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题目

研究方法题目
研究方法题目

2016研究方法总结

1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实验、问卷和测量等标准化方法。将教育活动中的因素以数量化的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法则或机制。

【书上】量化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范式,即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整个研究过程都凸显着科学性、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进行量化研究时,研究者一般事先已有理论假设,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证实或证伪已有假设,并由此把握所研究现象的总体情况、规律性特征。同时要确保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不会因为研究者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2定性研究:或称质性研究、质化研究。

观察、访谈等非标准化方法。对现实教育情境中的事件、行为与体验进行文字性的描述,分析其机制,解释其中的意义建构过程。

【书上】质性研究采用的是解释主义的范式,强调立足于研究问题所产生的现场,采用非标准化的、具有自然主义特征的方法,如深度访谈、现场观察、实物分析等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不会先行设定研究假设,而且研究设计还会随着研究的推进因势而变。其研究目的是要通过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交互作用,寻求获得关于研究问题的解释性理解,并不是特别关注研究结论是否具有规律性特征。质性研究特别注重研究者的个人感受、体验。

3理论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是在已有教育的科学事实材料和教育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通过抽象思维而获得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的研究活动。

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是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是指基于经验材料建构关于事物发展机理的理论解释,并将理论诉诸实践检验的研究活动。”经验研究与“纯思辨”研究相比,其特征是,它建构的理论解释是基于经验的并可以接受经验的检验。经验研究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经验研究方法,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事后解释是教育经验研究中常见的一类研究方式和文本,诸如质的研究包括(诸如田野考察、叙事研究、民族志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都属于事后解释的方法。

5目的抽样:

【ppt】按照研究目的对研究现象进行随机抽样

【总结】也称目标抽样,是指实验者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调查总体的了解,有意识的选择某些研究研究对象。其优点在于实用,常用于探索性、前瞻性的研究。其缺点在于没有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样本的代表性。

6概率抽样:

【ppt】每一个单位都具有同样大的被抽中的概率;样本量

非概率抽样:该样本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典型的、能够代表本文化完整的个案

【总结】又称随机抽样,概率抽样以概率理论和随机原则为依据来抽取样本的抽样,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一个事先已知的非零概率被抽中的抽样.总体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可以通过样本设计来规定,通过某种随机化操作来实现,虽然随机样本一般不会与总体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据的是大数定律,亦称大数法则,而且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因此可以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

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7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后,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对问题答案所做出的估计和推测。假设具有理论的特征,它是一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待验证的理论。

8概念的操作化(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变量的测量即概念的操作化,是用数字将带测量的变量与可观察的现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过程,即是将不能直接测量的变量通过可测量的指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变量的过程。变量测量的指标是测量的内容(可观察),且概念的操作化的抽象程度较低。【PPT内容】

概念操作化即研究课题的操作化,是通过对抽象概念的定义来选择(或制定)调查指标,从而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假设。也就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

概念操作化的作用如下:

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9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操纵某个或某些教育变量,观察其引起的变化,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内在效度:1自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正程度。

2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11外在效度:1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2指特定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推广性。研究具有外在效度,说明其结果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境内,研究没有外在效度,则其结果不具有概括性。

12质性资料编码:找到有意义的代码,用代码系统将类目贴在各文块上(在原始复印件的空白处为每一个码号设定相应的数字,符号与语言),然后把一段段文字找到、引出、汇集起来,进而和自己的研究问题、假设、构想或主题等关联起来。其标准是词语出现的频率,主要分为预订式、归纳式与混合式。

13结构式观察:是指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结构式观察:也称有结构观察,有控制观察或系统观察,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项目和要求进行观察的类型.它要求事先对要观察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加以标准化,明确研究假设,规定要观察的内容和记录方法,并统一制定观察表格或卡片,卡片上明确列出各种观察范畴和分类,观察者只须在相应的格内标记,而不做出自己的评价.在实际观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观察,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构式观察有些类似于问卷调查,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也近似于对问卷资料的处理分析,即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相关分析.但它缺乏弹性,而且比较费时

14非结构式观察:

1.是相对于结构式观察而言的,也称无结构观察,无控制观察或简单观察,是没有先期具体设计要求的观察类型。

2.一般只要求观察者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方向,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并没有很明确的研究假设、具体的观察内容与固定的记录方式;也不是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与现象,而是到观察现场去根据当时环境和条件变化随时进行观察内容和观察角度的调整。最为典型的非结构式观察就是有关

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日记,即以观察日记的方式,对儿童自然发展进行描述。

4.无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而且简便易行,因此最为常用

但非结构式观察费时费力,也因没有制定适于量化的观察结构,故所得的材料不系统不完整,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和严格的对比研究,也很难排除观察者的主观选择及其带来的影响。它主要用于对观察对象的定性分析。

15文献回顾|文献综述:1.是在检索、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与中心问题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批判性评论,寻找已有文献的贡献与不足的过程。

2.也称文献考察或是文献评论,文献回顾是指到目前为止、与某一文献回顾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前期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对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地查阅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16抽样单位: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在单一层次的抽样中,抽样单位就是总体单位,在多层次抽样中,抽样单位与总体单位则不一定是同一批单位。

17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指行动者为了改进自己的实践而在自己的行动中亲自展开研究。根据对“研究技术”的依赖程度,行动研究一般被分为科学的行动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和批判的行动研究三种类型。“科学的行动研究”也被称为“准实验研究”,因此,科学的行动研究报告的风格往往显示出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实践的行动研究”相当于中小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的行动研究“,此研究报告往往显示“教学反思”“教师日志”,。“批判的行动研究”意味着超越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微调而进入课程制度的改进和变革,报告形式显示出更多的批判精神,而且呈现出某种课程制度、管理制度的批判。

行动研究的主要有四个关键特征,分别是:参与、合作、改进、系统而公开。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为:设计、行动、考察、反思这四个步骤。

1.好的研究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PPT】有意义;有品位具体;明确;新颖、独创;可行性;理论与经验的联系

●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问题本身新颖且富有创意。

●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为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时代感.

●问题要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具体分析,要考虑资料、时间、经费、人力和理论准备等客观条件,又要考虑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等.

2.文献综述的意义和好的文献综述的参考标准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2. 使研究者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或修改研究问题;

3. 为研究者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4.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和论证依据。

1.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4.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ppt】前沿性;覆盖性;相关性;评论性;连贯性;客观性

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3.教育研究的价值,基本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价值:

1、描述:在研究之初就需要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最为贴近事实的描述,清楚地回答自己面对的问题或研究现象“是什么”以及“还是什么”。描述是展开教育研究的开端,也是推进研究工作并最终解决研究问题的基础。

2、解释:在对研究问题、研究现象进行充分描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忠于事实的合理解释,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是什么”的问题,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现象、把握问题之关键的重要步骤。

3、预测:预测是一项立足当下而指向未来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解释的延伸与拓展,研究者要关注到“如果是这样,那么会怎样”的问题。对事物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既是人类实施认知活动过程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实践需要。

4、改进:改进是最为趋近教育研究目的的一项。经过了对问题客观准确的描述、对问题贴近事实的解释、对问题发展变化的合理预测之后,人们必然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以更为适宜的教育理念或行动来改变不适宜的现状。

具体而言:(PPT、课本上均没有具体内容,请自己发挥)

—对于教师而言

—对于教育理论而言

—对于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而言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

2、文献检索与综述阶段——检索与述评研究文献

3、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

4、资料收集阶段——几种主要类型与技术

5、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

6、撰写研究报告阶段——研究成果展示与交流

7、教育研究的总结与评价阶段——研究的反思与发展

4.好的研究假设的特点

【答案A】一般说来,好的教育科学研究假设:

(一)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二)假设是一种推测,要具有科学性。即假设的提出要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它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臆断

(三)应当使用陈述句形式简洁表述,即陈述具有明确性。即假设要以清晰、简明、准确的陈述方式,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切忌宽泛、冗长、模糊。

(4)假设应当是可以检验的,即具有可检验性。即对教育现象间的期望关系能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这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

【答案B】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或经验依据,不能主观臆断。

(2)推测性。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有待实验检验的,因而与正确的理论不同,它对一定的行为、现象或事件的出现作试验性的、合理的解释,因而具有一定的推测性。

(3)明确性。研究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分明,结构完美,假设命题的本身在逻辑上无矛盾的,必须采用陈述句加以表述。

(4)可检验性。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检验推测的正确程度和可靠性。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

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

6.问卷编制的基本过程,问卷的基本结构

基本过程:

a明确研究问题并确定研究变量

b选择题目类型且配套答题格式

c收集资料以编写题目

d撰写指导语与编排题目

e预试与修订

1.标题(表明研究课题的主题)

2.封面信(前言):言明调查目的、调查单位、调查者身份、调查主题、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对结果的保密措施;篇幅在两三百字;好的封面信可让调查对象相认真作答,提高回收率。

3.指导语:说明如何填写问卷、如何答问题,常和封面信在一起

4.问题与答案:是问卷的主体,有封闭和开放式之分

5.编码:将答案转化成数字,便于利用软件统计,一般用于以封闭式问卷为主的问卷中;定性变量代码表示不同类别或顺序;定量变量代码表示数值;在问卷编制中进行的为预编码,在问卷回收后进行的是后编码;编码一般放于问卷右侧

6.结束语

问题设计注意事项:

1.除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以外。其他题目要与研究问题或假设直接相关。2.题目要清楚,使用的术语要是答卷人明白。

3.在一个题目中只有一个问题。

4.防止用导向性问题

5.避免那些会给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

6.避免个人的、敏感的问题

7.所提问题应是答卷人能提供信息的问题

8.短的比长的好,简单的比复杂的好

9.当收集定量信息时,要答出明确数量,而非平均数

10.避免用双重否定或否定性的问题

11.问题:同类组合、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由一般到特殊、由事实到态度、有封闭型到开放型。

答案设计原则:相关性、可能性、同层型、完整性、互斥性

7.影响实验效度的无关变量(内在效度、外在效度)

【答案一】

无关变量:亦称干扰变量,是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量,因此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

a源自实验设计的无关变量

偶然事件—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

顺序效应—前次测验或实验处理对后次的影响作用

测量因素—不同的测量工具或主试或不同的程序步骤的影响作用

回归效应—极端分数向平均分数靠拢

成熟效应—时间在被试身上起到的作用

被试损失—中途退出的被试可能与余下的被试存在差异

取样误差—被试未能随机分配造成的差异

b源自实验效应的无关变量

霍桑效应—实验组因参加实验而提高了积极性,从而提高表现成绩

期望效应—主试因被告知某被试具有潜能而不自觉地特别关注

亨利效应—对照组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实验前有显著变化

【答案二】

答:无关变量:亦称干扰变量,是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变

量,因此是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

实验效度是指一个实验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量指标,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类。

内部效度—自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正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或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

影响实验效度的无关变量:

偶然事件顺序效应测量因素回归效应成熟效应被试损失取样误差

8.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设计

基本过程:设计、行动、考察、反思

设计:1.提出实践中的困惑,列出现有的解决方式,论证研究价值(理论、实践)

2.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寻找问题解决的理论启发与实践依据,进一步凝练可以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

3.设计问题解决的方案,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有几轮)与具体策略,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详细描述研究资料(过程与结果,态度、行为或事件等)的收集方法

5.列出问题解决(研究)的时间计划

9.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过程

【主要内容】:

方案一

(1)研究假设。要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假设。

(2)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在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可以变化的“因素”,这些可以变化的“因素”统称为“变量”。变量按照各自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3种。

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刺激变量或输入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它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原因变量,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而且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

因变量又叫效果变量、实验结果或输出变量,它是实验前假定存在的因果联系中的结果变量,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无关变量也被称为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是指教育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变量。无关变量是与具体实验目的无关,与实验所要检验的、被表述为假说的因果关系无关。说它是“干扰变量”,是因为这些因素虽然在实验研究人员所要探讨的因果关系中既不是原因变量也不是结果变量,但它们对于结果变量(因变量)可能产生影响,因而可能会干扰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操纵和对因变量的观测,从而干扰实验研究本身的效果;说它是“控制变量”,是因为它对实验效果具有干扰作用,因而需要研究者在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想法加以控制。一项成功的教育史研究是要准确把握这三个变量,即选择和操纵自变量,确定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3)实验处理。处理即教育实验中所要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

(4)实验设计的方案。

方案二

(1)建立研究假设:在选题时应当考虑题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可行性以及所选课题是否是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本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辅助问题。

(2)明确研究范围:审慎考虑规定适当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适宜本次实验的受试对象。(3)确立处理因素:分清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并注意处理因素的标准化。

(4)明确观察指标:选用客观性较强,易于量化,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指标

(5)控制误差和偏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误差(error)和偏倚(bias),使处理措施的效果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

【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其特征是控制与干预、因果关系、假设及其验证、程序可以被重复。要素主要有自变量与因变量、前侧与后侧、实验组与控制组

基本过程1.形成实验假设

2.确定实验类型

3.选择研究对象

4.明确操作定义

5.控制实验条件(无关变量)

6.实施实验,搜集实验数据

7.分析实验数据

8.撰写实验报告

10.内容分析法的基本过程

内容分析通过考察人们所写的文章、书籍、日记、信件、所拍的电影、电视及照片、所创作的歌曲、图画等,来了解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特征,进而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及其价值变迁。

基本过程如下:

1.选择研究问题

内容分析只能够用于研究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媒介内容,因此只有那些跟媒介内容直接相关的研究问题才能够使用内容分析。研究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划定研究范围等,能够清晰地指示接下来的数据收集工作。

2.撰写文献综述

是在检索、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与中心问题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批判性评论,寻找已有文

献的贡献和不足的过程。

3.进行研究设计

设计出研究大纲,作为指内容分析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向指导。

4.抽取文献样本(抽样)

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界定总体(抽样的前提),包括所研究的主题和时间跨度,这往往直接从研究问题中就能推导出来。

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即符合研究目的、信息含量大、具有连续性、内容比例基本一致的样本。简言之,应能从样本的性质中推断与总体性质有关的结论。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5.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

(1)确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实际分类和计算的最小元素。对印刷媒体来说,分析单位可以是数字、词组、句子、段落、文章、图表、图像符号等,电子媒体的分析单位可以是镜头、声音、图像等。研究对象是内容分析直接进行编码和记录的个体,有时候,它跟分析单位可能会不一致。

(2)制作编码表(coding sheet)

编码表是内容分析的测量工具,它记录了有关分析单位的信息。一个测量指标对应着一个分类系统,每一个测量指标的某种结果都归入到某一个类别之中,这是衡量编码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

建立分类系统的原则是穷尽性和互斥性,不会出现无法归类的现象,同时,一种情况只能归入到某一类别中去,不会出现能够同时归入两个以上类别的现象。

(3)进行编码编码过程中,编码员用数字记录研究样本在每个测量指标上的所属类别。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这项重复性工作,不仅速度快,而且保证了编码标准的一致性。

6.整理与分析研究资料(统计分析/话语分析)对数据的统计工作可以交由相应的统计软件完成,百分比、平均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均可实现,而且精度更高。

7.得出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要对量化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与文献的定性描述判断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分析结果还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才具有最终说服力。

的、标准化的观察。这套系统包括:明确的观察对象、有严密逻辑性的观察项目系统、确定的观察程序和记录单位,还有物化的观察记录工具,对于有的量化观察来说,还要对某些影响被观察者的因素加以控制,或者在需要观察的事件、时间等方面有严格的抽样技术上的要求。

其基本过程是:

1.确定观察内容。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准确地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二是能够被操作,即观察人员能据此观察到应该观察的行为或事件。

2.选择观察方式、观察对象和记录方法。

(1)选择观察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观察法各有其优缺点,而具体的观察内容和相关的客观条件也不同,这就需要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获得科学结论的观察方式,充分体现不同观察方式的优点客服其缺点。

(2)选择观察对象,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出现特定行为的人选为观察对象,二是将具有某些特定属性的人选为观察对象。

(3)选择记录方式,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用到的观察记录方法主要有等级式、频率式、实录式、是非式、符号式等;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则量化观察记录主要有如下几类方式。

①时间取样记录法:以时间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

②行为核对法:这就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式的表格,在这些行为项目旁边标明是否出现这两种选择,然后通过观察,检查核对这些行为项目是否呈现;只要其中某项行为出现,就立刻标记。行为检核表的编制方法与观察项项目系统的制定方法类似。

③等级评定法:这一记录方法要求观察者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注意观察对象的表现。这段时间可以短至5分钟,长至60分钟。在观察结束时,观察者对于在该期间需要研究的行为作出评估,按照一个等级标准进行评定。

3.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

观察记录表因观察方式不同而不同,其主要设计难点是行为事件的记录内容因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观察类型而不同。

观察记录代码系统是为了让不同的研究者同时达到更为快速、准确记录的目的。由研究者在行为类别或单位与符号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是一套符号系统。应用观察代码系统,能在观察时达到快速、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的效果。

4.训练观察人员。

要使观察、研究的结果可靠、系统,有必要在搜集观察资料之前对观察人员进行挑选、训练。对观察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准确理解观察研究的目的,熟悉所用的观察方法的特点、观察过程和观察技巧,学会对观察时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处理,学会快速、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等等。

5.实施观察并整理资料。

在设计上述内容的同时,还要逐步考虑各项内容在整项观察研究中的地位、与其他部分的关系,然后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系统的观察研究计划。然后根据此计划实施观察,精确记录观察结果;最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

12.研究设计的基本结构(问题、假设、变量、怎么测量变量、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要有意义,基本要求:简要、概括、清晰地表达具体的研究问题,可以将总的研究问题拆解为几个小的研究问题。同时指出研究的目的和性质。)

(二)论证研究价值(基本要求:主要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陈述。其中前者主要指向教育知识与理论的积累和发展;后者主要论述研究结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或改进作用。)

(三)提出研究假设(理解假设的作用,搞清楚假设的类型,分析出假设中主要变量的关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满足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可检验性。)

(四)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根据研究问题的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说明每一种方法在研究中运用的方式与拟解决的研究问题(理论、样本、变量、数据、模型等),提出整体性的研究思路。》

(五)构思研究步骤《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课题的表述、总结和概括出有关的研究成果、说明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制定研究进度、明确研究的组织和领导、研究成果的形式及适用范围。)

(六)形成完整的可行的研究方案。

(七)研究假设的验证。

(新校区题目参考):

◆请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教育研究问题,并结合这一研究问题,分析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在学术研究中,文献回顾(综述)有什么意义?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具有哪些特征?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请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并以其为例,分析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意义。

◆举例说明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答: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

1、历史

2成熟。

3、测验。

4工具。

5、统计回归。

6、被试选择。

7、被试的缺失。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还有其它几个因素:

9.实验教师的素质。

10.教学时间的投入。

11.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12.几种副效应。如:罗森塔效应、霍桑效应、亨利效应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

参考答案二:

内在效度的因素:

(1)历史[或称同时事件]指在进行实验期间

(2)成熟。指受试者在实验,实验不论生理或心理均会产生变化。

(3)测验。指前测验的经验,常常有助于后测分数的提高或干扰实验结果。

(4)工具。指在测量过程中,因测量工具(如试卷、仪器等)不同,评价者身心发生变化,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5)统计回归。是指受试者的测量分数在第二次测量时,有向团体平均数回归(趋向)的倾向。(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两组成绩不同,就不能说这种差异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

(7)受试者的流失。

(8)选择与成就的交互作用,选择与历史的交互作用。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简述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特点。

◆简述问卷编制的基本过程。

◆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简述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简述影响实验效度的无关变量。

◆教育研究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简述内容分析研究的步骤。

◆简述研究假设的价值(意义)。

◆简述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选做题:

研究设计

各种研究方法的应用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双向表的卡方检验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第一章是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定义。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论概论--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方法论。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 第二章是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选题的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项目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是教育文献的检索。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的类型与主要分布。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第四章是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概况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调查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研究调查实施程序。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调查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问卷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访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调查。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的有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形式。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综述。 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八章是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SPSS在教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概论--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与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_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1.按适用围和概括程度分 适用于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 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 ①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②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④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 ⑤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3.按研究方法分 ①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 ②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 ③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④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⑤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在规律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 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号 一、填空(1’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 ()、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 ()、观察类型、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7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人类活动的层次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1)传统的教育 ①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 ②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教育研究方法历年真题(2007-2012)

2007年 简答题: 1、简述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1)提出问题。(2)确定方法。(3)正文部分。(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简述提高教育实验研究内在效度的方法(至少五个) 答: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影响教育实验的内部效度的因素有八种:大师教育(1)偶然事件。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之外,一些未经控制的因素会介入周期较长的实验过程,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大师教育(2)成熟。指在实验期间,实验对象的身心发生变化也影响实验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3)测验。指前测的暗示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4)工具。指测量手段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大师教育(5)统计回归现象。可能混淆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效果,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6)差异的选择。所选择的两组或几组受试者,在未受实验处理之前,本来各方面的能力就有所偏差或不相等,那么实验结果的差异,就不能说是单纯由于实验处理所造成的。(7)实验对象的流失。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的流失,如择校、转学等,则可能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当实验组和控制组有不同比率的实验对象退出实验时,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8)上述七项因索的彼此交互作用,是影响内部效度的另一个因索。 选做题: Ⅱ:为了确定某地区中小学是否有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特采用如下方式进行(1)称书包法; (2)课堂观察法;(3)问卷调查法;试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劣,并自己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大师教育答:称书包法的优点在于:形式直观,简单易行,方便整理。局限在于:笼统地通过一个因子进行判断,有误差;只适合在数量较少的情况。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方便实用,省时,花钱少;由于可以不署名,在某种情况下结论比较客观;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便于整理归类,能做量的统计处理,使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调查法的局限在于: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课堂观察法的优点在于:对事物有最直接的认识;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课堂观察法的局限在于,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所以不能判断问题的原因,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研究方案(略)。 Ⅱ.答案要点:(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