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动点问题(答案)

18、动点问题(答案)
18、动点问题(答案)

动点问题

【典型例题】

例1.有一圆柱体高为10cm ,底面圆的半径为4cm ,AA 1、BB 1为相对的两条母线,在AA 1上有一个蜘蛛Q ,QA=3cm ,在BB 1上有一只苍蝇P ,PB 1=2cm ,蜘蛛沿圆柱体侧面爬到P 点吃苍蝇,最短的路径 是 cm 。

例2.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为矩形,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3(),,,,动点M N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其中,点M 沿OA 向终点A 运动,点N 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M 作MP OA ⊥,交AC 于P ,连结NP ,已知动点运

动了x 秒.

(1)P 点的坐标为( , )(用含x

(2)试求NPC △面积S 的表达式,并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值;(3)当x 为何值时,NP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简要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可知,(03)C ,

,(0)(4

3)M x N x -,,,, P ∴点坐标为()x x 3

,3-4

. ···················· 2分 (2)设NPC △的面积为S ,在NPC △中,4NC x =-,NC 边上的高为3

4

x ,其中

04x ≤≤. ···························· 3分

221333(4)(4)(2)2882

S x x x x x 3∴=-?=-+=--+4. ·········· 5分

S ∴的最大值为3

2,此时2x =. (3)延长MP 交CB 于Q ,则有PQ BC ⊥. ①若NP CP =,

PQ BC NQ CQ x ⊥== ,.

34x ∴=,

4

3

x ∴=.……………………………………9分 ②若CP CN =,则35

444

CN x PQ x CP x =-==,,,

516449

x x x -=∴=,. ······················· 10分

Q P

A

B A B 11

③若CN NP =,则4CN x =-.

3

424

PQ NQ x ==- , ,

在Rt PNQ △中,222PN NQ PQ =+.

2223(4)(42)()4x x x ∴-=-+,128

57

x ∴=. ·············· 11分

综上所述,43x =,或169x =,或128

57

x =.

例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E 是AD 边上的动点,从点A 沿AD 向D 运动..

,以BE 为边,在BE 的上方作正方形BEFG ,连接CG 。请探究: (1)线段AE 与CG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

(2)若设x AE =,y DH =,当x 取何值时,y 最大? (3)连接BH ,当点E 运动到AD 的何位置时,△BEH ∽△BAE ? 解:(1)CG AE = 理由: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中 ?=∠+∠9053 ?=∠+∠9054 ∴ 43∠=∠

又BG BE BC AB ==,…………(2分)

∴△ABE ≌△CBG …………………(3分)

∴ CG AE = ……………………(4分)

(2)∵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90FEB D A

∴ ?=∠+∠9021

?=∠+∠9032 ∴ 31∠=∠ 又∵D A ∠=∠

∴△ABE ∽△DEH ……………………………………………(6分) ∴AB DE

AE DH = ………………………………………………(7分) ∴ 11x

x y -= …………………………………………………(8分)

∴ x x y +-=2

41

)21(2+--=x ………………………………………(9分)

当21=x 时,y 有最大值为4

1

………………………………(10分)

(3)当E 点是AD 的中点时,△BEH ∽△BAE

理由:∵ E 是AD 中点

∴ 21

=AE

∴ 4

1

=DH …………………………………………(11分)

又∵△ABE ∽△DEH

∴ 21

==AE DH BE EH …………………………………(12分) 又∵

21

=AB AE ∴ BE

EH

AB AE =………………………………………(13分) 又?=∠=∠90FEB DAB

∴ △BEH ∽△BAE ……………………………………(14分)

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线段OA 、OB 的长(0A

(2)求直线AD 的解析式;

(3)P 是直线AD 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0、A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OA=6,OB=12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OC=AC 作CE ⊥x 轴于点E . ∴ OE=12OA=3,CE=1

2OB=6.

∴ 点C 的坐标为(3,6)

(2)作DF ⊥x 轴于点F △OFD∽△OEC,

OD OC =2

3

,于是可求得OF=2,DF=4. ∴ 点D 的坐标为(2,4)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b .

把A(6,0),D(2,4)代人得6024

k b k b +=??+=? 解得1

6k b =-??=?

∴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x+6

(3)存在. Q 1(-32,32) Q 2(32,-32) Q 3(3,-3) Q 4(6,6)说明: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只要正确,可参照本评分标

例5.如图所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cm, 点A 、C 分别在y 轴的负半轴和x 轴的正半轴上, 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A 、B, 且12a+5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 由点A 开始沿AB 边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 同时点Q 由点B 开始沿BC 边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

①移动开始后第t 秒时, 设S=PQ 2(cm 2), 试写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②当S 取得最小值时,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R, 使得以P 、B 、Q 、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存在, 求出R 点的坐标, 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 (1)据题意知: A(0, -2), B(2, -2)

∵A 点在抛物线上, ∴C=-2

∵12a+5c=0, ∴a=

6

5

……………………………………………(1分) 由AB=2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 即: 3

512-=?=-

b 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3

5

652--=

x x y ………………………(3分) (2)①由图象知: PB=2-2t, BQ= t

∴S=PQ 2=PB 2+BQ 2=(2-2t)2 + t 2 ……………………………………(4分) 即 S=5t 2-8t+4 (0≤t ≤1) ……………………………………………(5分) ②假设存在点R, 可构成以P 、B 、R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 ∵S=5t 2-8t+4 (0≤t ≤1) ∴S=5(t 54-

)2 +5

4

(0≤t ≤1) ∴当t=

54时, S 取得最小值5

4

. ………………………………………(6分) 这时PB=25

8

-=0.4, BQ=0.8, P(1.6, -2), Q(2, -1.2) ………(7分)

分情况讨论:

A 】假设R 在BQ 的右边, 这时QR PB, 则:

R 的横坐标为2.4, R 的纵坐标为-1.2, 即(2.4, -1.2)

代入23

5

652--=

x x y , 左右两边相等 ∴这时存在R(2.4, -1.2)满足题意. ……………………………………(8分)

B 】假设R 在BQ 的左边, 这时PR QB, 则:

R 的横坐标为1.6, 纵坐标为-1.2, 即(1.6, -1.2)

代入23

5

652--=

x x y , 左右两边不相等, R 不在抛物线上. …………(9分) C 】假设R 在PB 的下方, 这时PR

QB, 则:

R(1.6, -2.4)代入23

5

652--

=

x x y , 左右不相等, R 不在抛物线上. 综上所述, 存点一点R(2.4, -1.2)满足题意. …………………………(10分)

【作业】日期 姓名 成绩

1.如图,△OAB 是边长为2O 是坐标原点,顶点B 在y 轴正方向上,将△OAB 折叠,使点A 落在边OB 上,记为A ′,折痕为EF.

(1)当A ′E//x 轴时,求点A ′和E 的坐标;

(2)当A ′E//x 轴,且抛物线21

6

y x bx c =-++经过点A ′和

E

时,求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坐标;

(1)

当点A ′在OB

上运动,但不与点O 、B 重合时,能否使△A ′EF 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点A ′的坐标;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1)由已知可得∠A ,OE=60o , A ,E=AE

由A ′

E//x 轴,得△OA ,E 是直角三角形, 设A ,的坐标为(0,b )

AE=A ,

,OE=2b

22b +=

所以b=1,A ,、E 的坐标分别是(0

,11) --------3分 (2) 因为

A ,、E 在抛物线上,所以

2

1116c c =??

?=-+??

所以1

c b =??

?=

??

2116y x x =-+

由211066

x x -++=得12x x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0)与(0)--------6分

(3) 不可能使△A ′EF 成为直角三角形。

∵∠FA ,E=∠FAE=60o ,若△A ′EF 成为直角三角形,只能是∠A ,EF=90o 或∠A ,FE=90o 若∠A ,EF=90o ,利用对称性,则∠AEF=90o , A ,、E 、A 三点共线,O 与A 重合,与已知矛盾; 同理若∠A ,FE=90o 也不可能

所以不能使△A ′EF 成为直角三角形。--------8分.

2.等腰△ABC 的直角边AB =BC =10cm ,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均以1cm /秒的相同速度作直线运动,已知P 沿射线AB 运动,Q 沿边BC 的延长线运动,PQ 与直线

P 点运动时间为t ,△PCQ 的面积为S . (1)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P 运动几秒时,S △PCQ =S △ABC

(3)作PE ⊥AC 于点E ,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1)当t <10秒时,P 在线段AB 上,此时CQ =t ,PB =10-t

∴)10(2

1

)10(212t t t t s -=-??=

当t >10秒时,P 在线段AB 得延长线上,此时CQ =t ,PB=t -10

∴)10(21

)10(212t t t t s -=-??=……………………………………4分

(2)∵S △ABC =502

1

=?BC AB ………………………………………………5分

∴当t <10秒时,S △PCQ =50)10(2

1

2=-t t

整理得0100102=+-t t 无解……………………………………6分

当t >10秒时,S △PCQ =50)10(2

1

2=-t t

整理得0100102=--t t 解得555±=x (舍去负值)………7分 ∴当点P 运动555+秒时,S △PCQ =S △ABC …………………………8分 (3)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10分

过Q 作QM ⊥AC ,交直线AC 于点M

易证△APE ≌△QCM ∴AE =PE =CM =QM =t 2

∴四边形PEQM 是 ,且DE 是对角线EM 得一半……………11分 又∵EM =AC =102 ∴DE =52

∴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12分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2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2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A E D C B 图2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C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2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 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A B C O 图8 H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最新最新中考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 D ,在第一象限.点P 从点A 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40E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 (2)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若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 沿着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90OPQ =o ∠的点P 有 个. (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 ??? ,.

[解] (1)作BF y ⊥轴于F . ()()01084A B Q ,,,, 86FB FA ∴==,. 10AB ∴=. (2)由图②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10秒. 又1010101AB =÷=Q ,. 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方法一:作PG y ⊥轴于G ,则PG BF ∥. GA AP FA AB ∴ =,即610 GA t =. 35GA t ∴=. 3 105OG t ∴=-. 4OQ t =+Q , ()113410225S OQ OG t t ? ?∴= ??=+- ?? ?.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模拟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25.如图,在 半径为5的⊙O 中,点 A 、 B 在⊙O 上,∠AOB=90°,点 C 是弧AB 上的一个动点,AC 与O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D ,设AC=x ,BD=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 1与⊙O 相交于点A 、C ,且⊙O 1与⊙O 的圆心距为2,当BD=OB 时,求⊙O 1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 ,使得△DCB ∽△DOC ?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

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三年中考概况; 近年来运动问题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背景,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解题策略和方法: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 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 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8 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 则DN+MN的最小值为 5 3、如图,在Rt ABC △中,9060 ACB B ∠=∠= °,°,2 BC=.点O是AC的中点,过 点O的直线l从与AC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作逆时针旋转,交AB边于点D.过点C作CE AB ∥交直线l于点E,设直线l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等腰梯形,此时AD的长为; ②当α=度时,四边形EDBC是直角梯形,此时AD的长为; (2)当90 α=°时,判断四边形EDBC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解:(1)①30,1;②60,; (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 ∵∠α=∠ACB=900,∴BC∵CE∴AB=4,AC=23. ∴AO= 1 2 AC = 3 .在Rt△AOD 中,∠A=300,∴AD=2. O E C D A α l O C A (备用图)

∴BD =2. ∴BD =BC . 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在△ABC 中,∠ACB =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AD +B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1)① ∵∠ACD=∠ACB=90° ∴∠CAD+∠ACD=90° ∴∠BCE+∠ACD=90° ∴∠CAD=∠BCE ∵AC=BC ∴△ADC ≌△CEB ② ∵△ADC ≌△CEB ∴CE=AD ,CD=BE ∴DE=CE+CD=AD+BE (2) ∵∠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 ≌△CBE ∴CE=AD ,CD=BE ∴DE=CE-CD=AD-BE (3) 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BE-AD(或AD=BE-DE ,BE=AD+DE 等) ∵∠ADC=∠CEB=∠ACB=90° ∴∠ACD=∠CBE , 又∵AC=BC , ∴△ACD ≌△CBE , ∴AD=CE ,CD=BE , ∴DE=CD-CE=BE-AD. 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o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 AME ECF △≌△,所以AE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A C B E D N M 图3

圆中动点问题2

圆中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题1】如图,点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O上的点,在以下判断中,不正确 ...的是( C ) A、当弦PB最长时,ΔAPC是等腰三角形。 B、当ΔAPC是等腰三角形时,PO⊥AC。 C、当PO⊥AC时,∠ACP=300. D、当∠ACP=300,ΔPBC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题2】如图,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P是⊙M上异于A、B的一动点,直线PA、PB分别交y轴于C、D,以CD为直径的⊙N与x轴交于E、F两点,则EF的长( C )

A.等于42 B.等于43 C.等于6 D.随P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分析:连接NE,设圆N半径为r,ON=x,则OD=r﹣x,OC=r+x,证△OBD∽△OCA,推出OC:OB=OD:OA,即(r+x):1=9:(r﹣x),求出r2﹣x2=9,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连接NE,设圆N半径为r,ON=x,则OD=r﹣x,OC=r+x, ∵以M(﹣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OA=4+5=9,0B=5﹣4=1, ∵AB是直径,∴∠APB=90°,∵∠BOD=90°,∴∠PAB+∠PBA=90°,∠ODB+∠OBD=90°, ∵∠PBA=∠OBD,∴∠PAB=∠ODB,∵∠APB=∠BOD=90°,∴△OBD∽△OCA, ∴OC OD OB OA =,即 9 1 r x r x + = - 解得:r2﹣x2=9, 由垂径定理得:OE=OF,OE2=EN2﹣ON2=r2﹣x2=9, 即OE=OF=3,∴EF=2OE=6,故选C. 【题3】如图,已知⊙O1的半径为1cm,⊙O2的半径为2cm,将⊙O1,⊙O2放置在直线l上,如果⊙O1在直线l上任意滚动,那么圆心距O1O2的长不可能是0.5cm 【答案】解:∵⊙O1的半径为1cm,⊙O2的半径为2cm,∴当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1,∵⊙O1在直线l上任意滚动,∴两圆不可能内含,∴圆心距不能小于1,故选D. 【题4】如图,⊙O的半径为4cm,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AB=4cm,P为直线l上一动点,以1cm为半径的⊙P与⊙O没有公共点.设PO=dcm,则d的范围是d>5cm或2cm≤d<3cm.

中考数学最新经典动点问题-十大题型

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 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 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3 64 y x =-+A B 、P Q 、O A Q OA P O B A A B 、Q t OPQ △S S t 48 5 S = P O P Q 、、 M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 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 A,若P 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初二数学动点问题练习(含答案)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 6 c N t4 o o AD 的长为 度时 AD 的长为 ②当 .度时 o C B C B A (备用图) E N E A B B B A A E 时 时 M C ” 图1 l E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C ,且 (1)① 当 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开放性题目 关键: 数学思想 1、如图1 C 开始沿向点 秒 当 当 CE // AB 交直线I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 2、如图2,正方形的边长为 4,点M 为 5 90 ° ,直线经过点 3、如图,在只也ABC 中,ACB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8 90° B 60°, BC 2 .点O 是AC 的中点,过 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2 )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解:(1 [① 30, 1 :② 60, 1.5 ; (2)当/% =900时,四边形是菱形? ???/a =Z 90°,.?..???,???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在△中,/ 900,/ 6002, ???/ 30°. 在边上,且1 , N 为对角线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 动中求静? 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梯形中,// ,/ 90°, 141821,点P 从A 开始沿边以1秒的速度移动,点 Q 从 B 以2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 , Q 分别从A ,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 t D ,丄于 E M C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0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 ? 2. ???. 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菱形 4、在△中 M D C A D 1 42 . 3. ? 2AC 3 .在△中,/ 3。0, (2) 图2 N

最新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018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8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复习 1.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6,AC =8,点D 为边BC 的中点,DE ⊥BC 交边AC 于点E ,点P 为射线AB 上的一动点,点Q 为边AC 上的一动点,且∠PDQ =90°. (1)求ED 、EC 的长; (2)若BP =2,求CQ 的长; (3)记线段PQ 与线段DE 的交点为F ,若△PDF 为等腰三角形,求BP 的长. 图1 备用图 解:(1)在Rt △ABC 中, AB =6,AC =8,所以BC =10. 在Rt △CDE 中,CD =5,所以 315tan 544ED CD C =?∠=? =,25 4EC =. (2)如图2,过点D 作DM ⊥AB ,DN ⊥AC ,垂足分别为M 、N ,那么DM 、DN 是 △ABC 的两条中位线,DM =4,DN =3. 由∠PDQ =90°,∠MDN =90°,可得∠PDM =∠QDN . 因此△PDM ∽△QDN . 所以43PM DM QN DN ==.所以34QN PM =,43PM QN =. 图2 图3 图4 ①如图3,当BP =2,P 在BM 上时,PM =1. 此时 3344QN PM = =.所以319444CQ CN QN =+=+=. ②如图4,当BP =2,P 在MB 的延长线上时,PM =5. 此时 31544QN PM = =.所以1531444CQ CN QN =+=+=. (3)如图5,如图2,在Rt △PDQ 中, 3 tan 4QD DN QPD PD DM ∠= == . 在Rt △ABC 中, 3tan 4BA C CA ∠= = .所以∠QPD =∠C . 由∠PDQ =90°,∠CDE =90°,可得∠PDF =∠CDQ . 因此△PDF ∽△CDQ . 当△PDF 是等腰三角形时,△CDQ 也是等腰三角形. ①如图5,当CQ =CD =5时,QN =CQ -CN =5-4=1(如图3所示). 此时 4433PM QN ==.所以45 333BP BM PM =-=-= . ②如图6,当QC =QD 时,由 cos CH C CQ = ,可得5425 258CQ =÷= . 所以QN =CN -CQ = 257488- = (如图2所示). 此时 4736PM QN ==.所以725 366BP BM PM =+=+= . ③不存在DP =DF 的情况.这是因为∠DFP ≥∠DQP >∠DPQ (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2.如图1,抛物线y =ax2+bx +c 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3)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M ,使△MA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点问题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转化思想 6 c 1 8 4 0 0 II ②当 0 C B C AB=4,AC=2 B A (备用图) D C E N D E A B B B A A E (1)①当 点M 在边 5 图1 l E - 2 .点°是AC 的中点,过 BE 丄MN 于E 60° BC 且AD 丄MN 于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 DC 上,且 CE //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I 的旋转角为 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1、如图 1,梯形 ABCD 中,AD // BC , A 开始沿AD 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 如果P , Q 分别从A , C 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 当t= 时,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2、如图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意一点,贝U DN+MN 的最小值为 / B=90 ° , AB=14cm,AD=18cm,BC=21cm,点 P 从 -Q 从C 开始沿CB 向点B 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 t 秒。 3、如图,在 Rt △ ABC 中,ACB 90° B 解:(1)① 30, 1;② 60, 1.5; (2)当/a =900 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a = / ACB=90°,「. BC//ED. ?/ CE//AB,二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在 Rt △ ABC 中,/ ACB=900,/ B=600,BC=2, /./ A=30°. (2)当 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 M D C ??? BD=2. ??? BD=BC. 又??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 是菱形 4、在厶ABC 中,/ ACB=90° , AC=BC ,直线 MN 经过点C M C 1 AC AO= 2 = ■ 3 .在 Rt △ AOD 中,/ A=30°,二 AD=2 A D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 ,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 N 图2 A ____________ …n 1 DM=1 , N 为对角线AC 上任

动点问题--圆(含答案)

2.如图7,梯形中,,,, ,,点 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关于的轴对称图 形为,连接,设,的面积为, 的面积为. 1)当点落在梯形的中位线上时,求的值;(全等) 2)试用表示,并写出的取值范围;(相似) 3)当的外接圆与相切时,求的值.(垂径定理+中线+等面积+ 相似) 答案】解:(1)如图1,为梯形的中位线,则,过点作 于点,则有: 在中,有 在中, 解得: 2)如图2,交于点,与关于对称, 则有:, 又与关于对称, 3)如图3,当的外接圆与相切时,则为切点. 的圆心落在的中点,设为

则有,过点作, 连接,得 解得:(舍去) 3.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以P(1,1)为圆心的⊙P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点N,点F从点M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连接PF,过点PE⊥PF交y轴于点E,设点F运动的时间是t秒(t>0) (1)若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如图所示),求证:PE=PF;(全等) (2)在点F运动过程中,设OE=a,OF=b,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全等+分类讨论)(3)作点F关于点M的对称点F′,经过M、E和F′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Q,连接QE.在点F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以点Q、O、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分析】:(1)连接PM,PN,运用△PMF≌△PNE证明, (2)分两种情况①当t>1 时,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02 时,三角形相似时还各有两种情况,根据比例式求出时间t. 【解答】: 证明:(1)如图,连接PM,PN, ∵⊙P与x轴,y轴分别相切于点M和点N, ∴PM⊥MF,PN⊥ON且PM=PN, ∴∠PMF=∠PNE=90°且∠NPM=90°,∵PE⊥PF, ∠NPE=∠MPF=90°﹣∠MPE, 在△PMF和△PNE中,,∴△PMF≌△PNE(ASA), ∴PE=PF, (2)解:①当t>1时,点E在y轴的负半轴上,如图, 由(1)得△PMF≌△PNE,∴NE=MF=t,PM=PN=1, ∴b=OF=OM+MF=1+t,a=NE﹣ON=t﹣1, ∴b﹣a=1+t﹣(t﹣1)=2,∴b=2+a,②0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动点问题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续61套)压轴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01:动点问题 25. (2012吉林长春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cm,BC=4cm,D、E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连结DE,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E-EB运动,到 点B停止.点P在AD的速度运动,在折线DE-EB上以1cm/s的速度运动.当点P与点A不重合时,过点P作 PQ⊥AC于点Q,以PQ为边作正方形PQMN,使点M落在线段AC上.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在线段DE上运动时,线段DP的长为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求t的值.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4)连结CD.当点N于点D重合时,有一点H从点M出发,在线段MN上以2.5cm/s 的速度沿M-N-M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P与点E重合时,点H停止往返运动;当点P 在线段EB上运动时,点H始终在线段MN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P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H落在线段CD上时t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t-2。 (2)当点N落在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2)a,当点N与点D重合时,此时点P在DE上,DP=2=EC,即t-2=2,t=4。 ②如图(2)b,此时点P位于线段EB上. ∵DE=1 2 AC=4,∴点P在DE段的运动时间为4s, ∴PE=t-6,∴PB=BE-PE=8-t,PC=PE+CE=t-4。 ∵PN∥AC,∴△BNP∽△BAC。∴PN:AC = PB:BC=2,∴PN=2PB=16-2t。 由PN=PC,得16-2t=t-4,解得t=20 3 。 综上所述,当点N落在AB边上时,t=4或t=20 3 。 (3)当正方形PQMN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有两种情况:

最新中考动点问题专题(教师讲义带答案)

中考动点型问题专题 一、中考专题诠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 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三、中考考点精讲 考点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图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例1 (2015?兰州)如图,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运动至点B后,立即按原路返回,点P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则以点B为圆心,线段BP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与点P的运动时间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B.C.D. 思路分析:分析动点P的运动过程,采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可以得出结论. 解:不妨设线段AB长度为1个单位,点P的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则: (1)当点P在A→B段运动时,PB=1-t,S=π(1-t)2(0≤t<1); (2)当点P在B→A段运动时,PB=t-1,S=π(t-1)2(1≤t≤2). 综上,整个运动过程中,S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S=π(t-1)2(0≤t≤2), 这是一个二次函数,其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一段抛物线.结合题中各选项,只有B符合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动点问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解题过程中求出了函数关系式,这是定量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本题,如果仅仅用定性分析方法则难以作出正确选择. 对应训练 1.(2015?白银)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 1.C 考点二:动态几何型题目

中考数学难点之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 题型方法归纳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 角 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 介 绍 ,解题方 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 、 三 角 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3 64 y x =-+与坐标轴 分别交于 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 出发,同时到达 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 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 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 求出S 与t 之间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8 5 S = 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 以 点 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 M 的坐标. 解:1、A (8,0) B (0,6) 2、当0<t <3时,S =t 2 当3<t <8时,S =3/8(8-t )t 提示:第(2)问按点 P 到拐点 B 所有时间分 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 、P 、Q , 探 究 第 四 点 构 成 平行四边形 时

图B 图 B 图 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 P为 边、O Q为边,②O P为边、O Q为对角 线,③O P为对角线、O Q为边。然后画 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 标。 2、(2009年衡阳市) 如图,A B是⊙O的直径,弦B C=2c m, ∠A B C=60o.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 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 D,当B D长为多少时,C 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 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 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 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 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2 )( (<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2

L F E H F G E C G 图2 F H 动态问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一、单动点问题 小菜一碟:如图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点 M 在边 DC 上,且 DM=1,N 为对角线 AC 上任意一点,则 DN+MN 的最小值为 例 (10 年房ft 二模压轴)25. (1)如图 1,已知矩形 ABCD 中,点 E 是 BC 上的一动点,过点 E D A D A D B C B B C 图1 图3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于点 G ,CH ⊥BD 于点 H ,试证明 CH=EF+EG; (2) 若点 E 在BC的延长线上,如图 2,过点 E 作 EF ⊥BD 于点 F ,EG ⊥AC 的延长线于点 G ,CH ⊥BD 于点 H , 则 EF 、EG 、CH 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3) 如图 3,BD 是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L 在 BD 上,且 BL=BC, 连结 CL ,点 E 是 CL 上任一点, EF ⊥BD 于点 F ,EG ⊥BC 于点 G ,猜想 EF 、EG 、BD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 (4) 观察图 1、图 2、图 3 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 使它仍然具有 EF 、EG 、CH 这样的线段,并满足(1)或(2)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2014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动点问题(精品含答案)(最新整理)

2014 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与圆有关的动点问题 1、如图,⊙O 的直径 AB=4,C 为圆周上一点,AC=2,过点 C 作⊙O 的切线 DC ,P 点为优弧 CBA 上一动点(不与 A .C 重合). (1) 求∠APC 与∠ACD 的度数; (2) 当点 P 移动到 CB 弧的中点时,求证:四边形 OBPC 是菱形. (3)P 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PC 与△ABC 全等,请说明理由. 2、如图,在⊙O 上位于直径 AB 的异侧有定点 C 和动点 P , AC= 1 2 AB ,点 P 在半圆弧 AB 上运动(不与 A 、B 两点重合),过点 C 作直线 PB 的垂线 CD 交 PB 于 D 点. (1) 如图 1,求证:△PCD ∽△ABC ; (2) 当点 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CD ≌△ABC ?请在图 2 中画出△PCD 并说明理由; (3) 如图 3,当点 P 运动到 CP ⊥AB 时,求∠BCD 的度数.

3、如图,在半径为 2 的扇形 AOB 中,∠AOB=90°,点 C 是弧 AB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 D、E. (1)当BC=1 时,求线段 OD 的长; (2)在△DOE中是否存在长度保持不变的边?如果存在,请指出并求其长度,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设BD=x,△DOE的面积为 y,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4、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cm,∠DAB=60°.点P 从A 点出发,以cm/s 的速度,沿AC 向C 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 Q 也从A 点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射线 AB 作匀速运 动.当 P 运动到 C 点时,P、Q 都停止运动.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s. (1)当P 异于A.C 时,请说明PQ∥BC; (2)以P 为圆心、PQ 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 为怎样的值时,⊙P与 边BC 分别有 1 个公共点和 2 个公共点?

特殊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特殊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BC=90°,AB=8,BC=6,点D为AC边上的动点,点D从点C出发,沿边CA往A运动,当运动到点A时停止,若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D 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1)当t=2时,CD= ,AD= ;(请直接写出答案) (2)求当t为何值时,△CBD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求当t为何值时,△CBD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 (1)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2)当t为何值时,△PBQ是等腰三角形? (3)设四边形APQC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关系式。

3、已知: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点P和Q分别从A和C两点同时出发,做匀速运动,且它们的速度相同.点P沿射线AB运动,点Q沿边BC的延长线运动,设PQ与直线AC相交于点D,作PE⊥AC于E,当P和Q运动时,线段DE的长是否改变?证明你的结论. 4、如图1,点P、Q分别是边长为4cm的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1)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