像水这样的变化过程

称为可逆的。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水

凝结

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写一篇科学童话,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体现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教学反思

10周围的生物

教学课题10周围的生物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1、能制定出较完整的观察计划。

2、能通过观察发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3、能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据生物的特征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生物相关的资料。

6、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计划,进行观察、记录、发表观察结果。

7、在观察中始终不伤害生物,保持对生物的珍爱态度。

8、能说出3条以上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9、能说出“机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10、能自发地说出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教学重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总结和归纳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生物与非生物图片、记录纸、笔、画笔。

教学过程授课变更(一)导入新课:

师:你见过小鸡的生长过程吗?你见过一个小小的婴儿会长大吗?你见过蝴蝶是怎样变化

来的吗?你知道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吗?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

生物所特有的,让我们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记录周围的生物。

(1)师: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观察周围的生物,就要制定观察计划。

(2)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汇报观察计划,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4)学生开始观察周围的生物,并进行记录。

(5)小组在全班汇报观察记录情况,汇报共发现了多少种生物。

(6)交流观察到的生物,选择两种生物向全班同学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7)讨论:我们怎样判断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说,生命有哪些

主要特征呢?

(8)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

(9)检查观察过程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不是正确。

(10)师:判断38页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组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和理由。

2、认识更多的生物。

师: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实地考察来认识更多的生物,

收集有关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的资料并记录下来。

(三)巩固练习: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0周围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作业

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_科学知识汇总 (1)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及实验汇总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拍照片、文字描述、画图等。 4、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2、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电话等。 3、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内容。 5、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温度计。 3、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风向标能自由转动。 4、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5、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 6、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7、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8、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10、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1、(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的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未来天气的科学预测。 3、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1、按照分类标准给所有变化分类并举例子:有些变化缓慢,如大山的变化;有些变化激烈,如火山的爆发;有些变化小,如工具的磨损;有些变化大,如夏天和冬天的变化;有些变化时间长,如生物的进化;有些变化时间短,如闪电的发生; 2、什么叫变化? 3、(完整细致)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探寻物体变化)的原因,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说出五个用来描绘天气的词语。晴、雨、雾、雪、风 5、什么是天气? 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 6、解释一下:“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意思? 如果有早霞,这一天多半会下雨或雪,就不要出门了,而晚霞则预示着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7、人们将(将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积累成(气象谚语)。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内容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和等项内容。 9、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什么是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南风是指风从(南)吹向(北),此时风向仪的箭头指向(南)。若是风从西方吹向东方,风向仪的肩头应该指向(西)。 13、根据气温的图示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1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包括那些工作? 1、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 2、通过人工和计算机计算,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 3、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5、什么是天气预报? 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16、(气象卫星)的应用使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7、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8、人类哪些活动对天气有影响? 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0、温室效应的危害?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1、酸雨的危害?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基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2、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 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 23、固体、液体、气体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固体,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叫做气体。 24、怎样区别固体液体气体? 25、说说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具体方法? 26、(冰)和(蒸汽)是不同状态的水。 27、这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本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2、能从察觉到的物体变化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种物体变化的方法。 4、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物体变化的现象。 5、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下来。 6、能举例或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7、能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8、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 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变化的教学课件、记录表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谈话:你还看到过哪些变化? 小结:起风、下雨、草绿、蝌蚪变青蛙等,他们都是在不断 变化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二)学习新课: 1、活动1:我知道的变化。 (1)师: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吗?活动前注意要求:寻找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描述变化的过程。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变化现象。 (2)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活动结杲。 (3)小组讨论:你喜欢观察身边发生的变化吗?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5)师:你能自己制定标准对各种变化现象进行分类吗? (6)讨论、汇报 O (7)师:你能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吗?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8)教师小结:变化是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2、活动2:记录物体的变化。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 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2.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 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

2017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一、运动着的世界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3、(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4、在搜集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5、完整的资料卡片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等。 二、动物运动会1、我们都喜欢动物,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我会模仿青蛙跳,你会模仿小鸟飞、兔子跳、乌龟爬、青蛙跳。 4、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5、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的、肉食性的、杂食性的;按动物的外形分:有翅膀的、没翅膀的;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生的。 6 动物通过运动获得食物,逃避天敌的伤害,找到适合的生存环境。 7、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 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飞行最高的是,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游速最快的是旗鱼。 三、生命在于运动1、你最喜欢的运动是跑、跳绳、散步,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我们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要提醒家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4、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5、运动后心跳和呼吸都会加快,经过长期运动,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肌肉会变粗。 6、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7、正常人的心跳次数比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慢)。 8、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四、小吊车1、吊车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机械。 人们利用它可以把比较重的物体提到高处。 2 小吊车臂是怎样工作的?答: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放松下牵引绳,拉紧上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3、我们人体的上臂是怎样运动的?答: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前臂向内收;当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时,前臂向外伸展 4、人体的运动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5、手臂的运动是肌肉收和放的结果。 6、请你举出仿生学的例子?根据的复眼发明了蝇眼照相机、根据蛋壳发明了薄壳建筑结构屋顶、根据草的叶子发明了锯、根据竹叶发明了筒形叶桥、根据蛇发明了机器蛇。 根据飞蓬草发明了车轮,根据响尾蛇的热眼发明了人造热眼,根据狗鼻子发明了电子鼻,根据萤火虫发明了日光灯。 7、飞机的飞行与鸟的运动方式相似,超声定位仪是在蝙蝠的启示下发明的,电子蛙眼是受青蛙的启示制造的。 8、机器蛇的作用:可以在有粉尘、有毒及战场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在地震、塌方以及火灾后的废墟中寻找伤员;在狭小和危险条件下探测和疏通管道。 9、(仿生学)是人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的科学。 10、小吊车臂的运动与牵引它的(绳子)有关。 11、2001 年10 月,我国第一条(蛇形机器人)研制并实验成功。 又称(机器蛇)。 12、在(飞机)的发明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对鸟类进行了研究。 五、确定位置 1、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参照物。 2、要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方向、距离。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1.变化的世界类型新授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 1.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到的结果用两种以上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 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把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 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 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拓 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第二课时)

引 入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探究活动一、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二、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 展 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1.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按时间长短分类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 课题2.多样的天气类型新授课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探究目标 1. 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 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 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现代教学√自主探究√记录汇报√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分组合作√交流展示√启发引导√激发质疑√师生互动√表优励缺√ 教(第一课时)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毛毛虫不见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科学课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毛毛虫不见了》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及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方法梳理: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 学情分析: 本课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的“生长与变化”单元。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即:“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和拓展活动“制作蝶的标本”,本课教学安排为2课时,设计所授课为第一课时:活动1“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了解毛毛虫是如何过河的,又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探究其它昆虫、青蛙等常见动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引出变态概念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蟋蟀、青蛙、蟾蜍) 3、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 4、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5、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 2、能与小组其他人协助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

2020年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 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 1、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 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 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4、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 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 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 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运动着的世界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关于物体的运动你还想知道什么?1.物体的运动为什么有快有慢?2.物体为什么会运动?3.怎么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3、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完整的资料卡片应包括(类别)(编号)(来源)(作者)(题目)(内容摘要)(摘录时间)。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二、动物运动会 1、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它们分为:跳跃动物、飞行动物、爬行动物、奔跑动物和游泳动物。如:袋鼠(跳),麻雀(飞),蚂蚁(爬),马(跑),鲤鱼(游)。 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3个)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观察家里院子里饲养的小动物。 3、给动物分类的标准有哪些?按动物的食物分: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按动物的生存环境分:在水中生存的、在陆地生存的、水陆两栖的。 4、兔子、袋鼠的运动方式以(跳)为主,它们的(腿部)肌肉比较发达。 5、动物运动会上,老鹰、鸽子、麻雀、蝗虫和燕子可以进行飞行比赛;袋鼠、青蛙、跳蚤和兔子可以进行跳跃比赛。 6、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7、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每小时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70千米。 8、飞行最高的鸟是秃鹰。飞行高度在9千米以上。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鱼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千米。 11、小狗的运动形式有(C)。A、跑B、跳C、跑、跳 12、分类。 燕子、豹、鹿、鹰、马、蝗虫、狼、兔子、虎、牛、麻雀 分类标准:分别按照食性和生存空间分类。 食性:食肉动物燕子、豹、鹰、虎、狼 食草动物鹿、马、蝗虫、兔子、牛 生存空间:空中飞行动物燕子、鹰、蝗虫、麻雀 陆地运动动物豹、鹿、马、兔子、虎、狼 13、善于奔跑的动物(B)比较发达。A、前腿B、后腿 14、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身体大多呈流线型。(√) 15、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物体运动的信息资料?答:书籍查询、网络查询、看电视、咨询他人等。 16、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躲避天敌、捕获食物、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吸引异性、繁殖后代等。 17、在100米比赛中,掌上电脑用了28秒,小花用了30秒,小强用了25秒,他们当中(小强)跑得最快,(小花)跑得最慢。 ()同学已经检查背过。家长签字:()日期:() 三、生命在于运动 1、我们每天进行大约半小时的运动。 2、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 3、百米赛跑后,心跳速度和呼吸频率会(加快),身体还会(出汗),腿部肌肉会感觉(酸痛)。 4、对运动前后的身体状况进行测量前,一定要(保持平静),否则对运动前后身体变化的比较就不够准确。 5、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发生扭伤。 6、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的心跳次数(少)。 7、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进行(锻炼),就会有利于健康。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最新整理)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各种变化有的缓慢,有的激烈,有的变化小,有的变化大,有的变化时间长,有的变化时间短……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变化是指事物每时每刻都产生与原来不同的现象。 3、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格、写观察日记(可边叙述边画图)、画柱状图、画扇形图、照片、拍DV、做美篇等。 4、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上网、拨打112电话、订阅天气短信等多种途径获得有关天气信息。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预报和发布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空气质量、紫外线强度和舒适度等项内容。 6、空气质量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7、紫外线强度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8、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寒冷、偏凉、舒适、偏热、闷热和极热7个等级。 9、观测天气的仪器一般有:温度计、湿度计、风力计、风向仪、雨量器、气压计、日照仪等。 10、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风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 13、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向标箭头指向北,是北风,指风从北方吹来。 14、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15、校园气象站一般来说,风向仪放在校园较高、没有遮挡物的地方;雨量器放在空旷的操场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百叶箱放在隐蔽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地面1.5米高。每天早中晚定时观测,作好记录。 16、气象员是专门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人员。风向风力、雨量、气温等内容是他们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17、小小气象站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内容、观测工具、小组分工、观测步骤等。 18、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第二阶段是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第三阶段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网络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的照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0、我国2000年6月发射了风云2号气象卫星。 2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春天的小雨有利于播种,而夏、秋过多的雨水则不利于庄家的收获;冬季的大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冻死病虫害,反之来年则会虫害成灾,庄稼歉收;晴朗的天气人们大多心情舒畅,而阴天多雾,不光心情压抑,有时还会频发交通事故。 22、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城市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减少,工厂扩大,道路拓宽,汽车数量增加……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23、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24、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25、牵牛花遇酸会变白。 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

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元坊小学赵老师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天气”、“物质的状态”、“生长与变化”、“有趣的变化” 和“农业与技术”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 学单元都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 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 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 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教学重难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 变化的世界 3 多样的天气;观测天气 4 发布天气消息;天气与生活 5 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 6 睡到哪里去了;雨的形成 7 周围的生物;种茄子 8 植物的生长;养小鸡 9 我在长大

四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的形成教案 冀教版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昼夜现象。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 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评: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运动着的世界 一、填空。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鱼在(游)??…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 2、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着。 3、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4、(搜集资料)(制作卡片)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5、在搜集有关运动的资料时,要注意(爱护)公共资料。 6、科学研究要从(查阅资料)开始。 2、自然界中物体都在运动,有些物体的运动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你能举例说明吗?答:例如:房屋的老化、多数的变化、水泥地面的磨损、课桌的磨损等都是非常缓慢的 3、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物体运动的例子吗? 答:飞行的飞机,奔跑我动物,流动的潇洒,游动的微生物等等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第2课:动物运动会 一、填空。 1.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也是各有特点的。我们要(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模仿的(更准确)。在模仿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用力大。 2、观察动物运动有很多方式,如(参观动物园)、(在家里饲养小动物)、(上网查询)、 看(电视)、(画报)和(动物卡片),还可以到(野外)、(森林里)去观察。 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跑)、(跳跃)、(爬行)等几类。 4、(运动)是动物维持生命活动主要方式。 5、一种动物可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方式。 6、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150)多万种。它们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运动的(速度)、(距离)等也各不相同。 7、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米,而一般的赛马每小时只能跑(70千米)左 9、飞行距离最长的是(燕鸥)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20000千米 10、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可游(108 )千米左右。 11、能自由运动是(动物)的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游泳),(奔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1课变化的世界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 2、自然界中()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变化的(),探寻物体变化(),这对科学探究来说非常重要. 4、记录物体的变化,我们采用的方法有()、()、()等. 5、问答:拿一个烧杯,在烧杯中盛半杯清水,用钢笔向其中滴几滴蓝色或黑色墨水,观察现象,描述变化过程. 第2课多样的天气 1、天气就是指一定()、一定()内我们周围()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干、()、阴、()、雨、()和()等. 2、我是这样获得气象信息的()、()、()、()等.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天气消息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天气预报的()也越来越丰富. 4、除了气温、阴晴、风力、风向等,还增加了()、紫外线强度和 ()等内容. 5、()预报是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 6、( )是指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7、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和()的综合感受,分为极冷、()、偏凉、()、偏热、()、极热7个等级. 第3课观测天气 1、气象员们从事观测天气和()的工作. 2、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3、()可以用来测量风向. 4、制作风向标的技术关键是().

5、风向是指()的方向,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6、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方吹 向()方,风向仪指向()方. 7、()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来自()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选填:一样\不一样) 第4课发布天气消息 1、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以及()的路径,拍下()变化的照 片,并把它传回地面. 2、气象工作人员把从卫星或地面上传回的、经过多次观测获得的天气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得出对()的科学预测. 3、把预测的结果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 4、由于()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了,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5、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天气的变化. 2、()天气会遮挡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前方,容易引发车祸. 3、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和(). 4、()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 没低洼地区. 5、()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 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一个例子.(选填:有利\不利)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的形式在卡片上记录下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制作的能力。 本单元包括“动物运动会”、“生命在于运动”、“小吊车”三课。 一运动着的世界 本册围绕“运动与变化”这一组统一概念统整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及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了“动物的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交通运输”5个单元。本课是全册书的起始课,为学生揭开“运动着的世界”序幕,激发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提出3个以上自己感兴趣的有关运动的问题。 2 能从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3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1-3条有关物体运动的资料,并能制成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的奇妙。 2 对查阅有关运动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片产生兴趣。 科学知识目标: 1 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的各种形式。 2 能说出制作资料卡片的基本方法。 材料准备: 有关运动的各种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它们怎样运动? 1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风在动、人在行、水在流、鱼在游、鸟在飞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着的世界里。 2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有关运动的例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这个深层的哲学问题。 3 讨论“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吗?”学生讨论,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4 引导学生把自己关于运动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选择自己最想研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的问题。 ★搜集有关运动资料。 1 讲解:科学家已经做过了许多关于运动问题的研究,查阅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是解决我们关于运动许多疑问的最好方法之一。 2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搜集、查找资料。报纸、书籍、网络,利用标题、目录、搜索快速查询。 3 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并制成卡片。需要记录内容: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摘要、摘录日期。 4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从多种途径观察到动物运动的方式。 2、能够通过感官和全身的活动,感知并模仿某种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3、能用图和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4、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观察、模仿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感兴趣。 2、能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2、能找出运动方式相似的动物的共同特征。 其他目标: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科学学科的教学现结合 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四年级共有学生39人大多数同学 对科学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多种观察实验 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 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5课第一单元“天气”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 关心天气变化利用自己建立的“小小气象站”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并坚持做长期天气观测。第二单元“物质的状态”通过学生动手 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判断物质的状态及各种状态物质的特点。第 三单元“生长与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亲历种植、饲养的机会在观察、测量、记录生物生长过程和主要变化等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获得生物生长的资料利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发现。第四单元 “有趣的变化”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现象提出疑问帮助 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一些物体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发现物质的变化过程 有的是可逆的而有的是不可逆的问题。 (二)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 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4、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 5、区 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发、沸腾、凝结和水的三态变化。 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物体的生长与变化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三、教学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3、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大胆放手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5、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教学进度表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