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融合

跨领域融合
跨领域融合

基于DNN的跨领域数据融合

内容提要:传统的数据挖掘通常处理的是单个领域的数据。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面临着来自不同来源、不同领域的多样性数据集。这些数据集不仅包含多个模式,而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表示、分布、规模和密度。在大数据研究中,如何从多个不同(但是有潜在关联)的大数据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挖掘任务。这就需要先进的技术,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时可以融合来自不同数据集信息。本文总结了一种基于特征级的数据融合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字:大数据数据融合深度神经网络

DNN-Base for Cross-Domain Data Fusion

Abstract: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usually deals with data from a single domain. In the big data era, we face a diversity of datasets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different domains. These datasets consist of multiple modalities, each of which has a differentrepresentation, distribution, scale, and density. How to unlock the power of knowledge from multiple disparate (but potentiallyconnected) datasets is paramount in big data research, essentially distinguishing big data from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tasks. Thiscalls for advanced techniques that can fuse the knowledge from various datasets organically in a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mining tas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ata fusion methodologies of feature-level-based data fus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simple introduction to this method.

Key Word: Big Data data fusion depp neural networks

1 引言

大数据时代,在不同的领域生成大量的数据,从社交媒体到交通工具,从医疗保健到无线通讯网络。当解决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利用多个不同的数据集[1]。例如,为了提高城市规划,我们需要考虑道路网的结构、交通量、利益点(POIs)和城市人口。为了解决空气污染,我们需要探索空气质量数据、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为了帮用户制定一个更准确的旅行建议,我们应当考虑用户在互联网上和在显示世界中的行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图像的含义,我们看它周围的文字和图像特性。那么, 在大数据研究中,如何从不同领域的大量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它在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挖掘任务。

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由多个形式组成,每种形式都有一个不同表示、描述、规模、密度。例如,文本通常由离散稀疏向量表示,而图像是由像素强度或者特征提取器输出的实值和密

度表示,POIs由与静态类别相关的空间点表示,而空气质量是由一个带有地理标签的时间序列表示。在数据挖掘任务中,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数据集或者简单连接来自不同数据集的特征不能实现一个良好的性能[2]。因此,融合数据形式成为大数据研究的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以融合多个数据集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从不同数据集中提取原始特征来表示。新的特征表示将用于分类模型或预测模型。

2 相关工作

2.1 与传统数据集成的关系

传统的数据融合[3],被认为是数据集成的一部分,它表示从相同现实世界的对象映射到一个一致、准确和有用的表达的一个多数据集成过程。图 1 A)给出了传统的数据融合的范例。例如,北京的三种不同的数据提供者提供了三种POI数据集。传统的数据融合是通过模式映射和重复检测这一过程,将这三个数据集合并到具有一致数据模式的一个数据库。不同的数据集的记录描述相同的POI,如餐厅,形成一个类别。

图1 A) 传统的额数据融合

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不同的领域生成了不同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集由一个潜在的对象连接。例如,交通状况,虽然它们来自三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可以通过POIs和该地区的人口来描述该地区的潜在问题。来自三个数据集的记录分别描述了一个道路段、一个POI和一个社区这三个不同的对象。因此,我们不能将它们通过一个模式映射和重复检测直接合并。相反,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从每个数据集中提取知识,然后融合在一起。这更多的是信息点的融合而不是模式映射,它很明显地将传统数据融合和跨领域数据融合区分开来。例如图1 B)。

图1 B)跨领域的数据融合

2.2 与异构信息网络的关系

一个信息网格代表一个现实世界的抽象,主要针对于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交互。事实证明,这种级别的抽象不仅在表示和储存现实世界的必要信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为我们探索链接[4]

的重要性提供一个有用的知识工具。一个异构信息网络由节点和节点间不同类型的关系组成。例如,一个论文信息网络由作者、会议和论文组成,节点表示论文,边表示节两点间的语义关系,如作者发表一篇论文、在一次会议上发布了一篇论文、一个作者参加了一个会议。相当多的算法提出了异构网络,如排列和聚类[5]。

异构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构造,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线电影数据库。但是它只在一个单一的领域链接对象,在跨领域不可以链接。例如,在一个论文信息网络,作者、论文和会议都来自论文信息这个区域。在网络相册信息网络,用户、图片、标签和评论都是来自社会媒体领域。如果我们想要融合不同的领域的数据,如交通数据、社交媒体和空气质量,这种异构网络可能无法找到不同的域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基于异构信息网络提出的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跨域数据的融合。

3 基于功能层次的数据融合

3.1 直接连接

在分类中,用简单的方法[6]处理从不同数据集中提取的向量,然后按顺序组成一个向量。这个特征向量可以用于聚类和分类的任务。不同数据集的表示、分布和规模可能非常不同,不少研究表明限制这种融合[7]。首先,这个连接在小范围训练样本下会导致过度拟合,每个观点具体的统计特性会被忽视。第二,发现高度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模式下的低级特征是困难的。第三,从不同数据集中提取的特征是冗余依赖的,这种特征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在子范畴中先进的学习方法[8]表明添加一个稀疏规则化的目标函数来处理功能冗余的问题。因此,机器学习模型可能会分配一个权重接近于零冗余特征。

例1:Fu [9]等人提供了从不同数据集中提取的m 个特征,像出租车轨迹、POIs 、公路网络和在线社交媒体,通过这些特征可以预测房地产的投资价值。方程1添加到目标函数执行稀疏表达式。 2222|(|)(|0,)(|,)(|0,)(|,)n m m m m P P P a b N Inverse Gamma a b ωββββωψΩ==-∏∏ 其中123(,,,...,)

m ωωωωω=是特征值的参数向量,m 是这个学习模型中特征值的数目,22222123(,,...,),m βββββ=是对应参数的方差向量。假设参数值m ω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βm 2的高斯分布。那么设置一个均值为0的分布就可以减少m ω取大值的情况。取先验分

布为逆伽马分布,可以进一步规范βm 2的值。为了使稀疏表达式更准确,通常取常量a 和b

为接近于0的值。所以βm 2将趋于更小的值。换句话说,特征权值m ω在高

斯期望下不同时非常有可能的。通过这样一个双重规则化,我们可以同时通过贝叶斯稀疏调整大部分特征权值为接近于0的值。此外,贝叶斯稀疏是一个光滑函数,因此它的梯度是容易计算的。许多目标函数都是通过梯度下降法来解决的,所以稀疏规则化可以应用于许多数

据挖掘的工作。但是贝叶斯稀疏规则化没有L1规则化的效果好。

3.2 基于DNN的数据融合

近年来,为了从不同数据集学习一个统一的特征表示,提出了很多基于DNN的改进方法。在人工智能领域,DNN并不陌生。如图4 A)所示,它是一个包含大量参数的多层神经网络。过去,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实现一个神经网络,当神经网络有很多隐藏层时,该算法的作用就减小了。现在,提出了新的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算法)来解决DNN层与层之间的参数,例如,自动编码和RBM。深度学习使用监督式、非监督式和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多层特征提取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理解图片、声音、文本等数据。除了预测,DNN还可以用于学习新特征的表示,可以输入其他分类和预测。新特征表示已经证明在图像识别和语言翻译方面比手工特征表示更有用。

大多数DNN用来处理单一形式的数据。最近,有很多研究开始对多种形式的数据使用DNN 的特征表示。经过实验,发现这种表示在分类和信息检索方面有很显著的效果。

例2:提出了一个深度自编码框架来提取两种形式(视频和声音)间的中间形式。如下表1所示,研究了三种学习设置。图4 B)是跨模式学习中深度自编码的结构。分别输出视频和声音中形式的特征表示。W.r.t.共享表示学习和多模式融合, 在整个训练和测试中涉及不同的模式,本文采用图4 C)所示的体系结构。然后广泛的评估了这些提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得出了深度学习两点有效性,1)多形态好于单一形态代表;2)共享跨多个模式的相关性。

表1 多模式的特征表示学习

深度学习使用玻耳兹曼机是另一个多形态数据融合的工作。论文[56]首先定义了三个标准良好的多模学习模型:1)学习共享特征表示保留“概念”的相似性;2)联合特征表示容易获得缺乏的某种形式,从而填充了这些缺失模式;3)当查询时,新的特性表示促进单个形态的检索。深入学习模型,称为多通道深玻耳兹曼机(DBM)isproposed,融合图像和文本分类和检索问题。拟议的DBM模型还满足三个标准。

例3:如图4 D)所示,多模式的DBM利用Gaussian-Bernoulli RBM模拟密度实值图像特征向量。同时,利用重复的softmax构建一个系数字数的向量。多模式DBM为每个模式构建了一个分离的两层DBM,然后通过在它们顶部添加一个层连接起来。这个模型在相邻层之间是双向的,因此可以进行双向搜索。设计一个号的体系结构,多模式DBM是至关重要的,

P v vθ。其中θ包含大量的用户图它需要在图片和文本中应用一个联合密度描述(,;)

img text

片标记参数。研究者们经过大量的分类检索实验,多模式和单值输入测试,可以验证模型在多模式数据融合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图2 利用DNN融合多模式数据

实际上,一个基于DNN融合模型的性能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N参数的调整。选择一组合理的参数将大大提升模型的性能。即使给出大量的参数和非凸优化设置,但是找到最优参数仍然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组的经验。此外,解释中层特征表示代表什么也是相当困难的。我们也不能真正理解一个DNN使得原始特征更好表示的方法。

4 结语

现有的数据融合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本篇文章主要对基于DNN的数据融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初此之外还有阶段性融合方法,它是在数据挖掘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数据集。最常

用的是基于语义的混合数据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多视图的方法、基于相似性的方法、基于依赖关系的概率、基于转移学习者四种方法。通过下一步的学习将从其他方面进一步了解数据融合,希望在跨领域数据融合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Y. Zheng, L. Capra, O. Wolf son, H. Yang. “Urban Computing; Concepts,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 s,” ACM Trans. Intelligent Sys tems and Technology, vol. 5, no. 3, pp. 38-55, 2014. [2] Y. Bengio, A. Courville, and P. Vincent,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A review and new perspectives,” IEEE Trans 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5, No. 8, pp. 1798-1828, 2013.

[3] J. Bleiholder and F. Naumann.Data fusion. ACM Computing Surveys,vol. 41, No. 1, pp. 1–41, 2008.

[4] Y. Sun and J. Han, "Mining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Synthesis Lectures on Data Mining andKnowledge Discovery, vol. 3, no. 2, pp.1-159. 2012.

[5] Y. Sun, J. Han, P. Zhao, Z. Yin, H. Cheng, and T. Wu, “Rankclus: integrating clustering with ranking for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 work analysis,” Proc the 12th Internationa l Conference on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Advances in Database Technology, pp. 565-576, 2009.

[6] Z. Wang, D. Zhang, X. Zhou, D. Yang, Z.Yu, and Z. Yu, Discoveringand profiling overlapping communities in location-based social networks.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vol.44, no. 4, pp. 499-509, 2014

[7] D. Blei, A. Ng, and M. Jordan.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The Journal of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3:993–1022, 2003.

[8] C. Bishop.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er 2006.

[9] Y. Fu, Y. Ge, Y. Zheng, Z. Yao, Y. Liu, H. Xiong, N. Jing Yuan. SparseReal Estate Ranking with Online User Reviews and Offline Moving Behaviors.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14),pp. 120-129, 2014.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áá á 自1992年政府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1]以来,文化产业在大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原生态1.0时代,与“文化事业”概念划分模糊,虽然提出“文化经济”,但对文化商品属性的认识仍属初步,其业态主要表现为工艺美术、传统印刷、音像制品、广告出版、影视及相关产品的低端复制,规模小,质量低,盲目性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21世纪前十年的2.0时代,文化产业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从2000年“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到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业态变化明显。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产业为主,出现了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和产品形态,产业、行业之间跨界渗透现象明显。三是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和协同创新正在推动文化产业进入3.0时代,其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愈演愈烈,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终端和数字技术而成长起来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一、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呈现的形态 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因其出发点和集聚形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态。 (一)新创模式———新兴文化业态 早期关于新兴文化业态的探索是在互联网、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尤其是依托高速宽带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最早的新兴业态,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一个较快的增长点,引起决策层和专家学者关注。2007年4月,新兴文化业态刚刚在中国学术文献标题中出现(赵志立在《成都大学学报》发表《 文化产业 2015年第1期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李凤亮宗祖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11&ZD02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路径研究”(GD13CZW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宗祖盼,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交叉融 合不断深化,文化航母日益强大,其诱因包括科技革命的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社会消费结构和心理变化、产业要素集聚等。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导致业态重组加速,行业分工或会更加细密,将进一步诱发市场规则的确立;新兴文化业态可望成为价值传播的利器,得到政府重视;传统业态会在业态裂变中获得重生机遇;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体制政策、技术平台、人才培育等提出新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业态裂变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5)01-0137-05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意设计(正文)

古今中外,文化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而且是评价尺度和探索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设计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基于区域文化要素的本土设计知识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设计,许多的产品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本土文化的基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带来产品设计的创新。不同文化符号同时呈现,产生的不只 是碰撞与比较,而是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在艺术、工艺以及设计上具有非凡的创造力。中华民族古代的艺术和手工艺作品的创造及优雅审美让世人为之倾倒。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中国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本土设计文化?设计师对不同文 化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并利用多元化的文化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1、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族性和理论上不同 东西方的民族性有很大差异,东方民族一般比较谦虚、含蓄、好面子,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而西方民族一般比较热情、务实、追求自我和个性化。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儒家思想的“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师遵循的设计法则。例如,东西方文化对龙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龙是巨大的蜥蜴,是邪恶的象征。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而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年来风调雨顺。而龙是一个图腾,龙被人们赋予了多种神格,既是雨神,雷神。云神,又是风神。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因此,中国人视龙为神,历代的皇帝都自称为天子,皇帝的身体是龙体。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常常被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中西方各说各的龙,显然如果一方放弃或让步,放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对待不同的文化,设计师应该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 1.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根据伯特兰.罗素的说法,西方文化是基于古希腊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这三个源

塑造融合文化内涵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塑造融合文化内涵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高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陈鹤琴先生也提出:“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够给他以一切刺激的物质。”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让儿童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成为健康、活泼、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现代儿童。 2003年以来,我园先后进行了总园的主体改建和4所分园的整体建设,正处于创建优质教育环境的实践过程中。 一、需要明确教育环境的整体定位——融合文化的内涵价值 幼儿园文化是指园领导、教师、职工以及幼儿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内容。幼儿园环境包含了设计者、建筑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我园在塑造环境的过程中,以幼儿园文化理念为核心,以使用功能为重点,以舒适雅致为标准,园长领衔主导,核心团队与设计师倾力合作,拓展视野,品读格调,在时尚与经典中寻找定位,不断为幼儿的学习生活以及教师的教育生活注入审美品质。 1.我们追求自然流淌的田园诗意 清新韵雅 园舍不追求时尚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是追求清雅和恒久的视觉舒适感。我园的园舍清新淡雅,以浅绿色为主色调,因为绿色给幼儿柔和、平静的视觉感受,并以黄色为点缀,富有韵味,因为黄色给幼儿带来活泼和热情的心理知觉,体现幼儿感官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体现人文的视觉效应。 稚朴亲切 诗意的儿童生活应该是让孩子充分的与阳光、水分、土地接触,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环境,给予孩子和家长们的感觉应该是稚朴而亲切,人文而温馨。我园的户外环境在设计师眼里,是一种杂乱和无序,但在孩子们的眼中,它是可以亲近的自然。我们以草、树、花、藤、石、沙、水、木、这些元素编织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让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好的教育总是在方寸点滴之间,教育者似乎自然而随意,但在有意无意间却蕴含着深远而悠长的教育韵味。我园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简朴而稚拙的原木制作的小木箱,小木箱设计有4个轮子,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在木箱里栽种了爬藤类、块茎类等农作物,一起掊土,一起施肥、一起浇水,在教师和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会看到枝头上结出了红红的西红柿、藤蔓上挂下绿绿的黄瓜、丝瓜、藏在土壤中的土豆,这些美妙的农作物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在春雨绵绵里,教师和孩子们一同把小木箱推到雨中,让细细的雨水润泽;在骄阳下,教师和孩子们一同感受植物的干裂,把它推到一片荫凉中;在寒冬中,教师指导孩子们共同给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追赶超越迈向新时代 之二

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迈向新时代 ——嘉汇汉唐书城文化产业发展纪实自从2002年开业以来,作为我省图书行业的标杆企业,嘉汇汉唐书城以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坚守主业并高度秉承“工匠精神”,从高精尖三个维度进行产业改革,坚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时刻把握和员工及读者的良性互动,对以往“大而全”的传统布局进行优化,努力打造企业在同行中的优势,不断引领图书行业向专业化发展。16年来,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发扬“工匠精神”引领专业发展 16年的辛勤积累与长足发展,嘉汇汉唐书城已拥有近千名员工、上百位中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在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层层推进,逐步在市场上拥有主导性份额,成为全国行业的排头兵,居于西北行业的领先地位。 16年来,嘉汇汉唐书城不断扩大网点的覆盖面,开发农村市场,跟踪农村书屋建设进展及后续服务;实施“全民阅读七进工程”;组建“全民阅读流动书车”送书上门、送书下乡;推动设立“市民读书日”和“市民读书节”,满足市民精神生活需要;转型网站功能,实现实体图书大卖场与网络销售的紧密结合,开通天猫、京东、西部书城等多家网上售书店铺;扩大仓储面积万余平方米;加大配送方面投入,与专业物流公司开展合作;整合资源业态组合,将发行网络延伸到社会各类服务窗口;与高校合作,开设更多的校园店,走进大学生图书消费群体;与大型超市合作,开设60多家标超店……在满足书城连锁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并激活了其他行业的服务热情和质量。 16年来,嘉汇汉唐书城始终遵循着这样的经营策略:增加品种,适应市场;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提高质量,扩大市场;搞好服务,巩固市场。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研究市场,切实把握住每一天的销售,把握住每一个人的劳动效能,把握好每一平方米的有效产值,也使企业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每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管理。为了有效提高图书上柜品种,书城提出“人少我全、人弃我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口号,制定了“多品种、少

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定义-LibraryBinus

第二章 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定义 关于文化融合的意义、在Koentjaraningrat人类学引论的书上说、融合是一群人和一种文化在人际关系里面对着一种外来的文化、时间长了、外来的文被当地人接受、结果融合在自己的文化里、但不会失去自己文化的特征。( Koentjaraningrat 1979:247-248 ) 文化融合的过程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记载。从很久以前在人类历史上有迁移的举动、人类在地球上的搬动。迁移一定会遇见一群文化不一样的人所以每个人难免会面对外来的文化。 人类居民分布和迁移时也散发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成分、这就叫做扩散。扩散的例子是一群迁移的人把一种文化从一个地方散发到另一个地方。文化散发也能发生不只一群人或民族迁移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个人带进来的新文化、他们是商人和航海家。外来文化成分在无意和无逼迫中被商人带进来(Koentjaraningrat,1979:244-245)。 印尼大辞典(1989) 、融合定语是个人或一群民族吸收某个文化的质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交流、而文化融合是一些文化经过人类交际再产生了新的文化。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能总结来说文化融合跟文化接触相似、那就是两个不一样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所以产生了新的文化接触或一种新的文化接触但没有失去本土的文化。 文化融合的形态过程发生在几个文化长时间的深入交际然后每个文化互相适应再合唯一。文化融合的效果我们能从语言、宗教和信仰、社会团体、智慧制度、艺术和建筑还有结婚礼服。文化融合的呈现是人类其中一个活动内的文化结合过程。 印尼多样性的社会结构常常引起当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Melting Pot的概念(各种种族、宗教和国际的停留处)成为其中一个的文化融合形态、当一些文化成分相见和结合成一个文化。这个文化的变化过程发生的原故是因为有不段的跟外来的文化接触(有容易被接受的文化也有难以被接受甚至被拒绝文化) 第一节 中华和巴达维的文化融合体现 雅加达长久的历史记载着中华文化浓厚地影响了巴达维文化。这显示华人跟巴达维已经有了悠久美好的关系。中华人民的文化被商人带进巴达维文化里、 给巴达维的的文化带来很大的影响。笔者从巴达维新娘的服装和头上的装饰品来分析中华和巴达维的文化融合。

跨界合作与文化创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5158735.html, 跨界合作与文化创意 作者:谭诚 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01期 跨界合作正成为产业发展中的热门现象,在形形色色的跨界组合之中,剖其本质,都离不开不同的文化创意所带来的合作空间。除此之外,跨界合作之所以流行,消费主义元素和全球化背景已渗入到产业的各个领域。在产业链的不同阶段,跨界合作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创意表现形式,这些纷繁的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而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一、跨界合作的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一)跨界合作的背景 跨界合作的世界背景是不断加剧的全球化过程。全球化加快了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合作、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设计、生产、消费等亦不断增加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产品风格、理念和文化内涵。受此影响,即使是在本国、本民族的商品生产与消费中,不同领域的商品也出现各种各样的“嫁接”与合作。 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突出。罗兰·罗迫逊(Roland Robertson)的文化系 统论认为,全球化不是线性进行的,而是一个矛盾统一的过程,全球化和去全球化是同时进行和发展的。受全球化影响,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呈现出两种相反相成的态势:一是在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中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被强调和放大。全球化在本质上突出了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体现出在 世界融合中民族、国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将各民族、国家紧紧聚拢在一起,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异域文化融入本地文化的门槛降低,尤其是“后民族主义”思潮的流行,淡化了传统民族主义中的民族对立和主权国家意识,使得大众更多的寻求多重认同。在全球化的这种双重、互动发展态势中,在全球主流处于相对和平的“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产业的跨界合作成为在这两种文化发展态势中寻求符合自身定位的突破口。具体来说,这种跨界合作体现为合作产品具有多种文化风格,但根据需要和设计,这些文化风格的比例会被适度的调整。这种跨界形式被广泛的运用在艺术领域。在商业领域,越来越多的外来商品也 在多层面尝试本土化运作。例如肯德基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推出适合当地的特色食品,如在中 国推出“老北京鸡肉卷”,在韩国推出泡菜色拉等。 跨界合作深层的思想文化背景是消费主义的兴起。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消费是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而如今,我们消费的已不仅仅是生产所得这么简单,“商品的形式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程度,以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已经被符号价值所代替,而这符号价值将商品重新定义为主要是被消费和被展示的一个象征。”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商品的设计、生产、流

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融合对于企业并购重组意义重大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并购重组日益受到许多跨国公司乃至国家政府的极大关注。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也得到了企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并购重组成为国有企业优化结构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形式。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据初步统计,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仅中央企业的并购重组即达60余家,如果加上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内部及所属企业之间的重组调整,以及与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其数量更大。今后几年,国资委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将充分发挥出资人的作用,以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和并购等手段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做强做大优势的国有企业,着力培养和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当前,围绕培育和发展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正在迈出新的步伐,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企业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企业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企业并购重组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并购重组后企业战略的制定、资产的优化、业务的调整、管理的整合固然非常重要,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则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国内外许多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说明,由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互不认同,导致重组后的企业效率低下,甚至走向失败。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调查显示,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文化的差异高居首位。在过去两年里,国际上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公司重组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得出了同样发人深省的结论,重组10年后只有近1/4的公司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各重组方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因未考虑公司文化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世纪90年代巴黎迪斯尼乐园因过于注重美国文化而忽略了欧洲文化背景,造成经营上的 举步维艰;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企业并购重组后,因文化难以融合而难题不断。为什么这么多大的企业收购成功了,但却“集而不团”、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呢?究其原因,就是重组过程中,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以重视,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的并购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中央企业积极探索企业文化融合并取得明显成效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

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探析“十·五”期间,国家局先后提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行业改革要求,确立“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战略。红塔集团抓住时机,调整战略,加快发展,提出“突出主业,提质创新,以企业内部成长为主,适度向外扩张,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红塔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围绕这个战略,有针对性地加快联合重组。在此过程中,红塔集团在管理整合、文化融合、品牌整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红塔实际,就如何在联合重组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历程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基本情况 表1 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走过十年历程,从省内到省外,从松散到紧密,从单一形式到多元形式。1995年,成立以玉溪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松散形式拥有大理卷烟厂等其它成员企业的集团公司,即玉溪红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对长春卷烟厂进行承担债务式兼并,开创全国烟草行业的跨省兼并先河。同年,楚雄卷烟厂成为红塔集团一员。2002年,与海南省烟草公司共同组建海南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在烟草行业中首例以股份制方式进行合

作。2003年,与辽宁省烟草公司进行股份制合作,成立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进一步推进联合重组,理顺与楚雄、大理卷烟厂的关系,取消两家企业法人资格,使其成为集团的两个生产点。(详见表1) 二、红塔集团联合重组过程的企业文化融合实践 文化的融合首先应当是观念的融合和思想的融合。对于成员企业而言,注入新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因为陈旧的观念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企业融合最大的阻力。过去红塔推崇“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并因此创造了无数奇迹,树立起中国民族工业一面旗帜。如今,红塔人不断勇攀高峰,延续以前企业精髓,提炼出“山高人为峰”企业理念。为此,红塔于2004年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组织各成员企业召开企业管理研讨会,中心议题是“通过品牌整合和管理整合,进一步提高集团竞争力”,并结合“先教活动”和“两个利益至上”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积极引导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努力培育以“山高人为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同时,红塔通过到成员企业所在地举办各种重要会议的方式,搭建文化融合沟通平台,例如,2006年集团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大理召开、集团办公室会议在沈阳召开、集团QC成果发布会在大理召开等。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逐步认同红塔优秀文化,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红塔。 其次,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为传递红塔的文化和管理思想,并吸取各自先进文化,集团采取互派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轮换等方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实施联合重组以来,集团陆续派出一批年轻、文化

民俗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融合

民俗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融合 城市的品牌形象建设必定经历着从建设初期的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的 外向型建设迈向注重地区景观改造、地域人文环境包装的城市软文化 品质的内涵型建设阶段。随着文化资源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 值的被日益认同,作为人类伦理与信仰、礼仪与交流的精神支柱的— 民俗文化重要资源,掀开了新一轮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争夺战。作为 传播与推动文化资源的桥头堡,被视为“黄金产业”、“朝阳产业” 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各个城市文化品牌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1民俗文化故事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原住居民在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由当地独 有的生存经历、文化背景、精神思想所产生的生活习俗与行为价值指向。一种民俗文化的产生背后往往有着多彩多姿的传说故事。地域民 俗文化及其背后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能够说是一个城市不可复制的软资产,城市的精神灵魂。民俗故事给本土文化增添乡情,赋予丰富的情 感寄托,挖掘民俗文化故事资源来激发城市创意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 文化体验与体现的重要手段,在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上起到共生发 展的作用。城市依靠创意文化产业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依靠 民俗文化背后的故事达到提升城市品位气质、美化形象的成功案例屡 见不鲜。新加坡与鱼尾狮、哥本哈根与美人鱼、雅典与雅典娜、广州 与五羊,这些城市都与一段或壮烈、或凄美、或传奇的民俗传说故事 紧密相连而闻名于世界。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故事、民间传说是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 题材,美丽的传说故事也为城市的创意文化带来了无限的创作元素。 例如,每个游玩过济州岛的人都会带回几个济州岛的守护神——石头 老人。地域内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故事为产业转化提供强大的资源支 持与资本保障,是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本与源。所以,民俗文化故事 的挖掘与传承在各个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与推广中置于十分重要的发展 地位。不过民俗文化作为软资产,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实行传承落地,

重组企业文化融合

重组企业文化融合 当前,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业联合与重组成为国企改革的一 个重点。不过,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究其原因,双方企业文化能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随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重组工作的继续推动,我们冷静地反思过去,理性地分析未来,会发现在重组过程中彼此间必然存有着“能否放弃 自我,融人你我”的问题。企业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重组企业建立后 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融合潜在并强有力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绩效的方方面面,也是 决定重组企业在规模做大以后,能否继续做强的内在因素2。本文结合我国近两年国企重组的工作实践谈一些理解和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 企业文化融合应从何人手,该怎样推动。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何谓文化?何谓企业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与企业家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作者认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习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 发展过程中经过持续实践和提炼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 指导现代企业步人市场,走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持续 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之路的管理理论。既是理论,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企业文化应该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 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得以提升和完善的一种学科门类。 企业文化具有特殊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企业文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内容能够套用,适用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一 定适合其他企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即使形式上建立了企业文化,不论语言听起来多美好,用词看起来多华丽,也只能是表面文章。企 业文化之所以有层次性,是因为它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外围层是物 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系统性决定了它不 是一个单点,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统一体。从文化建设的三个层 次来看,每个层次取得的成果有高有低,发展不够平衡,如果顾此失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附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创新传承方式,彰显文化自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增长,从各大博物馆推出文创产品,到综艺节目《国乐大典》的丝竹之音,从游戏《王者荣耀》长安赛年中对大唐乐舞的演绎,到河南台春晚《唐宫夜宴》的舞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影视剧、综艺、游戏等娱乐产品的结合不断深化。有人说,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也有人说,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 对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1.分析任务。 共性任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 个性任务:“对此,作为年轻一代的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考生需要把握材料的核心,并对此表明自己的看法。 2.分析材料。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即年轻一代用娱乐的形式来传承传统文化;第二部分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肯定,“把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是一件双赢的事”,二是否定,“娱乐的形式会消解传统文化”。 考生围绕材料,需要思考如下问题:(1)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途径是什么? 传统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制作文娱产品其实是文化创新的一条探索路径,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贯彻初心却很难,需要平衡文化与娱乐商业两者的关系,需要以真实性、严谨性为基础,融合创新性,在与时倶进的同时,守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为文娱产品的品质提升带来实实在在的增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带来新的活力。能够传播新时代中国符号的绝不仅仅是博物馆里出土的文物、书籍课本里的传世佳作。大众化、

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文化融合:企业并购的成功秘诀引言: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然而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并购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并购主体未从并购企业中获得预期的竞争力贡献。经常性地,我们都会把企业并购的不成功归结为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刨去正常经营行为中遇到的大经济环境、产业及行业环境变化对并购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外,文化融合在企业并购中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败。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为您揭开文化融合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谜团。 企业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轮新的并购浪潮。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迅速增强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人们试图通过并购重组提高整个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同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象:企业并购有时反而降低了效率。事实上,成功并购一个企业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最终成功,甚至会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失败。例如企业规模的扩大不能带来利润的增加;么资产重组反而不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等。其实,这与企业文化是否实现有机的融合息息相关。企业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一、文化融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根据多年参与的数百次企业并购重组咨询实践中研究发现:并购的成功有赖于在产业选择、资本融合和企业文化融合三个关键方面的成功。产业的选择与资本的融合都是在并购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加以考虑的,是并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它们对于并购交易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如何做好产业的选择和资本的融合有很多外部力量可以借鉴。但是,如果不能进行文化融合,物理性质的重组只不过是把原来的几个企业变成现在的一个企业,企业间无非是简单的1+1的联合,是生产要素随机与简单的叠加,企业重组后没有任何实效的改变,其结果就是集而不团,只是管理层次增加,管理链条加长,徒增管理成本,企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而作为影响并购成败和最终实现并购目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企业文化融合更像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股权、资产的更替和叠加,而是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人员、文化的融合,实现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管理能力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倍增,最终让并购发挥1+1>2的最优功效。但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来间接地影响有形资产的利用和整体协作,最终影响企业并购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往往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并购进程中较为滞后;而企业文化融合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很难借助外部的力量完成。因此,企业文化融合往往成为影响并购成败的最后的一道难关。 二、影响文化融合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大潮中,企业并购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企业中频繁发生。而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与习俗,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态度和感性认识,还会造成沟通上的误会。华恒智信认为,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来说,导致文化冲突的诱因除了霍夫斯塔德所说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回避不确定性、男子气概/女性气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等五个方面以外,还包括价值观不同、文化交融性、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定型观念、经营环境的复杂性、管理方式、种族优越感、沟通障碍、判断效果的标准和宗教信仰、商务禁忌、风俗习惯等。而深究企业文化冲突的根源,则在于战略目标、资源禀赋和利益的矛盾。并购中导致企业文化冲突的首先原因是对战略目标的不认同。企业目标往往是组织的创始人及其领导者个人梦想和追求的体现,而组织成员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工作岗位、学

苏州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苏州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朝阳产业,主要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 产业融合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可以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独厚的条件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好基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体制机制、政策法规逐渐走向健全与完善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也逐渐走向健全与完善。2010年9月成立了“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提供了组织保障。2011年11月,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揭牌成立,成为政府和文化创意产业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苏州还先后出台《苏州市2001年——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推进苏州市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 2015年,苏州市政府于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更是为苏州市未来5年(至2020年12月31日)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把苏州市打造成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形成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的目标。 2.文化资源丰富,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传承、创新民间艺术与民间手工艺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苏州拥有10大类共3000余个品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一)

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一) 论文关键词:重组企业企业文化融合 论文摘要:国有大型企业的联合与重组,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在强强联合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重组企业得以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企业文化本质的阐述,在对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当前,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业联合与重组成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究其原因,双方企业文化能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随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重组工作的继续推进,我们冷静地反思过去,理性地分析未来,会发现在重组过程中彼此间必然存在着“能否放弃自我,融人你我”的问题。企业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重组企业建立后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融合潜在并强有力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绩效的方方面面,也是决定重组企业在规模做大以后,能否继续做强的内在因素2]。本文结合我国近两年国企重组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和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文化融合应从何人手,该怎样推进。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何谓文化?何谓企业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与企业家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习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提炼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指导现代企业步人市场,走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之路的管理理论。既是理论,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企业文化应该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和完善的一种学科门类。 企业文化具有特殊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企业文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内容可以套用,适用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即使形式上建立了企业文化,不论语言听起来多美好,用词看起来多华丽,也只能是表面文章。企业文化之所以有层次性,是因为它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外围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系统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点,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统一体。从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来看,每个层次取得的成果有高有低,发展不够平衡,如果顾此失彼,难免偏颇;只有协同,才能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即先有条文或实物,再经引导和推进,最终形成习惯。基于这些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力戒以下四种倾向:(1)企业文化的孤立化。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建设,如果脱离完善的制度,片面地就文化谈文化,企业文化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企业文化的形式化。有的企业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求实”、“拼搏”、“奉献”、“创新”、“一流”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关键在于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理念,能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3)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并规定活动的次数,将这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凝聚整体人心,但仅有此还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4)企业文化的急功近利化。企业文化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是长期和艰巨的工程,而不是一个—蹴而就的动作时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不能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企业文化。 二、正确对待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 正如人的个性一样,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异,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与个性特征。企业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这绝不意味着两个企业重组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文化优秀的企业。所以,企业重组后,随着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原辅材料采购、销售等技术层面的问题的解决,原来若隐若现的企业文化差异性就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

【创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的创意设计

【关键字】创新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产品设计的创新 摘要:本文讨论东西方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等方面不同文化的差异,在不同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论述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意义。举例说明不同文化的融合,能够给设计师带来丰富的设计灵感,并引领设计师取得成功的设计。进一步论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推动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探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扬和继承东西方的保守文化。阐述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从而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融合创新 古今中外,文化对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化不仅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而且是评价尺度和探索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设计创新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建立基于区域文化要素的本土设计知识与产品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打造一个多种文化交融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创新模式。毋庸置疑,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产品设计,许多的产品都自然而然地带有本土文化的基因,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往往能带来产品设计的创新。不同文化符号同时呈现,产生的不只是碰撞与比较,而是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中国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发展本土设计文化?设计师对不同文化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并利用多元化的文化促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 1、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众所周知,东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民族性和理论上不同 东西方的民族性有很大差异,东方民族一般比较谦虚、含蓄、好面子,注重家族和群体的利益,而西方民族一般比较热情、务实、追求自我和个性化。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儒家思想的“和”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古代设计师遵循的设计法则。例如,东西方文化对龙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的文化中,龙是巨大的蜥蜴,是邪恶的象征。龙的强大成了令人惶恐的事情,龙越强悍,人类越无法驾驭,龙就愈走向了人的对立面,被异化、妖魔化成一种邪恶的东西。而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最期盼的事就是一年来风调雨顺。在中国人眼里龙是一个图腾,龙被赋予了多种神格,既是雨神,雷神。云神,又是风神。是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因此,中国人视龙为神,历代的皇帝都自称为天子,皇帝的身体是龙体。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龙的形象常常被应用在产品设计中。对龙的态度体现了东西文化的显著差异。东西方各说各的龙,显然如果一方放弃或让步,放弃文化中原有的龙的形象,显然是对保守文化的亵渎,而将民族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角,舍弃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损失。其实有关龙的不同解读仅仅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对待不同的文化,设计师应该抱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而不是排斥外来文化。 1.2 宗教信仰不同 中国的保守文化的主要来源是儒教、道教和佛教。而根据伯特兰.罗素的说法,西方文

科技与文化融合

科技与文化融合:文化繁荣发展必由之路 ——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时间:2012年03月15日04时58分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 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一任务的时候,特别强调“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您如何认识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答: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大课题,我本人也在思考。但有一点要明确:科技不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的单纯工具而存在。广义来说,科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科技既是文化的工具,又对文化形成反作用,制约改造着文化的性质、特点和面貌。人类总是借助科学技术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生产。人类的生活与生产,也因此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态。离开了科技的支撑,文化发展史就是不完整的,甚至将导致碎裂和变形。 有鉴于此,首先,有必要充分认识科技迅猛发展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推动力。事实上,现代人类就生活在科技成就所奠定的现代世界之中。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相互作用,彼此渗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一种技术化、数字化的生存。 其次,有必要全面地把握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科技之于文化,不只是表达的载体和传播的工具,它本身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文化的内涵和性质。这里有一个科技与文化双向作用、相互生成的问题。当然,这需要通过“人”来实现。比如,印刷技术使报纸和杂志进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出现和市民生活方式的形成。电视和民航的普及,则使得人们可以目睹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亲身到达全球每一个角落,进而形成了所谓“地球村”的理念和世界公民的文化认同。时至今日,互联网和手机又把博客和微博带给了大众,让“环球同此凉热”成为现实,使电讯信息服务实现了生产与消费双向互动、同步进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科技为人类提供了最大限度地感受和把握生活环境的条件,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途径。 第三,在价值追求的层面,有必要避免科技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两个极端。前者盲目乐观,认为科技进步必然决定文化发展,自动作用,效果可预期;后者悲观对立,认为科技势必导致人类的精神萎缩和价值崩溃。当然,实际情况不是如此。我想,是不是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比较可取?这是一位较早研究文化与科技关系的城市学者和思想家。他的结论是,在科技发挥巨大威力的情况下,人类必须以更成熟、更人性的文明,引导科技力量、科技体系提高公众与个人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我们的理想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这种融合既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避免了科技的片面性。我们的文化是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它应当是吸收了科技成果,而又保持了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正确处理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科技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问:您是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在当今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的? 答:自从印刷术被引入欧洲,并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和变革,都直接导致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从电影、电视,到今天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第二次创新革命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提出了“产业创新”和“跨行业发展”和“延伸文化产业链”的理念,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国家一再强调所谓的“大产业链”的概念。 在过去的计划体制下,文化行业都是单打独斗,拍电影的、做音像的、搞出版的甚至是开发网络游戏的,都是各自为政,中间没有关联。而国外大的传媒公司,包括迪斯尼、时代华纳、索尼,却都是采取将各个产业融为一体的模式。 “跨界合作”成为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二次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只有打造一个旁及周边的大产业链,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 恒大:瞄准了文化产业就发展 今年6月18日,恒大音乐公司成立暨“恒大星光”系列演唱会启动,这意味着恒大集团将正式进军音乐产业。 这一次与文化产业的“跨界合作”并不是恒大实行产业多元化的第一步,早在两年前,恒大以1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的全部股权,到2011年中超联赛冠军,恒大只用了短短一年。“恒大足球”这四个字使恒大集团近年来成为公众视野当中关注度最高的房地产公司。 而且,此次进军文化产业早前已有了大量准备。2010年11月,恒大集团在北京成立了恒大文化产业集团,作为其文化娱乐板块运营和管理实体,涵盖恒大电影公司、恒大经纪公司、恒大发行公司、恒大音乐公司、恒大院线公司以及恒大动漫公司等六大产业板块。 在全方位优化整合影视、娱乐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恒大正式进军文化产业领域,欲打造内地地产跨界影视行业新旗舰。和万达集团依托地产资源优势,主要投身电影产业链下游的终端院线建设不同,恒大在跨界之初便率先跻身影视制作的上游。 被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称为“探索性进入文化产业”的举动,一年来已试水投资了《建党伟业》、《彼岸1945》、《师傅》等几部影视剧,并在卖点十足的电影版《粉红女郎》项目中,尝试选角造势。 从投资影视制作着手,到今后覆盖发行、院线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恒大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影新势力进入主流市场构筑新的有利途径”。 此次,同样依靠大资金、大投入,恒大足球模式在文化产业中再次试水,可以看出,这一次恒大进军音乐产业并非短期计划内的“小打小闹”,斥巨资,并成功吸引到宋柯、高晓松等大腕的加盟,其在文化产业的发力不容小觑。 恒大在足球领域的成功模式将被复制到文化产业板块,恒大音乐公司成立暨“恒大星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