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音乐室》(诗歌)

教学活动《音乐室》(诗歌)
教学活动《音乐室》(诗歌)

教学活动《音乐室》(诗歌)

作品赏析:

“你来弹琴,丁丁丁,我来敲鼓,咚咚咚……”这是幼儿园音乐室里创建的情景。优美的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但富有韵律、极具节奏感的诗歌更能促进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积累。

《音乐室》用通俗易懂的语句、富有韵律诗歌语言,大幼儿园里小朋友开展音乐活动的场景表现的淋漓精致,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节奏,感受了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朗读玩这首诗歌,幼儿会萌发出仿编的欲望,进而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迸发出更高的阅读热情。

活动一:理解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传递的快乐情绪。

2、学习诗歌里的象声词,乐意参加音乐活动。

3、认读重点字词:弹琴、敲鼓。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2、教师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欢快的音乐、乐器、自备大字卡“唱歌”。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幼儿安静倾听。

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说说你们平时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

你们认识哪些乐器?它们能发出什么声音?试着模仿出来。

二、大图书阅读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①弹琴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出示大字卡“弹琴”。并请幼儿模仿弹琴的动作,学念象声词“丁丁丁”。

②敲鼓会发生什么样的声音?教师出示大字卡“敲鼓”。请幼儿模仿敲鼓的动作,学念象声词“咚咚咚”。

③摇铃会发生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模仿摇铃的动作,学念象声词“哗哗哗”。

④小朋友唱歌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唱歌,教师给予鼓励。

2、教师以形象的语调,配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朗诵诗歌。

3、播放录音,幼儿看小图书跟读诗歌。

4、你从诗歌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幼儿分别说说里面的象声词。

你还知道与诗歌里不一样的象声词吗?请说出来大家听一听。

三、游戏活动

1、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弹琴,幼儿就大声的说“弹琴”;教师敲鼓,幼儿就大声的说“敲鼓”。

2、游戏:我会做

教师拿出大字卡“弹琴”,幼儿就说“我来弹琴,丁丁丁”,并学做弹琴的动作;教师拿出大字卡“敲鼓,幼儿就说“我来敲鼓,咚咚咚”,并学做敲鼓的动作;

教师摇铃一下,幼儿就说“我来摇铃,哗哗哗”,并学做摇铃的动作;教师拿出大字卡“唱歌”,幼儿就说“我来唱歌,啦啦啦”,并唱一两句歌。

四、结束活动

1、请幼儿自由的边朗读诗歌边做动作。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书,整理物品。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阳泉二中王美玲 [案例背景] 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我的学生是理科班,整天忙于数理化,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经常性的阅读这些书,使得学生的语言水平深受其害,如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学生张口就来周星弛的口头禅:“哇靠”“哇塞”,更有甚者能把他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爱情放在我面前……”倒背如流。千篇一律的说话方式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品位难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诗词就没精打采,无兴趣去读。 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小议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小议 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但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四点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增强兴趣法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意境创设法 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的再现 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摘要]纵观往年的高考大纲,对于学生诗歌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占据较大的考察比例。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歌信息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就学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对于诗歌而言,在这样短短的几句话中要想呈现出大量的形象和情感要素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功底的,这就要求诗歌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外显的信息化作潜在的内涵信息,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诗歌从其潜在信息的含量就可以分辨出来。一般情况下,诗歌内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形象信息;二是,情感信息。诗歌所描述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都

是以人、物、景等对象,但有所不同的是诗歌在对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其语言十分简练,内容较为紧凑,因此,诗歌的显性描述中包含了大量的潜在涵义。 潜在形象信息主要包括景物特征和抒情主体(人物)。进行诗歌鉴赏时,景物是我们的必然着眼点,诗人所写的景物作为外在的显信息是我们捕捉潜信息的关键。在鉴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时,我让学生比起眼睛来大胆得想象,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想象中有初升的明月、呜叫的山鸟,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外在的显信息,但透过这些,我们可以捕捉到春山涧溪中倾泻而下的皎洁的月光,想象到在声声鸟鸣中愈发显得寂寥和静穆的山林景象,至此,诗人内心闲静的情感和诗中反衬的艺术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接着我有举出了名句“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请学生自主分析。平时大大咧咧的孙同学说:“我从诗歌中独坐一个人在斋中的表层信息,联想到周边优美的景象与主人翁孤独的心态。”伴随着班级学生的一片赞扬,我对孙同学的发言进行简评,并强调这是抒情主体形象。人们常说:“任何景语都是为了表达情语。”在诗歌中国外在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在信息,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在写景物时,必须要形象地描述出景象的外在特征,当然,在描述其特征的同时也必须要渗透出抒情的主体形象,因此,潜在信息的挖掘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113681040.html,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于军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09期 【摘要】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比较难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知识储备贫乏,学生不易接受,而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将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诗境,领悟诗寓,表达诗意,从而使古诗词课堂教学诗意浓浓,画意浓浓,情意浓浓,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而且怎样做,才能走得更远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古诗词引情意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zk1605201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60-01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古诗词毕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体味古诗词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词教学的难度。对很多老师而言,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于一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等功能,把诗词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与作品的距离,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身临其境地品味诗词韵味儿,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很大程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趣引情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教学《咏柳》时,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首页出示了一幅新柳碧玉婆娑的摄影作品,屏幕上一棵婀娜多姿的垂柳轻垂湖面,画面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无法不去注

高中语文之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之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03-13T18:58:19.6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谢冬如 [导读] 高中教材中是古诗词篇目众多,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篇幅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摘要:高中教材中是古诗词篇目众多,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篇幅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都要接触一定数目的长篇古诗古诗。这些作品篇幅上、内容丰富,能够带给学生多样的艺术感受。但同时大量的生僻字词以及复杂的情感变化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教师鉴于学习的难度会直接讲解重点知识,而使学生错过了自主感受的机会。因此,立足于长篇古诗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全新的方法结合广泛的课外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长篇古诗词教学方法、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篇幅比较短小的,而进入高中后,长篇古诗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另外,很多的长篇古诗都是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这些作品,不紧要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还要放在文学史中,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与现实的角度深刻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丰富自我的人文素养。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高中长篇古诗的教学方法。 一、深入文学史,辨析体裁特点 古诗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期的长篇古诗在体裁和写法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学习时学生容易一概而论,不能抓住作品体裁独有的特点,进行有重点有技巧的赏析,而造成学习上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学史的观念,从作品体裁本身出发,根据体裁特点寻找学习的重心。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楚辞》的写作特点进行针对性理解。在阅读中学生普遍会对作品长短不齐的句式和文中反复出现的“兮”字以及“蕙纕”、“揽茝”、“芰荷”、“芙蓉”等大量的植物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楚辞》的整体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使用“兮”字而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作者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楚地,当地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作者有着以香草美人来自喻清高气节的意识,因而会在作品中出现很多陌生的植物名称。理解了这些学生就只需要对这些植物的名称做到认识即可,而不需要过深探究,而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略读加精读,清晰分结构 长篇古诗不像绝句和律诗一样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学生在阅读时经常会由于篇幅过程而难以理清头绪。因而实行略读加精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先理清作品结构,然后针对具体部分展开细致探究。为了有效进行精读,教师可以对文中的生僻字以知识清单的形式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 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实行略读加精读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清晰理解。在略读中学生可以抓住“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句子发现作品可以分为江岸送别遇琵琶女,琵琶女深情表演,诉说身世,作者生发感慨等几部分。从而可以知道作品的主要部分应当在琵琶女表演和诉说身世这两部分。在精读中,教师可以制定生僻字学习的板块,在黑板中写出“钿头银篦”、“呕哑嘲哳”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帮助学生顺畅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阅读每一部分的具体段落,探究作者如何展开具体的描写,达到对作品的全面理解。 三、多角度思考,赏析艺术手法 长篇古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才能,在目前的学习中,教师倾向于对作品中的名句进行讲解,而对于其他句子存在忽视的现象,这样难以让学习对作品的艺术性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对比,教师要深度解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将各个句子联系起来,通过归纳与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句子艺术手法的独道之处。 例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第一段进行综合的艺术赏析。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对比的修辞将蜀道和青天进行了高度的比较。突出了蜀道的高,同时又使句子具有了夸张的成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运用用典的修辞以蚕丛和鱼凫两位帝王的年代久远突出了蜀道历史的长远。“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是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基础上对于蜀道的高进行了具体的表现。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又是作者发挥想象,以天上的星辰之高衬托出蜀道的高度。整个段落以“高”位核心,站在仰视的角度突出了蜀道的雄壮气势。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够树立整体认识的意识,注意到诗歌内在的关联性,提高对作品的理解深度。 综上所述。长篇古诗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类型,着重体现了古代文学辉煌灿烂的特点。在学习中,教师要立足于作品长篇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学史的观念,从作品体裁本身出发,根据体裁特点寻找学习的重心;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略读加精读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有主有次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句子之间的关联性,全面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性形成深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叙事诗教法初探[J],何娟,课外语文(下),2015(10):66. [2]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选择例谈,罗蓓蕾,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08-22.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我国,诗、乐、舞是同源而生的,古典诗歌最初是用来传唱的。早期的《诗经》、汉魏六朝乐府,都是合乐而唱的歌曲;唐宋年间,最负盛名的诗歌就是依曲谱而唱的;元明期间的剧曲与散曲,都含有歌曲的音律。因此,诗歌与音乐是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到了近代,乐曲的散佚,大部分合词而歌的乐谱遗失,古音乐出现断层,而大部分合乐而唱的诗歌却得以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我国古典诗歌以永不倒的不老松形式一直存在于高中语文课本中,同时,它还是高考必考的一部内容。在高考改革下,占高考试卷的分值也越来越重。另外,古典诗歌还充当着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学知识的媒介。因此,寻源头之教法,将音乐引入课堂,与古典诗歌完美契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遵从了古典诗歌原有的神韵,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使古典诗歌焕发出新的光辉。 一、音乐导入 音乐能缓解人紧张的情绪、释压、放松,用好的音乐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亦是这节课成功的开始。用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环境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迅速进入古典诗歌的学习,从听觉盛宴中走进绚丽的想象空间,在愉悦的听觉感中进入心理、精神上的享受,引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 例如以安雯的《月满西楼》导入李清照的《声声慢》,《月满西楼》是由李清照另一首词《一剪梅》经谱曲而成的,让学生通过音乐感情的直观表达,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这首词表现的是李清照闺阁离愁的情绪,以此引出作者的艺术风格,再提出问题,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有没有影响,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同时,以《月满西楼》来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做到温故而知新,引发学生用音乐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以音乐导入课堂,能够在课堂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诗歌在歌曲直观的表达下,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理解诗歌和作者的感情色彩。 二、音乐感知情感 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学习诗歌的感情色彩。人的感情表达是抽象的,有时诗人会运用正衬、反衬、比喻、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或选择意象来表达感情,含蓄的表现手法、具有年代感的意象表达,让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真正的感情就显得有些困难。这时可以利用音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用豪放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中学语文论文 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 殷珠 传授知识与技能传授知识与技能,是指对学生进行阅读古典诗词基本技巧的训练。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作品形式中题材最多样、形式最优美、音韵最和谐、语言最精炼、意境最悠远、情感最丰富、用典最频繁的文学艺术形式。因此,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阅读技巧的训练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课堂讲解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引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品鉴古典诗词基本方法与技巧的教学方法之一。 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品鉴、背诵过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其古典诗词知识储备与文化修养毕竟有限。所以,学生在初中第一次学习古典诗词课文时,教师必须授予学生认知、吟咏古典诗词文本的基本技能。 1.传授文体相关知识。中国古典诗词作品的类别很多,比如,按表达方式分类,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等;按表现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近体诗又称为“格律诗”,是兴起于唐代的新诗体。近体诗可以分绝句、律诗、排律、词、曲等。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与律诗根据每句诗句字数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即为五言律诗,杜牧的《赤壁》则为七言绝句。 2.传授诵读技巧。古典诗词因其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而非常适合读者浅吟低唱或者高声朗读。诵读时,必须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内在节奏规律,读出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感。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其诵读节奏为“221”或者“2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杜牧的《赤壁》是七言绝句,其诵读节奏为“2212”或者“222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启动思维,开启智能启动思维,开启智能,是指古典诗词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向前发展。古典诗词中以自然风光中的山水田园或者边塞奇丽风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类古典诗词,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自然景物,画面优美灵动,意境深远精美,学生阅读、品鉴时,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制约与束缚,放飞思绪,自由想象,可以对古典诗词艺术作品中描绘的美丽风景进行直接鉴赏甚至二度创作。在古典诗词作品中,以自然风光中的山水田园景观或者边塞异域风情为题材者甚多,前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等,后者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使至塞上》等。 以岑参的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这首诗因具有内涵丰盈宽广、色彩美丽浪漫、气势磅礴浑然、意境鲜明独特等特点,而极具艺术感染力。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这首诗歌中描写的瑰丽雪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与自己所见所闻的现实生活中的雪景进行比较,由此体味古代边塞的奇寒与边塞雪景的奇丽、边塞军旅生活的苦寒以及作者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的冰天雪地中送别“归京”友人武判官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之情。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这首诗进行整体的或者局部的二度创作。 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德为立身之本,德为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等文学作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8-04-16T10:02:49.67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作者:谢聪慧[导读] 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255200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一、对现存诗歌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在的教师最怕人们评价自己的课堂是“学生活动不充分”,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就是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可以算是最好搞学生活动的课堂之一,所以众语文老师不论青红皂白一律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明明几句话一点拨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体现诵读涵泳的精神,每一首诗都要让学生翻来覆去的诵读;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最好能安排个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学完诗歌之后一定得让学生动笔写首诗,惟其如此才更能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们的活动很丰富,但是我们的活动也很模式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教学安排和进度也时有差异,可是我们的活动设计却显得那么有规律。如果有一天我们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就是仅仅为了活动的话,那么我们语文课堂的实质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 二、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1.思考学生。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和接受的实际情况。在当今这个信息急速更新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读诗也不喜欢诗的,他们除了囫囵吞枣地把教材上的诗歌背下来、在别人的诗歌朗诵中鼓鼓掌、在老师的讲解中修改一下答案之外,他们的收获非常有限。那么面对这样程度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他们什么?又该怎么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接受?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思考教材。我们在苦挖教材的时候,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这些诗其实我自己都不太喜欢,也觉得阅读起来有难度,但还得按部就班地一首首地讲下去,并且告诉学生这首诗有多么多么好。如果我们费尽力气讲一首自己和学生都不喜欢的诗,语文教学又怎么可能有趣味?在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中,教材、课程的设置都变得更为灵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脱离教材的束缚,而选择一些自己和学生都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作品来丰富语文课堂呢? 3.思考定位。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过我们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在不考虑纸上所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说辞前提下,我们是要让学生从此热爱诗歌,还是要让他们成为诗歌鉴赏的高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有步骤、有梯度地逐步实现的?什么样的定位是可操作、可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定位将决定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成效。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如果仅靠诵读、默写、习题、创作这些手段来支撑,就很难真正将学生吸引到诗歌的世界中来。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现实困境,从教材到课程到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搭好梯子,引领他们走进来、读进去、悟出来并爱起来。阶梯式的引领式教学,对于高中诗歌教学来讲是个可尝试的教学策略。 三、诗歌教学设计实例 举例来说,高二学生的现代诗歌选修部分是一个难题。首先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量太小,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兴趣,接受起来更是存在一定难度。其次鲁教版教材中现代诗歌部分的编写主要是以题材类型为标准来进行选诗,但其中所选诗歌在篇幅长短、创作年代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差异太大,不全适于现在的高二学生程度。 因此笔者思考再三,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第一,一定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一定要给学生设置台阶和梯度,使其更容易接受;第三,一定要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性指导,否则学生读了半天诗也不过是“盲读”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决定部分地舍弃鲁教版教材,而是自选诗歌编制阅读材料,同时对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自己的设计。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学生在课后感慨自己有生之年从未读过这么多现代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开始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其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度较高,除了大量的配乐诵读练习之外,还自己搜罗、自己介绍、自己创作诗歌,引发了他们很大的参与热情。再次,学生从最初的排斥、厌烦,到后来会读一点诗并爱上配乐朗诵,更创作出相当有新意的诗歌,形成了比较大的跨越。而回顾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是源于在教学设计当中给学生设置了他们可以尝试和接受的阶梯,才使得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了现代诗歌的世界。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菡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龚敬伟浅析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A],2015。

多媒体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5-20T17:04:21.03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作者:段贤慧[导读] 多媒体是提效的重要工具。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化解古诗词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视听感知中快速获得理解,并接受。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教室,成为了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强大,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能把抽象的知识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介质承载出来,让学生能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中获得理解并内化,形成自我知识结构。在这过程中,多媒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与加速作用,实现了教学有效性的大提升。而古诗词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其语言精炼,寓意深邃,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难度。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常采用"讲译"教学,叫学生背译文大意,这不仅使古诗词教学枯燥乏味,还加重了学生负担,教学效果差。而在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紧迫的实践课题了。而将多媒体与古诗词教学整合,也是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突破口。有效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师生互动中来,达成双边。多年的古诗词教学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实施趣味教学法,能创设出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如临其境,很快地融入那诗情画意中。为此,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声像合一的特点制作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背景音乐,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增强兴趣,成为"我要学"主体。例如,在教学《秋天》这首诗的导入环节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组秋天的图片动画视频,再加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学生在视听刺激下,感官被吸引。在音乐的渲染中,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一下就浓烈至极。就此当时,我们再提出问题:"你觉得秋天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无一不流露出对秋天的热爱。"秋天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季节。"简短的导入,学生已经兴致昂然,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奠定了兴趣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 古诗词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性、意蕴感和情趣感,其中形象性又是基础,利用形象性的动画、图形、音乐把诗歌的美具体化,使艺术美传神地表达出来,加强对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变,引起学生的美感联想,让学生感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而这过程,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感受诗情画意。(一)课前见画吟诗。在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春景图,运用多媒体让他们直接感知现实事物,触发瞬间地直觉,看他们不加思索会联想到哪些诗,以激发他们学习新诗的兴趣。如在学《忆江南》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大屏幕,让他们脱口而出吟出《咏柳》、《春晓》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即景会心、自然灵妙"的乐趣,同时也初步感受到诗歌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也就是形象地又充满激情地描绘自然景物和各种事物。 (二)课中学诗作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掌握之后,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在音乐中根据视频中的形象把诗画成一幅画,要求学生一边画一边想,把画编成一个故事,互相交流评议,渐渐琢磨诗中地情感、意境。 (三)课后赏画学诗。新诗学完后推荐几首类似地新诗画,让他们举一反三,并且每天自学一首,一周一交流。交流本着"浅者深之,深者浅之"的原则,老师只在节骨眼上点一下,学生能懂最好,不懂也可听听别人的意见,无碍全篇的欣赏,诗学多了,渐渐的自然都明白了。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强烈情感,让学生理解诗中意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力,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展示使诗人性情摇荡而失去平衡的外物,再现诗人或亲身感受或耳闻目睹的人间种种悲惨苦难的人事,让学生深深为之"感荡心灵",真有无尽哀怨激愤怅触于心怀,非以诗发泄出这种情感而后快的情感,学生便能体会诗人的表达欲望。 (一)联系实际体会欢愉。在学习《早发白帝城》,再现安史之乱和李白死里逃生的故事,学生可以想想自己期末考试结束,可以回家时的心情,体会他归心似箭的心情,便能明白诗中为什么舟轻如箭,心轻若飞了。(二)身临其境体会哀怨。再现屈原之遭放逐、王嫱之离宫出塞、边塞战争造成的妻离别子、暴骨沙扬孀闺泪尽、士大夫的解佩出朝等等,正是这些恨事、惨事,使诗人产生不以诗歌发泄出郁于心中的这种情感就抑郁不安的表达欲望。在学习《夜宿芙蓉山主人》时,通过画面和老师生动的解说,学生明白了诗人是在两次被贬后写的,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听到诗人的叹息、肚子的空鸣,感觉积雪踩上去的咯吱声,自己仿佛就是带着贬谪的愁绪、旅途的困顿、思归的急切的风雪夜归人,更能体会诗人凄凉的心境。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的界限,拉近学生和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有了情感性体验,便能逐步理解诗中的意境。 总之,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作用巨大,只要我们科学设计,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就能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宫,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祜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辅助而更精彩。参考文献: [1]袁丽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年。 [2]贺远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智慧,2018年。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黄传福:古典诗词教学 2016-01-14 上传:赵广志创意语文教研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1:17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或限于学校教学条件,或限于本身思维局限,或限于学生知识水平,长期以来普遍采用模式多是“讲授——接收——接受”教学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1:19 有请黄老师 广东黄传福2016/1/13 20:02:15 考究一下这种教学模式就能发现,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申明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或复习)——传授新知识——掌握运用——巩固加强——检测提升。”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有其优胜之处,但在学生思维突破上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弊端。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2:44 诗歌教学真的是我们教学中用力很多,收效很小的一个版块。 广东周晓2016/1/13 20:02:47 高三更是如此 广东黄传2016/1/13 20:02:53 信息时代的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做了一些改进,提出了许多教学模式,但许多课堂在本质上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其实改变不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3:06 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堂上文章的欣赏与学生的写作,目的性都太明确,尤其是应试目的,更是大大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教育大局,但是古典诗歌的特殊性却让我们在教学品鉴上有了拓展的空间,可以尝试用我们个人的学识来改变教学的模式,而且容易有成效。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22 好,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晴空秦皇岛吴炳2016/1/13 20:04:27 黄老师说的是,在教学模式上改变,真的需要个人的素养 广西莫2016/1/13 20:04:28 审美性 广东黄传2016/1/13 20:04:39 古典诗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因人而异,否则很容易变得人云亦云,失去“诗味”,变成纯物化的文字。诗歌中寥寥数语即可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诗人往往都运用一

高中语文诗歌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本文是李白在长安时为了送友人入蜀而作,属于一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2. 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只有反复的诵读学生才会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音乐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回忆李白的诗句导入,大多数学生可能会想到“床前明月光”“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诗句,由此得出李白诗歌一个很大的特点,奇特的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从而引出《蜀道难》。此环节意在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引发他们更大的学习新课的兴趣。 【环节二】、认识李白。 此环节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前预习情况。 【环节三】、诵读感悟诗歌学习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首先设计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朗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师生共同欣赏flash配乐朗诵《蜀道难》,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再以配乐的形式让学生学生集体朗诵,加深理解。 【环节四】、讨论文本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的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启发法 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技巧。新课标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合作探

发散性思维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贺州市平桂区道石学校黄玲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古典诗歌教学应用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B ).2011.03.007 发散性思维也叫扩散式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和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新、更多可能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本文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试做说明。 古典诗歌是一种表现艺术,它重内轻外,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强调言近旨远、意在言外,具体表现为篇幅短小、简洁凝练。这些特点决定了读者鉴赏作品文本时必须依据诗歌的语言、意象主动地展开丰富的想象,俯仰古今,通过有限的文字去补充因为语言的高度凝练而在字里行间、意象之间形成的空白,再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思考各种可行的新颖独特的阐释方法,感受语言形象之外的种种情韵与意味。 一、纵向追想,钩沉诗歌文化思想 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都会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在同一民族里,某一形象经过千百年来时间的沉淀,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个具有文化思想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时很喜欢用典故,以追求在有限的字句里表达更多层次的丰富内容。所以在鉴赏与教学时,可以把思维伸向远古的历史,把这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文化钩沉出来,这就是发散性纵向追想思维。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有这么两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这是写戍边将士突破重围、轻装追敌的情景。诗中的“易水”,也不完全是一个地理名称。因为“易水”这个地方,也有着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将要赴秦,为燕太子丹行刺秦王,燕太子丹在易水边上为他饯行。这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鉴赏教学时,也要引导学生品味“易水”这一词语的文化内涵,把荆轲刺秦王时“易水送别”这一画面融合到李贺诗的情境中来,让学生领悟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横向联想,探究诗歌思想主题 从横的方向上,依照其相关部分与特点进行思考即为横向思维。中国古典诗歌意蕴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举事宣心,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构思,运用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创作。因而横向联想也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常用思维。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读此诗,谁都不会把“老鼠”形象仅就老鼠本身看,总要在这个形象之外去寻求相似性。很显然,诗人讽刺的是贪官污吏,因为老鼠和贪官在属性上有相似性。只有这样理解,才算是探究到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另外,古典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意义在同一民族里,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有稳定性。如“松鹤”象征长寿,“杜鹃”象征悲哀,“乌鸦”象征不祥,“梅兰竹菊”象征理想人格等等。所以鉴赏时也就不能就字论字,而需要横向发散解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有一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鸟”和“云”,照诗字面看,指的是自然界的风物,如果单就这个词而论,它还另有含义:鸟和云都常用来比喻人自由自在的品性,是隐逸的象征。诗人在独坐与山的对话中,从山上的自然风物中,领悟到了自由自在的人生意义! 三、局部扩想,丰富诗歌画面之美 由于篇幅短小的形式特点,古典诗歌用语往往都是以偏概全、以少总多、以小见大。诗中的表象,常常是不完全的:如用“干戈”代指战争,用“蛾眉”代指美人,用“扁舟”代指归隐。因此对古典诗歌的教学,也应该让思维由局部向全体扩伸,由点到面,点中求全,直到最后生成完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杜甫诗《月夜》有这么一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诗句只写了人的头发和手臂,可是谁读这诗句都不会这么想,也不能这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