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曾春霞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7(007)024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危重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并依据其评分结果选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5.6%),且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越高,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

【总页数】2页(243-244)

【关键词】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小儿;护理

【作者】曾春霞

【作者单位】广汉市中医医院儿科四川广汉 61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 [J], 梁栗娇

2.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 [J], 卜网俊

3.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危重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J], 宋源源; 王红

4.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J], 何晶莹

儿科危重症多选题

[多选题] 1.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应用时应注意BCD A.适应于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 B.首次评分应在24小时之内完成 C.根据病情变化可多次进行评分 D.每次评分根据醉最异常测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 E.以上都是 2.以下属于心脏正性肌力药的是ABCDE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氨力农 D.米力农 E.异丙基肾上腺素 3.GCS评分时应注意BCDE A.GCS评分包括运动、语言、睁眼三个相互关联的反应 B.疼痛刺激的方式从压指甲开始逐步对颈、头、躯干局部进行刺激 C.判断运动功能评分时应以任何一个肢体的全面最佳反应为准 D.睁眼的疼痛刺激时,应避免压迫眶上和下领角,这样易出现闭眼反应 E.评分时排除药物作用的影响 4.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有ABCDE A.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C.新生儿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D.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E.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5.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ABCDE A.呼吸衰竭 B.心脏疾病 C.中毒或过敏 D.意外事故 E.医源性因素 6.以下有关心肺复苏后脑复苏中防治脑水肿正确的有ABDE A.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立即开始脱水治疗 B.脱水剂多用20%甘露醇 C.脑水肿在发病后3~5天达高峰 D.脑水肿多持续5~7天 E.脱水时间一般持续5~7天 7.以下属于低温促进脑复苏的机制的有ABCD A.降低脑代谢率 B.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合成、释放和摄取 C.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D.抑制缺血后热休克蛋白的产生 E.以上都不对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效果分析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 取本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分后再给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下降(P<0.05)。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小儿危重病变化快且复杂,掌握治疗时机是其疗效的关键[1]。临床工作中若诊断不够及时而耽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不仅会导致其预后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造成死亡[2]。因此,准确评估危重病患儿的病情,对提高其临床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是近年来临床上用于评估危重病患儿病情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献[3]报道,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危重患儿具有较好的护理指导效果,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本院针对危重病患儿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分后再给予分级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6.08±1.75)岁;疾病类型:感染1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应激性溃疡6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3例,脑疝2例,休克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8个月~12岁,平均(6.16±1.84)岁;疾病类型:感染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应激性溃疡7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3例,脑疝1例,休克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危重症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情况给予分级护理。评分标准: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评分。经评分后观察组42例患儿中80分8例,根据疾病类型及病情转入到相应科室,并给予针对性的诊治和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效果根据患儿病情发展、症状、体征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显效:经治疗后,患儿脱离生命危险,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进食正常;好转:经治疗后,患儿脱离生命危险,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趋于正常,进食一般;无效:经治疗后,患儿未脱离生命危险,

第八章 儿童危重症评价系统

第八章儿童危重症评价系统 正确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对急诊医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上有多种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一、诊断评分法: 按疾病主要诊断及分期衡量病情的轻重,多用于成人疾病,有标准的疾病分类(ICD-9码)可参照,其主要缺点为同一类疾病严重程度差别较大,且某些危重患儿病情复杂,入院时诊断不清,无法及时进行评估。 二、危险因素评分法: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事件特点、人口学等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因素来判断病情,如创伤分度、烧伤评分等。这些评分多用于特定器官系统,范围较窄,且危险因素并不等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能间接反映后者,故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三、治疗强度评分法: 此种评分法是按患者接收治疗手段的不同和强度大小进行评分,如TISS(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评分等,该方法使得治疗与病情直接挂钩,较为可靠,但不同医院、不同医师所用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性,故所获资料不易进行比较。 四、生理学评分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根据患儿生理环境紊乱程度评估病情。由于不考虑病因及诊断,仅依赖于全身器官系统的生理指标测值决定病情轻重,测值异常程度越大,病情越重,非常适用于临床上急重症抢救生命为目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要措施的急救特点,故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对这一类常用的评分方法作一介绍。 第一节小儿(非新生儿)危重疾病评分方法 生理稳定指数(Physiologic stability index, PSI)是第一个世界公认的儿童危重病例生理学评分方法,在儿童急诊医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虽然由于参数众多,常规应用于临床过于繁琐,近年来已逐渐被其他评分方法所取代,但作为众多儿童危重症评分方法的“鼻祖”,仍值得介绍。随着PSI应用过程中经验的积累,Pollack等对PSI进行了简化,于1988年提出了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PRISM),迄今为止已发展到第三代(PRISM Ⅲ),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儿童危重症评分工具。而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有效的危重患儿病情评估方法则是由中华医学会1995年制定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草案)(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 PCIS),10余年来,其临床效能得到了有效证实。一、历史背景

新生儿危重症评分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标准 ③首次评分,若缺项(≤2),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如缺2项,总分值为80,分值:72非危重;56~72危重;<56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填写);④当某项测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变时,可按测值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何时);⑤不吸氧条件下测P a O2。 评分≤80分的新生儿可转入急救中心治疗。 新生儿危重病例的单项指标 凡具有下列指标的任何一项,可定为危重新生儿。 1、凡需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者或者反复呼吸暂停对刺激无反应者。 2、严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力衰竭,房扑和房颤、阵发 性室速、室扑和室颤,房室传导阻滞(Ⅱ~Ⅲ型以上)、心室内传导阻滞(双束支以上)。 3、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 4、反复抽搐,经处理持续24小时以上者。 5、昏迷,弹足5次无反应者。 6、体温≤30℃或>40℃。 7、硬肿面积≥50%。 8、血糖<1.1 mmol/L(20mg/dL)。 9、高胆红素血症有换血指征者。 10、出生体重≤1500克者。 凡具有上述指标任何一项的新生儿,可转入急救中心治疗。

儿童患者危重症诊断标准(符合其中一项) 1、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6.67Kpa(50mmHg),或需持续输注药物以维持血压在上述标准以上者 (2)心率<50次/分或>200次/分,连续测定1分钟 (3)心搏停止 (4)严重心律紊乱,如阵发性室上速合并衰竭,心室扑动或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以上)等 2、呼吸系统 (1)凡需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者 (2)呼吸频率<15次/分或>80次/分,连续测定1分钟 (3)PaCO2>8.66Kpa(50mmHg)或PaO2<5.33Kpa(40mmHg)(除外青紫型心脏病,吸入空气情况下) (4)PaO2/FiO2<200(除外青紫型心脏病) 3、神经系统 (1)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抽搐30分钟以上或两次惊厥间神志不清者(除外药物影响) (2)Glasgow昏迷评分≤7 (3)瞳孔固定散大,脑性呼吸节律 4、血液系统 (1)血性贫血危象:血红蛋白<50g/L(5g/dL) (2)有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者(诊断符合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标准) 5、肾脏系统 血清BUN≥35.7mmol/L(100mg/dL)(既往无肾脏疾病) 6、胃肠系统 (1)消化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 (2)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 7、各类型急性中毒 8、其它: (1)严重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需要监护者 (2)血钾:<2.8mmol/L,>6.5mmol/L (3)血钠:<120mmol/L,>160mmol/L (4)pH:<7.20,>7.55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可转入急救中心救治。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詹小平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詹小平 发表时间:2018-11-06T11:15:43.33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作者:詹小平 [导读] 结论: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有利于患儿预后和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二区 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将本院收治的危重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常规危重护理)、研究组(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指导),两组各34例。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有利于患儿预后和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小儿护理;指导意义 小儿危重症具有病情重、复杂多变等特点,会导致临床护理、治疗难度增大,若是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出错,则会耽误小儿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危及其安全健康。基于此,科学合理的评估对危重患儿的治疗而言,至关重要,有利于临床针对性护理,确保患儿生命安全[1]。本文特此对68例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危重患儿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34例。研究组中男性研究对象17例,女性研究对象17例,年龄2-9岁,平均(4.5±1.2)岁;9例器官衰竭,9例急性感染,7例脑疝,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组中男性研究对象18例,女性研究对象16例,年龄1-9岁,平均(4.4±1.4)岁;8例器官衰竭,9例急性感染,9例脑疝,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组资料客观对比,P值>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均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签署研究同意书;经影像学、病理检查予以确定。排除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凝血机制异常、药物过敏史患儿。 1.2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危重护理:将患儿实际病情告知于家属,鼓励家属树立治愈的信心,同时嘱咐家属如果发现患儿情况有变,需立刻向医师报告,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护理。 研究组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干预指导:按照小儿危重评分法,结合患儿临床检查结果以及患儿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患儿病情,获得危重评分,满分100分,多次予以评估,取其平均值,以此作为护理依据,评分越高越好。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分值<70分者,随时需救治,密切留意患儿各项体征,做好时刻抢救的准备;分值70-80分者,需入住ICU病房,护理人员24h连续不断的予以监护,围绕患儿具体情况开展对症处理,进行营养支持、体征监测;分值>80分者,按照患儿实际情况,将患儿转入相应的病房,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开展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评估内容涉及心率、血压、脉搏、尿量、血气分析、呼吸、血生化等,各项5分,总分100分,评分越低,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数据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数据差异。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对比 3.讨论 临床上,对危重小儿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其难度较大,影响患儿治疗时机,更甚至加重病情或死亡,基于此,利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进行干预指导,至关重要,有利于临床判断患儿病情发展趋势,进一步改善患儿预后。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主要围绕患者体征、病情、生化指标的变化,对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估,动态化十分明显,同时排除了危重患儿的年龄与性别等因素的影响[2]。通过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开展分阶段性的护理干预,可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患儿的治疗与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促使护理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而且评分越高,患儿不良反应就越少,病死率就越低。 为充分发挥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作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1)合理正确评估患儿病情。多次评估可避免漏评、误评,让患患儿及时得到治疗。(2)提高护理水平。通过专业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评估能力,以免护理的盲目性[3]。(3)心理与健康指导。将疾病有关知识、护理干预知识详细告知于患儿家属,赢得其配合,另外心理指导有助于稳定患儿心态,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本文中,研究组护理后的危重评分为(88.9±6.1)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2.3±6.0)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在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中,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小儿危重评分表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表 姓名:性别:年龄: 科室: 床号:住院号:医师诊断: 入院时间:评分时间:评分值: 项目 检查值 标准分值评分<1岁>1岁 心率(次/分) <80或>160 <60或>160 4 80∽100或160∽180 60∽80或140∽160 6 其余值10 收缩压(KPa) <7.3或>17.3 <8.7或>20.0 4 7.3∽8.7或13.3∽17.38.7∽10.0或7.3∽20.0 6 其余值10 呼吸(次/分) <20或>70或明显节律不齐<15或>60或明显节律不齐 4 20∽25或40∽7015∽20或35∽60 6 其余值10 动脉氧分压(不吸氧条件下测) <6.7 4 6.7∽9.3 6 其余值10 PH <7.25或>7.55 4 7.25∽7.30或7.5∽7.55 6 其余值10 血钠(mmol/L) <120或>160 4 120∽130或150∽160 6 其余值10 血钾(mmol/L) <3.0或>6.5 4 3.0∽3.5或5.5∽6.5 6 其余值10 血肌酐(umol/L) >159 4 106∽159 6 其余值10 或血尿素氮(mmol/L) >14.3 4 7.1∽14.3 6 其余10 血红蛋白(g/L) <60 4 <60∽90 6 其余10 胃肠系统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肠麻痹 4 应激性溃疡出血 6 其余10

说明 1.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10项)病情分度:分值>80,非危重;分值80∽71,危重;分值≤70,极危重。2.不包括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 3.首次评分应在24小时内完成,在多次评分中,以最异常测定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 4.若缺项(≤2项),可按上述标准折算评分,如缺2项总分则为80分,分值>64分为非危重,56∽64为危重,<56为极危重(但需加注说明病情和填写时间)。 5.当某项测定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定值正常对待进行评分(但需加注说明病情和填写时间)。 6.不吸氧条件下测定动脉血氧分压。 7.Glasgow昏迷评分值<8,为危重病。见下表: 改良的Glasgow昏迷评分法 功能测定<1岁≥1岁标准值评分 睁眼 自发自发 4 声音刺激声音刺激 3 疼痛刺激疼痛刺激 2 刺激后无反应刺激后无反应 1 最佳运动反应 自发服从命令动作 6 因局部疼痛而动因局部疼痛而动 5 因疼痛而屈曲回缩因疼痛而屈曲回缩 4 因疼痛而屈曲反应 (似去皮层强直) 因疼痛而屈曲反应 (似去皮层强直) 3 因疼痛而成伸展反应 (似去大脑强直) 因疼痛而成伸展反应 (似去大脑强直) 2 无运动反应无运动反应 1 0∽23月2∽5岁>5岁 最佳语言反应 微笑、发声单词、短语定向说话 5 哭闹、可安慰词语不当不能定向 4 持续哭闹尖叫持续哭闹尖叫语言不当 3 呻吟、不安呻吟语言难理解 2 无反应无反应无说话反应 1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发表时间:2015-10-22T14:09:46.19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韩丽华 [导读]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北院区小儿危重病患者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开展医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北院区河北邯郸 056201) 【摘要】目的: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病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及其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为9.375%和100.00%,出现了1例呼吸困难、1例呼吸道感染和1例血压不稳定患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为28.125%和8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危重病患者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开展医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干预;指导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13-01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分别进行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和常规危重病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指标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4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每组各30例。男31例,女29例。护理组,年龄0.60岁到8岁之间,平均年龄(4.02±1.45)岁。对照组,年龄0.60岁到8岁之间,平均年龄(4.03±1.4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病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1],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进一步对其相关的临床护理参照项目进行评估和测定,比如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影像学诊断检测结果、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等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分类统计[2]。之后给予危重病护理评分,根据患者的具体得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分级护理操作,在对患者评分过后,对于得分低于70分的患者,需要对其开展密切监测和管理过程,这个分值范围内的患者其生命体征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容易出现病情危急的情况,因此需要做好急救准备。对于得分在80分以下,70分以上的患者,需要将患者转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并且选择一对一的护理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监护管理,这样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后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过程。得分在80分及其80分以上的患者,需要将其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转到相应的病房,然后开展对症治疗和常规危重病医护服务[3]。 1.3指标判断标准 治疗显效表现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其相应的生命体征指标稳定且逐渐恢复正常,患者的其他方面比如心理、饮食等功能良好[4];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其相应的生命体征指标稳定且有所好转,患者的其他方面比如心理、饮食等功能明显恢复;治疗无效表现为患者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其相应的生命体征指标不稳定,患者的其他方面比如心理、饮食等功能恢复较差,患者甚至出现了死亡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为9.375%和100.00%,出现了1例呼吸困难、1例呼吸道感染和1例血压不稳定患者;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为28.125%和83.3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小儿危重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监测和观察,能够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划分和综合评价[5],将其患者病情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分别进行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和常规危重病护理方式,结果显示护理组的临床护理疗效为80.00%,对照组的临床护理疗效为60.00%;同时护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率分别是为9.375%和100.00%,出现了1例呼吸困难、1例呼吸道感染和1例血压不稳定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了小儿危重病患者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护理方式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临床开展医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诊治的危重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后进行干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危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患者为4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儿来讲,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以预知患儿的病情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小儿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通常小儿危重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多变,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治疗或者护理的难度,所以对于患者病情实施科学、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1]。只有及时准确的评估才能为抢救治療或者护理提供依据,促进护理效率的提高,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我院诊治的100例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诊治的危重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21例,女29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年龄(6.15± 2.14)岁;有21例感染患儿,1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例应激性溃疡患儿,3例脑疝患儿,3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儿,3例休克。对照组包括男20例,女30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年龄(6.87±2.74)岁;有22例感染患儿,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例应激性溃疡患儿,4例脑疝患儿,2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儿,2例休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危重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首先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评分,根据得分情况采取分级护理,将多次评分进行综合比较。评分涉及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等,对于得分为80分及以上的患儿按照其病种入住对应病区,并给予对症护理;对于得分在70~79分的患儿必须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全天24h监护,并采取相应治疗;对于得分为70分以下的患儿应该加强密切监护,并随时准备抢救。 1.3诊断标准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包括三个等级,分别是痊愈、有效和无效。①痊愈是指患儿脱离危险,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进食;②有效是指患儿脱离危险,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均有所恢复并稳定,但进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doc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 儿童篇 一、危重病人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及处理流程 体温异常:患儿体温持续升高达39度以上或高热不退,或退而复升或四肢厥冷,均为异常情况。 脉搏异常:心率过快过慢。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呼吸异常: 1、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转为深快,再逐渐转为浅慢,并有短暂停顿,像潮水涨落不断反复。说明病人呼吸中枢已趋衰竭。 2、点头呼吸:病人呼吸时,头随着上下移动,并处于昏迷状态,是病人临终的信号。 3、病人连续抽吸两次,说明呼吸中枢已经衰竭。 4、病人呼吸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片刻又开始呼吸,几度反复,预示呼吸即将完全停止。 5、呼吸时只见下颌活动,预报病人濒临死亡。 6、叹息呼吸:病人在急促呼吸之中时而叹息一次,是呼吸中枢告竭的信号。 7、鼾声呼吸:病人在呼吸中,不时发出不同于正常人打鼾的阵阵粗大鼾声,是死亡的警报。 血压异常:

患儿血压升高或降低→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通知医生→按医嘱应用降压药物→评估用药效果→作好记录。2岁以上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内收缩压70-100mmhg,舒张压50-70mmhg;1-2岁收缩压80-112mmhg,舒张压50-80mmhg 处理流程: 1、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建立静脉通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5、病情观察:(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6、时评估用药效果,并记录。 7、病情未改善及时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观察

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护理评分法进行护理,根据患儿的评分采取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人数、7d后平均评分、并发症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更早帮助患儿脱离危重状态、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值得在护理作用应用推广。 标签:危重病;小儿护理;护理评分法 小儿危重病变化的速度快且变化复杂,把握治疗时机是有效治疗的关键[1]。如果诊断不及時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不仅患儿的预后效果不佳,甚至造成患儿死亡。然而,诊断小儿危重病存在一定问题,小儿危重病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复杂病情以及损伤部位所掩盖,诊治医生容易误判患儿的病情,影响护理效果。为观察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章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4例危重患儿均为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2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年龄(3.47± 2.35)岁。其中3例为急性中毒,3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14例患儿患有神经系统疾病,18例患有循环系统疾病,9例患有其它疾病。74例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原发性疾病以及体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如:护士长依据患儿和护理人员数量设定护理小组,将患儿分配至所有小组护理。责任护士承担执行医嘱用药、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等,并确保每为患儿都有责任护士。患儿入院前后均接受小儿危重病评分测试,以评分结果判断患儿病情变化。 1.2.2患儿进入医院纠正后使用已有的小儿危重病评分表评价患儿的病情,并根据评分表的诊断标准确定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对评分低于70分的严重危重病患儿加强护理力量,增加护士数量,实行严密的护理,护理人员时刻准备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随之准备抢救。对评分高于70分,但低于80分的患儿,委派责任护士实行全天候监视。对于评分高于80分的患儿则依据患儿的原发病进行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乡镇医院门急诊的应用研究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乡镇医院门急诊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对门急诊患儿分诊在乡镇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门诊急诊接诊的急重症患儿223例在首诊时应用简化PCIS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三类。非危重儿留院观察治疗;危重儿暂无生命危险者转送上级医院,极危重儿立刻进行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予转送上级医院。最后统计儿科患儿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回顾去年同期儿科患儿治愈率和病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93.58%,对照组治愈率8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率0.92%,对照组病死率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时应用简化PCIS 分诊可以起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保证医疗安全的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乡镇医院;门急诊;分诊 患者安全是医疗界最重视的议题。乡镇医院普遍地理位置较偏远,轻症患儿若转院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资源浪费;危重患儿若不及时转诊,则可能延误抢救时机,产生较大的医疗风险。如何在接诊时迅速、准确确定患儿的去留是基层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在本院门急诊就诊的儿科急重病例应用简化PCIS进行分诊,作为决定留观、住院、转院的依据,以探讨简化PCIS在乡镇医院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4年10月~2015年5月,本院门急诊接诊的急重症患儿223例,男125例,女98例,年龄1个月~14岁,年龄≤1岁者87例,占39.01%,1~5岁92例,占41.26%,>5岁44例,占19.73%。纳入标准:①意识障碍或精神萎靡;②明显气促或频繁呕吐、腹泻、抽搐;③外伤或中毒等其他紧急情况需救护车接入院患儿。排除标准:①慢性病患儿;②新生儿。 1. 2 方法 1. 2. 1 制作简化PCIS评分卡PCIS标准评分系统包括脉搏、呼吸、血压、血pH、动脉血氧分压、血钠、血钾、血尿素氮或肌酐(其中血尿素氮和肌酐以高值记分)、血红蛋白、胃肠系统表现共10项指标。简化PCIS评分系统是十项指标去掉动脉血氧分压和血pH后的8项指标,总分80分,具体评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诊学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学组制定的评分细则进行[1] 。 1. 2. 2 分诊方法将纳入患儿在首诊时应用简化PCIS评分进行分诊,>64分为非危重,57~64分为危重,≤56分为极危重。非危重者留院观察治疗,危重者即转送上一级医院,极危重者立即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上一级医院。统计项目实施后本院儿科患儿(包括急诊留观和住院)的治愈率和病死率,以去年同期本院儿科患儿的治愈率和病死率为对照组(208例),对比分析项目

小儿急救——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小儿急救——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危重症评分用途】 (一)更准确地掌握病情,预测死亡危险性全国12个三级医院在1235例ICU患儿试用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结果表明,按分值高低将患儿分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三组,病死率依次为3.2%、10.2%、25.2%。 (二)判断ICU的工作效率如何评价ICU的疗效和财力消耗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效益,一直很受关注。国内某些医院评分结果显示,非危重患儿占ICU总病例数的41%。这说明提高ICU的工作效率存在很大潜力。 (三)评价医护质量病死率高低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医院的病死率时,使用评分法可以避免偏差。某年,苏州儿童医院与XX儿童医院相比,PICU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8.6%和6.5%,有显著差别。用评分法将患儿分为非危重、危重、极危重三类后再进行比较,两所医院各类患儿病死率无显著差别,苏州儿童医院病死率高的原因是极危重病例较多。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采用生理学评分法,特点是根据患者生理环境紊乱程度评估病情,即不论是何病因与诊断,仅依全身各器官系统生理指标测值决定病情轻重,测值异常

程度越大,病情越重。 (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 本着生理学评分的原则,国内新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选了10项指标(其中BUN与Cr任选一项)(表1)。几点说明: 1. 不适于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 2. 首次评分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根据病情变化可多次进行评分,每次评分,依据最异常测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当某项测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值正常对待,进行评分。 3. 患儿病情分度:分值 80,非危重;80~71,危重;≤70,极危重。临床上常把评分值低于或等于90的患儿收入PICU。 4. 不吸氧条件下测血PaO2。 (二)简化PCIS评分 基层医院欢迎PCIS评分,对他们迅速判断患儿病情,决定患儿留在当地治疗还是转往上级医院有帮助。但不少小医院没有配备血气分析仪或无法全天24小时进行血气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简化PCIS评分。 首次评分减去血pH和PaO2两项指标后,与PCIS评估一致的病例为82.6% 。患儿以后评分时,可再减去血钾、血钠、BUN或肌酐3项指标,仅留5项指标进行评分。简化评分与

儿科护理中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运用探析

儿科护理中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的运用探析 摘要: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选择2019年7月—2020年5月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护理患儿45例,总有效率达93.75%;参照组的有效患儿38例,占79.1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 5,P <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着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着,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344 5,P <0.05)。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效果显着,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护理; 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 护理效果;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infantile critical disease nursing score method in Pediatric nursing.96 patients received infantile critical disease nursing in Harbin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July,2019 to May,2020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8 patients in each

危重病例评分表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检查项目测定值及表现评分 <1岁>1岁 心率(次/分) 血压:收缩压Kpa (mmHg) 呼吸(次/分) <80或>180 80~100或160~180 其余 <7.3(55)或>17.3 (130)7.3~8.7(55~65) 或13.3~17.3(100~ 130) 其余 <20或>70或明显节律 不齐 20~25或40~70 其余 <60或>160 60~80或140~160 其余 <8.7(65)或>20.0 (150) 8.7~10.0(65~75)或 17.3~20.0(130~150) 其余 <15或>60或明显节律 不齐 15~20或35~60 其余 4 6 10 4 6 10 4 6 10 PaO2Kpa (mmHg) pH <6.7(50) 6.7~9.3(50~70) 其余 <7.25或>7.55 7.25~7.35或7.50~7.55 其余 4 6 10 4 6 10

Na (mmol/L) K(mmol/L) Cru mmol/L(mg/dl) 或BUN mmol/L(mg/dl) Hb g/L(g/dl) 胃肠系统 <120或>160 120~130或150~160 其余 <3.0或>6.5 3.0~3.5或5.5~6.5 其余 >159(1.8) 106~159(1.2~1.8) 其余 >14.3(40) 7.1~14.3(20~40) 其余 <60(6) <60~90(6~9) 其余 应激性溃疡出血及肠麻痹 应激性溃疡出血 其余 4 6 10 4 6 10 4 6 10 4 6 10 4 6 10 4 6 10 注:1.本评分法不适于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 2.首次评分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根据病情变化可多次进行评分,每次评分,依据最异常测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当某项测值正常,临床考虑短期内变化可能不大,且取标本不便时,可按测值正常对待,进

危重病护理风险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干预指导价值研究

危重病护理风险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干预指导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09T13:31:25.56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作者:陈江[导读] 为小儿危重病患儿采用危重病护理风险评分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危重病护理风险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干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小儿危重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小儿危重病患儿采用危重病护理风险评分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病护理;护理风险评分法;小儿护理;指导价值 【objective】to: to study the critical care nursing risk evaluation method in pediatric nursing intervention guidance value. [methods] : selection of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 to 2015, 120 cases of childr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0 cases underwent experimental group 60 cases, control group 60 cases. Experimental group of children by the method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nursing grading, pre-oper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 two groups of children after a period of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children with clinical nursing effective rate was 95%, control group with clinical care effective rate was 76.67%. Nursing efficiency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childre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said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 [conclusion] :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for children with critical care nursing risk scor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care efficiently, enhance the medical service level and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ed application. 【Key words】critical care nursing;Nursing risk evaluation method;Pediatric nursing;Guidance value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02-01小儿危重病主要是小儿出现复杂和预后较差的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较多严重并发症,甚至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死亡,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小儿危重病时,首先要对患儿的进行进行充分客观科学的了解,判断疾病危重程度,评估疾病的预后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儿有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5个月~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 2.4)岁,病程在2~30天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16±2.4)天。其中感染病例有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有20例,休克有10例,脑疝3例,应激溃疡7例。对照组患儿有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5个月~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2.14)岁,病程在2~32天之间,平均病程时间为(17±2.6)天。其中感染病例有2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8例,休克有8例,脑疝5例,应激溃疡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对照组患儿全部采用常规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案,无需采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1.2.2实验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进行护理前,要先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危重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案。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使用APACHEII评分法,采用该方法先对实验组患儿的危重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病情预后较好,评分在70分以下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注意进行严格的护理干预,准备紧急的急救措施。评分在70~90分之间的,采取重点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看护。90分以上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2]。 1.3评分标准[3]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一段时间后的护理效果。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脱离生命危险,饮食恢复正常,表示痊愈。患儿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情况一般,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表示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没有恢复正常,饮食未恢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表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取X2检验,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