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及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带来的问题;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文化生活两面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消费品位低下,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学情分析

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力争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教学难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问题情景1

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视频、图片)服装、娱乐活动、广告

问题探究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思考: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变化?

学生:反映了文化生活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教师:现在,同学们的文化生活丰富、形式多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文化生,看一看那色彩斑斓的文化世界。

板书课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2:

展示材料: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思维方式的多元化。问题探究2:

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简单归结变化的原因吗?教师归纳:

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产品也面向市场生产,使人们的文化选择变得灵活多样起来。

问题探究3:根据你的切身体验,怎样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1学生讨论:(略)

2.教师归纳:要一分为二看待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对我们有积极的影响,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电视科学文化知识讲座、网络科学文化知识信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健康的小品、相声,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文化产品,直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也有消极的影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黄色书刊、影碟;电脑算命)。

引出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原因和表现,让学生找出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原因和表现。

教师归纳:

“喜”的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喜”的表现:它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需求;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的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等等。

“忧”的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文化市场激烈的竞争。某些大众传媒从业人员和受众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的下降。

“忧”的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活动2【讲授】面对着又“喜”又“忧”的文化生活,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发言:(略)

教师归纳: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①文化上: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政治上: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③经济上: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2.经营者(企业):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要把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合法生产与经营,遵守职业道德。

3.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明确,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发展人民大众新闻乐见的文化。过度:

可见,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作为我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有喜有忧、一分为二的。我们既不能对它放任不管,又不能对其加以封闭和遏制。人们的文化需求越多样,越需要加以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越迅速,也就越需要规范。在这方面,国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整顿电视、网络的低俗之风、严查暴力色情内容等。其目的都是为了净化文化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活动3【讲授】喜闻乐见的大众的文化

问题探究4:

材料一:爷爷要看京剧,爸爸要看足球,我要看《快乐大本营》,妹妹要看《熊出没》,我们经常争看节目。

材料二:《百姓关注》是秦皇岛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节目。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秦市观众的热烈欢迎,收视率节节攀升。创下了近年来秦市电视栏目的新高点。思考:

1、上述现象反映了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什么特点?

2、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说明了人们对文化需求是不同的,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所以,要发展人民大众需要的大众的文化,就应该既有经典、传统、高雅、严肃的,也有流行、时尚、通俗、娱乐的。电视节目是这样,其他的文化现象也是这样。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一直是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目标。因此,我们所倡导的大众的文化:是面向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明确“学会选择”的重要原因。

问题探究5:

观点一: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观点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

谈谈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略)

2.教师归纳:

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为不同时代人们所普遍喜爱的流行作品,才是真正的经典作品;真正的经典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会在社会中持续流行。

无论是经典的,还是流行的,只要内容先进、健康、有益,是面向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人民群众都是欢迎的!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以网络传媒为视角,通过对比分析了文化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网络的交流中看到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的变化和忧虑的现象。

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交流,明确了在文化生活中为什么要提高自己选择文化产品、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知道了我们需要发展的是喜闻乐见的大众的文化。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具体来说一说,如何选择的问题。谢谢大家。

【板书】板书设计

活动4【练习】课堂检测

1.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以及从业人员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

①鼓励超前消费,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②大众传煤追求轰动效应,传播绯闻轶事

③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求

④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有人说,是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和游戏抓住了孩子的心。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天性热爱这些东西。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据此回答2—3题。

2. 由网络游戏导致的“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说明:

①网络游戏具有两重性②必须坚决取缔网络游戏

③网络游戏都是腐朽文化④青少年必须提高自身免疫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3. 要解决未成年人迷恋网络的问题,我们应注重:

A.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B. 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C. 杜绝不健康信息和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D. 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答案:A

【作业】课后作业

优化设计课时强化训练15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一、课程标准 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不同观点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

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因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危害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因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说的大众文化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容易混淆,而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本质含义也没有完全统一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本堂是高二最后一个单元的节新课。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知道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我决定取生活一叶,以小见大,挑选文化生活中的某一关注现象,来调动学生刚上课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预设埋下伏笔。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档栏目,它专门邀请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演讲。你知道这是什么栏目吗? 生:百家讲坛! 师:对!百家讲坛栏目邀请过多位著名学者,你知道有

高中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7 新人教必修3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题。本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给予客观评价”的要求。 本框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根据课标要求,参照教科书,支撑这一问题解决的知识有:⑴文化生活的特点;⑵文化生活的两面性;⑶发展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其中重点问题是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只有辨别清楚,才能趋利避害,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从而为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打下基础。由于高二学生尚未学习哲学知识,所以它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同时,由于学术界对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有那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分歧,所以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应该说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很显然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等。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到主流,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消费品位低下、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活动过程: 本框题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从而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到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学习之中。三目之间层层推进,联系紧密。基于此,教师想从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切入,通过分析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使学生明白怎样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活,从而使我们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姿,更加色彩斑斓!基于这种考虑,我准备安排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呈现文化生活,感悟色彩斑斓。 在课前3分钟我就将这一组画面和歌曲循环播放。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再富有感情的说出如下导语。“你是否被眼前的这一组流光溢彩的精美画面所吸引,是否已融入到这一首优美婉转,香飘四溢的歌曲之中?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大家已被吸引,已被融入。好,就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心境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导课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非常切合本框题的主题,给学生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精彩世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欣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老师富有情感的导语中,学生已经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主动自觉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2.视频欣赏,寻根探源。 对于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自主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为指导,以高二《文化生活》第八课教材知识体系为理论依据。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力争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涉及面很广。在第八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身边色彩斑斓的文化现象,分析这些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且树立正确的参与文化生活的态度,学会选择。在本课时中,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文化载体,例如电视媒体资源;分析学生身边的文化现象,例如“小沈阳现象”,通过分享活动、探究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产生对当今文化现象的深入思考,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那么,如何通过活动体验、通过体验认识、通过认识提高,成为了本课的最重要课题。 (二)在课前,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 1、目前,学生对身边的文化现象非常感兴趣。对大众传媒和文化热点,能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并不十分全面和深入。 2、学生普遍认为《文化生活》这门课知识上难度不大,

没有对问题深入思考研究的习惯。 3、学生对电视媒体非常感兴趣,但是交流的机会较少。 (三)教师通过课前的小组调查、讨论,课上的介绍分享,与探究谈论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是讲授、探究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肯定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2.对待文化生活选择,有正确的态度,坚信只有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对当前的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2.能够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当前文化生活现状以及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2.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导学案 制作人:董兴波刘根久2015、10、20 一、[温故知新]: 1、庆祝民族节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如何进行交流? 二、[本节考点展示]: 三、核心考点解读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思 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①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 ②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思考探究一: 眼下许多新人热衷中国传统婚礼:八抬大轿迎娶,新郎新娘要叩拜天地、高堂,还要 夫妻对拜,再要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新人的床上要撒些吉祥之物,还要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新人在婚礼上要互打同心结等,同时,婚礼还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相声、京剧、打腰鼓、 扭秧歌、踩高跷、耍滚灯,热闹非凡。与时下普遍流行的西式婚礼相比,中国传统婚礼别有一番韵味。 (1)请将材料中提到的传统文化分一下类。 (2)当前,传统婚礼受热捧,传统艺术融入到婚礼中并受到青睐,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思考探究二: 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 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发行,更是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教材包括《弟子规》《论 语》《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同时还加入了《中国传统历法与节日》《中国传统书 法艺术欣赏》等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与艺术的精粹内容,这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能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人认为,传统文化进课堂,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就是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面积修改) 考点一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作用: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1.理清——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0.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2、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怎么办)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10.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为什么?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授课人:邢立靖单位:顺昌一中 一、教学内容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文化生活》教材的四个单元,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如何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当代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主要描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启示我们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讲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学生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前面的知识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对教材“探究活动”中的一些观点的评价,学生容易陷入片面性,即只看到了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个方面,不能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看待事物、现象,在这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用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讨论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去学习,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文化与生活.doc第四课第一框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一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特点、涵义; 2、能力目标: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意义及正确态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9-43,完成《与名师对话》P27-28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 学点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及表现 基本含义: 表现: 学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作用: 学点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态度: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探究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佳节,世界各地华人以各种方式祭拜祖先,从最早的烧纸、上坟到今天的网络祭拜。 思考1:清明节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一种?你如何看待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思考2:有人认为,祭拜祖先是封建落后习俗,现在都21世纪了,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包袱?你怎么看?【经典例题——详解分析】 例1.传统文化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主要表明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必须()A.既要保留其基本特征,又要使具体内容与时俱进 B.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C.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D.始终保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2.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条件下,我国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就必须() ①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地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和认同外域文化,积极融人外域文化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借鉴外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④坚决抵御外域文化,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0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 【课后作业——提升能力】 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七) 【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 吴忠回民中学《文化生活》导学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 课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第二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能力目标:理解教育在文化发展中作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情感目标:联系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己的体 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做自觉 的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难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3-47,完成《与名师对话》P31-32相关内容,并将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知识点拨】教师梳理教学内容、学生课后细化知识点 学点一正确认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点二全面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作探究——思维拓展】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接近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思考:结合材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哪些作用? 【经典例题——详解分析】 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需求,从孔子热、庄子热到书画热、茶道热。然而要正确对待当前国内外的孔子热、儒学热,就必须做到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上述观点说明()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再发展B.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文化的传承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特定功能 例2.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的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②④ 【随堂训练——巩固基础】当堂完成《与名师对话》P34选择题部分(标出疑难问题) 【课后作业——提升能力】课后完成《与名师对话》课时作业(八) 【教与学反思】(谈收获,找疑问)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文化生活》教材的四个单元,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文化生活的结束部分,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如何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当代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主要描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启示我们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讲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学生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框题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前面的知识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由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对教材“探究活动”中的一些观点的评价,学生容易陷入片面性,即只看到了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个方面,不能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看待事物、现象,在这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用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讨论法、知识迁移法等方法去学习,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思想

文化生活公开课教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备课人:政史地教研组 执行人:阆中江南职中付绍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能说出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 2 知道为什么在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 3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 (二)能力目标 1 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能正确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2 能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文生活更加健康向上,更加丰富多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化会毒害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辨析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 2 理解为什么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 三、教学方法及媒体选用 学生预习、查找案例、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目标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时间安排一课时 五、课型结构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组织课堂教学:欢迎来到我们的文化课堂,欢迎前来指导的领导和老师。交流展示手机上的垃圾短信 引导学生思考:形式多样的文化,丰富了生活,扩展了视野,活跃了思想,激发了学习、工作热情。但是,阳光下有阴影,虚假信息垃圾短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教师:请看投影,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P90《在文化生活中选择》。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和交流,我们即将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探讨为什么在我们文化生活中还存

高中《文化生活》必修三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课后限时检测》,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进行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

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其影响。 2.懂得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能力目标 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现状,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到主流,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 情感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帮助学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 【导入新课】 当我们置身文化市场,面对大众传媒的影响,看到户外广告五颜六色,各类书籍图文并茂,电视节目可以随意选择,网络世界更是包罗万象,我们的文化生活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深入了解我们的文化生活。板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检查预习情况。 我们先来了解下我们父辈的文化生活。再来看看我们的文化生活。思考我们的文化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 我们父辈小时候的文化生活的内容(四幅图片) 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四幅图片) 通过对比,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过去单调的文化生活相比,今天我们的文化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色彩斑斓。板书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呢(原因)? 学生回答:(2-3人)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市场的发展。 教师总结: 总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文化市场的发展,才使我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板书 (过渡)这些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得益于国家的文化发展,近年来,整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幻灯片展示:当下我们文化生活中可喜的变化。 1、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例:看戏、中国好声音、旅游、锻炼、夜文化演出)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例:班级管理、培训、育儿知识) 3、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百家讲坛、班级管理) 4、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网上买东西、团购) (小过渡)由此,我们说,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确实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展示幻灯片: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的现象。 文学奖设下“白莲花奖”专门颁给年度抄袭作品。首届燧石文学奖(2017)日前举办了颁奖仪式,该文学奖特别为年度抄袭作品设立“白莲花奖”。该奖项是为了打击涉嫌抄袭、洗稿等行为的不良作品,清除原创文学不正之风而推出的特别“奖项”,入围作品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英雄联盟之王者荣耀》,最终经过网友评选,“白莲花奖”花落《锦绣未央》。 我: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活存在抄袭、盗版等不良现象。 (过渡)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着那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忧的表现 1、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2、以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2、新闻炒作,传播“绯闻轶事”。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那么,产生这些另人担忧现象的背后原因又会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

高二政治必修3《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题。 本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给予客观评价”的要求。 本框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根据课标要求,参照教科书,支撑这一问题解决的知识有:⑴文化生活的特点; ⑵文化生活的两面性;⑶发展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其中重点问题是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只有辨别清楚,才能趋利避害,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从而为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打下基础。由于高二学生尚未学习哲学知识,所以它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同时,由于学术界对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有那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分歧,所以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应该说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很显然通过本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发展为人民

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等。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到主流,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消费品位低下、低级庸俗的文化产品,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活动过程: 本框题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在此基础上分析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从而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到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学习之中。三目之间层层推进,联系紧密。基于此,教师想从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切入,通过分析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使学生明白怎样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活,从而使我们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更加绚丽多姿,更加色彩斑斓!基于这种考虑,我准备安排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呈现文化生活,感悟色彩斑斓。 在课前3分钟我就将这一组画面和歌曲循环播放。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再富有感情的说出如下导语。 “你是否被眼前的这一组流光溢彩的精美画面所吸引,是否已融入到这一首优美婉转,香飘四溢的歌曲之中?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大家已被吸引,已被融入。好,就让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心境之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导课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非常切合本框题的主题,给学生呈现一个色彩斑斓的精彩世界,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欣赏。人非草木,孰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二、知识结构: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 正式稿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稿 都昌一中沈全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内容。 第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单元是本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教材的逻辑终点和最后落脚点。而本框又是第四单元的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社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它是第四单元的起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在文化生活中选择》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本框的基本要求以及结合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喜”与“忧”;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当今社会文化生活两面性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 第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准确把握大众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本框题的难点是: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其依据是理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是学生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做出正确文化选择的基础。

文化与生活 教案

前言 【教学目标】 1、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2、了解阅读《文化生活》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涉及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必修三《文化生活》则涉及文化领域。 〈讲授新课〉 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读书讲“校园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门讲“旅游文化”……时时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然而“熟知非真知”,我们的生活虽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过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发展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看待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这是《文化生活》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经济生活的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 1、文化的重要性 (1)对个人 (2)对民族和国家 2、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 (1)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意义。 (2)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 (3)知道中特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认识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阅读教材的方法 (1)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2)正文、辅助文的要求不同。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高二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2)感受文化的力量,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内涵的理解 2.文化对人的素质形成的作用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序: 1.文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1)上课听的同时必须要参与活动,文科的学习在理解,只有参与才能体会,特别是文化生活的学习,尤其如此。我期末在评价各位的成绩时会加入课堂参与分(10分)。 (2)多积累一些社会关注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新闻,特别是对所有公民都有启发意义或是教育意义的现象,请准备一本本子记录,并留有适当的空间作分析记录,要求一个星期记录2个事例。 (3)知识的记忆是基本条件。政治课的学习必须注意平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这是学习和运用的基础。 (4)练习是必须的,基本要求是同步完成《学习与评价》,并自己准备一本同步的框题练习册,保证足够的练习量。 2.《文化生活》教材的体系结构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 一、情境导入 学生活动:视频播放“福娃”动画片。你知道“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 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