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串讲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串讲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 串讲

第一章:教育测评概述

第一节:教育测量概述

★1、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

2、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3、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4、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5、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6、教育测量的特点有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测量对象的复杂性,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7、教育测量过对象的复杂性:首先,他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第二节:教育评价概述

★1、评价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

★2.、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

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②克龙巴赫: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③斯克里文和豪斯: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④大桥正飞夫:教育评价就是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产生的变化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4、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教育测量不是教育评价,但是两者有密切的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测量是评价的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两者又是有区别的,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评价带有主观性,是主观估计和客观测量的统一,测量是一种单一的活动,评价是一种综合的活动。

5、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

★6、教育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教育评价;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需要性、可行性和配置性评价;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7、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8、形成性评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9、总结性评价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是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进行的

评价。

第三节:教育测评的发展阶段

1、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

★①《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

★③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

★④ 1845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

★⑤ 1864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

★⑥ 1897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

★⑦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

★⑧ 1905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

★⑨ 1904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⑩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分三个时期: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1931年塞蒙兹主张人格测量应用评定发、问卷法、交谈法、轶事记录法等。

2、1904年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

★3、泰勒主持了课程设置和成绩测试的“八年研究”(1933-1940年),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并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此报告誉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4、1963年,克龙巴赫发表了《通过评价改革课程》。

★5、1967年,斯克里芬发表了《评价方法论》第一次对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类型的评价之间做了区分。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第一节:信度

★1、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信度:★①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程度;②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接近程度;③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2、计算信度的几种常用的方法:①稳定性系数:又称为重测信度,它是指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是估量信度最简单的方法。②等值性系数:先实施第一次测验,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第二份等值的测验,再求他们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是信度的等值性系数。③内部一致性系数:把一次测验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比较两个部分的一致程度,从而估计信度系数。估计方法有两种:分半信度和库德尔-理查森公式法。

④论文式测验信度系数;⑤评分者信度。

★3、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对于学科测验,信度系数要求达到0.9以上,智力测验要求达到0.8以上,品德测验能达到0.6以上。

4、测量误差的来源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误差产生于测验的本身;第二类误差与特定的实施条件有关;第三类误差包括被试本身的变化。

★5、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适当增加测验题目的数量;测验的难度要适中;测验的内容应尽量同质;测验的程序要统一;测验的时间要充分;

评分要尽量做到客观化、减少评分误差。

第二节:效度

★1、效度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也是指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效度分为三大类: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3、内容效度是指测验目的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应所达到的程度。估计内容效度的方法有:逻辑分析的方法和用测验题目与教材内容比较的方法。

★4、效标关联效度又称为经验效度和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

5、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量能实际测量出理论上的狗年或者心理特性的程度。

6、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的组成;测验的实施;被试主观状态方面;估计效度所依据的效标;样本方面。

7、提高效度的方法:控制系统误差;精心编制量表;妥善组织测验;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第三节:难度

★1、难度是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公式:P=R/N;P表示难度指标;N代表参加考试的总人数;R表示答对某道客观题的人数。

2、难度对测验的影响: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

3、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①考查知识点的多少;②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③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④命题的技巧性。

★4、在常模参照性测验中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即大多数题目的难度在0.3- 0.7之间,整个试卷平均难度在0.5左右。

第四节:区分度

1、★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公式:D=P H-P L;D 代表区分度;P H表示高分组的难度;P L表示低分组的难度。D>0为正区分,D<0为负区别,D=0为零区。

2、要想达到理想的测验信度,提高区分度是一个好方法。难度适中可以使区分度达到最大值。

★3、提高区分度的方法:使题目的难度适中,使整个考试的难度适中;着重考察复杂的学习结果。

第三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测验目标的确定

★1、测验目标: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目的,它明确规定测验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是编制测验的出发点和依据。

★2、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他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应用、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类。

3、1964年,布卢姆等人发表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学习领域》。

4、1977年,加涅在《学习的条件》的第三版中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三种。智力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四类;★学习的结果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五种。

★5、日本的梶田叡一在他的《教育评价》分为三大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

6、确定教育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①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目标;②正确选择目标领域及其类目;③正确理解各类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测验题型的确立

★1、测验题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另一类是开放式。

2、教育测验编制中通用的七种题型:①是非题;②配对题;③选择题;

④填空题;⑤改错题;⑥名词解释题;⑦简答题;⑧计算题;⑨论述题。

3、一套试题的题型一般不应少于四种。

第三节命题设计

★1、测验编制中,设计试卷的蓝图是命题双向细目表。

2、认知领域命题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内容类测验目标模型之构建,内容点测验目标表之确定,命题方案表之设计。

第四节:试题的编制

★1、试卷编制的质量要求:①明确测验的目标;②题量尽可能大,试题的覆盖面尽量宽;③掌握好试题的区分度和难度;④注意改进题型;⑤每道试题的编写要讲究科学性;⑥制定好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评卷的具体要求;⑦拼卷和检核。

★2、进行教育测验的编制时,一套试题中的客观题约60%,主观题约占40% ;测验试题难度的掌握一般情况下,较容易的试题占20%左右。

第五节:测验实施

1、测验实施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①指定专人做好考务工作;②确定测验形式和审查学生测验资格;③考场的组织;④测验评卷与测验质量检查;⑤补考。

第四章: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1、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公平性原则;★③客观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可行性原则;⑥指导性原则。

2、注重调查研究,整理资料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鉴定要准确,评议要恰如其分,这是教育评价客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3、评价方案的确定要考虑人力、物力、时间等各种因素,指标体系不要过于繁琐,便于计算,这是教育评价可行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制定

1、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包括:①框架;②模型;③指标;④标准;

⑤量化符号。

2、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一般模型和分类模型。一般模型适应于该范围内所有被评价者的评价与比较;分类模型适应于某一种被评者的评价与比较。

3、量化符号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它一般有权数和分数两类。权数常用小数形式,一般把同一级指群视为一个整体,整体权数总值为1。

★4、教育评价指标从达标水平去考察,可以分为必达指标和期望指标。教育评价指标从精确度去考察,可以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硬指标是指“硬件”,是固定的精确的指标。软指标是指“软件”,是伸缩性较大,不精确的指标。

5、教育评价指标从内涵性质去考察,可以分为稳定性指标和变动性指标两种。

6、评价教育实际达到指标程度的具体要求就是评价标准。从评价的内容上分,可以将评价标准分为素质标准、职责标准、效能标准。按照评价的参照点角度去分类,可以将评价标准分为社会标准和科学标准。

★7、社会标准:以社会对教育的现象要求为依据,要求达标过程社会化规范化。

★科学标准:根据客观规定和原则为依据,要求达标符教育的客观规律。

8、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信度与效度问题,因为信度和效度是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衡量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质量的重要尺度。

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有三个方面:重评信度、评价者信度、事实信度。

★10、构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有: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规律;教育工作实际。

11、评价标准的确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包括标准类别的选择各等级评价标准的规定。

12、评价标准的编制方法:①期望评语式编写法;②积分评语式编写法:包括等分积分评语式编写法和累计积分评语式编写法;③隶属度式编写法:包括隶属度分段式编写法和隶属度全域式编写法;④行为目标式编写法;⑤量表式编写法;⑥量尺式编写法。

13、通过观察分析,选择一例关键行为作评价的一种标准,这是行为目标式编写法。

第三节:教育评价的实施

1、教育评价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思想准备、材料和工具的准备、组织准备。

2、教育评价实施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两步。自评是指学校、班级或者个人的自我评价。他评是指由别人对被评者进行评价。

3、评价结果的处理是教育评价活动的最后阶段,教育评价结果处理中应该做好的工作:①评价结果的分析判断;②做出综合评价的结论;③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④评价工作的总结。

第五章:教育评价的方法

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法概观

★1、相对评价法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绝对评价法指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候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指吧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2、定性分析评价法指预先根据评价的观点,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定性综合判断法指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行为目标评价法指采用可观测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行为目标的表达要注意两点:应设立可能观察行动的场合;应容易表示出行动的程度或阶段。

★4、临床督导评价法:就是对评价者的实际行动进行直接的现场观察和记录,然后把观察结果和评估意见反馈给被评者,并和被评者一起商讨改进措施的一种评价方法。

★5、加权平均法是通过自评、专家组评、社会群众评等不同方面的评价,或者学生、教师、领导等不同阶层的评价者的评价来综合评定被评者的分数。

第二节: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

★1、评价信息收集的标准主要有准确性、可靠性和时限性。

准确性是指收集到的信息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指采集到的材料是评价目标真正需要的资料。

可靠性是指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可靠,是信得过的资料,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时限性是指严格按照评价工作所规定的时限去采集评价信息。

★2、评价信息收集的方法:①观察;②听汇报;③调查访问;④座谈会;

⑤收集文字资料;)⑥发问卷;⑦测试。

3、观察的途径有:实地参观考察;听课;参与有关活动。观察记录的方法有:连续行为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事件取样记录法。观察的辅助工具:记录装置;记录表格。记录表格有四种形式:等级式,是非式,次数式,文字式。

4、运用调查访问法的基本要求:①制定好访问计划和提纲,依此开展访问工作;②选择好访谈对象;③围绕着调查提纲去问话;④注意访谈态度;⑤做好记录工作。

5、召开座谈会的基本要求:①根据评价内容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去选择座谈会的种类;②做好准备工作;③座谈会上,以自由发言的形式为宜;

④制定专人做记录工作。

6、测试是指通过书面测验和考核、实践操作、口头询问、活动考验等形式去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

第三节: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

★1、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①定性分析描述法:包括等级评定法、评语鉴定法、写实分析法。②定量分析评判法:包括统计分析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2、写实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和要求,对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当的评价。

3、写实分析法的做法是:搜集事实材料;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和评价。

4、教育评价中应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分数、T分数、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参见p136例题

5、教育评价结果合成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单纯普通数据的合成方法;第二种是单纯模糊数据的合成方法;第三种是混合数据的合成方法。

第六章:教育测量结果的整理、转换与组合

第一节:教育测量数据的特点与种类

1、数据的特点一般包括:数据的波动性;数据的规律性。波动性一是指

一组数据多数取值是不相同的,二是指即便同一事物的数量表现,在不同时间、场地,由不同的量表测试,其结果肯定有差别;规律性是指大量数据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数据的种类有:按照数据的来源可以分为点计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连续与否,可以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精确性程度,可以分为类别数量、等级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

★3、教育测量数据的特点包括:

①绝大部分属于等级变量,可以比较大小不能加减更不能乘除。

②大多数数据从本质上说是主观的。

③教育测量的数据具有随机性。

④教育测量的数据具有模糊性。

第二节:教育测量分数的初步整理

1、数据的初步整理分为列统计表和画统计图。统计表一般由表序、表题、标目、线条、数字、表注等构成。

第三节:教育测量分数的转换

1、教育测量所直接得到的分数叫做原始分数。

1、将教育测量得出的原始分数转换后得出的分数是导出分数,包括:标准分数、T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的计算,参见p155例题

2、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其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标准分数又叫Z分数。

3、百分等级分数是一种相对地位量数,他把参加测量的全体人数作为一百份来计算,从而以某一原始分数换算出其在全体中所占的地位。

4、百分等级分数的缺点:首先,它是一种顺序量数,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其次,他对两极原始分数反应迟钝;再次,对原始分数较集中的地方。

第四节:教育测量结果的组合

1、教育测量结果的组合的方法有:直觉判断、加权求和、多重选择、多重回归。

2、直觉判断是评价者凭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作出结论或进行预测。

3、根据权重的不同,可以将加权求和分为等权相加、加权求和、多科测验分数加权平均的标准化。

第七章:教育评价心理及其调控

第一节:教育评价心理概述

★1、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依据某种标准对被评价者有关方面情况进行评判的过程。

★2、评价心理是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对评价过程的实践活动和评价过程的各种关系、交往等现实活动的反映。

3、评价心理的分类,根据心理学的范畴可以分为评价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根据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心理机制看,可分为意识倾向性、情意心理、认知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4、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一般心理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对自信心和自我概念、自我知觉的影响;②对情绪稳定和不安的影响;③对意志和动机的影响;④对要求水平和达到目标的影响;⑤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5、评价者心理对评价过程的影响表现:①对制订评价方案的影响;②对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的影响;③对测定和评价的影响;④对评价结果解释的影响。

6、评价心理调控是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和利用,使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7、调控评价心理的意义:第一,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第二,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第三,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的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

第二节:评价者心理与调控

1、评价者准备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情感、时尚效应和期望效应。

★2、角色心理是指身份的自我意识及潜意识的表现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是特定的职业责任、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职业利益等的反映。

★3、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

★4、时尚效应是指对新颖、时髦事物的向往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现象。5、评价实施前,对评价的期望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积极期望、消极期望、中性期望。

6、施评过程心理包括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顺序效应、趋中心理、成见效应、宽大效应、★附和权威心理。

7、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忘,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观察某个人时,由于对象的某些品质或特征看起来比较突出,使观察者对此产生了特别清晰和明显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对其它特征、品质的知觉和评价。★理想效应指对评价对象设想完美的先期印象影响实际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叫做“求全效应”。

★8、趋中心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9、顺序效应是指由于评价的先后顺序,而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产生干扰的心理态势。成见效应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

10、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11、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因团体或个人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

12、评价者心理的调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价者素质能力的调控。主要有把好选拔关,评价技能的培训,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管理上的调控。

第三,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

第四,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

第三节: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

1、被评价者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包括自卫心理、★迎合心理和应付心理。

2、被评价者结果反馈中的心理现象有:①敏感心理;②护短心理;③嫉

妒心理;④对评价进行评价心理。

★3、敏感心理主要表现在分数敏感、利害因素敏感和公正敏感。

4、被评价者的心理调控包括:提高对评价的认识;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的交往状态;结果反馈方式的灵活多样。

第八章:语文成绩测验

第一节:语文成绩测验的历史和发展

我国古代语文考试的五种题型;帖经、墨义、策问、论、诗赋。

现代语文考试的特点:从内容、方法、组织管理和应用四个方面作答

第二节:语文成绩测验的种类

1.语文成绩测验的种类有:★听说测验;单字测验;词语测验;阅读测验;作文测验;语文综合测验。

★2、单字测验中三种类型:回忆、自由联想、随机抽样

★3、阅读测验的七种方法:问题回答法、次序排列法、正误分析法、预料后果法、确定要旨法、情感体察法、体味含意法。

4、作文测验的五种方法:分析法、多段短文测量法、评定量表法、作文量表法、作文测验举例

第三节:语文测验的编制

★1.语文教学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和评价四级。

第四节:语文高考

语文高考改革的四大特点:试题的取样较宽,知识覆盖面较大、试卷的长度大,考了读、写速度、试题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注重能力的考查。

第五节:作文评分的方法与误差控制

1、影响作文评分的三个因素:作文题目类型及评分标准、被试者主观方面的因素、评分者方面的因素。

2、常用的作文评分误差控制方法:2人评分法、表格评分法、正态分布评分法、电脑控制评分法。

第九章:数学成绩测验

第一节:数学测验的历史和发展

1.世界数学考试改革的趋势:①考试成绩向评价靠近;②兼顾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③逐步实现考试的标准化;④大学招生入学考试成绩与平时学业成绩相结合。

2、西周有数学教育,★隋唐出现数学考试,科举制有“算学”。

第二节:数学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所期望学生在思维、感谢和行动方面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2、教育目标是指学校、家庭、社会所期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

★3、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第三节:数学教学测验的编制

1.编制数学测验的步骤:①明确测验目的;②制定命题原则;③编制测验方案;④数学题的编拟。

第四节:学生数学能力测验

★ 1、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能力的规定:运算能力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目标、逻辑思维能力目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

第五节:中考数学命题

1、中考数学命题的六大特点:

①重达标、兼选拔,形成两种试卷模式②以纲靠本,注重双基③命题结构趋于稳定④知识覆盖面增大⑤试题具有小,新,活的特点⑥传统试题命题有一定的规律

第六节:高考数学命题

1、高考数学命题三大特点:

①上受制于大纲、下联系教材,全面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密切联系大学数学学习②考查中学数学中的通性通法,包括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学归纳法、分类讨论、待定系数法③注意试题的综合性,着重考查数学思维品质

第七节:数学竞赛试题的编制

1、数学竞赛:1886年俄国举办过数学竞赛;中学数学竞赛起源于匈牙利(1894);1959年7月第一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在罗马尼亚举行。

2、数学竞赛题的三个特点:①命题背景②对已知结果的逻辑改造③着眼于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十章:标准化考试

第一节:主观经验性考试的弊端

★1、标准化考试:系统地组织程序,统一的标准,对误差进行了控制,即考试的编制、实施、评分、解释到常模均是标准化。

2、命题的主观性、评分的误差较大、分数解释的片面性。

第二节:标准化考试的特点

★1、标准化考试的特点:①试题编制过程的标准化;②考试实施过程的标准化;③标准化考试的评分、计分方法要标准化;④标准化考试必须编制常模。

★2、常模:指的是标准化考试的大样本团体的成绩的平均数,亦即大样本团体分数的一般水平

第三节:标准化考试的程序

★1、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七个最基本的程序:①编制考试计划;②编制考试初稿;③预测;④修改考试原稿;⑤制定常模;⑥收集考试的信息、效度资料;⑦编制考试指导手册。

★2、标准化考试中的四种常模:年级、年龄、百分、标准分数。(对每种常模的理解)

第四节: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1、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优点:①试卷编制的科学性;②试卷取样的代表性;③评分的客观性。缺点:①能力测试的片面性;②题型的僵化性;③防止考生舞弊的困难性;④各项质量指标也存在不完善性。

第五节:我国高考标准化考试改革的实践

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际,谈谈你对标准化考试的认识及建议。(参考答案)①标准化考试的特点②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程序③标准化考试的优缺点

第十一章:智力测验

第一节:智力测验的意义和种类

★1、智力(IQ):是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直接影响认识活动的效率,使认识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对智力的表述多达100多种,常见的五种解释是:①高级抽象思维能力;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③学习能力;④智力测验的结果;⑤有机能力的整体。

2、瑟斯顿智力群因素论中七因素:空间、数量、知觉、言语、言语流畅性、记忆、推理。

★3、智力结构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用内容、操作和成果三个变项构成的立体模型来描述智力结构。

★4、多维智力论:受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嘉德纳提出多维智力理论。他强调人类的智力至少包括以下7种不同的智力:①言语智力;②数理逻辑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

⑤体能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

5、三重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提出,这一理论从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经验世界这三个角度着手来分析智力,并与之对应提出了三类不同的智力:成分智力、情境智力和经验智力。

★6、智力测验是对人的智力的一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它以一组标准刺激无一起被试反应根据这些客观反应来度量被试的智力高低。

7、智力测验简史:①我国古代民间的“七巧板”、“猜谜语”属智力测验萌芽;②智力测验的先驱者当数高尔顿(英)和卡特尔(美);③比纳西蒙量表对儿童测验有代表性;④韦克斯勒量表对16岁以上成人测验有代表性。

8、智力测验的三种类型:①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②文字式测验和非文字式测验;③一般能力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

9、智力测验的先驱者是英国的遗传学家高尔顿和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高尔顿首先使用等第评定量表和问卷法作为测验的辅助工具。★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智力量表

1、斯一比智力量表:斯坦福大学推孟对斯—比量表进行修订,此表为世界上优秀量表之一;斯一比量表每个年龄组有6个项目:A词汇;B区别;C图片补缺;D数概念;E相对应的类比;F走迷津。

★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语言和操作两部分,语言分常识、理解、算术、类似、词汇、数字广度;操作由数字符号、图像完成、积木设计、图像列、拼图、迷津组成。其测验结果有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全量表智商三种。

3、《中国比纳测验》量表:陆志韦1924年对斯一比量表修订;1936,他与吴天敏主持第二次修订;1981年吴天敏主持了第三次修订。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一般智力情况,而不能对智力的各个方面做出评价。

第三节:智力测验结果的解释

★1、德国心理学家斯腾于1913年提出了心智商数的概念;推孟将心智商数乘以100,提出了智商的概念,也称为比率智商。

智商公式:比率智商(IQ)=

()

100

()

MA

CA

智龄

实龄

★2、与智商相关的六个因素:①遗传与环境;②种族;③性别;④学习成绩;⑤参加测试的动机、情绪和努力程度;⑥被试的人格特征。

第四节:情绪智力及其内涵

1、1995年戈尔曼出版《情绪智力—划时代的心智革命》,将情绪智力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沙洛维和梅耶最终确定情绪智力包括四个方面:(ⅰ)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ⅱ)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ⅲ)理解、分析可得情绪知识能力;(ⅳ)对情绪调节,促进与智力发展。

第十二章:学生评价

第一节:学生评价概述

★1、学生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能力等方面做出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

★2、学生评价的功能:①是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③是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④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找出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3、学生评价的类型:★①定位性评价: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判定学生的前期准备,又称为安置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是评价的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价。③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

第二节:学生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学生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全息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学生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教师评价学生的一般方法:学业成绩测验、观察与调查法、评语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

第三节: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原则:①坚持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原则;②坚持评价的主体性和多角度的原则;③坚持评价学生差异性

和整合性原则;④坚持评价的开放性和客观性原则。

2、学生评价的内容及环节: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的计划。

第四节:学生学业的质性评价方法

★1、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更直接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重要作用。

2、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构成:有一个表现性任务、有一个评价标准、有一个或几个好的评价者。

★3、表现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演示、口头表述、模拟表现任务、实验与调查、作品选集、完成研究项目。

★4、档案袋评价: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成绩测验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

5、档案袋评价的特性:①目标性、计划性和组织性②成长性和表现性③整合性和多样性④主题性和反思性。

6、使用档案袋评价的原则:质化原则、发展性原则、重视个性反应方式又倡导合作的原则、过程性原则。

第十三章:学生品德测评

第一节:品德测评概述

1.★品德测评: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思想品质★(包括知、情、意、行)的测试和评定。

2.品德测评的意义:①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②有利于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③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④品德测评也是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3.品德测评的类型:①诊断性测评;②形成性测评;③总结性测评。

4.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①外显行为测评与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②单项测评与整体测评相结合;③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第二节:品德测评的指标体系

1.★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①依据社会的需要;②依据德育大纲;③依据品德结构;④依据学生年龄特征。

2.★构建中小学生品德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①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②重视指标体系的教育性;③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④处理好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⑤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第三节:品德测评的方法

1.★定时考核法:是指根据德育的要求,拟定德育试题,指定考试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

2.★问卷测评法:是指通过使用问卷或量表测试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自编问卷法和自陈量表法。

3.★项目评分法:是指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每一项目都给予一定的分值,然后参考这些项目,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它主要包括加减评分和测试评分两种。

4.★情境测验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先巧妙地设计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开展活动,教师对学生在该条件下活动或反应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据此来对其思想行为加以衡鉴。它的种类颇多,主要有留痕法(由Voelker所创,我国学者略加改良)、评分法(由哈特逊—梅即Hartshorne & Ma所创)。

5.★社会关系测量法:这是研究团体中友伴相互吸引与排斥关系的测量方法。(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是指学生在班级和学校社团中的人际关系。)

6.①意向测评法:是指测评人的心理意向的一种方法。(在品德测评中,心理意向主要是指思想观点、意见、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②适合学生品德测评应有的方法:

Q技术:由斯蒂芬生(Stephenson,1953)所创用,它是用来测评态度、兴趣、自我观念和其他情感变量的一种技术。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两部分:Q分类资料和Q分类资料的实施。

★语意分析法:由奥古斯丁(Osgood,1957)和其同事所创立。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测量和比较概念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是文字的动物,通过语言可以窥知人类本身许多东西。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是,使用一些由两个相对的形容词所构成的量尺,要求受试者对某个概念加以评定。

★7.行为观测法: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思想行为的方法。较常见的方法有:①自然观察法;②实验观察法;③情境观测法;④跟踪观测法;⑤时间样本法。

8.目前,人们借助于测谎仪来观测人的行为,产生了测谎技术。测谎提问为什么能触发生理反应?归纳起来有三种因素:①恐惧心理;②谎答时形成逻辑上的、道义上的矛盾;③条件反应,即俗话所说的“触景生情”。我们认为,测谎技术用于审讯犯罪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不能照搬过来用于测量学生生理反应,然后根据测得的生理参数去判断学生是否撒谎,也不能用测谎技术去审讯学生。

第十四章:教师评价

第一节:教师评价概述

★1、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活动进行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师评价的特点:①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连续的活动,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③根本目标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④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统一的。

第二节:教师评价的主体

1、教师评价的主体: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②学生参评;

③家长参评④教师自评;

第三节:教师评价模式

★1、教师评价模式包括实证范式评价和人文范式评价。实证范式评价又包括: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操作主义评价模式。人文范式评价包括:发展性评价模式、主体性评价模式、团体性评价模式教师校本评价模式。★2、教师校本评价模式:就是教师评价以学校为本,立足于学校的长期发展,评价标准的设立和指标体系的确立都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条件。

3、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是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来的,因此又称为泰勒模式。主要是从预定的教育目标出发,对评价对象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进行的评价。

4、操作主义评价模式是布里奇曼提出来。

第四节:教师评价的程序与指标体系的编制

1、教师评价的程序:①确定评价的目的;②确定评价者;③制定评价指标体系;④确定评价方式。⑤评价过程的实施。

★2、教师评价的三种指标体系:教师素质指标、教师职责指标、教师绩效指标。

第五节:教师评价的案例(略)

1、加拿大发展性教师评价

2、日本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3、美国优秀教师标准与评估

第十五章:教学工作评价

第一节:教学工作评价概述

1.★教学工作评价:是指对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2.★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学评价是有区别的:①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沟通对象是教学内容,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然而,教师的活动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的学是主体。②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全面的评价,而教学工作则是教学评价中特别主要的一个方面的评价,这里仅指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考试等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评价。

3.★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①检查;②反馈;③激励;④研究;

⑤定向;⑥管理。

4.教学工作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①关于教学工作量与质的关系问题;(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学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量,它大多表现在工作过程中,如教师出勤率,备课所付出的时间,教学时数等。教学工作质是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好坏或优劣程度,它既反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在教学工作的结果上,即反映在工作质量与工作效果上。要做到对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的精确评价,难度很大,原因是:工作量的精确计算式不可能的;工作质的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

②关于他评和自评的关系问题;(他评价是指他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外部的显性评价。自评价是指教师自我的评价,它有时是内隐性的,有时是外显性的。)

第二节:教学工作评价的宏观依据

★1.依据:①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③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⑤参考新的思想观念(新的人才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素质观,新的教师素质观)。

第三节: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

★1.备课评价的内容:评价教师课前所做的四项备课工作和三种备课形式。

★2.对四项备课工作评价的内容:①钻研教材的评价内容;②了解学生的评价内容;③选择教法的评价内容;④准备教具的评价内容;

★3.对三项备课形式的评价内容:①对学期备课评价的内容;②对单元备课评价的内容;③对课时备课评价的内容;(教案的种类: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综合式教案。教案的内容格式:分两部分,一是一般情况,二是教学内容、目标、教法和进程。)

★4.上课评价的内容:①教学目的明确,完成任务好;②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③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善“启”善“导”;

④上课组织得好,具有教学机智性;⑤教学基本功扎实;⑥教学效果好。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评价内容

6.课外辅导的评价内容

5.学生学业成绩考评工作的评价内容:

★学生学业成绩考评的种类:①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③终结性评价

第十六章:课程评价

第一节:课程评价概述

1、课程一词的提出在西方首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她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

2、泰勒在“八年研究”期间正式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3、有的学者认为课程评价对象包括:课程的编制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的评价。

第二节:课程评价模式的演变

★1、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泰勒,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泰勒将课程评价分为四个阶段: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2、CIPP模式: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最早是由斯塔弗毕姆、格林、古巴提出。

★3、外观评价模式最早由斯太克提出。1967年他发表《教育评价的全貌》,文中提出了外观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中强调两个方面的操作过程:描述和判断。

★4、回应模式是1973年斯太克在《方案的评价:特别是回应性评价》中提

出的

第十七章:学校体育评价

第一节:学校体育评价概述

1、学校体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体育学习表现与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的活动过程。

★2、学校体育评价的原则:自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人文化原则、多极化原则。

第二节:学校体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体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承认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②要合理设置测评项目;③要把学生的兴趣特长纳入评价指标;④要尽可能扩大评价源;⑤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⑥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第三节: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

1、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的原则: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注重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性评价注重学生纵向的体育学习进步状况;多远评价内容不仅仅考核学生的体能。

2、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方法:学生体育档案袋评价法、评语式评价。

第十八章:中小学学校评价(非重点)

第一节:中小学学校评价概述

1、学校评价的概念。

2、学校评价的目的:①改进学校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效能;②判断学校工作的好坏,评定学校的优劣;

3、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发展能力;学校发展的自我保障机制;学校的发展成效。

4、中小学评价的标准:以升学率为标准进行评价;以发展过程为标准进行评价;

★5、中小学校评价的指标(四个指标):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学校特色发展指标、教育效益指标。

6、校本管理的概念。

7、学校管理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现代中小学学校评价的要素分析

1、现代中小学学校评价的要素:学校管理评价、中小学师资水平的评价、学校文化评价、办学条件评价。

2、中小学师资水平评价六项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品德修养的评价;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教师身体素质的而评价;教师心理素质的评价。

第三节:发展性的中小学学校评价

1、发展性的中小学学校评价的原则:导向性和自主性相统一的原则;发展性与激励性相统一的原则;动态性和共创性相统一的原则。

★2、发展性的中小学学校评价的方法: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教育测量与评价自考资料(整理打印版)

《教育测量与评价复习纲要 6、教育测量的特点有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测量对象的复杂性,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第二节:教育评价概述 1、2.、3、4、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②克龙巴赫: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③斯克里文和豪斯: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④大桥正飞夫:教育评价就是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产生的变化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4、5、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 6、7、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摸底性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8、形成性评价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计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的评价。 9、总结性评价指某一教育、教学活动项目,是告一段落或完成以后进行的 评价。 第三节:教育测评的发展阶段 ⑩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分三个时期:1904-1915开拓期,1915-1930为兴盛期,1930-1940为批判期。 1931年塞蒙兹主人格测量应用评定发、问卷法、交谈法、轶事记录法等。 2、1904年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 3、 4、1963年,克龙巴赫发表了《通过评价改革课程》。 第一节:信度 2、计算信度的几种常用的方法:①稳定性系数:又称为重测信度,它是指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是估量信度最简单的方法。②等值性系数:先实施第一次测验,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实施第二份等值的测验,再求他们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是信度的等值性系数。③部一致性系数:把一次测验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比较两个部分的一致程度,从而估计信度系数。估计方法有两种:分半信度和库德尔-理查森公式法。④论文式测验信度系数;⑤评分者信度。 4、测量误差的来源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误差产生于测验的本身;第二类误差与特定的实施条件有关;第三类误差包括被试本身的变化。 1、2、效度分为三大类: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3、容效度是指测验目的代表所欲测量的容和引起预期反应所达到的程度。估计容效度的方法有:逻辑分析的方法和用测验题目与教材容比较的方法。 45、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量能实际测量出理论上的狗年或者心理特性的程度。 6、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的组成;测验的实施;被试主观状态方面;估计效度所依据的效标;样本方面。 7、提高效度的方法:控制系统误差;精心编制量表;妥善组织测验;扩充样本的容量和代表性;合理处理效度和信度的关系;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 1、2、难度对测验的影响:影响测验分数的分布形态;影响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影响测验的鉴别能力。 3、影响题目难度的因素:①考查知识点的多少;②考查能力的复杂程度或层次的高低; ③考生对题目的熟悉程度;④命题的技巧性。

自考《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5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试卷62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的人是【】 A.格兰朗德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德雷斯 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D.安置性测量与评价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A.疑问陈述 B.正面陈述 C.否定陈述 D.似真性陈述 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 A.标准B.常模C.目标D.等级 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 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 A.表征性分数 B.实质性分数 C.掌握性分数 D.认知性分数 7.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 为【】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 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 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 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A测量目的而言 B测量手段而言 C测量过程而言 D测量方法而言 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 A.500+100Z B.90+20T C.500+70Z D.100+15Z 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A合格分数线 B掌握分数线 C标准分数线 D等级分数线 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 A.教师综合评价法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D.最佳行为评价法 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D.数字符号 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 A.自陈量表法 B.投射测验法 C.情境测验法 D.逆境对话法 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这一概念是(A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2、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 B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3、被称为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的是美国的一项著名研究,它是(D ) A. 教育研究 B. 教育测量理论研究 C. 心理测验研究 D. 八年研究 4、于1975年成立的在开展教育评价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协会是(B ) A.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B. 国际教育评估协会 C. 国际教育评价协会 D.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5、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 C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6、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一概念 是(B ) A.复本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同质性信度 D. 分半信度 7、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这一概念 是(A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8、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这一概念是( C )

A.同质性信度 B.复本信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重测信度 9、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D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10、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D ) A.评价指标 B.评价标准 C.指标权数 D.指标权重 11、在评价指标拟定过程中,经常会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 是(C ) A.头脑风暴法 B.理论推演法 C.因素分解法 D.典型研究法 12、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B ) A. 模型 B. 常模 C. 量规 D. 参照物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整理版,DOC

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它着力探讨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测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科学化所必须借助的一门科学,也是教育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各类标准化的教育测验、会作测验质量分析、能正确解释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比较正确与合理的判断和评价,以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研究科学化。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测量的定义 史蒂文斯曾对测量作出以下定义:“就其广义来说,测量是按照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测量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字方式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描述的过程”。

本书的观点:从广义上讲,测量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以上对测量所下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对事物进行区分的过程,必须是按照一定法则的,区分的结果必须能够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描述的。 2.测量的要素 (1)测量的量具 测量的量具是指依据某些科学原理和法则,发展出合适的量具或制定出科学的测量方案。(2)测量的单位 不同的测量所采用的单位是不同的。 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②要有相等的价值。教育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3)测量的参照点 量的参照点系测量的起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测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参照点有两种类型:①绝对参照点(绝对零点);②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但教育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指定的相对零点。 3.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 教育测量的定义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复习试卷一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 (独立本科段)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复习卷一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共15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属于【】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2.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3.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A.相对地位 B.集中趋势 C.误差大小 D.差异程度 4.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A.权重 B.加权 C.标度 D.强度 5.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A.时间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结构效度 6.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7.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8.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9.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 【】A. 模型 B. 常模 C. 量规 D. 参照物 10.被称为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的是美国的一项著名研究,它是【】A. 教育研究 B. 教育测量理论研究 C. 心理测验研究 D. 八年研究

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库及答案

瑞文测验中哪一项是适用于高智力成人的() 收藏 A. B 瑞文彩图推理测验 B. A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 D联合瑞文推理测验 D. C 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对人的智力进行的一种客观、标准化的度量,叫做()收藏 A. D 智力测验 B. B 情商 C. C 智力 D. A 能力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WAIS 的计分是() 收藏 A. A 先计算标准分 B. B 先计算智商 C. D答对1题得1分 D. C原始分转化为标准二十分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叫做() 收藏 A. B测验目标 B. D 行为目标 C. C 教学目标

A 教育目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评价对象的集合内选择一个或若干基准,各个评价对象和基准进行比较,叫做() 收藏 A. A 绝对评价法 B. C 教育评价方法 C. D 定量分析法 D. B 相对评价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都属于()收藏 A. B 选择型 B. D 常用题型 C. A 提供型 D. C 开放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WISC主要测验的年龄范围是() 收藏 A. B 6-16岁 B. D 4-75 C. A 4-6.5岁 D. C 16岁以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是哪种临床表现() 收藏

A 疑病 B. B 抑郁 C. D 精神病态 D. C 癔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由反映评价对象内涵的指标集、评价标准和量化符号构成的是()收藏 A. B 模型 B. A 框架 C. D 体系 D. C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以班级的平均成绩为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为() 收藏 A. B 相对评价 B. D 需要性的评价 C. C 比较性评价 D. A 绝对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我国教育工作者创造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是() 收藏 A. C 五分法和四分法 B. B 三分法 C. A 六分法 D. D 二分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知识点)

第一章 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泰勒于1930年首次提出,在美国国会1956年通过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中得到合法化。 2、教育评价指的是通过系统的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 3、如何界定教育评价的概念,是教育评价研究和时间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4、教育评价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1)现代教育评价强调,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2)现代家与评价主张,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价值增值(3)现代教育评价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教育评价是一个过程 5、教育评价本质上也是一种把握教育现象价值的判断活动。 6、价值判断:指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做出评判。 7、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 8、教育价值:指的是作为客体的教育活动的属性与主体之间的特定的关系,是由教育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 9、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人们认识外界环境或自身状况的两种最基本方式,也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 10、价值判断所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需要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事实判断所反映的是客体各要素之间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1、事实判断是对是非的判断,价值判断是对好坏的判断。 12、事实判断是描述性判断,价值判断是解释性判断。 13、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根本区别是,价值判断包含着人的需要,具有事实判断所不具有的主体间的差异性。 14、教育活动现实的价值:指教育活动已经取得的价值;教育活动现实价值,指的是当教育活动尚未满足人们的需要,但却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可能时,教育活动对人们所觉有的价值,即教育活动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 15、教育评价的特征:指教育评价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16、教育评价的特征:目的性、主体性、中介行、综合性、预见性。 17、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布鲁姆看来,评价是确定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也是确保目标达成过程有效性的持续改进或即时变革过程。 18、教育评价可以有多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社区居民、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或有关机构等。 19、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所谓的第四代教育评价,主张教育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同构建活动。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应该协同、合作。 20、教育评价的方法、过程、结果、教育评价领域是综合的。 21、教育评价的意义:有利于保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全面贯彻和教育方针的顺利实现;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进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更好的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22、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展教育评价之前设想和规划的教育评价活动所欲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23、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育评价增值,即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促进教育有效的满足社会与个体的需要,增进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最终目的是由教育评价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4、教育评价的具体目的:鉴定(当代教育活动不再以鉴定为主要目的)、诊断(在布鲁姆等人的积极倡导下,诊断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的目的之一)、改进。 25、改进的主要涵义是及时反馈信息,调控行为,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优化。 26、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27、教育评价的管理功能是指教育评价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效能。 28、管理功能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 29、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学习产生影响,从而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展的功效与能力。 30、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可具体分为指导功能和学习功能。指导功能是就教育评价对教育者的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它无论是对学校领导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习功能指的是教育评价对受教育学习产生影响的功效与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164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估》模拟试卷D 参考答案: 一、概念辨析 1、信度与效度:信度:是反映测验成绩在不同条件下的一致性、连续性程度的指标。任何测量都必须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即测量结果不能随测量者、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测量、测验的可靠性问题就是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效度: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进行评定的有效程度,即测验测到所想测量的特质程度。两者的关系在于:高信度一般都具有高效度,但是高效度不一定都有高信度。 2、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无规律的误差。随机误差造成同一测验对同一对象多次施测结果之间的不一致,而且每次变化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完全随机的,使测量结果围绕某一个“值”有所涨落。系统误差:由与测验目的无关的某种常定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变化。系统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使测验的多次结果有规律地偏离某一个“值”,从而造成虽然一致却不准确的测验结果。二者的区别在于,随机误差是无规律的,并且是不可克服的,系统误差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矫正。 3、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在于:事实判断是对事物的现状、属性与规律的客观描述,包括量或质的描述,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都属于事实描述的范畴。事实判断的基本要求是它的客观性,即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价值判断是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评判。因为教育的价值由教育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来决定,不同的主体由于需要不同,对教育活动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所以,价值判断受评价者价值观念的制约。价值判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高度统一的活动。价值判断往往在事实描述的基础上进行。 4、准则与标准:所谓准则是对评价活动内容或方面质的规定(即对被评属性的规定)。它是评价方案的核心部分,它规定评价活动评什么、不评什么。评价的准则通常有两种形式,即指标和概括性问题。所谓标准是指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即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内容或方面量的规定,即要求或完成的程度或水平。评价标准表示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合乎要求的,或者能被称为优良的。 二、简单题: 1、定量方法在评价中的作用:(1)定量分析是我们获得评价结论的重要依据;(2)定量分析是表述评价结论最简洁的方法;(3)定量分析是提高评价客观性的重要手段;(4)为简化评价工作,节约评价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提供了方法。 2、举例说明什么是“权重”:在教育评价中,权重是指根据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重要性和作用大小,所分别赋予的不同数值。权重代表了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应该遵循原则:各指标权重的取之范围为0-1之间;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例如:教育评价与测量考试成绩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0.3+期末考试成绩×0.7其中0. 3、0.7就是权重系数。 3、如何理解难度的相对性:合适的项目难度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内容、形式及学生被试的

中学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数学测量与评价 洪梅 一、举例分析中学数学各种类型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巧?(总分:25分) 答:在此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例来分析我自己对中学数学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巧的一些认识。 1、选择题 选择题由题干和多个(备用)选择项组成。数学的选择题一般备有4个选项,这些信息或多或少具有“提示”与“迷惑”双重作用. 题干往往包含两部分:题设与提问指导语句. 提问可以是定性提问、定量提问或者定性、定量兼具的提问.而选择项,通常是所提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选择题型较为适合考查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思维的切换,等等方面的情况. 运用选择题型编制试题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在题干中,要用精练、明确的语言把题设(已知条件)和问题述清楚; 每一个选择项的表述必须明确清楚,它与题干连接在一起,读起来应当顺畅,并且应当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命题. 几个选择项之间,通常应当具有同类性(即类型相同)、相近性(即形式相近)和匀称性(即容量彼此相称). 正确的选择项多一点隐蔽的色彩,而错误的选择项尽量多一些迷惑的因素,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和可能失误的情形设置起干扰作用的选择项; 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联词、提问的指导语,既要合乎逻辑,又要无歧义,而且一般情况下应放在题干中. 2.填空题 填空题的一般形式是给出若干个条件,要求推断出一个结论,或者计算出一个结果. 也有的是给一个命题要求补充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正确的、完整的命题. 填空题的特点是只考查结果而不考查获得结果的过程. 适合编为填空题的容有:较简单的推理运算问题;容易由概念、性质或图形做出判断而严格地演绎出结果却是很难或冗繁的问题;貌似计算,实则运用概念或性质容易揭示出其中某些数量关系的问题. 填空题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填写答案不惟一的填空题. 这类问题具有较好的辨析性、探索性或开放性,是对传统填空题具有创新意义的应用. 填空题命题的关键是材料的取舍和空位的设置,以及述方式的处理. 编制填空题应该力求做到: 取材合理,涉及的容不宜多; 考查中心突出、鲜明、集中; 发问明确,指导语贴切,不会产生歧义,不会引发误解; 述简洁、精炼,规. 3.解答题 解答题是要求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的题目. 它的特点是容量较大,能直接考查多个知识点,以及综合考查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由于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因此较之选择题和填空题更能考查考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也能更好地对不同水平的考生进行多层次的区分. 在一个大前提(已知条件)下,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这是数学解答题的常见呈现方式. 从一个基本数学事实出发,研究其变形、扩、发展,形成

自考小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06231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试卷 课程代码62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称为【】 A. 测量 B. 评价 C. 考试 D. 测验 2.将被试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水平(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的评价,称为【】 A.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B. 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C.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D. 标示参照测量与评价 3.主观性试题主要用来测量【】 A.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 B.知识的记忆 C. 知识的理解 D. 知识的应用 4.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某种测验上正常的一般的表现水平,称为【】 A. 发展常模 B. 组内常模 C. 年龄常模 D. 年级常模 5.题目的双基度越大.说明题目的教学双基性要求越强,题目内容对学生越是【】 A. 重要 B. 不重要 C. 要求弱 D. 有挑战 6. 有代表性的学生团体在通常的教育环境下实际所达到的成绩水平,称为【】 A.学业常模 B.课业常模 C. 教育常模 D. 教学常模 7.课堂作业观察评估法是属于【】 A.思维分析评价法 B.作品分析评价法 D. 心理分析评价法 D.想象分析评价法 8.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属于最低水平的量表是【】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9.教育测量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 A.法则 B.程序 C.事实判断 D. 价值判断 1O.我国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是【】 A.西周 B.两汉时期 C.唐代 D.魏晋南北朝 11.要求被试接通常的习惯方式作出反应的测量与评价,称为【】 A.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 B.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C.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 D.能力倾向性测量与评价 12.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 难度 13.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称为【】 A.评价目标 B.评价指标 C.评价权重 D. 评价标准 14.主观性试题比较适合于测量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层次【】 A.知识的掌握 B.理解应用 C.分析 D. 综合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这一概念是( A)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2、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 B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3、被称为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的是美国的一项著名研究,它是( D ) A. 教育研究 B. 教育测量理论研究 C. 心理测验研究 D. 八年研究 4、于1975年成立的在开展教育评价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协会是( B) A.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B. 国际教育评估协会 C. 国际教育评价协会 D.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5、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 C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6、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一概念是(B ) A.复本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同质性信度 D. 分半信度 7、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这一概念是( A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8、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这一概念是( C ) A.同质性信度

B.复本信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重测信度 9、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B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10、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 D ) A.评价指标 B.评价标准 C.指标权数 D.指标权重 11、在评价指标拟定过程中,经常会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C ) A.头脑风暴法 B.理论推演法 C.因素分解法 D.典型研究法 12、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B ) A. 模型 B. 常模 C. 量规 D. 参照物 13、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D ) A. 正态化转换方案 B. 对比参照方案 C. 百分等级方案 D. 常模参照方案 14、最早的测验理论是(A ) A.经典测验理论 B.题目反应理论 C.心理测验理论 D.智力测验理论 15、在现代测验理论的诸多模式中,最具有优越性的是(B )

中学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审批稿

中学数学教育测量与评 价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数学测量与评价 李洪梅 一、举例分析中学数学各种类型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巧(总分:25分) 答:在此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例来分析我自己对中学数学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巧的一些认识。 1、选择题 选择题由题干和多个(备用)选择项组成。数学的选择题一般备有4个选项,这些信息或多或少具有“提示”与“迷惑”双重作用. 题干往往包含两部分:题设与提问指导语句. 提问可以是定性提问、定量提问或者定性、定量兼具的提问.而选择项,通常是所提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选择题型较为适合考查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思维的切换,等等方面的情况. 运用选择题型编制试题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在题干中,要用精练、明确的语言把题设(已知条件)和问题陈述清楚; 每一个选择项的表述必须明确清楚,它与题干连接在一起,读起来应当顺畅,并且应当成为一个完整的语句,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命题. 几个选择项之间,通常应当具有同类性(即类型相同)、相近性(即形式相近)和匀称性(即容量彼此相称). 正确的选择项多一点隐蔽的色彩,而错误的选择项尽量多一些迷惑的因素,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和可能失误的情形设置起干扰作用的选择项; 题设与结论之间的关联词、提问的指导语,既要合乎逻辑,又要无歧义,而且一般情况下应放在题干中. 2.填空题

填空题的一般形式是给出若干个条件,要求推断出一个结论,或者计算出一个结果. 也有的是给一个命题要求补充条件或结论,使之成为正确的、完整的命题. 填空题的特 点是只考查结果而不考查获得结果的过程. 适合编为填空题的内容有:较简单的推理运算问题;容易由概念、性质或图形做出 判断而严格地演绎出结果却是很难或冗繁的问题;貌似计算,实则运用概念或性质容易 揭示出其中某些数量关系的问题. 填空题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填写答案不惟一的填空题. 这类问题具有较好的辨析性、探索性或开放性,是对传统填空题具有创新意义的应用. 填空题命题的关键是材料的取舍和空位的设置,以及陈述方式的处理. 编制填空题 应该力求做到: 取材合理,涉及的内容不宜多; 考查中心突出、鲜明、集中; 发问明确,指导语贴切,不会产生歧义,不会引发误解; 陈述简洁、精炼,规范. 3.解答题 解答题是要求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的题目. 它的特点是容量较大,能直接考查多个 知识点,以及综合考查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由于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完整地 写出解题过程,因此较之选择题和填空题更能考查考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也能更 好地对不同水平的考生进行多层次的区分. 在一个大前提(已知条件)下,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这是数学解答题的 常见呈现方式. 从一个基本数学事实出发,研究其变形、扩张、发展,形成一系列的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1、一次考试中某生在50名学生中排名第13名,则该生的百分等级应 该是【B 】A. 13 B . 26 C . 50 D . 74 2、在现代测验理论的诸多模式中,最具有优越性的是【B】A.经典测验理论 B.项目反应理论 C.心理测验理论 D.智力测验理论 3、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B】 A.时间效度 B.内容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B】 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D .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 5、测验被试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事实的能力的认知层次是【A】 A.知识B .应用 C .分析D .综合 6、学生成绩测验的主要类型有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 验和【D】 A.智力测验B .能力倾向测验 C .人格测验D.总结性测验 7、学业成绩是一个【D】 A.名义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 &通常认为|r|<0.2 时称为【A ] A.极低相关 B .低相关 C .中等相关 D .高相关 9、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可以简单地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 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和【D ]

A.标准参照测验 B .纸笔测试C .安置性测验 D.标准化成就测验 10、下面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的是【D】 A.计算题 B.证明题 C .作图题 D.选择题 11、最重要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难度 B .区分度 C .梯度D.效度 12、评价的重点在于“过程”的评价是【B】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整体性评价 13、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D】 A.领会B .应用 C .分析 D.知识 14、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属于【B】 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 .等距量尺D .比率量尺 15、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不包含【B】 A、专家判断法 B、双向细目表法 C、统计分析法 D、经验推测法 . 16、下列几种效度中,不具有效度真正意义的是【C】 A.结构效度B .内容效度 C.表面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17、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时使用的测验是【A】 A.安置性测验B .形成性测验 C .终结性测验 D .能力倾向性测验 18、标准化考试产生于【C】 A. 19世纪末 B . 20世纪初 C. 20世纪40年代D . 20世纪60年代 1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形 象地表达,其公式是【C ]

自学测验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专题讲座第一章均值和方差的检验题一、参数假设检验的几个基本因素关于什么是参数假设检验,我们先看一个实际例子。“某班语文课教学采用研讨式方法后,对其中10名同学测验,平均成绩为85分。已知这个班过去测验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保持在82分左右,这意味着总体平均分是给定的,那么现在问采用研讨式方法后,其平均成绩是否和原来一致?” 如果我们假设采用研讨式方法后的平均成绩和采用研讨式方法前的平均成绩一致,则需要判断这种假设对不对? 如果对,对的把握性有多大? 如果不对,那么平均成绩比原来是增加还是减少?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85分高于82分就认为比原来高了,这是因为抽取样本时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我们不能以样本参数对总体参数进行单纯比较而简单地下结

论。这个例子所反映问题的是: 总体分布已知,对总体参数作假设,用统计理论来判断这一假设正确与否,统计学上称为参数假设检验。一般说来,进行假设检验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基本因素:其一,假设。假设分为参数假设和非参数假设.参数假设指总体分布已知,关于未知参数的假设,教育研究中用的最多的是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总体均值某校五年级学生期末语文成绩,方差,总体方差做出假设。例如,在过在原有状况下不变,而均值去常规教学下为82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新的教学法后抽测10名同学,其平均成绩为85分,这时我们提出采用新教学法后总体均值称为原假设或零假设,相对于为82分的假设,记为,还要给出一个备选假设,记为对这个例子我们不提本均值85大于82。小于82这样的假设,这是因为这样的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原因在于样其二,假设检验。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