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PS与NRC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分析比较及其研究进展

CNCPS与NRC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分析比较及其研究进展
CNCPS与NRC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分析比较及其研究进展

CNCPS与NRC在反刍动物方面的分析比较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李威, 高民, 卢德勋, 刘敏, 张兴夫, 樊金富

作者单位:李威,张兴夫,樊金富(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院,010030,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西街), 高民,卢德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 刘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畜牧研究所)

刊名:

饲料工业

英文刊名:FEED INDUSTRY

年,卷(期):2008,29(13)

被引用次数: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颖丽.金曙光.王小梅.雷冬至.刘伟.LI Ying-li.JIN Shu-guang.WANG Xiao-mei.LEI Dong-zhi.LIU Wei应用CNCPS体系对呼伦贝尔草原几种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

2.王燕.张永根.Wang Yan.Zhang Yonggen用CNCPS体系评定不同来源蛋白质原料的营养价值[期刊论文]-饲料工业2009,30(11)

3.李燕鹏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学位论文]2008

4.陶春卫.张爱忠.姜宁.熊本海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几种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草食动物2009,29(5)

5.吴端钦.张爱忠.姜宁.熊本海.WU Duan-qin.ZHANG Ai-zhong.JIANG Ning.XIONG Ben-hai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几种常用精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牛业科学2009,35(1)

6.陶春卫.张爱忠.姜宁.熊本海.TAO Chun-wei.ZHANG Ai-zhong.JIANG Ning.XIONG Ben-hai用CNCPS评定反刍动物几种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期刊论文]-草食家畜2009(3)

7.隋美霞.刘海霞.王宗伟.杨赵伟.牟晓玲.王宇星.刘大森.SUI Meixia.LIU Haixia.WANG Zongwei.YANG Zhaowei. MOU Xiaoling.WANG Yuxing.LIU Dasen粗饲料产气特性与CNCPS组分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9)

8.隋美霞产气法和CNCPS法对粗饲料营养评价的比较研究[学位论文]2009

9.薛红枫.任丽萍.周振明.孟庆翔.Xue Hongfeng.Ren Liping.Zhou Zhenming.Meng Qingxiang康乃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系统评价常用饲料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瘤胃降解[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12(1)

10.曲永利.吴健豪.张永根用CNCPS体系评定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奶牛饲料营养价值[期刊论文]-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1)

引证文献(3条)

1.周俊华.邹彩霞.梁贤威.邹优敬.韦升菊.李舒露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评定广西水牛常用粗饲料的营养价值[期刊论文]-动物营养学报 2011(12)

2.丁清华.张力莉.赵永涛.杨建军利用NRC(2001)模型对银川地区3个奶牛场日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期刊论文]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9)

3.张吉鹍.李龙瑞.邹庆华江西几种奶牛常用饲料的多体系营养价值评定[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5)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b15354931.html,/Periodical_silgy20081301

4.aspx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导语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人们对动物性产品安全更加重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正好迎合了人们崇尚绿色、安全的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以下将对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01

微生态制剂类别及反刍动物消化特点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含活菌体或活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从组成上可将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类。从功能上看,三类微生态制剂是有密切联系的,益生菌能够改善动物微生态平衡;益生元不能对机体直接发挥作用,需要通过促进益生菌繁殖,间接发挥作用;合生素既能直接对机体发挥作用,又可以间接通过益生菌发挥作用。 反刍动物的胃是复胃,由4个胃组成,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其中,瘤胃容积最大,其内存在大量的厌氧微生物,是一个天然发酵罐,大约70%~80%的营养物质、50%的粗纤维是在瘤胃内消化的,所以瘤胃也是反刍动物日粮消化的主要场所。在消化过程中,瘤胃、网胃和瓣胃内主要对食物进行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皱胃能分泌胃液,消化方式与单胃动物相同。正常情况下动物胃肠道里的微生物是一个相对平衡的微生态环境,如果微生态环境发生紊乱,有益菌群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导致发病。

02 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2.1提高生产性能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促进动物胃肠道内产生多种消化酶,利于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促进反刍动物生长,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王世荣等指出芽孢杆菌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物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肉品质等生产性能。邓露芳等探讨了纳豆芽孢杆菌对反刍动物瘤胃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可促进瘤胃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姜艳美等指出添加一定量的酿酒酵母菌培养物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冯伟业等研究表明,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内木聚

情感计算的研究现状与认知困境读后感

《情感计算的研究现状与认知困境》读后感 《情感计算的研究现状与认知困境》选自《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2年第2期,作者李佳源。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情感计算的心理学依据以及所使用的情感测量、情感建模方法,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情感计算的可能性、情感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情感计算技术应用后果的质疑。最后对如何消除这些质疑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情感计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 其目的是要赋予计算机感知、理解与表达情感的能力。 本文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情感计算的起源与发展状况。“情感计算”最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R.W.Picard教授在1997年提出,她将其定义为“关于情感、由情感引发以及意图影响情感的计算”。情感计算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但是当前对情感计算的认识在学界普遍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是认知上的一些困境。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情感计算的依据与方法。情感计算设计过程依3种成分进行展开: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计算机具有情感需具备以下能力:(1)情感表情;(2)多层次的情感产生;(3)情感体验;(4)身心交互。情感计算的方法是通过传感器直接或间接与人接触获得情感信息与数据,通过建模对情感信息进行分析与识别,对分析结果进行推理达到感性的理解,将理解结果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去也就完成了情感交流的全过程。通过情感测量获取情感信息与数据的方法有主观体验测量方法、表情测量方法和生理测量方法。情感测量获得的数据要求具有典型性、自然型、完整性和可控性。当获取了情感数据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将情感信号与情感机理相应方面的内容对应起来,这就是要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建模和识别。情感建模方法可采用诸如隐马尔可夫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式等数学模型以及一些非线性分析方法,如模糊理论、神经网络、混沌理论、遗传算法等。情感建模是情感计算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如果我们能够为情感状况建立比较准确的模型,能够找到比较适合计算机科学的情感建模方法,则将大大促进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 文章第二部分通过对3个问题的回答来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情感计算认知困境的理解。1.情感计算可能吗?情感可不可以计算实际上是一个哲学终极问题。支持者认为情感并非如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人的内心体验状态,而是可以通过人生理、表情、语言等体现出来,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进行测量与处理。反对者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身专有的,一旦它脱离人就不存在了或者说变成假的了。 2.情感计算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一些人认为应该把情感计算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之上,而另外一些人认为应该把情感计算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统一价值论”之上。 3.情感计算技术为我们带来什么?乐观主义者认为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智能和便利,悲观主义者认为机器如果拥有情感将给我带来麻烦与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阐明了作者的总结与观点。作者认为:1、不能从哲学终极性的角度来看待情感计算的问题,关于情感计算,不是可不可以的问题,而是适合实践的需要与发展的问题,是必须要进行的事业;2、把情感计算的理论建立在

蛋白质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蛋白质工程的现状发展及展望 摘要: 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工程;定点诱变; 定向进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渐渐进入研究领域, 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突变, 得到具有新的表型和功能或者得到比原始蛋白相对活力更高的突变体,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技术逐渐纯熟。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技术分为理性进化和非理性进化,已经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理性进化 理性进化主要是利用定点诱变技术, 通过在已知D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达到定点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已有不少成功改造蛋白质的例子。Markus Roth通过同源性比对和定点突变技术, 对EcoR DNA甲基化酶进行改造,使其对胞嘧啶的亲和性增加了22倍。定点突变还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 Caho通过定点突变研究, 发现将五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之后的酶, 由6- 16 : 0- ACP脱氢酶变成9- 18 : 0- ACP脱氢酶。Van den Burg利用蛋白同源建模和定点突变技术结合的方法将从Bacillus stear other mophilus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蛋白酶突变, 得到的突变体稳定性提高了8倍, 100 在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大部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于整个蛋白的影响比较小,很难在高级结构上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 用于改造蛋白质分子。[1] 2.非理性进化 非理性蛋白质进化, 又称定向进化或者体外分子进化,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进化过程,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增加分子多样性, 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 使在自然界中需要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大大缩短,在短期内得到理想的变异。这种方法不用事先了解蛋白质结构、催化位点等性质, 而是人为地制造进化条件, 在体外对酶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 定向筛选, 获得具有预期特征的改良酶,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点诱变技术的不足, 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个比较成功应用定向进化的例子是对红色荧光蛋白的改造。绿色荧光蛋白由于

可信计算技术综述论文

可信计算技术综述 08网络工程2班龙振业0823010032 摘要: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它通过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阐述了可信性的起源与内涵。着重介绍了各种高可信保障技术,并对目前的应用现状做了总结。最后,探讨了可信计算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可信性;可信计算;可信计算系统;可信计算应用 1.可信计算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安全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依靠强健的密码算法与密钥相结合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实体身份的惟一性和操作与过程的不可否认性。但是各种密码算法都并非绝对安全,而且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这些密码保护机制如何设置,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但是却无法防范内部人员对关键信息的泄露、窃取、篡改和破坏。 常规的安全手段只能是以共享信息资源为中心在外围对非法用户和越权访问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止外部攻击的目的;对共享源的访问者源端不加控制;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导致应用系统的各种漏洞层出不穷;恶意用户的手段越来越高明,防护者只能将防火墙越砌越高、入侵检测越做越复杂、恶意代码库越做越大。从而导致误报率增多、安全投入不断增加、维护与管理更加复杂和难以实施以及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于是近年来信息安全学界将底层的计算技术与密码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进入可信计算技术阶段。 1999年10月,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护能力,Intel、微软、IBM、HP和Compaq共同发起成立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TCPA),并提出了“可信计算”(t rusted computing)的概念,其主要思路是增强现有PC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并推广为工业规范,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来构建通用的终端硬件平台。2003年4月,TCPA重新改组,更名为可信计算集团(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并继续使用 TCPA 制定的“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Specifications”。2003年10月,TCG推出了TCG1.2技术规范。到2004年8月TCG组织已经拥有78个成员,遍布全球各大洲。 2. 可信计算的概念 “可信计算”的概念由 TCPA 提出,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联盟内部的各大厂商对“可信计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其主要思路是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信计算终端基于可信赖平台模块(TPM),以密码技术为支持,安全操作系统为核心。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 PDA、手机等具有计算能力的嵌入式设备。 “可信计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用户的身份认证,这是对使用者的信任;(2)平台软硬件配置的正确性,这体现了使用者对平台运行环境的信任;(3)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应用程序运行的可信;(4)平台之间的可验证性,指网络环境下平台之间的相互信任。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

反刍动物饲料用脂肪粉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很快,牛奶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断增加,为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很大贡献。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与选择手段的发展,动物繁殖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奶牛的生产性能潜力不断提高。这些成果一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奶牛生产的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奶牛饲养管理的条件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l 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奶牛泌乳初期有效能摄入严重不足 母牛在妊娠后期,干奶期和围产前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很快,体积迅速增大,占据腹腔,消化系统受到压迫,消化能力降低,使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可达30%。母牛产犊后即开始产奶,营养需要迅速上升,消化机能也开始慢慢恢复,干物质采食量逐渐上升,但恢复和上升的速度很慢,远远低于营养需要上升的速度,致使采食量的增加严重滞后于产奶量增加母牛的产奶量一般在产后4—8周达到高峰,而最大的干物质采食量通常出现在产后10—14周,导致奶牛处于代负平衡状态,特别是高产牛这种情况尤甚。在营养物质的负平衡中,能量的负平衡表现得最为突出。能量负平衡的结果最终导致如下情况的发生: 1)泌乳高峰期的产奶量下降,高峰期所能维持的时间缩短,母牛的产奶潜力不能充分发挥,使整个胎次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据报道,奶牛泌乳高峰期日产奶量每下降1kg,则该泌乳期产奶量降。低200-250kg。 2)动用体脂肪来满足产奶的能量需要,使奶牛的体重下降。大量体脂肪被用于产奶,使奶牛继发脂肪肝甚至酮病的危险性大大提高。脂肪在脂肪组织中分解,产生非脂化的脂肪酸(NEFA).绝大部分的NEFA直接被转运到肝脏,并在肝脏氧化产生能量。没有被氧化的NEFA在肝脏被重新脂化,形成脂肪或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U 的一部分输出到乳腺组织或贮存于肝脏。与其他动物相比,奶牛肝脏吸收NEFA的能力很强,远大于输出脂肪的能力,因而,在奶牛肝脏中重新脂化的脂肪很容易在肝脏中蓄积,形成脂肪肝。另外,当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较低时,NEFA在肝脏会发生不完全氧化而产生酮体,导致酮病。 3)泌乳早期奶牛体况损失与其繁殖性能存在强相关。体况下降的母牛卵巢血液流量减少,卵泡发育不正常,引起排卵失败;即使怀孕也会因血液孕激素水平的下降,降低胚胎存活率。其总的结果是产后发情延迟,影响配种,受胎率下降,增加空怀天数,加大产犊间隔,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工程是生物工程中五大工程之一,本文对蛋白质工程作了简要概述,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特点,并从蛋白质结构分析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的创造和改造等方面对蛋白质工程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并以实例作了蛋白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特点;研究内容;实际应用;展望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离开了蛋白质,生命将不复存在。可是,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蛋白质,有的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进行改造。由于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每一种蛋白质有自己独特的氨基酸顺序,所以改变其中关键的氨基酸就能改变蛋白质的性质。而氨基酸是由三联体密码决定的,只要改变构成遗传密码的一个或两个碱基就能达到改造蛋白质的目的。蛋白质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重新进行设计,使合成的蛋白质变得更符合人类的需要。这种通过造成一个或几个碱基定点突变,以达到修饰蛋白质分子结构目的的技术,称为基因定点突变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了蛋白质晶体学、蛋白质动力学、蛋白质化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的蛋白质,这也是蛋白质工程最根本的目标之一。 目前,蛋白质工程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实际上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设计和预测,通过基因重组或其它手段改造或创造蛋白质。从广义上来说,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 1概念 按人们意志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或创造新的蛋白质的过程。包括在体外改造已有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的蛋白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已有的或创建新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去合成蛋白质等。为获得的新蛋白具备有意义的新性质或新功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讲解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 徐震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可信计算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3年美国国防部的 TCSEC 准则, 而广为接受的概念则是在 1999年由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 1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 来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 从而将部分或整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系统和终端的完整性问题。可信计算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有三个线条:第一个线条是平台的完整性度量, 从平台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这个环节是否完整; 第二是数据保护, 以安全芯片为根的数据保护体系; 第三是平台完整性报告, 利用度量的结果向远端的平台验证平体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的破坏。 本文将首先介绍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进而从自主可信计算角度给出其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1、国际可信计算研发现状 在可信计算科研方面,可信计算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有 Stanford 大学、 MIT 、CMU 、 Cambridge 大学、 Dartmouth 大学、 IBM Waston研究中心和 HP 实验室等,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可信计算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启动、远程证明、安全增强、可信计算应用与测评等。 而在应用领域, 可信计算最初定位在 PC 终端, IT 厂商逐步退出了 TPM 芯片、安全 PC 、可信应用软件等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逐步转向了移动设备的应用, 存储方面也在大规模发展,包括移动存储和大型的网络存储。目前,国际TCG 组织正在做下一代的可信芯片(TPM.next 标准,目标是做统一的平台模块标准,

如何为反刍动物提供安全粗饲料

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和细毛羊的养殖。反刍动物在消化生理上具有消化粗纤维素的特点,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和非蛋白氮的功能,因此,发展草食动物属于节粮性畜牧业,对于我国的国情非常有益。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是一种很重要、不可替代的成分,它对于保持瘤胃中微生物正常连续发酵是必需的。一方面瘤胃微生物可以降解粗饲料,充分利用粗饲料的营养成分,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供反刍动物生产活动使用;另一方面,反刍动物需要粗饲料刺激瘤胃和其它消化道部位进行消化活动,比如反刍活动、胃肠运动。反刍动物饲喂粗饲料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充分利用大量的饲料资源。 粗饲料的营养特点 国际饲料分类法与我国饲料分类法均将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粗纤维高于18%的饲料划为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制得的干草(粉)、脱谷收得的农副产品(秸秆、秕壳等)以及糟渣类、饼粕产物、草籽、油料籽实等。 粗饲料的最大特点就是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差异大。干草的粗纤维含量约为25~30%,蛋白质的含量范围为7%~20%。秸杆秕壳类粗纤维含量范围为30%~45%,蛋白质含量在2%~8%之间。不同干草秸秆的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及其消化率见表1。一般禾本科秸秆的粗纤维消化率要高于豆科秸秆,例如,玉米秸粗纤维的消化率为54%,小麦秸为50%,稻草为62%,而大豆秸粗纤维的消化率只有36%。对于秸秆而言,其营养价值取决于纤维物质的消化率的高低,所以禾本科秸秆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豆科秸秆。对于干草而言,其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豆科牧草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禾本科牧草。例如,苜蓿干草的蛋白质含量在16%~20%,大豆干草蛋白质含量为12%,而羊草蛋白质含量为7%左右。 粗饲料的另一特点是钙、磷含量丰富,各种维生素含量不等。粗饲料中甘薯蔓含钙在1.69%以上,豆科干草和秸秆、秕壳含钙亦很高,在1.5%左右,禾本科干草和秸杆含钙较低,约为0.2~0.4%。磷的含量,各种干草约在0.15~0.3%之间,而各种秸杆多在0.1%以下。粗饲料含钾较多,属碱性饲料。粗饲料的维生素D含量丰富,其他维生素含量则较少。优良的干草中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日晒后品质不良的干草含胡萝卜素民少,秸秆和秕壳几乎没有胡萝卜素。干草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其中豆科干草如苜蓿干草的核黄素含量相当丰富,秸杆类中缺乏维生素B族。各种粗饲料,特别是日晒的豆科干草含有大量维生素D2,是舍饲羊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常见粗饲料的钙、磷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见表1。 粗饲料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据估算,我国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目前仅有30%用做反刍动物饲料。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毁弃甚至焚烧于田间。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饲料资源,可保证我国反刍动物优质、高效和安全生产,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粗饲料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作用 营养作用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营养源,其用量占反刍动物日粮的40~80%。优质粗饲料纤维含量较低,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为反刍动物供应部分蛋白质。比如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可达到20%左右,对于高产反刍动物是非常好的粗饲料来源。 粗饲料更主要的营养作用就是满足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需要。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大约有55%~95%经瘤胃微生物发酵,形成VFA(挥发性脂肪酶)、CO2(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产物。而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据Merten和V anHoutert (1996)报道,VFA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量的70%~80%。VFA除了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还参与各种代谢,并形成产品。此外,粗饲料还为反刍家畜提供数量不等的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 李 强 施碧红* 罗晓蕾 左祖祯 邢佩佩 刘 璐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蛋白质工程是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蛋白质进行分子改造的技术。介绍了蛋白质工程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蛋白质工程;定点诱变;定向进化 中图分类号 Q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05-47-02 Advances in The Techni q ues of P rotein Engineering L i Q iang et al (Co llege o f L ife Sc iences,Fu jian N or m a lU n i versity,Fuzhou350108,Chi na) Ab strac t:P ro tein eng ineer i ng is a techn i que used to i m prove prote i n m o l ecular In th i s paper,seve ra l m ethods and t he ir pr i nci p les and their advantag es f o r m olecu lar m odifica ti on have been rev ie w ed K ey words:P rote i n eng i neer i ng;site-d i rected m utag enesis;d irected evoluti on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渐渐进入研究领域,通过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突变,得到具有新的表型和功能或者得到比原始蛋白相对活力更高的突变体,对蛋白质的分子改造技术逐渐纯熟。蛋白质工程的主要技术分为理性进化和非理性进化,已经在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理性进化 理性进化主要是利用定点诱变技术,通过在已知D NA序列中取代、插入或缺失一定长度的核苷酸片段达到定点突变氨基酸残基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已有不少成功改造蛋白质的例子。M arkus Rot h通过同源性比对和定点突变技术,对E c o R DNA甲基化酶进行改造,使其对胞嘧啶的亲和性增加了22倍[1]。定点突变还主要应用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主要作用是在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Cahoo 通过定点突变研究,发现将五个氨基酸残基置换之后的酶,由 6-16:0-ACP脱氢酶变成 9-18:0-ACP脱氢酶[2]。Van den Burg利用蛋白同源建模和定点突变技术结合的方法将从Bacill us stear other m oph il us分离出来的嗜热菌蛋白酶突变,得到的突变体稳定性提高了8倍,100在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还能发挥作用[3],但是大部分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于整个蛋白的影响比较小,很难在高级结构上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4],所以在定点突变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用于改造蛋白质分子。 2 非理性进化 非理性蛋白质进化,又称定向进化或者体外分子进化,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增加分子多样性,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使在自然界中需要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进化过程大大缩短,在短期内得到理想的变异。这种方法不用事先了解蛋白质结构、催化位点等性质,而是人为地制造进化条件,在体外对酶的编码基因进行改造,定向筛选,获得具有预期特征的改良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点诱变技术的不足,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一个比较成功应用定向进化的例子是对红色荧光蛋白的改造。绿色荧光蛋白由于本身独特的发光性质,被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当中,作为体内原位跟踪蛋白质的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D i sc oso m a红色荧光蛋白(Ds R ed)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 uoresce nce resonance e ner gy tr ansfer)中可以和绿色荧光蛋白一起作用,作为研究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但是野生型的D s Red由于显色速率较慢,而且稳定性较差,B r oo ke B evi s建立随机突变文库,在103-105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了大大提高显色效率的突变体,使显色效率提高了10-15倍[5-6]。 易错PCR是利用DNA聚合酶不具有3!-5!校对功能的性质,在PCR扩增待进化酶基因的反应中,使用低保真度的聚合酶,改变四种d NTP的比例,加入锰离子并增加镁离子的浓度,使DNA聚合酶以较低的比率向目的基因中随机引入突变,并构建突变库。M oor e等对鼠伤寒沙门菌Sal m onella t yph m i uri u m产生的门冬氨酰二肽酶(asp art yld i pepti dase)进行改良,经两次易错PCR引入随机突变,并结合D NA改组和正向选择筛选,得到的pepEm3074突变株,其酶活力比野生菌提高47倍[7]。 D NA改组(DNA shuffli ng)技术克服了随机突变的随机性较大的限制,能够直接将多条基因的有利突变直接重组到一起,它的原理是使用D N ase?酶切或超声波断裂多条具有一定同源关系的蛋白编码基因,这些小片段随机出现部分片段的重叠,产生的片段在不加引物的情况下进行几轮PCR,通过随机的自身引导或在组装PCR过程中重 47 安徽农学通报,Anhu iAgri Sci Bu ll 2009,15(5) 作者简介:李强(1983-),男,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子遗传育种。*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9-01-15

可信计算研究报告

可信计算的发展 摘要 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如何建立高效安全的可信计算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背景。这里详细介绍和分析可信计算的国际发展历程、相关定义、关键技术、相关国际标准、相关规范。基于以上分析,指出目前可信计算研究存在理论滞后于应用,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攻克,缺乏配套软件系统等问题。最后指出可信计算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相应应用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可信计算;理论模型;信任理论;信息安全

摘要...................................................................................................... - 0 - 0 引言 .............................................................................................. - 1 - 1 可信计算的研究背景 ..................................................................... - 1 - 2国际可信计算发展.......................................................................... - 2 - 3信计算相关定义和关键技术............................................................ - 3 - 3.1可信计算的相关定义 ............................................................ - 3 - 3.2可信计算关键技术................................................................ - 4 - 4可信计算相关国际标准................................................................... - 5 - 4.1TCG 规范............................................................................. - 5 - 4.2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TCSEC).................................. - 5 - 4.3息安全评价标准(ITSEC).................................................. - 6 - 5.信计算亟待研究的领域................................................................... - 6 - 5.1技术方面 .............................................................................. - 6 - 5.2理论方面 .............................................................................. - 7 - 5.3计算的应用........................................................................... - 7 - 6.结束语............................................................................................ - 7 - 参考文献 ........................................................................................... - 7 -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拓展,可信计算技术研究及其相关产业化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安全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可信计算起步较早,在组织机制,产业化应用和标准研发等领域都处于领先。尽管对于可信计算存在不同的认识,但是可信计算是目前公认的信息安全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在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及将来,可信计算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1 可信计算的研究背景 传统信息安全系统以防外部入侵为主,与现今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内部的实际不符合&采用传统的信息安全措施的最终结果是防不胜防&这是由

反刍动物营养消化代谢试验手册

反刍动物营养试验手册 -------消化代谢试验部分(修改版) 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〇〇四年六月一日

前言 2003年在本研究室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奶牛消化代谢实验,实验操作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方法,成功失败皆有。每每在失败之后方知实验操作之重要,经验积累之难得,于是便有了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和提示落实于文字的想法,希望能给做相关实验的人员些许提示和帮助。但毕竟能力有限,在实验过程中因力求细致准确而有因简就繁之嫌,有些文字表达方面过于累赘,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同时,由于实验内容要求,所涉及的方法有限,所以这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不吝指出,并不断改进,使之逐渐完善! 手册的形成是在导师王加启研究员指导督促以及实验室各位老师同学帮助下,集实验小组各成员(王吉峰博士、汪水平硕士和姚美蓉硕士)的工作结果而成! 2002级博士研究生李树聪 2004年7月13日 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

目录 饲料及其剩余料样品的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瘤胃液pH,NH3-N和VFA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瘤胃动态食糜样品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离瘤胃微生物样品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瘤胃原虫计数用样品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乳样的采集和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肠液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粪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尿样采集及其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瘤胃原虫计数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酸性洗涤不溶灰分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氨氮测定方法--氧化镁直接蒸馏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瘤胃液氨氮检测方法-靛酚比色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瘤胃液VFA测定---气相色谱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瘤胃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嘌呤碱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Co—EDTA 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铬染纤维的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原子吸收测定用容器洗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干法灰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湿法消化食糜流量监测用指示剂(Co Cr Yb)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瘤胃液中Co浓度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指示剂的配合和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是甜菜、甘蔗等制糖后的副产品,是一种褐色黏稠的液体,俗称糖稀。糖蜜富含糖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含量一般在40%~46%,另外还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蒋振山,2000),是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尤其对于反刍动物具有很好的饲用价值,在国外已经有糖蜜应用的统一标准。然而目前国内糖蜜的利用还基本局限于酒精等发酵工业,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作者针对糖蜜对反刍动物应用价值、青贮饲料的添加效果作一简要阐述,以便对扩大糖蜜在饲料资源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糖蜜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6%,但多属于非蛋白氮类,如氨、酰胺及硝酸盐等,而氨基酸态氮占38%~50%,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多,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低,但是反刍动物瘤胃却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蛋白质。此外糖蜜属于能量饲料,饲喂鸡、猪时有效能值较低,应限量添加,而对于反刍动物,糖蜜则含有大量的可发酵代谢能,尤其对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是一种优化的可随时利用的能量物质,所以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糖蜜,可以明显提高瘤胃的功能,增强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在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后,由于代谢快、适口性好、吸收好,能明显的降低能量负平衡现象。糖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烟酸的含量为300~800 mg/kg,肌醇含量5000 mg/kg,锰的含量为20 mg/kg,钴的含量为0.5 mg/kg,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糖蜜可以同时满足奶牛对上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减少奶牛贫血、消瘦等症状的出现(郭晨光等,2002)。王新峰等(2005)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糖蜜,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同时可一定程度提高乳蛋白、乳脂率和SNF,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水平以600 g较为适宜。王新峰等(2006)通过向绵羊日粮中添加糖蜜,结果发现,添加4%糖蜜可以给绵羊提供能量,同时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对瘤胃中有机酸和氨态氮的利用,进而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梁丽莉等(2007)在奶牛日粮中添加3 kg大豆糖蜜,结果泌乳高峰期奶牛体重、产奶量和乳脂率均有增加,所以在玉米较缺乏的地区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大豆糖蜜可替代一部分玉米。Broderick等(2004)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固体糖蜜时,随着日粮糖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干物质的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但是对产奶量没有影响,标准乳和奶中氮的利用呈直线的下降,尿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乳脂肪比例,乳脂肪含量,标准乳含量和瘤胃氨态氮含量呈二次曲线形式变化,糖的最适合比例是 4.8%;当饲喂液体糖蜜时对于标准乳/DMI比例和奶氮/总氮是直线下降的趋势,对其它指标呈二次曲线形式影响,最适合的比例为6.3%,综合考虑,最适合的糖蜜添加比例为5.0%,相当于基础日粮中添加2.4%的糖蜜,如果超过6.0%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饲料厂也用糖蜜进行颗粒饲料的包被,一方面降低了粉尘,另一方面提高了颗粒饲料适口性。 糖蜜由于能快速的释放能量,又有良好的黏结作用和适口性,也常用作舔砖的原料。研究结果表明,糖蜜尿素混合物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瘤胃氨释放速度(李德发,1995),在反刍动物中补饲尿素糖蜜舔砖既可以补充瘤胃微生物氮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又能刺激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和动物生产性能,是一种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的反刍动物补充料。冯宇哲等(2008)通过给高寒地区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发现能够减少牛、羊掉膘和成畜、幼畜死亡,增强抗病和越冬能力,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所以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是解决反刍家畜冷季饲草、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邓灶福等(2008)给湘东黑山羊补饲尿素糖蜜舔砖后,山羊的营养状况大大改善,增重速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王尚荣(2007)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糖蜜舔砖显著提高了杂交公牛的日增重。穆晓峰等(2007)通过给荷斯坦牛补充尿素糖蜜舔砖发现奶产量、乳脂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见糖蜜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糖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情感计算综述

情感计算综述 控制工程1102班李晓宇 2111103172 摘要:情感计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情感计算的目的是通过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人机环境,并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能。本文分别从情感计算的研究历史、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理论框架来阐述情感计算,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情感计算。 关键字: 情感计算;情感识别;情感理论框架 Summary of Affective Computing Abstract:Affective computing is a bran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aim of affective computing is to give computers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dapt to peopl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the ability to establish harmonious human environment, and to have higher computer, full of intelligence.This paper explain affective comput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affectiv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so tha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affective computing. Key word: Affective computing; emotion recogniti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motional 1、引言 情感计算的概念是在1997年由MIT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提出,她指出情感计算是与情感相关,来源于情感或能够对情感施加影响的计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胡包刚等人也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对情感计算的定义:“情感计算的目的是通过赋予计算机识别、理解、表达和适应人的情感的能力来建立和谐人机环境,并使计算机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能”。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情感一直位于认知科学研究者的视线以外。直到20世纪末期,情感作为认知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身份才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当代的认知科学家们把情感与知觉、学习、记忆、言语等经典认知过程相提并论,关于情感本身及情感与其他认知过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当代认知科学的研究热点,情感计算( affective computing )也成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众所周知,人随时随地都会有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起伏变化。那么在人与计算机交互过程中,计算机是否能够体会人的喜怒哀乐,并见机行事呢?情感计算研究就是试图创建一种能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的情感,并能针对人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计算系统,即赋予计算机像人一样的观察、理解和生成各种情感特征的能力。 2、研究现状 让计算机具有情感能力首先是由美国MIT大学Minsky教授(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提出的。他在1985年的专著《The Society of Mind》中指出,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机器实现智能时怎么能够没有情感。从此,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并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表达情感的研究、探讨引起了计算机界许多人士的兴趣。这方面的工作首推美国MIT 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领导研究小组的工作。情感计算一词也首先由Picard教授于1997年出版的专著《Affective Computing》中提出并给出了定义,即情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