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2010v2 安飞士 欧洲 2010 财务报告

Interim Results 2010
Pascal Bazin – Chief Executive Martyn Smith – Finance Director 26 August 2010
-1-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Agenda
? Overview ?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 Trading outlook ? Summary ? Appendix
-2-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Overview
? Further good set of results in H1 2010, capitalising on: – the strength of our two worldwide brands – our excellent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and good customer balance – strong revenue management and yielding actions – management cost actions taken early last year, continued strict cost and capital discipline Successful refinancing this summer 2010 with balance sheet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ed through €181m rights issue and new Bank Facility Good summer trading, maintaining management expectations for the balance of the year Clear strategy for growing both profitability and ROCE Continued strong progress
?
?
?
-3-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Agenda
? Overview ?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 Trading outlook ? Summary ? Appendix
-4-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nterim result, despite weak macro economic environment
? Volume trend improving, month by month ? Very strong pricing performance ? Continued tight cost discipline, together with benefit of 2009 management actions
(1.3)% H1 10 versus (9.4)% in the comparative period* Rental revenue per day +4.5%** Gross margin +70bps and underlying operating margin +150bps
Underlying operating profit ahead by 40%, despite broadly flat rental income
Net debt €126 million lower and underlying ROCE up by 330 bps to 12.0%
? Continued tight management of fleet and cash
Underlying PBT €0.3 million, (2009: loss of €13.9 million)
* Like-for-like measures comprise only those rental stations that were in operation throughout all of the current and comparative period ** Constant currency
-5-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Best result in last five years, delivering momentum despite broadly flat rental income
? Following recently implemented structural changes,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break-even
point, first-time profit in seasonally weaker first-half since 2005
Underlying PBT 10 Underlying operating margin 10% 1.4 1.2 5 5% 1 €m 0 0% €bn 0.8 0.6 0.4 (10) -10% 0.2 0 H1 06 H1 07 H1 08 H1 09 H1 10 10% 8% 6% 4% 2% 0% Net debt Underlying ROCE* 14% 12%
(5)
-5%
(15) H1 06 H1 07 H1 08 H1 09 H1 10
-15%
*3 point average capital
-6-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Progressive recovery in volumes, together with strong pricing performance …
Billed days Rental revenue per day (constant currency) % change vs prior period H1 09 H1 10 (1.3) * (9.4) 4.5 (1.4)
? Billed days impacted by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across Northern Europ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volcanic ash cloud in April and continued difficult trading environment in Spain and weak economies across Europe ? Volumes also selectively restrained by strategic focus on tight capacity ? Very strong improvement in rental revenue per day, (including benefit from higher walk-ups and one-way fees during the ash cloud period) ? Good growth from licensees and emerging markets Group rental income now turned positive
* Like-for-like measures comprise only those rental stations that were in operation throughout all of the current and comparative period
-7-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 based on an excellent geographic diversification with good customer balance
Other Europe 14% Spain 12% UK 14% Italy 16% France 26%
Germany 18%
France Germany Italy UK Spain Other Europe
Rental income % change vs prior period* H1 10 H1 09 3.8 (10.2) 8.8 (8.6) 6.5 (9.3) 2.3 (2.8) (7.9) (23.0) (1.5) (18.1)
Insur. / Rep. 12% Individual 52%
Corporate 36%
Individual Corporate Insurance / Replacement
Rental income % change vs prior period H1 10 H1 09 4.4 (12.1) (1.7) (12.2) (1.0) 0.0
* Like-for-like measures comprise only those rental stations that were in operation throughout all of the current and comparative period. All figures at constant currency
-8-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 and the strength of our worldwide brands and licensee network
EAMEA to Avis Budget Group +4%
? Corporately-owned continental intraEurope flows, +1%, offsetting weakness in the UK
Americas
? Corporately-owned and Licensee
businesses supporting each other Budget Group countries
Continental intra-Europe +1%
Licensee outbound -1%
? Strong recovery in US and other Avis
Licensee inbound +2% Avis Budget Group to EAMEA +8%
* Rental related revenue flows – all customer segments
-9-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Keeping very tight fleet discipline and optimising utilisation…
5%
Volume trends and average fleet level
? Prudent and disciplined purchasing of vehicles continues
H1 10 Fleet
0% H1 09 Volume H1 09 Fleet H2 09 Volume H2 09 Fleet H1 10 Volume
(5)%
? Roll-out of enhanced fleet systems to further optimise vehicle holding costs ? H1 2010 utilisation 40bps lower, impacted by ash cloud ? Improvement in utilisation expected for full year
(10)%
(15)%
(20)%
- 10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 and continued strict cost discipline and efficiency measures
Closing FTEs
? Benefit of early and significant 2009 cost actions biased towards
H1 - circa €7-8m saving
6,318 6,012
5%
? Closing FTEs 306 (5%) lower in H1 10 versus H1 09, driving
efficiency, improving rental income per FTE
? Salary freeze until April 2010
H1 09 H1 10
? Recruitment freeze continues
Rental income per FTE
? Integration of Budget brand extended to Germany and Holland
€84.4k
€89.6k
? Very high efficiency of marketing and commercial spend
6%
H1 09
H1 10
- 11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Leading to improvement in each line of the P+L
Change €m Rental income Cost of sales Gross margin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Underlying operating profit Underlying operating margin Interest Joint ventures & associate Underlying profit before tax Underlying margin H1 10 538.8 (303.3) 43.7% (207.7) 27.8 5.2% (27.8) 0.3 0.3 0.1 % H1 09 533.2 (303.8) 43.0% (209.5) 19.9 3.7% (34.0) 0.2 (13.9) (2.6)% 270 bps % 1 0 70 bps 1 40 150 bps 18 44 6.2 0.1 14.2 1.8 7.9 €m 5.6 0.5
- 12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Agenda
? Overview ?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 Trading outlook ? Summary ? Appendix
- 13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Overview
? Strong set of first half financial results ? Continued focus and achievement on costs, capital and cash management ? Refinancing now fully complete; balance sheet substantially strengthened ?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inancial flexibility to support strategy
- 14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Underlying result €14.2m ahead due to both Corporate and Licensee performance and lower interest cost
€m Corporate Avis Licensees Budget Licensees Underlying operating profit Net interest Joint venture & associate Underlying profit before tax H1 10 9.7 16.3 1.8 27.8 (27.8) 0.3 0.3 H1 09 3.6 14.7 1.6 19.9 (34.0) 0.2 (13.9) Change 6.1 1.6 0.2 7.9 6.2 0.1 14.2
- 15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Interest cost significantly reduced - €28m to €34m
Effective €m Gross debt (average) Cash (average) Net debt (average) rate 6.0% 0.4% H1 10 921 (179) 742 Effective rate 6.2% 1.2% H1 09 1,068 (101) 967
? Significant benefit from lower average debt level ? Positive impact of lower rates as existing hedging matures ? Offset by increased cash carry cost on gross cash
– seasonal capital employed further below level of long-term funding and leases – lower deposit market rates
- 16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Exceptional cost of refinancing offset by gain on leasehold disposal
€m Refinancing and capital restructuring costs Disposal of leasehold interest Other H1 10 5.4 (4.8) (0.2) 0.4
- 17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capital employed – net debt €126m lower than 2009
€m Fleet assets Fleet receivables Fleet payables Fleet working capital Other Capital employed June 10 1,269 99 (343) (244) (79) 946 June 09 1,335 110 (270) (160) (93) 1,082 84 (14) 136 Change 66
Shareholders' funds Pension deficit, tax and other Net debt Financing
50 110 786 946
41 129 912 1,082 10 126 136
- 18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H1 Cash flow broadly neutral despite seasonal fleeting
0.3
Fleet
0.3
Fleet
0.2
0.2
0.1
0.1
€bn
0.0
€bn 0.0
(0.1)
(0.1)
(0.2)
(0.2)
(0.3)
Fleet working capital Interest, tax & other EBITDA Fleet charge* Fleet growth Free cash f low
(0.3)
Fleet working capital Interest, tax & other EBITDA Fleet charge* Free cash f low Fleet growth
H1 10
*Fleet charge comprises fleet fixed asset charge and FX
H1 09
- 19 -

Overview
First half operating highlights
Financial overview and refinancing
Growing profitability and ROCE
Trading outlook
Summary
Appendix
Strong financial metric performance
H1 10 12.0 1.29 6.2 2.1 H1 09 8.7 1.29 5.8 2.2
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 * Fleet cover ratio EBITDA / interest (times) ** Net debt / EBITDA (times) **
*3 point average capital **Last 12 months
- 20 -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

重大事件辑录 1918年11月 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1919年初 一战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媾和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英法美操纵了和会6月28日,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签字,目的、惩罚削弱德国 1920年初 国际联盟成立,实际上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1922年 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实际上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尤其是美日两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了中国东北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制定了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形成了世界大战在亚洲的策源地 1933年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1935年7、8月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号召在工人阶级实现团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35年10月 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斗争开始 1936年~1939年 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人民抵抗德意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1936年 德意形成“柏林—罗马轴心”不久,德意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 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议》,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 1938年9月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行为,西方大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1939年8月 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 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4~5月 法国敦克尔克大撤退 1940年7~8月 英国伦敦保卫战 1941年6月22日 德军入侵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1941年10月 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1942年初 为了抵制反法西斯的侵略,中、英、苏、美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模式经过不断改革, 成效显著, 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但仍未摆脱以成本为导向的财政拨付模式。文章分析了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及其改革过程中衍生出的问题, 参考了国外较为成熟完善的绩效拨款做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财政; 绩效拨款;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历史发展 (一) 基数加发展阶段 教育财政经费基数是高校前一年度到账的拨款数, 在基数加发展的模式中, 下一年的拨款数额是根据前一年的拨款基数, 同时适当考虑和估测下一年学校发展所需, 据此增加一定数额的经费。这个拨款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例如所定数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缺乏真正科学的测算, 同时公开透明程度也不足, 容易出现人为因素干扰。在实际使用中经费限定的使用范围太死板, 缺乏灵活性, 不利于经费的高效率利用。

(二) 定额加专项补助阶段 “定额”指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生均教育经费的标准。生均经费是根据高校在校生人数为基数核定的, 即每个学生给予固定的培养费用。这部分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经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补助”是指拨付给高校的额外经费。其主要以各个高校上报的项目为依据, 拨付专项经费。其主要根据在校人数和学校各种基础支出为标准来确定和拨付经费。但这个模式经常会导致高校的盲目扩张, 通过扩张招来更多学生以期获得更多定额经费。 (三) 基本预算加项目支出预算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基本预算”是指支撑学校日常运转的所需经费, 而“项目预算”是支撑学校自身项目开展和事业发展的经费。这个教育财政经费拨付模式具有集中拨付、收支分开的特点。同时还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也因而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 投入型拨款模式效率低下

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波兰留学高等教育体系的介绍

波兰留学高等教育体系的介绍 2019-10-23 波兰高等教育概况:分类与学制:波兰的高等教育学制由不同的学科和研究类型分为 3 到 6 年的学制。学校提供统一的硕士课程,或高等职业研究水平课程(学士或工程师学位)和补充的硕士学位学习课程(向已经取得学士学位或工程师学位的学生提供)。本科3年,硕士2年(工程师学位有的1.5年)。 院校数量:波兰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有124所国立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9.5万。非国立高等学校200多所,比较有名的是华沙大学、考明斯基大学、格但斯克大学,新松奇商学院等,他们因教学质量优异,英语授课,既有波兰教育部认证学位,又有与英美大学合作颁发的学位。为来波兰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ECTS在欧洲的普遍应用,波兰各高校也相应地采用欧洲学分转换制度(ECTS), 以简化课程和学分对比的程序。 TIPS:欧洲学分互认体系(英文:ECTS)是欧洲诸国间在高等教育领域互相衔接的一个项目,以确保各国高等教育标准相当。体系规定,不论国家和教育质量、教育等级,一学年相当于60 ECTS学分,对应1500?C1800小时学习。波兰加入伊拉斯谟斯(Erasmus Programme)始于1998年,优秀留学生也可以在波兰学习期间交换到欧洲其他国家。 高中生、本科生均可申请波兰留学 申请条件: 1.所有申请者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如达到雅思6分可以直接入学;若没有语言成绩,部分学校可以提供英语内测或参加语言课程; 2.申请学士学位课程学生需为高三在读或者获得高中毕业证;高考成绩至少在350分以上(满分750分) 3.申请硕士学位课程的学生需为本科大四在读学生或已获得相关专业学位证书;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资金需求急剧膨胀,而我国财政收入并不宽裕,高等教育在财政支出序列中已越来越靠后,因此分析财政经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标签:高等教育;财政体制;财政支出 1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演进 1.1高等教育拨款方式由“基数十发展”改为“综合定额+专项补助” 所谓“基数+发展”。即由政府财政或高校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及日常开支的需要,核定一个拨款基数,此后各财政年度的经费开支预算即在上年基数上,根据财力状况增加本年度的发展经费。这种拨款方式简便,但不易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校的拨款基数,也不利于纠正不当开支行为。因此,从1986年起,高校拨款改为“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方式。“综合定额”是根据上年度生均成本费和本年度在校生规模(包括本年度计划招生数)核定的,“专项补助”则根据学校的特殊需要,经学校申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拨给。 1.2高校经费由政府包办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过渡 1978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98%来自国家财政拨款。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可知,国家财政性资金逐渐减少,由1998年的64.16%减少到最低为2005年的42.77%,虽然2006年所占比例又略增至48.96%,但整体发展趋势说明政府逐渐改变包办高等教育的格局,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财政性经费变化趋势相反,学费和杂费比重逐渐提高,从1998年的14.29%增加至2006年的33.33%,日渐成为高校经费中除财政性经费以为的另一重要来源,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所占比例也上升了9个百分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及其他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下降。 2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问题分析 (1)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形成尖锐的矛盾。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经过1999年以来的连续几年的大幅度扩招,2006年全国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 时间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执政,建立起第一个法西斯政权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终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战和二战的各重大事件时间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1879年:德,奥匈签订同盟条约;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成立: 1892年:法俄签订协定;1904:英法签订协约;1907:英俄签订协议;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引发新的危机。 1912年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巴尔干:欧洲火药桶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内战 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王子被杀,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演变为第一次世界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先占领比利时,向法国发起进攻。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东线,俄军攻入东普鲁士。德国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 (德军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同时俄军击败奥军进入奥地利)形成对峙局面,转入了 持久的阵地战 1914年9月5日:马恩河战役。(英军总司令霞飞调动英法联军)与德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出动飞机潜艇,使用毒气弹)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1916年5月底: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英德)(大炮巨舰的高峰) 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地狱)一战中规模最大的陆战。(英国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 1917年: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日本加入协约国。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 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协议《布列斯特合约》。 1918年3月到7月,德军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有一定成果,很快被协约国阻止;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元帅福熙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战线推至马恩河一线。 1918年9月至10月: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在法德边界修建的“兴登堡防线”,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918年10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兵变。 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约停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国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发展的脉络、策略及启示

高校空间布局结构是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水平、判断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契合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合理规划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面对国内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态势,高职教育的空间布局结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通过调整优化,以适应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这一经济新常态的需要,我们从分析国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到启示。 一、国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演进的基本脉络1.自然演进与点状积聚:“二战”前。从国际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高校空间布局结构的演变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校自身办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在高校成立初期,根据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如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本供给和精神文化生活环境等,高校一般建立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并逐渐形成空间布局“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大城市的‘点状集积’”。①高校之间彼此独立、自成一体,相互关联不大,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在自然演进 中,这些地区集聚了丰富、高水平的高校及教育资源,逐渐发展成为该国或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科研中心、金融商贸中心等,具有规模、水平、质量、人才、特色等多方面的优势。例如,为满足经济发展及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美国在工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的芝加哥等城市创办了初级学院、高级学院、社区学院等,注重全民教育、实用性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大大革新了美国高等教育体制,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以纽约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世界顶级都市圈和金融神经中枢,则在高等教育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法国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起源地,18世纪兴起的高等专科学校适应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商业、科学技术相对比较发达,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巴黎、里昂、南特等城市或地区,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心。 2.因势利导与多元格局:“二战”后至今。“二战”后,西方各国相继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民主化、大众化、科学教育等成为时代主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大,由自然演变而成的点状积聚的高校空间布局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不能适应国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空间布局结构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反映了高校的空间分布和资源配置状况,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高校成立至今,国际高等教育的空间布局结构经历了从自然演进、点状聚集向多元发展的演变,主要采取政府推动、一体化发展、均衡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策略。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应注重国际化视野下发展理念的更新、政府的主体推动及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 空间布局结构 调整优化 一体化 区域经济 [作者简介]周红莉(1983-),女,河南郑州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比较教育、职业教育。(广东 广州 510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项目“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研究”(项目编号:EIA130424)和2013年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广东高职院校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JKZ0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5-0017-04 国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结构发展的 脉络、策略及启示 周红莉

二战时间表和重大事件

二战时间表(从1922年开始) *1922.10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10.24 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崩溃,股价狂跌 时间 欧洲 亚洲、太平洋 北非 1931 9.18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侵略,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3 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 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3月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3.9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大战亚太策源地形成 5.9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7 11.6 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7.7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8.13 日本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12月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 3.15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 *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沦陷 *10月广州、武汉沦陷,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39 3.15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28 西班牙建立以佛朗哥为首法西斯政权,宣布中立 8.23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 9.1 德国突袭波兰 9.3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17 苏军开进波兰,建立东方战线 11.4 美国通过《中立法》修正案 *4.7 意大利侵占阿尔巴尼亚 1940 *4-5月德军闪击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 5月德国进攻法国 5.26敦刻尔克大撤退 6.22 法国战败 7-10月不列颠空战,德军首次受挫 9月徳意日签订三国军事同盟 *10.12 德军进攻罗马尼亚 *中日百团大战 *日本占领印度支那 *7.19 意军入侵东非和北非 *8.3 意军进攻英属索马里 1941 *2.9德国吞并卢森堡 *4.17 南斯拉夫投降 *4.21 希腊投降 6.22 德国向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9-12月苏德莫斯科战役,宣告"闪电战"破产 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7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 8.14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12.7 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月隆美尔支援意军,双方拉锯战 *5.5 埃塞俄比亚复国 1942 年初,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7月苏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转变,二战重要转折点*5.5 日本占领菲律宾、瓜达尔卡纳群岛 6月美日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下半年美军逐岛战役 10.23 英军和德意军队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11月美英联军在北非两栖登陆,"火炬计划" 1943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十年变迁与未来挑战

摘要 《教育规划纲要》出台前,人民群众高等教育成本负担逐渐加重,高校债务累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供需缺口加大。《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体系进行了多方位再构建,依法理财、科学预算、绩效评价与经费监管成为这一时期政策关键,适时推行的全面绩效管理优化扩大了政策效果,政策过程清晰呈现出“实破-增长-监管-优化”的变迁路径。未来,面向教育治理现代化,面向2035的教育要求,财政政策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保障,应努力提高投入水平、改进筹资结构、提升经费效率,增强外部环境负面冲击的应对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政;《教育规划纲要》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财政政策表现出变迁渐进,执行稳定,动态均衡等特点。期间,我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普及化阶段,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进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教育规划纲要》的中长期背景下,跳出具体的政策文本,从政策变迁的视角,考察十年来高等教育财政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时机、目标导向、执行力度、调适逻辑、实施绩效等,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政府高等教育财政举措,观察政策参与各方行为,分析政策实施效率高低及其原因。总结回顾政策变迁的历史过程,对于未来一个时期,高等教育财政中长期政策制订、实施与改革的科学性、有效性、前瞻性,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早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均有重要意义。 一、政策蓄势:《教育规划纲要》出台前高教财政政策需求与供给 21世纪的前十年(2000年至2009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18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签字。 1921 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的领导人。 1925 7月18日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出版。 1933 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7月14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的唯一政党。 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并从裁军会议撤离代表。 1934 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 8月19日希特勒被宣布成为德国元首。 10月1日希特勒命令建立空军,扩充陆军和海军。 1935 2月2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3月16日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1936 3月7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加诺公约,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10月25日德、意签订共同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937 11月5日希特勒在Hossbach 会议期间揭示战争计划。 1938 3月12/13德国入侵奥地利,宣布与奥地利“合并”。 4月23日德国策划苏台德地区“自治”。 8月12日德国军事动员。 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1日德军进驻苏台德地区。 1939 3月15/16德军入侵布拉格,占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5月22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钢铁公约)和经济合作条约。 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10日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 1940 2月24日德国制定进攻西欧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6月22日德军进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温斯顿·邱吉尔成为英国的首相。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军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国投降。 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6月22日德、法签定停战协定。 7月16日希特勒命令8月中旬完成进攻英国的“海狮”作战计划。 7月21日希特勒命令制定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 8月12日不列颠空战正式开始。 9月7日德空军开始大规模轰炸伦敦。 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0月7日德军进驻罗马尼亚。 10月12日希特勒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天执行。 希特勒批准对苏作战计划第21号训令—“巴巴罗萨”计划。 12月18日 1941 1月13日-28日德军入侵保加利亚。 2月12日德国将军隆美尔率领新组建的装甲军团先头部队抵达北非利比亚的的黎波里。 3月1日保加利亚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条约。

全球视野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的跨国认可与认证

全球视野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的跨国认可与认证 崔瑞锋 田东平 摘 要 介绍了建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认证体系的必要性,概述了!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出台的背景、组织与目标、发展、标准以及这一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欧洲工程教育 认证 认可 全球化 收稿日期 2007年3月 作者简介 崔瑞锋,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田东平,西安邮电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随着工程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工程师的国际间流动越来越普遍,这对工程专业的多边互认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全球化需要工程学生和工程人才的跨国流动。因此,各国政府部门、工程界和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研究生、专门职业人员的跨国流动,并努力探索学位与专门职业资格国际互认的途径。本文参考意大利学者乔里亚诺#奥格斯蒂的最新研究结果,介绍欧洲工程教育的跨国认可与认证,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一、背景 在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内,方法与学位的多样化被认为是欧洲文化背景的一大优点,然而事实上,却可能成为职业流动和跨国认可的一大障碍。这是!博洛尼亚进程?出台的一个基本动因,它始于1998~1999年的索邦宣言和博洛尼亚宣言,旨在在整个欧洲建立!一个易于解读和可比较的?学位体系,从而在2010年以前建立起!欧洲高等教育区?,目前总共有45个国家加入,各国教育部长每两年定期召开一次会议以评议进展情况并更新目标。欧盟通过欧洲委员会、议会以及理事会成为此进程的关键推动者。在2000年3月召开的里斯本会议上,欧洲国家和政府首脑确立了一个战略目标,旨在使欧洲到201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系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并使社会凝聚力更强。2002年3月巴塞罗那会议认为,欧洲教育与培训体系应成为一种世界质量会议。欧洲教育部长们已将这一意义深远的目标转化成一系列为欧洲不同教育和培训体系所共享的目标,目标实现的进展情况将参照!欧洲平均绩效参考标准?或!欧洲基准点?来进行评估。在此背景下,应欧洲教育部长级会议的要求,在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各国及欧洲用于界定每一种学位所要求的基本资格框架已建立起来。由于学位的!可解读性?以及资格的!可比较性?,!博洛尼亚进程?应可以导致高等教育学术学位的认可。由于多年来欧洲委员会强调以学术为目的的认可与以职业为导向的认可之间的严格界限,因此,还应在推动学术认可的同时,发展作为进入专业领域途径的教育项目跨国认证程序。 专业资格的认可本就是!欧洲指令?的目标,但由于立法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演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难。正如罗马La Sapienza大学奥格斯蒂教授在2005年所指出的,在欧洲,工程学位的认证方法仍然因国而异,这造成了国际资格认可的混乱局面。 尽管长期以来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工程师可以协同工作而且困难相对较小,但越来越有必要解决其资格的跨国认证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日益增加的人员流动、新学位和新教育机构。因此,尽管欧洲的国家教育体系及一些学衔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由于在全球就业市场上缺乏全洲认可的认证体系,当面对国际认可协议时,欧洲工程师就在客观上处于不利地位。可见,建立一个欧洲工程教育项目认证体系已至关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有?华盛顿协议%、?工程流动论坛%等几种认证协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有些在欧洲已个别存在,如?华盛顿协议%等也包括

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制度缺陷与改革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制度缺陷与改革模式 【摘要】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弊端,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本文借鉴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即: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财务管理自主化、高校经营的企业化、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缺陷改革模式 高等教育财政(higher educational finance),指的是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中,有国家参与的一种分配关系。它代表着国家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向有关高等教育机构拨发经费、调控高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并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财政在对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高等教育财政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取得的重大的成就,但离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明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模式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财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以地方财政为主的制度,规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的原则和数量,开征了城乡教育费附加,非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上学缴费的制度,以及发展校办产业和有偿服务,社会捐资,集资等多种教育投入形式,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分配由中央统一计划拨款改为分级计划拨款。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以及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来源已经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央统一计划拨款改为分级计划拨款,目前我国高校分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另一是省属院校,中央财政负担各部委所属高校的经费,地方所属的高校经费则由各省、市、自治区财政解决。不论是中央财政拨款,还是地方财政拨款,统称为政府拨款。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办学权的下放和地方投资高等教育积极性的提高。 (二)确立了多元化资金筹措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确立多元化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方向,通过制度创新部分地解决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1998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制定了有关的法规或有关教育投入的条款,使多元教育投入纳入法制规范,力图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城乡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校产和社会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教育基金等多元的教育投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由过去的“基数加发展”改为目前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自1986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制度,基本依据是在校生人数和各项开支标准。它体现了学校间在获得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上的平等,但体现不出经费使用的效率和社会效益上的差别,也体现不出政府的高教政策。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1条规定:“改革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不同层次和科类的学校,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也有所区别。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办法,逐步实行基金制。”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制度缺陷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1914年 6月28日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7月 26日格雷提议举行英,法,德,意四国会议维护和平。 7月 28日奥匈政府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 30日俄国开始战争总动员 8月 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要求法国保持中立承诺。 8月 2日德土订立秘约。德国侵入卢森堡 8月 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 8月 4日德入侵比利时。英向德最后通牒要求尊重比利时中立。晚上11时英国对德宣战。 8月 23日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向德宣战。英国远征军到达法国。 9月 5日马恩河战役爆发。 9月 8日英法联军切入德军50公里暴露地段,威胁德军右翼。 9月 9-11日各路德军撤退,联军反攻。 9月 13日俄军退出东普鲁士 10月 29日土耳其对协约国宣战,土耳其炮击俄国黑海港口 11月英国宣布北海为作战地区。 11月初日本占领中国青岛和胶洲湾 11月 2日英法向土耳其宣战 11月 5日俄国向土耳其宣战 12月 2日奥匈军队占领贝尔格莱德 12月 15日塞尔维亚军队收复贝尔格莱德 1915年 2月东线立陶宛战役 4月伦敦秘约牺牲奥地利和土耳其领土,换取意大利参战。 5月23日意大利对同盟国宣战 5月7日“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6月29-12/10 意大利在伊崇佐河发动4次进攻, 9月东线华沙战役 9月德满足保加利亚占领塞尔维亚领土要求,保加利亚参加中欧同盟国作战。 9月末德,奥,保占领塞尔维亚 10月14日保加利亚对协约国宣战 12月东线里加战役 1916年 2月21日德军投入50个师,发动凡尔登战役。 3月9日德国对葡萄牙宣战 23/24/25日德军攻下法军第1,2阵地 4月开始西线凡尔登战役 5月英,法签定瓜分土耳其所属阿拉伯地区领土协定。 5月31-6月1 日德兰海战(斯卡格拉克海战) 6月24-11月英法联军发动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攻势战役以减轻凡尔登方面压力,突破德军防线。 8月签定《布加勒斯特条约》,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凡尔登法军增加援军,防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中世纪大学:指11~17世纪欧洲各国兴起的高等学府,为近代高等教育之滥觞。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这个阶段,大学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是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教育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致力于统治才能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需要财政支持

高等教育不需要财政支持 一般人都认为,公立大学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有国家的巨额财政支持,同时又有行政收费的严格监督,这样的大学越多,就意味着学费将会收得越少,穷人读大学的希望就越大;而私立大学大都以盈利为目的,既缺少国家财政的强力支持,又没有相关部门的收费监督,而且他们收费将合理合法冠冕堂皇,那这些学校岂不变本加厉,穷人毫无疑问会因此更加遭殃! 持这种见解的人在社会上不算少数,这正是我们国家自建国以来缺少对民众自由经济思想教育所带来的恶果。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导致许多人在遇到各类社会问题时常常盲目迷信政丨府而坚决排斥市场。面对大学收费越来越贵的现实,大部分人认为,通过增加政丨府拨款和监督大学收费等措施,这些问题终能迎刃而解。 然而,政丨府近几年的确是在朝这方面不断地努力,但问题并没看到解决的迹象,反而有节节攀升之势!面对这样一个多年顽症,是政丨府开具的药力不够,还是原本就开错了处方?换句话说,是政丨府的拨款太少监督不力,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误入歧途?只有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才不至于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一、计划经济无法解决优质高教资源的供应短缺 大学凭什么可以高额收费?根源就在于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以中国的现实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也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县城农村,好学校好班级好老师总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东西必定水涨船高。以高等教育而言,一流的大学不仅是短缺,简直就是稀有,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全国学子们趋之若骛,这就导致这些学校有足够的资格来挑选优秀的学生和收取高额的学费。你若不愿来,后面排队的人还多着呢!其他省市的公立大学虽然没有象北大清华这样的受到追逐热捧,但在中国人需要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汹涌需求面前,眼前的供给实在是僧多粥少人多为患,消费者并没有可以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的权力。 资源的短缺靠什么方法来解决?政丨府目前的所作所为正如大部分人的期望,即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经方式增加财政拨款和增加收费监督。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精编版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