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要点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要点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中学)考试要点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主要构成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

创建(18世纪末-19世纪)、发展(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成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

2、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

1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

4)从19世纪末起,

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3、教育心理学发展阶段:

四项大型教育心理学研究:

①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家贾德领导的儿童阅读心理学研究;②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

③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主持的天才儿童研究;④美国全国教育研究会负责的天性与教育问题。

1)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

2)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3

4)在我国,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5)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成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的改革运动;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5、教育心理学完善阶段: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反省思维。②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他们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也可集中精力学习。④身体剧变,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自觉;但自控能力不强。

2)★青年初期(高中14、15-17、18岁):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基本成熟的时期。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深刻的发展。③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④对未来充满理想,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发展,但又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称之为“教学的准备性原则”,我国教育学中也称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2现象)。如果在这个时期施以正确的教育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或者永远无法弥补。

例如: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时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是学习书面语的关键期;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个体内部认知结构不断变化。

: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从出生到2岁)-7岁);

7-11岁);11-15岁)。

四个阶段的特征:

1)感觉动作阶段的突出成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中,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

3)具体运算中,儿童思维有明显的逻辑性,突出成就是获得

4)形式运算阶段个体的特点:①个体的认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②能归纳概括个别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检验假设;④具有命题思维能力;⑤具有演绎推理能力。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1

2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3)最近发展区阐述了教学促进儿童发展可能性,即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有水平。

2、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自觉性、精确性、概括性、顺序性

显发展。(初二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发展快

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②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维果斯基)。

教学支架:指儿童在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

1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Ⅰ、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8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

5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人感繁殖感对停滞感;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自我同一性:是指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

Ⅱ、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①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②学校教育(教师的品行素质、班级环境、课外训练活动)③同辈群体

Ⅲ、健康的人格的建构

自我内部的统合(树立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2、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①从形式上分为:自我认识(学业、家业、能力、性格等),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卑等),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约束、

自我调节等);

②从内容上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社会的我(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

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

③从自我观念上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2)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儿童2、3岁左右;加速发展:小学;突变时期:青少年时期。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中心,出现了两种认知歪曲:“假想的观众”“个人的虚构”

3)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简答):①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②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它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分为以下几种:

1)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和场独立型(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受外来因素干扰);

2)冲动型和沉思型;3)整体型和序列型(从一个假设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展开的)

2、认知能力差异

1)智力及其测量

认知能力: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信息加工能力,也常被视为

智力测量的工具是量表,最早由比奈与西蒙编制,经多次修改后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S-B量表)。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

智力是个体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量和质的差异)与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差异)

IQ在85—115之间,IQ超130的为智力超群,IQ低于70的为智力障碍。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二)中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可分解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感知、记忆、思维);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P38(各个条件举例)

2、狭义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专门的学校、老师、有目的)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将学习层次分为八类:1)信号学习(最简单的学习,经典条件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强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7)规则学习(即原理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8)问题解决学习(最高层次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说出“公正”的含义);2)智慧技能学习(写作方法的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对

自己的学习过程加以控制调节和管理的学习,是学会学习的核心);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

3、我国将学生的学习分为: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

二、★联结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获得与消退、泛化(会引起学习的不精确、不准确)、辨别;

1

2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1)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的方式有:①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②行为塑造(也叫连续接近法,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方法)2)消除不良行为的策略有: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

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

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顿悟学习: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是一个德国的心理学派理论,代表人物苛勒、韦特海默、考夫卡。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

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

的一般方式);2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

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1、学习的分类

1)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从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方面: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1)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

2)▲实现意义学习主要条件:(简答)

①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1

(四)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1、知识观:1)并非预先确定,更非绝对正确;2)只能以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3)知识在具体情境的复杂变化中不断深化

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学生观:教学应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知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1)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本身);2)合作学习;

3)教学对话;4)认知师徒法;5)互惠教学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1,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或维持。

2、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过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

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诱因: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如表扬、奖励等。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1、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P65(例子)

3)附属内驱力:一个人想获得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而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简答)

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作用。此外,学习的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

生的学习动机。

2

间的关系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倒U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过分强烈的动机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斯金纳提出

(二)马斯洛提出的(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

成长需要:自我实现,即追求完整、丰满的人性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

(三)维纳提出的归因论

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归究。

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

(四

具有追求成功倾向的学生,通常多选择成功概率为50 %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对成功机会为50 %的任务多采取回避态度。

(五)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

1、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树立自信心(简答或论述)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①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③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来实现

2、设置合理的目标:

①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中难度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②对学习目标达到与否的反馈或评价有助于激发动机

3、进行归因训练:

①教师帮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③对于低成就的学生,还必须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

无助行为。

P74

(1)使任务更有趣;(2)引发认知冲突;(3)合理使用表扬:①有效地应用表扬,②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系统;(4)给予合适的反馈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概述

1、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1)正、负迁移2)顺向、逆向迁移3)水平与垂直迁移4)一般(又称非特殊或普遍)与具体迁移5)同化性(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应性与重组性迁移。P82-85(各自概念与举例)

3、(简答)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③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理论:

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训练,而且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能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

2;

3;

4

(二)现代迁移理论:

1,包括认知

2;

3

三、为迁移而教

1、影响迁移的因素(简答):

1;

2;

3

2、★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简答)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①实现结构化,②实现一体化,③实现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学习概述

1、知识的类型:1)感性(感知和表象)与理性(概念和命题);2)具体与抽象;3)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

2

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概念和命题学习;2)下位(类属学习,分为派生和相关类属学习)、上位(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

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P100-101(各自概念与举例)

4、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

二、知识的获得

(一)知识直观

1

识的加工过程。

2、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3、▲课堂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简答):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的形式;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

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二)知识的概括

1

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过程。

2

3、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论述或简答)

1

2

3)科学地进行比较(同类和异类比较);

4

4: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

5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6、(简答)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三、知识的保持

1

①瞬时记忆,保持时间0.25—2秒;②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秒—1分钟;③长时记忆,保持时间1分种以上,直至终身。

2、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练习律”);2)干扰说(;

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弗洛伊德)。

3、★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论述或简答):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150%);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第七章学习技能

一、技能的一般概述

1

2、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是一活动方式3)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论述):P117

区别:1)性质不同:技能是活动方式,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

2)范围不同:技能的活动方式的特定性(具体性),能力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普遍性。

联系:技能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

2:阅读技能,运算技能,写作技能,例如:默读、快速阅读、心算、写作、下棋等。

5、动作技能的特点:对象上,有客观性;进行上,有外显性;结构上,有展开性。

6、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71)调节和控制动作;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3)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1

2

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练习进步状况,即练习进步先快后慢,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和练习进步前后一致);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紧张、放松)

3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1)提高成绩需要采取新的结构和方法;

2)长时间练习后,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3)个人基础知识不牢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1、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3: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4、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对象脱离了支持物;进程压缩;应用的高效率。

5、心智技能的培养(简答):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1、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的特征:有效性,主动性,过程性,程序性。

3、重视学习策略对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3)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与发展。

(二)学习策略的构成

1、认知策略:对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画线等),精细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

做笔记、类比),组织策略(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

1)复述策略: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

2)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关键词法,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做笔记;

提问;生成性学习(训练学生对其阅读的东西产生类比或表象,以促进其深层次理解);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2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控策略(自我检查、集中注意力等);调节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等)。

3:辅助学生管理可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寻找固定安静地方等),努力管理(归因于努力、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问题解决的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1

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2)要达到的目标;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问题的种类:按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复杂问题和简单问题;按思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常规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按概括程度

可分为抽象问题和具体问题;按问题清晰程度可分为结构良好问题(问题的明确性,解法的确定性)与结构不良问题。

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指向性,认知性,序列性。

5、问题解决的种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A发现问题;B 理解与表征问题(是弄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C 提出假设(常用解答问题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D 检验假设

1)

2)问题空间:指问题的主观方面,是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问题空间由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操作三部分构成。

(三)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算法式(把方案逐一尝试)和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想到可能的新用途的心理现象),此外,个体智力水平、情绪与动机状态,学习方法,认知风格等也有影响。

(五)★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简答)

A.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B.教授学生运用策略:a、在具体学科学习中教授思维方法;b、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C.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D:a、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b、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c、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二、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的类别:根据价值意义不同,创造的类型:

2、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认为,创造性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结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

3、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还有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4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5

6、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简答):A.低智商者不可能有创造性;B.高智商者可能高创造性,也可能低创造性;C. 低创造性者的智

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7、综合有关研究,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8(简答或论述)

1)创造适宜的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规定,不作评判,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

b.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个性的塑造:a.保护学生的好奇心,b.接受学生的想法,c.重视学生的独特性,d.提供榜样

3)★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集训,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练习,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态度的行为成分

3、品德的实质: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情感);

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重要),道德行为。

5、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6

一致性:二者实质是相同的,其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

区别:1、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提出因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会依次发生“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二、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10岁以前:他律道德,受外部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表现为:1、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2、以自我为中心,且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3、对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客观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10岁以后:自律道德,其判断依据自己内在的标准。

P182

三水平:前习俗水平(大多数9岁以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年)、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出现)

六阶段: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取向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通伦理取向阶段。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简答)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B、自我意识增强;

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道德感情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3)道德行为有一定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

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

A、亲历学习(斯金纳:强化,惩罚);

B、观察学习(班杜拉:示范和替代学习):是学习态度的最有效方式。

2、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A、依从:从众和服从,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

B、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C、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价值体系。)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A、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B、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五、★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A、有效地说服—正、反面论据(教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B、榜样示范(①应注意榜样的特点,选择可接近或可信服的榜样;②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呈现方式;③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及后果);

C、价值澄清(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D、群体约定;

E、赏罚控制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

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

征。

3、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恐怖症(社交恐怖,物体恐怖,处境恐怖);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偏执型人格,反社会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4、★(简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A、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B、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C、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二、心理评估

1

诊断的过程。

2

3、心理测验类型:认知测验(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

机测验,态度量表)。

4

5、会谈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6、其他心理评估方法有:观察法(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自述法。

三、心理辅导(重点是预防)

1、心理辅导的目标:12。

2、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要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辅导与治疗功能的人际关系,其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真

成与同感。

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简答或论述):

A、行为改变的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B、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C、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即从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思考方式进而改善其情绪与行为,也称为认知辅导。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设置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意义: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指引学生学习。

2: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3、陈述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马杰;指用可观察和可测试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三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能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51)确定学生原有基础;2)分析使能目标;3)分析支持性条件

二、组织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过程的1)引起学生注意(首要事件);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

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5、课堂设计的3种形式:基本的课堂设计,特殊课堂设计,暂时性课堂设计

三、选择教学策略

1

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方面。

2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合作学习);

3)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

3、运用个别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步调;2)设置学习目标;3)学习活动或材料;4)评价教学的手段;5)个别辅导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课堂管理概述

1、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简答)★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3、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和维持。

4:教师的领导方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

二、课堂群体的管理

1、群体的3个明显特征:1)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2)群体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承担的任务二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各群体

成员都受到共同的社会规范的制约。

2、课堂群体包括:正式群体(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朋友”、“小集团”、“帮”、“群”等)

3、正式群体的产生与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松散群体阶段;联合群体阶段;集体阶段。

4、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法:P235

针对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需要区别对待:支持和保护、积极引导、加强教育争取目标一致、依章依法处理等。

5、★群体动力的表现:1)群体凝聚力(衡量课堂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2)群体规范(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

3)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6

三、课堂纪律的管理

1

2、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将课堂纪律分为四类: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3

其类型有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P243(例子)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预防,非语言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1

2、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2

34

3、教学测评与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1、教学测量与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方面;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有: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2、标准化成就测验: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合于大规模范围内评价个人学习成就程度的测验。

3、自编测验前的计划:

6、一个测验工具对于某一个目的具有一定的信度,但不一定是有效的;而一个测验工具如果对某一个目的是有效的,那它一定是

可信的。效度是信度的一部分。

7、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案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一、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

13)榜样和模范公民;4)教学的研究者。

2

1)教师的认知特征: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系统、条理、合理性等与教学效果有高度相关。

2)教师的监控能力(

3)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对教育影响效果最显著。“亲其师而信其道。”

4)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可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的看法与判断)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认识与评价)。

(简答)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简答)

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丁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教学认知技能,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2)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

3)教学监控能力强;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三、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1、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2

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简答):

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校本培训(坚持针对性、重视主体性、形式多样性、以校为本);6)教师参与研究。

4、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波斯纳采用公式:

5、布鲁巴奇提出教学反思的4种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湖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0年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程试题 [考试类别:(闭卷)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包含(C)。 A.学术自由; B.教授治校; C.行政化领导; D.大学自治 2.吕克昂学院的举办者是( C )。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3.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是( B)的基本主张。 A.社会本位价值观; B.个人本位价值观; C.知识本位价值观; D.能力本位价值观 4.教育的本质不是(C)。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挥人的潜能; C.训练人的服从心; D.促进个体社会化 5.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在(C)社会才是可能实现的。(P52)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 D.原始社会 6.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学习者自身的努力 7.自由教育是以(A)为目的的教育。 A.自由发展人的理性; B.培养专门人才; C.掌握知识; D.发展体能 8.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D)。 A.面向全体学生;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让学生主动发展; D.高分低能 9.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C)。 A.科类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地区结构 10.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C)。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11.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是(D)。 A.教师可包揽学生的发展; B.主要是学生自我发展;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等重要; D.教学相长 1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C )。 A.民主和平等; B.交流和理解; C.权威和服从; D.自由和宽容 13.广义课程是(D)。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综合课程; D.显性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14.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应排除(B) A.教学; B.低科技含量的创收活动; C.科研; D.科技开发与成果转让 15.下面哪个选项属于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A)。 A.校长负责制; B.中央集体制; C.地方分权制; D.集权与分权混合制 16.学术评议会充分体现了( B )。 A.行政权力; B.学术权力; C.学生权力; D.家长权力 17.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和执行权力集中在(C)。 A.教师; B.学生; C.行政管理人员; D.后勤人员 18.下面哪个选项没有真正体现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C )。(P240) A.自主招生; B.自编教材; C.专业调整应在国家专业目录之内; D.自主的内部人事任免

最新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8.“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1(教育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不定向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里。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分,共30道小题。) 1. 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ABCD 解析:心理学对实践的作用就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也具有这四个基本作用。因此,答案为ABCD。 2. 人的心理现象不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体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动机、心理过程、个性。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优势兴奋),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此,答案为A。 3. 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 )为主。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概括思维 D.创造思维 答案:B 解析: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仍然保留着感知动作思维方式,幼儿后期开始产生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此,答案为B。 4.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答案:C 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因此,答案为C。 5.()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A、兴趣 B、爱好 C、需要 D、性格 答案:C 解析: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性格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因此,答案为C。 6.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 A、对物的操作活动 B、与人的交往活动 C、心理活动 D、游戏活动 答案:AB。 解析: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答案为AB。 7. 皮亚杰认为(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A.2~3岁 B.4—5岁 C.5—6岁 D.0—2岁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面试题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面试题 1、学生李某比较调皮,经常惹是生非。对他的教育,家长也不大配合。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办? 对学生 (1)、了解其究竟喜欢什么生活后,因势利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逐渐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2)、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利用同学的帮助。 (3)、尝试发现其的优点,积极鼓励,让其在群体中有成功的喜悦感。 对家长 (1)、首先要了解家长为什么会不配合,是家长宠爱孩子,还是对老师的工作不理解,有误会,或者是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的问题,要善于观察,抓住他的关注点,然后引入话题,多说些他喜欢听的话,以后他就会慢慢把你当朋友,而你的工作就可以好开展些。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害。 (2)、尝试利用三结合教育,或请对学生家长或学生有影响力的人配合。 2、苏亮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的哭了,作为教师你会怎么办? (1)安慰她,告诉他你的“伤心”老师特别在意,说明你有上进心和强烈的自尊心;努力一定会进步。 (2)与他一起寻找没有考好的原因,帮助他树立信心,制定计划,落实措施。 (3)找他的好友协助工作,安抚他。 (4)临时干扰。用其他事转移他的注意力。

(5)与家长沟通,请求其配合疏导。 3、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1)作为教师,采取适当方式(不漏身份)找到他,给他说:“晚了不安全我来陪你上好不好?” (2)我认为帮助教师的责任,应当以教育和帮助学生为主。现在的学生都很有叛逆感,如果教训的话很可能带来反的效果,可以和他谈谈心,使他从心里感到愧疚。 (3)打电话给家长,明天请家长来谈谈! (4)现在网吧老板大多受利益驱使,教师如直接去找,可能受到侵害。可以让家长来找孩子,再进行教育。 4、初一学生张强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助他纠正? A:性格生缺陷:自卑、孤独、封闭,不合群。 B: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纠正: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张强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张强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张强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2016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结构化面试试题(完整版)

中小学结构化试题 1.结合教师工作岗位。说一下你自己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答题策略】 回答这个问题,要求考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是有一点困难的,但关键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卑不亢地回 答.不要胡乱吹嘘或贬低自己。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缺点也可以成为优点。同时可借题发挥说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进取 精神.面试官在意的不一定是应试者的内容而是态度。 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就好像一个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广告词,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既针对消费者的需要,将自己最 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引发了他们的购买欲。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自我介绍呢? 巧妙而自然的介绍顺序。是考生必须要重视的因素,它是体现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方法,是一个成功的自我介绍 不可或缺的。那么又如何达到巧妙而自然的效果呢? 第一,突出重点。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教师考录的要求与测试重点来组织自我介绍的内容。也就是说。 考生不仅要把体现自身优秀品质的信息传递给考官。更要把考生非常适合这个工作岗位的信息传递给考官。这就要求考生做 一个有心人。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做到重点突出0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即使是你引以为荣的强项.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第二。层次分明。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大部分考生都知道从优点和缺点两个大的方面来向考官展示自己,但是很多 考生在向考官介绍自己的时候,处理不好各个优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使整个答题过程显得杂乱而没有条理。还有的考生,优点和缺点之间缺乏适当的过渡,也就是说,在优点和缺点之间缺少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者过渡性的句子。直接表述缺点,显得非常突兀。 2.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清贫。教师要守住这片净土。你为何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必要时你会更换跑道吗? 【参考答案】 教师是一份清贫的职业.比起某些高收入的行业,确实是囊中羞涩,不好意思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工资。但是既然选择 了这份工作,就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我们的下一代.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 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培育好祖国的花朵,就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我会选择教师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十分热爱教师这个写满奉献、充满挑战的行业,这里有可爱的学生,令人敬佩的同事,他们是人生路上不可 磨灭的一笔。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尽管在物质上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富裕的。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进步,很欣慰.也很高兴,和他们一起去研究讨论问题,我觉得很愉快。 其次.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和熏陶。我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教师.父母的教诲以及 和睦的家庭环境让我从小就有了做教师的梦想。 第三.我觉得教师职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善用教师职业优势,教师一样有精彩幸福的人生。比如教师.与许许多多高 风险的职业相比,老少无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也许在许多人眼里太稳定的生活让人觉得单调寂寞.但是有位哲人说?真 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简单的生活和心情上的海阔天空。?教师要善待稳定。心平气和地工作与生活。所谓善待,一是 珍视?现在?,享受工作乐趣;二是不断进步,与时俱进。这样就不再会觉得寂寞。。我在大学期间做过家教,暑假做过 教师兼职,因此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基础。还有我的性格更适合做老师,我有耐心,并且做事认真,最主要的是我很喜欢孩 子们。我想我是不会更换跑道的,我只想脚踏实地做好教师.做一平常人、做一寻常事,尽心而为。 3.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参考答案】 做一个老师所要具有的基本素质.温家宝总理给我们做了最好的解答。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 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 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 重身教。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4.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参考答案】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 班主4-2.r-作是否做到位,将会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看来,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 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平等对待每一 位学生: 其次,自身要练好?内功?。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 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题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师不能因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具有()。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我国一系列教育法律规定,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3.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4.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5.操行评定是德育方法中()的方式 A陶冶法B榜样法C说服法D品德评价法 6.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7.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 8.下面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优秀智力 D、实践能力

9.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0.发现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 11.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A.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 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2.”我要是谈了我朋友的隐私,他准会大发脾气;我朋友没有大发脾气”由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我谈了我朋友的隐私 B.我朋友是个温和的人 C.我没有谈我朋友的隐私 D.我朋友为人倒是挺不错 13.学生应以()为主要任务。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学习 1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5.关于教学含义的正确表述为( ) A传授知识B智育C上课D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习形式包括、、、。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为、、。 3.活动课程又称为或。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教育心理学 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义工了新的可能性。 (2)、自然环境因素。 1、空气质量 2、噪音。 3、社会密度。 4、自然灾害。 (3)、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 2、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造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要有助于学习的近移。 三、知识理解的标志。 1、知识“是什么”: 明确知识的表面含义,能正确描述知识的内容。 2、知道“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了解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本质联系。 3、能举例复述: 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合理的复述知识,举出实例。 4、融合贯通: 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旧知识是随机联系。 四、促进只是理解的条件。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必须以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新学习的知识只有被纳入己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时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巩固。 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是知识理解的基础。 3、利用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是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比较是以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五、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活动定向。 2、物质活动于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运用实物的代替进行的活动 3、有声音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017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2)

2017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 1.办法操练说的代表人物是__。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参考答案:A 办法操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思学家沃尔夫,理论 基础是官能心思学。以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体裁上受了操练而全体开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办法操练说。 2.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构成的理论的是__。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B 加里培林从20世纪50时代开端从事心智动作构成的研讨,并于1959年正式体系总结了有关的研讨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 按阶段构成的理论。 3.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发生的影响归于__。 A.负搬迁 B.纵向搬迁 C.横向搬迁 D.非特别成分的搬迁 参考答案:B 负搬迁是指一种阅历的取得对另一种学习起搅扰和阻止作用。纵向搬迁指处于不同层次(归纳和笼统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阅历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阅历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搬迁是指处于同一层次(笼 统和归纳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杂乱程度 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搬迁。非特别搬迁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准则和心情对另一种详细内容学习的影响,行将原理、准则和心情详细化,运用到详细的案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

4.下列归于问题解决的是__。 A.漫无意图梦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发明 参考答案:D 问题解决具有意图性、认知性、序列性,契合这三个特色的便是问题解决。 5.对常识最好的温习办法是__。 A.有认识记 B.多种感官参加 C.在实践中使用所学常识 D.画线 参考答案:C 在实践中使用所学常识是对常识的最好温习。 6.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色彩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巨细归类,阐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到达_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2020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须

知2018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须知 面试考试xx: 一、考生须携带《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两证”缺一不可。如《准考证》上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与居民身份证上的不一致,不得参加考试。 二、考生应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到达候考室,在截止进入候考室时间15分钟之后的迟到考生,不得参加面试,面试成绩按照“缺考”处理。 三、考生可携带必要文具(如签字笔等)进入候考室,禁止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个人电脑等)进入“抽题室”、“备课室”、“面试室”,如有违反,将按照作弊处理。 四、考生自进入候考室起,要遵守秩序,保持安静,听从考点工作人员指令与安排,进入指定区域做好相关准备。 五、考生备课时,须将本人《准考证》和身份证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以便核验。“备课”时间为20分钟。 六、考生须在考点工作人员引导下进入“面试室”。面试时,试讲须按照“讲课”形式进行,“说课”形式不予给分。 七、面试结束后,考生应向考官提交抽取的面试试题及备课纸,在得到考官许可并领取“出场证”后方可离开面试考场,不得向面试考官询问面试分数和结果,不得在考场附近大声喧哗。 八、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并自觉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场所的秩序。考生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33号令)等规定进行处理;如情节严重,触犯刑法,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面试注意事项: 一、形象要好。

青年人要xx、正派,xx、活泼; 洋溢xx气息,有自信,充满正能量。 二、试讲要有兴奋点和亮点。 其中,最好有一、两分钟要有点“激情”,带有艺术性(有限度的、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表演和夸张),这是得分点。结构完整,不是片断。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复习、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不可以省略,但必须简化,保留核心要素。这是教学的设计的得分点。 三、教学语言要自然流畅规范 普通话要尽可能标准些; 声音要xx,但是不能喊。 语速近似于演讲,绝对不可以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必须多加演练。这是教学语言关键得分点!讲话不要半推半就、含混不清,防止自说自话。 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还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 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但绝对不可以嘻皮笑脸。 四、面试时要衣着得体、打扮朴素,切记:不要佩带饰物。行为举止大方,不拘禁,也不能太嚣张,要给人留下稳重端庄的印象。 注重礼仪: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进门前,要敲门,重要的事儿要说三遍。不要轻视答辩: 答辩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就是针对你讲课过程中不尽如任意的地方进行提问的,不要轻视,要仔细思考怎样挽回试讲时的失误。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评估及其意义,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等方面。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实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实行分类的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能够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仅仅实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而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水准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即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 病的类别实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水平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注重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水准,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水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制定准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这包括必须准确

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理解世界的独特的观点。 2.心理评估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二、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实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水平测验、创造力测验及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及态度量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标准化的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的施测与解释,都要求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施测人员来实行。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测验的适用年龄、测验的方式和性质等,特别是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是要谨慎从事,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做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而理应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方面特点的工具,它只有与其他信息来源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会谈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所以,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但二者很难截然分开,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会谈法的优点是:在会谈中能够当面澄清问题,以提升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 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

湖南高等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目

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 1.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 奥苏泊尔 2.注意属于个体心理构成中---------方面的表 现。 B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3.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调查研究法 B A观察法B谈话法 C个案法 D测量法 4.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时,应考虑年级差异,从 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影响的诸要素。这是强 调要遵循原则。 B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系统性 D. 教育性 4.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A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3. “杀鸡给猴看”产生的是——强化效应。C A 外在 B 自我 C 替代 D 内在 4.“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做好了”,这种说法中隐含了下列哪类强化? B A 外在 B 自我 C 替代 D消极 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惩罚 A 强化。 A不是 B属于正 C属于负 D属于消极 6.某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他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过 A A正强化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7.在商业促销活动时,一些商家常常把幸运的获奖者放在他们的宣传中,想以此引起人们的 A替代性学习 B建构学习 C试误学习 D 顿悟学习 A

8.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时,教师撤销对他的处罚,这属于 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惩罚 C 9.下列属于桑代克通过研究动物学习提出的学习律的是 D A强化律 B反馈律 C惩罚律 D效果律10.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不遵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而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也参与进去。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下列哪类学习的适例? B 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 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 11.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的目的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 C A逻辑意义 B潜在意义C心理意义 D客观意义 12.建构主义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 C A客观性 B确定性C动态性 D稳定性13.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综合分析类【考题回顾】一名老师说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孰能生巧。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参考答案】...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综合分析类 【考题回顾】一名老师说应该多给学生布置作业,孰能生巧。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参考答案】 1. 表明观点,作业能够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而不忘、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作业过量了,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不赞成教师过量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这种行为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更与素质教育提倡的"减负"的要求不符。 2. 论述布置大量作业的危害:其一,过量作业会侵占学生课外活动、娱乐和睡眠时间,损害学生身体健康,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二,过量作业会影响学生与家长、同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 教师应合理地布置作业。例如,要制定科学的学生家庭作业的标准;要加强教学管理,严肃处理过量布置作业的教师;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减负"工作。 【考题一回顾】现在的中小学学生课业压力普遍很重,对于这一现象,

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 课业压力重与素质教育目标相悖。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会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2. 分析学生课业压力重的原因:首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十分迫切。其次,教师评价学生方式单一,仅看考试成绩。最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尚未改革完成。 3. 提出减轻课业压力的建议。例如:要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要建立多样化的教师考核方式,注重教师的引导式教学,还要加速教育体制改革进度,转变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考题二回顾】许多老师教案直接用网络上的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 信息时代下,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授课,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但直接用网络教案并不可取。 2. 过度依赖网络教案,是教师思想上的"懒惰"。长此以往,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下降,这不利于教师的进步。 3. 此外,网络上的教案不一定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所以照搬照抄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4. 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理性利用网络,要懂得学习和借鉴,更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设计,这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考题三回顾】你怎样看待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