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expectancy Life expectancy

Health expectancy    Life expectancy
Health expectancy    Life expectancy

Apart from life expectancy, health expectancy is yet 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 medical field. Both the concepts are useful in explaining the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life of a person. For this, life expectancy is largely aboutthe quantity of life a particular person will most likely to live, while the concept of health expectancy is about the quality of life the person can enjoy while living. In general, health expectancy can be defined as the percentage of a person life expectancy that will be spent in good health (Small Woods, 2010).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iscuss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health expectancy, and suggest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increase the health expectancy for the benefits of people.

Many factors can contribute to low health expectancy of human beings. First of all, it is often argued that health expectancy of someone is related to gender.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ell known that women have higher life expectancy than men. Howeve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omen however, have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than men. This is because generally speaking, women can live longer ±but most women are found to be able to live healthily to the age of 65, as compared to the men average age of 68.2 (Small Woods, 2010). Thus, mathematically speaking, women have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than men.

Apart from that, health expectancy is also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a particular person. According to Unsolder and Lowman (2004), it is commented that highly educated groups have been shown to live longer and spend less time with disability than the groups with less education. That meansthose highly educated persons are expected to have longer life expectancy and health expectancy.

Apart from that, it is also found that health expectancy does have strong correlation to the income level of the people as well. According to Kwon (2003), it is asserted that the group with higher income does have higher health expectancy. The rationale is that as people become richer, they can more readily spe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 taking care of their health, and they have more money to consult doctors or health advisors in order to stay healthy always. In contrast, poor people may face pressure and problems in accumulating sufficient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ake care of their own health as compared to the rich people (Marmot, 2002).

Interestingly; health expectancy also has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variables such as nationalities, races and culture. There are many possible reasons for such a phenomenon. However, one of the possible explanations is due to the lifestyle of the people (Bragg, 1999). For example, people in Western culture tend to favor fast food and red meat, while people from the Eastern tend to have a more balance diet, and they take more vegetables in their daily life. As such, it is then not surprising that people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tend to have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as the food they consume is generally causing them to become easily suffer from various diseases (Reed, Foley, White, & Heimovitz, 1998).

As we have already discussed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may lead to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then it is now possible for us to suggest or formulate several solutions to

enhance the health expectancy of the people. Firstly, as it is found that educational level does make some differences in health expectancy of the people, then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people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This is because as people become more health conscious, they may be able to takerelevant actions to enhance their health level. Secondly, as it is also found that poorer people tend to suffer from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then government or charitable society may have some roles to play. Some of the free medical related program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enhanced, so that the poorer people can obtain relevant treatment even they do not have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do so.For example, by subsidizing free medical treatments to the poor people, the people life expectancy can be increased.

Apart from that, people need to be informed on the issue that their living habits or lifestyle has great influence against their health expectancy. For example, people should be advised not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can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such as smoking, consuming too much fast food, excessive drinking, or taking insufficient vegetables or fruit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their health. When people has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s and are aware of how their lifestyle may affect their health in the later years, they can then structure their life in better ways. By living or cultivating healthy lifestyle, it is possible for the people to increase their health expectancy (Reed, Foley, White, & Heimovitz, 1998).

Not only that, medical related research is yet another fruitful area to be focused 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ealth expectancy of human beings. For example, new bio-medical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health expectancy of human beings ± as evidenced by the increasing health expectancy of the society in the recent years, even though people has been engaging in lifestyle and behaviors detrimental to their health.

In conclusion, apart from life expectancy, health expectancy is another crucial concept not to be neglected by people, as it determines or indicat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 person. It is human desires to stay healthy when they live, so that they can enjoy The live properly. In the article above, we have also discussed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can cause lower health expectancy among the people.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have also suggested some potential beneficial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health expectancy level of the people. To do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people,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public as well as those involve in medical industry, to cooperate to enhanc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society.

历史试题岳麓版必修2第5单元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作业

一、 选择题 1.1958年的一位德国商人宣称:“无论是拿破仑的欧洲还是希特勒的欧洲,都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他意在( ) A.反对欧洲走向统一B.反对武力统一欧洲 C.反对欧洲对外扩张D.反对美苏干涉欧洲 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拿破仑的欧洲”和“希特勒的欧洲”指的是靠军事力量统一欧洲,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反对武力统一欧洲。所以正确选项是B。 2.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 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历经二战,法德两国在战争中受到极大削弱,整个西欧也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战后,美苏“冷战”兴起,给法德两国的独立自主及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要想在“冷战”夹缝中生存,欧洲只能走向联合,故法德合作受国际形势影响巨大。 3.欧元诞生后,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的( ) A.经济一体化B.政治一体化 C.国家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 解析:选A。欧元的问世,是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有利于推动欧洲的政治一体化,但从根本上看,是经济一体化在货币方面的表现。 4.“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1995年欧盟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若对“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进行解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B.启用欧元标志着欧盟关税同盟建立 C.欧元使欧盟成为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D.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析:选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A项错误;1968年欧共体关税同盟建成,故B项错误;欧元仅能说明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组织,故C项错误;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5.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到:“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

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学案(含答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案(含答 案)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 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2.理解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1原因1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4西欧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2建立1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3发展1关税同盟1968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2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年实施。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 即出口或进口都首先面对成员国。建立共同农业基金,对共同农 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支持。3货币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稳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4统一大市场提出1985年。内容实行人员.商品.

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运作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易错提醒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2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正式成立,而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 二.欧洲联盟初具规模1欧盟成立1过程1991年,欧共体成员国通过欧洲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性质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3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从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欧洲各国的合作更为广泛和紧密。2欧盟发展1欧元诞生时间1995年定名,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意义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2规模扩大到xx年成员国已达27个,包括中.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3欧洲一体化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有利于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平与稳定。2对世界反映了20世纪下半期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图解识记1欧洲一体化的发展2欧洲一体化的深化思维点拨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在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在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易混易错欧盟欧共体欧共体是两极格局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走向沉沦的欧洲].doc

在冷战结束以后的相当长时间,欧美媒体、学界或决策者,习惯于把从中东、中亚、南亚再到西太平洋的广大区域,统称为“不稳定弧”,认为这些区域的国家不是经济发展滞后,就是政治专制独裁,外加社会整合差强人意。世界上 所发生的严重危机事态,大都是在这一片弧形地带。相形之下,欧洲和美国乃是国际社会里的“模范生”,不仅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社会治理也极为有效,是其他国家需要效仿的榜样。 在英国不久前突然上演30年未有的惨烈骚乱后,所谓“不稳定弧”,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块,那就是曾经自我感觉良 好的欧洲。说当前欧洲已深陷社会危机泥潭,有点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显而易见的是,近年来欧洲暴戾之气四起。就在七月底,一向平和安宁的北欧国家挪威,竟然发生导致近百人死亡的凶杀血案,让整个世界惊得目瞪口呆。而前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以来,希腊、西班牙等国频繁出现示威,民众与政府之间难以达成妥协,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坐在火山口上。 面对不见尽头的债务危机,欧洲在彷徨无措之余,已不再谈论欧洲人可以为世界做些什么,而在拼命炮制“中国责任”、“新兴国家的责任”等新潮词语,企盼于世界能为欧洲做些什么。这显然不是二战之前的欧洲,彼时欧洲曾有数 个世纪都是世界的主宰者,这显然也不是20世纪下半叶的那个欧洲,那时欧洲的世界主宰地位虽然已为美苏所取代,但欧洲人并未泄气,而是从血地里爬起来,努力医治战争创伤,致力于经济发展、文明创新,结果在经济上重新恢复生机,一个联为一体的欧洲即欧盟也逐渐建立,欧洲的现在似乎就代表了世界的未来。 时移势易,眼前的欧洲给世人的感觉,是进入了又一轮的向下沉沦期。沉沦的主要标志,是欧洲人对于前途和未来,正在失去自信,转而围绕贫富分化、阶层差别、族群不和等问题,不断上演激烈的争吵和冲突。无论对内对外,欧洲人都不见往常的那种英国式的绅士风度,相反,排外保守情绪滋长。 世界不再看好欧洲 欧洲人为什么会心态失衡,欧洲是否真的在向下沉沦?毋庸置疑,世界对欧洲并不像以前那样看好。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更多把视线投向了复兴中的中国、印度和美国 ,它们各自的发展前景及彼此间的关系,被人饶有兴趣而不知疲倦地谈起,与此同时,欧洲却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突出表明这一点的,是舆论上的变化。还在五年前、也就是欧盟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当时世界各国媒体围绕欧盟未来,就曾有相当多的讨论,普遍的看法是前景不妙。英国《今日世界》一篇题为《50岁以后的乐趣》的文章指出,从刚过去的10年,特别是新千年的前5年来看,除英国之外的欧洲主要经济体的表现让人深感失望,欧洲经济增长的步伐不仅远远小于中国,甚至也无法与美国相比。而长期预测同样不容乐观,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欧洲的增长步伐将加快。按当前的态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中叶,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将统统沦为中等经济规模的国家,将无法与中国、印度这些后发国家相提并论。欧洲商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确认了这一看法。这份报告显示,欧盟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仅相当于美国20多年 前的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相当于美国在1985年时的状况。而欧盟目前的就业率和研发投资水平,仅相当 于美国1978年的水平;欧盟目前的生产率水平(按每个就业人口创造的GDP计算),美国在1989年就达到了。不仅如此 ,报告还认为,由于欧洲在研发投入上远小于美国,和其高福利制度使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未来发展来看,欧洲要想赶上美国,已越来越不可能。对欧洲的悲观观念当然并不止这些。美国《新闻周刊》一篇批评“欧洲衰落论”的文章《50岁的欧盟:生日快乐》 ,就归纳了对种种“唱衰”欧洲的观点。僵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娇生惯养”的劳动大军、地位牢固的特殊利益集团、 大量移民所带来的宗教与族群冲突、对共同的欧洲未来缺乏共识,以及欧洲政客在这些问题面前的无能为力等,使欧洲“正在掉进历史的垃圾堆”。欧洲人口优势逐渐丧失21世纪初的欧洲,无疑正在丧失上世纪下半叶的荣光。欧洲在忧虑什么?或者说,现在最让欧洲人心怀芥蒂的,到 底是什么呢?首先恐怕乃是人口。《50岁以后的乐趣》一文便不无忧虑地指出,欧洲的致命弱点在其人口结构。到2015年,意大利的人口将开始下降 ,到2025年德国和西班牙也将出现同样的局面。人口结构的变迁,将显著增大欧洲社会的人口抚养比,这将使欧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遭到削弱,“假设到2057年欧盟仍然没有解体,得以庆祝它的百年华诞,届时欧洲是否会变成一个大疗养院,由来自贫穷国家的更年轻的移民照顾着大量老年人”。人口一直扮演现代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国际政治的诸多变革。欧洲近世以来长期 所拥有的优势地位,便与在此期间欧洲人口的一些变化密切相关。由于欧洲率先进入全球性商业和现代工业时代,从15世纪末直到20世纪初,其人口在三方面发生变迁并建立起了相对或绝对优势。首先就是在数量上,欧洲人口占整个世界人口的比例持续增大。1700年时欧洲人口(包括俄罗斯)占世界总人口 18%左右,1800年占20%,而到了1900年,则进一步上升到近25%。这两百年时间里,欧洲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它为欧洲对外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其次,欧洲早于其他地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型经济向现代工业化经济的转型,人口运用技术和进行内部组织的能力都强于其他社会。再次,因为人口数量增长及人口转型而带来的对外移

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

欧洲的政治格局变迁 (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2)、相对美苏而言,欧洲的国际地位是有所下降;但相对亚非拉而言,其国际地位还是比较高。尤其是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 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①材料观点:欧洲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②论述:因为二战使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遭到重大破坏,而美苏实力大增。西欧受控于美国,东欧受控于苏联。二战后,世界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欧洲丧失大量海外殖民地。这些都表明欧洲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尽管战后欧洲做出努力,走上联合的道路,建立了欧盟,使欧洲的国际地位有了较大提高。③结论:但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欧洲想恢复其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能的。 39.(1)“20 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有何具体体现?(6 分) (2)如何理解“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3 分) 答:(1)一战后,西欧主宰世界,但是欧洲霸权正在向欧洲两侧转移:经济上,受到重创,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英帝国——英联邦,1931 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标志英联邦建立,原属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地位;军事实力下降但优势仍在,美国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与之相等的制海权,打破英国自18 世纪以来掌握的海上霸权,但仍为第一军事强国。二战后,欧洲彻底丧失霸权地位,沦为二流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彻底丧失;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战后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彻底)崩溃;国际地位上:彻底丧失霸权地位,沦为二流国家。(至少三个视角,每个视角2 分,共6 分) (2)二战后,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也相应的提高,70 年代美国不得不强调与西欧诸国的伙伴关系原则。(3 分) (1)、20世纪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第三世界兴起(或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 (2)、相对美苏而言,欧洲的国际地位是有所下降;但相对亚非拉而言,其国际地位还是比较高。尤其是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 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①材料观点:欧洲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②论述:因为二战使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上遭到重大破坏,而美苏实力大增。西欧受控于美国,东欧受控于苏联。二战后,世界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欧洲丧失大量海外殖民地。这些都表明欧洲已经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尽管战后欧洲做出努力,走上联合的道路,建立了欧盟,使欧洲的国际地位有了较大提高。③结论:但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今天,欧洲想恢复其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能的。 39.(1)“20 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有何具体体现?(6 分) (2)如何理解“后来发生的情况并非如此”?(3 分) 答:(1)一战后,西欧主宰世界,但是欧洲霸权正在向欧洲两侧转移:经济上,受到重创,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英帝国——英联邦,1931 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标志英联邦建立,原属殖民地获得了独立地位;军事实力下降但优势仍在,美国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与之相等的制海权,打破英国自18 世纪以来掌握的海上霸权,但仍为第一军事强国。二战后,欧洲彻底丧失霸权地位,沦为二流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彻底丧失;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崩溃——战后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彻底)崩溃;国际地位上:彻底丧失霸权地位,沦为二流国家。(至少三个视角,每个视角2 分,共6 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作业

1.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B.欧洲各国将不再存在差异 C.雨果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D.雨果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解析:A。根据“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可排除B项。C项不全面,没有指出实现和平的途径或方式。引文只是提出联合,而没有提出要建立联盟,排除D项。2.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了()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 D.大欧洲联盟已经出现 解析:B。“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充分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3.欧洲共同体是由以下哪几个机构合并组成的()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欧洲经济共同体④欧洲关税同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A。关税同盟是欧共体成立后建立的同盟。 4.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欧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初步建立,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5.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欧洲的联合》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徐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Ⅱ)·专题八即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因此,学习本课实际上是学习整个单元的一把钥匙。本课教材侧重从经济角度讲述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鉴于在历史(Ⅰ)《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已经从政治角度学习过欧洲一体化的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多角度探讨欧洲一体化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习后,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也逐渐适应了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欧洲联盟形成和扩大的基本过程,分析欧洲联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了解欧元的诞生。 二、过程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体会当今社会国家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本课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方法 1、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同时将活动引入课堂,创设新情景,加强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拓宽视野、活化思维、培养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呈现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教学准备 1、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阅读有关欧洲一体化历程、欧盟现状的资料。 3、课前按教室座位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人,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演示反映欧盟主要国家景观、风情的典型图片。

高中历史知识(走向联合的欧洲)

高中历史知识(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过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1,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2,秦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作用:有利于统一,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3,隋唐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4,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度。 5,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制;征辟制。隋唐时,科举制。 6,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汉武帝:刺史。隋唐:门下省。 7,加强专制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标志着专制兵权发展到最高。 8,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城邦制度。 9,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0,梭伦改革,作用: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 11,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陶片放逐法) 1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3,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 15,罗马:屋大维:元首制。 16,《十二铜表法》是古希腊第一部成文法。《查士丁尼法典》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17,1688年,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18,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9,国家-政体-文献(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美国-民主共和制-《1787年美国宪法》)、(法国-民主共和制-《1875年宪法》)、(德国-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 2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3,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洪秀全、洪仁轩提出(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24,《马关条约》1895年,允许日本在华设厂,阻碍了中国民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节《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参考教案 一、课标要求: 1、以欧洲联盟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欧洲一体化的出现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 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熟悉欧洲一体化的四个步骤及采取的重大措施;概括其演进趋势。 2、能力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已获得的历史经验分析评判现实问题。 (2)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及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2、难点: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教学过程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导入新课: 情境:播放欧盟盟歌《欢乐颂》序曲, 设问:这是什么曲子? 回答: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序曲,它是欧盟盟歌 情境:展示欧盟旗帜、欧元等 设问:这是哪国旗帜?货币? 回答:欧盟 欧盟是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国际经济格局中重要的一极。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又是如何实施经济一体化?有何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欧盟的历史,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一、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1、必然性:两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教训 【情境营造】: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49年的巴黎第三届万国和平大会的开幕词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名词——“欧罗巴合众国”,并且预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教师讲述】:从雨果的这个预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感,是因为近代以来欧洲各国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我们了解到近代以来至二战以前,传统的国际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欧洲的主要国家本着利益至上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

1.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 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该漫画反映了 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 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 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 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 1.冷战的含义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 (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 (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019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一模)肯尼迪任总统期间,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支持。据此可知美国 A.“冷战”思维影响到政府决策 B.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C.削减福利从而保障科技的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23课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第23课欧洲联合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1.维克多·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B.欧洲各国将不再存在差异 C.雨果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D.雨果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解析: A。根据“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可排除B项。C项不全面,没有指出实现和平的途径或方式。引文只是提出联合,而没有提出要建立联盟,排除D项。2.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了( )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 D.大欧洲联盟已经出现 解析:B。“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充分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3.欧洲共同体是由以下哪几个机构合并组成的( )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欧洲经济共同体④欧洲关税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关税同盟是欧共体成立后建立的同盟。 4.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感慨地说:“今天,欧洲终于圆了欧元梦!”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欧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初步建立,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