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李 林,蒋东林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400044

)收稿日期:2012-05-

16作者简介:李林(1961-)

,男,重庆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大学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产学研、科技管理及孵化器;蒋东林(1987-)

,男,甘肃天水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管理。摘 要:在分析以传统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基础上,将云计算及其协同技术运用于产学研合作

中,构建了产学研服务云框架,探讨了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云计算;协同技术

DOI:10.6049/kjjby

dc.2011120635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3)08-0032-

040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主题就是高度发展的信息技

术和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科技创新。随着各企业相继进入

调整结构、

优化配置和创新技术与管理的新阶段,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对获取市场与技术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立一个让更多的政、产、学、研、中、金等机构从中获益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显得迫在眉睫。2007年10月IBM公司对云计算进行了系统阐述,云计算的相关技术逐渐

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

]。云计算的提出,使得以有限

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程度的海量技术信息、行业数据及服务成为可能。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具有智能性和拓展性,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从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2]

1 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

政府、科技中介、金融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以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按照一定的机制和规则进行合作,形成某种联盟乃至独立的实体,合作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仪器设备共享、信息获取等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

展的过程[3]。产学研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4-6

],但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以企业为主导的合

作模式和以学研(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简称,下同)为主导的合作模式。

1.1 企业主导型合作模式

企业既是科学技术研发参与者,

又是科学技术转

图1 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者,即企业既是研究主体又是生产

主体。在该模式下,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除了依靠自身的研发能力外,很多是以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寻求学研的技术与服务支持。为此,企业为学研机构及研发技术人员提供研发资金及基础设施。学研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学研处于参与者的角色,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并承担相应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风险。1.2 学研主导型合作模式

学研机构是培养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是

解决国家高新技术转移、

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学研机构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从事技术研发

与技术创新,

待研发成果成熟以后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技术转化:一是以技术转让、专利出售等形式,向需要该技术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成果;二是研发者通过入股企业或者自己创办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在该模式下,学研机构显然处于主导地位,决定从事什么样的研发内容和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1.3 两种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我国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6]。比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立、校企联盟的成立等都是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而也把我国的产学研发展带上了新的高度,推动了技术和经济发展。但总结以上两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依然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企业的技术需求与学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不匹配、技术转化率低;二是中介机构的缺失给产学研合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三是从技术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时间周期较长,且现有合作方式下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四是资源没有达到最大的整合,很难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

2 云计算及协同技术

2.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IT基础设施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根据自身需求,以灵活、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由于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资源,所以也简称为“云服务”,网络资源的提供者被称为“云服务商”。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共享资源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方式,具有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2,7,8]。云计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按需使用,只要付费便可通过网络享受云服务;②灵活性,云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强且具有弹性;③动态扩展性,即功能扩展和新服务部署等都交由云服务商去完成,用户坐享其成便可;④各类资源的高利用率,云计算的最大优势之一便是将众多的IT资源汇聚在一起,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同时云计算将许多管理思想落到实处:①任务分解、分别执行、结果汇总的分布式计算模式为过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确化提供了可能;②云计算将网格计算中地理分散、系统异构的多种计算资源相互连接,将用户的富余资源按需聚合,促进了技术及管理团队的相互合作,为合作创新提供了便利。

2.2 协同技术

协同学[9]认为,系统内部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往往通过“序参数”,促使无序的不同要素有条不紊地自行结合并演化发展,使系统向着更为高级有序的结构发展。协同技术作为计算机的一大优势,会伴随云计算机的开发更加受到重视。对产学研合作而言,协同是其本质要求,即要求:①产学研参与主体(政、产、学、研、中、金)协同合作;②产学研合作流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无缝对接;③开展跨部门、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团队的协作。

总而言之,成功的产学研协同意味着技术成果研发与市场需求匹配,只有两者的和谐互动才能推动产学研良性发展;其次,协同并不是资源与需求的简单集

合,而是更深层次上产学研合作模式与管理方式的革新。本文以云计算及协同技术为理论支撑,结合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现状,构建创新合作云平台。

3 基于云计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构建本文所构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是由基本创新主体、辅助创新主体及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即以学研和企业为基本创新主体,以政府、金融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家)、中介机构、消费者等为辅助主体(本文简称为第三方),各主体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创新活动的一种组织形态[10]。3.1 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目标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的目标就是利用IT技术,运用云计算模式建立产学研服务云,将产学研合作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专业数据储存、技术资源共享,同时运用协同技术建设能提供基本应用服务的计算和数据中心,使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便可享用产学研云服务。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开放、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学研机构及第三方(各级政府及各类中介机构)间的协同创新,借助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3种IT服务形态(IaaS、PaaS及SaaS),该系统平台需要实现3个层次的目标(如图2所示)。

(1)虚拟资源池。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以服务的形式来使用IT基础设施,如物理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资源、存储系统、目录、网络资源等;逻辑资源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计算池、计算机群等。借助此服务型态,可以构建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将更多的业界资源进行存储,并共享资源与数据。

(2)分布式平台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以服务的形式来享用信息平台资源,即租用虚拟化的平台资源。如搜索平台、运行维护平台、业务平台等分布式平台服务,将技术对接、技术服务、中介服务、行政办公服务、企业展厅等应用于该创新平台,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开发环境及应用部署平台。

(3)应用软件的统一部署。SaaS(software as aservice)租用可以虚拟化运行的软件,如CRM、技术交易、协同研发等软件。用户根据需求,订购应用软件服务,便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享用

图2 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目标层次分析

·

·

 第8

期 李 林,蒋东林: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3.2 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系统结构设计

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只是简单地提供高校、企业、技术的信息介绍和查询,并没有达到产学研合作目的。基于云计算及协同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云平台(图3所示)不仅涵盖了传统合作平台所具有的功能,而且支持协同技术创新。它将企业、学研及第三方分散的需求、资源、服务及能力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之上,三方都可通过过程管理平台参与技术创新,包括市场调研、技术开发、技术交易、商业化协作、合作创新研发等,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校企联盟、技术服务、中介服务及行政服务。

3.2.1 资源整合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方式,可以将分布于计算机网络各节点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用户即产学研合作各方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进入系统,经身份验证为合法用户后,就拥有合法权限证书,从而将自己的需求、资源、能力及可提供的服务提交给终端;终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整合,并部署在云服务端。换而言之,就是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支持下,在现有技术创新网络基础上部署云服务。云服务端以Web Services方式,向各用户提供访问接口、获取用户需求。用户上传资源时,只需提交本地资源路径和云中的路径便可。当用户想获取云环境中的信息数据时,在经过身份验证后就可通过客户端所提供的搜索栏或分类目录,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图3 产学研创新合作云平台系统结构

3.2.2 过程管理平台

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及思想,从“横向”视角转为“纵向”视角,将整个产学研合作过程看作是企业、学研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由市场调研、技术开发、技术对接、生产运营组成,最后到产品化的一个过程。根据合作各方目标,设计合作流程,确定相互之间的联结方式或组合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此为基点,设计合作各方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等管理问题上的解决方案。

3.2.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1)校企联盟。它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高校的前沿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技术需求及相关疑难问题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科研、生产技术的进步,达到技术合作创新目的。该模块就如同用户在计算机面前看到了整个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大环境,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科研前沿,掌握行业动态,时刻追踪各类技术信息;除此之外,也为用户提供了人才、市场、行业、政策等相关信息。

(2)技术服务。创新合作云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利用自身技术及信息整合优势,为用户提供技术建议和解决方案。如果用户没有在系统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技术专利,还可以在系统上发布技术招标信息,相关的学研机构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并展开多方合作研发,尽可能缩短技术成果研发时间,保证企业在市场上凭借技术优势赢得先机。该平台可完成学研方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协同研发与技术成果交易。如果说传统的技术服务对特定用户来说是一种被动、宽泛、针对性不强的服务,那么云计算背景下的技术服务对企业来说,则无疑是一种主动、具体、针对性强的服务。

(3)中介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为某项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提供财务、法律、会计、营销、人力资源等服务的统称。它可以帮助吸纳企业、学研和第三方的资金(包括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孵化基金、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等),为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提供财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为保证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财务、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市场营销咨询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等服务。将资源与业务集中到云平台的共享服务中心后,通过流程优化,可以使企业的人工成本得以降低、内部管理更加高效。

(4

)行政服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云平台,为企业提供审批、

注册、工商、税务、统计等一站式服务。如政府行政人员通过互联网的客户端登陆创新合作平

台,就可以了解注册企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行政审批注册、工商税务等工作更为方便与快捷。创新合作云平台的服务宗旨是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尽快实现科技

成果转化,

从而快速成长与发展———这也是创新合作平台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本文通过云计算及协同技术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创

新平台,主要解决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①解决了日益膨胀的业界资源的存储与共享问题。通过建立产学研行业数据库与技术信息库,有利于改善产学研合作中信息不对称与资源不共享问题,从而极大地整合并共享国内外技术资源;②解决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多方协同工作的问题。基于此平台的资源存储、共享沟通、协同合作,必将有助于凝聚企业、高校、政府、中介、金融等机构创新人才的智慧和潜力,对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云计算平台运行环境

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具体的计费模式、技术交易支付、信息搜索、权限设置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史佩昌,

王怀民,蒋杰,等.面向云计算的网络化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1):249-252.[2] 王翔,

潘郁.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5):57-58.[3] 仲伟俊,

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8):175-181.[4] 王成军,王二霞.典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0):32-33.[5] 孙伟,高建,张帏,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综合创新体[J].科研管理,2009,30(5):69-75.[6] 李健.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三个阶段[J].中国科技产业,2009(11):14-15.[7] 李德毅.

云计算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22(6):698-702.[8] 蒋林涛.

对云计算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电信科学,2011(3):1-6.[9] 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富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10] 刘国亮,

马艳秋,刘蔚.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2):213-

215.(责任编辑:胡俊健)

The Innovation Modes for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

erationBased on the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of Cloud ComputingLi Lin,Jiang 

Donglin(School of Trad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china)Abstract:Taking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in web conditions as the background,an innovationmode for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is p

resented.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wo traditional market-o-riented mode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pply the cloud computing and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to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and builds a framework for cloud services,which is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

ment of innovationmode for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

eration.Key 

Words: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cloud computing;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53· 

第8期 李 林,蒋东林:云计算协同技术背景下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研究

加强产学研合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产学研合作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 整合资源,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调研报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形成社会创新体系的基础。一般而言,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种,而原始创新能力需要扎扎实实的基础研究和理论功底,相对于我们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重点是要抓住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两个方面,而这又离不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丰富资源,因此,我们要善于整合高校、科研单位的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作为基层县一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创新者的综合素质能力有限。多数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接受过高层次的正规教育相对较少,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低。 二是创新项目水平有限。基于拥有的设备、资金等条件,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多数是低水平的创新,往往只能利用自制的工具进行创新,同时,又由于研发经费的投入不足,决定了其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低。

三是创新项目市场空间有限。中小企业的创新往往只能用于解决创新者自身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这样的困难不具有共性,也使得其创新项目的市场需求空间相对有限,将其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十分困难。 高校、科研单位在创新活动中可以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为中小企业创新价值附加提供以下资源优势: 1、社会资源。大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关注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够及时地将高校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大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这种紧密的联系能够为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将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导入高校、科研单位,借助高校、科研单位对社会强大的吸附力和辐射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将会更加可靠。 2、信息资源。高校、科研单位自身的职能使其能够掌握社会的稀缺信息,这种稀缺信息是创造市场的前提。一个能创造效益的创新要充分调研市场信息,将创**立在多数人需求的基础上,也就能保证创新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信息匮乏是多数中小企业创新没有市场的症结所在。因此,中小企业创新需要高等院校的信息资源,指导其创新方向,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有序循环。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

加强产学研合作 多方位促进技术交流 文

加强产学研合作多方位促进技术交流文/曹兆敏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于2001年4月,是首批获得国家批准的国家级技术转移基地之一,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是组织与整合学校高新技术资源面向市场,实施企业化运作的服务性机构;中心秉承学校科研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心严格遵循着“立足上海市,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宗旨,坚持"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服务理念;以优秀的人才、高新的科技成果、完善的管理,与国内外各机构、企业结成牢固的合作伙伴,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整合国际技术市场资源,将技术创新各阶段成果以多种方式向国内转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配合企业共同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申报国家、省、市、地区各类科研基金,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加深对技术转移理论、政策和方法的研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贡献。 发展特色(一级标题) 通过几年的发展,中心的业务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心组成了一支具有较强知识转移战斗力的技术经理人的队伍,目前拥有全职、兼职人员共四十八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研发人员占半数以上;通过几年在技术转移工作中的探索与发展中,特别在国际技术合作与转移中业绩显著,与各大跨国大公司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业务突飞猛进,培养出若干能够独立完成国外引进技术开发项目的梯队。主要发展特色有: (1)重点地方与企业合作的确定原则 重点地方与企业合作的确定原则是,a、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各地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b、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高科技企业。c、与上海交通大学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如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的企业。 d、近期与学校有较大合作前景的企业 (2)为已合作地方及企业提供服务的措施 根据现阶段已构建的校企合作大平台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包括技术服务,科技人才、经营人才输送与培养。 (3)坚持走国际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中心充分利用地处上海市的地域、区域优势与诸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通过几年来的紧密合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各国政府、国际企业的充分认可,同时中心也积累了国际技术合作的丰富经验,并在国际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坚持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努力为国内外企业输送培养了大量复合型高科技人才,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为我校大范围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人才基础。 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以日本、德国企业等为主,与我中心合作的有日本欧姆龙、日本NTT、日本三菱电机、日本网屏、日本NEDO、日本能率、德国西门子等等。 技术转移的四种服务模式(一级标题) 近年来,技术转移在我国已由理论上的研讨,迅速转为政府政策层面的决策和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广泛参与的行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也似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北京是国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2009-04-28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讯在27日下午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武贵龙介绍,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我国为了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宗旨,推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营造政策环境,引导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199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2001年)、《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2007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2009年)等,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教育部在与地方政府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共同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政策,为高等学校积聚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6年底,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作为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教育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研究和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重大问题,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原来隶属于行业部门的一批高校和若干个科研院所以单独或合并方式划转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高度重视这批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在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助学金发放、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为鼓励和支持这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继续保持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渠道,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共建行业特色高校。从 1996年开始截至目前,与有关部门、行业、大企业集团共建的行业高校22所。 (四)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有各类高校2200多所,普通高校1000多所,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是本地区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支撑力量。发挥高校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应用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3), 329-33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63080.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63080.html,/10.12677/mm.2019.93039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l i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ini Yan Shanghai Electr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Shanghai Received: May 13th, 2019; accepted: May 28th, 2019; published: Jun. 4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elaborates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some discussions on its promo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la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for actual 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 应用 颜贝妮 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4日 摘要 本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运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并就其在企业相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推行

云计算基础作业

不定项选择题 1.云计算的产生是哪些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 A.需求推动 B.技术进步 C.商业模式转变 D.行业变革 2.IT基础架构经历了下面哪几个时代: A.分布式计算 B.大型机时代 C.PC时代 D.云计算时代 3.云计算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A.并行计算 B.分布式计算 C.网格计算 D.云计算 4.云计算的关键特征有哪些: A.按需自助服务 B.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 C.按使用付费 D.快速弹性 5.某用户从云服务提供商租用虚拟机进行日常使用,外出旅游时把虚拟机归还给云服务提供商,这体现了云计算的哪个关键特征: A.按需自助服务 B.与位置无关的资源池 C.按使用付费 D.快速弹性 6.从商业视角来看,云计算与下面哪种事物比较相像? A.加油站 B.自来水管 C.信息电厂 D.水库 7.云计算的部署模式有哪些?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8.某公司自己搭建了桌面云环境供员工办公使用,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9.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平时业务流量比较均衡,数据处理在其公司自身构建的云环境上;当节假日来临,流量增大,从云服务提供商租用资源进行处理。该电商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10.某公司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虚拟机资源供有需要的用户购买使用,此公司属于哪种云计算部署模式?: A.公有云 B.私有云 C.政务云 D.混合云 11.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A.IaaS B.PaaS C.SaaS D.DaaS 12.某公司提供多种资源给客户使用,下面哪些形式属于IaaS? A.网络存储服务 B.应用系统 C.开发平台 D.裸虚拟化 13.某公司构建IT系统时,使用虚拟化平台把服务器抽象组合为多个虚拟服务器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该公司的云计算使用属于哪种流派: A.大分小 B.小聚大 C.一虚多 D.多合一 14.下面哪些技术属于云计算技术体系: A.虚拟化技术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为全面总结我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科技产业所取得的要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省政府于12月17日在武汉工程大学隆重召开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暨规范进展科技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副省长郭生练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结合部门实际作了发言。会议由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主持。武汉工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学院三所高校介绍了深化产学研合作、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的经验。武汉工程大学的两家科技企业介绍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会上,郭生练副省长强调,武汉工程大学贯彻落实省政府33号文件,积极改革改制,探究了宝贵经验,值得全省高校认真学习。会议总结了武汉工程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规范科技产业进展的差不多经验。一是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体系。明确:教师创新创业产生的成就,确实是要让同行同业“艳羡”。以激励、引导、组织为要紧内容构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三级进展模式。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校科技产业持股比例按照“学校减持,课题组增持”的思路,学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20%以下,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股权〕比例提高到80%以上。对成果与技术持有人以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作为创办企业的注册资金的,学校与持有人按1:9持股;畅通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开创“研发攻关—中试—推广应用”的新途径,保证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建立双赢机制,与企业形成全面合作的产学研关系。三是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瞄准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技术进展的需求,推动实现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他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创新型湖北的紧迫任务,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他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进展优势,并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面向需求,动员科技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要落实好优惠政策,鼓舞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三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撑体系建设;四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进展高校科技产业。他强调,为促进我省高校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 一是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在省科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形成合力。各高校要成立要紧领导牵头的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在工作中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保障、有措施、有效果,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二是要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高校产学研合作评价及表彰方法,要把服务和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对从事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在按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时,重点考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工作的投入。省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支持力度,按鄂发[2017]20号文件的规定安排专项资金,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和“初创科技型小企业专项”,分别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和鼓舞高校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千方百计调整部门支出结构,增加对产学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高校要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学研合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 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

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

(完整版)产学研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下简称甲方)和******(以下简称乙方)经充分讨论和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和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甲乙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发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形成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乙方的要求你,协助乙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发展规划,知

道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汽车车桥零部件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院校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个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乙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帮助乙方进行质量攻关。 6、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根据乙方的要求,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 8、优先为乙方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推荐企业急需人才,配合乙方定向培养学生。 (二)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实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甲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甲方毕业生进行生产实训和就业。 3、接受甲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甲方进行科学研究提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将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这将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这样就会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获得报酬作进一步的科研;企业也有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在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后就束之高阁。笔者以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国外产学研的做法 1.国外高校产学研现状[1,3] 在美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有: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该企业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共用。 在这些合作研究中,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交流知识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这种合作机制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在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新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的统计,1980年美国颁布BAYH-DOLE法案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经济作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并每年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市场上超过1000种产品来自于大学科研成果。在美国高校技术转让过程中,政府从宏观上进行控制,创造宽松的法规政策环境,高校则不断调整自身,努力开拓与外界的联系,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企业愿意采用新技术,高校也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双方都盼着与对方结合。 2.我国建筑类高校得到借鉴和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积极性提高很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在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孵化”的高新企业日渐增多,有些已在国内居有品牌地位。但是在建筑界,高校的“孵化”作用却是很少的。美国高校通过技术转让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建筑类高校技术转让提供的借鉴和启示主要有:一是严把科研立项关,鼓励具有专利的项目研究,将科研成果与专利结合起来;二是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中心,将科研与工程紧密结合。解决工程中的科研问题,解决科研中的应用问题,避免那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现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除政府法规和政策外,高校应该有详细的技术转让规定,以保护科研工作者在技术转让中的利益不受侵害;四是利用高科技产品,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抢占市场的份额。 二、国内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1.零散自发 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上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往往是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组与地方企业合作,合作的前期主要局限于提供实验材料、提供部分

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6

产学研合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力度,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产学研合作,是指公司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共同合作开发或直接采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改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并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或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条产学研合作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并依法或依照合同约定享受利益、承担风险。 第四条公司技术中心为产学研合作职能部门,负责全公司产学研合作的技术交流、组织管理、考核评价及协调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技术中心要建立科技信息网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紧密跟踪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工作动态,了解公司各单位技术需求,及时与技术人

员交流,建立技术联络通道。 第六条技术中心每年邀请相关科研院所到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技术课题,定期召开产学研合作单位技术交流会议。 第七条产学研合作的选题范围主要围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技术中心研究开发课题、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公司重大技术攻关课题等。 第八条产学研合作成立研发经济实体的,必须按《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运行,技术中心必须有一名董事。 第九条与科研院所共建的研究室,每季度必须向公司技术中心汇报课题研发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研究人员的工作情况等信息。 第十条产学研合作课题组成员可以采用在社会招聘、公司内部抽调等方式,课题完成后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一条产学研合作机构人员管理,参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对课题组成员的管理与考核。 第三章合作模式及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根据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及技术需求现状,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方式: 1、技术转让(公司目前主要采用这种形式):科研院所将所持有的技术成果按照合同约定转让给公司使用; 2、委托开发:公司根据企业生产或产业发展要求,委托高校或研究院所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按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主报告)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届) 主 报 告 成果名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研发能力申报单位:技术中心

目录 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 (2)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比较分析 (3) (二)提升华塑股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10) 二、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过程 (12) (一)结合企业战略,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产学研合作战略 (12) (二)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的体系 (15) 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公司科技实力 (17)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塑股份)成立于 2009 年 3 月,由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8%)、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持股12%)、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10%)、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变更为皖投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 10%)、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10%)5 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同投资组建,是安徽省“861”工程重点项目,省高新技术企业。华塑股份所属产业涉及化工、冶金、电力、非煤矿山、建材、轻工等多个领域。华塑股份坚持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发扬“诚信、责任、人本、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42万吨聚氯乙烯、32 万吨离子膜烧碱、56 万吨电石、110 万吨电石渣水泥、2×300MW 热电和 1200 万吨石灰石生产能力,同时拥有省氯碱化工工程技术、省院士工作站、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华塑股份是定远县龙头企业,2015 年通过 IS09001 质量体系认证,先后荣获省“十二五”节能先进单位、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单位、滁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一、华塑股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背景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发展,产业先行,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复杂性的日益加剧,企业单靠自身内部的研发能力已难以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寻求外部创新资源和合作,正成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更是当前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 赛迪网: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ieOl计划”,并正式提出云”的概念和理论。随后亚马逊、微软、惠普、雅虎、英特尔、IBM 等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云计划”云安全、云存储、内部云、外部云、公共云、私有云……一堆让人眼花 缭乱的概念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神经。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技术呢?对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又在哪里? 、云计算思想的产生 传统模式下,企业建立一套IT 系统不仅仅需要购买硬件等基础设施,还有买软件的许可证,需要专门的人员维护。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还要继续升级各种软硬件设施以满足需要。对于企业来说,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本身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它们仅仅是完成工作、提供效率的工具而已。对个人来说,我们想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许多软件,而许多软件是收费的,对不经常使用该软件的用户来说购买是非常不划算的。可不可以有这样的服务,能够提供我们需要的所有软件供我们租用?这样我们只需要在用时付少量“租金,即可“租用,到这些软件服务,为我们节省许多购买软硬件的资金。我们每天都要用电,但我们不是每家自备发电机,它由电厂集中提供;我们每天都要用自来水,但我们不是每家都有井,它由自来水厂集中提供。这种模式极大得节约了资源,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面对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困扰,我们可不可以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使用计算机资源?这些想法最终导致了云计算的产生。 中国云计算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315663080.html,/ 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将计算、服务和应用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提供给公众,使人们能够像使用水、电、煤气和电话那样使用计算机资源。云计算模式即为电厂集中供电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计算机会变的十分简单,或许不大的内存、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因为用户的计算机除了通过浏览器给“云,发送指令和接受数据外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便可以使用云 服务提供商的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和各种应用软件。这就像连接“显示器”和“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