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do

(*题目自拟,因为此文题目问题较多,串联比较复杂,字数偏多。本文字数2779不含空格*)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达到或超过10%,2007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11.5%,城镇就业增加较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同时,投资增长快、货币投放多、外贸顺差大的问题尚未解决,物价水平上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任务繁重。还应看到,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滞后,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还不合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强调经济发展好中求快,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欲速不达。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由此可见,想要实现“好“字当头,自主创新成为了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以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经济独立,就没有政治独立。”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已远远不够了,应当改为“一个国家没有技术独立,就没有经济、政治上的独立。”世界上已经“独立”的国家不少,其规律是在政治和经济上真正独立的,必然是在技术上独立。否则,如果在技术上依然依附于人,就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也要大打折扣。然而要实现技术上的完全独立,非自主创新不可。

值得提出的是,中央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是相当有历史的远见的。早在1956年中央召开知识分子会议,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号召全

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入本世纪之初,中国政府做了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型国家”这个概念首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中脱颖而出,也是“创新型国家”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政府的文件中。在对创新型国家有了这样一个清醒的认识之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顺利实现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我看来主要有四

第一;改进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一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把国家有限的引导性投入主要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通过实行重大科技专项,促进国家科技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相结合,集中力量突破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

第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的知识产权管理,在调动项目承担单位积极性的同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的责任。加强科技基础设施的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打破地区分割,促进科技资源在地区间共享和流动。

第三;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注重人力资本的作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型国家的——个突出特征是,教育和培训体系能够不断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具有必要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对技术创新来说,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力资本的素质和能力,创新激励最终要落实到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不仅要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所长的激励机制,培育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还要培育和保护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完善职务发明的权属政策和激励机制,建立用人单位内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改进教育模式,增加创新人才的供给,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完善企业家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开发当自主,创新图自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疑虑,振奋精神,背负起民族的希望,鼓起自主创新的风帆,以不甘落后的骨气,为国争光的志气,敢于竞争的勇气,为真正实现祖国“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