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

《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学术攘讨一豫。、.,~,,.#w…一,《

张夏毅1张天生2王海军2

(1.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2.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指导:冀来喜

提要分析《内经》所栽针曼处方规律,择定有局部选定、远部取走和随证选克三神原则,并体现出少而精、以经代兜、重视特定穴和顺应四时的择走思想;配伍上有局部与远端选取兜的原则,包括本经配穴法、局远配走法、表里经配兜法和前后配兜法;组方上有局部与整体兼顾、脚兜主辅有别、施术先后有序和针更方法各异四太特点。

关键词《内经》针灸处方经络辩证循经取定

中图分类号R22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_397x(2007)09哪!3—02

《内经》的问世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及针灸处方的诞生.该书记载了针灸处方240余首,其针灸处方理论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探究《内经》中择穴配伍组方规律.希望对临床医生在针灸择穴配伍组方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择穴

1.1基本择穴原则与方法从《内经》记载的针灸处方分析。其择穴有一定的原则,并体现出指导性的择穴思想.并对后世临床择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择穴原则主要有三:一是局部选穴。即在病变部位或其周围选取一定的穴位,如《素问.骨空论》日:“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髂与痛上。”腰痛只取了局部穴位八髂和阿是。二是远部取穴。如《素问?水热穴论》日:“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取胃经远端的穴位以泻胃中之热。《灵枢?终始》日:“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胭。”这都是遵循远端取穴的原则。三是随证选穴。即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选取相应的腧穴,如治伤风头痛。《灵枢?厥病》云:“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1.2择穴中的主要思想其择穴思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择穴少而精。《内经》在针刺穴位的选择上单穴或者双穴应用较多.根据病情的主证,合理选穴.充分体现了少而精的思想,如《灵枢?厥病》日:“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后世医家多反对“满身针”,这是《内经》这一思想的继承。二是以经代穴。《内经》在治疗疾病的取穴上只有其经没有具体穴名的条文很多.说明古人比较重视所选经络,常常以经代穴。以经代穴充分体现了《内经》“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思想,如《素问-刺腰痛》日:“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三是重视特定穴。《内经》非常重视特定穴的使用,并对其理论阐述也非常具体。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说明原穴对内脏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四是顺应四时。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与天地互参.与四时相应.针灸取穴上也体现了这一顺应四时的整体思想。《灵枢?本输》日:“春取络脉诸荥,大筋分肉之问.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灵枢?四时气》日:“四时之气。各有所在……”这都体现了择穴应顺应四时的思想.即根据不同的季节选取不同的穴位。2配伍

2.1基本配伍原则与方法《内经》的配伍方法有局部与远端选配穴原则。并为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一是本经配穴法。如《灵枢?五乱》日:“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二是局远配穴法,见于《灵枢?五乱》中:“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三是表里经配穴法,《灵枢?五乱》日:“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四是前后配穴法.《素问?水热穴》日:“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净善中医药垫里兰竺苎塑兰!!兰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

作者:张夏毅, 张天生, 王海军, ZHANG Xiayi, ZHANG Tiansheng, WANG Haijun

作者单位:张夏毅,ZHANG Xiayi(湖北中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张天生,王海军,ZHANG

Tiansheng,WANG Haijun(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江苏中医药

英文刊名: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7,39(9)

被引用次数:6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赵卫.彭进针灸处方配穴另解[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

2.夏阳《内经》痛证学说与痛经临床[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7,48(5)

3.邵学鸿.SHAO Xue-hong对《内经》虚邪贼风的探讨[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0)

4.盛燮荪.陈峰腧穴变通取用论[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2,43(2)

5.金肖青.盛燮荪.陈峰.Jin Xiaoqing.Sheng Xiesun.Chen Feng试从《内经》取穴的六种基本方法谈针灸处方[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

6.杨峰.赵京生.YANG Feng.ZHAO Jing-sheng从简帛医书看《内经》足六脉病候[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7,27(11)

7.熊淑云.张连记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期刊论文]-颈腰痛杂志2001,22(1)

8.苏颖.粟栗.Su Ying.Shu Li《内经》药物性味组方原则及其对后世经方的影响[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09,29(3)

9.孙华妤.冯明清从"谨和五味"看《内经》健康观[期刊论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

10.陈峰.俞中元.盛燮荪试论《内经》腧穴配伍理论对针灸处方学的贡献[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

引证文献(6条)

1.张承舜.代晓琴.范亚朋腧穴配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2)

2.赵玉峰.冯金珠针灸取穴的研究方法概述及展望[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11)

3.罗玲.王静.唐勇.尹海燕.卢圣锋.余曙光腧穴配伍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回顾[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9(12)

4.刘婧.王凡.杜小正.东贵荣腧穴配伍源流及规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2(4)

5.雷鸣.金荣疆针灸治疗腰痛探讨[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0(5)

6.翟伟.任秋兰.郭义古代针灸标准探讨[期刊论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a15076551.html,/Periodical_jszy20070901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