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整合成因文献综述

2011.08 337

2011年08月

学术探讨摘 要: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对供应链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国外的研究虽然较早,但国内的研究也发展的很迅速。本文以供应链的整合成因为出发点,从竞争力、交易成本、物流理论发展以及人自身发展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希望在探讨供应链这一重要管理模式的发展源头过程中能为今后的研究找到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供应链;整合;成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37-02

供应链整合成因文献综述

文/刘婧

公司要注重人才、品牌及客户网络的积累和培养,经常去联系客户,建立客户档案,树立品牌和信誉,提升展会质量。

(二)以特色产业作支撑,培育品牌展会

会展经济要从当地产业优势、行业资源、市场基础、消费需求及发展趋向来定位,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与优势产业相结合。郑州应该围绕自己的优势产业办展会,如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大客车生产、煤炭工业、建筑和耐火材料以及纺织工业等都是郑州的特色和优势产业,让相关产业通过展会拉动得到大的发展。同时,郑州地处中原,可打内贸牌或者物流牌、旅游牌、姓氏寻根牌及武术牌,培育本土的品牌展会。另外,引进高水平的全国性、国际性展会,使得本土的展览企业能够从中学习成功的办展经验和技巧,真正把会展经济做大做强。

(三)更新办展观念,推行目的地整体营销

许多办展企业往往把满足参展商需求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而忽视了会展活动中真正的“主角”。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更要切实更新办展观念,从服务参展商转变为服务观展商,因为观众质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参展商的满意,最终决定会展活动的成效。有专家认为,促进郑州会展业的发展,要着力从新的办展观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支撑体制等方面循序渐进,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

同时,纵观国内外会展名城的发展轨迹,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支持。因此,大力开展目的地整体营销是郑州促进会展发展的必由之路,把郑州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

方位的“包装”。首先要积极进行城市营销,从各个角度宣传郑州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发展特色产业,使之成为会展行业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再次,会展业和旅游业密不可分,整合旅游资源,推行精品旅游产品;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酒店、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物流等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实现行业长远发展

2009年,河南省仅有1处本科院校、5处高职高专院校开办了会展专业或方向,会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刚刚起步,为促进郑州会展的发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首先,各相关高等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加快培养掌握外语、懂得电脑、通晓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会展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的会展专业队伍。鼓励各高校与校外会展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践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的实践性极强,涉及到营销、策划、管理、服务等,要加强对会展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拓展及对高素质专业策划、管理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李新瑜(1983— ),女,河南信阳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城市经济。

参考文献:

[1]刘晓广.会展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春雷,梁圣荣.会展与节事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3]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理论最早产生于制造业,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从原料采购开始到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的一系列环节的参与者连成一个网链结构模式。而供应链管理是指包括从最终用户一直到初始供应商的向顾客提供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业务流程的一体化。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早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链(s u p p l y c h a i n m a n a g e m e n 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供应链的研究国外学者要远远早于国内学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丁·克里斯托夫曾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真正的

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可见供应链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非常重要,许多国外学者对供应链的整合成因都进行了各自的探讨。如Schmalensee(1973)、Warren-Boulten(1974)、Arrow (1975)、Carlton(1979)、Perry(1989)等指出供应链整合的动因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及其它因素等。

三、国内学者对供应链整合成因的探讨

国内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通过整理我们可以把国内学者对供应链管理整合成因的观点归结为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要求、保持竞争力的要求、降低交易成本的要求、物流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对人自身发展的关注这

338 2011.08

2011年08月

学术探讨

几个方面。

(一)保持竞争力

部分学者从保持竞争力角度进行了探讨。刘莉、赵伟军(2002)认为在新产品开发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前提下,企业仅仅靠价格、质量、产品和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优势,因为这些都被竞争对手争相效仿。只有向管理变革要效益,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另外,王磊、夏向阳(2005)认为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中不断应用,技术手段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潜力逐渐减小。为了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潜力,人们开始将目光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供应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系统。两者都认识到只有将企业的合作伙伴组成一个网链结构,才能有效的提高运作效率进而提高竞争力。

(二)物流理论的发展

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理论是物流理论的发展。金真(2000)指出过去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直都是分开和独立地在各自的产业界讨论与应用,若从整体上认识物流,将内外部物流结合,将物流理论中的若干要素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追求物流总体效果,供应链管理由此产生。为了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而整合的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刘莉、赵伟军(2002)认为供应链扩大了原有的物流系统,超越了物流本身。使企业形成一种网络组织,将原有对立的流通渠道与企业物流联系起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增值链。前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理论的延伸,而后者更进一步指出了供应链管理超越了物流本身。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日渐凸显,马云霞、冯定忠(2003)认为原有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起上下游企业具有所有权关系,这增加企业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使企业有限的资源消耗在众多的经营领域中,企业难以形成突出的核心优势,而对于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庞大的企业组织无法做出敏捷的响应,同时也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而“横向一体化”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上下游企业接成了一种水平关系。并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同时还指出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已由纯科技领域向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各领域全面转变。对企业管理中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正在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特别是Internet在一系列技术突破支持下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直接为SCM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三)降低交易成本

还有学者从交易成本出发来探讨供应链的整合成因,从农业上讨论供应链管理对降低交易成本效果尤为明显。刘从九(2004)认为农产品流通组织存在着社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农产品现行流通组织体系很分散,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效率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农户承担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对消费者来讲,承受交易成本抬高带来的后果。

谭涛、朱毅华(2004)结合我国加入W T O的情况也指出进入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但若抓住国内市

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整合的契机,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实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价值增值,将链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整合起来,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那么将最终达到顾客满意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生产成本最小化的平衡状态,在供应链内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以保障整体的利益。

(四)人对自身发展的关注

除了以上传统的供应链观点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对人的生存质量的关注,蒋洪伟、韩文秀(2000)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作者认为传统工业靠高投入、高消耗求得增长,但导致极度物耗和污染,普通的供应链管理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提出了发展绿色供应链的观点。郑迎飞、赵旭(2002)在前者的基础上,并在入世的条件下指出随着传统关税的降低甚至取消,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产品的出口,面对各种来自外部的环境管理压力,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以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了。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供应链管理列为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通过供应链对企业的集成化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这两种趋势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新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四、供应链管理今后可以多关注的方面

目前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虽然不少,但大多是定性的研究,对实行了供应链管理后绩效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只有少数如朱毅华、王凯(2004)对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的量化研究。除了缺少定量研究外,在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对农业企业的涉及也很少,特别是在研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对小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关注非常缺乏,今后应对这些小型生产组织多些关注,避免任迎伟(2005)由于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实力差异过大,小型生产组织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莉,赵伟军.现代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J].经济师.2002,6.[2]王磊,夏向阳.供应链管理与其实施策略浅论[J].商业研究.2005,16.[3]金真.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与整合[J].物流技术.2000,3.

[4]马云霞,冯定忠.供应链管理及其产生背景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3,5.[5]刘从九.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流通组织重构[J].中国合作经济.2004.5.[6]谭涛,朱毅华.产品供应链组织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4,5.[7]蒋洪伟,韩文秀.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4.

[8]郑迎飞,赵旭.国企业的环保战略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J].环境保护.2002,6.

[9]朱毅华,王凯.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绩效实证研究[J].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10]任迎伟.农产品供应链中小型生产组织管理问题研究.农村经济.20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