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究竟是什么

爱究竟是什么

爱,究竟是什么?

世人对爱有多种理解,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爱只能感受,无法触摸,感受越深,体会就越浓。

我今天讲讲对大爱、小爱的理解。

大爱无疆,讲的是博爱,是没有边界的,任何时候、任何种类、任何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一种爱,是一种追求的理想状态,大部分人是望尘莫及的达不到的境界,但不能因为难以达到就不去追求,大目标高理想还是需要设定的,远景大一些,努力的空间也就更大一些。

小爱,指除大爱之外的爱都可以视为小爱,即有一定范围、一定对象的爱。

大爱与小爱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仁、义、善都是爱的基本承载体,只是面对范围、对象不同。

讲讲缺少小爱的情况。有时候听到别人讲“此人缺少(被)爱,性格都是扭曲的”“此人缺少(被)爱,所以吃得苦,勤奋努力,懂得感恩”,为什么都是缺少(被)爱,不同的受体,表现出来的现象却不一样呢?主要要对这两个不同类型主体进行分析,怎样去看待同样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爱的感受和理解。

要分析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一个字“怕”。“怕”即为有危险或是没有安全感。缺少(被)爱的第一类主体就是有这种“怕”,特别怕的是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一旦又没有了,那怎么去面对这种回到以前的现实,是缺少(被)爱的第一类主体最怕的事,一旦未知的事“怕”多于“向往”,那就会犹豫,就会东想西想,就容易将性格扳向扭曲。

反过来讲,另一类主体,他们同样缺少(被)爱,但从来没有放弃追求大爱的心,在成长的道路上把所有的碰到的困难,苦难均当作了成长的养份吸收,不断地激励自己向美好地明天前进,不去过多回忆、抱怨昨天的不如意,而是从苦难中、从挫折中不断吸收教训,总结经验,指导前进的方向。

从上面来看待大爱的作用,有追求大爱的人,在小爱缺乏的情况下,不但可以走出困境,而且还可能因难得福,走得更好更远。

讲讲加一个词“溺爱”,即小爱过多的现象。溺爱通常来讲是指母亲对孩子过度爱护,有庇护自己的孩子,延伸来看即可理解为施加爱的一方对被爱一方过份爱护,以致被爱一方在成长过程中无需做出努力即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导致其缺乏独立做事的环境,妨碍其得到应有的锻炼,我称之为“幼年无骨病”,即幼年的溺爱以致手脚有肉无骨,到了少年、青年发现不如其他人。

怎么破这种现象?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方法,如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淘气不爱读书,没学到本事,到了青年时代,意识到自己知识不够,无法实现人生理想,即在追求大爱的路上遇到了羁绊,于是奋发读书,改掉了不爱读书的习惯,从此广泛阅读书籍,从中汲取丰富知识,最出名的是“闻鸡起舞”的典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用大爱破解小爱过多带来的难题的例子。

对大爱、小爱的理解,可以总结如下:胸怀大爱,追逐大爱,懂得小爱,拥有小爱,大爱指导小爱,小爱组成大爱。

2017.02.22 蔡正华

中心思想:胸怀大爱可以破解小爱不足或过多带来的困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