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乐曲穿越50 年的岁月,旋律浪漫悲壮,荡气回肠。它不仅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更被时代打下了民族的烙印。

何占豪:《梁祝》的源头在农民

5月26日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50周年纪念庆典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梁祝》曲作者何占豪、陈钢等创作人员齐聚,首场演奏者俞丽拿再度奏响旋律。

坐在嘉宾席上,年过七旬的何占豪无法不想起《梁祝》首演的情景。1959 年,上海兰心大戏院。站在台上的首席小提琴手俞丽拿,还是个19岁的姑娘。何占豪是上海音乐学院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演奏席上担任协奏小提琴手。最后一个音阶收尾,何占豪的心悬起来,等待观众的回应。七八秒钟的寂静,何占豪额头冒出汗来。

终于,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席卷全场。“当时的心情啊,哎呀,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一个学生,总算完成了这个…天大?的任务。”

拉小提琴伤心因为农民听不懂

6月20 日,记者专程拜访了何占豪。在上海音乐学院旁边的一栋普通住宅楼里,何占豪的住房布局略显局促。书房被钢琴和写字台占据,摆下两张椅子之后,只剩下转身的余地。乐谱和书籍随意铺在桌上,暗示着主人忙碌的一面。

何占豪沏上茶,兴致勃勃翻出旧时照片:“看,我年轻的时候帅不帅?”照片上的何占豪20出头,透出一股英气。1957年,何占豪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进修班,与丁芷诺、俞丽拿成了同班同学。

“那个年代的教学制度规定,每个学期必须抽出一定时间下厂下乡,与工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艺术院校的学生还要为工农大众演出。”何占豪回忆。1958年,他和同学一起送音乐下乡到上海郊区,当地农民就在家门口、晒谷场自由集合起来,观看老师和学生们现场表演。管弦系学生学的是贝多芬、巴赫等国外名曲,一曲奏毕,观众们只笑笑。“我们问他们:…好不好听??他们回答:…好听。?又问:…懂不懂??他们笑笑:…不懂!能不能奏一段沪剧、越剧听听?? ”

这种局面让何占豪和他的同学们感到尴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你的演奏大众不欢迎,这受到的刺激是很大的。”何占豪和同学们伤心地发现,他们自编自演说相声,都比小提琴演奏受欢迎。

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

“要说《梁祝》的来龙去脉,最源头处就是农民。”何占豪说,“他们启发了我去创作《梁祝》。我们的音乐老百姓不欢迎,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这当时不只是我的困惑,是我们整个班级、整个集体共同的困惑。”

在何占豪记忆里,纯真的理想和昂扬的激情,是上世纪

五十年代青年的共同特征。从乡下返校后,同学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当时系领导刘品提出一条意见:“小提琴要使工农大众所喜闻乐见,必须解决一个民族化的问题。这首先需要有民族化的作品。”这个观点得到了大家赞同。

1958年8 月9 日,大学二年级的何占豪和丁芷诺、俞丽拿、沈西蒂等六人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我们都是知识不完整的青年,但是豪情万丈,最初想要给这个小组取个大大的名字——…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学派?。”何占豪笑着讲起这段“少年狂”的历史。这个小组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改编了《二泉映月》等有民族特色的弦乐作品。这段时间里,何占豪吸取越剧音调,写了弦乐四重奏《梁祝》。今天,他将这个最初的雏形作品称为“小梁祝”。

捷克斯洛伐克乐团试奏“小梁祝”

“当时我们作为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想法确实淳朴:创作不但要为工农兵群众服务,还要攀登世界高峰。”50 年后的今天,何占豪谈起当年的价值观念,流露出诚恳的态度。50年前,中国学生在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时,“强烈的自豪感和自卑感交织在一起”——我们并不比外国人笨,但音乐水平确实比人家落后。

一次,捷克斯洛伐克四重奏乐团到上海音乐学院访问。这支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乐团友好地表示,愿意演奏中国的四重奏作品。交流会上,中方陷入沉默,因为国内尚没有像样的弦乐四重奏。实验小组成员丁芷诺,“她有点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把何占豪的“小梁祝” 摆到了桌面上。

“我当时很着急:…你不要乱说!?因为我自己知道那是不能上大雅之堂的,谱子就随手写在一张破纸头上。”何占豪打退堂鼓,又被学院领导推出去:“你一个学生,怕什么?拿出去就拿出去了!”

令何占豪没想到的是,当晚,捷克斯洛伐克乐团就提出想在上海锦江饭店试奏“小梁祝”。何占豪提供的乐谱,画满了体现民族风格指法的符号,乐团看不懂,特地前来请教。这让何占豪信心大增:“没想到他们对我们的民族风格如此重视,甚至超过了我们自己。”

有这样一个细节。四重奏所需的大提琴乐谱指法,何占豪自己不会画,他特地请一位从小学习大提琴的同学帮忙。这位同学听说是给捷克斯洛伐克的乐团画指法,非常激动:“好嘛好嘛,从小学琴,指法都是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师给我画出来。现在终于轮到我给他们画了!一定要画得难一点,难得拉不起来!”如今回想起来,同学这句孩子气的玩笑话,折射出当时年轻人急于证明“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 的普遍心理。

“化蝶”不是封建迷信吗?

1958 年,时任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的钱俊瑞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视察。他听了“小梁祝”后,认为“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调,是一条新路子”,希望年轻人继续探索下去。当时的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孟波向何占豪传达了他的意见。

“说实在的,当时

根本没有想过在走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子?,也不知道怎么走下去。”对于小提琴专

业的何占豪来说,作曲始终是…业余?的,他并没想过要写大型的作品。

时逢上海音乐学院筹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曲目。实验小组提出了“大炼钢铁”、“女民兵”等现代题材,“梁祝”是最末位的选择。孟波看了之后,在“梁祝”上打了个勾。

“孟波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觉得小提琴如泣如诉的音色,更适合表现一曲浪漫的爱情故事。”何占豪说。孟波的选择,无疑是冒着风险的。在“大跃进”的政治气候中,文艺界盛行“文艺为当前政治服务”的口号,一个以古典爱情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是另类中的另类。

1958 年底,学校安排何占豪和作曲系的学生陈钢等人合作,共同完成《梁祝》的创作。为了创作,几个年轻人挑灯夜战,困了在自来水管上洗个头。但在初稿中,《梁祝》并没有后世传为经典的“ 化蝶” 章节。孟波审听初稿时发问:“ 为什么省去化蝶?”何占豪回答:“新中国青年不应该相信迷信,人死后不可能化成蝴蝶。”回忆起当年的自己,何占豪亦感到幼稚。孟波笑着向两个年轻人解释:“恐怕不能这么看问题,艺术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是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不能把它与迷信等同起来。你们不但要把… 化蝶? 写好,而且要写得美。”孟波的关键性意见,助推了这个传世作品的诞生。

蹁跹蝴蝶飞遍全国

《梁祝》首演成功后,报纸报道消息,电台播放音乐,上海刚刚组建的电视台前来拍摄电视新闻。新华社称之为“ 中国自己的交响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如一只蹁跹蝴蝶,飞遍全国。

“我们收到了很多来信,有机关干部、教师、学生、工人等各阶层群众。他们好多人写信,不是祝贺,而是感谢。信里常这样说:我是音盲,本来对音乐一窍不通,但现在我听懂了。感谢你们!”有的来信中提到,听到“楼台会”一段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些消息让何占豪和实验小组的成员很高兴——写老百姓听得懂的音乐,他们的心愿实现了。

与此同时,圈内也有评价不高的声音。1959年,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从前苏联留学回国的中央交响乐团指挥家李德伦对《梁祝》发表看法:“这只能算个小piece (小曲),不能称为协奏曲。”这个带有贬义的评价一下在上海音乐界传开了。对于这位师长权威的评价,何占豪期待有机会向他解释和请教。

“我是…黑线上长出的黑瓜?”

1960 年初,何占豪在北京参加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接到中央交响乐团电话,说是乐团将派车来接他到一家酒店,李德伦要宴请他。原来,李德伦在北京把《梁祝》带到了学校、工厂等基层单位演出,发现群众非常欢迎,《梁祝》已成为他每场必演的保留曲目。

“在那个年代,酒店宴请是相当高的待遇。同时参加宴请的,还有乐团各声部的首席。我非常不好意思,嘴上虽然没说,但心里已经感觉到李先生宽阔的胸怀。”“文革”开始后,《梁祝》被打成“大毒草”,李德伦以大众欢迎《梁祝》为据,与“四人帮”面对面理论,因而遭到更大的迫害。后来听说这些,让何占豪肃然起敬。

“文革”的突然降临,让何占豪“思想上糊涂了”——为什么好的作品一夜之间成了坏的作品?忆起这段历史,何占豪并未流露太多苦涩。“当时还是相信中央的决定都是正确的。让我劳动,我就去劳动。没进监狱,就算不错了。”

何占豪被下放到养猪场养猪,但他对自己很放心:没有旧社会历史,没有海外关系,出身是农民,自己的问题顶多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养猪场,不让写作品,他还能给大家说说相声。一次开批斗大会,何占豪被要求“讲讲自己什么身份”。何占豪站在台上,只说了一句:“我是…黑线上长出的黑瓜?!”全场哄堂大笑,群众的确没有把他当做外人。在这段时间里,何占豪还编写了一些儿童小提琴作品,后来成为教材。

不要轻易说“经典”

“文革”结束后,何占豪还创作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难》,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西楚霸王》等作品。上世纪80 年代,歌星徐小凤那首风靡一时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是由何占豪作曲。但《梁祝》50 年来散发的光芒,几乎盖住了何占豪此后所有作品。

“音乐根本上是表达人的感情的。它不仅能表达个人感情,也能表达一个群体的感情。”何占豪始终强调,《梁祝》的诞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时提倡…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我、丁芷诺、陈钢三位作者,就是三只小蚂蚁,三只比别的蚂蚁卖力一点的小蚂蚁,不是什么天才。千万别吹!”

今天的何占豪仍然热心音乐事业和社会活动,当有人讨教如何谱写经典时,何占豪皱起眉头,沉默片刻:“唉,我曾经不大喜欢经典这个词。现在自吹自擂、随便把这个词搬出来用的,太多太多了。”对于当今音乐界人士只闻其大名、不知其作品的现状,何占豪不甚满意。

“是否科班出身、受过专业教育,也许都不重要。你看中国最著名的作曲家阿炳、聂耳,几个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但他们的作品饱含感情。”略一沉思,何占豪还是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经典的诞生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人民大众所接受的作品,能够被大众所喜爱和传唱;二是在社会上能够产生些效益,留下独特的社会价值;三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与美学意义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与艺术特色 学生秦志飞 指导老师任力志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式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并结合音乐的表现要素由浅入深地总结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深刻意义。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曲式结构艺术特色 作者作品简介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何佳山村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小提琴演奏的民族化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959年与同学陈钢合作创作了基于越剧音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从此成为中国乐坛上的著名人物之一。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早年师从于父亲陈歌辛和匈牙利钢琴家瓦拉学习作曲和钢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他又师从于丁善德院长和苏联音乐专家阿尔扎马诺夫学习作曲与理论。1959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享誉中外的世界名曲,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 在世界音乐史上也被称为“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它以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无数听众,表现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也表达了对封建宗教礼法的强烈控诉以及人们对梁祝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两人联手,一个发挥越剧音乐专业功底,一个利用作曲专业特长,采用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利用独奏乐器乐交响乐队相互竟奏的协奏曲体裁形式,在老师、同学及交响乐队的支持配合下,于。1959年5月首演成功,很快就驰名中外。 曲式结构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发展并结合奏鸣曲式结构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艺术过程及感人意境,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曲《梁祝》的艺术魅力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魅力 学生姓名 王 雄 专业名称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罗 旭 2008年5月14日 教学单位 音 乐 系 学生学号 20047202059 编 号 YY2008YY074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艺术魅力 王雄 (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04级3班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对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学习和研究,我对《梁祝》这一作品所包含的艺术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下述论文中,我将分别从作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曲式结构、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影响等几方面来阐述《梁祝》的艺术性。从专业的角度来解说为什么《梁祝》能经久不衰的流传与发展,且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粱祝》、曲式结构、不同对比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Violin Concerto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rtistic Charm Wang Xiong (Class3 Grade2004,music department,721013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Shann Xi)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the violin concerto work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I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the artistic charm s of this work. In the following paper, I would like to illustrate the work from these aspects:the background of its production ,composition style and the different comparisons performance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Meanwhile we explain it in a professorial way why the composition can be passed down for so many years and can be popular among the mass people of Chinese And over the world . 【Key words】violin concerto、Lang Shanbo and ZhuYingtai、Musical form structure、Different contrast

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07,09音教(2)班冯媛媛《梁山伯与祝英台》 【摘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什么原因? 由一个动 人的传说到一首动听的乐曲,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本 文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 的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从作品反映的故事到作品的创作 由来与作品的主要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赏析协奏曲结构 1、作品产生的年代与作者简介 我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剧音乐,陈刚则较全面 地掌握各种作曲技法。在创作《梁祝》时,他们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 刚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两位作者遵循“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选用了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采用了协奏 曲这种外来体裁,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动的 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 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 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 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 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 2、作品内容及结构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标题音乐。《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 曲调因素,它是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其结构为奏鸣曲式。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 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 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 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的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晴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 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 故事。 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 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35号安徽财经大学 引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像音乐这样细腻。美术很伟大,但是美术是静态的,缺乏时间的过程。文学很伟大,但是有时间性。只有音乐是语言终止的地方,音乐如同寂静夜的那支寒笛,穿越了千年的历史沧桑,把那一串串音符倾洒在夜幕下,隽永悠长。因乐如同那初生婴儿纯真的眼神,明亮而不含一丝瑕尘。聆听经典音乐,伴着无阻思绪起舞,静享那一份遗世独立。正如冼星海所说的那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自问世以来,以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同时打破了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它不仅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成为世界音乐史上“千年来最伟大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之一。《梁祝》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 一、《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梁祝》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受到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古典爱情故事启迪,1958年秋,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一年级小提琴专业的何占豪、俞丽拿等同学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商议创作一部与古典相结合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学院党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号召。这部作品完成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部优美的小提琴曲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运用单乐章、带标题的形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分析 乐曲开始,在管弦乐队比较弱的低音的烘托下,竖琴缓慢的勾出几个音符; 接着是长笛出场,先是一段悠扬的旋律, 描写了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接着短促快速的吹奏像是在模仿鸟叫。 接着双簧管奏出缓慢抒情、田园风格的主题,配合弦乐低声部的拨弦以及弦乐中高声部的拉奏,营造出江南的春景图。 独奏小提琴出场,在清脆的竖琴声音的衬托下, 演奏出甜美、明朗、诗意般的主题——爱情主题, 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旋律,大概持续40秒; 接着独奏小提琴转到低声部再次演奏主题,演奏过半又在转回高声部, 一高一低,一粗一细,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 伴随着笛声,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来了一段对答,仿佛祝英台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景。 随后乐队再现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则在前附和,给人的感觉真像花丛中飞舞的一直蝴蝶 管乐的两声低吟之后,便是独奏小提琴的华彩段。 华彩乐段是作曲家留给演奏着即兴演奏的一个乐段,限制不大,由独奏者自由发挥,当然难度也蛮高。 因此,在听不同版本的独奏华彩时,你会发觉每个演奏者处理得都不一样,差别蛮大。 这一段里,旋律变得轻快起来,和前面的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如影随形,时而小提琴主奏,乐队伴奏,时而乐队站在前面,小提在一边附和,展示了一幅同窗好友共玩共读的画面。 细心的话你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几个主题旋律在不停的变奏,至于哪个旋律代表什么事情,是一起踢球还是一起读书,放开你的想象力去想象好了。 欢快的旋律突然变缓,由大提琴奏出,带点不安与伤感的味道。 接着小提琴奏出由爱情主题的旋律,不久乐队加入,再接着又是小提琴与大提琴

的对答,仿佛两人长亭惜别,互诉衷肠,恋恋不舍。乐曲进入了抗婚阶段,乐队转为充当封建势力的角色。 首先是大提琴和低沉的锣声暗示了不详的预兆,小提的一下颤抖显示了祝英台的不安; 接着在弦乐低声部的一段引导后,铜管在乐队的烘托下,奏出了封建势力的主题——逼婚; 接下来,独奏小提先以散板节奏演奏,表现出祝英台激动,在这一段里,独奏小提和乐队交替出现,分别演奏抗婚的音调和咄咄逼人的封建势力主题,展现了一个逼婚与抗争的戏剧画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 音乐趋向平静,木管的声音引出了两人楼台相会的情景; 独奏小提先拉奏了极其婉转、凄凉的一段旋律,笛声在背后隐隐应答,接着大提琴由同样的旋律进入, 开始和独奏小提对答,两者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缠缠绵绵,把两人楼台相会、互诉倾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进入了“哭灵”阶段,独奏小提以紧拉慢唱的手法,模仿祝英台的哭声,表现了祝英台内心的独白和悲愤的诉说,代表封建势力的乐队则时不时的压上来,仍然表现咄咄逼人,快板和木鱼的加入给人一份得意的感觉。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强奏出了纵身投坟的祝英台的最后一声呼喊,反抗封建势力的最强音!!! 然后,打击乐和乐队齐鸣,雷声大作,音乐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然后渐静乐曲进入“化蝶”部分。 长笛柔美地演奏出来自引子的旋律后,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仙境,重现了开始时的那幅江南美景;接着,加了弱音器的弦乐队奏出了爱情主题,重现了安详、宁静的气氛; 之后,小提独奏爱情主题,悠扬的旋律加上背景弦乐的拨奏,中间还有两次颤音,活灵活现的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双蝶,在花丛中自由欢乐地飞翔的情景;然后乐队进入命令的齐奏,烘托独奏小提的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了。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特色 摘要:本论文作为音乐欣赏课作业,先对这一学期所学进行了简单总结。然后着重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8年冬,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论文最后简单地对其进行了总结。 关键字:音乐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西方音乐。 欣赏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三个层次:官能的欣赏,情感的欣赏,理性的欣赏。音乐作家创作音乐作品,很大程度上根据生活背景,有时创造背景,移情于音乐。音乐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乐理、声乐等。而中国的戏剧又分为昆剧,京剧,豫剧、川剧、秦腔,河北梆子、评剧,黄梅戏,越剧等。人们对不同的戏剧进行欣赏,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特点。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戏剧音乐的特征四功五法令人钦佩。而在其他方面一些因素也很重要——音乐与画面的位置关系,音画同步,音画对应,音乐蒙太奇…因为它们影响着音乐的表达效果。 中国的优秀音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京韵大鼓,四川评弹,阿炳的《二泉映月》,陈钢与何占豪的《梁祝》……数不胜数。 对于西方的音乐,分为巴洛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神曲《创世纪》,就是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交响乐队在西方形成,其组成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在贝多芬的作品下基本形成。 音乐家的经历是传奇的,也是艰辛的。对于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生活经历,及创作历程,可以说少年得志,一生精品层出,却英年早逝,他的《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令人如痴如醉。而音乐巨人贝多芬,他谈了十三次恋爱,却一次未婚,可谓一生坎坷。他的命运交响曲,《欢乐颂》,《命运》等可谓传世之作。令人惊奇的是,大音乐家有时也是家族性的。,老约翰·施特劳斯以《拉德斯基进行曲》闻名于世,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则更高一筹。当然音乐更需要创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可为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写成了三部。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征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情景。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二、结束部 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征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三、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F征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B征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恸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四、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4144658.html,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作者:葛文佳 来源:《新一代》2012年第04期 摘要:《梁祝》在國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整部协奏曲呈现出纯朴、清逸、幽思并带着浓郁民族风格的泥土芳香和仙乐般的境界,又运用西洋音乐的体裁和技法,成功地塑造出当代小提琴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陈刚;何占豪;民族交响音乐;梁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211-01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他的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背景 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故事 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2.该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口号,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成员都是优秀的在校学生,陈刚和何占豪也在其中,其奋斗目标是要向优秀的古典作品学习、借鉴。《梁祝》协奏曲的最初一稿,写了相爱、抗婚、投坟这几个段落。尾声是投坟之后第一主题“怀念”的再现。校方在审读了初稿之后,把何占豪与陈钢叫到办公室,否定了这样的结束处理。“怀念是必要的,但

剖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内涵及影响

剖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内涵及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30T11:54:26.1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作者:陈昊 [导读]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凭借着其优美的旋律、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一直经久不息地流传着,同时也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本文主要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写作,同时探究其影响。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101)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凭借着其优美的旋律、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一直经久不息地流传着,同时也深受国外友人的喜爱。本文主要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写作,同时探究其影响。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民族性 “洋”为中用: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可谓是家喻户晓,此故事也在国外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书籍进行推广、各种题材的艺术形式进行传播。据笔者了解在韩国、越南、东南亚等国家不仅流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修建了“梁祝”庙或“梁祝”墓,希望他们的故事、爱情能永远流传,并成为千古绝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在越剧《梁祝》音乐题材、素材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提炼、创作而成,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作者收集当地名角在一些知名的剧目中经常唱到的,并为广大人民所熟悉和喜欢的唱腔,然后通过自己的作曲技法改编、创作,对旋律加以调整等,所以《梁祝》一出则备受人民群众之喜爱。《梁祝》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但作者把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的演奏技法融合在小提琴演奏中,致使演奏之韵味颇具魅力。此外,还运用了加花、紧拉慢唱等中国传统的民间演奏、演唱技法,就算用了西洋乐器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其为中国民族化特征更好的服务,配合中国传统的乐器,民族韵味更加明显。 中西合璧: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奏乐器是西洋乐小提琴。伴奏乐器除中国传统的乐器还使用了长笛、双簧管、竖琴、铜管等。这些乐器在不同的场合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烘托气氛方面均具有恰到好处的作用。《梁祝》的曲式结构采用的是西洋奏鸣曲式,它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协奏曲通过这三个部分深刻的诠释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历程。乐曲内部多次表现出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正是由于《梁祝》的中西融合,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历史价值: 《梁祝》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哲学、历史等种种的“中国文化基因”。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反映了古代吴越苏南地区“尚学”的文化风气;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床三载而不逾矩,反映出古代青年男女对两性关系的庄严态度;“十八相送”又折射出古代戏曲艺术取得的伟大成就;梁祝故事中的“化蝶双飞”反映出东方人“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观……。从《梁祝》中我们可以看到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我国封建社会的爱情史、文化史、家族史等。为我们探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发展的原因,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材料。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友爱,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目标,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和亲和力。 许多地区根据“梁祝化蝶”的传说,对这一珍贵遗产加以开发、包装、成功举办传统的“观灯节”。这引起了国内外专家、教授、学者在潜心研究《梁祝》的爱情故事最精彩的“化蝶纷飞”。梁祝文化越来越激起民间文艺学者和旅游者发掘和研究梁祝文化的莫大兴趣。《梁祝》文化不论从历史学、社会学、婚姻学、教育学、艺术学还是从旅游、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文化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梁祝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发挥。故事中所表现的思想、观念、精神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梁祝文化”,它是爱情的艺术。它占领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剧种曲艺,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从歌谣到小说,从电影到戏剧,从曲艺到音乐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是中国民间创作中极为罕见的现象。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交融的时代,弘扬本国民族文化,吸取各国文化精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各国文化发展得重要任务之一。《梁祝》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及对世界近现代音乐具有很大的影响和做了很大的贡献。《梁祝》毫不例外的成为一首世界名曲,许多国外的演奏家争相演奏此曲,并灌制唱片。此曲不仅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公认与赞誉。 小结: 要想创作出一部既具我国民族化特征,又能使国际同行们得到认可的一部作品,需要创作者既深刻了解我国的文化和音乐传统,又要精通其国外的作曲技术理论与音乐审美观点,只有二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准的作品。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产生既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又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曲不仅发挥了欧美音乐的优势,又展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在欧美音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营养,它是欧亚音乐融合的产物。它以越剧曲调为素材,表现了中华名族几千年的精神,着重强调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不同。在曲式上,它大胆的尝试采用了欧洲古典的奏鸣曲式,这和中国古代,近现代的乐曲的曲式是完全不同的。在配器上,管弦乐队编制,用音乐表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主题。主奏乐器的小提琴则是本曲最亮丽的一笔,用欧美音乐的悠扬完美表现出了中国乐器的细腻情感。它既表现了中华人民的含蓄,又蕴含了欧洲人民的浪漫抒情。中国的音乐想要在国际上站得住脚,就必须多创作类似于《梁祝》这种作品,发扬优秀文化、扎根民族沃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014年10月下 青春岁月 123 四、多重的评价标准 生机。 当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艺术标准;2、学术标准;3、市场标准。在画廊、拍卖行、收藏【参考文献】 [1] 李 岩. Money 的力量——从画廊、拍卖和藏家等角度对中国当代艺家、投资者、艺术家、评论家等用不同评价标准在评价同一件艺术市场中资本力量的几点认识[A]. 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术品时可能得到三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在缺乏行业内的共同评价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3. 的情况下,给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留下了很严重的隐患。 [2] 张少华, 张民芳. 栗宪庭:中国艺术市场解决方案[J]. 收藏, 2012(14).五、总结 [3] 刘明虎. 尤伦斯夫妇与UCCA[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2(14).[4] 马 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危机与展望[J]. 未来与发展, 2009(06). 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5] 袁 睿. 简论中国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的原因和治理[D]. 中央过于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艺术品市场中一二级美术学院, 2014. 市场的倒挂、国外资本的介入、不规范的定价规则等等,如不能[6] 李红娟. 中国艺术市场藏家群体众生相[J]. 艺术市场, 2012(17).得到解决,必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爆发出来,发现了问题应当努[7] 曾陆红. 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东方艺术, 2007(01).[8] 高 峰. 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方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3. 力寻找解决办法,从艺术家到中介公司、拍卖行、收藏家,都应负起应当的责任,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建设的更加规范、更加有 (上接第122页)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又有民族特色。 爱乐人的心。曲子的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下面依结构欣赏作品: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觉,犹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雾,人物形象从模糊慢慢变得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清晰,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与柔美、抒情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又有民族特色,首先有小提琴奏出主题,绵绵长长,幽幽远远,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仿佛祝英台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曲中表现了梁祝二人的情意绵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绵,哀哀怨怨…… 发生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小提琴的展现技巧,凄婉缠绵,风华绝代,离情依依的十八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相送,将主题缓缓奏出,犹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去,大小提琴的二重合奏,更加能演奏出那种难舍难分,唯美缠的情节。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绵的爱情故事…… 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乐曲的最后部分,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现,梁山伯祝英台在坟墓中化为 蝴蝶,在花间自由飞舞,永不分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离……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特别是小提琴与大提琴那对话般的乐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章,再现了爱情主题,使之成为带有神奇色彩的终曲。音乐展现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了人们对梁、祝两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两人在楼台相会时的互诉衷情,难依难舍、委婉动情。 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 武靖华(靖华工作室, 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梁祝”是以浙江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本文赏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给人的感受,体现了优秀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无限魅力。 【关键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赏析

浅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_图文.

圈色蛙舯R唑』£_ⅡⅡs匹 研究与探索 琴协奏曲《梁祝》的民族性 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在基本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在形式和风格上又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对此有人曾这样说:。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它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艺术成熟的标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创作成熟的标志。音乐艺术也是这样,它是人民生活、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民族的习惯特别是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那些民族色彩浓郁,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其赏的艺术。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其《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文中明确提出艺术的“民族形式1、。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因为只有具有浓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引起共鸣。艺术作品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群焱性,就越能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就越— 20。。。 71。‘ . 1。 0。‘ 。—删———。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永胜 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正是这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究其原因,离不开其强烈的民族性特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作曲家陈刚、何占豪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大胆地吸取了我国民间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而成,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更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具体来说小提琴协赛曲《梁祝》的民族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电子教案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这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创作者之一的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而这部分最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突然,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以及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的斗争中。音乐进入展开部,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原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 此刻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的“楼台会”旋律,是参考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娘“断桥回忆”的一段悲切的唱腔,和越剧《梁祝》中祝英台的哭腔融合改编而成。“断桥回忆”原曲是浙江已故著名琴师贺仁忠编写的,采用的祝英台哭腔是浙江已故前辈演员张茵的特色唱腔。整段音乐是为塑造梁祝互诉衷情的形象而重新编曲的。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浅析《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是芬兰著名音乐家,古典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后期的伟大作曲家。一生著有多部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在西贝柳斯的作品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它是1903年在一位名叫布梅斯特的友人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此时,西贝柳斯正在欧洲各国漫游、拜访和学习,摸索自己今后创作的方向;他的音乐一如既往仍旧充满了爱国情怀,只是变得更加细腻,更加含蓄,并开始摆脱民族主义风格,逐渐融入二十世纪音乐的潮流之中。 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是中速的小快板,一开始就呈现出很多幅画面。乐队平静的引子使人联想到一个平静的湖面,独奏小提琴进入时也没有打破这种宁静的情绪,我们可以把它想成是天鹅在平静的湖面游着,第12小节出现了激动不安的信号,17小节天鹅的形象不见了,乐曲的性质变得戏剧化,开始向前推进,第20小节几乎是绝望的喊叫,第41~43小节的一连串华丽的连音使人联想起大自然的威力,似乎是飞沙走石从天而降,演奏这个乐句左手的动作要有力,到第51小节这个主题以坚定有力的滑音结束。这段美丽而略带激动的旋律任何人听过后都不会忘记,立即成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旋律及第一主题。这一主题在木管的支持下逐渐展开,单簧管所唱出的旋律表达出似乎是失掉了什么美好东西一样的悲伤情感,再在弦乐器的烘托中,现出了第二主题,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一座灯塔的景象,在演奏到101小节的D泛音上灯光消失了。再逐渐发展到华彩乐段。由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以类似奏鸣曲的方式作为主题的发展是这一乐章的特点。 这一乐章是旋律性及炫技性(virtuosic)并重。其在用第一及第二指作颤音时,在低音弦上以三指及一指同时演奏的技巧是很难掌握的。其八度音程的双音及从第一把位迅速跳弦滑到第七把位的技术,以及在非常快速的节拍中演奏broken chords和弦,必须十分准确的六度双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论文题目: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校名称: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系部名称: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1 班 姓名:张贤 学号:12013248126

浅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摘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这首乐曲是何占豪、陈钢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以西洋乐小提琴协奏曲演绎这一民族化乐曲,堪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之一。这个故事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整个乐曲分三个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 关键字:小提琴协奏曲;爱情;情感;真挚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这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意境和美的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文字是以纸张或网络为载体,作者用神奇的方块汉字描述了自己的感悟和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以肢体的语言,配以欢快或忧伤的乐曲,舞者将自己的情感和感触展现出来,给观众以动态的美的享受。而音乐的语言,则是通过跳跃的音符,跌宕起伏的旋律,或欢快,或忧伤,或激昂,或悲壮!我认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有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可以吹响战斗的号角,也可以唤回迷失的灵魂;它可以是气势恢弘的交响乐,也可以是温柔缠绵的小夜曲。。。。 虽然我没有很强的音乐细胞,也没有很高深的音乐鉴赏能力,而在我所听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