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

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
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2-10-18;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2-12-1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SK2012B561)和安徽师范大学培育项目(2011xmpy012)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尹寿兵(1978-),男,安徽和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E-mail :ysblyx@https://www.360docs.net/doc/4314157726.html,

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

差异及机制研究

——以黄山市汤口镇为例

尹寿兵1,2,刘云霞2

(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2.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2)

摘要摘要:居民感知和态度是居民对旅游发展最直观的评价。因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会存在差异。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在较大空间尺度内,距离因素是居民感知和态度差异的重要解释变量。为了研究小尺度空间内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异质性因素,以毗邻黄山风景区的4个社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期望,对旅游经济、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感知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从区位、社区和风景区3个方面梳理毗邻社区旅游发展历程发现,距离风景区的相对区位、社区组织介入资源开发和协调利益分配的能力,以及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共同影响了社区旅游发展和居民旅游收益,导致了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研究结论显示,相对于区位条件和风景区治理模式等外在因素,毗邻社区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能动作用,促进社区与风景区协调发展。关键词:居民感知和态度;毗邻社区;黄山风景区;汤口镇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04-0427-08

居民感知和态度是居民对旅游发展最直观的评价,借助居民感知和态度来分析特定旅游区的人地关系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获得广泛地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旅游积极和消极感知和对特定政策支持之间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已有居民态度和感知的研究主要基于2个方面:其一,比较同一社区内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并将居民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旅游地发展阶段是这类研究的重要分析变量[3~7]。其二,对区域范围内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差异比较。从比较的范围来看,主要包括市域范围[8]、县域之间[9]、镇域范围[10,11]等,在这些较大尺度空间内,距离成为重要的解释变量。如李东和对黄山市的居民调查发现,一定地域范围内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度随距离衰减,对旅游消极影响感知强

度随距离递增[8]。Keogh [12]、Uriely [13]等的研究获得了类似的结论。但也有研究结论与此相反,如Faulkner 认为距离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没有显著影响[14]。Belisle 等对哥伦比亚Santa Marta 市的核心景区Rodadero 周边社区研究发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随其居住地离旅游核心区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越靠近核心区居民感知越积极强烈,距离越远感知就越消极和不强烈[15]。但随后Dann 通过对其距离测算、调查时间安排等分析后提出了质疑[16]。

地域分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社区旅游成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17]。社区参与旅游是促进资源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距离作为一个变量,能够解释区域内旅游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对于毗邻社区而言,因其空间上紧邻风景区,居民感知和态度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距离是否

第33卷第4期2013年04月

V ol.33No.4Apr.,2013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地理科学33卷

完全能够对这一差异进行合理解释?本文以毗邻

黄山风景区的汤口镇4个社区为例,探讨小尺度范

围内的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及其形成机制。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设计

1.1研究区概况

汤口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南部,黄山

风景区南麓,是风景区周边“5镇1场”①中的南部乡

镇,素有“黄山门户”之称。2011年,汤口镇共接待

游客320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总收入

7.2亿元,同比增长25%②。汤口镇下辖汤口(包括

汤口和寨西)、芳村、冈村和山岔4个社区(图1)。其

中,汤口地处黄山南大门。现有20个经济合作组,

926户,2865人。截至2010年底,汤口拥有各类个

体工商户773个,星级酒店和家庭旅馆床位数约为6000张。山岔距黄山南大门(汤口)5km。全村13个村民组,760户,2342人。目前拥有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天湖等景区,以及翡翠新村、天湖新村农家乐接待点。芳村位于黄山风景区东南侧,距风景区换乘中心(寨西)0.8km。全村17个村民组,686户,2414人。拥有大竹海漂流景区及芳村新村(一期)农家乐接待点。冈村位于黄山景区南麓,距寨西5.5km。全村24个村民组,1005户,3602人。目前以林、茶经济为主。社区旅游发展形式主要是沿S103线的零星农家乐接待,以及居民在黄山风景区或邻近社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③。

1.2研究设计

参考国内外居民态度与感知文献,并结合案例地发展实际,设计了汤口镇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共包括3个部分: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居民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涉及居民感知和态度共31项测量指标。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度量,回答“非常赞同”的赋5分,“非常反对”的赋1分。

问卷调查分2012年9月6~13日,10月4~7日2个时段完成(黄山风景区客流具有节前低谷和节假高峰的特点),由课题组成员以随机的形式入户发放并现场回收。在汤口镇4个社区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汤口120份,山岔、芳村和冈村各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82%。2数据分析及结果

2.1样本概况

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63.4:36.6,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方面,25~44岁群体占主体(52.5%)。职业方面,以企业职员、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3类群体为主(87.3%)。文化程度方面,具有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群体占73.2%。收入方面,78.1%的居民月平均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居住时长在10a以上的占68.3%。家庭人口结构以1~3人和4~ 6人2个群体为主,分别占32.5%和53.7%。

2.2数据分析及结果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31项测量指标分析发现,方差正交旋转后,支持度E1、E2,感知D6、D23项测量指标的公因子方差比小于0.5,4项指标被公因子提取出信息的比例较低,将其剔除。对剩下的27项测量指标进行分析,得到ɑ=0.828,KMO值0.73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1437.707,自由度351,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依次命名为“旅游发展的期望”、“旅游对生活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旅游对生活环境积极影响的感知”、“旅游对经济消极影响的感知”、“旅游对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感知”、“旅游对经济积极影响的感知”、“旅游对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感知”。其中,1项态度因子,6项感知因子。

图1研究对象空间区位

Fig.1Space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①《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中划定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毗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

②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政务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314157726.html,/xinxi/info.php?id=111230092120。

③资料来源:根据汤口镇政府网站资料整理而成。

428

尹寿兵等: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4期

分析发现,4个社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期望较高,除了“我愿意参加旅游培训”态度项的赞同率为76%、反对率①为8.3%外,其他态度项的赞同率均超过了80%,反对率低于5%,说明汤口镇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积极态度。这一结论与Martin 在捷克Podyji/Thaya流域[18]、Salleh在马来西亚彭亨国家公园[19]等的调查结果一致。

为了更直观的比较出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通过Means模块计算出27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将其与7个公因子载荷乘积后相加,获得4个社区27项测量指标值,并将相应的测量指标值相加获得公因子综合得分。

表1结果显示,4个社区的7个公因子综合得分存在差异。

表1汤口镇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公因子得分

Table1Common factor score of 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Tangkou community

公因子①:旅游发展的期望

政府应加大当地旅游宣传

制定环保措施减少旅游对环境破坏

当地居民应该与游客进行文化交流

我愿意参加旅游培训

社区民居应当参与旅游规划与发展

公因子②:旅游对生活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物价上涨,生活费用增加

本地水体(河/湖/水库)受到了污染

本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因旅游产生的垃圾破坏了生活环境

老房子不断拆迁,新房子不断增加

公因子③:旅游对生活环境积极影响的感知基础设施(道路等)状况得到改善

政府加大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本地公共设施(医疗等)得到改善

本地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公因子④:旅游对经济消极影响的感知

外来人员的旅游收获比本地人多

旅游发展只使少数人受益

拉大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差距

公因子⑤:旅游对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感知当地传统文化受到破坏

本地居民关系恶化,信任度降低

本地方言改变和减少

本地卖淫、赌博等不良现象增加

公因子⑥:旅游对经济积极影响的感知

增加了本地就业机会

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收入

带来了更多的投资

公因子⑦:旅游对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感知增加了本地和外地的文化交流

提高了当地知名度

促进本地居民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汤口

24.990

5.610

4.169

5.840

3.329

6.042

18.212

4.546

2.709

2.374

3.587

4.996

14.826

4.854

1.874

4.676

3.422

11.865

4.091

3.078

4.696

12.698

2.642

3.224

3.998

2.834

13.131

5.574

3.965

3.592

11.117

2.812

3.162

5.143

冈村

27.510

6.308

4.368

6.269

3.858

6.707

18.301

4.359

2.865

2.281

3.692

5.104

17.557

5.889

2.068

5.722

3.878

11.112

4.234

2.883

3.995

12.986

2.893

3.255

4.485

2.353

13.877

5.579

4.260

4.038

11.467

2.827

3.137

5.503

山岔

26.646

6.021

4.526

6.045

3.906

6.148

16.973

4.619

2.592

1.955

3.442

4.365

15.635

5.188

2.041

4.578

3.828

11.810

4.299

2.984

4.527

12.278

2.513

3.010

4.095

2.660

13.797

5.651

4.260

3.886

11.105

2.720

3.218

5.167

芳村

26.112

5.922

4.391

5.795

3.738

6.266

20.205

4.998

3.343

2.524

4.291

5.049

15.530

5.096

2.028

4.786

3.620

13.395

4.823

3.677

4.895

14.176

3.016

4.313

3.973

2.874

12.429

5.022

3.905

3.502

10.857

2.661

3.096

5.100

特征值

5.424

4.280

2.332

1.685

1.600

1.316

1.195

方差贡献率

20.089

15.852

8.637

6.242

5.926

4.875

4.428

①赞同率是“比较赞同”与“非常赞同”之和的样本与总样本的比例,反对率是“比较反对”与“非常反对”的样本与总样本的比例。

429

地理科学33卷

1)“旅游发展的期望”综合得分在7个公因子中最高,冈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期望最高,山岔和芳村次之,汤口最低。进一步分析5项测量指标发现,冈村在旅游宣传、参与规划发展、主客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指标值最高,而山岔在制定环保措施、参加旅游培训方面的指标值最高,体现出不同发展状态的社区居民对旅游期望内容的差异。

2)社区之间的居民感知差异显著。冈村居民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积极影响的感知在4个社区中最强烈,尤其是对生活环境积极影响的感知,4个指标值均最高,对3个方面的消极影响感知不强烈。芳村居民对3个方面消极影响的感知最强,指标值在4个社区中均最高(方言变化除外),对经济和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感知最弱。山岔居民对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感知最弱。通过对测量指标的分析发现,山岔居民对经济积极影响的感知较强烈。汤口居民除了对生活环境积极影响的感知最弱外,其他方面均处于中间水平。

3)社区内部的居民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4个社区的居民对生活环境消极影响的感知最强,对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感知均强于积极影响;汤口、山岔和冈村居民对经济积极影响的感知强于消极影响,芳村居民对3个方面的消极感知均强于积极感知。汤口、山岔和芳村居民对社会文化积极影响的感知最弱,冈村居民对经济消极影响的感知最弱。公因子综合得分显示,生活环境积极和消极影响感知的差值最大,尤其是芳村和汤口两个社区,分别达到了4.675和3.386。反映出风景区旅游发展对毗邻社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显著,但同时对社区生活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较弱。

3黄山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形成机制

3.1距离风景区的相对区位

人类活动常常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而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这主要是因为区位条件不同。人类对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选择也随之不同[20]。就黄山风景区与毗邻社区而言,黄山风景区是区位主体,毗邻社区的区位优势

是相对于风景区而言的。汤口社区地处风景区南大门,一直以来是游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率先成为了风景区旅游接待和生活服务基地。1986年建成了汤口镇第一家酒店(新港大酒店)①,随后旅游接待和生活服务设施在空间上自东向西蔓延,汤口社区逐渐演化成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和生活服务基地。

随着黄山风景区旅游快速发展,临近汤口的寨西成为风景区服务基地外扩空间。2003~2009年启动了寨西改造工程。2008年汤口、寨西2个居委会合并成立新的汤口居委会。汤口、寨西的先后改造,大大提升了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但在旅游旺季时段,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加上旅行社的推动作用,紧邻寨西的芳村旅游接待服务逐步发展起来。总体来看,旅游接待服务从“汤口-寨西-芳村”的发展路径,说明毗邻社区与风景区南大门的距离构成了社区参与风景区旅游发展的相对区位优势。

区位和交通是密不可分的2个要素。良好的区位条件需要交通要素的支撑,交通格局的变化对区位条件产生重大影响。黄山风景区南大门对外交通有3条通道:G205线、S103线和G3高速。1992年建成的S103线大大促进了冈村社区旅游发展,沿线开设了数量较多的旅馆和餐饮店。2007年G3高速贯通(出口位于寨西),S103线车流量开始减少,沿线旅馆餐饮店数量萎缩,目前更多的经营户只在“五一”、“十一”客流高峰时段营业,其他时段处于关闭状态,仅有为数不多的经营户通过与旅行社合作维持经营。2007年,风景区换乘中心迁至寨西。景区交通格局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寨西旅游接待和生活服务基地建设。

汤口在4个社区中率先参与旅游发展,社区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区面貌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旅游城市化特征明显[2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已达“大众参与”阶段[22]。因而对诸如“基础设施(道路等)状况得到改善”、“外来人员的旅游收获比本地人多”等旅游影响感知并不强烈。同时,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居民的环境意识感知的分值最低,反映出汤口居民在追求旅游经济收益的同时,更加关注旅游对环境方面的影响。其他社区虽紧邻风景区,居民渴望从风景区旅游发展中获益,但毗邻区域作为风景区资源

①本文数据除特别说明外,资料均来自访谈内容的整理。430

尹寿兵等: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4期

保护的隔离地带,社会经济发展并未像汤口社区一样接受风景区旅游的辐射效应,旅游期望和感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3.2社区组织的能动作用

中国乡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的政治制度。社区组织(村委会)就成为连接国家基层政权(乡/镇政府)和普通村民的纽带,一方面需要贯彻和落实政府的意图;另一方面,需要维护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代表居民处理集体事务[23]。在黄山风景区毗邻社区,社区组织的能动作用对社区旅游影响较大。汤口镇4个社区组织介入旅游发展主要包括3种形式:一是组织村民建设农民新村开展农家乐接待,村委会统一完成选址、征地、建筑规划设计并做好基础的“三通一平”后,将地基出售给居民自行建造,建成后家庭自居、租赁或直接从事旅游经营。2000年12月,以翡翠新村建设为起点,山岔社区建设了翡翠新村、天湖新村共约200户,规划建设九龙新村。芳村社区于2007年建设了芳村新村一期,共38户。二期计划日接待量达3000人。汤口社区2003年建设了逍遥水街,2007年建设了汤口新村。冈村正在筹划新村建设,已完成选址、征地和新村命名等工作,但因土地利用指标限制尚未实施。

二是开发资源互补型景区,分流风景区游客。汤口镇有3个社区均已开发互补型景区参与旅游发展。山岔社区1985年开发了翡翠谷景区,1991~2007年,先后开发了九龙瀑、凤凰源、香溪漂流、天湖等景区。汤口村民1997年组织开发了龙凤苑景区(2006年后移交风景区管理)①。芳村社区2009年建设大竹海漂流景区。冈村社区也在为开发阮溪景区做准备。三是社区组织介入旅游收益分配,包括对互补型景区经营性收益的分配和新村建设中征地补偿和地基出售的利益协调。如山岔村委会要求景区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用于村民组内分红②。同时,村委会要求景区每年向村集体上缴2%的纯利润,用于村内公共项目建设。如统一配备垃圾设备、聘请环卫工人,新村统一建设沼气池,建设中心村(6个村民组)水厂,实现所有村庄道路硬化等。通过景区收益再分配的形式,让全体居民享受旅游福利。

社区组织在新村建设(农家乐接待),互补型景区开发和旅游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介入机制不同,直接导致社区在旅游就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等方面面对不同的发展局面。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的差异影响其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如山岔社区已开发的景区归集体所有,由村委会制订利益分配机制。以2011年为例,山岔社区5个景区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65万元。5个景区分红人口约占社区总人口的七成③,全村人均收入达10740元。良好的旅游经济收益促进山岔社区对减少环境破坏、参加旅游培训,促进就业机会、增进收入和提高当地知名度等感知强烈,在旅游对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消极影响的感知处于4个社区中较低水平,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支持度较高。而芳村的大竹海景区由村集体和外商共同投资,村集体以山林和土地等资源占8%的股份,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并未向村民进行利益再分配。在新村的征地和地基出售方面,山岔社区的翡翠新村是集体统一建造的农民别墅,建成后统一分配,天湖新村是G3高速建设、天湖景区和翡翠旅游度假村建设的拆迁,根据一定的补偿政策进行的安置,且开发时间较早,社区居民对居住条件较为满意;后期开发的芳村新村因土地价格上涨、征地补偿和回迁费用差距较大,村民与村委会的矛盾突出,导致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消极感知强烈。冈村因尚未启动景区开发和旅游新村建设,社区旅游发展缓慢,居民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受干扰较弱,加之邻近社区旅游发展的示范效应,以及地方旅游业发展后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形成了冈村居民对旅游发展的高期望及强烈的积极感知。

3.3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目的地是旅游治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析单位,是相互关联的利益相关者镶嵌于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聚群[24]。目的地治理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利益相关者互动效力的差异和目的地竞争力提高的差异[25]。黄山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促进了风景区与不

①资料来源:黄山区汤口镇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314157726.html,/SortHtml/1/612454007.html。

②2011年,发展较为成熟的九龙瀑景区的分红标准是:上九龙组3000元,下九龙组2700元;翡翠谷景区的标准是每人10000元。

③五大景区涉及的分红人口分别为:九龙瀑560人,翡翠谷280人,凤凰源170人,天湖景区330人,香溪漂流27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8.74%。

431

地理科学33卷

同社区的联系,导致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风景区在发展之初,二元化管理体制、一元化发展模式、空间区位边缘化等特征导致了旅游发

展的“孤岛效应”[26]。1990年黄山风景区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后,为了控制景区内人工设施,管委会提出了“山上游,山下住”的治理模式。1993年,为了弥补社区为风景区资源保护所做的贡献,风景区每年向4个社区提供一定数量的进山务工指标,毗邻的4个社区与风景区以正式合作的形式参与旅游发展。2007年,管委会机关和部分职工宿舍外迁至汤口、寨西等地,山上常驻管理人员由20世纪90年代的400多人减少至2010年的100人[27]。

2000年8月实施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毗邻社区砍伐与风景区毗邻的松树,形成了4km 宽具有自然隔离作用的生物控制带。风景区以一定的形式向毗邻社区提供补偿。

黄山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中,与毗邻社区直接互动的是向社区提供进山务工指标,提供旅游就业机会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间接互动的形式包括黄山风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和日益增长的游客量为毗邻社区开发互补型景区和农家乐接待提供了保障(图2)。社区居民从风景区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旅游福利促进了其对旅游发展的期望。

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Dann 指出的距离测

图2黄山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形成机制

Fig.2

Mechanism of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residents on tourism in the community adjacent to Huangshan Scenic

spot

算的观点[16]。在区域空间范围内,风景区可以视为区域内的一个“点”。但对于毗邻地区来说,风景区和社区呈现的是“面”的特征,空间距离测算难度增大。同时,风景区旅游发展对毗邻地区的辐射呈现的是放射状而非线型的特征。因而,距离仅可视为居民感知和态度空间差异的作用机制之一,还需要从风景区和社区2个方面梳理出其他作用机制。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直接改变了毗邻社区参与风景区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对社区旅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社区组织作为内在动因,在整合社区资源、协调与风景区旅游发展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山岔社区的互补型景区建设及社区旅游收益分配机制对促进社区旅游发展和提高居民旅游收益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这3个角度分析,就可将社区旅游发展阶段视为以上3个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本文并未与社区内居民感知和态度的诸多成果一样,将其作为分析变量。

4结论

黄山风景区4个毗邻社区的居民对旅游发展支持率较高,但社区间存在差异。与风景区联系较弱的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期望最高,联系较为密切的次之,而依托风景区,社区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相对最弱。

受区位、社区和风景区3个方面的影响,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环境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距离风景区的相对区位、社区组织介入资源开发和协调利益分配的能力,以及风景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作用机制。相对于区位条件和风景区治理模式等外在因素,社区组织在参与风景区旅游中的能动作用对毗邻社区发展更为重要。

与大尺度范围的研究结论相比,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差异更具复杂性。毗邻社区与风景区呈现的是“面”而非“点”的特征,导致

432

尹寿兵等: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差异及机制研究4期

空间距离测算难度增大。因而,在界定小尺度空间内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时,距离仅能作为作用机制之一。

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风景区毗邻社区发展的差异,但毗邻社区之间旅游发展的差异还包括其他方面,如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变迁等,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全面、准确的揭示风景区毗邻社区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在不同的观测尺度上,居民感知和态度可能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只涉及到了行政村边界,尚未对内部不同自然村(村民组)、村民群体、家庭等进一步划分。如中心和偏远自然村、不同村民群体和家庭在旅游参与和旅游收益方面的不同,必然会对其感知和态度产生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应将研究边界进一步推进。此外,不同资源类型的风景区毗邻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导师保继刚教授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翁时秀博士、曾丽博士对文章写作和修改提供了帮助;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高超副教授、张正涛硕士生为本文绘制了插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部分同学参与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汪德根,王金莲,陈田,等.乡村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及机

理——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苏州乡村旅游地比较[J].地

理学报,2011,6666(10):1413~1426.

[2]吕君.中国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J].内

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2):11~16.

[3]Davis D,Allen J,Cosenza R M.Segmenting local residents by

their attitudes,interests,and opinions toward tourism[J].Jour-

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8,2727:2-8.

[4]Weaver D B,Lawton L J.Resident perceptions in the urban–

rural fring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28(2):

439-458.

[5]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

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J].地理研究,2004(1):104~

114.

[6]韩国圣,张捷,黄跃雯,等.天堂寨景区农村居民社区旅游影

响感知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

31(12):1525~1532. [7]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3,(6):84~89.

[8]李东和,张捷,章尚正,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

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

27((4):963~972.[9]Jurowski C,Gursoy D.Distance effects on residents′attitudes to-

war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31(2):296-312.

[10]Williams J,Lawson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4157726.html,munity issues and resident opinions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828(2):269-290.

[11]李东和,张捷,赵玉宗,等.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

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 2007,2727(4):602~608.

[12]Keogh B.Resident and recreationis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with respect to tourism development[J].Journal of Applied Rec-reation Research,1990,1515(2):71-83.

[13]Uriely N,A Israeli,A Reichel.Heritage proximity and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9(3):859-862.

[14]Faulkner B,C Tideswell.A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commu-

nity impacts of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997,5:3-28.

[15]Belisle F J,Hoy D R.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

dents a case study in Santa Marta,Colombi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0,7(1):83-101.

[16]Dann G M S.Santa Marta revisited:Comments on Bélisle and

Hoy's“The perceived impact of tourism by residents:A case study in Santa Marta,Colombia”[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4,1111(2):292-296.

[17]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等.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J].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2(30):1506~1512.

[18]Cihar M,Stankova J.Attitudes of stakeholders towards the Po-

dyji/Thaya River Basin National Park in the Czech Republic[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6,8181(3):273-285. [19]Daim M S,Bakri A F,Kamarudin H,et al.Being neighbor to a

National Park:Are we ready for community particip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636:211-220. [20]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6.

[21]陆林,於冉,朱付彪,等.基于社会学视野的黄山市汤口镇旅

游城市化特征和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

25(6):19~24. [22]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

2002,1717(2):38~41.

[23]胡荣.竞争性选举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1~107.

[24]Scott N,Cooper C,Baggio R.Destination networks:four Austra-

lian cas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35(1):169-188.

[25]Beaumont N,Dredge D.Local tourism governance:a compari-

son of three network approach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0,1818(1):7-28.

[26]章锦河,李佳佳,陈冬冬.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712~717. [27]孔祥迎,蔡敏,王立武.环保没有终点——黄山建“低碳旅游示

范景区”[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4314157726.html,/news/2010-10/ 11/content_21096479.htm,2010-10-11/2012-10-15.

433

434

地理科学33卷Difference and Mechanism of 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Adjacent to Scenic Spot:A Case Study of Tangkou Town,Huangshan City

YIN Shou-bing1,2,LIU Yun-xia2

(1.Geography and Planning School,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Research,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2.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Center for

Tourism Planning&Research,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241002,China)

Abstract: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s the most intuitive eval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ere will b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residents due to heterogeneity factors.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the distance factor is an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causing differences of the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within the larger spatial scales.In order to study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factor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of 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in the small scale spatial,this article adopts a case study of the four communities adjacent to Huangshan Scenic Spot for empirical research: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in-depth interviews,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tour-ism economy,living environment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ourism development.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ocation,community and scenic spot,it i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location,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and the ability to coordinate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as well as governance mode changes of scenic spot are combinative ef-fect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djacent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benefits which are 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ces of 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relative to ex-trinsic factors as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and scenic spot governance mode,the community ne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dynamic role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in community,to promot 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ies and scenic spot.

Key words:residents'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community adjacent to scenic spot;Huangshan Scenic Spot;

words

Tangkou town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景区、游客的安全,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强景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为旅游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制度如下: 1旅游安全工作任务 1.1确保景区游览秩序正常,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和景区的安全。 1.2本规定适用于景区的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 2旅游安全工作人员职责 2.1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景区的游览秩序、日常安全保卫、消防安全及接待、保卫工作。 2.2景区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及用电安全,负责消 防报警设施维护保 2.3各部门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做好安全工作。 3旅游安全工作日常程序 3.1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3.1.1景区管理部门实行昼夜定岗巡查制度,负责景区游览秩序的维护和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3.1.2景区管理部门的保安人员负责本景区关闭后及晚间维护景区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3.1.3景区的保安人员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写执勤记录。 3.1.4景区门卫负责对进出景区的员工、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工作。 3.1.5景区保卫人员按照值班查岗规定值班和检查景区内的秩序。 3.1.6景区各部门均应在开园期间协助做好景区游览秩序维护及安全工 3.1.7景区如发生突发事故,按《景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处理。 3.1.8景区保卫部门接到上级保卫部门或景区领导下发的接待计划通知后,按规定制定相应的保卫方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3.2消防安全 3.2.1消防工作应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消防责任制,按照景区划片包保,签订《消防火安全责任书》,层层负责,形成整体的、全方位的防火网络。

景区商户管理制度

四川红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商 户 管 理 制 度

制作单位:营销策划部 制作人:鲜正东 时间: 2013年12月25日 红海景区商家管理制度 景区服务宗旨: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经营打造景区品牌,为树立景区形象, 环境和管理环境,最终使景区和商家成为一家人。 景区服务目的:共同维护景区形象和消费者权益,让各商家能够放心经营,不断创新,实现景区和商家共赢的目的。特制定管理守则,望广大商家共同遵照执行 景区服务承诺:维持景区经营秩序,保证景区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1 2、维护商家合法利益,及时处理商家的意见和建议。急商家所急,帮商家所需,解商家所难,提供力所能及的3、 服务。4、公正调解和解决商家之间的争议或纠纷。 5、保持景区内公共区域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6、定期征询商家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7、对商家开展的正常经营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依法经营、文明经商的规定 1、商家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本景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景区管理,维护景区信誉。如有违反,本景区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 2、商家须按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办理证照,自觉缴纳相关费用。 3、商家须按合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费用,逾期,本景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 4、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景区商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不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塑化超标、有毒有害产品的各项规定。凡发现销售以上商品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本景区有权解除其合同。 5、根据国家专利法有关条款规定,对已申请专利的产品,不得仿冒,仿制。 6、严禁商家违法经营,一经查实,没收履约保证金。情节严重者,终止合同,并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7、为维护景区的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及商家的切身利益,景区销售的商品一律实行明码标价,公开透明。不得强买强卖、恶性竞争、欺行霸市、如有发现扰乱景区经营秩序者,没收履约保证金,屡教不改达三次及以上者解除合同。 8、为了保护广大商家的共同利益,对于相同或相近的商品,如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及其启示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 e以及Milman和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 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

旅游景区财务管理制度

xxx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节、目得 为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贯彻“勤俭办企业”得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与一切不必要得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财务管理制度在原则与方向上,应依循与符合会计制度得规定与精神。如遇财务管理办法与会计制度得规定内容产生矛盾或不一致时,应以会计制度得规定执行。财务管理办法得相关部分应停止执行,并由总公司财务经理根据会计制度得规定及时作出修订。 财务管理办法得内容包括: 第二节、资金管理办法 景区得资金收支必须按本制度得规定办法管理。违反本制度所规定将按财务法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并追究应负得经济责任。 1、景区得资金包括银行存款与现金,除按规定留存得备用金,均存入景区在银行开立得基本账户 内。 2、资金得提取及使用须由董事长及景区总经理根据权限规定,及财务人员共两人以上得会签,方可 支付。 3、银行账户得支票私章由出纳保管。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保管。 4、资金得收支,经出纳登记保管,并凭有效批准后得付款通知单,不符本项规定得任何情况,不予支 付。 5、如果在取得发票之前,应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将有关原始凭证交回财务部,予以核准报销。必须先 办理申购手续得前提下。 6、古门得所有营业现金收入均按原公司得《营业款缴纳管理制度》办理,违反者给予处分,并追究 应负得经济责任。 7、按本管理制度存放在古门内得周转资金规定为: 出纳备用金:仅作为本制度规定得其她备用金得报销回填,与支付零星现金支付。 收银员找零备用金:各收银处得找零备用金,只作为收款业务中找零给客人得专用备用金,并应按规定在每班交接班时,由交接双方核点交接,不得截留滞交。 采购部备用金:采购部得备用金,规定只作为解决古门零星采购,业务急用所需。 专用备用金:经总经理得同意,在特殊情况下个别部门可获拨留不超过人民币壹仟元得临时专用备用金。在事情办理完毕后或被通知回缴时必须即时交回。 8、所有备用金包括出纳得备用金均采用随用随报得回填办法控制。除出纳得备用金按实际支付后,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强各景区、各部门在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协调联运,量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预案。 2范围 适用于景区日常安全管理运营及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处理。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负责督促检查景区、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 3.2公司各部门负责日常安全运营的落实与实施。 4工作程序 4.1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责 4.1.1公司成立日常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质检总、行政部、工程部经理及各景区主任级成,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景区主任、副主任组成,景区成立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引导组等安全小组。 4.1.2职责 4.1.2.1认真执行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贯彻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1.2.2统一指挥,分组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责。 4.1.2.3公司总经理负责督促检查景区、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措施执行情况。 4.1.2.4分管景区副总经理负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现场指挥救援抢险。 4.1.2.5质检部负责设施设备日常安全运营的检查与监控。 4.1.2.6行政部负责日常采购,确保安全作业及应急器材和物资到位。 4.1.2.7工程部负责景区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及更换,确保游客游览安全。 4.1.2.8景区主任负责贯彻落实公司的各项规定,监督检查各班组安全作业实施情况。 4.1.2.9景区副主任负责所辖职能部门的日常安全运营监督检查工作。 4.1.2.10各安全小组负责日常安全作业的具体实施。抢险救援组由维修组、绿化组组成,负责设施设备类检查维护,抢修维修施工作业;警戒保卫组负责景区游览秩序及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通讯联络组由监控组、行政助理、后勤担任,负责对景区内日常运营情况的监控,并及时联络各部门协同作业,确保运营安全;医疗救护组由医疗救护专业担任,负责游客轻度伤病的处理及重大伤病游客的应急处理;疏散引导组由咨询、验票组、检票组担任,负责突发事件中

景区车辆管理制度

**景区车辆管理制度(试行) 1.0 目的 为了规范车辆管理,确保车辆安全、经济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车辆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所有公司**景区车辆。 3.0 职责 3.1 车辆调度员(车队负责人)负责公司除景区观光车外所有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工作。 3.2 安全主管负责景区观光车的运行安全工作。 3.3 驾驶员负责所驾驶车辆的检查、维保和安全驾驶工作。 4.0 内容 4.1 车辆的管理 4.1.1 公司车辆驾驶员须具备相应车辆驾驶资格且应保证其证照合法、有效,应熟知相关交通法规和相应线路情况。 4.1.2 车辆调度员(车队负责人)根据公司需要,及时安排车辆出车,对需要出车的车辆应填制《车辆派遣表》。 4.1.3 工作期间,驾驶员在接到《车辆派遣表》后,应查验车钥匙和行驶证、油料、车况,并在《车辆派遣表》上签字确认。 4.1.4 驾驶人员对钥匙和行驶证、油料、车况确认无误,充分知晓出车任务和线路后,应按规定时间和线路出车,出车任务完成后应及时驾车返回指定停车地点待命。 4.1.4 下班时,车辆无出车任务,驾驶人员应将车钥匙和行驶证交车辆调度员(车队负责人)统一保存、登记管理,第二个工作日出车时到调度员处领取。车辆在外执行任务停车时,驾驶人员应当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区域,确保车辆安全。如遇特殊情况车辆不能按规定时间返回公司的,驾驶人员须向车辆调度员(车队负责人)和综合部经理报告, 4.1.5 车辆停放在公司指定的停车点,不得乱停乱放。驾驶员在交接车辆时,必须检查车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车辆调度员(车队负责人),否则发现损坏由当值驾驶员承担。 4.1.6 车辆归队后,驾驶员应及时完善《车辆派遣表》中相关出车记录内容,并交车队负责人存档备查。 4.1.7 不得擅自将车开回家。办完公事必须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地点。不得因私使用车辆,特殊情况需由公司分管领导(分公司经理)批准。 4.1.8 车队负责人每月底根据经综合部经理、驾驶人员、用车人员签字确认的《车辆派遣表》编制《**景区车辆管理分析表》报综合部经理审核并存档,该表作为驾驶人员绩效考核依据之一。 4.1.9 车辆的油耗标准:详见**景区车辆油料管理制度《**景区车辆油耗定额表》。 4.2 车辆的使用 4.2.1 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公司本部所有车辆(观光车除外)均由综合部统一调度, 任何人员不得私自调度和使用公司车辆。 4.2.2 员工因公外出,原则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遇特殊情况经部门经理及综合部经理同意,可以单次申请专用车辆。 4.2.3 因重要领导接送、外联、参加隆重庆典等活动,需要用车展示公司形象用车时,应提前一天提出用车申请,填写《用车申请表》,经所在部门经理审核,综合部经理审批后,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 旅游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e以及Milman和Pizam分析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 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交通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社 会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

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教育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 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方法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 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策的相关因素[32]。Dann、Crompton、Iso-A-hola、Uysal和Jurowski则根据推拉理论,认为旅游者以及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本质上受制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

旅游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

运营部管理制度 电瓶游览车管理制度 为提升景区整体配套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要,景区实行电瓶车免费服务。 一、领用与管理 1、电瓶车是景区固定资产,由运营部统一领出,再交由司机负责管理。 2、电瓶车司机隶属营运部统一管理。 3、电瓶车实行“专人专车”的管理模式。 4、电瓶车钥匙一车两把,运营部留存一把,电瓶车司机领用一把;工具、充电机按配置由司机、维修工、电池维护工分别领用。 5、电瓶车证件含:《产品合格证》、《电瓶车使用说明书》、《电池使用维修手册》原件一车一份由营运部统一保管,《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的复印件由司机、维修员、电池维护员领用。 6、电瓶车按规定统一停放在电瓶车换乘中心,每天充电、检修由司机、维修工、电池维护工分别完成各自工作项。 二、使用与保养 1、使用 1)电瓶车司机上岗前必须熟读《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并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办理操作证后方可驾车操作。

2)电瓶车的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严禁违规操作和野蛮操作。 3)按照“专人专车”的原则,当班司机使用自管车辆,非特殊原因或未经车队长批准,车辆不得调换使用。 4)电瓶车停运后,必须停入车库,不得随意或非车库位置停放。 2、保养 “保养”是确保电瓶车正常运行和景区财产安全保障的先决条件,驾驶员和部门管理者除接受专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外,要通读《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守则。定时维护维护保养,具体的维护保养项目、方法和标准按《使用说明》和《维修手册》执行。 三、驾驶员及维修人员守则 1、遵纪守法、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维护、维修公司资产,做好本职工作。 3、熟读《使用说明书》和《维修手册》,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守则操作和维护。 4、景区电瓶车不得开出景区,不得交给非专业人员试驾。 5、时刻保持车辆的完好与整洁,停运后立即停在公司规定的位置,不得露天过夜。 车队队长安全责任制度 一、加强、完善安全高效的管理制度,保证车辆安全、高效运行。

旅游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汇编【最新版】

旅游景区运营部管理制度汇编 电瓶游览车管理制度 为提升景区整体配套服务水平,满足游客需要,景区实行电瓶车免费服务。 一、领用与管理 1、电瓶车是景区固定资产,由运营部统一领出,再交由司机负责管理。 2、电瓶车司机隶属营运部统一管理。 3、电瓶车实行[专人专车"的管理模式。 4、电瓶车钥匙一车两把,运营部留存一把,电瓶车司机领用一把;工具、充电机按配置由司机、维修工、电池维护工分别领用。 5、电瓶车证件含:原件一车一份由营运部统一保管,、的复印件由司机、维修员、电池维护员领用。

6、电瓶车按规定统一停放在电瓶车换乘中心,每天充电、检修由司机、维修工、电池维护工分别完成各自工作项。 二、使用与保养 1、使用 1)电瓶车司机上岗前必须熟读和,并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办理操作证后方可驾车操作。 2)电瓶车的操作严格按照和规定的程序进行,严禁违规操作和野蛮操作。 3)按照[专人专车"的原则,当班司机使用自管车辆,非特殊原因或未经车队长批准,车辆不得调换使用。 4)电瓶车停运后,必须停入车库,不得随意或非车库位置停放。 2、保养 保养"是确保电瓶车正常运行和景区财产安全保障的先决条件,驾驶员和部门管理者除接受专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外,要通读和熟练掌

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守则。定时维护维护保养,具体的维护保养项目方法和标准按例执行。 三、驾驶员及维修人员守则 1、遵纪守法、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维护、维修公司资产,做好本职工作。 3、熟读和,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守则操作和维护。 4、景区电瓶车不得开出景区,不得交给非专业人员试驾。 5、时刻保持车辆的完好与整洁,停运后立即停在公司规定的位置,不得露天过夜。 车队队长安全责任制度 一、加强、完善安全高效的管理制度,保证车辆安全、高效运行。 二、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景区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条绩效考核的目的 (1) 第二条绩效考核原则 (1) 第三条适用围 (2) 第四条绩效考核的分类 (2) 第五条考核管理 (3) 第六条月度绩效考核结果评分与等级 (3) 第七条月度考核程序 (4) 第八条绩效工资的核算 (4) 第九条考核结果与调薪 (4) 第十条考核结果的管理 (5) 第一条绩效考核的目的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公司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通过此评价合理地进行价值分配,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绩效考核原则 2.1 考绩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提高。 2.2 在一段连续时间之,考核的容和标准不能有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一年之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 2.3 考绩应以规定的考核项目及其事实为依据。

2.4 考绩要客观的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新近性、偏见等带来的误差。 2.5 员工要知道自己的详细考核结果。 第三条适用围 本制度除下列人员外适用于公司全员。 3.1 考核期开始进入公司的员工。 3.2 因私、因病、因伤而连续缺勤三十日以上者。 3.3 因公伤而连续缺勤七十五日以上者。 3.4 虽然在考核期任职,但考核实施日已经离职者。第四条绩效考核的分类 本公司员工考核分为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年度考核三种 4.1 日常考核:以勤绩为主,重点考核员工个人日常工作职责履行及出勤情况。 4.2 月底考核:以绩效为主,重点考核各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计划及总经理交办工作的完成情况。 4.3 年底考核:以年度目标为主,重点考核各部门及个人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及各部门或个人对公司的特殊贡献。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

一、考勤管理制度 (一)公司员工统一实行考勤请假制。 (二)员工考勤表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考勤员填写,考勤员要认真如实填清员工上班、请假、旷工、迟到、早退情况。如发现表内有故意造假行为应立即撤换并报请公司处理。 (三)员工因事或因病请假必须填写请假条。两天以内的(包括两天)由该职能部门负责人准批;两天以上五天以内(包括五天)由部门负责人提出意见报请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各部门负责人和副总经理请假和员工请假五天以上的均由总经理批准并通知总经理办公室注册。请假回来各到准假领导处和办公室办销假手续。擅自超过准假时限者均按旷工论处。 (四)各部门负责人在保证不误工作和人员出勤天数不少于规定的情况下,可合理安排员工轮休。对不能出满勤者,扣除缺勤时间的工资。 (五)满勤天数为每月扣除双休日天数。公假日照常上班。月勤超出满勤时数,应视为加班时间。 (六)迟到、早退者(晚上班3-15分钟为迟到,超过15分钟按旷工半日;早下班3-15分钟为早退,超过15分钟按旷工半日)第一次扣工资5元,第二次扣工资10元,第三次扣15元,依次推算,月底汇总,直接从当月工资中扣除。(七)员工不请假离岗或超假的视为旷工。旷工一天扣当月工资总额5%,两天扣当月工资总额的10%,一月内累计旷工4天以内者待岗两个月。连续旷工两天或累计旷工5天的公司将予以除名。 (八)员工一月内迟到、早退累计6次以上者待岗一个月。 (九)上班期间因公、私事外出,须经该部门负责人批准并须按时返岗。不经批准私自外出视为脱岗按旷工处理,贻误工作造成损失的将追究其责任。 (十)员工若遇突发性私事无法事先请假的,须用电讯工具或书信、口信形式请假,若假期已满而事未完时,须事前与主管联系,办理续假手续。 (十一)员工因公出差,须到办公室填写公差单,并由该部门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许离岗。 (十二)婚、丧、产假、节育、探亲假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事后销假。假期中工资照发。 (十三)考勤表月底由总办公室汇总由总经理审核签字后交财务部门作为当月计发工资的依据。并应在本部门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宣布,并通报全公司。 二、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一)入职 1、所有员工由公司统一安排录取。 2、被录取员工由总办办理入职各项手续(包括服装发放、押金收取、员工档案卡、登记册等)。 3、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外聘人员须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工作表现合格者,由部门经理书面提请总办批准转正,转正后签订《劳动合同》,方可成为正式员工,若不合格者,可提前辞退。 (二)在岗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91356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森林旅游工作游客的安全,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游客来的开心、玩的尽兴、游的安全、走得满意,不断增强森林公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为我场旅游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结合我场森林旅游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森林公园旅游安全工作。各景区林场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装备的四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管。 一、安全管理机构 1、景区内所有的管理机构,均应承担安全管理的部分职责,景区内所有管理机构部门都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全体员工都应在其工作岗位上做好景区安全工作,即全员安全管理机构。 2、大河坝、官鹅两林场各自根据景区的具体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性的景区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是景区负责安全管理的全职机构,具有景区安全管理的权威性,负责景区的日常旅游安全事故的防范、控制、管理与指挥工作。 3、组织机构 景区设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作为景区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由景区林场场长、副场长、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安全股、秘书股股长组成,主任由林场场长担任,副主任由派出所所长担任,下设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应急的日常工作。

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事故发生时成立的指挥中心。根据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由景区负责人担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总指挥长,成员由林场相关人员组成,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人员疏散组、善后处理组、专家技术组。 二、安全管理制度 1、岗位安全责任制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景区有关突安全共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汇报,分析有关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发展趋势; (二)审议、决定突发安全事故应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统一领导和协调景区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构; (三)决定启动预警和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四)组织力量处置相当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安全事故; (五)检查、督促景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及时协调应急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落实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和指示;(二)拟订、组织和实施景区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工作规划和应急预案; (三)督促检查景区的突发安全事故的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并给予指导;

景区商户管理制度---副本

洛阳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 有限公司 商 户 管 理 制 度 制作单位:运营部 制作人:张铁霖 时间: 2016年07月25日 万贞集团景区商家管理制度 景区服务宗旨: 为树立景区形象,打造景区品牌,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环境,最终使景区和商家成为一家人。 景区服务目的: 共同维护景区形象和消费者权益,让各商家能够放心经营,不断创新,实 现景区和商家共赢的目的。 特制定管理守则,望广大商家共同遵照执行

景区服务承诺: 1、维持景区经营秩序,保证景区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 2、维护商家合法利益,及时处理商家的意见和建议。 3、急商家所急,帮商家所需,解商家所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4、公正调解和解决商家之间的争议或纠纷。 5、保持景区内公共区域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6、定期征询商家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7、对商家开展的正常经营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依法经营、文明经商的规定 1、商家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本景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景区管理,维护景区信誉。如有违反,本景区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严肃处理,直至 解除合同。 2、商家须按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办理证照,自觉缴纳 相关费用。 3、商家须按合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费用,逾期,本景区有权依照合 同约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 4、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景区商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不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塑化超标、有毒有害产品的各项规定。凡发现销售以上商品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本景区有权解除其合同。 5、根据国家专利法有关条款规定,对已申请专利的产品,不得仿冒,仿 制。 6、严禁商家违法经营,一经查实,没收履约保证金。情节严重者,终止 合同,并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大全模板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大全

旅游景区规章制度大全 前言 为了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增加经济效益, 培养企业文化, 创新企业风格, 增强企业凝聚力, 依据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之有关规定, 结合重渡沟风景区的工作实践和现状, 特对原有工作制度加以重新拟定、修改和完善。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此番拟定的”管理规范”将作为本公司的内部规章, 以”从严治区, 划清职责, 自戒自律, 赏罚分明”为原则。力求条款合理, 操作简便, 管理规范, 有章可循。经过规范化管理, 使公司干部职工, 从个人到集体形成与公司”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同心同德, 荣辱与共”的企业风格, 形成”自尊自强、自勉自励、务实创新、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新的道德时尚。以制度来提高员工素质, 规范员工行为, 指导员工操作, 调控员工心态, 力求公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企业精神

发展方针: 拉大框架, 完善设施, 强化管理, 改革创新, 打造品牌。奋斗目标: 建一流班子, 带一流队伍, 搞一流服务, 创一流业绩。 团队风格: 自尊自强, 敢为人先, 务实创新, 爱岗敬业, 荣辱与共, 团结奋进。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游客, 为了游客一切, 为了一切游客。 工作准则: 旅游无小事, 事事必认真。 第一章机构设置 一、总经理办公室( 总办) 二、财务部

三、接待部 四、营销部 五、市场部 六、票务部 七、水上运动娱乐中心 八、建设部 第二章员工守则 第一条: 遵法制 学习理解并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争当一名好员工。 第二条: 爱集体 和本企业荣辱与共, 关心本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经济情况,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牢固树立”团队”、”竞创”、”协作”、”责任”的企业精神。 第三条: 听指挥 服从领导指挥, 不折不扣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一切任务。要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决支持、热情帮助领导开展工作。 第四条: 守纪律 不迟到, 不早退, 出满勤, 干满点。上班时间不串岗, 不办私事, 不饮酒, 不在禁烟区吸烟, 不私拿或损坏公物。不私设灶具自制饮食, 不做有损团结的事。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篇一为确保森林旅游工作游客的安全,从根本上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游客来的开心、玩的尽兴、游的安全、走得满意,不断增强森林公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为我场旅游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结合我场森林旅游工作实际,切实做好森林公园旅游安全工作。各景区林场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和装备的四落实,确保安全生产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管。 一、安全管理机构 1、景区内所有的管理机构,均应承担安全管理的部分职责,景区内所有管理机构部门都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全体员工都应在其工作岗位上做好景区安全工作,即全员安全管理机构。 2、大河坝、官鹅两林场各自根据景区的具体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性的景区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是景区负责安全管理的全职机构,具有景区安全管理的权威性,负责景区的日常旅游安全事故的防范、控制、管理与指挥工作。 3、组织机构景区设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作为景区应对

突发安全事故的议事、决策、协调机构。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由景区林场场长、副场长、派出所所长、教导员、安全股、秘书股股长组成,主任由林场场长担任,副主任由派出所所长担任,下设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应急的日常工作。 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事故发生时成立的指挥中心。根据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由景区负责人担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总指挥长,成员由林场相关人员组成,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人员疏散组、善后处理组、专家技术组。二、安全管理制度 1、岗位安全责任制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景区有关突安全共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的汇报,分析有关突发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发展趋势; (二)审议、决定突发安全事故应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统一领导和协调景区各类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构; (三)决定启动预警和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四)组织力量处置相当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安全事故; (五)检查、督促景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身及社会财产安全的法律和政策,及时协调应急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督促落实景区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和指示; (二)拟订、组织和实施景区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工作规划和应急

景区商户管理制度

四川红海生态农业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 商 户 管 理 制 度 制作单位:营销策划部 制作人:鲜正东 时间: 2013年12月25日

景区服务宗旨: 为树立景区形象,打造景区品牌,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环境,最终使景区和商家成为一家人。 景区服务目的: 共同维护景区形象和消费者权益,让各商家能够放心经营,不断创新,实现景区和商家共赢的目的。 特制定管理守则,望广大商家共同遵照执行 景区服务承诺: 1、维持景区经营秩序,保证景区正常活动的顺利开展。 2、维护商家合法利益,及时处理商家的意见和建议。 3、急商家所急,帮商家所需,解商家所难,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4、公正调解和解决商家之间的争议或纠纷。 5、保持景区内公共区域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6、定期征询商家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7、对商家开展的正常经营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依法经营、文明经商的规定 1、商家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本景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景区管理,维护景区信誉。如有违反,本景区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 2、商家须按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办理证照,自觉缴纳相关费用。 3、商家须按合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各项费用,逾期,本景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严肃处理,直至解除合同。 4、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本景区商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不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三无产品、塑化超标、有毒有害产品的各项规定。凡发现销售以上商品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本景区有权解除其合同。 5、根据国家专利法有关条款规定,对已申请专利的产品,不得仿冒,仿制。 6、严禁商家违法经营,一经查实,没收履约保证金。情节严重者,终止合同,并交由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7、为维护景区的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及商家的切身利益,景区销售的商品一律实行明码标价,公开透明。不得强买强卖、恶性竞争、欺行霸市、如有发现扰乱景区经营秩序者,没收履约保证金,屡教不改达三次及以上者解除合同。 8、为了保护广大商家的共同利益,对于相同或相近的商品,商家之间应互相协商,定出共同遵守的底价。如果商家认为有必

旅游景区规章制度

旅游景区规章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公司管理制度,制定以下公司管理细则,希望各位员工自觉遵守。一员工入职制度及辞职制度 1、员工入职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招聘人员或总经理)考核合格之后,填写 员工入职登记表,由组长、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签名确认后才能上班,登记表作为员工工资结算以及入职依据。 2、员工入职需要为期1-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间公司和员工均可以双向选择,试 用期满经公司相关领导同意之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3、员工在合同期内辞工需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经组长及总经理助理批准后做工作 移交手续,工资发放与公司其他员工同步;合同期内公司辞退员工,员工做工作移交手续后公司立即结算工资。员工不管以哪种方式离开公司,只要拒绝做工作移交手续或没经过相应手续而离开的,公司有权拒绝发放工资。 4、合同期满前一个月,员工需提交申请跟公司续签合同,否则公司视其为默认放弃 工作。 5、公司有权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二工作时间及注意事项 公司上班时间统一规定为上午8:30到17:30(如有特别安排的,按组长安排上下班时间),上班时间内不能无故离开工作岗位,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格执行工作安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三个人形象及着装要求 1、为振奋员工的精神面貌,每天早上上班前须利用5-10分钟统一列队,检查着装及 个人仪容;上班时间内所有员工要统一穿着公司定做的瑶族服装。 2、员工要做瑶乡人民的形象大使,见到游客要有礼貌,主动向游客打招呼,道一声 “您好!”或点头微笑。 3、在园区内禁止乱丢乱吐,争做一个文明好市民。 4、公司定做的瑶族服装须向每位员工收取部分成本押金(130元/套),若员工在公司 工作两年以上,押金退还,服装无偿提供;若员工在公司工作两年内离开的,公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示范文本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管理办 法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 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相关法律 法规,结合XXXXXX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XX内从事经营、管理、建设、保护及其 他活动的单位与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XX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 防安全管理人。XXXXXXXXX(以下简称“XXXXX”)负 责XX内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

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二章安全管理 第五条:XX内工作的任何单位与个人,必须严格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深入贯彻执行各类消防法律法规,坚决服从XX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安排,保证本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按照规定配置相关防火预警设施和消防器材。 2、积极配合XX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同时组织防火自检自查,落实防火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XX内经营性场所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财产火灾保险。 3、积极参加XX内部组织的各项消防安全演练,提高防火灭火意识。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完整汇编

XX有限公司 XX景区管理制度汇编 编制: 审核: 确认: 签发日期: 备注: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游客接待服务分类和要求 (8) 1 入口接待服务 (8) 2 交通停车服务 (15) 3 餐厅接待服务 (16) 4 住宿接待服务 (16) 5 游乐、娱乐、演出服务 (17) 6 旅游购物服务 (18) 7 信息服务 (18) 8 游览场所服务 (19) 9 环境卫生服务 (21) 10 公共安全服务 (22) 11 游客投诉与抱怨处理 (25) 12 旅游接待服务人员基本要求 (28) 13 旅游接待服务的实施与监督 (29) 第三章运营管理制度 (30) 1 运营工作总则 (30) 2 票务工作管理制度 (30) 3 客服工作管理制度 (32) 4 导览管理制度 (34) 5 公共设施管理制度 (35)

6 游乐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37) 7 内部商店管理制度 (41) 8 环境保洁管理制度 (44) 9 园林养护管理制度 (48) 10 内部交通管理制度 (59) 11 停车场管理制度 (61) 12 现场施工管理规定 (63) 13 服务质量评定制度 (65) 14 管理质量审核办法 (68) 15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71) 第四章营销策划管理制度 (73) 1 部门职责和日常管理制度 (73) 2 营销工作开展规程 (75) 3 策划工作开展规程 (77) 第五章景区餐饮管理制度 (80) 1 部门职责和日常管理制度 (80) 2 厨房管理规定 (83) 3 楼面管理规程 (90) 第六章景区旅业管理制度 (93) 1 部门职责和日常管理制度 (93) 2 住宿接待管理规程 (95) 3 客房房务管理规程 (100) 4 旅业部门值班制度 (103)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71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规定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制定景区安全责任制,明确规定领导、部门、员工各自的岗位安全职责。 二、建立健全景区安全检查制度。进行以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规政策的情况、景区安全管理、安全条件、存在的隐患等方面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1.对各单位、各级领导、部门、员工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岗位安全技能方面进行检查; 2.对景区的环境、标志、安全设施方面进行检查; 3.对所属单位的安全机构、人员、职能、制度、经费投入等安全管理效能,进行全面系统检查,促使各单位完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能。 4.除每日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外,每年应定期进行2—4次群众性大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5.开展安全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检查要有台帐记录。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排除。

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期末考试论文 题目: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以磁器口为例 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专业:2010级旅游管理(旅游策划) 姓名:钟晓敏 学号:20100515473 指导教师:母泽亮 2012年12月12日

Based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research ---- case study in Ciqikou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 Planning ) 2010grade zhongxiaomin 20100515473 Abstract:With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terial cultur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tourism industry with the obtained the remarkable rise and development. In gradually into the leisure time at the same time,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choice is no longer a single blind, bu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eferences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character to select travel. So the tourists themselves perceive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in the absolute impact on tourist on destination choice. In Ciqikou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Ciqikou passengers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oral advice, to study tourists on Ciqikou perception of the image, thus to Ciqikou image was established. Key words:Tourist perception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Ciqik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