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景观审美性浅析

农业景观审美性浅析
农业景观审美性浅析

园林花卉 景观

北方园艺2011(01):102~104

参考文献

[1] 陈佐忠,周禾.草坪与地被科学发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93 276.

[2] 王爱云,卢炯林,张俊朴.河南野生观赏植物[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3] 李霞,杨柳青.观花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南方园艺,2009,20(1):41 42,52.

[4] 刘桂芳,刘明久.太行山区野生花卉种子研究与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9 129.

[5] 杨淑红,丁鑫,何威.河南省野生耐阴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21 2423.

In vestiga tion and Evalu ation ab ou t O rnamental Fruit an d

Flow er G rou nd cover Plants Planted in Zheng zh ou C ity

YUA N Tong yin,YA NG Fang rong,FAN Wei na

(College of Fo restry,H en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2)

Ab stract:After investig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fruit and flow er ground cover plants in Zhengzhou city,an

evaluation is given and some varieties to suit Zhengzhou c ity are recommend.Key w or ds:ornamental fruit and flower;ground cover plants;application forms 第一作者简介:马婧(1986 ),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规划设计。E mail:lemon_340@https://www.360docs.net/doc/4916185124.html, 。收稿日期:2010-10-15

农业景观审美性浅析

马 婧,段渊古,安新东,杨玉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探讨了农业景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论述了农业景观审美体系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以及主体对客体产生的审美感受三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并进一步说明了农业景观的审美体验,介绍了自然农业景观、农业观光园以及农业主题性公园的不同特点以及审美方式;从不同的美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农业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

关键词:农业景观;审美体系;审美方式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1)01-0102-03

景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理解, 景 有 景色 、 景物 、 风景 的含义, 观 有 观看 、 观赏 、 欣赏 的含义。景观一词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原为自然地理学的概念,泛指地表自然景色或

自然人文综合景色[1]

。在东方国家,园囿是我国最早的为古代君王所使用的园林形式,其功能为捕猎、祭祀。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的 圣经 里所记载的 伊甸园 ,即为亚当和夏娃最早生活的一个有奇花异果的理想天堂[2]

。可见,农业景观就是早期的人造景观。经历了漫长的耕作劳动后,人们逐渐开始对这些在大地上与生产

生活相关的动植物、水体、道路、工具以及建筑物等元素开始产生了美的感受。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增加,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心愿与日俱增,农业景观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趋势,也已成为了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今的农业景观不仅仅作为生产物质生产生活材料的主要角色,更是作为了对人们有极大吸引力的审美对象,代表着文化和审美的统一与融合。

1 农业景观审美性的内涵

1.1 农业景观审美体系的构成

农业景观元素的审美体系主要由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以及审美体验三者共同组成。审美客体是指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知觉的事物,包括不同类型的田野、乡村聚落、劳动工具、劳作方式等元素。而审美主体是参与其

102

北方园艺2011(01):102~104景观 园林花卉

中的人。通过在劳动中的实践,人类逐渐对劳作的对象产生了审美的感受,而这些审美对象通常是符合审美原则的,比如尺度、色彩、韵律、节奏、和谐统一等这些美的法则[3]。当审美主体直观的对这些元素进行审美体验时,常常是受到其色彩、形状、声音、触觉、味觉、嗅觉等的刺激,形成一种使人心情舒畅、愉悦的感受,达到审美的效果,同时当这种情感上升为人对自然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感情的寄托,就体现出了人类本能亲近自然的情感,这种相互反映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

1.2 不同类型农业景观的审美体验

对农业景观元素进行的审美体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过程,是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对于自然界、自身生存环境的感性认识。要了解农业景观元素的审美体验,首先应了解农业景观的类型。根据审美客体的不同特点,农业景观可分为农业自然景观,农业观光园以及农业主题公园。对这些景观分类体验,主要从对景观的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出发点进行的亲身感受,具体说来就是对各种不同类型景观的特点,即对线条美、韵律美、色彩美、感官美、尺度美、文化内涵美、空间感受等的认可,所形成的审美体验。

1.2.1 农业自然景观的审美 所谓农业自然景观,是指在自然地理区域的基础上,即在面积较大的范围内,由农田、水利、村庄聚落等景观元素所形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观。它包括自然的大尺度景观和人工耕作的大尺度景观。自然大尺度景观即自然界最原始的景观,如草原、山地、湖泊、海洋。这些景观元素是早期人类生存的来源,也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其特点是不存在人类主观对其改造的痕迹,其审美特点为自然界固有的尺度美、色彩美和空间美。对这种类型的景观进行审美体验,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选择立足点。例如春天的草原带给人的是万物复苏、生命力旺盛、欣欣向荣的感受;秋天的草原给人萧瑟、凄冷的感受;平静的海洋给人以宁静、开阔、容纳百川的感受,而涨潮时的海洋给人汹涌澎湃、激情四射的感受;远处欣赏巍峨连绵的高山,往往给人一种高大、险峻、陡峭、伟岸的美;平缓低矮的丘陵给人一种柔和、起伏、稳重、小巧的美;身处崇山峻岭之间,又能感受到山间的鸟鸣、潺潺的溪水;在高山上体验因海拔的不同而变换的四季景色,又是另一番情趣。因此古人才会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诗句来形容对美景的亲身感受。可见不同的季节,色彩的变换,地点的高低,空间的开放与收缩,都会给人的主观审美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另一种类型的农业景观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人为的对其进行改造,在满足人们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大尺度的可供观赏的农业景观。这种类型的景观仍然保留原始农业的作用,主要是以生产生活为目的,例如云南哈尼族的梯田景观、新疆的葡萄园、福建土楼村庄聚落和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其特点为面积大,视野广阔,包含的景观元素较少,可以直接的提供给游人视觉上的美感。对这一类型的农业景观的审美体验,主要通过鸟瞰的照片或远距离的观测,从而欣赏大范围的农田村庄以及农作物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它可以通过展现农田中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线条,大块形状均一齐整的田地,不同季节产生的不同色彩,使人在有节奏感的美景中放松心情,体验自然。

1.2.2 农业观光园的审美 观光农业园是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以生态为主题,将农业生产、田园风光和农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人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是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和景观营造于一体的新型园林艺术形式[4]。该种新型的农业园出现在景观设计的范畴中,其主要的目的符合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与田园的思想。农业观光园的审美特色贵在朴实、自然,其中的景观元素体现的是农业的本质,如杨凌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的温室大棚景观,采用高科技进行生产,园内果树的栽培和耕种、苗圃里四季鲜花和树种的种植、池塘内家禽水产的养殖特色等,都成为了农业景观的审美元素。这些农业景观从不同尺度、不同季节展示了田园四季的变换,游人通过农作物色彩和形态的改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由于采用高科技手段来帮助种植,人们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参与到具有园林艺术美的观光园中观赏植物季节性的生长和变化,体验春花秋实、蔬果飘香给人带来的自然、朴实、意境之美。 可参与性 是现代农业观光园审美价值的独特体现,它通过农业耕作劳动以及农产品种植采收等,使游人深入乡村生活,体验朴实的农业劳动。园内的审美元素,如耕作用的农耕工具,采摘用的推车、木桶,加工用的特殊木质器具,都很好的成为了人们参与体验的素材。在这里,游人可以不受季节的限制,尽情感受原生态和大自然的美,还能体验农家生活耕作的乐趣,享受亲自种植、栽培、收获、品尝等过程,对久居都市的居民和远离农村的学生们,该种包含高科技产品又兼有乡土气息的观光园,以其独特的社会美和自然美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也有助于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放松心情。当农业景观由观赏性上升到文化性的时候,也就是体现了农业景观审美性的精髓。俞孔坚在讨论景观是谈到: 当你看到景观的时候,看到任何景观中任何一种元素的时候,它实际上都是在讲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是和谐 [5]。农业观光园内农业文化的审美体验即是对

103

园林花卉 景观北方园艺2011(01):102~104

当地的农耕历史文化的提取与升华。例如在陕北地区,包含浓郁西北特色的信天游,唱出了当地独一无二的民俗与传统;又如草原文化中游牧民族的舞蹈与习俗,展示了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将这些传统的农耕历史文化,包含在现代的农业观光园内,使游人通过体验具体的农业耕作过程、观看乡村人们民族特色和民族风俗,真正的 入乡随俗 ,感受到农业景观带给人的清新淳朴的审美气息。

1.2.3 农业主题公园的审美 农业主题公园是近年来景观设计所涉及的另一个方面,其主要侧重点在于设计以农业为主题,充分考虑与农业相关的农耕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它是对农业景观元素的高度抽象化提炼,也是对地区性农业文化的保护,是对传统的农耕文化的延续,是城市中的景观亮点。农业主题性公园的审美特点主要是将农业元素装点为景观小品,实质上它已经脱离了农业最初的生产功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对于当地农业的理解,是一种对农业景观抽象化的认识,是自然美、社会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对这类公园进行审美体验,要将其中的农业景观小品与农耕文化相联系,以教稼园为例,公园的所在地 杨凌,为我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祥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这里诞生了一位特殊的人物 后稷,它带领其部族的人们在此研究农事和农耕技术,使我国黄河流域的人们较早学会了耕种土地[7]。在中国农业历史上,后稷是一位划时代人物,它带领人们从 鱼猎生活 过渡到农耕文明,因此公园的主题以后稷为代表,以农耕历史为依托,设计出与农耕文明和历史相关的景观小品,如入口处的石农具、地面铺装的授时图、水车等,来展示农业历史和农耕文化。

2 结语

在景观学科飞速发展的当今,城市中的景观具有趋同性,特色景观正在逐渐减少,当农业景观从景观设计行列中淡出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开始担心中国的景观设计会逐渐失去历史的传统和沿袭,也失去了其自身的特色和方向。农业景观的出现,像一场久旱后的春雨,不仅解决了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还以它特有的风格区别于城市中千篇一律的现代景观。不管是纯粹的大自然农业景观,还是有人工耕作痕迹的农业景观,不管是有地域特色的观光园,还是有农耕文化的主题公园,它们都是景观自然化的趋势,是人类提炼出的关于大地的景观艺术品。在感受农业纯朴的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理性思维,全身心的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

参考文献

[1] 魏广龙.当代景观的审美转型[D].天津:天津大学,2003.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 丁宁.景观审美分析[J].美与时代,2007(11):23.

[4] 黄金园.广东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探析[J].生态经济,2001(12):110 -112.

[5] 俞孔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规划师,2004,20(2):13 -17.

[6] 段渊古.农耕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543.

Stu d y on Aesth etic of Agricu ltu ral Land scap e

MA Jing,DUA N Yuan gu,A N Xin dong,YA NG Yu xia

(Northwest Ag 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 niversity,Colleg e of Forestry,Yang ling,Shaanxi712100)

Ab 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It argued the composition of aesthetic system of agricultural landsc ape which consisted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object and the experience generated from the objects to the subjects.This paper further illustrate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introduc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ways of aesthetic of the natural agricultural landscape,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 and the agricultural theme park.It discussed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aesthetic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through different angles of the beauty,offering valuable elements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 w or ds:agricultural landsc ape;system of aesthetic;w ays of aesthetic

104

浅谈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1,理论:农业,农业特点,农业保护政策介绍,农业支持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他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3,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支持体系分析(A,十五,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比例,B,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必要性,C,现阶段具体问题) 4,构建我国农业保护体系 浅谈我国农业保护体系构建 从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必然采取不同的农业政策。由于农业是具有弱质性、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因而对农业进行保护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的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我国始终举足轻重。受国际市场和国内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我国今年粮食价格出现异常波动。10月CPI同比涨4.4%,创28个月以来新高,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占74%。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保护的含义、作用及其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农民收入,探讨在新时期下我国的农业保护的问题。 一、农业支持保护的内涵 (一)农业。农业生产是具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这是其固有特点。马克思说:“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与工业等其他产业比较,正是农业的这些固有特征决定了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这是农业支持和保护之所以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动植物作为自己的产出,农业生产队自然环境存在明显的依赖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这些特点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弱势产业,也制约了农民收入和提高,因此,政府对农业就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三)农业支持保护。农业支持和保护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其核心是政府的有关政策措施。基于农业产业的弱质型使得政府有必要为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 二、他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农业保护是一种国际现象,由于各国条件不同,它或多或少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国家。 (一)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整体上看,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保护农业资源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另一类是直接保护盒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农业资源是通过立法和制定行政措施制止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保护生存环境;促进科技发展是通过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及三者结合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业劳动者,用先进的科技武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二类政策是美国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农业价格和收入政策;农业信贷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国内食物援助政策。 (二)欧盟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欧盟农业保护政策体系的主要构成就是“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操纵价格来实施。在欧盟内部市场,确定农业生产者可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即目标价格;当供过于求是,如果低于目标价格后继续下跌,到某一临界点的价格就是干预价格;对欧盟以外的农产品市场,则限定门槛价格和进出口补贴。门槛价格相当于国外农产品能够进入欧盟的最低价格。当世界市场价格低于门槛价格时,要征收不同的“差价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3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旅游景观观赏位置选择的三个方面,并能举例说明。2.知道季节性、时效性强的自然景观的类别,了解我国南、北方山景观赏季节的差异。3.知道旅游景观观赏之前的准备工作,观赏建筑、园林等景观应把握怎样的节奏。4.了解以情观景的四个阶段,理解其内涵。5.理解人文景观建设和风土民情与自然的关系。6.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 一、选择观赏位置 3.动态: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⑧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思维活动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对同一景观观赏的位置不同则观感不同。 二、把握观赏时机 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宜在⑨夏秋季节观赏。 2.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具有⑩朦胧美,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色彩美。 3.许多景象只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因此要求旅游者确切地把握?观赏时机。 思维活动 2.要注意从哪些方面把握最佳观赏时机? 答案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 三、抓住景观特色 1.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景观特色。2.建筑、园林以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因此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也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思维活动 3.旅游中应如何抓住景观特色? 答案不同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予人们的观感也不同。 (1)自然景观——山有山景的特点,水有水景的特点,在欣赏前就应先了解它们的特点,如游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就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雄、奇、险、秀、幽”。 (2)人文景观——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体,因此要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欣赏园林景观要抓住园林的建筑特点才能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要抓住园林的特点,就要了解园林的构景手法,即主配、层次、框景、借景等,这是园林欣赏的基础。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2.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思想是○21因势、○22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并形成一定的○23文化传统和○24风俗习惯。 思维活动 4.南、北方园林建筑风格有何差异? 答案 1.以情观景,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25综合感受。 2.自然景观的形象美需要通过○26想象才能感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明观赏景观时要○27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思维活动 5.为什么欣赏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感受? 答案个人的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2011/6/30 9:22:56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在面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1、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我国最初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后来发展为“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显然,当时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生产力或科学技术的概念。1979年后又提出用科学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代替原来的“四化”;90年代以来发展为用现代科技(主要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认为可持续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并区别于以前的“石油农业”(卢良恕,1998a;胡福明等,1996;顾焕章等,1998;高旺盛,1997;钱志林等,1998;蒋伏心,1995;Zilberman等, 199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卢良恕(1998b)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以增加大量外部投入为特征,用现代工业装备、物质投入和科学管理武装起来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发达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特点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效产业;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社会化产业;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更新十大观念,即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种养加综合经营转变;食物生产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优化食物结构、广辟食物资源的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种植业生产结构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经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仅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转变;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的简单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转变;农业投入方式由单一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向物质投入和智力投入并重的知识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型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开放高效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 在探讨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时,顾焕章(1997)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即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土地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总结自己经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若想观赏下图中山顶的积雪和盛开的樱花,最佳时间是() A.1月B.4月 C.8月D.10月 解析:选B。樱花盛开的季节是春季,而在此季节山顶积雪还未融化。 2.北京圆明园曾号称“万园之园”,某中学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学生们游览圆明园时应该注意() A.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 B.注意观赏角度 C.查阅其建筑风格 D.把握欣赏时机 解析:选A。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凝结着我国近代兴与衰、荣与辱的历史沧桑感。游览圆明园主要给游客以强烈的历史冲击感,学生们只有对其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在游览时才能做到“以情观景”。 (2012·浙江绍兴高二质检)“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 3.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 A.选择观赏位置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D.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4.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 A.平视B.俯视 C.远眺D.仰视 解析:第3题,“断桥残雪”景观只能在积雪半融时才能领略到,否则就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么“断”的。第4题,欣赏远处的月亮应远眺。 答案:3.B 4.C 5.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猴子观云海”景观照片。游客所选择的拍摄时机和位置可能是() A.连日阴雨、近观 B.日落黄昏、身临其境 C.雨过天晴、特定角度 D.雪后初霁、远眺 解析:选C。雨过天晴多出现云海;“猴子观云海”猴子属于地貌的天然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 6.清朝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A.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B.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选D。由描述可知,人欣赏山时心随景化,情景交融,神思游于自然之间。 7.下列自然景观的描述,体现出观赏景观时发挥想象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青藏高原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 C.“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的农业经济却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鉴于这些问题,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农业经济现状及问题产业地位食品价格世贸组织国内外市场 Abstract Agricult 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is the other material production sourc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role play a decisive role, but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n a slow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after joining the W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economy faces a series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in the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suggestions. And after joining W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高中地理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课标解读 1.了解观赏旅游景点的视线角度、距离、站位要领。 2.理解如何根据天气、时间、季节变化来把握观赏时机。 3.了解如何根据不同景观特点而有所侧重地去观赏。 4.深刻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做到以情观景。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天山神秘大峡谷,地处天山山脉南麓,新疆库车县城以北64千米的山区,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2048米。大峡谷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峡谷经一万年的风雨剥蚀,山洪冲刷而成,谷内山体陡峻,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峡谷随山势变化,忽而宽阔,忽而细狭,最宽处53米,最窄处0.4米。谷内游程曲折,泉水叮咚,鸟鸣不绝,夏日暑气不侵,冬季温暖如春,奇情异趣,引人入胜,游人称绝,实为天然佳境! 思考:从旅游角度如何欣赏大峡谷?导入新课——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自然景观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美 感差异。 2.掌握人文景观构景的基本方法,了解园林的常用构思方法。 3.了解以情观景的基本要求。1.自然景观因变换造成的美感差异。(重难点) 2.人文景观构景的基本方法。(重点) 3.最佳观赏时机。(重点) 选择观赏位置 1.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2.距离: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其全貌和整体的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3.角度 可正面观赏,也可侧面观赏;可平视、仰视,也可俯视。 4.动态 动态观赏是指旅游者在游览中,沿着一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车、或乘船观赏风景变幻。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 1.你是如何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提示】

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农业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新农村建设 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旧村改造问题。在当今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多少不规范的所谓“改造之举”是多么的令人心寒。其中集体土地被非法买卖是一大问题。而这背后又是各方势力的利益之争。农村以土地广阔,发展宽阔而著称。如果土地不保,何以谈发展?即使是发展了,农民也是同样没发展,相反而是在旧村改造中被抹杀掉,农民也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在处理农村土地的时候,多少的不规范行动在众怒睽睽之下被鄙视,而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小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改造,我们是不是还能这样空喊口号而为之呢?政府应当派专人组成考察团队,落实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才行。还有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对农村土地征用办法进行公布,防止不法利益集团钻空子。旧村改造也要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侵占宅基地的要做出具体补偿办法,建立必要的服务设施。 当然农村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它遍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养老医疗问题和幼儿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等等的不规范需要我们去重视,去改正。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参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 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 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佛教圣迹的四大奇观,是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精华。肉身不腐之奇,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向往,这既增强了佛教旅游文资源的吸引力,更给人一种精神修炼的不尽启迪。血写佛经之奇,体现了僧人对佛教的虔诚至极,不惜将一生的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版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农业要发展、农村产业要繁荣和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而这也是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以此来充实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环节。它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因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将直接对这些环节产生连锁反应。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农业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增强其推广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大推广资金力度、和改革与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推广体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电子化推广渠道、长期稳定的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整合农村农民及市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农业推广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开辟出一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电子化推广渠道、分析评估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首先,农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教育和和科技扩散活动。它的主要主要意义,一是联系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纽带;二是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三是科研成果完善和再创新;四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

为,提高其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适宜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成果后继供给力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成果的数量较多和平均推广率不高两个方面的现 象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充足,并把推广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推广机制不健全。应该说这种思维是十分偏面的,不仅误导了科研系统对研究方向的定位以及鉴定评审系统对科技成果的界定方法,也阻碍了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进程。 诚然,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单就数量而言的确不少,但仔细分析这些成果的内涵,适宜推广的实用技术成果(或有效供给成果)却相对较少。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界定办法有关。即: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采用这种方式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其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科技创新者在计划经济机制下获得相应的职称、职务或政治、经济利益,从而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这种运作机制的结果有以下三个弊端: (1)农业应用研究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研制生产易于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3 精

第三章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 1.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的乐山大佛,观赏要求是() A. 把握观赏时机 B. 发挥想象,移情于景 C. 特定位置远眺 D. 置身其中,求质求真 2.观赏下图黄山的“梦笔生花”景观,可以欣赏到黄山“四绝”中的( ) ①奇松②怪石③云海④温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A. 选择合适的位置 B. 选择观察时 机 C. 抓住景观特 点 D. 以情观景 4.下列有关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海湖夏季候鸟繁多,是观鸟的最佳时机 B. 钱塘江大潮宜在冬季观赏,冬季风影响下潮差更大 C. 吉林雾淞最适宜的观赏季节是秋季 D. 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最佳观赏时机皆为晴天 5.与传统旅游相比,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中,不符合的一点是()

A. 旅游主体的阶级化 B. 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C. 旅游空间的 扩大化 D. 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6.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①吉林雾凇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④路南石林⑤本溪水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7.李白观赏钱塘江潮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作,体现了景观欣赏要( ) A. 乘船沿水路而下观大潮 B. 把握观赏时机 C. 选择雨 过天晴时最佳 D. 抓住景观特点 8.澳大利亚大堡礁的最佳游览方式是() ①沿岸徒步行走②乘坐透明游船③潜水④乘坐公交汽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回答下列问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 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1)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 B. 甲 丙 C. 乙 丁 D. 丙丁 (2)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