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西安电大社会学概论型考平台作业4答案

——填空题——
1. 关于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中,我国战国时期的邹衍提出_________说。
五德终始
2. 美国学者素罗金提出 __________学说,维科提出了 ___________来解释社会变迁的现象。
文化类型、历史三阶段
3. 除了历史一循环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还有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
4. 人口数量变化的三个主要组成因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出生数、死亡数、人口迁移数
5. 民主化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
6. "依附理论"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弗兰克、普雷毕什
7. 第三次浪潮是____________。
指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
8. 夕阳工业一般指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等,朝阳工业一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纺织业、采掘、冶金、机器制造、核工业 、电子计算机工业
9.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四个步骤。
选题 、准备、实施调查、分析总结
10. 社会学研究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理论与技术相结合 、方法论
11. 社会调查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12. 随机抽样的形式有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13. 资料收集的常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访谈法 、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
14. 统计分析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描述性分析、解释性分析
15. ____________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主要标志。
劳动资料
16. ___________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社会变迁
17. 社会进化论导源于__________。
生物进化论
18. ____________是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技术的要素的总和。
生产力
19. 在____________中,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提出人类经过农业革命文明、工业革命文明,现在进入新技术新开发的信息社会或知识、智力社会。
《第三次浪潮》
20. 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___________。
人的社会需要
21. 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
22. 启蒙运动的信仰特点是人们想通过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研究来理解和控制宇宙。
神学、形而上学
23. 权威的三种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法理权威、传统权威、神召权威(魅力权威)
24. 冲突学派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辩证冲突论、功能冲突论
——名词解释——
25. 社会变迁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

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26. 角色模式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27. 五德始终说
是由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提出的。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的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
28. 社会流动
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29. 流动率
流动率=(阶层部人数未流动人数)/阶层总人数。
30.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人群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31. 罗马俱乐部
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于1968年,由意大利企业家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共同发起组织。该俱乐部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各种全球问题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并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运用各种科学知识综合那些复杂问题。他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上持悲观态度。
32. 信息化社会
指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的社会,又称信息时代。未来学根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信息社会有五大特征:①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②智力密集,智力成为经济社会的驱动力。③价值的增长通过知
识实现。④关心未来,研究未来。⑤多样化、分散化、小型化。
33. 社会趋同论
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一九六一年提出的。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逐步背离计划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背离自由放任的私人经济模式,两种制度相互吸引有利因素,
并变得越来越相似。
34. 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
35. 世界体系论
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用体系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世纪及各部分的以展与变化。提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简称“体系”,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都看作是结构

的要素。世界体系论认为整个世界体系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
济联系和不平等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的。
36. 孔德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在19世纪30年代出版的他的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一书
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建立这门科学的大体设想。孔德社会体系的基石是关于历史发展的进化过程。他提出了世界历史演化进程中,人类的智慧的发展可以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实证阶段三个阶段;他提出了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四个研究方法;他还提出了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重要概念,前者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后者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的社会进步。
37. 斯宾塞
是生物学派的创始人。他对于人类社会进化的各种形式作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人类的行为并知道在进化的特定阶段,那几种观念对社会比较适合。他了解社会结构的性
质和社会中成员的观念和价值两者之间的系。他还主张应消除种种限制,特别是政府所加给人民的限制,他认为限制会干涉社会进化的自然进程。斯宾塞学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的有机体说。根据他的理论,任何一种社会革命和变革都被看成对社会有机体统一性的破坏。
38. 社会的有机体说
斯宾塞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不同部分排列活似生物有机体各个部分的排列一样。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社会有下列特点:①社会是在不断生长;②社会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变得不一样,它的结构分化了,同时其复杂性也相应增加;③社会在结构上逐渐分化,其功能也随着分化;④随着结构的分化和功能的不同,它
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也逐渐加强,任何部分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变化;⑤把社会看成部分的结合,它具有营养、分配、调节的系统。
39. 象征符号交往理论
象征符号交往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在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
——简答题——
40. 马克思认为社会变迁的在主要内容有哪些?他是如何看待社会变迁的?
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

)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
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41. 列举我国在20世纪发生社会变迁中发生的哪五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
答:第一件大事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它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第二件大事是1949年,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28年的艰苦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家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件大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四件大事是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第五件大事是五四运动既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也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新道德、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的运动。
42. 简要分析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答:引起社会变迁的最原始的动因有自然(或曰地理)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变动、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变动等。
43. 社会现代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②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③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44. 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答:政治上的不独立,经济上成为别的国家的附庸,人民生活难以摆脱贫困,需要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的等。
45. 《增长的极限》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增长的极限》的中心论点是:人口的增长、粮食的生产、投资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都具有一种指数增长的性质。也就是说,过一段时期,就增加一倍,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社会在今后100年内某一个时期达到极限。原因就在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地球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收污染物的程度也是有限的。
46.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观察法 ,试验法 , 比较法, 历史法
4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哪些观点?
答: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的方法论是历史唯物论。它认为社会现象是可以被认识的,经验先于理论而存在,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整体与联系的观点,历史与发展的观点,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观点。
48. 现代研究方法有那些主要的特点?
答:①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②方法的科学性。③以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为目的。
49. 设计问卷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提问的语句要简短,使人一目了然。②避免提带有双重含义,即一题两答式的问题。③提问题不应带有倾向性,因为带倾向性的问题可能造成诱导。④不要提胁迫性问题,即由于社会价值、社会文化等压力使调查对象不得不作某种回答的问题。⑤不要直接提敏感性问题。⑥不要问调查对象不知道或走出其知识范围的问题。
50. 什么是研究课题的操作化,操作化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研究课题的操作化包括抽象概念的操作化和研究假设的操作化。研究课题的操作化具体表现为调查提纲的拟定、调查表格的设计和指标的设计。拟定调查提纲是把调查内容条理化、具体化的过程。其功能是指出为了说明概念、检验假设要收集哪些资料。调查提纲有粗细之分,由思路变为大纲,再变为细纲。这一提纲细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研究课题的操作化过程。在拟定调查提纲时要求:围绕调查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即研究假设拟定提纲,提纲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各个方面。调查表格的设计是对调查提纲的进一步具体化,其中包括指标和项目设计过程。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概念,抽象概念的操作化实际上也是设计具体指标的过程。另外,调查表中,常使用一些短语或语句来征求人们的回答,用以反映某些问题所包含的内容,这些短语或语句称为项目,有的称之为题器,即反映某一问题的工具。显而易见,把
抽象概念和大问题变为具体概念和具体问题以至项目或题器,就是把研究课题具体化、操作化了。
51.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答: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人物,齐国稷下的学者。据司马迁说,他的年代在孟子以后。他曾到过许多诸侯国宣传他的学说,而且受到厚礼款待。他的学说的一些片断,保存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司马迁还提到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说他用这种学说来解释社会历史变迁的原因,但他并没有说明这种学

说的具体内容。《孟子荀卿列传》中说“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意思是:邹衍认为自从天地开辟以来,五行五德轮流替换,治理天下的人各有恰好配合的五行五德,那些表现预兆的感应现象就是如此的。另外在《文选·魏都赋》注中引《七略》的解释说::“言士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照刘向的这种解释,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由土德开始,最后又回到土德,历史上每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五行中某一种势力占统治的地位。这种学说,看到了历史是变化的,而且有必然的趋势。但是它把历史的变化理解为一种循环的过程,从而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和命定论。以上材料可以作为对理解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补充。
52.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答: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自然科学的新进展,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所取得的新发现,解开了自然界之谜,揭示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给神学和宗教迷信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奠定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产品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它又反过来促进其他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早期的社会学家专心致志于“硬”科学的发展,希冀能以自然科学的规律应用于对社会的研究,以便为解开社会之谜提供另一把钥匙。
53. 简评"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评价:①社会趋同论认为社会变迁是由工业化、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由于工业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无论什么国家和社会,只要现代化达到一定水平,就会出现相似的特征。(工业化、民主化、科层化)。②没有看到社会趋异是更重要的方面。在趋同中也包含一些不同。
——论述题——
54. 试述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答:第一步,大致用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会增长一倍,主要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一任何在80年代已经完成。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下个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使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
的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55. 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何异同。
答:从形式上看,不论哪一种现代化,都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但从实质上看,二者有着极大的差别:第一,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看,资本主义现代化只强调物质现代化,目标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其特点为高生产、高工资、高消费、高剥削、高物价、高债务和高度精神空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强调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强调建设精神文明。这才是全面的、理想的、真正的现代化。第二,从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因而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生产者手里。第三,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疯狂掠夺,特别是依靠侵略战争、殖民化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只能依靠解放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国
人民的勤奋努力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