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6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6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06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1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导学目标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1、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

质及用途

1、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金刚石、石墨和C60

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金刚石、石墨的物

理性质和用途

各种单质的物理

性质与用途的关

课中导学一、知识回顾:

氧气是由组成;

氢气是由组成。

二、问题:有没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三、要点一: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的用途:

纯净的金刚石是的固体。·1、钻石。能作为钻石的原因是:

·2、刻划玻璃的钻头。能刻划玻璃的原因是:

要点二:碳元素的单质——石墨的用途:

石墨是一种的固体。·1、铅笔芯。能作铅笔芯的原因是:

·2、干电池的电极。能作电极的原因是:

·3、润滑剂。能作润滑剂的原因是:

生活中含有石墨的物质有:

、、、。

对应用途:、、、。

课中导学要点三:

自学提示: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不同单质

....叫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因此,他们都是碳的

要点四:指出下列分子结构图分别是哪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图

·它们都是由组成的单质,

·它们的物理性质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的原因是因为构成它们的不同。

课堂

习()1、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C60的物质,关于C60正确的说法是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原子

B、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D、它是一种单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2、关于碳的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墨可以用作高温润滑剂

B、炭黑常用来冶炼钢铁

C、金刚石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D、木炭可用来吸附一些食品中的色素

()3、北约在南斯拉夫的轰炸中使用了“石墨炸弹”来破坏输电系统。这主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质。

A、质软

B、有滑腻感

C、能导电

D、有金属光泽

()4、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D、纯净物

()5、如图分别是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他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C60由不同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C60里碳原子排列不同()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化学家制得了C50,它C60与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某化合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4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吸附性

2、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活泼性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1、物质的吸附性

2、碳的可燃性

1、物质具有吸附性的

原因

2、碳燃烧时,氧气充

碳的不完全燃烧

1、物质的吸附性

2、碳的可燃性

课中导学要点五:吸附性

·1、具有吸附性的物质有:

·2、物质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

演示实验:在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中,加一滴红墨水。投入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

原因分析:

这个变化是变化。因为。

要点六: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这里的碳包括、、。

要点七: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性质逐渐变得。

一、碳的可燃性

1、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即氧气不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课中导学讨论:碳燃烧时,氧气充足和不充足的界限

(1)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时,生成物是CO2;(2)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时,生成物是CO;

(3)当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时,生成物是CO和CO2;

课堂

习1、蜡烛燃烧时,在烛焰上方往往产生黑烟,黑烟的主要成分是,产生的原因是,此黑烟能消除室内因抽烟产生的难闻气味,说明了黑烟具有。

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都属于变化。

()3、用墨书写的字或画能保持多年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具有

A、不溶性

B、稳定性

C、可燃性

D、还原性

()4、用木质电线杆时,常把埋入地下的部分表层烧焦,其主要目的是

A、烧死蛀虫

B、使木杆变硬

C、烘干木材

D、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碳层

()5、在含有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6、在严寒的冬季用煤火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悲剧是有发生。试回答:

煤气产生的条件是:

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是:

7、若将木炭置于一盛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强热使之充分反应。

(1)若反应后气体为纯净物,反应前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若反应后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反应前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3)若反应后气体为O2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反应前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5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3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

目标

掌握单质碳的还原性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碳的还原性还原反应碳的还原性

反应条件及还原

反应时的现象

课中导学二、碳的还原性

1.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装置如图,实验现象有:

2.木炭与三氧化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装置如图,实验现象有:

3、以上两个实验在实验结束时,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液面,会有什么后果?

课中导学如何改进?

4、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堂

习1、连线

A炭黑冶炼金属

B金刚石导电

C石墨制油墨

D焦炭冰箱除味剂

E活性炭切割玻璃

2、将学案折叠好,先背诵后默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木炭与三氧化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

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3、在做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的实验时,往往会发现反应后试管中仍有黑色固体。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并邀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氧化铜与木炭充分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或假设]可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铜、木炭都不与稀硫酸反应,而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形成蓝色溶液。[实验与结论]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6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1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复习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和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

学习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要点

制取O2和CO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

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时要考虑的因素

选择发生装置和

收集装置

课中导学一、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⑴⑵⑶⑷

⑸⑹⑺⑻ (9)

各种类型带橡皮塞的导管

⑽⑾⑿⒀

二、1、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从上图中选出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

课中导学三、1、写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从上图中选出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氧气的装置

四、1、写出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从上图中选出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

五、1、看课本P11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总的的化学方程式

2、信息提供:

大理石(石灰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稀盐酸:液体

CO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溶于水

从上图中选出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并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堂

习在实验室里常采用稀盐酸和碳酸钙混合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你组装一套

....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名称

※(3)简要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

..........的优点。

(4)用你组装的装置

......收集CO2,如何知道你所收集的气体是CO2?

※(5)这套气体发生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

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对该气体发生装置

....如何改进?(可另增仪器)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7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2课时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掌握生成二氧化碳的各种反应

2、掌握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的原因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的

原因

不用碳酸钠、稀硫酸、

浓盐酸的原因

制取二氧化碳选

择的药品

不用稀硫酸的原

课中导学一、知识回顾:

写出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二、你认为上述反应中,哪些反应不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写出你的理由。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哪些因素?

课中导学

四、

药品现象

1、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2、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3、大理石和稀盐酸

4、大理石和稀硫酸

5、大理石和浓盐酸

五、小结:1、能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理由是?

2、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理由是?

3、能否用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或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课堂

习1、某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的用量为20mL(假设9.125%、18.25%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 g/em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1)反应原理: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2)提出假设: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所用HCl的质量分数、大理石规格、反应温度有关。

(3)实验设计与实施: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

实验

编号T/℃

大理

规格

HCl的

质量分

完全反应

的时间/s 实验目的

①25

粗颗

18.25%160

(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

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

程度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

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②210

③35

粗颗

18.25%60

④100

(4)实验结论:由①②可知:。

由①③可知:。

由①④可知:。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8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3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CO2的现象,

2、掌握CO2的检验方法和收集CO2时的验满方法

3、掌握是实验室制取CO2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原因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制取CO2的现象

CO2的检验方法

收集CO2时的验满方法

制取CO2选择大理石

和稀盐酸的原因

CO2的检验方法

和收集CO2时的验

满方法

制取CO2的制取

氧气的异同

课中导学一、复习:

1、制取氧气的步骤:

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O2?

3、用向上排空法收集O2时,如何验满?

二、小组讨论

1、用哪些药品来制取C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3、制取CO2的步骤:

(每一个步骤用一个字来表达)

4、用什么方法收集CO2?理由是?

课中导学5、你如何才能确定你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CO2?

6、收集气体时,怎样才能知道你的集气瓶中的CO2 已经集满了?

课堂

习1.常用来鉴别C O2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 B用带火星的木条

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看是否能溶于水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为()

A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 B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

C平底烧瓶、集气瓶、水槽、导管 D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导管

3.(2012.黄冈市)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是一个改进的过程,请观察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1)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

(2)根据A 装置的适用条件改进后得到B装置,其中仪器c 的名称是

(3) E 装置从a、b 中某一个接口进气,可以代替C、D 装置收集气体,并且可以减少气体

向空气中的逸出。现用A、E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连接A 装置的应是______口(选填“a”或“b”)。

4.(2012.聊城市)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均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

(2)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如何知道已集满。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49

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4课时

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

目标

认识多种气体发生装置及其优点和缺点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认识多种气体发生装置及

其优点和缺点

不同气体发生装置的

优点产生的原因

不同气体发生装

置的具体用途

不同气体发生装

置的具体用途

课中导学复习:1、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

2、写出实验室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制取氧气的方程式

讨论下图中B、C、D、E图与图A相比,分别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图B优点:

图C优点:

图D优点:

图E优点:

A B C D E

课堂

习1、(2012.东营市)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

验,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

(3)写出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了制得

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法收集。

(4)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制

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

品放在(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

点。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写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Ⅰ、Ⅱ、Ⅲ中选

取(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

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填药品化学式)。这个装置的优点是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50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部分化学性质。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

应的运用

二氧化碳与石灰

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

课中导学1.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2.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

要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二氧化碳是一种

(颜色、气味、状态)的气体。

2.由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探究:阅读课本117页(实验6-4)

观察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要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观察课本117页(实验6-5)演示实验,

现象,

说明二氧化碳,

扩展:若将二氧化碳从高处的蜡烛的一端倒入,则现象是

2、回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的检验方法

步骤:,

课中导学现象:

其反应原理是:。

3、补充: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

其反应原理是:。

课堂

习()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

B.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 二氧化碳较易被液化

D. 二氧化碳没有颜色,但有气味

()2、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制纯碱 D、制化肥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4、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

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

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A、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

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

——“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其理由是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是

B、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51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并运用。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

二氧化碳与水反

的化学性质

能使石蕊变红的物质

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

课中导学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原理,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要点三: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

物质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课堂

习()1.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

A.CO2使石蕊变红色

B. CO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

C.石蕊使C O2变红色

D.石蕊使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

()2.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常会出现一层白膜,它是

A.CaCO3

B.CaO

C. CaCl2

D. Ca(HCO3)2

()3. 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①④

( )4.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 )5、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制纯碱

D、制化肥

6.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原因是空气中含有,能体现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7.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探究二氧化

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下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下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色)。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52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3课时

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运用。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CO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CO产生的原因

CO不能用排空法

收集的原因

课中导学知识回顾:

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反应原理

2.写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要点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观察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得出

CO是、的气体,溶于水。俗称。问题: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如何知道家用煤气泄漏?

如果泄漏,怎么办?

要点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实验——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方程式:

点燃CO前,必须要先检验它的。

课中导学2、CO的毒性:

原因:

一般在时,会产生CO。

预防CO中毒的措施:。要点三:CO的用途:(一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哪些性质有关)

①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是因为:

②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

课堂

习1、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CO2比空气重

B. 分子构成不同

C. CO2难溶于水

D. 用途不同

2、一氧化碳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 不能支持燃烧

B. 不能燃烧

C. 可以燃烧

D. 具有毒性

3、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是()

A. 澄清的石灰水

B. 蒸馏水

C. 灼热的氧化铜

D. 紫色的石蕊试液

4、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

A. 具有还原性

B. 具有可燃性

C. 密度比空气小

D. 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

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

A. 明亮的蓝紫色

B. 苍白色

C. 黄色

D. 蓝色

6、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安装烟囱,改善炉子排气状况

B. 打开门窗,使室内通风

C. 把煤球炉提到门外

D. 室内放一桶水

7、默写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导学案编号 053

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4课时授课

教师

学生姓名班级学习时间设计人

李劲松

导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运用。

学习要点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CO的化学性质CO的化学性质实验的先后次序

处理尾气用点燃

的酒精灯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万州区教科所: 2009年9月,重庆市高中将全面实行新课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中数学教育科研,衔接好高初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特做如下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导。 一、课题名称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量削减;而高中教学,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考大纲,作为一张罗织紧密的网,又牢牢地为高中数学规定了现行教材、现行课时、现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作为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从基础知识的广度、难度,能力要求的强度,思想方法要求的深度都远达不到现行高考的要求水平。即使如此,它仍远远高于初中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素质水平。为了尽量减少目前高一学生完成从初中义务数学教育到高中数学过度中的困难,必须首先补足初中数学中被砍部分中的有用的基础知识,并注意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水平较自然地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为此有必要对现行高中教材的起始部分进行研究。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教师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

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要求高,进度快,信息广,难度大,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和严格的论证推理。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所以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特别是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对多数普高的学生的学习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到实践中去尝试去完善,提高我校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概念界说 我们所说的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主体上是知识方法的衔接,使数学知识系统不断档,不掉链----弥补初中删除而高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方法,强化初中弱化而高中仍然需要的知识方法。但核心是提高师生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当然也包括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衔接教学研究的实质是给初三毕业,刚进入高一学生一个缓冲平台,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模式转向高中主

示范教案(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从容说课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 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 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 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 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 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 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本课题的 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 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初中数学学生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 民权县实验学 校项目负责人 (申请人) 闫建新职称、职务中学一教师联系电话 参加单位 及分工情况 民权县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 参加研究人员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 单位 闫建新男47 小高民权县实验学校刘丹女38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张雪玮女37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宋卫华女中二民权县实验学校 备 注 主研人员为:闫建新刘丹张雪玮宋卫华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数学活动实践在“先学”环节中尤为重要。目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也有相关的著述。但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但一线教师恰到好处地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好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明确。更易理解和掌握 二、本课题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坚持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下必然的趋势。 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观念更新滞后,教法仍旧传统,有些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讲课还是“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授课过于机械练题,学生思维能力强,所以必须改变这些现状,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练习题

§6.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碳的单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其中_______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因为_____ __。 2.C 60分子,形如足球。它的一个分子是由_____个_____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 ___。 3. 选用下列物质:①炭黑、②木炭、③活性炭、④焦炭 填(用序号)在有关用途的空格内:冰箱去味剂_______,制墨汁_______,用于冶金工业_______,用来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_______,制造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_______,加入橡胶里增强轮胎的耐磨性_______。 4.最近中国科技大学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以二氧化碳和金属钠作原料,在440 ℃和800 atm 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金刚石,同时生成氧化钠,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金刚石的逆转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 D.金刚石、石墨里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2. 下列几种情况,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是( ) A. 它们的熔点相同 B. 都不溶于水 C. 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D.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吸附是化学变化 C.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D.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人造金刚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4.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先制备氧化石墨,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 60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 2 D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短路,这是因为石墨( ) A. 质软 B. 耐高温 C. 具有导电性 D. 具有润滑性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 B. 焦炭用于金属的冶炼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 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7.用墨书写的字或绘的画能保存多年不褪色,是由于常温下碳( ) A.化学性质不活泼 B.具有吸附性 C.具有还原性 D.具有氧化性 8.在2Fe 2O 3+3C 高温 4Fe+3CO 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C B.CO 2 C.Fe 2O 3 D.Fe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水平的组织者,不会实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实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 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 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 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把交流与合作水平视为当今学生必需 具备的一种基本水平。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展开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 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促动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 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提升数学课堂的学 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题开 题报告(3篇)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实行有效 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 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计公开课修订稿

金刚石石墨C的教学设 计公开课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的流程设计如下: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清塬中学吕东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精心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思考、探索、去发现规律且解决问题,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

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从而成立了《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最基础的课堂入手,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整体。每一个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是通过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的一套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己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协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教材内容在表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很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学生实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理解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能够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能够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3、C和CuO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新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基础练习(无答案)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2018营口)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是石墨电刷,它没有体现出石墨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稳定性 2、(2018兰州)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3、(2018雅安)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种类不同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4、(2018?荆门)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的单质 B、“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 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5、(2018?玉林)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6、(2018?威海)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7、(2018阜新)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中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1剖析

《中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课题组所在学校——建华镇初级中学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与全县其他中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并且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主体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觉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主体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不能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独立的完成作业。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较差。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正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科研因素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习惯于传统的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学习现有的理论,很少理论联系实际,很少进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进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已经与时代不相符,长此已往我们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还有注意学习兴趣、课前预习、课后的巩固提高也是学生有效学习必不可少条件。学习兴趣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一种方式,也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奠定了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公开课获奖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下面是为您精心整理的数学市级课题开题报告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

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

金刚石石墨C60的教学设计公开课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建水曲江中学杨月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的第一课时,其主旨是学习金刚石和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为以后学习同素异形体打下基础。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把教学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既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电车电刷等,又引入了一些高新科技材料,如纳米碳管等。教材图文并茂,为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和条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碳单质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即构成本课题的重要认知目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有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强化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三、思路整合 本着“温故而知新”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展开对课题——“金刚石、石墨、C60”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金刚石的用途,总结其物理性质;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测石墨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结合教师提供的金刚石和石墨的模型,解释二者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建立“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通过巩固性练习,加深学生对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联系的理解;通过认识无定形碳的用途,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最后通过展示C60分子的结构以及有关碳的新型材料的图片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测试题

第十六周化学测试题 命题人:魏碧娴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0—16,Cu—6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 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活性炭可用来除去冰箱异味,净化饮用水,填充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及蔗糖脱色等。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性D.还原性 3.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金刚石是单质,石墨是化合物B.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金刚石不含杂质,石墨含杂4.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的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路、电厂设备损坏。这是因为石墨( ) A.有放射性B.能导电C.易燃、易爆D.有毒 5.将一种黑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强热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此黑色粉末是( ) A.氧化铜B.木炭粉和二氧化碳C.木炭粉D.氧化铜和木炭粉6.我国古代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墨汁中的含碳单质( ) A.化学性质稳定B.具有氧化性C.具有还原性D.具有可燃性7.20世纪30年代化学家按照石墨和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应该可以相互转 化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将石 墨金刚石,该变化是(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物理反应D.化学变化 8.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它是()。 A.二氧化碳气体B.焦炭C.氧气D.氧化铜粉 9.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①做电极,②做滤毒剂,③制作固体润滑剂,④做燃料,⑤制作装饰品,⑥冶炼金属, ⑦制作染料。 A.①②③④B.⑤⑥⑦C.①③⑤⑦D.④⑥ 10.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 A.氧气B.氢气C.木炭D.高锰酸钾 11.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CH)A.金刚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甲烷( 4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远市教育科研“小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20120661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研究 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 研究领域:学科教学 课题负责人:刘红映 所在单位:开远市第九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二、课题研究周期 2012年6月—2013年9月(一年)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9年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业水平起点不同的新生涌入高中,我校作为普及高中试点学校,学生录取成绩较低,被调查对象15届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成绩最高分85,最低分6,平均分约为52.4。初中基础较弱,大部分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感觉很吃力,教师教学方面也倍感困难,不但要教授高中新知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因此研究衔接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教材的变革与深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 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本,文科2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系列的三本课本。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三是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要求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2、3、4四本课本的教学,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新教材又把空间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加上高中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教材缩减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加大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 2.学法与教法的变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研究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 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 (2) 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3) 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4) 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

课题1---金刚石

课题1---金刚石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实际上是由细小的石墨晶体和 杂质组成的,了解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及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几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实验、勇于探索 的能力。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通过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用途和结构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 清结构、性质、用途的内在关系。 (4)通过碳的单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3)通过讲述碳-60的发现,使学生明白创新就在身边,要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这样一段广告。(点击课件播放广告) 广告中展示的主角是谁?(钻石) 它来自哪里?(点击课件进入课题) 今天,就让钻石带领我们扣开碳家族的大门,踏上探索之路,解开它的身世之迷吧! 不用担心前途关卡重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定会给我们不少帮助的。

大家准备好闯关了吗?(准备好了!) 好!(点击课件) [过渡]探索第一关:认识金刚石。(板书:1、金刚石) 闯关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影片,看完回答问题,答对所有的问题才能进入下一关。 (点击视频,学生观看。) 好,问题来了!(边点课件边问) 第一题,金刚石由什么元素组成? 第二题,金刚石的颜色和状态是怎样的?(学生答完教师点击课件链接展示图片。)第三题,金刚石有哪些用途?(学生答完教师点击课件链接展示图片。) 第四题,金刚石可以用做玻璃刀和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金刚石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完点击出现:自然界中最硬的矿物。) [过渡]同学们非常棒,顺利进入第二关。(点击课件) 探索第二关:了解石墨(板书:2、石墨) 时间回朔到四百多年前,晶莹剔透的金刚石被历代王公贵族视为高贵与权势的象征。而这时,在英国,人们首次发现了一种深灰色的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