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_魔笛_阐释莫扎特歌剧意识和音乐灵魂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在西方音乐的历史上被人们尊誉为“乐神的儿子”。十九世纪以来,莫扎特已成了许多音乐家“心中的太阳”。当代指挥家索尔蒂说,他之所以相信上帝,原因有二,其中之一便是出了莫扎特这样的大天才,还说他的音乐无一句不美。无论先人如何评说,我们来听莫扎特音乐,不妨偏开那些庄严肃穆的思考或悲天悯人的胸怀,随意听听莫扎特音乐,就有渺渺清音缓缓流入人的心田,清新、欢快,自然、悠游。其明朗、积极、乐观的个人风格在他的作品展露无遗。在他短暂的创造生涯中,创作的歌剧、交响乐、奏鸣曲、室内乐等体裁形式,几乎涉猎到了音乐的

所有领域,一生共创作了622部作品,为人类留下了丰富又极其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所熟知的《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已成为歌剧史上不朽的杰作。本文以莫扎特最后的歌剧《魔笛》为例来分析莫扎特的歌剧艺术之特色。

一、莫扎特强烈的戏剧意识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以其得心应手的技巧,安排妥帖的布局,再加上强烈的戏剧意识,使他成为歌剧艺术史上最闪亮的古典大师。

窥《魔笛》阐释莫扎特歌剧意识和音乐灵魂

文\翟红锦

摘 要:莫扎特是音乐天才,虽然他的人生短暂且磨难深重,但给世人留下的音乐瑰宝为快乐至上。其歌

剧意识唯音乐主导一切,音乐被服从于诗歌;而莫扎特音乐灵魂是其人生之追求,以主宰音乐灵魂带给世人以快乐为本质,来阐释他个人全部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歌剧观 深邃宽广 节奏明快 行云如水 晶亮透明 圆润优美

(一)莫扎特歌剧观的

认识:诗歌必须完全服从音乐

莫扎特在1781年10月13日的一份信中对创作歌剧曾有过这样的言论:“在一出歌剧中间,诗歌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而且他还强调:“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对自己歌剧主张作了进一步表述:“在歌剧中诗歌应当是音乐顺从的女儿。”这样,在莫扎特看来诗歌的责任在于供给一个组织完美的戏剧轮廓,他需要的诗剧是“富于服从性的歌词,专为音乐写的歌词。”莫扎特音乐确实在表达上存有独特的表现力,所以,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他把戏剧表现的任务交给了音乐,而非交给台词。在创作歌剧时,莫扎特对这个观念的表现是毋庸置疑的。

在莫扎特看来,音乐

与台词相比较而言,音乐则富有明显的戏剧表达能力,音乐创作是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是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这其实就是莫扎特歌剧观的中心点。正如莫扎特自己所说:“我既非诗人,也非画家……我是音乐家”。为理解莫扎特的歌剧观,我们通过其作品的分析来认识《魔笛》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其中,莫扎特不仅采用了德国歌唱剧的形式,但同时又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不仅有优美而深情的歌唱,又弥漫着活泼幽默的情趣,因此被认为是莫扎特最重要,最能代表其

歌剧创作水平的一部歌剧作品。

(二)莫扎特歌剧观的具体表现他的歌剧观在创作《魔笛》的时候,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莫扎特为夜后写咏叹调时,甚至还没有接到台词就开始自己的那首咏叹调的创作。值得指出的是,作为歌唱剧的形式,说白是必须贯穿全剧的,那么在说白打断音乐进行的时候,音乐如何表现其整体戏剧性,如何用音乐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呢?

1.《魔笛》中音乐戏剧性的体现是用音乐来强调结构凝聚力的倾向。

莫扎特在《魔笛》这部歌剧中的整体结构布局从序曲和两幕剧情所组成,从序曲降E大调—第一幕C大调—第二幕降E大调的调性,来依次安排。这样首尾呼应的调性布局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我们把贯穿全剧的降E大调当成主调的话,并用它来象征全剧的最终结束,那么这种从主调开始到主调结束既像和声一样具有终止感,在音乐形式和戏剧动作上也留下了完美的感觉。

分析莫扎特在第一幕中的结构布局可知,莫扎特的歌剧都属于“编号歌剧”的范畴,因为在歌剧的一幕中,音乐担任着组织结构的重要作用,即歌剧中音乐最小的单位是编了号的音乐作品,因此考察每一幕中音乐的结构作用,就必须以编号音乐为基础。莫扎特在这部以歌

唱剧为形式的作品中,每一幕都是以终曲结束的,它不仅篇幅长大,而且包含的音乐体裁多样,戏剧动作复杂,可以说无论是在戏剧表达上还是在音乐表述上,都形成了戏剧性的高潮处理。在终曲的创作上,用音乐来强调结构凝聚力的倾向性尤为典型。其音乐结构和旋律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这就是莫扎特用音乐加强所具有的独立结构力的歌剧性格刻划。

2.《魔笛》中莫扎特对歌剧人物性格特征的刻划表现。

剧中人物——巴巴基诺的第一首咏叹调共有50个小节,其调性非常明确为G大调, 2/ 4拍,结构为具有典型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是活泼的巴巴基诺自述,她作为一名快乐捕鸟人幸福生活的一种状态。除去间奏,从词、曲结合的关系来看,全部为2小节一乐句的结构,共8个乐句,通篇为典型的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剧中另一位人物——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第一首咏叹调,其调性在F大调、3/ 4拍,结构为单二部曲式结构,歌词大意是萨拉斯特罗祝愿年轻人顺利地通过考验的祈祷。在萨拉斯特罗演唱的40乐

节的音乐中,从词、曲结合的关系来看,除第一乐句为8小节的乐句外,乐句的基木结构为4小节;从音与音的结合关系来看,旋律的进行多为音程的跳进为主。这段乐曲形象地揭示了大祭司萨拉斯特罗那稳重而充满仁慈的性格特点。以上两个男声音乐特性的不同,刻划了不一样人物性格特点,莫扎特在这里运用不同的音乐刻画了不同的人物个性特征。

3.把最具抒情功能的咏叹调以奏鸣曲式演绎为突出的矛盾冲突。

纵观全剧,至关重要的戏剧动作是帕米诺(王子)对帕米娜(夜后女儿)的爱情,它不仅贯穿整部歌剧,甚而其他的戏剧情节也依附它而展开,所以如何表述、说明王子对帕米娜产生的爱情那个作品,成为全剧成功的关键。在此之前,仅是王子与夜后侍女在对白,然后王子只是看到了帕米娜的肖像照,歌剧的表达是王子在对帕米娜产生爱情的戏剧过程,需要在音乐中作出解释,所以,莫扎特为此采用的是咏叹调,但这种最具抒情功能的音乐形式,在需要加强其戏剧动力时,在结构形式上选用了咏叹调不常

用的奏鸣曲式,从而将矛盾掀起高潮。

可见,莫扎特将王子对帕米娜的爱情,由肖像生情到确认为爱情,最后逐渐发展到愿意为爱而行动,这时莫扎特在处理音乐与戏剧动作关系上,确实达到了水火交融的地步,这里也表达了他这种纯音乐的歌剧观念,即音乐的戏剧性的价值。

二、莫扎特超凡脱俗的艺术特征

(一)莫扎特歌剧典雅、轻快的音乐特色

莫扎特在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和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强调的唯其音乐性。他在歌剧中,善于用音乐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个

性,使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风彩,以至有人说:“莫扎特是18世纪伟大的音乐肖像画家”。在莫扎特歌剧中,大都注有这些速度术语,快板、小性板、很快、活泼的快板、急速的快板等,在旋律上追求自然轻松、精巧、典雅、纯净,行云如水似的线条,音色晶亮透明,圆润优美,节奏均匀,生动、活泼,轻快的节奏与优美旋律的交融,都充分体现莫扎特歌剧典

雅、轻快的艺术特征。歌剧《魔笛》中第二幕夜后女王的咏叹调《我心中狂怒,我一定要报仇》,莫扎特也同样能用轻快、典雅来表现,见谱例:

这几句高难度花腔演唱,充分把夜后女王对女儿的爱、恨、悲、愤的复杂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特别是那一次次冲击的海豚音,仿佛就象晶莹剔透的笛声,冲破九重云霄外,又久久回旋于高空,紧紧地萦绕在人们心间。这种人声器乐化的音色,使典雅、轻快的艺术特征达到了极致,令人难以忘怀。

(二)莫扎特音乐语言超强的表现力

莫扎特是位天使般的音乐家,虽然他的一生非常坎坷,但他从不体现在作品中而是通过他那高超的技法,让音乐顺其自然,刻画细腻,赋予角色个性化,用音乐语言复活剧中人物形象,把每个角色活灵活现,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剧中人物刻画之细腻,极富个性化,使得不论男声、女声,高音、低音,各类声部都能在他的歌剧中找到著名的咏叹调。以女高音为例就可找到多种不同性格的类型。

比如在《魔笛》中第二幕帕米娜的咏叹调,属于弱女型,歌唱极富抒情性,利用小调色彩,柔和暗淡的旋律,

表现出她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面对母亲悲愤的指责和嫌弃深感万般无助,体现了一个柔弱女子的个性特点。见谱例:

实际在《魔笛》中夜后女王带有戏剧性激情的花腔演唱,表现出的冲劲型女高音,也是最为典型的。莫扎特在利用音乐语言,使音乐与人物融为一体,人物的个性在音乐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三)莫扎特音乐通俗性与深刻性的完美结合

莫扎特的歌剧把通俗性与深刻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结构清晰严谨,思想感情深邃宽广,这与他熟悉、爱好民间音乐及创作上的民主倾向是分不开的。在《魔笛》中,其通俗性与深刻性体现更为深刻,他的音乐把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和谐而奇妙地结合了起来。如二重唱《帕帕基诺,帕帕基娜》,旋律爽、跳跃,节奏明快、轻捷,加上生动活泼的舞台表演,充满乐观和幽默的气质与宗教的庄严肃穆相比,这段咏叹调详溢着世俗温暖的热情。这一特点,为德国近代民族歌剧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三、莫扎特歌剧具有极高的声乐训练价值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瑰宝,在声乐训

练中,具有极高的价值。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以其能够较好地体现欧洲科学发声体系所要求的演唱者连贯通畅的声音和良好的气息支持、音质的纯正等诸多特点,被誉为美声训练的“试金石”。

在《魔笛》中,夜后的著名唱段

《我心中充满着复仇之情》,其中的华彩乐段,模仿器乐演奏的花腔技巧,情绪起伏跌宕,音域宽广,最高音达到小字三组f,至今仍是花腔女高音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因此,演唱者必须对莫扎特声乐作品和独特的演唱风格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方能在演唱,以实现较为准确的把握。

(一)连贯的声音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不能用唱威尔第或是普契尼作品那种热情冲动、充满起伏的声音去诠释。他的音乐以秀美、典雅、流畅、明朗为主要风格特征,而连贯的声音要求正是美声唱法的精髓。演唱莫扎特歌剧,发音点要高,并且声音必须明亮。而唱法语艺术歌曲和意大利艺术歌曲在声音要求上又有所不同,法语重鼻音的语音特色和意大利语清晰的元音、明朗的音色都成为演唱者需要注意的方面。

(二)良好的气息支持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要唱得平稳而有节制。演唱时,很好地控制气息的力度分配,增加声音的动力感,使声音在气息流动的状态下发出声音。在唱高音时,要运用娴熟的呼吸技巧,保持喉头的稳定,思想中,声带积极闭合以及科学地使用共鸣等。在唱莫扎特等古典乐派作品及德奥艺术歌曲时,起音要柔和、干净,在气息的良好支持下获得轻松、柔和、明完、圆润的声音。并且起音要准确,不要出现油滑的上滑音或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演唱中的华腔下滑音。

(三)平稳的速度

在演唱莫扎特声乐作品时,要注意速度的准确把握,歌者对歌曲所确定的速度不能简单地按照作者的标记,而应在尊重作曲家速度标记的前提下仔细地去推敲。要根据作曲家所处年代音乐的速度特点以及作品特定情境等方而去认真研究。莫扎特的声

乐作品充分体现出古典音乐平稳、庄重的特点,表现贵族所追求的有教养、有规矩、贵贱有别的风格。

(四)乐句的处理

演唱莫扎特作品,声音都应干净利落,乐句的处理要清楚而有层次,尤其是那此短小的音符,轻重对比要交代得清楚而不能含糊不清,这种轻重对比能增强旋律的动感;在演唱莫扎特旋律音程的上行乐句时要比较含蓄、柔和,用中等音量;对于许多装饰音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出华丽、浪漫的艺术风格。演唱莫扎特的作品须永远保持一种乐观、积极、

向上的心情去歌唱,用歌声去让释这位艺术大师带给人们的欢乐与宁静!

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除童年还算幸福,其他的日子都是极其痛苦的,贫穷、疾病、嫉妒、倾轧……象黑蝙蝠的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他的一生。但在他的音乐里“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他从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是借来表现他的忍耐和天使般的温柔。所以,我们说,他把所受的痛苦和苦难嚼碎化为肥料重新撒进音乐的土地,不是让它们长出痛苦带刺的仙人掌,而是让它们开出芬芳美丽的鲜花,这鲜花就是他天使般的音乐。傅雷说:“莫扎特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抚慰着别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为此,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象莫扎特那样一种现象,实在是无法解释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莫扎特--乐神的儿子[M]张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 (美)约翰阿多因&卡拉斯在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讲学集[M]&程淑安译&南

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

[3]杨燕迪,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谈莫扎特的歌剧;

[4]张洪岛.欧洲音乐史仁M飞.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5;

[5]张承漠.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I,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6]肖复兴一音乐笔记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7]任丽华、戴雄.莫扎特歌剧艺术特点初探[A].内江:内江师范学院宁报[J] .2002(3)95一97;

[8]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北京,,国青年出版社;

[9]刘新从,刘正夫.欧洲声乐史.1999. 6;[10]《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册.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徐华英等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11]C莫扎特》.【美】玛西娅达文波特著.孙强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12]《西方文明中的音乐》.【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翟红锦 男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副教授,国家级声乐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和声乐教学法研究。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