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回波波幅推求介电常数的误差分析与提高精度方法研究_孟美丽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

衰落速率的计算 计算多普勒频率是求衰减落速率(Fading rate )最容易的方法。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内计算回波信号的幅度,必须将所有具有这些频移的信号相加。这就需要了解散射面上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等值多普勒频移)。对于每一种特殊形状的几何体都必须建立起这种多普勒频移等值线。下面用一个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简单例子来说明。它是普通巡航飞行飞机的一个典型实例。 假定飞机沿y 方向飞行,z 代表垂直方向,高度(固定)z = h 。于是有 v =1v v h y x z y x 111R -+= 式中,1x ,1y ,1z 为单位矢量。因而 h y x vy R v r 222++==?R v 式中,v r 是相对速度。等相对速度曲线也就是等多普勒频移曲线。该曲线的方程为 0222222=+--h v v v y x r r 这是双曲线方程。零相对速度的极限曲线是一条垂直于速度矢量的直线。图12.7示出这样一组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只要把雷达式(12.1)略加整理就可用来计算衰落回波的频谱。这样,如果W r (f d )是频率f d 和f d +d f d 之间接收到的功率,则雷达方程变为 ? π=积分区R A A G P f f W r t t d d r 402d )4(1d )(σ ????? ??-π=d r t t d f A R A G P f d d )4(d 402σ (12.12) 图12.7 在地球平面做水平运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图12.8 计算复数衰落的几何关系图 (引自Ulaby,Moore 和Fung [21]) 上式的积分区是频率f d 和f d +d f d 间被雷达照射到的区域。在此积分式中,f d 和f d +d f d 之间的面

雷达的目标识别技术

雷达的目标识别技术 摘要: 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和雷达目标识别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研究了相控阵雷达系统中多目标跟踪识别的重复检测问题提出了角度相关区算法,分析了实现中的若干问题,通过在相控阵雷达地址系统中进行的地址实验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角度相关区算法对重复检测的回波数据进行处理时将使识别的目标信息更精确从而能更早地形成稳定的航迹达到对目标的准确识别。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雷达目标识别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防及未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面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目前主要有-Se方式,分别是一维距离成象技术、极化成象技术和目标振动声音频谱识别技术。 1.一维距离成象技术 一维距离成象技术是将合成孔径雷达中的距离成象技术应用于地面雷达。信号带宽与时间分辨率成反比。例如一尖脉冲信号经过一窄带滤波器后宽度变宽、时间模糊变大。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2.极化成象技术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若电场方向是固定的,例如为水

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则叫做线性极化电磁波。线性极化电磁波的反射与目标的形状密切相关。当目标长尺寸的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时,反射系数增大,反之减小。根据这一特征,向目标发射不同极化方向的线性极化电磁波,分别接收它们反射(散射)的回波。通过计算目标散射矩阵便可以识别目标的形状。该方法对复杂形状的目标识别很困难。 3.目标振动声音频谱识别技术 根据多普勒原理,目标的振动、旋转翼旋转将引起发射电磁波的频率移动。通过解调反射电磁波的频率调制,复现目标振动频谱。根据目标振动频谱进行目标识别。 传统上我国地面雷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目标识别:回波宽度和波色图。点状目标的回波宽度等于入射波宽度。一定尺寸的目标将展宽回波宽度,其回波宽度变化量正比于目标尺寸。通过目标回波宽度的变化可估计目标的大小。目标往往有不同的强反射点,如飞机的机尾、机头、机翼以及机群内各飞机等,往往会在回波上形成不同形状的子峰,如图2所示。 这类波型图叫作波色图。根据波色图内子峰的形状,可获得一些目标信息。熟练的操作员根据回波宽度变化和波色图内子峰形状,进行目标识别。

DRFM产生的假目标与真实雷达目标回波差别分析

第24卷第6期航天电子对抗收稿日期:2008-06-24;2008-08-12修回。 作者简介:陈方予(1963-),男,研究员,长期从事电子干扰技术研究;柯安琦(1962-),女,高工,主要从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研究;李明 (1957-),男,研究员,长期从事天线及电磁场技术研究。 D RFM 产生的假目标与真实雷达目标回波差别分析 陈方予,柯安琦,李 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7) 摘要: 在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真实雷达目标回波信号与DRFM 产生的假目标信号之间 的差别,给出了识别DRFM 产生的假目标信号的充分条件,提出了在时域和频域上识别两种信号的方法。 关键词: DRFM ;雷达;假目标中图分类号: TN 974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 w een real target radar echo and spurious signals generated by D RFM Chen Fangyu ,Ke Anqi ,Li Ming (No.8511Research Instit ute of CASIC ,Nanjing 210007,Jiangsu ,China ) Abstrac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al target radar echo and false target radar echo generated by DRFM in time domain and f requency domain are presented.And then full conditions of identifying spurious signal gener 2ated by DRFM are given.At last ,two methods in time domain and f requency domain to distinguish spurious signals generated by DRFM f rom the real target radar echo are presented. K ey w ords :DRFM ;radar ;false target 1 引言 当前雷达使用高稳定锁相频率源,发射大时带积复杂调制信号,降低被截获概率,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使用的复杂调制主要有调频和调相两种,调频中以线性调频(chirp )信号为主,调相中以二相相移键控(B PS K )信号为主。雷达接收时,根据已知的调制特性,在时域上压缩接收信号,提高接收信号功率,增大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同时根据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可能存在的微小多普勒频差,测量运动目标速度。雷达使用复杂调制信号,增加了人为制造假目标的难度。当前一种实用的相参假目标制作技术是以射频存储(DRFM )为核心的延时转发技术。这种方法产生的假目标与真实雷达目标回波有很强的相似性。本文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和DRFM 产生的假目标信号产生原理上浅析两者之间的差别。 2 时域差别 雷达目标回波信号与DRFM 产生的假目标信号在时域上主要存在以下差别。 (1)脉冲波形前后沿坡度差别。DRFM 产生的假目标脉冲信号前后沿是用斩波调制器切出来的,具有较陡的前后沿,如图1所示。如果目标物体几何结构较为复杂,则物体反射回波是多点反射回波的叠加结果,回波脉冲前后沿坡度较大,如图2所示。 (2)脉冲平顶分层差别。相对雷达运动的目标其回波脉冲顶部有随机分层现象,分层的原因是目标物体反射面的不稳定运动。如图2所示。DRFM 产生的假目标脉冲信号平顶起伏是使用电调衰减器模拟出来的,电调衰减器模拟的脉冲平顶起伏是均匀的,且脉内成平直线形式,如图1所示 。 图1 由DRFM 产生的假目标 图2 真实雷达目标回波 脉冲 脉冲 1 4

(精密单点定位)

简介 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 所谓的精密单点定位指的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 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 对单台GPS 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利用这种预报的GPS 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 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 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 用户利用单台GPS 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 4dm级的精度, 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2- 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 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 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编辑本段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 GPS 精密单点定位一般采用单台双频GPS 接收机, 利用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的高精度定位。所解算出来的坐标和使用的IGS 精密星历的坐标框架即ITRF 框架系列一致, 而不是常用的WGS- 84 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因此IGS 精密星历与GPS 广播星历所对应的参考框架不同。 编辑本段密单点定位的主要误差及其改正模型 在精密单点定位中, 影响其定位结果的主要的误差包括: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卫星轨道误差、相对论效应);与接收机和测站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天线相位误差、地球潮汐、地球自转等);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多路径效应)。由于精密单点定位没有使用双差分观测值, 所有很多的误差没有消除或削弱,所以必须组成各项误差估计方程来消除粗差。有两种方法来解决:a.对于可以精确模型化的误差,采用模型改正。b.对于不可以精确模型化的误差,加入参数估计或者使用组合观测值。如双频观测值组合,消除电离层延迟;不同类型观测值的组合,不但消除电离层延迟,也消除了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不同类型的单频观测值之间的线性组合消除了伪距测量的噪声,当然观测时间要足够的长,才能保证精度。 什么是PPP(精密单点定位)? (2009-08-02 13:58:03) GPS从投入使用以来,其相对定位的定位方式发展得很快,从最先的码相对定位到现在的RTK,使GPS的定位精度不断升高。而绝对定位即单点定位发展得相对缓慢,传统的GPS 单点定位是利用测码伪距观测值以及由广播星历所提供的卫星轨道参数和卫星钟改正数进行的。其优点是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较为方便、自由、简单, 用户在任一时刻只需用一台GPS 接收机就能获得WGS284 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但由于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为数分米至数米;用广播星历所求得的卫星位置的误差可达数米至数十米, 卫星钟改正数的误差为±20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析

衰落速率的计算 计算多普勒频率是求衰减落速率(Fad ing rat e)最容易的方法。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内计算回波信号的幅度,必须将所有具有这些频移的信号相加。这就需要了解散射面上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等值多普勒频移)。对于每一种特殊形状的几何体都必须建立起这种多普勒频移等值线。下面用一个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简单例子来说明。它是普通巡航飞行飞机的一个典型实例。 假定飞机沿y方向飞行,z 代表垂直方向,高度(固定)z = h 。于是有 v =1v v h y x z y x 111R -+= 式中,1x ,1y ,1z 为单位矢量。因而 h y x vy R v r 222++==?R v 式中,v r 是相对速度。等相对速度曲线也就是等多普勒频移曲线。该曲线的方程为 0222222=+--h v v v y x r r 这是双曲线方程。零相对速度的极限曲线是一条垂直于速度矢量的直线。图12.7示出这样一组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只要把雷达式(12.1)略加整理就可用来计算衰落回波的频谱。这样,如果W r (f d )是频率f d 和f d+d f d之间接收到的功率,则雷达方程变为 ? π=积分区R A A G P f f W r t t d d r 402d )4(1d )(σ ????? ??-π=d r t t d f A R A G P f d d )4(d 402σ (12.12) 图12.7 在地球平面做水平运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 图12.8 计算复数衰落的几何关系图 (引自Ulaby,Moor e和Fun g[21])

上式的积分区是频率f d和f d+d f d 间被雷达照射到的区域。在此积分式中,f d 和f d +df d 之间的面积元用沿着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和垂直于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来表示。对每一种特定情况都必须建立这两个坐标。 图12.8示出水平传播的几何形状。其中,坐标ξ 是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方向;η 是垂直方向。若采用这种坐标,则式(12.12)可表示为 ξσληd )4(d d 40232? ????????????π=积分带R G P f f W t d d r (12.13) 式中,积分式中的发射功率P t只有在照射到地面期间是非零的,其他时间为零。在脉冲雷达中,只有那些在特定时间内反射雷达回波的地面才被认为接收到有限的发射功率P t ,并且脉冲、天线和最大速度都限制了回波出现的频率范围。 图12.9示出另一个例子。它是一种窄波束窄脉冲雷达系统在很小的照射区域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线性近似不会有很大的误差。波束宽度为φ0的天线发射一个宽度为τ 的脉冲。为了简化说明,在此假定将脉冲直接照射水平飞行飞机的前方。此外,假定一个矩形照射区Rφ0×c τ/(sin θ )以使问题简化,并进一步忽略多普勒频移等值曲线的曲率。因此,可以认为所有最远点上和所有最近点上的多普勒频率都相同,即 θλm ax m ax sin 2v f d = θλ m in m in sin 2v f d = 于是,多普勒频谱的总宽度为 )sin (sin 2m in m ax θθλ-=?v f d 对于窄脉冲和偏离垂直入射的情况,总宽度则为 θθλ cos 2?≈?v f d 若根据脉冲宽度计算,上式变为 θ θλτsin cos 23h vc f d =? (12.14)

GPS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GPS单点定位精度分析 摘要:GPS单点定位因其体积小灵敏度高等优势在旅游、测绘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测量精度低是其进一步推广的瓶颈。本文对GPS单点定位时,误差经过多长时间才会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GPS单点定位;手持GPS接收机;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人们在GPS应用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相对定位的作业方式,以便于通过组差消除接收机钟差、卫星钟差等公共误差以及削弱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等相关性比较强的误差影响,以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这种作业方式不需要考虑复杂的误差模型,具有定位精度高、解算模型简单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作业时必须有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其中至少需要一台放在已知站点上观测,这样就影响了作业效率,增加了作业的成本。除此之外,随着距离的增加,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误差相关性减弱,这样只有延长观测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精度。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对单点定位进行研究。 1数据采集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工具为GARMINlegend传奇手持GPS接收机。选择四周空旷,易于接收GPS的信号的实验场地,可以减少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本次实验的时间选在5月11日、5月13日、5月15日、5月17日、5月19日这5天下午15:00-16:00,实验日期的天气都是晴天少云,有助于提高GPS定位的精度。特征点选取后,在五天内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天下午15:00-16:00对特征点进行1小时的连续观测。 2数据处理 由于条件的限制,没能得到特征点的真实坐标,由此只能用数学方法以求出特征点的平均坐标,这里使用最或然值法求特征点的坐标,即把手持GPS 接收机测得的特征点的坐标依次记录,并算出特征点的这些测量结果的经度最或然值、纬度最或然值和海拔高度最或然值。 为更好的提高GPS单点定位的精度,可以采取外部数据的处理方法即定位数据后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手持GPS的定位精度。手持GPS接收机定位时,每输出一次定位数据仅需一秒钟,因此在持续的连续测量时,就可以测得大量的GPS 定位数据,定位数据后处理正是依据大量的测量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对这些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用以提高GPS 的定位精度。我们采用的最或然值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1)出N、E、H的坐标值随测量时间的变化图。由于数据变化都在后两位数,为了数据处理简便我们支取后两位数进行处理,最后再加上前面的数据(如N37°23.280′、E117°58.966′我们分别只取了80和66)。利用Excel将数据依测量

目标识别技术

目标识别技术 摘要: 针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较成功的几类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目标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几种模式识别技术: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引言: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回顾及发展现状 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达目标的有效散射截面积。但是,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目标,笼统用一个有效散射面积来描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也难以实现有效识别。几十年来,随着电磁散射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雷达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先进的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条件下,许多可资识别的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相继被发现,从而建立起了相应的目标识别理论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获取信息优势为核心、以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子信息装备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总体水平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 雷达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装备,自诞生起就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进攻武器装备的发展,只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的雷达也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雷达不仅要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而且还要具有目标识别功能,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已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雷达的基本功能之一。目标识别技术是指:利用雷达和计算机对遥远目标进行辨认的技术。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目标识别还可利用再入大气层后的大团过滤技术。当目标群进入大气层时,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目标群中的真假目标由于轻重和阻力的不同而分开,轻目标、外形不规则的目标开始减速,落在真弹头的后面,从而可以区别目标。 所谓雷达目标识别,是指利用雷达获得的目标信息,通过综合处理,得到目标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尺寸、散射特征等),最终进行分类和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的提高,对雷达目标识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目标识别作为雷达新的功能之一,已在诸如海情监控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空系统及地球物理、射电天文、气象预报、埋地物探测等技术领域发挥出很大威力。为了提高

雷达目标识别

目标识别技术 2009-11-27 20:56:41| 分类:我的学习笔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 针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回顾。讨论了目前理论研究和应用比较成功的几类目标识别方法:基于目标运动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极点分布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高分辨雷达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和基于极化特征的目标识别方法,同时讨论了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几种模式识别技术: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基于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模式识别方法以及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方法。最后分析了问题的可能解决思路。 引言: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回顾及发展现状 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研究达目标的有效散射截面积。但是,对形状不同、性质各异的各类目标,笼统用一个有效散射面积来描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也难以实现有效识别。几十年来,随着电磁散射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雷达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先进的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条件下,许多可资识别的雷达目标特征信号相继被发现,从而建立起了相应的目标 识别理论和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获取信息优势为核心、以高技术武器为先导的军事领域的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夺取信息优势已成为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电子信息装备作为夺取信息优势的物质基础,是推进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其总体水平和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反 映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 雷达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装备,自诞生起就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进攻武器装备的发展,只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的雷达也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雷达不仅要具有探测和跟踪功能,而且还要具有目标识别功能,雷达目标分类与识别已成为现代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雷达的基本功能之一。目标识别技术是指:利用雷达和计算机对遥远目标进行辨认的技术。目标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回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目标特征信息,通过数学上的各种多维空间变换来估算目标的大小、形状、重量和表面层的物理特性参数,最后根据大量训练样本所确定的鉴别函数,在分类器中进行识别判决。目标识别还可利用再入大气层后的大团过滤技术。当目标群进入大气层时,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目标群中的真假目标由于轻重和阻力的不同而分开,轻目标、外形不规则的目标开始减 速,落在真弹头的后面,从而可以区别目标。 所谓雷达目标识别,是指利用雷达获得的目标信息,通过综合处理,得到目标的详细信息(包括物理尺寸、散射特征等),最终进行分类和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性能的提高,对雷达目标识别 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目标识别作为雷达新的功能之一,已在诸如海情监控系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空系统及地球物理、射电天文、气象预报、埋地物探测等技术领域发挥出很大威力。为了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适应未来反导弹、反卫、空间攻防、国土防空与对海军事斗争的需要,急需加大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力度雷达目标识别策略主要基于中段、再入段过程中弹道导弹目标群的不同特性。从结构特性看,飞行中段

一种雷达目标回波产生算法研究

一种雷达目标回波产生算法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一种雷达目标回波的产生算法。采用相干模拟的方法模拟目标回波的波形、幅度和延迟,并利用RCS起伏统计规律对目标回波幅度进行调节,考虑了杂波及噪声对目标回报波的影响,得出了一种虚拟目标回波的生成算法。 关键词雷达;虚拟回波;相干模拟;RCS 0 引言 雷达在军事领域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雷达训练中真实目标保障费用高,靶机代替真实目标训练时,目标单一,且与真实目标有较大差别,采用模拟器材产生雷达的虚拟目标回波成为一种代替真实目标的方法。本文从回波波形的生成过程出发,采用相干模拟的方法模拟目标回波的波形、幅度和延迟,综合考虑了RCS起伏、杂波和噪声的干扰,给出了一种雷达目标模拟的方法。 1 目标回波的模拟 目标回波模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没有利用信号的相位。由于没有相位信息,所以只能描述雷达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功能模拟。雷达模拟的第二种基本方法利用了信号的相位,称相干视频信号模拟。相干视频信号模拟更为复杂,但是,带有相位信息的相干视频信号,包含了关于雷达环境的全部有关信息,因此可以更加逼真的模拟雷达的目标回波波形。 在相干视频信号模拟中,将只涉及电压量的关系,而不涉及功率关系。因此,不只是用目标的雷达截面积σ 来描述目标的反射特性,还必须包括一个相位项,它代表信号被反射时的相移。 式中,τ和v是目标的延迟系数和多普勒系数。虽然方程(1)是一个高频信号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将ΨT(t)及ΨR(t)的高频中心频率作为公因子提出来,因此它对于相干视频信号也一样成立。目标回波全部信息都包含在相干视频信号的两个正交分量里。 2 RCS起伏对回波波形的影响 RCS(Radar Cross-Section)即雷达散射截面,雷达目标和散射能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效面积和入射功率的乘积,这个面积就是雷达散射截面。一部雷达的作用距离、定位精度和目标识别功能都与雷达目标的RCS有密切关系。RCS又是一个起伏量,通常要对其建立统计模型。由W.Weinstock,D.P.Meyer与H.A.Mayer等提出的x2分布模型是最新的通用RCS起伏统计模型,可以包含多种的雷达目标类型。一个雷达散射截面的随机变量σ的x2概率密度函数为(2)式所示。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

雷达目标识别技术述评 孙文峰 (空军雷达学院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首先对雷达目标识别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结合对空警戒雷达,阐明低分辨雷达目标识别研究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雷达目标识别;低分辨雷达 Review on Radar Target Recognition SUN Wen-feng (Key laboratory, Wuhan Radar Academy, Wuhan 430010, China)Abstract: The acquired productions and existent problems of radar target recognition are reviewed simply, then the specific considerations of target recognition with low resolution radar are illustrated connect integrating with air defense warning radar in active service. Key words: radar target recognition; low resolution radar 1.引言 雷达目标识别(RTR—Radar Target Recognition)是指利用雷达对单个目标或目标群进行探测,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目标的种类、型号等属性的技术。1958年,D.K.Barton(美国)通过精密跟踪雷达回波信号分析出前苏联人造卫星的外形和简单结构,如果将它作为RTR研究的起点,RTR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目前,经过国内外同行的不懈努力,应该说RTR已经在目标特征信号的分析和测量、雷达目标成像与特征抽取、特征空间变换、目标模式分类、目标识别算法的实现技术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这些成果的取得使人们有理由相信RTR是未来新体制雷达的一项必备功能。目前,RTR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星载或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地面侦察、毫米波雷达精确制导等方面。但是,RTR还远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现有的R TR 系统在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标类型和雷达体制的多样化以及所处环境的极端复杂性。本文首先对RTR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回顾,最后结合对空警戒雷达,阐明了低分辨雷达目标识别研究的具体思路。 2.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雷达目标识别研究的主体有三个,即雷达、目标及其所处的电磁环境。其中任何一个主体发生改变都会影响RTR系统的性能,甚至可能使系统完全失效,即RTR研究实际上是要找到一种无穷维空间与有限类目标属性之间的映射。一个成功的RTR系统必定是考虑到了目标、雷达及其所处电磁环境的主要可变因素。就目标而言主要有目标的物理结构、目标相对于雷达的姿态及运动参数、目标内部的运动(如螺旋桨等)、目标的编队形式、战术使用特点等等;就雷达而言主要有工作频率、带宽、脉冲重复频率(PRF)、天线方向图、天线的扫描周期等等;环境因素主要有各种噪声(如内部噪声和环境噪声)、杂波(如地杂波、海杂波和气象杂波)和人为干扰等。在研制RTR系统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抽取与目标属性有关的特征,努力消除与目标属性无关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雷达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析系统方案

雷达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系统方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一○年八月

一 信号处理及目标识别分系统任务和组成 根据雷达系统总体要求,信号处理系统由测高通道目标识别通道组成。它应该在雷达操控台遥控指令和定时信号的操控下完成对接收机送来的中频信号的信号采集,目标检测和识别功能,并输出按距离门重排后的信号检测及识别结果到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系统组成见图1-1。 220v 定时信号 目标指示数据 目标检测结果输出目标识别结果输出 图1-1 信号处理组成框图 二 测高通道信号处理 测高信号处理功能框图见图2-1。 s 图2-1 测高通道信号处理功能框图

接收机通道送来中频回波信号先经A/D 变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正交变换电路使其成为I 和Q 双通道信号,此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处理,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及杂波区所在的距离单元位置进行杂波抑制和反盲速处理,最后经过MTD 和CFAR 处理输出检测结果。 三 识别通道信号处理 识别通道信号处理首先根据雷达目标的运动特征进行初分类,然后再根据目标的回波特性做进一步识别处理。目标识别通道处理功能框图见图3-1所示。 图3-1 识别通道处理功能框图 四 数字正交变换 数字正交变换将模拟中频信号转换为互为正交的I 和Q 两路基带信号,A/D 变换器直接对中频模拟信号采样,通过数字的方法进行移频、滤波和抽取处理获得基带复信号,和模拟的正交变换方法相比,消除了两路A/D 不一致和移频、滤波等模拟电路引起的幅度相对误差和相位正交误差,减少了由于模拟滤波器精度低,稳定性差,两路难以完全一致所引起的镜频分量。 目标识别结果输出

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识别和分析之降水回波

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识别和分析之降水回波 1.层状云降水雷达回波特征——片状回波 层状云是水平尺度远远大于垂直尺度云团,由这种云团所产生的降水称之为稳定性层状云降水。降水区具有水平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强度比较均匀和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 ⑴回波强度特征:①在PPI上,层状云降水回波表现出范围比较大、呈片状、边缘零散不 规则、强度不大但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强中心等特点。回波强度一般在20-30dBz,最强的为45dBz。②在RHI上,层状云降水回波顶部比较平整,没有明显的对流单体突起,底部及地,强度分布比较均匀,因此色彩差异比较小。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经常可以看到在其内部有一条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相对强的回波带。进一步的观测还发现这条亮带位于大气温度层结0度层以下几百米处。由于使用早起的模拟天气雷达探测时,回波较强则显示越亮,因此称之为零度层亮带。回波高度一般在8公里以下,当然会随着纬度,季节的不同有所变化。 ⑵回波径向速度特征:由于层状云降水范围较大,强度与气流相对比较均匀,因此相应其 径向速度分布范围也较大,径向速度等值线分布比较稀疏,切向梯度不大。在零径向速度型两侧常分布着范围不大的正、负径向速度中心,另外还常存在着流场辐合或辐散区。 ⑶零度层亮带:如前所述,在PPI仰角较高或者RHI扫面时,总能在零度层以下几百米处 看到一圈亮环或者亮带回波,亮带内的回波比上下两个层面都强。由于亮带回波总是伴随层状云降水出现,因此是层状云降水的一个重要特征。(零度层亮带形成的原因:冰晶、雪花下落的过程中,通过零度层时,表明开始融化,一方面介电常数增大,另一方面出现碰并聚合作用,使粒子尺寸增大,散射能力增强,所以回波强度增大。当冰晶雪花完全融化后,迅速变成球形雨滴,受雨滴破裂和降落速度的影响,回波强度减小。这样就存在一个强回波带,说明层状云降水中存在明显的冰水转换区,也表明层状云降水中气流稳定,无明显的对流活动。) 2.对流云降水雷达回波特征——块状回波 对流云往往对应着阵雨、雷雨、冰雹、大风、暴雨等天气。 ⑴回波强度特征:①在PPI上,对流云阵性降水回波通常由许多分散的回波单体所组成。 这些回波单体随着不同的天气过程排列成带状、条状、离散状或其它形状。回波单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