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历史人物——曾国藩》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曾国藩》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

活了61岁,三角眼,清王朝重臣。从一位农村少年成长为一代重臣。两个铁杆“粉丝”,一个是毛泽东,他对很多历史人物有看法的,但唯一对曾没有挑毛病。一个是蒋介石,《曾胡治兵语录》,蔡锷编,蒋给带兵者每人一本,并有很多事情是学曾的。近代两个伟大的政治家,都以曾为学习榜样,可见曾确实非同一般。

1852 年以前,曾主要读书当官。他是小地言的孙子,因此曾是很勤劳的,父亲43岁考上秀才,仅比曾早了一年,因此他是一个农家子弟。23岁中举,28岁中进士。1843年出任四川乡试考官。两年后在翰林院当老师,连升四级,相当于从副处直接提拔到部副级官员。国家六个重要部门他任过三个,道光帝明显是要重用他的。

再大的官,父母去世后要回家守孝三年,除非国家出了大事,否则谁都不例外。穆彰阿在曾的提升中十分关键。穆爱财,揣摸皇帝意图。主和不主战。只是道光的应声虫。他发现了曾国藩,是一大功劳。

一、、曾国藩理学修身修身十二条:1、早起、2、主敬、3、静坐、4、读书不二、

5、读史、

6、谨言、

7、养气、5、保身、6、日知所亡(亡通往)、月无忘所能、

7、作字、8、夜不出门。

二、书房挂着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曾国藩,初名子城。 4、血性刚硬重感情。 5、墨絰从戎,6、曾国藩本来不愿意出山的原因:官场腐败,做事不易;性格扑捉(愚钝),不宜带兵;败为人耻笑,胜为人所忌;不喜咸丰帝。7、后出山原因:事实所迫(太平军打到长沙了),好友相劝(郭嵩焘) 6、湘军为何战斗力强?原因:慎选兵员,精神教育,后勤保障,粮饷充足,团结互助,建制、军规、战略合理......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爱挖沟的湘军。前沟和后沟。封锁城里的人。打安庆时,挖的沟发挥了很大作用。把南京打下以后,湘军所有的费用一律报销。不用提供单据了。湘军是一个正规军了。

曾国藩当了7天巡抚。南昌危机,要求曾国藩增援。他不从,认为兵没有练好。咸丰四年,带兵东征,锦港兵败,投水自尽,后有人报,塔齐部取得了湘潭大捷。后攻取武昌,咸丰下诏书,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7天后,又下令取消,担任兵部伺郎,虚职。朝廷害怕湘军做大。后到了江西,受到当地官员和民间的抵制。后就返乡了。后上书皇上,说明原因。皇上不给权力,没有办法干。

咸丰6年,丁优返乡。

咸丰7年,才出山,性情大变,读老子和庄子。湘军纷纷要求曾国藩出山。性格更加谦和,给弟弟的信,说明自己开始反思。为人处世到了一个高度,原来

认为自己有本事,别人没有什么。现在认识到,自己也没本事,要向别人学习。曾国藩一生的三个变化。

做官,学习程朱理学;打仗:学习法家;丁忧之后:学习老庄。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举重若轻。

机遇来了。湘军的历史机遇来了。咸丰十年,朝廷的京南大营被破,江南大营是清王朝的正规军。被太平军打败。李秀成围魏救赵的方式打败绿营军。曾国藩任命为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祁门被围、攻取安庆、攻下南京。湘军发展到30多万,到处都是湘军的旗帜。功高震主、兔死狗烹。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非常恐惧。控制了江南。称帝传闻到处传。手下人试探曾的意图。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理学修养和孔孟之道。消兵释疑、主和不主战、不轻易动武、知人、用人、识拔贤才、天下不可无湖南、湖南不可无左宗棠,大人大量,慈禧太后很有政治手段,虽然重用曾国藩,但是早已留后手。把自己的最后2支精锐部队驻扎在江北,一旦曾国藩打下江南,如有叛国之意立马兵下江南。曾国藩是不可能叛国:一、自己内心实行忠孝两全。二、湘军连年征战,早生厌战思想。心中暗生解散湘军之一。三条件不具备。四察言观色,见一个人,就细细观察言谈举止,相貌特征记载日记中,并写下这个人以后可以任什么职务。每次都言中。

左宗堂收复新疆,可以培养人。近代洋务派先驱,知人、用人、育人,理学修养和孔孟之道,消兵释疑,主和不主战,不轻易动武,知人,用人,识拔贤才,大人大量。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左宗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