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穿住行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变化

从吃穿住行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变化
从吃穿住行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变化

从吃穿住行看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变化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路程。建国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万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下面就从吃、穿、住、行四个方面讲一下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变化。

吃——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对于吃根本没有奢求,不管好坏要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记得爸妈讲他们小的时侯,生产队长叫他们到处挖野菜,然后煮在两口大锅里,叫大家都必须吃,说是忆苦思甜,结果全队的男女老少为了给自家节约一顿饭而都来吃,不到半小时,两大锅野菜饭一扫而空。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想吃啥就有啥,什么火锅、炖锅、中餐、西餐、小吃店数不胜数;大小菜市场和超市里的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讲究的是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有益健康。

穿——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年穿着要求的真实写照。在70年代,小孩子非常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里才会给做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有的还是补丁摞

补丁,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有不少人因为没有棉衣棉裤而挨冻受冷。记得爸爸讲他上小学时,冬天下雨,因家里买不起雨鞋,只有赤着脚去上学,脚都冻麻了,走一路摔一路,到学校时已成了泥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穿的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档。从喇叭裤、蝙蝠衫到健美裤、牛仔服,从连衣裙、棉毛衫到羽绒服、高筒马靴,真是穿不完的品牌,穿不尽的时髦。

住——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安身是立命之本。在改

革开放前,不少家庭住的是土坯房、茅草房,而且是一家三代居住一室。记得我小时候,我家三口人住在一个40平米

的小屋里,卧室、厨房、客厅、饭厅全在一间屋,饭桌靠在床沿,尽管如此日子也要照样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家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从土坯房、到瓦房、到现在的楼房,真是今非昔比,是农村城市化造福了我们,舒适、环保、美观的朝来绿色家园让我们这些搬迁上楼的农民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

行——提起行,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没有中巴车,没有摩托,更没有的士车,即是有客车,也只是县与县之间一天有一至两班车,老百姓出个远门,全是靠走路。记得妈妈讲她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们到离村子很远的集上背大米、水果步行要40多里才能到,然后买些日用品,在走4个多

小时回家,每次到家都是晚上8、9点钟。现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公交线路网越织越密,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在农村,乡镇与乡镇之间都有水泥路,村与村之间都有机耕道和便民路通向集镇,出门办事又快又便捷。

60年改革开放,60年风雨历程,60年的可喜变化道不尽说不完。让我们沿着改革的足迹,奋力拼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关于衣食住行的成语

关于衣食住行的成语 草衣木食: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短吃少穿:指衣食困乏 丰衣足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膏梁锦绣: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家给民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锦衣玉食: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暖衣饱食: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衣食不周: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足衣足食: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饥寒交凑:〖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 敝绨恶粟:指衣食粗劣。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 吃穿用度:指日常衣食费用。 侈衣美食: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 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缺吃少穿: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 缺衣少食: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玉食锦衣: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敝綈恶粟:〖解释〗指衣食粗劣。 缺吃短穿:〖解释〗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纨袴膏粱:〖解释〗纨绔:细绢做的裤子;膏梁: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恶衣粗食: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安营下寨: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餐风宿露: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露餐风宿: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茅屋采椽:指住宿简陋 雨卧风餐: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水宿风餐: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巴山越岭:巴:攀援。攀山过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步履维艰:步履:行动;维:文言助词,无实义;艰:困难。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藏踪蹑迹: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蹿房越脊: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盗贼等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行走。 东倒西歪: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匪匪翼翼: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会计,这一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生产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一方面进行生产,同时对生产活动进行计数。人类从学会计数开始就产生了会计的萌芽。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数量方面,还知识凭头脑去记忆,后来就逐渐发展到使用各种符号和标志。例如,在树干上,在石头上,刻画各种实物的形象。经过漫长的岁月,数量的计量由简单趋向于复杂,加上文字的出现,这给会计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从此以后,使用文字来记录实物的数量。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很长时间内,人们所关心的还是生产本身,会计还不占重要地位,因此会计还知识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可能有专职人员去担任会计工作,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产品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剩余产品后,这种情况才可能得到改变,开始有可能和必要吧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带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会计工作,这是会计管理的雏形。这种变化初步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地位,从附带的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逐渐发展到承担生产管理的人物,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之所以从生产的附带职能变为独立的职能,主要是由于产生了商品货币。从此,社会在生产过程中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和叫唤都要通过货币来计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理论、方法、程序和组织模式,也从简单到复杂,并逐步完善起来。因此,会计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经济管理的需要分不开的。会计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会计这一个古老的名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的西周时代就已出现“会计”一词。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曾当过管会计的官员。“会”和“计”都有计量方面的含义,并奇瑞都有汇总计算的意思,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会计在当时的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的核算,又有年终的总和核算,称“月计岁会”。清朝焦循在《孟子正义》中对会和计两字作了具体说明,“零星之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就是说,平时进行零星计算,期终办理决赛,把日常的核算与定期的总括核算两方面的含义都包括在一起。虽然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无法概括现代会计的丰富内容,但基本上能表达会计在核算部分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无论在中国货在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套科学的计量、确认和记录的方法,则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有价值的耗费和形成、价值的实现和收回,价值的分配与积累等经济活动,对于这些经济活动从价值上进行核算和管理,离开会计工作就无法实现。会计以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检查为手段,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理一个单位占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确保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会计监督,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有关个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做为一种那个管理形式并具有特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自奴隶社会周朝开始,会计就有了发展。周朝廷和各地的奴隶主已经利用会计来管理一切贡、赋、徭、役等的征收和分配,并设有“司会”的专门官职,掌握钱粮,赋税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掌握钱粮、赋税和官廷财务收支的官吏。在古代,会计实际上市经济工作的主管。在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秦汉建立了一“入”、“出”为记账符号的定式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会计与统计就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中加以处理,会计账册成为簿,而统计账册成为籍。唐宋之际产生并完善了相当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即“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初期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下,民间出现了可以核算盈亏的“龙

衣食住行看变化_1000字

衣食住行看变化_1000字 人们常说:什么事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就把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以前的事情和现在的日子比较一 下吧!我爷爷奶奶小时候,人们穿的是自己纺织做成的粗布衣裳,夏天还好,冬天就不行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可笨了,上面还有好多的补丁呢。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呀! 可是现在,人们穿什么都讲究牌子:什么李宁、皮尔卡丹、梦特娇等等,数都数不过来了。冬天来了,人们穿上既轻又软还保暖的羽绒服,一点也不怕寒风的侵袭。那以前吃得怎么样呢?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小时候吃的太差了。每天就是红薯片、野菜,没有东西吃的时候,要靠花生根磨成淀粉填饱肚子。让我们看看现在吃的东西吧:白米白面不用说,到鼓楼夜市上走走看看,开封一楼的包子、新疆的羊肉串、广东的甘蔗汁……小吃都会让你眼花缭乱。许多小朋友平时喜欢吃的西餐食品也不少:肯德基、德克士。也许可能还想尝尝麦当劳,可能开封现在还没有。 以前人们住的条件很差。普通人家住的都是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生外熟,就是墙里面用的是泥坯,墙外面用的自己烧制的蓝砖头。三四十平方米大小,里面经常阴暗潮湿。你想,一家几代人挤在那么小的房子里,能不生病吗?富裕的

人家也强不多少,也不过房子比普通人家大一点,吃的好一点。你看看现在,家家都往小区里搬,富裕的人家还有小洋楼别墅呢!那时候,有的人家已经有了水箱煤火,但是也要等到冬天冷的时候才用,那像现在,只要稍微有点冷就把暖气或者空调打开了。 最可怜的是,那时候广大的农村没有电,当然看不上电视了,就是看一场电影也要跑好几里路呢!现在我们家家都有彩电、电脑。mp3、mp4成了大人和小朋友的好玩意了。从前,农村根本就不通公路,城市的主干道也常常是坑坑洼洼,人们出行大多都是步行。如果下点雨,出远门可就惨了,那飞溅起来的泥水随时都会亲吻你衣服和小脸。现在不但我们城里的马路又宽又平,农村的路也铺上柏油了。人们出门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可以坐公交、打的。 很多富裕的人家已经用有了自家的小汽车。苦难已经过去,现在我们在幸福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不久的将来,开封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吸引更多的五洲四海的宾朋来“七朝古都”观光旅游;我们借助中原崛起的东风,抓住“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使开封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大都市;我们开封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到处都能听到文明用语,成为世界有名的文明城市;未来的开封天更蓝、水更清、树更茂、草更绿、花更艳,到处鸟语花香,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衣 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但是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可是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裤子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我家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 食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今天,我家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我家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住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 行 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

吃穿住行看变化

吃穿住行看变化 吃穿住行看变化 李权时时间:2013年08月09日 今年是新余市复市30周年。这30年,是我市经济发展最快的30年,是民生改善最好的30年。最近,笔者采访了我市几位退休老干部,谈起新余30年的巨大变化,他们都说,变化太大了,3天3夜都讲不完。 吃:实现三个转变 家庭主妇张老太太回忆餐桌上的变化说,主要体现在3个阶段: 1983年至1993年,主要是考虑吃得饱。那时收入水平低,粮油供应指标少,副食品市场供应紧,要吃饱就要计划着吃、补充着吃(拣点茶籽、开荒种点粮菜)。直到了90年代初,情况才逐渐好转。 1994年至2003年,主要是考虑吃得好。随着收入的增加,家里餐桌上的饭菜品种丰富了,质量提高了,平日4菜(两荤两素)1汤是家常便饭。星期天,全家老小团聚,8菜1 汤很常见,节庆之日,饭菜则更加丰盛。老人和小孩们笑称,

现在真是好时代、好生活,我们是周周过节、月月过年啊。2004年至2013年,主要是考虑吃得科学。要吃得绿色无毒,吃得品种多样,吃得均衡(营养均衡,荤素均衡,粗细均衡,数量均衡等)。张老太太风趣地说,时代在前进,我这个家庭主妇也要与时俱进了,每天都看电视中的《养生堂》和《天天饮食》节目,增加自己的保健知识和提高厨艺水平,经管好自家的餐桌,让大家吃出健康来。 穿:升了三个档次 退休干部老李回忆说,城乡居民在穿着上变化显著,档次不断提升。 80年代,穿的主流是简单保暖型。表现为衣服件数少、面料粗、色泽暗、款式旧,多为自做和小作坊加工,1件衣服的价位大多为几块钱,几十元钱的衣服很少。 90年代,穿着的主流是美观舒适型。表现为衣服件数成倍增加;面料细,色泽鲜,款式新。购置衣服从买料加工到买成衣为主,1件衣服的价价格多为2位数,少数上升到3位数。进入21世纪,穿着的主流是讲纯真讲档次型。表现为衣服件数求少而精、面料重质量(纯棉、纯麻、纯丝、纯毛无污染),色泽选“洋”气,款式讲时尚和个性,1件衣服的价位多为3位数,甚至4位数。 住:上了三个台阶 采访中,退休老干部们说,复市30年来城乡住房建设有了

吃、穿、住、行的变化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一甲子的岁月。这六十年,是不寻常的六十年;这六十年,是让人荡气回肠的六十年。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心灵和感受的角度来讲,衣食住行就如一对对孪生兄弟,他们有着共同的品质,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他们共同构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又共同擎起我心灵之上那片让人想往的蔚蓝的天。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2009年10月1日我们即将要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60个生日。建国60年,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历史性的大跨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单是从百姓最普通的衣、食、住、行中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穿衣60年从穿衣保暖到高档名牌 建国60年,我国的“穿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在记忆里,那时候衣服的色彩仅有灰、黑、蓝三种颜色,样式简单,布料粗糙,翻开以前的老照片,清一色的灰色底调大家都会哑然失笑。记得我小时候的衣服都做得很大,这样才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温暖而朴实。在建国60年中,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可谓越来越高,人们更加的去追求个性、时尚、流行、品牌。衣服已不再仅仅为了保暖,更多的是为了彰显个人的性格与品位。衣服已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更彰显出当时人民的物质和精神追求。 饮食60年从吃不饱到“吃”文化 衣食住行看新中国之变化 说到吃,勾起我的回忆:70年代初期,我们一家5口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生活十分贫困,一年四季只能吃大路菜。不是逢年过节,就难得吃上顿肉,家里来了贵客,父母才肯起大早,拿上“肉票”去排长队买肉,那时副食供应不足,全城4个肉食店每天只卖几百斤肉,每次买肉若是能买上一块膘头好的肉算幸运的了。 一个星期天,我去红卫路肉食店买肉,称肉的“肥猪头”给我砍了一块红赤赤的“槽头肉”,回到家里惹得母亲好是生气,从此,我再不在红卫路肉食店那买肉了。 肉买到家里,母亲总是从肉上熬下点油来,留着以后炒菜吃,然后才炒上一锅菜。到吃饭时,母亲怕我兄弟3人吃饭没眼色,就用碗给我和两个哥哥各盛一份,叫我们到一边去吃。这样吃肉的机会一年难得几次,我和哥哥吃起来格外小心,我们排列坐在一起,先吃菜后吃肉,如遇到肉也不很快吃下,直到菜吃完了,才数数碗里剩下多少肉块,比看谁的多、谁的肉肥、谁的肉块大,然后挟在筷子上慢慢嚼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搞活,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大哥从知青组上报名高考,大年初一从已上班的“地区体委”领到一个半月工资的同时,领到省城西安本科院校录取通知书;二哥在次年从知青下放的林场应征入伍;我呢自然免去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有必要”之政策要求,“免下”在县城找到一份工作。一恍三十多年过去,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桌上肉菜成了家常菜,吃肉的花样也不断更新,也不再挑肥的买、拣肥的吃,猪肉吃腻了,就换换口味,吃羊肉、吃牛肉、吃鸡、吃鱼、吃生猛海鲜。女儿吃肉吃得刁,肥肉一点不吃,只吃带骨肉,妻子讲究身材,肥的更是不敢沾,而“猪八戒”的猪仔猪孙们总不能光长贴身瘦肉,肥肉总归要有,于是这肥肉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心得_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5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心得_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5篇】 在世界的东方有条巨龙,他的名字叫做中国。脚踏在坚实的中国大地上,黄昏给房屋镶上了一圈耀眼的金边,地上那星星点点的光斑,仿佛是祖国走过的风雨中留下的脚印,当铿锵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我耳边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我们迎来了祖国的七十周年,七十年的披荆斩棘,七十年的风雨兼程。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心得,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心得1 前几天,是国庆节,是放假的一天。我既高兴,又悲伤。高兴是因为今天的节日是庆祝祖国的胜利,悲伤是因为今天让我想起了国耻。因为这,我的悲伤因素更多了。 我想起了我们的祖先,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保护我们的幸福家园和生活。他们不惜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我们不应忘国耻,我们今天的胜利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报答祖国。我藏问自己,那些祖先们非常爱惜自己的生命,又为什么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呢?今天我想清楚了,不只是他们爱国,还因为他们相信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每当我看见自己试卷上的红叉叉时,我的脸不禁红了,因为我觉得我愧对他们,然后发誓好好学习。 没有他们就们有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每当我吃下一口飞下去是,我都会感激他们。我想,我们应保护环境,应该节约食物……因为,这都是他们辛苦打拼下来的,不能毁在我们手里。我看过关于她们的战争书。当我看到毛爷爷在宣布我们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台下的人们在欢呼。我也几乎高兴得跳起来。读完这本书时,我斗志昂昂。开始努力学习报答祖国。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忘国耻,还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是国耻让我有了斗志。我爱你祖国!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感悟心得2 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长的黑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们心潮难平,多少次我们辗转难眠,多少次我们都是为了这不同寻

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_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_朱廷辉

对于我国会计的发展,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阶段划分予以回顾与总结。郭道扬(1996)根据我国会计改革的历史进程,将其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仿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建立新中国基本会计制度阶段(1949~195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转轨变型的全面改革阶段(1978年至今);余秉峰、高一斌(1999)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认为我国会计经历了起步、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确立与运行、中国会计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20世纪80年代中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等五个阶段;王光远、吴联生(1999)以我国五十年间经济制度与模式的变革为划分标准,把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时期(1949~1980年)、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化时期(1980~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时期(1993至今);许家林、朱廷辉等(2009)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将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两大阶段,在两大阶段下再分为1949~1956年、1957~1978年、1979~1991年、1992~2002年和2003年至今五个小阶段。 本文拟以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为基础,将我国会计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以前的会计制度单行阶段、1992~2005年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共存的并行阶段、2006年至今以会计准则为主的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演进历程的梳理,以认识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有助于对我国会计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把握,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 一、会计制度单行阶段:1949~1991年 (一)1949~1991年我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即“两则”、“两制”),是我国会计制度单行阶段。 在此期间,我国会计制度演变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即1949~1957年统一会计制度建立时期、1958~1977年会计制度停滞与倒退时期及1978~1992年会计制度恢复、整顿时期。 1.初步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并借鉴引进前苏联会计模式:1949~1957年。1949~195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是新中国会计模式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学习前苏联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1)统一会计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52年。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在政务院下设财政部,12月财政部设立会计制度处,随后又经政务院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核定将会计制度处调升为会计制度司,具体管理全国的会计制度建设工作。随后,重工业部颁布了统一会计科目,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的统一会计制度。1950年3月9日,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草拟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必须统一会计制度,并要求中央各企业主管部门分别就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草拟各单位统一会计制度草案。从1950年到1951年上半年,经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审议,由中财委审定发布实施的有13个部门所属企业和经济机构的统一会计制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统一会计制度。1951年上半年,财政经济委员会在财政部内设置的会计规章审议委员会又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的重要文件。1951年7月,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全国资产核资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及估价暂行办法》、《国营企业核定资金暂行办法》和《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及估计会计处理暂行办法》。1951年11月,财政部召开了全国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讨论制定了《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及会计科目》、《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和《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及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随后,各工业部局又召开 中国会计六十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基于会计制度与准则演进的视角 朱廷辉马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430073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600)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会计在波折中前进、在摸索中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国际会计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企业会计制度到企业会计准则演进的发展历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取代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会计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而企业会计制度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发展,以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趋于统一并向会计准则过渡,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也是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会计发展会计改革

会计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会计史的发展,分别是:我国会计的发展简史及其发展过程(具体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史;问题;展望;意义 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因而,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专业教育与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后,系统地学习会计史,研究会计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就十分必要,既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会计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古代会计 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出现了记数的必要,有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这些都是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会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感想体会精选3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感想体会精选3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感想体会【1】 祖国,那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见证了你不断奋进的灵魂。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原,到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中国的开国大典,再到令中华儿女引以为豪的北京奥运会……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为了维护祖国利益,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祖国,那名山大川是你挺直的脊梁,那肥沃土地是你健壮的体魄,那江河湖海是你甘甜的乳汁。祖国,你拥有着雄伟壮观的五岳,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插入云霄的黄山……祖国,你拥有波涛汹涌的淮河,波澜壮阔的长江,“一碗水,半完沙”的黄河……祖国,你拥有着一望无际的平原,高高耸立的青藏高原……祖国,你用你满身的宝哺育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 祖国,我爱你那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多少年前,中国就有了“四大发明”;多少年前,唐朝李春就设计了石拱桥……多少年来,中华儿女用他们的智慧,建设了一个锦绣中华。 祖国是母亲,我们是母亲膝下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我们要刻苦学知识,潜心学文化,把满腔爱国情和对母亲的爱,化为报国的力,献给我亲爱的中华!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变化感想体会【2】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xx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xx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短短xx年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的光辉篇章。 伴随着整个国家前进的步伐,首都北京在这辉煌的xx年里,同样书写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华章。xx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都人民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首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就。放眼今日京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

衣食住行看变化

我爷爷奶奶小时候,人们穿的是自己纺织做成的粗布衣裳,夏天还好,冬天就不行了,厚厚的棉衣、棉裤可笨了,上面还有好多的补丁呢。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呀!可是现在,人们穿什么都讲究牌子:什么李宁、皮尔卡丹、梦特娇等等,数都数不过来了。冬天来了,人们穿上既轻又软还保暖的羽绒服,一点也不怕寒风的侵袭。 那以前吃得怎么样呢?听爷爷奶奶说,他们小时候吃的太差了。每天就是红薯片、野菜,没有东西吃的时候,要靠花生根磨成淀粉填饱肚子。让我们看看现在吃的东西吧:白米白面不用说,到鼓楼夜市上走走看看,开封一楼的包子、新疆的羊肉串、广东的甘蔗汁……小吃都会让你眼花缭乱。许多小朋友平时喜欢吃的西餐食品也不少:肯德基、德克士。也许可能还想尝尝麦当劳,可能开封现在还没有。 以前人们住的条件很差。普通人家住的都是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生外熟,就是墙里面用的是泥坯,墙外面用的自己烧制的蓝砖头。三四十平方米大小,里面经常阴暗潮湿。你想,一家几代人挤在那么小的房子里,能不生病吗?富裕的人家也强不多少,也不过房子比普通人家大一点,吃的好一点。你看看现在,家家都往小区里搬,富裕的人家还有小洋楼别墅呢!那时候,有的人家已经有了水箱煤火,但是也要等到冬天冷的时候才用,那像现在,只要稍微有点冷就把暖气或者空调打开了。最可怜的是,那时候广大的农村没有电,当然看不上电视了,就是看一场电影也要跑好几里路呢!现在我们家家都有彩电、电脑。mp3、mp4成了大人和小朋友的好玩意了。 从前,农村根本就不通公路,城市的主干道也常常是坑坑洼洼,人们出行大多都是步行。如果下点雨,出远门可就惨了,那飞溅起来的泥水随时都会亲吻你衣服和小脸。现在不但我们城里的马路又宽又平,农村的路也铺上柏油了。人们出门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还可以坐公交、打的。很多富裕的人家已经用有了自家的小汽车。 苦难已经过去,现在我们在幸福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不久的将来,开封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吸引更多的五洲四海的宾朋来“七朝古都”观光旅游;我们借助中原崛起的东风,抓住“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使开封成为世界级的商业大都市;我们开封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到处都能听到文明用语,成为世界有名的文明城市;未来的开封天更蓝、水更清、树更茂、草更绿、花更艳,到处鸟语花香,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 我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不过,好日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呀!

衣 食 住 行 的 变 化

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校:栾川县实验中学 班级: 七一班 组长:吴冰洁 组员;李鑫党钦鲁会强 搜集资料:李鑫 整理资料:吴冰洁党钦 打印文字:鲁会强 拍摄图片:吴冰洁 辅导老师:贺玲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全国人民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到今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个时代的变迁所引发的故事吧。 时代的巨轮已经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着百姓的生活质量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从栾川这一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到巨大的变化。 衣注重追求品牌和时尚 衣食住行。服装是一种时代的标志,也是一幅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从衣着穿戴上,就可以寻找到时代变化的脉搏。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所用布料是凭布票到供销社购买的。大人们做衣服时尽可能缝制的宽大一些,让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能多穿几年,是在穿不成了就缝补一下再给小一点的孩子穿;所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他们一年四季的服装都是当时农村最具特点的对襟袄,大裤裆,脚上穿着千层底;颜色更是单调,基本就是黑,蓝,灰,绿,等几种颜色;在膝盖处,袖肘处,往往会补上补丁,补丁上在摞上补丁。为了省布料,一身衣服吧,可以拆补着穿。春天将棉衣拆成夹衣,夏天把夹衣改成单衣,秋天单衣再改成夹衣,冬天把夹衣改成单衣。然而这一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乡人衣着打扮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四季穿着分明,开始随时代而变换款式,开始追求时尚,几乎和城里人没有了区别。过去穿衣上的捉襟见肘,已成历史不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商业信息的发达,人们穿衣的

吃 穿 住 行 用 学 中国农民生活六大变迁

吃穿住行用学中国农民生活六大变迁 2008年10月13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大中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小】 2006年4月3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神山镇东南村农民方贵钦夫妇和乡亲们自费赴北京旅游。 尹召功摄 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 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 变化一: 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 【今昔对比】“大包干以前,我家5口人,每季生产队分粮食,用褂子就能兜回家, 经常挨饿。”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钱西村的钱永言上世纪80年代在村里担任干部,80年 代后期开始从事水产养殖,现在已经是一名农民企业家。他说:“以前天天种田都吃不饱, 现在不但吃饱,而且吃得好。” 【数字与点评】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反映的是农民生活“跨越贫困进入温饱,跨 越温饱进入小康”的两大变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恩格尔 系数高达70%。80年代开始,随着包产到户广泛开展,我国农民一举跨越了温饱线,恩 格尔系数降到60%。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包括农业税取消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生活继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达到了小康线。 变化二: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今昔对比】“以前,孩子们的衣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好几个孩子穿,哥哥穿 小了传给弟弟。可不像现在,一个孩子漂亮的衣服可能就有一大箱。”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杨

2019年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祖国发展变化感悟感想五篇

2019年中国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祖国发展变化感悟感想五篇 祖国70年心得感悟【1】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未来的向往,从新中国建立伊始,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从此中国走上了自己的开挂人生。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如今在国际舞台上华丽转身,展现自身的大国风采,孕育厚积薄发的力量。 回望过去70载,我们努力创造一个个奇迹,成就一滴一点的辉煌。两弹的成功爆破飘起的蘑菇云,意味着我们不再任人宰割;量子通信在星空中守望,意味着我们跃升科技的领跑者;深海勇士号下至海洋最深处,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畅游深海,保卫海上家园……我们终于可以实现“上至九天揽月,下至五洋捉鳖”的科技强国梦。 不仅如此,我们一雪前耻。把港澳拥护祖国母亲的怀抱;成功申入世贸的艰辛,到主动发起“一带一路”项目的倡议,积极融

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成为时代的领跑者;曾经抗美援朝的血肉拼搏,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坚定信念把国民带回家。我们不再忍气吞声,我们不再被动的驱使前行。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肩负祖国伟大复兴的责任,开辟出祖国的一片新天地。 当然,祖国的强大越来越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但在这个和平与动荡并存的时代,我们依旧要时刻秉承着忧患意识,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屠杀30万生灵的残暴行径还历历在目,日本却有否认历史,回避历史的妄想与嫌疑;全球化的浪潮还在向前推进,却依旧有“贸易保护”“逆全球化”的逆浪阻挡。因此,我们既要好好的把握发展的机遇,也要始终保持着忧患意识,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生存,国家才能迎接挑战,并不断克服磨练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一路走来,前方的路还依旧漫长。但过去不意味着过去,我们依旧要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继承70年的中国精神,展望未来,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 祖国70年心得感悟【2】 我的祖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中国,她养育中华儿女度过了五千多年的岁月,承载着我们无数的成长与梦想。她像一

从衣食住行看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十.一”是祖国的生日,在天安门前,我国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式,阅兵式上展示的先进武器装备显示出我们的国防日益强大,游行群众的良好精神面貌更是反映出我们祖国六十来的巨大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也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祖国的强盛。 衣。以前人们衣服的颜色似乎象黑白电视画面一样,沉闷而单调;样式也多是不变的中山装。由于没有钱买衣服,人们的衣服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添置一件新衣服。现在的衣服多种多样,花花绿绿,就在我们上千人的学校里也很难见到同学穿同样的衣服。穿打补丁衣服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食。听爷爷说,由于物质匮乏,过去的年代,人们很少能吃上一顿饱饭,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就是因为那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而现在超市和市场里食品丰富,价格便宜,购买方便;酒楼、饭店更是比比皆是;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也成了我们小朋友的最爱。现在人们饮食更加注重营养和健康。 住。过去人们经常是几代十几口人住在面积不大的小平房里,屋里的床铺分好几层,生活很不方便。现在人们富裕了,很多农民也盖起了楼房,城里更是高楼林立,人们的居住面积不但扩大了,而且还要进行装修,不同的房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居住的环境更加舒适了。 行。以前道路的条件很差,大都是土路,人们出行基本是靠脚走路,后来虽然有了自行车、摩托车,但比起现在,大街上出租车招手即停,并

且很多人家都有了私家车,这变化可真是大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出现也让交通变得更加通畅,坐飞机出游已经不在是梦想了。听爸爸说,丹东到沈阳也要建铁路客运专线了,那时从丹东到沈阳将从目前的最快3个多小时缩减为仅需40多分钟哩! 祖国六十年里的变化有很多很多,有的变化也很大很大,如神舟飞船上天、奥运会成功举办、香港和澳门回归……,但仅仅是身边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就已经让我万分惊叹了。我相信:随着祖国的发展,我们的家园必将变得更加美丽!

衣食住行礼仪

衣食住行礼仪 衣食住行礼仪 (一) 冠礼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开始算做成人,由父母替他请宾加冠(在未加冠的时候,或把头发剪短,披向两面,叫做“两髦”;或把头发打成结,叫做“总角”),在宗庙里行礼。加冠共分三次:初次加缁布冠(黑色的布制成的帽),次加皮弁{ 音biàn }(白鹿皮制成的帽),又次加爵弁(红黑色的布制成的帽)。加冠以后,又由宾替他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卜商字子夏,字和名在意义上总是有联带关系的,不管是正是反),此后便算成人,可以出来与社会交际了。女子到十五岁也要加笄(安发的簪),加笄以后便算成人。 (二) 相见礼 古人初次相见,必须请第三者介绍。去见人的人必须向所见的人行贽礼,贽就是见面时赠送的礼品:大贽用玉帛,小贽用禽兽果脯等物。见面时,宾主揖让,礼节颇繁。相见后又有主人拜宾还贽之礼。 (三) 乡饮酒礼 这是居乡聚会之礼。行礼时,有主,有宾,有介(副宾)。由年纪最老的人做大宾,饮酒奏乐,揖让周旋。据说这是表明“尊长养老”的意思。由国君召集大夫士开宴会叫做“燕礼”,据说燕礼是明君臣之义的。

(四) 乡射礼 乡饮酒之后多行此礼。射鹄设在堂下,比射的人一对对的揖让升堂,揖让下堂;在堂上比射,比输的人在堂下饮罚酒。周旋礼仪也很可观。孔圣人对射礼曾批评过一句“其争也君子”的话。由国君召集大夫士比射的礼,叫做大射,典礼格外隆重。射礼之外,还有一种投壶礼,是宾主用箭投射壶中,中者为胜。 (五) 聘礼 诸侯派使臣到友邦去问好,叫做聘礼(天子有时也派使臣聘问诸侯,诸侯也派使臣聘问天子)。聘礼与朝礼一般,必有贡献,大致用玉帛之类。聘使在本国君主前受了隆重的任使的礼命;到了所聘的国,先受那国君主的慰劳,然后在那国的宗庙里献币行礼。聘后又有宾主宴会与主君赠贿之礼。 (六) 朝觐礼 诸侯朝见天子,叫做朝觐礼。据说行朝礼时,天子朝服依屏南面受礼,诸侯北面拜见。朝后也行宾主享礼。春秋时,小国诸侯对大国诸侯也行朝礼,其制度不可详考,大致礼数较为平等。晋文、襄二公做盟主的时候,曾定下“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制度。 (七) 丧礼 丧礼是古人所最重视的礼,记载最多,虽然不可靠的居大部份,但是大致的情形还可以想象出来。据说凡有病将死的人必须睡在正屋的北墙下,死后移到牖下。刚死时,由一个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上屋向北面招魂三次,下屋时由另一个人把这衣服盖在死人的身上(这衣服是不用以袭殓的)。于是设奠,赴告,受吊,男

会计披露变迁历程的回顾及分析

会计披露变迁历程的回顾及分析 目前,会计披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披露手段的创新。 标签:会计披露历程 0引言 会计披露起源于复式簿记,在其漫长的发展中曾先后经历以账簿披露为主体、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以及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等发展阶段。引致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对于会计信息的新需求。 从16世纪到18世纪,就世界范围来看,会计披露实践虽然先后经历过上述几次转变,但这些都仅仅是对原有账薄披露方式边际的、局部的调整。会计披据实践真正的变革发生于19世纪。在英国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得到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公司制企业。为了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同时也是为了解除经营者的受托经营责任,经营者定期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已成必然。与此同时,历经3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已经为会计披露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844年英国颁发了《公司法>,对会计披露的形式——资产负债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随后的1856年修订的《公司法》又对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予以规范,从此,会计披露实践全面进入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的时期。 1以资产负债表披露为中心的阶段 在19世纪,会计披露实践是通过会计信息生产者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资产负债表的方式来实现的,当时之所以采用这种会计披露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1外部使用者对于资产安全保障的关注。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讲,当他(她)将自己的资产交付给经营者进行经营时,首先关注的是自己所投人资产的安全性问题,保证投人资本的完整无损是经营者所承担诸项受托经营责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前提下,投资者才会进一步考虑资产的收益性问题,这就决定了投资者必然倚重资产负债表所披露的信息;对于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表传递着非常关键的关于企业偿债能力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等项目,债权人可以及时获取企业资本结构的有关信息,并对其相应债权的安全度作出评价;对于供应商来讲,通过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有关往来项目,供应商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评价,进而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 1.2政府对于资产负债表的重视。其一,政府借助资产负债表实现其征税目的,例如在德国有一段时期的税率就是依据债务额和不动产的相对比率来确定的;其二,政府借助资产负债表加强对企业的管制。

吃穿住行教案

吃穿住话古今(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二个主题《吃穿住话古今(二)》。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已经从吃的方面感受到了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本课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服饰的变化去看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的同时,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让学生从服饰的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延续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融。 学情分析: 历史上人们的生活,与今天的学生相距甚远,本节课重在让学生在认识、交流中,知昨天看今天话明天想未来,看中国想世界,通过课前搜集不同的衣料和不同服饰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在了解服饰的发展变化中,看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学会用比较与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纺织的产生与发展,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通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纺织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3.学习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从服饰看历史,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各种布料布头,不同服饰人物图片,查找关于书中34页丝衣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那你可要看仔细啦,想一想这些图片之间有什么不同?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服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穿着从古至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节课我们从吃的角度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服饰来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继续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二)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我国各朝代的服饰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图片中人物的服饰不同。教师直接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服饰看历史 1.自由读课文34、35页,在书中划出黄道婆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了解从古到今人们的衣料有哪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