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推荐教材: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李?R?波布克(美)《电影的元素》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周星《电影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郑亚玲、湖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舒晓鸣《中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视听媒介新兴的纪录媒介

一、发展中的媒介

1、媒介的社会功能即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的发展:原始社会→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非语言的声音等)→原

始的艺术形式(仿生的舞蹈、哑剧、音乐、绘画等)→口头语言→原始语言艺术(如:诗歌、说唱、原始戏剧)→文字(打破了面对面的视听空间)→记录媒介(照相术、录音术、电影电视等)

二、视听媒介是新兴的纪录媒介——不同于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

1、追溯电影的诞生1895年12月28日《火车进站》成为电影诞生的标识

运动的、有声的影像——电影的本体

2、视听媒介存在的物质基础

⑴透视成像1823年尼埃浦斯(法国人)

特点:①照相机拍下的景物会产生一种“透视效果”

②透视成像把三度空间的客观现实再现在两度平面上

③影像复制的静止性,成像的造型艺术把时间凝于一瞬间

⑵视觉暂留

17世纪,物理学家牛顿首次发现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1824年,英国的

罗格特公布“视觉暂留”理论,影像会在视网膜上停留0.1—0.4秒,1829年,比

利时科学家普拉托将这一现象称为“视觉暂留原理”

⑶媒介材料的基础——光波与声波

摄影机→光→刺激感光胶片→化学变化→洗印、拷贝、放映→产生影像

摄像机→光波→转化为电信号→产生影像

录音机→捕捉→声波→引发→电场的变化→声音

3、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

⑴视听媒介→纪录运动,事物的精确性、具体性;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纪录

事物的模糊性、多义性,比较视听媒介与文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纪录功

能的差别

结论:视听媒介最大限度的排除了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人为的干预和个人气质的差异造成观察结果的不同,原物体——摄像机或录音机——影像,视听

媒介的纪录性第一次为人类提供了一条可以无限逼近现实的渐近线。视听

媒介纪录外部事物相对来讲比较精确

⑵保证画面、声音二者都真实,纪录性才完整

视听媒介的纪录性与再现性媒介的再现性是不同的

⑶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

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承担一

定印刷任务。视听媒介的负面作用:①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②在视听媒介下

成长的一代把生活的真实和幻觉的真实混为一谈

第二节

一、视听语言接受的心理基础

1、电影心理学

2、格式塔心理学:德,鲁道夫?阿恩海姆“完形理论”

①看得到的②梦境③电影幻觉的特点④影像

二、视听语言是20世纪的新语言

八大艺术门类:文学、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

第二章影像

1、定义:电影中的“影像”是指借助摄影、摄像及放映等技术手段最终在二维平面(银

幕)上形成的具有三维空间感觉的运动图像

2、特性:①逼真性:即纪实性,运动的、有声的影像、原生态的纪录

②假定性:如电影《蓝色》中的蓝色

③复制性:取决于客观条件

④幻觉性:取决于主观条件

⑤符号性:如《黄土地》中的黄色

3、影响摄像拍摄质量的两个因素:①导演②摄影艺术:胶片本身、构图、照明胶片---

电影的原料

一、胶片

二、分类:1、高感光胶片(快片)

特征:①只需要少量的光线就能成像

②一格画面内明暗大反差,大量用于新闻片、纪录片

③颗粒粗糙

2、低感光胶片(慢片)

特征:①需要充足的光线成像

②在一格画面内黑白灰色彩过渡较均匀、和谐

③颗粒细腻,常用于艺术电影、故事片

三、彩色胶片

1、早期运用彩色胶片来创造真实效果的技巧难于掌握,早期彩色胶片的特质:喜欢运

用高光照明,从烘托色彩的鲜艳夺目、华丽、真实性的效果不予考虑

2、现代色彩胶片

结语:胶片本身对于影像的基本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导演在选择胶片时所要寻找的的重要因素是还原的清晰度和逼真性,完整的色彩还原中每一种色彩的质量,当然,还有整个画格所包含粒子的质量,也就是说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①还原性能:清晰度和逼真性②感光性能:颗粒的粗细③色彩性能:不同性能的胶片将产生不同影像

第三章透镜

分类:①标准透镜:成像效果变形最小,图形与人眼所见差别不大

②望远镜(长焦镜头):远距拍摄特写:隐蔽拍摄

电影《毕业生》解读:

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过渡的特征:开放式结局

小景别拥挤的场面、压力、空间拥挤的效果

鱼缸:富有的标志→重新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腿:倒“V”字

不均衡构图

累积剪辑(旧好莱坞特有的方式):景别差别不大,机位位置相差不大,渲染气氛,表达情

流畅剪辑(新好莱坞方式):表示一个连续的动作、事件

对话的信息层次丰富时可使用长时间拍摄

望远透镜(长焦镜头):《东京爱情故事》开头

成像效果:⑴其聚焦点只在一个范围很窄的平面上,拍摄对象稍前稍后均会造成模

糊不清,即调焦不准

飘移调焦:可以随时调整焦距,使观众的视线也随之变动,这种技巧

称为飘移调焦或选择调焦

⑵望远透镜还能减弱不同景深之间的距离感,使影像变平

景深:是指在最终银幕影像中体现出其焦点平面前后的清晰范围

⑶用望远透镜还可以降低运动物体与透镜方位靠近或离去的速度感

广角透镜——大片、城市全面、场合全貌

⑴透镜所拍摄的物象能产生畸变

⑵拍摄景物前后的距离会夸大

⑶可以突出运动物体与透镜方位靠近或离去的速度感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说”: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完全是无意识的,基本上由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

自我:代表理性,他感受外界影响,满足本能要求,按“现实原则”活动

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准则”活动

镜头角度:是摄影机的位置与表现对象位置间的角度,也就是观众的角度

视点:是指拍摄者选取某一观者位置,而与被摄物形成客观或主观关系

客观视点:摄像机是观众眼睛的替代物

主观视点:剧中人物的视点

第四章画框与构图

画框:分类:(根据宽高比分)普通银幕(1.33:1 电视荧光屏比例)

宽银幕:遮幅宽银幕宽胶片宽银幕

画框布局的象征性含义:银幕中央部位一般是放一些最重要的视觉形象,银幕顶部放一些高

高在上的、雄心壮志的、权威、权力视觉形象,底部是从属的、脆

弱的、柔软的视觉形象,左右边缘是无关紧要的、不可知、不可见

的、神秘的视觉形象,画框之外是安排一些恐怖的或剧情需要的形

象,布景后面是剧情需要又不便于表达的,摄影机前面是危险的、

不安定的视觉形象

构图:概念:绘画构图:构图原为绘画的概念,指画家对画面中的各部分进行组织和安排,

以求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玛歌皇后》

电影构图:电影构图就是结合被拍摄对象(动态和静态的)和摄影造型要素,

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的分布,组织在一系列活动的电影

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构图的规律(标准):1、经典构图:平稳或和谐的均衡感——中央构图观看影片《大话西

游》(之《月光宝盒》之《仙履奇缘》)《巴顿将军》《阿拉伯的劳伦

斯》《黄土地》等电影片段

2、剧情对构图规律的影响:在电影里,画面构图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是

剧情,最根本的是怎么合适就怎么办

构图的组成:如何区分主要对比与次要对比:颜色、照明的明暗、运动

主体:构图中心,表达创作意图的主要对象——人或物

陪体:与主体构成一定关系的那些对象,处于为主体服务的地位,起修饰、映衬的作用

环境:前景:主体前面近镜头的景物后景:画面深处处于主体后面

构图的分类:1、从风格上分:⑴纪实风格构图:强调影像忠实与现实,反对刻意追求和营

造画面的形式美感

特点:画面随意、松散、无规律可循

优点:自然质朴、灵活自由、空间完整、真实感强

缺点:效果平淡、重点不突出、画面各部分联系性差

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⑵表现风格构图:强调影像的造型能力和表现内心感受的能

力,反对机械地复制世界的影像,可以追

求形式美感,与人们的日常视觉经验差别

很大

优点:画面仿佛是精心设计的绘画或照片,画面精美,造

型鲜明醒目,有时借助几何图形组织画面和空间,

视觉冲击力强

缺点:形式大于内容,真实感差,观众有时很难接受

电影:《一条安达鲁狗》

⑶经典风格构图(最常用的):界于前两种风格之间,汲取二

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缺陷,力图将真实感

与造型性完美结合,真实又精美。构图看似

自然随意,仔细看却是经过了精心布置,“不

着痕迹”是其最高境界

2、根据画框内外空间的呼应关系分类

⑴封闭式构图:影像基本限制在画框之内

特点:对称原则,注重画面的均衡和稳定,中心两边的物象所产生重量

感要大体一致,但画面人物、环境在画面内是完整的、统一的,

但画面信息单一,这样便于画面信息的对比,视觉形象饱满密集

⑵开放性构图:影像常常出画入画,或者保持向画外空间的开放姿态,情

节在画框内外同时展开,构图的完整、均衡、统一不再体现于单格画面,

而实现于画面之间的关系

缺点:单格画面不够惊人,不够漂亮,而且忽视了视觉形象美

开放性构图缘于长镜头理论的提出,摄影机运动和演员的运动取代蒙太

奇切换

构图设计:1、所有构图都围绕画面的兴趣中心(一个人物、一件物品、一处空间、一种情境)完成观看《唐人街》

2、造型:构图设计和一定的造型意图相联系,才可以完美。造型本身就是对象

特征的强化观看《黑炮事件》

3、利用几何图形构图→←↑↓VΛ《神女》《毕业生》↖↗《阿拉伯的劳

伦斯》↘↙《那山那人那狗》∫《黄土地》?《毕业生》

在电影艺术中三个与构图有关的主要因素:1、画格内人和物的位置(景深构图)观看影片

《公民凯恩》《辛德勒名单》

2、固定画格内人和物的运动观看影片《第七

封印》

3、画格本身的运动,画格本身的推拉摇移也能

产生一定的意义

景别定义:景别是被拍摄的主体(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如自然风光、大规模的群众场面等

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交代人物关系、环境

中景:表现成年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景别,一般充当过渡镜头,镜头时长较短

近景:表现成年人身体胸部或物体局部,其面积占画幅一半以上的景别

特写:表现人身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拍摄物体微小局部的景别——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景别剪辑的规律:常规叙事:大——小或小——大

第五章运动

一、对运动的认识

1、就运动主体而言:演员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就运动方向而言:环形,横向,垂直

2、对运动的表现:剪辑,移动摄影

3、

二、画框内的人和物的运动

1、画框布局位置与运动的内在联系

平面运动:突出的是速度和实力——动作片

朝向或背离摄影机——纵深运动——效果是缓慢的——望远透镜、广角透镜

几何线条运动——更富有动势的运动路线——角度、距离

镜头与运动:《勇敢的心》通常依赖较远的镜头,更注重场面浩大,景象广阔,往往侧重事件,着重动作

《哈姆雷特》(劳伦斯?奥利弗)很多全景镜头,这是关于“一个优柔寡断

的人”的故事

心理片往往使用较近的镜头,更注重深度和细节,侧重事件的内涵,着

重反应。《哈姆雷特》(费朗哥?泽菲莱利)偏重使用特写和中景镜头,梅

尔?吉布森扮演的哈姆雷特是个感情冲动鲁莽的人

三、运动的象征手法

一般地说,曲线的和晃动的动作显得优雅柔美,直硬的动作则显得紧张、兴奋和强烈摇镜头:是指摄影机固定不动,但是其机身进行运动的拍摄方式,其运动方向有上下、左右、旋转

推镜头:是摄影机向被摄体逐渐靠近的拍摄方式,它使得画面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小拉镜头:是摄影机沿着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拍摄方式,它使得画面逐渐远离被摄体或者从一个对象转向更多的对象

移镜头:是指摄影机沿着水平面作各个方向移动的拍摄方式,按移动方向可以划分为横移、斜移、纵深移

跟镜头:是指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着的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跟镜头能够使得处于运动着的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而与被摄主体相关的前后背景则发

生着相应的不断变化

第六章色彩

一、光的色彩

1、自然光线的色彩与时间、太阳光、气候变化的紧密相关

2、人工光的色彩受电压的影响

二、光的原色与补色

原色:红、绿、蓝

例如:红光+绿光=黄光红光+蓝光=品红光绿光+蓝光=青光

当两种色光混合成白光,我们称这两种色光为光的互补色

例如: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

三、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

四、彩色电影

五、色彩的正确还原

六、色彩心理效应的三个属性

色彩引发心理效应的三个层次:一是写实,即反映了自然社会的属性和自然界的规律,

如秋天的金黄色调,二是写意,即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标

志和大众社会的认同,如宗教的黄、黑色,三是写情,

即反映了审美个体的个人感觉和内心体验

七、色彩的艺术功能

1、刻画人物形象⑴通过人物脸庞色彩反映人物情绪

⑵主观色调反映人物情绪

⑶通过服饰色彩反映人物性格和心理

2、构成影片的总基调

关键词:影片基调,色彩基调

色彩总谱:主色调,副色调

3、创造象征与意味

色彩本身具有一种表现性,即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影视中色彩的表现方式:“缺色”技巧,“单色”技巧

4、深化影片主题

电影的主题表达: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对比应用

影片色彩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

1、自然主义处理方法,摄影师追求色彩的正确还原,成为处理色彩的重要目的,而色彩的

表现任务处于次要位置

2、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真实又要艺术表现

⑴色彩随着剧情变化而变化⑵分块处理色彩⑶全片赋给一个统一的色调

3、超现实主义处理方法

第七章照明

一、光的分类及形态

1、按照光的投射方向角度分: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底光

2、按照光的造型作用分:主光、辅助光、轮廓光即逆光、背景光、修饰光

二、影响照明的三个基本元素

1、光的相对强度

2、光的方向

3、光的性质——彩色情调照明

三、在电影创作史上,光观念的演变经过的三个阶段

1、无光效阶段

2、以戏剧光效为主导的阶段

3、以自然光效为主导的阶段

四、光的艺术功能

1、刻画人物形象(结合色彩分析)画面、脸庞的明亮

2、推动剧情发展

3、创造情绪氛围

4、创造影片节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