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课堂追问的有效性

“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

“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015816887.html,]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追问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另一种则是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顺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教师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有些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这种追问,后一问题是对前一问题的补充和深化,比较适合“新知”教学,让学生有一种剥笋的感觉,一步一步探到问题的实质。

另一种逆着学生思路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已经作出正确完整的回答,教师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后,回过头来问学生是如何得出答案的,“将”学生一“军”,从而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追问能使教学更有深度,能引导学生通过逆向的知识建构过程,将原有的零碎、散乱、无序的知识系统化

三、在何时何处追问?

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征。也有着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何时追问,何处追问,就成了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一)在缺乏思考处追问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着“照本宣科”、借鉴别人、沉默无语等现象,缺乏基本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学生知道牛一的内容后,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吗?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谈谈牛顿得出这一定律的过程吗?)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追问,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书上这么多文字,你将它概括一下?”“差不多,那你再重新表述一遍?”引导学生说出或在借鉴的基础上说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的点,并且体会到思考带来的愉悦。

(二)在欠缺深度处追问

学生,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回答显得粗浅,缺乏深度。这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与履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追问:静止在地面上的课桌没有受推力时有没有摩擦力?这两个例子是否相似?)教师这样有意识地追问和引导,会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4015816887.html,]刨根究底,不满足于一知半解。

(三)在产生歧义处追问

四、追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注意“追问”的有效性

要避免用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发问不止。“是不是”“对不对”随处可闻,这样看似师生互动频繁,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任何实际性的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必须追问的问题,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这样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种“问题的问题”有所帮助。

(二)克服“追问”的形式化与绝对化

问题提出了,学生回答不上来。“启而不发,问而无答”,怎么办?这时,追问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或者,降低难度,将前面的问题分解成相对容易的分问题,或者,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这样,一个大的问题变成了几个小问题,回答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特别是对由于缺少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

误,教师既不应给予草率评价,也不应忙着明确指出其错误,而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追问”,以便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这样做的意义显然要远远大于教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进行“追问”,如被踢在空中的足球,足球在空中飞的过程是否受到脚踢的力?你的脚一直在使力吗?)。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没有作出判断、评价,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证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其所得到的结论所蕴涵的价值远远超过书上的知识,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会影响学生对其他事物的思考,促进学生科学思想的形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及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括: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练习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等等。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现在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理念,都尽可能的使课堂更具有效性,但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课堂教学为迎合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针对不同的案例谈谈我对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分析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教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师:笑过之后应该有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 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 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出重量单位——千克。) 本案例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 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教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回答中,有这样新奇的回答: 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 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 生3(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 针对上述这三种回答,这位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回答,可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 本案例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宽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宽泛的一问,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在这样宽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上传: 冯永福更新时间:2013-12-16 11:15:21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追问 课堂上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那么追问则是一种特殊的提问形式,同时也是一门精妙的教学艺术,它被运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适时有效追问可以课堂教学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追问作为前次提问的补充和深化,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满堂灌”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的现象又露苗头,大量浅白直露、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教学。追问技巧的运用,应该对改变这一现象有所帮助。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其次,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学的视线应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 追问作为一种艺术性很强的提问技巧,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精心准备,教师自己先对授课内容进行不断追问,力求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这是在课堂上实施追问的前提;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教学环节中需要实施追问的种种可能,为灵活随机地实施追问做好准备。其次,要灵活运用,追问的实施虽需要事先准备,但是更需要随机应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优生和后进生),根据特殊的场合,选择恰当的时机,确定追问的内容,采用最佳的方式。第三,要启发引导追问是对前次提问的深化、理解难度的加强,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和思考的余地,或者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提示,继续进行追问。最后,要恰当评价,一是对前次提问的回答不宜过多地评价,以免分散学生对追问内容的注意力;二是对追问的回答,应根据追问的类型、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而以肯定为主。 总之,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是在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再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回答、深入理解。 1 / 1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管理策略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管理策略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管理策略 江苏省丰县欢口中学李景民 [摘要] 低效课堂的六多六少现象,学校从重视教师观念更新,同课异构,评价引导,校本研修,人本化管理等方面,对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了尝试。 [关键词]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教育质量不等于考试成绩,不等于升学率。但在现实中,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的首先看甚至只看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社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重视成绩和升学不行,那就等于对学生的“前途”不负责任,就是人民不满意的教育。但重视成绩的方式如果错了,扼杀学生的学习欲望,蔑视学生受用终身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在我们实际工作中,重视成绩、提高成绩,而采取最多的方法常常是挤占学生的休息、锻炼时间,甚至个别教师抢占学生自修时间反复讲授。因为只要最后成绩好了,一切的不合理也都合理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知道这种方式是有损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害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又希望用合理的方式争取好成绩,怎么办有位学者说:追求升学的世俗价值观,合情;讲求素质的理想价值观,合理,我们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这一平衡点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等于考试的高分数,但不排斥考试高分。也就是在效果=效率×时间公式中,不单是关注时间要素,更重要的是关注效率要素,而目前的相当

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低效甚至是无效课堂,总结开学以来的四十多节听课,存在着以下现象: 1.理念了解多,实际运用少 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比如:以学生为本,教学民主,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等等。而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却看不到新理念的踪影,体现不出学生为本的思想,置学生于被动学习地位,以静坐、静听的方式接受和记忆知识,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教师所把持和牵制,是教师思维的再现与印证,教师也常常是为自己设计的教案和思路所束缚,预设有余,生成不足,不能放手,教学无创意,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2.知识讲授多,方法引导少 备课笔记多是知识点的罗列,课堂教学上对知识点求全求美,缺乏知识传授的方法、措施、手段,看不到学生参与的形式、时间、空间,课后常说的是哪一点没讲到,而不是哪一处学生没参与好。备课上课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学习策略需要,更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深度,常常是随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而深化,不是一节课就可以理解到位,而一些教师为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某一新知识刚刚建立时,就将其相关内容一股脑抛给学生,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感,降低了学习热情,违背循序渐进规律。更缺少对学生阅读、听课、思考、探究、概括、笔记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3.结论告知多,过程探究少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

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质疑、探究与合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所以备教材教师也要使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水平,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即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让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能够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及体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没有公共的标准,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同时也会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所以,要把握好操练的“度”。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更要有所影响。而旧式教学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都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教师彻底失去作用。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就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已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力争这样备课:1、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并知道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追问”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追问”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与疑。”可见课堂追问相当重要,而“追问”正好可以达到追根溯源的效果,能够体现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教学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在实施追问的教学策略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要规范,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要面向每一个孩子,追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 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追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追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随心所欲地追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些教师的追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鉴于教师的“追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把“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追问策略研究”做为本年度的小课题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追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在动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答问、讨论等学习活动的情况,对学生思维行为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研究表明,高成效的教师更倾向于对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学生提出另一个问题,以鼓励他进一步思考。因而对于一个成熟的数学教师而言,必须常常实施“追问”策略,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知识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动态,在设计教案时注意采取合理的策略,以达到高效的“备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温泉县塔秀中心学校张弘 当今社会一切都讲究效率,凡事讲究效率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办事的准则,教学更是如此,追求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望。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所在,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任何教学所必须追问和思考的,也永远是我们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特别要关注“新课标指引下”,就是因为不能单纯以应试为目标,但是也不能打着“新课标”的幌子,玩得不着边际,甚至出现—“上课时热闹,复习时紧张,考试时茫然”的奇怪现象。 潘瑞金先生在《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

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学,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有效的保障。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亲其师”学生才能“信其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对于学习没有兴趣,他就不可能学好,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平时做事,凭着对事情的强烈兴趣,事情就能做好,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时,不待老师教,他也会自己去读。因此,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有了这一“兴趣”的源泉,就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抱者对科学的强烈兴趣,才在科学研究上去得巨大成就。 兴趣的激发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为激趣而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南阳里小学谢璧珊 内容提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有些教师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本文提出,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具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指向明确的问题导入。 二、开放探究的提问点拔。 三、重难点的巩固深化提问。 四、总结延伸的后续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有些教师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本文提出,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具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指向明确的问题导入。 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 以下是本人进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片段: 师:昨天,班上三位同学代表三个组参加口算比赛,现在把结果公布如下: 师:哪个同学最棒?你是怎样想的?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资中县重龙真香炉山小学郑小明 最近,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感触颇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够,导致教学效果 不理想。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自己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优化教学方法,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2.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4、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

让有效追问走向优质的数学课堂

让有效追问走向优质的数学课堂 盐城市冈中小学王亮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给“追问”下定义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而有效追问就好比是一条引渡的小船,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的追问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对学生的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课堂往往因此而绽放异彩,焕发出生命活力。作为教师,我们该抓住什么契机,让追问变得更及时更有效呢? 一、发生错误时追问——迷途知返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少,认识问题不全面,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容易存在偏差。不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如《平移旋转》一课中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时,常常会说到“窗帘在平移。”而事实上所谓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且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而窗帘的移动不符合“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所以它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平移。而孩子则由于年龄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容易直觉上误解为窗帘也是平移。笔者曾听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采用追问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个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思维的偏差,明晰概念的本质。 课例描述:教师要求举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拉窗帘的时候是平移 师(教师示范):什么在平移? 生:窗帘。 师:她说窗帘在平移,你们觉得呢?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投入学习,除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有效的倾听,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的对话、交流。 二、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三、有效倾听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会倾听,是师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规范学生倾听的外显行为。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不可以随意插嘴,要用专注的眼神看着发言者,面带真诚的微笑,倾听者能根据发言者的内容产生相应的身体语言。最后,教师让听者承担责任。倾听者,有承担提升讨论质量的责任。在学生倾听时,给孩子明确任务,让孩子带着疑问,带着具体的要求去听,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充满责任感。 四、有效反馈 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反馈。教师和学生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和学的活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反馈时间要及时。教师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表扬好的做法,提出问题和缺点,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强化重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当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灵活理解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要耐心地多讲解几遍并加上适当地练习。(2)反馈方式要多样、灵活。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感受最深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几个重点问题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态度,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在比较多的是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强师生间交流、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但是,如果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关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这些年的教改,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倾向就是没有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尤其是没有考虑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以自然科学学科的特点覆盖全局。应该首先厘清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来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个世纪以前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文德尔班对照着自然科学阐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经验科学在现实事物中寻找的,要么是自然规律形式下的共相,要么是历史规定形式下的殊相;它们所考察的,有的是常住不变的形式,有的是现实事件的一次性的特定内容。有一些是规律科学,有一些是事物科学,前者讲的是永远如此的东西,后者讲的是一度如此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造一些新术语,那就可以说科学思想在前一场合是制订法则的,在后一种场合是描述特征的。”虽然,文德尔班的观点否定了客观的历史规律的存在,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背道而驰。但是,我们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之下,也必须看到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界规律的独特性,历史毕竟是人的主动性活动的产物,历史毕竟包含着大量的不会重复的特定事件,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德尔班的论述有合理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过程。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历史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历史教学只能是无效的,至少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 明确教学目标方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还没有做到将三维目标与历史学科的体系和特点充分地结合起来,真正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阐释这三维目标。这是一个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主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充分的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