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空中接口

LTE空中接口
LTE空中接口

1LTE空中接口

1.1概述

空中接口是指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简称Uu口,通常也成为无线接口。在LTE 中,空中接口是终端和eNodeB之间的接口。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空中接口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接口,只要遵守接口规范,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设备就能够互相通信。

空中接口协议栈主要分为三层两面,三层是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两面是指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从用户平面看,主要包括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从控制平面看,除了以上几层外,还包括RRC层,NAS层。RRC协议实体位于UE和ENB 网络实体内,主要负责对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NAS控制协议位于UE和移动管理实体MME 内,主要负责对非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空中接口协议栈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层2(MAC层、RLC层、PDCP层)各层具体功能将在后面几节中描述。

图1 空中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结构

图2 空中接口控制面协议栈结构

2信道的定义和映射关系

LTE沿用了UMTS里面的三种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传输信道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逻辑信道是MAC层和RLC层之间的,它们的含义是:

(1)逻辑信道,传输什么内容,比如广播信道(BCCH),也就是说用来传广播消息的;

(2)传输信道,怎样传,比如说下行共享信道DL-SCH,也就是业务甚至一些控制消息都是通过共享空中资源来传输的,它会指定MCS,空间复用等等方式,也就说是告诉物理层如何去传这些信息;

(3)物理信道,信号在空中传输的承载,比如PBCH,也就是在实际的物理位置上采用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来传输广播消息了。

2.1物理信道

物理层位于无线接口协议的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物理信道可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LTE定义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6种类型:

(1)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于承载下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

(2)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于承载主系统信息块信息,传输用于初始接入的参数。

(3)物理多播信道(PMCH):用于承载多媒体/多播信息。

(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用于承载该子帧上控制区域大小的信息。

(5)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用于承载下行控制的信息,如上行调度指令、下行数据传输是指、公共控制信息等。

(6)物理HARO指示信道((PHICH):用于承载对于终端上行数据的ACK/NACK 反馈信息,和HARO机制有关。

LTE定义的上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3种类型:

(1)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用于承载上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

(2)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

(3)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于承载随机接入前道序列的发送,基站通过对序列的检测以及后续的信令交流,建立起上行同步。

2.2传输信道

物理层通过传输信道向MAC子层或更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传输信道特性由传输格式定义。传输信道描述了数据在无线接口上是如何进行传输的,以及所传输的数据特征。如数据如何被保护以防止传输错误,信道编码类型,CRC保护或者交织,数据包的大小等。所有的这些信息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传输格式”。

传输信道也有上行和下行之分。

LTE定义的下行传输信道主要有如下4种类型:

(1)广播信道(BCH):用于广播系统信息和小区的特定信息。使用固定的预定义格式,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内广播。

(2)下行共享信道(DL-SCH):用于传输下行用户控制信息或业务数据。能够使用HARQ;能够通过各种调制模式,编码,发送功率来实现链路适应;能够在整个小区内发送;能够使用波束赋形;支持动态或半持续资源分配;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以达到节电目的;支持MBMS业务传输。

(3)寻呼信道(PCH):当网络不知道UE所处小区位置时,用于发送给UE的控制信息。能够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以达到节电目的;能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发送;映射到用于业务或其他动态控制信道使用的物理资源上。

(4)多播信道(MCH):用于MBMS用户控制信息的传输。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发送;对于单频点网络支持多小区的MBMS传输的合并;使用半持续资源分配。

LTE定义的上行传输信道主要有如下2种类型:

(1)上行共享信道(UL-SCH):用于传输下行用户控制信息或业务数据。能够使用波束赋形;有通过调整发射功率、编码和潜在的调制模式适应链路条件变化的能力;能够使用HARQ;动态或半持续资源分配。

(2)随机接入信道(RACH):能够承载有限的控制信息,例如在早期连接建立的时候或者RRC状态改变的时候。

2.3逻辑信道

逻辑信道定义了传输的内容。MAC子层使用逻辑信道与高层进行通信。逻辑信道通常分为两类:即用来传输控制平面信息的控制信道和用来传输用户平面信息的业务信道。而根据传输信息的类型又可划分为多种逻辑信道类型,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不同的传输服务。

LTE定义的控制信道主要有如下5种类型:

(1)广播控制信道(BCCH):该信道属于下行信道,用于传输广播系统控制信息。

(2)寻呼控制信道(PCCH):该信道属于下行信道,用于传输寻呼信息和改变通知消息的系统信息。当网络侧没有用户终端所在小区信息的时候,使用该信道寻呼终端。

(3)公共控制信道(CCCH):该信道包括上行和下行,当终端和网络间没有RRC连接时,终端级别控制信息的传输使用该信道。

(4)多播控制信道(MCCH):该信道为点到多点的下行信道,用于UE 接收MBMS业务。

(5)专用控制信道(DCCH):该信道为点到点的双向信道,用于传输终端侧和网络侧存在RRC连接时的专用控制信息。

LTE定义的业务信道主要有如下2种类型:

(1)专用业务信道(DTCH):该信道可以为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针对单个用户提供点到点的业务传输。

(2)多播业务信道(MTCH):该信道为点到多点的下行信道。用户只会使用该信道来接收MBMS业务。

2.4相互映射关系

MAC子层使用逻辑信道与RLC子层进行通信,使用传输信道与物理层进行通信。因此MAC子层负责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2.4.1逻辑信道至传输信道的映射

LTE的映射关系较UTMS简单很多,上行的逻辑信道全部映射在上行共享传输信道上传输;下行逻辑信道的传输中,除PCCH和MBMS逻辑信道有专用的PCH和MCH传输

信道外,其他逻辑信道全部映射到下行共享信道上(BCCH一部分在BCH上传输)。具体的映射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上行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

图4 下行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关系

2.4.2传输信道至物理信道的映射

上行信道中,UL-SCH映射到PUSCH上,RACH映射到PRACH上。下行信道中,BCH和MCH分别映射到PBCH和PMCH,PCH和DL-SCH都映射到PDSCH上。具体映射关系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上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图6 下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3LTE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

LTE空中接口采用分层结构,与WCDMA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一模一样,从上到下也是分为RRC-PDCP-RLC-MAC-PHY等几个层次,其中RRC属于网络层,PDCP、RLC和MAC属于链路层,PHY属于物理层。因此,如果熟悉WCDMA空中接口的话,LTE空中接口的结构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接下来简要介绍各个层次的功能。

RRC无线资源控制负责LTE空中接口的无线资源分配与控制,还承担了NAS信令的处理和发送工作。由于RRC承担了LTE 空中接口的无线资源管理工作,可以看成LTE空中接口的大脑,是LTE 空中接口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RRC的功能看,LTE空中接口与WCDMA空中接口没有什么区别。

PDCP是LTE空中接口的一个显著变化,在WCDMA中尽管定义了PDCP,但是并没有实施,PDCP是可有可无的;在LTE中,PDCP成了必须的一个子层。理解PDCP还是要从控制面与用户面分别看。控制面上PDCP执行加密以及完整性保护。用户面上PDCP执行加密、包头压缩以及切换支持(也就是顺序发送以及重复性检查)。

RLC LTE的RLC与WCDMA的RLC大同小异:也分为3种工作模式:TM、UM以及AM。不过由于LTE取消了CS域,没有了CS相关的承载和信道,结构变得比较简单。另外,加密的工作也从RLC中取消了。

MAC是LTE与WCDMA空中接口功能接近,但是实施方式差异比较大的地方。比如随机接入是MAC的主要任务,LTE与WCDMA都具备,但是实施方法差异很大,LTE还引入了无竞争的随机接入。

LTE的物理层反映了LTE的鲜明技术特点:OFDM+多天线,其中的时频结构、参考信号的位置、物理信道的种类,都是LTE所特有的。但是,LTE依旧保留了Turbo编码以及QAM的调制方式。

4详解PDCP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 协议发轫于WCDMA空中接口,壮大于LTE空中接口。

PDCP位于RLC子层之上,是L2的最上面的一个子层,只负责处理分组业务的业务数据。PDCP主要用于处理空中接口上承载网络层的分组数据,例如IP 数据流。

在WCDMA空中接口中,PDCP的功能主要是压缩IP数据包的包头。由于IP数据包都带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包头(20字节),仅仅传输这些头部信息就需要大量的无线资源,而这些头部信息往往又可压缩,为了提高IP数据流在空中接口上的传输效率,需要对IP数据包头部信息进行压缩。但是WCDMA现网对IP包头压缩需求并不迫切,因此现网没有实施PDCP。

在LTE空中接口中,PDCP的功能变得不可或缺,这是由于LTE中抛弃了CS域,必须采用VoIP,而VoIP的数据包尺寸很小,IP包头就成了很大的累赘,必须压缩。LTE的PDCP的功能还进行了延伸,将加密功能也收归旗下,因此也就从仅仅处理用户面扩展到了用户面以及控制面大小通吃。LTE的PDCP甚至还加入了无损切换的支持。LTE空中接口中PDCP由规范TS36.323定义。

从PDCP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跑龙套的到舞台主角的华丽变身过程。

5外一篇:LTE和FDD LTE的工作频段

5.1TD-LTE的工作频段

在R8中,TDD可用的频段从33到40号,有8个。其中B38:2.57~2.62GHz,可全球漫游;B39:1.88~1.92GHz,这是国内TD-SCDMA的频段;B40:

2.3~2.4GHz,可全球漫游。B是Band的缩写,代表频段的意思。

这些频段中,中国移动采用B38以及B39来实施室外覆盖,B40来实施室内覆盖。B38、B39、B40在中国移动分别又有绰号:D频段、F频段和E频段。

到了R10,3GPP又引入了新的TDD频段,其中B41为2500~2690MHz,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将B41的全部频段用于TD-LTE。

5.2FDD LTE的工作频段

在R8中,第一个工作频段是3G的2.1GHz频段,不过由于3G系统正在使用,因此,第7个工作频段B7,也就是2.6GHz的频段成为LTE部署时的第一个频段,目前在北欧商用。值得一提的是,Band7上下行的中间就是TDD的

B38。

由于2.6G覆盖能力弱,因此美国商用系统,例如Verizon、AT&T采用了700M的频段,其中Verizon为B13,AT&T主要是B17。

从全球的角度看,目前国际上LTE1800的造势活动很热闹,LTE1800就是原来的GSM1800,称为B3。

对中国而言,B3还是很有商用价值的,特别适合联通。对于电信来说,B1应该是首选。

LTE_接口与承载相关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 1.1E-RAB在LTE系统中的位置和组成 Radio S5/S8 S1Gi 图1 TD-LTE EPS的承载管理架构 延续3GPP的一贯定义,RAB(Radio Access Bearer)为用户提供从核心网到UE的数据连接能力,但是在LTE中RAB更名为E-RAB。如图1所示,LTE的E-RAB从SGW开始到UE结束,由S1-U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串联而成,进入LTE系统的业务数据主要通过E-RAB 进行传输,因此LTE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是在E-RAB层次上进行的。为了管理E-RAB,在LTE 系统内需要相应的信令连接传输网元间的控制信令来完成,LTE的信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就是NAS信令、RRC信令和S1 AP信令以及用来传输信令的各种实际的承载。另外ERAB的管理主要体现在S1接口的信令中,包括ERAB的建立、修改和释放,对于RB的管理也就是空口连接的管理可以看做是ERAB管理过程的子过程。

其中DRB是数据无线承载的简称,在UE和ENodeB之间传输ERAB数据包,在DRB和ERAB之间有点到点的映射,是属于空口(Uu接口)的内容,同时在Uu口还包括SRB(Signal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 。作为eNodeB和UE之间数据传输的通道,RB是通过RRC信令来进行管理的,eNodeB和UE通过RRC信令的交互,完成各种RB的建立、重配和释放等功能。 S1-U承载在ENodeB和SGW之间传输数据,通过S1AP信令来进行管理的,包括S1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S1-AP有专门建立、修改和释放信令完成这几个功能。 1.2RB的功能 图2 RB的构造 RB是eNodeB为UE分配的一系列协议实体及配置的总称,包括PDCP 协议实体、RLC协议实体以及MAC和PHY分配的一系列资源等。RB是Uu接口连接eNodeB和UE的通道,在协议架构由下到上包括PHY、MAC、RLC和PDCP协议,任何在Uu接口上传输的数据都要经过RB。 RB包括SRB和DRB,SRB是系统的信令消息实际传输的通道,DRB 是用户数据实际传输的通道。 图3 RB的分类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12种无线接入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多,原来羁绊人们手脚单一、烦人的电缆和网线接入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接入方式的需要。这时,因势而起的另一种联网方式消然走入了人们视线,并在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中演绎着一场“将上网进行到底”的运动,这就是无线接入技术。借助无线接入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轻松地接入互联网。或许,未来的互联网接入标准也将在此诞生。本文特选出当前国内、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无线接入技术,并对其进行一次大检阅,希望对大家今后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所帮助。 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采用这一技术的市场主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用户达9500万。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发射功率只有GSM手机发射功率的1?60,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

LTE-接口与承载相关基础知识

1 基础知识 1.1 E-RAB 在LTE 系统中的位置和组成 P-GW S-GW Peer Entity UE eNB EPS Bearer Radio Bearer S1 Bearer End-to-end Service External Bearer Radio S5/S8Internet S1E-UTRAN EPC Gi E-RAB S5/S8 Bearer 图1 TD-LTE EPS 的承载管理架构 延续3GPP 的一贯定义,RAB(Radio Access Bearer)为用户提供从核心网到UE 的数据连接能力,但是在LTE 中RAB 更名为E-RAB 。如图1所示,LTE 的E-RAB 从SGW 开始到UE 结束,由S1-U 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串联而成,进入LTE 系统的业务数据主要通过E-RAB 进行传输,因此LTE 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是在E-RAB 层次上进行的。为了管理E-RAB ,在LTE 系统内需要相应的信令连接传输网元间的控制信令来完成,LTE 的信令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就是NAS 信令、RRC 信令和S1 AP 信令以及用来传输信令的各种实际的承载。另外ERAB 的管理主要体现在S1接口的信令中,包括ERAB 的建立、修改和释放,对于RB 的管理也就是空口连接的管理可以看做是ERAB 管理过程的子过程。

其中DRB是数据无线承载的简称,在UE和ENodeB之间传输ERAB数据包,在DRB和ERAB之间有点到点的映射,是属于空口(Uu接口)的内容,同时在Uu口还包括SRB(Signal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 。作为eNodeB和UE之间数据传输的通道,RB是通过RRC信令来进行管理的,eNodeB和UE通过RRC信令的交互,完成各种RB的建立、重配和释放等功能。 S1-U承载在ENodeB和SGW之间传输数据,通过S1AP信令来进行管理的,包括S1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S1-AP有专门建立、修改和释放信令完成这几个功能。 1.2RB的功能 图2 RB的构造 RB是eNodeB为UE分配的一系列协议实体及配置的总称,包括PDCP 协议实体、RLC协议实体以及MAC和PHY分配的一系列资源等。RB是Uu接口连接eNodeB和UE的通道,在协议架构由下到上包括PHY、MAC、RLC和PDCP协议,任何在Uu接口上传输的数据都要经过RB。 RB包括SRB和DRB,SRB是系统的信令消息实际传输的通道,DRB 是用户数据实际传输的通道。 图3 RB的分类

空中接口技术

WCDMA的空中接口技术浅析 瞿水华 摘要:随着3G网络的走近,广大网络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与2G不同,3G 无线接入网采用CDMA技术,对大家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本文中,作者 根据自己对WCDMA无线接口关键技术的理解,,对扩频和加扰技术、上 下行链路、功率控制和RAKE接收等内容,向各位网络优化的同仁做简 要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对WCDMA无线接口技术的理解,未雨绸缪,为3G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WCDMA 扩频加扰传输信道物理信道比特符号功率控制 RAKE 接收 1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图1 UTRAN OSI MODEL 图1是WCDMA无线接入网(RAN)Un接口的协议结构图。无线接入网分成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用户平面负责数据的传送而控制平面负责信令接续。

Un接口分成三个协议层:L1、L2和L3,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其中L2又被分为媒体接入控制协议(MAC)、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L3的最底层是无线资源控制(RRC),负责处理UE和RNC 之间的信令管理,并直接负责物理层的呼叫建立和释放等事务,它只存在控制平面。 无线接入承载(RAB)是在UE和核心网之间为UMTS提供支持QoS承载业务的连接分段,类似于GSM里根据话音或数据业务建立的手机到核心网的电路连接。每个RAB映射到一个或几个RB(Radio Bearer),而每个RB映射到不同的RLC。在UE和RNC之间,通过一个或几个逻辑信道在RLC对等实体之间通信。 关于Un口的信道分类将在第二节里细述。 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1 引入传输信道的意义 在WCDMA里,传输信道是按照数据在空中接口上传输的方式和特点来定义的,而逻辑信道是按照传输信息内容的类型来定义的,包含了用户数据和L3控制信令,将在后面介绍下行DPCCH和DPDCH的复用时会提到它的具体应用。 GSM系统将信道简单地分为逻辑信道和物理信道,这里多出了一个传输信道的概念。逻辑信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于在高层协议中,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是分别由不同的实体处理的,而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在进行业务通信的同时,必然传送着相关控制信息,就涉及到要将业务信息和控制信息通过

LTE混合组网系统接口技术要求-Gx接口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2013 SX-104 LTE (混合组网)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Gx 接口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TE (Hybrid 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s - Gx Interface 2013-08发布 2013-08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普通商密 2013 SX-104 目次 前言...................................................................... ......... III LTE(混合组网)系统接口技术要求-GX接口..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术语和定义 (1) 4 接口概述 (2) 4.1 接口功能描述 (2) 4.2 接口模型 (2) 5 接口协议 (3) 5.1 协议支持 (3) 5.2 G X定制的属性值对(AVP) (3) 5.2.1 Access-Network-Charging-Identifier-Gx AVP (6) 5.2.2 Allocation-Retention-Priority AVP (7) 5.2.3 AN-GW-Address AVP (7) 5.2.4 APN-Aggregate-Max-Bitrate-DL AVP (7) 5.2.5 APN-Aggregate-Max-Bitrate-UL AVP (7)

5.2.6 Bearer-Control-Mode AVP (7) 5.2.7 Bearer-Usage AVP (8) 5.2.8 Charging-Rule-Install AVP (8) 5.2.9 Charging-Rule-Remove AVP (9) 5.2.10 Charging-Rule-Definition AVP (9) 5.2.11 Charging-Rule-Base-Name AVP (10) 5.2.12 Charging-Rule-Name AVP (10) 5.2.13 Charging-Rule-Report AVP (10) 5.2.14 Charging-Correlation-Indicator AVP (10) 5.2.15 Default-EPS-Bearer-QoS AVP (11) 5.2.16 Event-Report-Indication AVP (11) 5.2.17 Flow-Direction AVP (13) 5.2.18 Flow-Information AVP (14) 5.2.19 Flow-Label AVP (14) 5.2.20 IP-CAN-Type AVP (14) 5.2.21 Guaranteed-Bitrate-DL AVP (14) 5.2.22 Guaranteed-Bitrate-UL AVP (14) I 2013 SX-104 5.2.23 Metering-Method AVP (15) 5.2.24 Monitoring-Key AVP (15) 5.2.25 Network-Request-Support AVP (15) 5.2.26 Offline AVP (15) 5.2.27 Online AVP (16) 5.2.28 Packet-Filter-Content AVP (16) 5.2.29 Packet-Filter-Identifier AVP (16) 5.2.30 Packet-Filter-Information AVP (17) 5.2.31 Packet-Filter-Operation AVP (17)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篇一:成都阳城大厦无线接入网络解决方案 波迅WBS无线网络 Wi-Fi通信系统 成都阳城大厦 无线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 - 2 - 商务中心无线网络 ................................................ ................................................... ................. - 2 - 厂商介绍 ................................................ ................................................... ................................. - 2 - 项目概况 ................................................ ...................................................

................................. - 3 - 第二章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项目需求分析 ................................................ ................................................... ......................... - 5 - 方案设计 ................................................ ................................................... ................................... - 5 - 第三章工程实施配套要求 ................................................ ................................................... .......... - 10 - 设备安装方式 ................................................ ................................................... ....................... - 10 - 接

LTE空中接口

1LTE空中接口 1.1概述 空中接口是指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简称Uu口,通常也成为无线接口。在LTE 中,空中接口是终端和eNodeB之间的接口。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空中接口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接口,只要遵守接口规范,不同制造商生产的设备就能够互相通信。 空中接口协议栈主要分为三层两面,三层是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两面是指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从用户平面看,主要包括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从控制平面看,除了以上几层外,还包括RRC层,NAS层。RRC协议实体位于UE和ENB 网络实体内,主要负责对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NAS控制协议位于UE和移动管理实体MME 内,主要负责对非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空中接口协议栈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层2(MAC层、RLC层、PDCP层)各层具体功能将在后面几节中描述。 图1 空中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结构

图2 空中接口控制面协议栈结构 2信道的定义和映射关系 LTE沿用了UMTS里面的三种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物理信道是物理层的,传输信道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逻辑信道是MAC层和RLC层之间的,它们的含义是: (1)逻辑信道,传输什么内容,比如广播信道(BCCH),也就是说用来传广播消息的; (2)传输信道,怎样传,比如说下行共享信道DL-SCH,也就是业务甚至一些控制消息都是通过共享空中资源来传输的,它会指定MCS,空间复用等等方式,也就说是告诉物理层如何去传这些信息; (3)物理信道,信号在空中传输的承载,比如PBCH,也就是在实际的物理位置上采用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来传输广播消息了。 2.1物理信道 物理层位于无线接口协议的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物理信道可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 LTE定义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6种类型: (1)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用于承载下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 (2)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于承载主系统信息块信息,传输用于初始接入的参数。 (3)物理多播信道(PMCH):用于承载多媒体/多播信息。

12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全介绍

12种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全介绍 无线发展,离不开无线技术的进步。那么我们现在的无线接入技术都有哪些呢?有些技术我们还在使用,有些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下这些无线接入技术类型吧。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1.GSM接入技术 GSM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个人通信的一种常见技术代表?它用的是窄带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GSM是1991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成为欧洲和亚洲实际上的标准?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2.CDMA接入技术 CDMA即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的缩写,译为“码分多址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被称为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手机具有话音清晰?不易掉话?发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强等特点,被称为“绿色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宽带技术的CDMA使得移动通信中视频应用成为可能?CDMA与GSM一样,也是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与使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的GSM不同的是,CDMA并不给每一个通话者分配一个确定的频率,而是让每一个频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频谱?因此,CDMA数字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的频带利用率和更大的网络容量?简化的网络规划?通话质量高?保密性及信号覆盖好,不易掉话等?另外,CDMA系统采用编码技术,其编码有4.4亿种数字排列,每部手机的编码还随时变化,这使得盗码只能成为理论上的可能?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3.GPRS接入技术

LTE空中接口

1空中接口LTE概述1.1 LTE空中接口是指终端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简称Uu口,通常也成为无线接口。在之间的接口。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是用来建立、重配置和释中,空中接口是终端和eNodeB不同制造商只要遵守接口规范,放各种无线承载业务的。空中接口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接口,生产的设备就能够互相通信。 三层是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空中接口协议栈主要分为三层两面,两面是指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从用户平面看,主要包括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从控制平面看,除了以上几层外,还包括RRC层,NAS层。RRC协议实体位于UE和ENB网络实体内,主要负责对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NAS控制协议位于UE和移动管理实体MME内,主要负责对非接入层的控制和管理。空中接口协议栈具体结构如图1和2所示。层2层)各层具体功能将在后面几节中描述。RLC层、层、PDCPMAC ( 空中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结构1 图 空中接口控制面协议栈结构2 图2信道的定义和映射关系LTE沿用了UMTS里面的三种信道,逻辑信道,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从协议栈的角度来看,物理信道是物

理层的,传输信道是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逻辑信道是MAC层层之间的,它们的含义是:和RLC(1)逻辑信道,传输什么内容,比如广播信道(BCCH),也就是说用来传广播消息的;(2)传输信道,怎样传,比如说下行共享信道DL-SCH,也就是业务甚至一些控制消息都是通过共享空中资源来传输的,它会指定MCS,空间复用等等方式,也就说是告诉物理层如何去传这些信息; (3)物理信道,信号在空中传输的承载,比如PBCH,也就是在实际的物理位置上采用特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来传输广播消息了。 2.1物理信道 物理层位于无线接口协议的最底层,提供物理介质中比特流传输所需要的所有功能。物理信道可分为上行物理信道和下行物理信道。种类型:定义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6LTE):用于承载下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1((2)物理广播信道(PBCH):用于承载主系统信息块信息,传输用于初始接入的参数。多播信息。/):用于承载多媒体PMCH物理多播信道()3(. (4)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用于承载该子帧上控制区域大小的信息。):用于承载下行控制的信息,如上行调度指令、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5) 下行数据传输是指、公共控制信息等。ACK/NACK指示信道((PHICH):用于承载对于终端上行数据的(6)物理HARO机制有关。反馈信息,和HARO 3种类型:LTE定义的上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如下 PUSCH):用于承载上行用户信息和高层信令。1()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UCCH):用于承载上行控制信息。(2)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随机接入前道序列的发送,基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3) 对序列的检测以及后续的信令交流,建立起上行同步。传输信道 2.2 传输信道特性由传输格子层或更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通过传输信道向MAC如以及所传输的数据特征。式定义。传输信道描述了数据在无线接口上是如何进行传输的,保护或者交织,数据包的大小等。CRC数据如何被保护以防止传输错误,信道编码类型,所有的这些信息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传输格式”。传输信道也有上行和下行之分。 4种类型:LTE定义的下行传输信道主要有如下):用于广播系统信息和小区的特定信息。使用固定的预定义BCH (1)广播信道(格式,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内广播。DL-SCH):用于传输下行用户控制信息或业务数据。能够使用(2)下行共享信道(HARQ;能够通过各种调制模式,编码,发送功率来实现链路适应;能够在整个小区内发送;能够使用波束赋形;支持动态或半持续资源分配;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以达到节 MBMS业务传输。电目的;支持(3)寻呼信道(PCH):当网络不知道UE 所处小区位置时,用于发送给UE的控制信息。能够支持终端非连续接收以达到节电目的;能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发送;映射到用于业务或其他动态控制信道使用的物理资源上。(4)多播信道(MCH):用于MBMS用户控制信息的传输。能够在整个小区覆盖区域发送;对于单频点网络支持多小区的MBMS传输的合并;使用半持续资源分配。 LTE定义的上行传输信道主要有如下2种类型: (1)上行共享信道(UL-SCH):用于传输下行用户控制信息或业务数据。能够使用波束赋形;有通过调整发射功率、编码和潜在的调制模式适应;动态或半持续资源分配。HARQ链路条件变化的能力;能够使用. ):能够承载有限的控制信息,例如在早期随机接入信道(RACH (2) 状态改变的时候。连接建立的时候或者RRC 逻辑信道2.3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5.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5.1 引言 无线接入在接入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无线接入无需铺线、组网快捷灵活,接入自由;根据用户终端的可移性,无线接入分为固定无线接入和移动无线接入;固定无线接入开始用于密集住宅小区,对其他接入技术提出了挑战;固定无线接入是新运营商进军接入网市场的一个切入点。 5.2 固定无线接入概述 用户终端到网络节点交换机之间的传输设施,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传输称为无线接入。用户终端位置固定的无线接入称为固定无线接入。 固定无线接入的特点是:用户终端不具备移动性;对某一特定地域的固定用户提供接入;没有越区切换和漫游的功能;工作频率高,在微波波段;提供高的传输容量和多业务; 5.2.1 典型的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1.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ervice) 覆盖3-5km,向密集小区或大厦提供高速无线接入 2. 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e Service) 覆盖约50km,向城郊的分散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3. 高轨卫星接入 典型的为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覆盖广阔的地域,为偏远地区的用户提供无线接入。 5.2.2 固定无线接入网基本结构 一般采用有中心的结构,中心站称为基站;中心站控制所有用户站的接入,同时接入有线网;所有用户站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基站转发。如图5-1所示。 图5-1 固定无线接入网基本结构 5.2.3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 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802.16的发展概况如下: 1. 80 2.16工作组1999年成立,制定本地/城域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分为3个小组:802.16.1小组:10 GHz~66GHz 频带无线接口开发;802.16.2小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共存;802.16.3小组:2GHz~11GHz频带无线接口开发。 2. 2001年12月802.16标准发布(10 ~66GHz)。 3. 2003年1月802.16a标准发布(2~11GHz )。 4.WiMAX联盟,WiMAX(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推动802.16系列标准产品的应用及802.16产品的互连互通测试和认证。 5. 802.16e研究802.16用户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

无线接入网安全技术规范详解

无线接入网安全技术规范详解 无线接入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无线接入网安全技术规范,包括介绍Wi-Fi保护无线接入网(WPA)等方面。现在,无线接入网越来越普及了,但无线接入网的安全性也变得岌岌可危。为保护个人隐私,无线上网安全的意识也需增强。说说无线上网安全的规范,有助于新手以后用到。到底无线安全有哪些规范,下面详尽的讲解。 服务集标识符(SSID) 通过对多个无线接入网点AP(Access Point)设置不同的SSID,并要求无线工作站出示正确的SSID 才能访问AP,这样就可以允许不同群组的用户接入,并对资源访问的权限进行区别限制。因此可以认为SSID 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但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那么安全程度还将下降。由于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配置客户端系统,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该SSID,很容易共享给非法用户。目前有的厂家支持"任何(ANY)"SSID方式,只要无线工作站在任何AP范围内,客户端都会自动连接到AP,这将跳过SSID安全功能。 物理地址过滤(MAC) 由于每个无线工作站的网卡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个方案要求AP 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可扩展性差;而且MAC地址在理论上可以伪造,因此这也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物理地址过滤属于硬件认证,而不是用户认证。这种方式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目前都是手工操作;如果用户增加,则扩展能力很差,因此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规模。 连线对等保密(WEP) 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用户的加密密钥必须与AP的密钥相同时才能获准存取网络的资源,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的监听以及非法用户的访问。 WEP提供了40位(有时也称为64位)和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一个服务区内的所有用户都共享同一个密钥,一个用户丢失钥匙将使整个网络不安全。而且40位的钥匙在今天很容易被破解;钥匙是静态的,要手工维护,扩展能力差。目前为了提高安全性,建议采用128位加密钥匙。 Wi-Fi保护无线接入网(WPA)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是继承了WEP基本原理而又解决了WEP缺点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加强了生成加密密钥的算法,因此即便收集到分组信息并对其进行解析,也几乎无法计算出通用密钥。其原理为根据通用密钥,配合表示电脑MAC地址和分组信息顺序号的编号,分别为每个分组信息生成不同的密钥。然后与WEP一样将此密钥用于RC4加密处理。通过这种处理,所有客户端的所有分组信息所交换的数据将由各不相同的密钥加密而成。无论收集到多少这样的数据,要想破解出原始的通用密钥几乎是不可能的。WPA还追加了防止数据中途被篡改的功能和认证功能。由于具备这些功能,WEP中此前倍受指责的缺点得以全部解决。WPA不仅是一种比WEP更为强大的加密方法,而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作为802.11i标准的子集,WPA包含了认证、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校验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安全性方案。 国家标准(WAPI)

无线接入过程

无线接入过程三个阶段(MAC层) STA(工作站)启动初始化、开始正式使用AP传送数据帧前,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够接入(802.11MAC层负责客户端与AP之间的通讯,功能包括扫描、接入、认证、加密、漫游和同步等功能):1)扫描阶段(SCAN) 2)认证阶段(Authentication) 3)关联(Association) 7.1 Scanning 802.11 MAC 使用Scanning来搜索AP,STA搜索并连接一个AP,当STA漫游时寻找连接一个新的AP,STA会在在每个可用的信道上进行搜索。 1)Passive Scanning(特点:找到时间较长,但STA节电)通过侦听AP定期发送的Beacon帧来发现网络,该帧提供了

AP及所在BSS相关信息:“我在这里”… 2)Active Scanning (特点:能迅速找到) STA依次在13个信道发出Probe Request帧,寻找与STA所属有相同SSID的AP,若找不到相同SSID的AP,则一直扫描下去.. 7.2 Authentication 当STA找到与其有相同SSID的AP,在SSID匹配的AP中,根据收到的AP信号强度,选择一个信号最强的AP,然后进入认证阶段。只有身份认证通过的站点才能进行无线接入访问。AP提供如下认证方法: 1)开放系统身份认证(open-system authentication) 2)共享密钥认证(shared-key authentication) 3)WPA PSK认证(Pre-shared key) 4)802.1X EAP认证 7.3 Association

LTE接口详细

RRC主要功能
NAS和AS相关的系统信息的广播 寻呼 连接控制
RRC连接(RRC connection)的建立、修改、释放 初始安全性激活 移动性管理,即切换执行、切换准备等等 承载管理:RB建立、修改、释放 无线资源控制和QoS功能,即底层(L1/L2 UP)的配置管理
移动性功能
Inter-cell和inter-RAT mobility的测量报告和控制 Inter-cell切换 UE小区选择和重选 eNB间的上下文传递
UE测量报告及报告的控制 NAS消息直接传输 UE无线能力上报
24

系统信息
系统信息
系统信息分为MIB、SB和SIB。MIB在BCH信道发送,按40ms和80ms周期固定地 调度。SIB和SB在DL-SCH信道发送,并动态地调度 SIB-A SIB-B SU
SIB和SU之间的映射关系
SIB-C
MIB BCH
SB
SU-1
SU-2 DL-SCH
SU-3
SU-4
系统信息的调度机制
系统信息发生改变时,在IDLE状态下,UE通过PAGING消息获得通知;在 CONNECTED状态下,UE通过监测PDCCH信道获得通知
Change notification Updated information
BCCH modification period (n)
BCCH modification period (n+1)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系统信息,当UE接收到一个系统信息更改通知,则意味 着系统信息的有效期是下一更改周期的边界(next modification period boundary) 25

LTE各网元接口及协议

LTE各网元接口及协议 接口类型包含主要信息 信令面/ 1、RRC信令消息; 用户面 2、测量报告; Uu 3、广播消息; 4、异常流程 信令面/ 1、Inter-eNB 切换; X2 用户面 2、eNB直接交换无线质量测量信息 1、上下文信息(IP地址、UE能力等); 2、用户身份信息(IMSI或TMSI、GUTI等); 3、切换信息、位置信息(小区、TAC等); S1-MME 信令面 4、 E-RAB承载管理信息; 5、 NAS信息(用户附着、鉴权、寻呼、TA更新等); 6、 S1接口管理信息(MME标识、负载均衡等) 用户面数据的隧道传输,包含Tunnel号可定位用户该业务对应的无线侧S1-U 用户面信息,用户业务数据类型如HTTP、IM、Video等

1、签约数据:包括用户标识(IMSI、MSISDN等)、签约业务APN、 S6a 信令面服务等级Qos、接入限制ARD、用户位置、漫游限制等信息,该类信息 通过S6a接口的位置更新、插入用户数据等操作进行交互 2、认证数据:包括鉴权参数(Rand、Res、Kasme、AUTN四元组), 该类信息通过S6a接口的鉴权操作进行交互 1、系统间联合附着、位置更新操作 SGs 信令面 2、LTE用户短信 3、CSFB用户被叫寻呼 S10 信令面 MME间切换信息(包括上下文、未用的鉴权标识等) S11 信令面创建/删除会话、建立/删除承载消息 接口名称连接网元接口功能描述主要协议 用于传送会话管理(SM)和移动性管理(MM)信息,S1-MME eNodeB - MME S1-AP 即信令面或控制面信息 在GW与eNodeB设备间建立隧道,传送用户数S1-U eNodeB - SGW GTP-U 据业务,即用户面数据 基站间控制面信息 X2-C eNodeB - eNodeB X2-AP 基站间用户面信息 X2-U eNodeB - eNodeB GTP-U 在MME和SGSN设备间建立隧道,传送控制面信S3 SGSN - MME GTPV2-C 息在S-GW和SGSN设备间建立隧道,传送用户面GTPV2-C SGSN – SGW S4 数据和控制面信息 GTP-U 在GW设备间建立隧道,传送用户面数据和控制GTPV2-C SGW – PGW S5 面信息(设备内部接口) GTP-U

LTE网络结构、网元功能及接口说明

网络结构图: 网元功能 MME l 控制面功能实体,临时存储用户数据的服务器,负责管理和存储UE相关信息,比如用户标识,移动性管理状态,用户安全参数等; l 为用户分配临时标识;

l 当UE驻扎在该跟踪区域或者该网络时负责对该用户进行鉴权,处理 MME和UE之间的所有非接入层消息 E-UTRAN 可以提供更高的上下行速率,更低的传输延迟和更加可靠的无线传输。 E-UTRAN中包含的网元是eNodeB(Evolved NodeB,演进的NodeB),为 终端的接入提供无线资源 UTRAN 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的无线接入网络,由RNC和NodeB组成,为终端的接 入提供无线资源 GREAN GPRS/EDGE的无线接入系统,由BSC和BSS组成,为终端的接入提供无线 资源 HSS HLR的演进,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和鉴权数据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存储用户签约信息和鉴权数据 EIR 设备标识寄存器,对UE进行设备鉴权 SGW 服务网关,该网关是一个用户面实体,负责用户面数据路由处理,终结处 于空闲状态的UE下行数据;管理和存储UE的SAE承载上下文,是3GPP系统内部用户面的锚点。一个用户在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SGW GGSN 网关GPRS支持节点,提供网络接入控制功能、网络管理功能、运行支撑功能、透明和非透明方式的IP网接入功能、数据业务传送和服务质量控制等功

能 PGW 分组数据网网关,负责UE接入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的网关,分配用户IP地址,同时是3GPP和非3GPP接入系统的移动性锚点。用户在同一时刻能够接入多个PGW。PGW中内嵌GGSN功能 MSC/VLR CS域处理网元,负责CS域业务的处理 SMS-GMSC 、MSIWMSC 短消息网关,通过Gd接口与SGSN相连,实现短消息功能 SCF 智能业务控制功能,实现CAMEL功能 CG 计费网关,完成计费信息的处理 LIC 警用监听中心,完成监听业务功能 接口说明: S1-MME MME与eNodeB间的控制面接口,实现承载在SCTP基础上的S1AP S3 MME与S3/S4 SGSN间的接口,实现系统间重接入或系统间切换时 两个移动性管理网元间的信息交互,使用GTP V2协议 S10 MME与MME间的接口,实现MME重选时两个移动性管理网元间 的信息交互,使用GTP V2协议 S11 MME与SGW间的接口,使用GTP V2协议 Gn/Gp MME与Gn/Gp SGSN间的接口,实现系统间重接入或系统间切换时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前言 伴随着通信的飞速发展和电话普及率的日益提高,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或位置偏远的山区安装电话,在铺设最后一段用户线的时候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铜线和双绞线的长度在4-5公里的时候出现高环阻问题,通信质量难以保证:山区、岛屿以及城市用户密度较大而管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线架设困难而导致耗时、费力、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个所谓的“最后一英(公)里”的问题,达到安装迅速、价格低廉的目的,作为接入网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无线接入技术便应运而生了。 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无线接入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无线手段。典型的无线接入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操作维护中心、基站、固定用户单元和移动终端等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完成的功能如下。 。 1.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其提供的与交换机、基站和操作维护中心的接口与这些功能实体相连接。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用户的呼叫(包括呼叫建立、拆线等)、对基站进行管理,通过基站进行无线信道控制、基站监测和对固定用户单元及移动终端进行监视和管理。 2.操作维护中心 操作维护中心负责整个无线接入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其主要功能是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管理,对各个网络单元的软件及各种配置数据进行操作: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告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3.基站 基站通过无钱收发信机提供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信道,并通过无线信道完成话音呼叫和数据的传递。控制器通过基站对无线信道进行管理。基站与固定终接设备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口可以使用不同技术,并决定整个系统的特点,包括所使用的无线频率及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4.固定终接设备 固定终接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话、传真、数据调制解调器等用户终端的标准接口――Z接口。它与基站通过无线接口相接。并向终端用户透明地传送交换机所能提供的业务和功能。固定终接设备可以采用定向天线或无方向性天线,采用定向天线直接指向基站方向可以提高无线接口中信号的传输质量、增加基站的覆盖范围。根据所能连接的用户终端数量的多少;固定终接设备可分为单用户单元和多用户单元。单用户单元(SSU)只能连接一个用户终端;适用于用户密度低、用户之间距离较远的情况;多用户单元则可以支持多个用户终端,一般较常见的有支持4个、8个、16个和32个用户的多用户单元,多用户单元在用户之间距离很近的情况下(比如一个楼上的用户)比较经济。 5.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从功能上可以看作是将固定终接设备和用户终端合并构成的一个物理实体。由于它具备一定的移动性,因此支持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入系统除了应具备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移动性管理等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如果在价格上有所突破,移动终端会更受用户及运营商的欢迎。 无线接入系统的接口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实体通过一系列接口相互连接,并通过标准的接口与本地交换机和用户终端相互连接。在无线接入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接口是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和基站与固

LTE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及RRC层研究

万方数据

图1E-UTRAN结构图 每个LTE基站eNB都通过Sl接口和MME以及SAE网关相连接。eNB功能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用户平面数据服务网关的选择,调度和传输寻呼信息、广播信息,上下行资源分配,RB控制、配置信息的测量及结果报告,调度和传输ETWS信息等。接口s1功能有:SAE承载业务的设置和释放,在激活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功能,LTE小区切换以及与不同RAT系统间切换,寻呼功能,非接人层NAS信令传送功能,s1接口管理功能,漫游与地区限制功能等…。2.2协议栈层次结构 同UMTS系统一样,LTE的uu接口按协议栈的功能和任务来分,包括如下协议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无线资源控制层。数据链路层又分为媒介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date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根据分层结构,低层通过SAP向高层提供服务,这些服务通过原语来实现。对于控制SAP,可以跨过不同的层或子层来向高层提供服务¨J。 3GPP改写了UMTS的网络和协议架构,图2所示为LTE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图。 图2协议架构图 ——20——DIGITALCOMMUNICATION/2009.1 LTE是完全面向分组的技术,是根据3GPP系统架构演进(SAE)开发。eNB在空中接口上启动连接,它还分配空中接口资源并进行资源调度。LTE不再需要以前UMTS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大幅减少网络内部接口的数量。 演进型URAN用户平面(U—plane)和控制平面(C—plane)协议栈架构如图3和图4所示旧1。在无线接入网用户平面协议栈中RLC和MAC层完成调度、ARQ、HARQ等功能,PDCP层完成报头压缩、完整性保护、加密等功能。RRC完成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RB控制、移动型管理、用户设备测量报告和控制等功能。NAS控制协议完成SAE承载管理、鉴权、空闲模式移动性处理、LTE空闲状态下发起寻呼和安全性控制等功能。 i—U—E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ji—eN。一B一‘’…’一一一一一。’j;[亘[].卜[丑il[!二]}—斗[卫il[玉二]H[卫i{[!二)卜[卫i L—.一一—.一一一..—......—.—.....—:L—.一一—.一一..一..—.—...—.....—.—: 图3用户平面协议栈 i。U。E‘…一一一。…一j}eNBiMMEl[亟二】+—+———{_—忙卫l{[匝]卜i1I[固l l[亘[)_[固l l[亘[)卜—托]匝]i l[堕]÷—十[卫it——l‘'JP"Y]{L-……j 图4控制平面协议棱 3无线资源控制 3.1RRC概述 在空中接口中,RRC子层位于层3的最底层,属接人层。无线资源控制的目的可概括为:灵活分配和动态调整系统的可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无线频谱利用率,防止网络阻塞和保持尽可能小的信令负荷,同时又为网络内无线用户终端提供业务的QoS保证。 3.2RRC的状态简化 RRC状态在LTE中也简化了许多,将UTMS中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