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角抵百戏“简介


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经过春秋战国时期“新乐”的兴起,到汉
代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西汉盛行的“百戏”便是当时表演艺术水
平的标志。

百戏,原称“角抵”。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兴盛。百戏
的表演内容,既有军中竞技,也有民间表演艺术,是一种大型纳综
合性表演形式。角抵在汉武帝时得到了更大规模的发展。这是在
当时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的背景厂出现的。汉武帝两度派张
离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就在张赛第二次出使归来
后,大宛、安息、乌孙等西域各国相继派遣使者来汉,并带来了能
“吞刀吐火、值瓜种树、屠人截马”的杂技艺人。元封三年(公元版
108年)的春天,各国使节云集长安.武帝极力焰耀其国力的强盛
富足,举办F声势涪大的“大角抵”演出,光怪陆离。千变万化的奇
戏异技.轰动7方圆300里的群众,也使各国使臣大为震惊,交口
赞誉,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政治效果,好大喜功的武帝十分得
意.从此,一年一度官办的“大角抵”就成为定例(《史记·大宛
传》)”

“大角抵”集秦汉表演艺术的大成.包容了当时几乎所有能罗
致到的中外技艺,其中不仅保留和发展了原有的角力、比武等竞技
内容,还包括音乐、歌唱、舞蹈:杂技、马戏、魔术、乃至原始成剧等
各种艺术形成,众艺荟萃,故而盛称百戏。

百戏的演出场面盛大,一位赤膊有须的壮汉,正在凝神池接囚
把短剑,脚夯还放着五颗弹丸,这是“飞九跳剑”这种技艺在今天的
杂技表演中还常可看到。

有‘个表演项目叫“模技”,汉代又叫“寻惶”,也是百戏中常见
的节目,表演者额顶撞杆,肌肉隆起,显得分外魁梧。樟木呈十字
形,阿侧各有一少年作“跟挂”(用脚勾挂在榜杆上),杆顶有一圆
敖,盘上也有一少年艺人正在表演“腹旋”(以腹承盘旋转)。

一位艺人,长袖翻飞,身手娇健,地下有规律地排列着七盘一
鼓,这就是有名的“七盘舞”。它是西汉盛行的“盘鼓舞”中的一个节
日形式。这种舞蹈是以排列在地上的盘和鼓作为舞具,舞音蹋鼓为
节,翻转腾跃于鼓和盘之间,它要求表演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技巧。
汉代百戏中还有庞大的乐队,不仅可以为乐舞百戏伴奏,也可
以独立表演,乐器中有建鼓、柑鼓,有钟、警、坝竿、瑟和排萧,八音
惧全,那座巍然耸立的建鼓,华美壮观,伐鼓者双臂高举,挥武有
力。建鼓也可以边击边舞,也是汉代百戏中有代表性的节目。

“履索”.也就是今天杂技中的“走钢丝”。索卜有三个演员,中
间一人间立,

两端的人持短幢跃进。持别是索下竖立纳四把刀尖向
—L:的短剑,寒光闪闪,更增惊险之感。

有’个称作“东海黄公”的歌舞戏,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故事
说的是秦末东海出现白虎,黄公持刀去制虎,但固年老气衰,加以
饮酒过度、法术不灵,反而被虎所杀。这一情节是这样表观的,一人
一兽相斗,兽像人一样直立.前爪左边持一曲棍,右边举一欧刀,斗
争似乎已见胜负,人正从空中映下,兽则张牙舞爪,气焰嚣张。

百戏中还有专门扮演假形鸟易助艺人表演的“龙戏”、“鱼戏”
和“雀戏”。这些节目表演时不仅是‘种形象逼真的拟兽舞蹈,还带
有魔术成份。巨兽变化为鱼,鱼又化成长龙,喷雾激水,演出场面变
幻莫测,非常壮观。

百戏中还有两个项目,一个是“马戏”另一个是“戏车”。两匹骏
马,相向急驰,马上的艺人,一路身飞跃,
英姿讽爽,表现出深厚的功力。由3匹饰为龙形的马驾着飞奔的戏
车,车上坐着小型的乐队,中间树一建鼓,鼓上立椅杆,杆顶一方小
平台上,演员正在拿顶下腰。

百戏在我国表演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杂
技艺术的渊源所在,其中很多舞蹈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有
不少技艺保存在戏曲等艺术中,对我国传统的表演艺术特色的形
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