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史学概论复习试题

大学史学概论复习试题
大学史学概论复习试题

《史学概论》

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先辈们的经历中学到生存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A.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B.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史师”的需要。

A. “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的实践)

B. “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

C.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3、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4、历史学的本体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区别:世界观是对整个宇宙的观点看法,而社会历史观则主要集中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看法

5、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论争

A、人本主义(强调主观):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史学本体论):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这是一种主张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其中包含两种倾向,一是(领袖、精英人物决定论)强调领袖、精英人物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是代表者;二是(大众群体决定论)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代表者。

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的第二个特点: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看到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比忽视精神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科学主义或结构功能主义的史学本体论胜出一筹;但是它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客观条件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尤其看不到引起人们的思想、意志、目的、动机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源来自于物质生

活,看不到其发展演变也是有规律的,并由此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存在,从而陷入了谬误。

B、科学主义(强调客观):在当代西方主要表现为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经过经验观察到的“经验世界”一起“经验规律”才具有首要意义。第一特点:认为人类社会总是存在一些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在长期里、甚至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功能总体系”理论:认为该系统有A(经济子系统)、G(政治子系统)、I(社会组织子系统)、L(文化价值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四个字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历史的进化,同时他强调文化价值观念子系统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特点:他不同意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断言历史毫无规律可言,肯定其中存在着某些不以人意识为转移的规律。但是其中的规律不是因果必然性的规律,只是根据经验观察到的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归纳出来的一些结构或模式。

C、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双方都看到了真理的某些方面,但都走上了极端失于余片面,甚至流于荒谬。

D、多元折中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上面两者的结合,特点是:“强调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因素是多重多样的人为的、客观的等等因素都有。解释某种历史时比较泛,解释不清,什么都可以解释同时又什么都解释不清,因为他否定了任何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有其终极原因或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从而否认有共同的因果必然性的规律。

6、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关系P27

史学方法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移情式领悟方法:主张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代表:柯林武德,兰克学派;法则归纳式方法:又称实证归纳方法,主张根据多次经验观察到的常规性的法则或结构模式。代表:密尔五法,年鉴学派)

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

史学本体论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历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了史学的理论体系。三者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其中以社会历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本体论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研究者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会相应持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历史学本体论直接主导着方法论和史学认识论。

7、后现代主义P3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倡导者:法国的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哲学思潮,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猛烈地批判和否定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确立的一系列理念,由于其否定的对象主要是18世纪以来在西方居于主流地位的“现代理性”,这股思潮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这一哲学的本体论可称之为“文本本体论”。它把一切认识对象,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认识对象都归结为“文本”,认为一切“文本”本身都没有确定不变的内涵,由此决定它在认识论上持一种具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特征的认识论,强调人对文本含义的解读,也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任何解读都只是具有见仁见智的相对价值,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或任何他人的解读宣称为唯一真理。

后现代主义强调历史具有相对性,有助于提醒人们防止陷入武断和偏执的谬误。但是它根本否认历史学揭示历史真相和科学真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由此也就根本否定了历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品格和存在价值,一切有志于追求历史真理的人们都是不能赞同的。

8、孔德对社会历史规律和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

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实证主义创始人。认为实证哲学的首要特征在于,它认为一切现象都服从于恒定不变的自然规律……我们任务就是致力于精确地发现这些规律……

他倡导的实证哲学所要探求的“自然规律”就是把观察到的现象“按相继和相似的自然关系”加以联系,从而归纳出来的共同“恒定趋势”。孔德的实证哲学除了有一套方法论外,也包含着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就是认为我们所观察到得现象本身并不存在因果必然性的规律,因而人们也根本不能去认识那种规律,只能凭观察结果去归纳出现象之间的“相继和相似的自然关系”的“恒定趋势”。这种本体论和认识论进一步推演,就会导致唯心论。他认为,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和比较三种方法。

他把人类进化的历史主要归结为心智进步的历史,提出“三阶段”的进化规律:第一阶段为神学阶段,第二阶段为形而上学阶段,第三阶段为实证阶段。

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实证逻辑体系》等。

9、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史观发现: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的物质生产实践能力(决定)是人类历史发展

演变的终极原因或终极动力;它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就是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与之相应生产能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的社会交往方式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规律。

10、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7—198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在中世纪史、世界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著述丰富。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所写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1978)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书较全面地回顾了20世纪以来历史学研究的主要变化,包括史学领域的扩大、各社会科学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对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影响等。其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世界的社会和文化史》、《中世纪的教皇制》等。

奥古斯丁: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他开创了基督教神学史观体系,对以后整个西方中世纪的编年史学合理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1、兰克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列入科学之列。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

代表人物:德国的魏茨、吉泽布雷希特,英国的斯塔布斯、阿克顿勋爵和剑桥学派等。

12、年鉴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的创始人被公认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在1929年初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而费弗尔和布洛赫则被视为年鉴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

年鉴学派旗帜鲜明地反对作为“人文学科”的西方传统史学把历史归结为政治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的展现过程,认为普通人的状况才是决定社会历史面貌的基本因素;反对把历史学限定在只能叙述以精英人物为中心的事件而不能探求法则的“人文学科”,强调历史学应该成为一门研究普通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结构”或“模式”的社会科学或“发展式的史学”;他们博采各学的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了经济史、社会史、心态史等领域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模式”和“结构”。

但是历史观的局限使他们既看不到那些“模式”和“结构”本来就是有他们刻意研究的那些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造成的,更看不到它们也是随着那些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过程的改变而改变的。相反他们看到得只是“静止不动的历史”看不到变动的历史。

13、“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指的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实际运用的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方法论”指的是对那些规则、步骤和指导原则的性质、特点和适用范围等所做的理论阐释。简言之,方法论就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或者说们就是关于各种研究方法的性质、特点、功用以及怎样适当地运用的理论。

14、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

技术性方法,是确定历史事实的方法。诸如,怎样搜集、考订和辨识史料,怎样对史料、史实进行分类、排比,怎样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而避免混乱的推理等等问题这些技术性、技巧性问题的方法,就是技术性方法。历史学运用的各种技术性方法,本质上都是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和演绎法。

导向性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指导自己如何进行判断和推理的理论原则。那些原则实际上是由一定的世界观或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

技术性方法主要是帮助研究者“确定事实”的方法,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帮助研究者“解释事实”的方法。由于导向性方法是从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解释事实”的指导原则,由此决定,持有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观,就会采用什么样的解释原则和方法。

两者的根本区别:其一,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历史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相联系。其二,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

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根本区别,决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能相互取代的互补关系。

15、什么是史料(概念)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1

(1)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2)按时间先后整理;

18、史料的鉴别

史料的鉴别或考证有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A、史书的辨伪:明代胡应麟的辨别伪书的方法:

(1)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

(2)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严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3)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此书

(4)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无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5)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

(6)考察书中所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7)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

(8)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胡应麟(1551—1602)明代学者。字元瑞,后更字明瑞。浙江兰溪人。藏书丰富,达四万于卷。在史学方面,主要从事对史书、史家及史事的评论,间或对某些史实做出考订。他认为,史家除具备才、学、识三长外,还必须做到“公正”和“直笔”,五者兼备。

梁启超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

(1)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突然出现者,十有九皆伪;

(2)其书遂前代有著录,然后久经散佚,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与旧本完全不同者,什有九皆伪;

(3)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历来不明者,即不可轻信;

(4)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明者。

(5)其书原本经前人称引,确有佐证,而今本与之歧义者,则今本必伪;

(6)其书题某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全伪或部分必伪;

(7)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有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需甚加选择;

(8)书中所言,确实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

(9)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二俱伪;

(10)各时代之文体,盖天然界划,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

(11)各时代之社会状况,齐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推见其崖略。若其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

(12)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伪。

B、史料的校勘

陈垣在前人校勘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校勘实践的经验,在所著《校勘学释例》中提出了“校书四则”,可供我们参考和采用。

(1)对校法。这是校勘中最简单、稳定的方法。即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读。(内校法)

(2)本校法。即本书前后互证,选摘异同处,进行比较判定,以求知其中谬误之处。此法在未得到祖本与别本之前最适合采用。(内校法)

(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外校法)

(4)理校法。这是根据书文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色,对书中的内容加以校勘的一种方法。

C、史事的考证

历代流传下来的历史典籍中,记载的史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经常存在程度不同的背离,由此出现伪事。伪事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主要的根源在于史家的历史观和所处的阶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从而在史料的取舍、记载的方法和史事的评价上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利益倾向折射到历史记述之中,因

而其中参杂了各种偏见歪曲。

史事考证方法有:

(1)求源法:即追寻史料的原始来源

(2)反证法:即举出有力的反证,以判断是非

(3)旁证法:即利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依据,对某一些史事加以他证或补证

(4)理证法:前代史事未必皆有记载,或原有记载现已消失,或找不到任何证据,需以学理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这就是理证法。主要是运用正确的逻辑推理,达到考证史事真伪的目的。

19、比较史学方法及代表人物

“历史比较研究”(概念):是指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实证的比较研究的实践。它包括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时间系列上的前后阶段的纵向比较,或空间系列上的同一阶段的横向异同比较

“比较史学”:是指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一套理论与方法体系。

“比较史学方法”:是指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其得到史学界承认,是从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克(西方史家称之为“比较史学之父”)开始的。马克?布洛克: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论欧洲社会的历史比较》的讲演,被认为是对比较史学最权威最系统的阐发之一,主要代表作有《神灵的国王》《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历史学家的技艺》等。

近代历史比较考察代表人物:维柯、赫尔德、孔德、密尔,马克思伪科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

应用价值:

(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20、计量史学方法

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代表人物:法国布罗代尔和拉杜里,美国康拉德、福格尔(1964《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

A、应用价值

首先,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地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地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或予以确证,或加以修正,或予以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这些对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再者,研究实践表明,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以及在探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替代的独特功用。

B、局限性

一些计量史学方法的倡导者过分夸大这种方法的作用,甚至断言,使用计量方法就能从历史现象中归纳出法则或规律,就能把历史学变成真正的科学。但是计量结果只能为重建历史大厦提供某些组件,而且只能提供可以通过计量方法制作出来的部件或组件,而不是全部的部件或组件,更不可能提供大厦本身。此外,计量史学方法的倡导者夸大了计量证据的客观性,认为教学工具,特别是计算机那样的工具本身就具有排除主观任意性的功能,只要恰当地运用计量方法,就能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单方面说,计量方法的确有助于防止主观任意性。但它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的限度实际上与传统的史料或史实考据方法是一样的,即主要限于在单项的史料或史

B、功用:

首先,口述史学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

其次,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

C、主要缺陷

口述史学方法在运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由于这一切是建立在人们以往情况回忆的基础上的,而回忆的情况往往是难以保证准确的,这里既有因年代久远、记忆不清而出现的失实,也有回忆者因自己的立场、观点所致的偏颇,如果将这样的口述材料不加分析地运用于历史著作,那将导致历史著作与历史事实的背离,口述史学方法的优势、功用将无从谈起。

但是由于口述史料的上述特点,在使用口述资料时,必须对其进行比其他史料更为严格、审慎的辨别,以剔除其中的不实之处。至于口述者立场、观点等因素导致的偏颇,则更需要一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分析、甄别。

22、心理史学方法

A、概念: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的行为,对历史现象做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B、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当代西方心理史学方法的产生,是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为开端的。它是在社会发展进程和历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本身的一些特征,通过弗洛伊德等人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初步努力而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流行,是心理史学方法兴起的直接原因。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

23、历史客观主义

概念:历史客观主义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除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有的还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兰克和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史学认识论的突出代表。相反,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的。

24、历史相对主义

概念:历史相对主义(历史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论和怀疑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建构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的表达。后现代主义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相反,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认为,客体历史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接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

美国史学家贝克尔《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把一切历史归结到人们的历史意识或记忆,强调人们不可能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

24、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

每一项历史认识都包含着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事实判断:可以称之为考实性认识,它是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获得的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事实判断的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事实的真相,为进行其他两个层次的判断打下基础。

第二层次成因判断:可以称之为因果关系或规律性的认识,它是在已经确认的事实基础上对各个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联系的认识;成因判断是研究者完成了事实判断以后,总要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事实做出解释。对事实的这种解释,我们称之为成因判断。成因判断就是对历史事实出现的原因做出判断,实际上就对事实出现的因果规律性做出判断。

第三个层次价值判断:可以称之为评价性认识,它是在前两个层次的认识基础上对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制度和过程等进行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的评价以资鉴于现实的认识。价值判断就是研究者对他所研究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或过程的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做出判断。

事实、成因和价值这三个层次的判断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简略的归结为:事实判断是基础,成因判断是关键,价值判断是目的和归宿。事实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成因判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价值判断回答“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三个层次的判断组合起来形成以个完整的历史认识。

《史学概论》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2、意大利史学家贝奈戴?克罗齐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3、史的初意是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

4、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5、实证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6、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基础。

7、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天命史观、五德史观、圣人史观。

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梁启超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1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1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三个部分。

1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13、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14、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15、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

16、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17、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复古与反神学为主题。

18、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理性和进步为主题。

19、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浪漫主义 -自由主义史

学,中后期是兰克学派,下半叶是实证主义史学。

20、1845-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21、当代西方新史学各流派大多是在年鉴学派学派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2、汤因比认为挑战与应战是文明起源的规律。

23、斯宾格勒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

24、记言、记事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体裁。

25、史书的体例包括史书序言的设置、标题的设计、引文、附录、注释的编纂方式和记时、记地的惯例等在内。

26、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今人编纂史书多用公元纪年法。

27、中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是纪传体、编年体、记事本末体,而近代以来史书体裁的主流是章节体。

28、历史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29.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到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发展到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再发展到唯物史观主导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30.后现代主义把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统统贬称为“大讲述”,倡言“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等主张。

31.新康德主义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他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价值知识。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历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

1、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

①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样是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历史学与科学一样也要揭示事物、现象发展运动规律。

历史学具有时间一去不复返,空间不可接近,事实的强烈个别性和一次性特点。2、历史学的内容是科学的,其表现形式是讲求表达艺术的。

①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述,而文字的表述方式即是一门艺术。

②史学研究对个别事物的描述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

2、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整个西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的——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使历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并且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促进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尤其是他们在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的作用;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结构观念以及他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对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重新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学理论的兴趣。

3、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历史认识的主体:广义——现实的人类,狭义——历史研究者或史学工作者。

历史认识的客体:客观存在的历史。主、客体是相对应的

4、历史认识的现实客体与潜在客体是什么?

⑴现实的认识客体:已被纳入主体的历史认识活动,并为主体的认识所指向的那些客观历史。

⑵潜在的认识客体:客观上已发生过、但尚未被主体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历史。

5、怎样理解马克思注意所说的“现实的人”含义?

第一,它首先指的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人。

第二,它是指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或“隶属于阶级”的人。

第三,它是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着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

6.怎样理解经验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内涵及其根本区别?

内涵:经验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不变秩序”所作的单纯的经验性归纳,不包含“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科学规律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因果必然性的链条”的“不变秩序”的全称判断。

根本区别:(1)经验规律是仅仅根据经验观察到的重复性事件做出的归纳,其中没有包含“为什么”重复出现的了“因果链条”,简言之,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规律;

(2)科学规律则包含“因果链条”,那“因果链条”虽然也是经验事实为依据,但不是局限于单层面的事实,而必须包括“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而且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那“因”和“果”两个层面的事实是否存在着因果必然性的联系。经过实践确认的因果必然性联系,就是包含了“因果链条”的科学规律,简言之,就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规律。

7.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客观限定性: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关系:

(1)一方面,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实践能力的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他们先辈和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及其所造成的条件的限制。

(2)另一方面,人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总要不断地有所发展,从而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突破那些限制。8.什么是史料?怎样理解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1)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根据史料存在的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也称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2)价值: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复、完备、连续和系统远见,所以成为重要史料的来源。实物史料的发掘和发现不仅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记载中的错误,并增强人们对历史的真实感。因此,实物史料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特别是没有记载的历史时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实物史料和文献资料对于研究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

9.试简述辨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实录直书

(2)辨伪的方法归结为八点:

①“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的目录书是否著录过。

②“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艺文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③“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

④“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这部书中的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⑤“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文体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

⑥“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察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⑦“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

⑧“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察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10.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它有什么应用价值?

比较史学方法,指的是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价值:(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11.“史”有哪些含义?

“史”最初是指掌握简册的文官,后来具有掌存文告及记载史事的职能。即初意为官职和任这种官的人。

至战国时期,“史”具有了记载性文件的含义。

12.怎样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提出)

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

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

三是历史是按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

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三、论述题:

1、史学概论的内涵与体系

内涵(内容):以研究历史的历史学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探讨历史学本身的规律;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研究和史学本身的理论考察;提高整个历史学界研究水平的需要。

内容决定范围(体系问题)1)历史观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历史运动;历史动力;史学功能

2)历史编纂学

3)历史文献学

4)史学发展史:史学家、史著、史学思潮、史学理论发展史(史学史)

5)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2、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历史教学改革需要;发展新时期史学工作的需要;提高史学工作水平、史学工作者素质的需要;了解史学与现实社会关系,教育上的作用。

3、什么是历史,历史与历史著述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是人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1)区别:概念与性质的区别;历史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历史著述是主观的认识;历史是唯一的,永恒的,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可改变;而历史认识则是丰富多样的,不断变化的。

(2)联系:二者关系密切,原材料与加工品之间关系,前者为基础,著述极力反映真实的历史。

4、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1)有关“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近代以前史学实践的两种倾向;十九世纪西方史学实践的艺术倾向和科学倾向;二十世纪史学学科性质的科学和艺术之争。

(2)史学是科学而非艺术:

历史学是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①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事物,同样是不以任何个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②历史学与科学一样也要揭示事物、现象发展运动规律。时间一去不复返,空间不可接近,事实的强烈个别性和一次性特点。

(3)历史学的内容是科学的,其表现形式是讲求表达艺术的。历史学离不开文字的表述,而文字的表述方式即是一门艺术;史学研究对个别事物的描述离不开形象思维,即艺术思维方式。

5.试论述兰克学派的史学思想及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1)①兰克史学的核心是客观主义,兰克史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原则是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唯一途径就是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并加以科学的考证。

②兰克所创立的史观后来被称为历史主义,其核心是坚持历史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即历史的特殊性

③用神秘的基督教神学解释历史,相信上帝无处不在,上帝主宰一切。

(2)影响:兰克创立的历史研究和教学方法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用研究班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批又一批历史学家。时至今日,西方许多历史学家仍把兰克奉为史学的正宗嫡祖。

6、简述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

(1)布罗代尔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2)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所谓长时

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

(3)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7.什么是规律?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规律: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事物本省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方面。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经典表述。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前一层的意思就是后来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后一层的意思是讲述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作用下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目前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前一层意思表述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后一层意思表述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只是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各民族历史进程中的表现形式所作的大体上的归纳,并非普遍规律本身,因为许多民族的历史都没有严格按照那样的顺序演进,就足以证明那个顺序不可能是普遍规律。

另一种见解认为,两层意思是一个整体,都是表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社会形态的演进方面,虽然有的民族的历史进程不一定严格按照那样的顺序演进,但从总体上看,总的演进轨道并没有脱离那个顺序。

史学概论曲师大期末参考

【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是对史学研究成果作知识性反思的理论产物。集中回答历史知识如何形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题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形成历史认识的诸多因素,历史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历史认识的检验等。

【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普遍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评判过去的依据,历史就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史,历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揭示人类理性,启迪民智,提倡写广义的社会文化史,主张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行和可预见性。理性主义史学在反对宗教神学,推翻专制政权的斗争中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也有过分夸大理性,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否定中世纪种种非历史主义弊端。

【元史学】史学理论术语,英语为Metahistory,直译是史学之后,与历史哲学近似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指历史持一种思辨的态度,关注那些广泛的、经验上不可证实的问题。诸如人类历史的普遍模式和最终意义;也可指一种脱离通常史学实践的批评形式,它把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和表现的方式而加以分析。1973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一书,促进了人民对于元史学的探讨,并标志着当代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柯林伍德】英国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在哲学上属于新黑格尔派。他的史学理论集中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他认为所谓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解释历史的思想和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论,强调不存在普遍使用的客观历史真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勒高夫】法国当代历史学家。主要从事西方中世纪史研究。继承费弗尔和布罗代尔以来年鉴学派的思路和治学方法,在队中世纪文化、心态、和感觉表象的研究中有所创新,是年鉴学派-新史学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新史学》《圣路易》等。

【历史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或理论。是对史学研究成果作知识性反思的理论产物。集中回答历史知识如何形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题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形成历史认识的诸多因素,历史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历史认识的检验等。

【理性主义史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弥漫欧洲的理性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当时的史学领域占据支配地位。理性主义史学家提倡理性主义史观,认为普遍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评

判过去的依据,历史就是人类理性的发展史,历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揭示人类理性,启迪民智,提倡写广义的社会文化史,主张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相信历史运动的前进行和可预见性。理性主义史学在反对宗教神学,推翻专制政权的斗争中曾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也有过分夸大理性,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

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否定中世纪种种非历史主义弊端。

【元史学】史学理论术语,英语为Metahistory,直译是史学之后,与历史哲学近似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指历史持一种思辨的态度,关注那些广泛的、经验上不可证实的问题。诸如人类历史的普遍模式和最终意义;也可指一种脱离通常史学实践的批评形式,它把史学作为一种研究和表现的方式而加以分析。1973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一书,促进了人民对于元史学的探讨,并标志着当代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柯林伍德】英国现代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在哲学上属于新黑格尔派。他的史学理论集中在《历史的观念》一书中。他认为所谓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史的基础不是史实,而是解释历史的思想和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论,强调不存在普遍使用的客观历史真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勒高夫】法国当代历史学家。主要从事西方中世纪史研究。继承费弗尔和布罗代尔以来年鉴学派的思路和治学方法,在队中世纪文化、心态、和感觉表象的研究中有所创新,是年鉴学派-新史学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新史学》《圣路易》等

【比较史学】也称历史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人类历史各方面或者角度相互比较来探寻历史发展的同异,或历史发展一般规律与特殊性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比较史学作为一种史学思想和流派形成于20世纪初,二战后日益壮大。比较史学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有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和国家间的理解,消除偏见。比较史学须遵循可比性原则,还要强调比较双方或几方的基本史实的确凿,强调深层的,本质的比较而非表象的肤浅的比较。

【马克思·韦伯】德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系统阐发了理解社会学;认为资本主义起源于宗教、伦理等精神因素。提出“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她对东西方历史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法律、军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在西方社会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代表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

【德里达】法国当代哲学家,后现代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解构主义思想创始人,他认为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定势;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支配性的力,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背离逻各斯就以为着走向谬误。这束缚了思想文化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解构主义就是打破这种霸道的秩序。解构主义理论对哲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建筑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其主要著作有《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等。

【史学本体论】又称历史本体论或历史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论。其核心问题是社会历史观。诸如历史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或有什么样的规律等等。对于此类问题是否能做出科学的回答,从根本原则上决定这里是研究是否

反映客观历史真相。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关系的一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以法国的孟德斯鸠为代表。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在反对封建社会的神意决定论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它只用外部条件解释社会现象,忽视社会内部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是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和必需的条件之一,但不起决定作用。

【实证主义史学】19世纪在德国发展起来的由哲学及史学的以实证主义方法和信念为指导的史学派别。主要思想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最大的特点是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代表人物有:巴克尔、泰纳、古郎治等。其主要特征有: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心理分析,关注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历史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试图解释隐藏在历史活动背后的规律等。主要影响有:对事实的重视促使历史学家提倡对史料的批判和审查,使历史研究更为严谨;在历史中寻找科学的规律,促使历史学向自然科学靠拢,形成日后历史学家向自然科学学习的一种潮流。主要局限:只是简单的把已确立了独立学科性质的自然科学同历史学进行类比,进而忽略了历史学的独特性,使历史学难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兰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的创立者,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是

客观。但过于绝对的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和史著的渗入,就会造成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单一的缺陷。

【福柯】法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后现代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有《疯癫与文明》《规则与惩罚》《知识考古学》《性史》等。他通过对历史文本的考察,证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主流思想体系确认的理性、真理等观念的含义都是变化的,真理与谬误之间并无静止不变的分界线。还认为认知方式、社会形式等自身都有独立的结构和逻辑,人在知识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历史认识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现实的人类,狭义指历史研究者。一般指狭义。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共同组成历史认识论中对立统一的一对基本范畴。历史认识主体之所以能够认识历史客体,是由于其具有复杂的的主体意识结构,包括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等。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结构,从而对其各自的历史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阶级分析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马克思认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最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要注意考察产生它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背景,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而不被其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

【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是:①指导人们社会实践②陶冶人们的品格情操和启迪人们的指挥。而教育启迪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①增强民族自信心②激发爱国主义热忱③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什么是历史主?如何在史学研究中贯彻历史主义原则?】历史主义是指从历史的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考察对象的原则和方法。在近代欧洲者哲学史上提出和主张这一原则的有维科、伏尔泰、黑格尔等。真正科学的阐明并应用历史主义原则和方法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历史主

义原则对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有:①站在历史进步的立场上评价历史事务②把问题提到一定得历史范畴之内③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④把历史事务作为一个过程去研究⑤历史地对待历史遗产。

【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它有哪些作用和不足?】指史学家搜集和记录口述史料的方法,也是指史学家依据这些口头史料撰述历史的方法。口述史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历史学方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60年代以后在西欧和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口述史学注重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纠正文献史料中存在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另外也有助于历史学的普及和普通民众的历史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口述史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口述史料的可靠性。这就需要依靠严格的方法和正确的史观为指导,对口述史料进行严格审慎的分析甄别。

【当代西方史学有哪些新的特点】当代西方史学从批判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开始,主要由实证主义,年鉴学派、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等流派所组成。他们的特点是:由传统史学的迷信史实和史料而提出通过过去和现在的交互作用来考察历史;从传统史学局限于狭隘的政治史而提倡总体史,整体史;从较为单一的研究方法走向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当代西方史学仍然是唯心主义史观占主导地位;主张多元折中论,历史偶然论,否定历史规律;承认历史认识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但陷入了历史相对主义和历史怀疑论;提倡跨学科研究方法,但往往机械地搬用和模仿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有人认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且受个人意志影响,是没有规律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史观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背后发现了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即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种活动通过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者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当然人类历史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更复杂,更隐蔽,需要特殊的方法和正确的理论作指导。

【历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哪些】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将整个历史学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安研究的空间范围划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和地区史;安研究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安研究的历史活动领域来划分,有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的等等。二是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如以文字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就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训诂学、考据学;以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的有考古学。三是以历史学科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有哪些、历史认识的一般形式有三种,即考实性认识,规律性认识,价值性认识。考实性认识是通过对史料的辨析获得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即确定事实。规律性认识考实的基础上,通过表象,发现历史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解释事实。价值性认识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进行

是非善恶或利弊得失的评价,即评价事实。历史学的功能和作用,要通过对历史客体的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以上三种认识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健康发展来说,三折缺一不可。【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第一,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

会的伟大需要;第二,考察历史人物一生活动的全过程;第三,对历史个人进行阶级分析;第四,分析历史人物对整理提示进程所产生的影响;第五,分析历史局限性,正确对待个人的历史过错。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当前的史学研究中如何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也称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探讨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身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与以往唯心史观相比,唯物史观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动因。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一、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按照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三、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主要以生产关系为标准,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演进;四、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长期以来,唯物史观在我国史学研究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正确看待和运用唯物史观,既不拘泥僵化,也不轻视抛弃。唯物史观是方法,而不是教义。具体来说,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有:一、承认历史过程的客观存在性,一切研究都仅仅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二、归根到底用社会存在去说明社会意识;三、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以生产发展为基础,各种历史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的有规律的过程去研究。总之,我们要“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把唯物史观当成史学研究的指南,以独立的精神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为什么说客观主义史学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史学认识论都是片面的?如何看待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客观唯心主义史学认识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它主张历史研究者“排出自我”,保持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立场,切忌带着这样那样的的理论、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完全“让史料说话”,“让史实说话”,兰克学派是主张这种观点的突出代表。事实上任何研究者都不可能不带着某种立场、观点研究历史,任何史料、史实都不可能自己“说话”,都是研究者在说话,是研究者对史料史实的解读,而且一切解读都总是渗透着解读者的立场、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强调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就决定了人们不可能认识它的真相,一切历史著述展示出来的历史现象或过程,都只不过是历史写作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构建起来的,各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谁也无权宣称某某著作或论断代表了真理。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和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曾对历史相对主义理论做过系统表达。后现代主义则把历史相对主义推向了极端。/马克思主义史学认识论认为,客观历史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和历史研究的实践是能够逐渐切近的认识它的真相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使历史认识真理的两个属性,任何一个历史认识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通常我们用绝对性来表示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用相对性来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完满认识的有限性和有条件性;用绝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历史认识的非至上性。而且由于历史客观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以及其与现实的密切相关性,使得历史认识会比人们对其他失误的认识具有更为明显、更为突出的相对性。

【试述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战后西方史学的最大特点,可以概括为发展迅速和变化不断。具体说来,它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完成了战前开始的新史学取代传统史学的转变。新史学成为史坛主潮;第二,新史学内部不断嬗变,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而又不乏带有根本

性的变化。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也对新史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处于新旧交替的状态,战后50年代中期,新史学在西方国家之间占据上风,成为史坛的主潮,并在70年代达到鼎盛。特别是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成绩尤为显赫。这个时期新史学特别重视方法论的探讨和建设,提倡跨学科方法,倡导总体史,长时段,计量化等结构功能主义思潮和方法。但这时期新史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一是过分强调超越个人的结构对历史发展趋势的决定作用,而完全忽略了历史中的人;二是过分强调表示结构变动的长时段和表示节奏稍慢的历史趋势的中时段,而忽略了表示历史突发事件的短时段。/70年代末,新史学逐渐出现了专线个,其特征可简单概括为:逐渐摆脱结构、功能、长时段、计量、模型等的框架和影响,而转向人的心态、思想、感情、情绪、观念、日常生活等深层次,以及历史的片段、裂层、微观世界、文化等方面。与过去对全球结构的客观分析不同,现在转向研究集团的和个人的具体实践;与过去把个人看成是与其对立的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中间成员”

不同,现在个人本身、他的直觉,他的独一无二的主观性、他独有的选择,都成了中心范畴。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史学科学性原则认识的改变和修正。/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对西方现在社会的批判与反思的结果。它对史学提出的挑战如历史构建的可靠性和限度、历史解释的性质、历史叙述和文学话语的作用和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以及文本和语言等,都是历史学和历史认识中的根本难题。这就迫使史学家去重新思考有关自己的职业、有关历史学在人文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有关历史学内部结构以及研究任务的传统观念等问题。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史学的发展演变多与此有关。【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对于当前历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情况你有何看法?你认为新时期史学出路何在?】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一、阐明历史事实的真相。这是史学工作者的基本责任。

二、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发挥历史借鉴的功用。应注意深入研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区别,避免简单类比,生搬硬套。三、探索历史运动的规律,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知道。四、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五、普及历史知识,提高民众精神文明素质。

史学概论

1、克罗齐区分历史与编年体

克罗齐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历史‖和―编年史‖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和―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联系在一起。他说:―历史是活的历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代史,编年史是过去史;历史主要是思想行动,编年史主要是意志行动。一切历史当它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就变成了编年史,尽管那些词语曾经是具体的和富有表现力的。‖他还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

2、克罗齐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解释:(意大利)

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其强调的都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3、解释柯林武德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英国人)

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们才能理解行动及由一系列行动构成的历史过程。认为研究历史归根究底就是弄清隐藏在历史行动背后的人的思想动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4、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的重要史学流派

法国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A. 年鉴学派产生的原因:

年鉴学派针对兰克学派的理论,提出四项责难:其一,只注意文字记载的资料,而非文字记载的文献却不予重视;其二,着重于事件、特殊事实以及观察较短期的现象,却忽视一些长时段的、平凡的社会现象;其三,偏重于政治、外交及军事史,却忽略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其四,害怕论战,很少做诠释性的论说,而且预先放弃综合性的历史。

1919年马克·布洛克和吕西安·费弗尔两人,共同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其方针有三:a、希望把历史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因而在研究方法上与题材上能产生新的视野;b、希望打破既存的分类方式(上古史、中世史、现代史),不以时代为划分标准,而以―问题‖为分类标准;c、打破各社会科学的界限,使之与历史学结合更加紧密。

B. 年鉴学派之发展历程及主要史学观念

年鉴学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创建阶段(1929-1945)、发展阶段(1946-1956)、转型阶段(1968后)。

1).第一代代表与史学观念:马克·布洛克和吕西安·费弗尔是第一阶段年鉴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的历史研究有五个特点:一是提倡总体历史学,把研究的触角伸入到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二是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并注意开拓史料的来源;三是对经济史、社会史和心理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中

经济史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发;四是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历史学家不断进取的精神;五是用问题史学代替传统的叙述史学,所谓问题史学即不是让史料自己说话,而是史学家带着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由描述转向解释和分析。

2).第二代代表与史学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年鉴学派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德·布罗代尔。

1958年,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全面阐述了他的三个时段论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

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等;

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

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等。

三者关系: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中时段现象对历史进程起着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只有长时段现象才构成历史的深层结构,构成整个历史发展的基础,对历史进程起着决定性和根本的作用。因此,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几项史学观念:趋势变动:社会的一种局势性的中等时段的变动,如物价的升降周期、人口的波动周期、政治的稳定与动荡周期。事件史:短促而急速变动的运动,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布罗代尔说:―事件史是历史的尘埃,就像是穿透过历史的亮光,一出现就立刻没入黑暗里被忘却了。然而,事件虽然短暂,却也是历史的见证。照亮整个大背景的某个角落。‖ 经济世界:布罗代尔的学生沃勒斯坦加以发扬,在他三卷本的名著《现代世界体系》运用于其世界体系的研究之中。―世界—经济‖,三个特征:1).经济世界有其特有的疆界,如同地理疆界一样,且变化缓慢;2).每个经济世界皆有一个中心,是那个世界的里最富饶的重心;3).每个经济世界会各自构成一个层级阶序性的结构。沃勒斯坦(Wallerstein)与布罗代尔:师生关系,思想方法与研究领域的不同与相同,学术思想的共同性问题。

5.总体史(整体史):1.主张跨学科的研究,超越专题研究的限制;2.提倡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和观察历史现象,尽量将时间、空间拉大,以便进行比较研究;3,强调透过时间(三种时间)和空间(地理史学、经济世界)的整合,来探究历史的多重复杂性。

3).第三代之史学观念:1968年,布罗代尔辞去了《年鉴》杂志主编的职务,由年轻一代的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和勒瓦·拉杜里接任,这标志着年鉴学派进人了第三个阶段。

代表人物:勒高夫著有《中世纪的商人和银行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的西方文明》等。这些著作大都注重长时段和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着力描写人的日常生活。勒高夫一反对中世纪的传统认识,认为中世纪既不是一个毫无成就的黑暗时代,也不是神话史诗般的光辉时代,而是欧洲各民族觉醒和形成的时期。这一认识和上述著作奠定了他在法国史学界的地位。

拉杜里其重要著作:《朗格多克的农民》通过税收档案研究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农村社会,被认为是年鉴学派的重要代表作。《蒙塔尤:1294—1324年的奥克乡村》研究14世纪初法国蒙塔尤地区异端教派加达尔教教徒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大量应用当时对异教徒的审判记录,成为法国几十年来最畅销的历史著作之一。《罗马人的狂欢节》主要描写1580年法国境内罗马人的起义,并通过这一事件剖析当时整个法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状况。除此之外,拉杜里还有两本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论文集,分别是《历史学家的领域》和《在历史学家中间》。拉杜里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他的成就不仅得到了法国史学界的承认,而且得到了国际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史学观念:1).对于总体史这个概念,加以怀疑。有史家称―不可能的整体史‖,因为它是―某个天才个人的产品,而非系统性的理论‖。布罗代尔的学生亦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总体史是虚幻的‖。他们更多的是借鉴总体史的方法,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史研究的特点;2).重新反思和研究政治史,出现了新政治史,尤其是第五代,成为一个新的分支。借鉴多种学科的特点与方法,对原来的政治史进行诠释性的研究;3),与人类学等学科,进行更紧密的结合,人类学为年鉴学派注入了新的血液,《蒙陀犹》其实就是这样的一部典型作品;4),历史研究领域的―碎化‖现象,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书籍史、心态史、计量史、历史人类学等等,《新史学》一书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又吸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更模糊了以前的特色。

6 .作者已死与读者的诞生

海德格尔. 重新解释诠释的意义,认为诠释应视为读者对作者的一种认识。因为在他看来,读者在阅读构成中往往寄托于阅读的作品中。这样按照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罗兰·巴特的话是作者已死,他有一本书为《作者之死》。认为作者一旦完成作品,就脱离了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从而有了生命力。同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是自我的一种折射,从而宣告读者的诞生,这样作者-作品-读者之间原来传统解释的模式完全改变了。作品有了生命,读者变成了主动。阅读只是为了消遣,愉悦身心。作者则失去了原来的权威,变成了匆匆过客。同时文本具有特权,文本一产生,就有独立的生命。

7.年鉴运动的背景:

7.费尔南德·布罗代尔。

布罗代尔(1902—1985),1947年,布罗代尔接替费弗尔任年鉴杂志主编。他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地中海与腓力浦二世时期(1551—1598)的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具有与传统史学不同的鲜明特色,他力图把16世纪西班牙国王腓力浦二世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密切相联的整体加以考察,而社会、文化和经济则随着漫长的历史缓缓的流动,传统的政治事件和军事冲突似乎对局部历史并不发生根本的影响。

1958年,布罗代尔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全面阐述了他的三个时段论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历史学家只有借助长时段的观点,研究长时段的历史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历史的总体。这一观点成为布罗代尔全部历史思想的出发点。

8、世界史的定义:

9.《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

在《西方的没落》的一书中,斯宾格勒大胆地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新学说,即比较文化形态学的理论体系。他认为这是在西方现代社会的土壤中所能产生的唯一的新哲学,从这一世界历史形态学的观点出发,可以很好地审视人类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现时代的文化定位,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10.《历史研究》

是汤因比的最重要的历史巨著。这本书试图将人类史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摒弃了西方史学的传统分期,超越国家、时代的界限,以“文明”作为研究对象和社会形态的总称。在书中描述了已知的31种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考察各种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这意味汤因比的考察着眼于全球范围内。

11.兰克史学的特点:

兰克史学是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

三、启蒙时代的史学观念

1、孟德斯鸠及其著作

孟德斯鸠(1689-1755),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有三本,分別是《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与《论法的精神》。《波斯书简》是一本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政论,批判法国封建朝廷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种种弊端。孟德斯鸠影响最深远的著作当推《论法的精神》(1748),在此著作中,他提出一些独创性看法,如法律出于万物自然的原理;人类在有实体法以前,已有公义的自然关系。另外分析三种政治制度:民主政制的精神是德行、君主政制的特征是荣衔、暴虐政制的核心是恐惧。并指出三权分立的必要性。

2、伏尔泰及其著作

伏尔泰(1694-1778)。曾两次因写嘲笑贵族的讽刺诗,被关进巴士底狱,后被迫流亡英国。1734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书简》,在这部书里,他赞扬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批评法国封建制度。他认为人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他主张在法国建立一个在―哲学家‖引导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国内有言论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对天主教会,称天主教教主为―恶棍‖,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他把理性精神自觉运用于史学之中,主张要理性地看待人类过去,衡量前人的得失功过,总结经验教训。伏尔泰还首先提出了―历史哲学‖的概念,

认为要写出有―哲学意味的历史‖。普希金说:―伏尔泰第一个走上了新的道路――他把哲学的明灯带进幽暗的历史档案库。‖他的历史著作有《路易十四时代的历史》、《论各国的立国精神和礼俗》。

3、爱德华·吉本及其史学

爱德华-吉本(1737-1794) ,英国历史学家、作家。1761年发表用法文写的《论文学研究》一书。于1764年开始撰写《罗马帝国衰亡史》凡七十一章,上自罗马安东尼时代,下迄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时期,约一千三百余年。文笔优美,重原始资料,富于批判精神,反映了当时盛行的理性主义思想,为启蒙时期的史学代表作,在欧洲风靡一时。他认为历史学家最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信不欺,在文章结构和文采上,此书都极其成功。

4、维科及其历史观念

维科(1668—1744),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语言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他最钦佩柏拉图和塔西陀,认为前者代表了一种玄奥智慧,后者代表了一种普通智慧,并认为一个真正的哲人就必须兼备这两种智慧,近代哲学家培根则是这种二者兼备的代表。《新科学》是要探讨人类各民族的共同性原则,维科把这些原则分成关于思想的和关于语言的两部分。凭着关于思想和语言的原则,维科发展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认为一切民族从兴起、发展到鼎盛一直到衰亡,都必须经过这种理想的人类永恒历史。这一永恒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神的时期、英雄时期和人的时期,它们对应的政体分别是氏族公社、贵族政体和君主独裁政体,对应的语言则分别是神的语言、象征语言和民众语言。

维科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关于―诗性智慧‖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原始民族的创造者都是某种诗人和哲人,他们的思维是一种诗性思维,即以一种隐喻的原则创造了事物,创造了各门技法和各门科学的粗糙的原始,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他们自己。

5、康德及其史学观念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著有《视灵者的幻梦》、《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等。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认为: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1784年发表了《从世界公民的立场来看普遍历史的观念》一书。书中表述了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过程,而历史的目标就是道德理性的实现。他认为正是人类的―恶‖成就了整体的美。然而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决定了群体完全和睦相处,从而使有各类才能的人不断竞争而发挥潜能引起冲突对抗,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6、赫尔德及其思想

赫尔德(1744–1803),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德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历史学者及信义会神学家。赫尔德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要义》是历史哲学的权威之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历史哲学体系:首先,他认为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自己的演进规律和不断趋向人道理想的进步过程,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从中找出规律,看出统一。其次,他将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诗的时代(童年)、散文时代(青年)和哲学时代(成熟期)。第三,他认为历史中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外部自然力量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一是内部力量即人类精神或民族的精神特性,而后者更为基本的东西。他认为民族精神与地理环境的不同是造成千差万别的各民族历史的基本原因。最后,他反对―欧洲中心论‖学说。他认为文明真正产生于亚洲,各民族权力应当平等。

7、黑格尔及其思想

黑格尔(1770~1831),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

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历史哲学》一书,对辩证法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注重思辨,并把主观唯心主义推向高峰。

他的主要历史观念:1)他第一个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2)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一种精神(理性)存在,他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人类的,而是整个宇宙的,称为―世界精神‖或―绝对精神‖。3)他说世界历史包含两个因素:理念与情欲。理念是历史的经线,情欲是历史的纬线。4),人类历史是―自由意志‖的发展史,人类历史起源于东方而完成于西方。又可分为四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经过这四个阶段从而实现了绝对精神的实现。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历史阶段是童年阶段(安定、轻信、无自觉――中国和印度)、少年阶段(中亚,骚动,精神败于自然)、青年阶段(精神战胜自然,希腊)、壮年阶段(个性服从普遍,精神获得抽象外观3,罗马)、老年阶段(精神回归自身,复归与绝对精神,日耳曼)

8、启蒙时代史学观念的特点

1.史学领域观念的扩大,要求用科学观点解释历史。

2.理性主义态度日益强烈。。

3.积极的进化的历史观念。

4.历史研究出现以古喻今,要求政治变革,用历史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

四、欧洲近代史学

1、法国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一词原指用罗曼语所写的故事,进而指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富于幻想、易于激起读者感情的骑士传奇以至后来的传奇小说等。法国的主要代表是夏托布里安和米什莱。

A.夏托布里安(1768-1848),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主张文艺要逃避现实,描写心灵活动,宣称文艺是少数天才人物的特权。

B. 米什莱(1798—1874):法国19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他以文学风格的语言来撰写历史著作,又以历史学家的淹博来写作散文。米什莱提出口号:―历史即复活‖。认为史学家应不折不扣地―恢复往昔的生命‖。然而,其内容实则触及了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个人的情感、经验与历史真实难解难分的关系。

2、德国海德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先后以弗莱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为活动中心,二者均属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登州,故它又称海德堡学派,或西南学派或巴登学派。弗莱堡学派的主要哲学观点是由文德尔班首先提出的,李凯尔特作了进一步发挥。

威廉·文德尔班(1848-1915)晚年逐渐转向新黑格尔主义。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序曲论文集》、《历史和自然科学》、《论自由意志》、《哲学概论》、《古代哲学史》、《近代哲学史》。海因利希·李凯尔特(1863-1936)是弗莱堡学派后期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认识的对象》、《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界限》、《历史哲学问题》、《哲学体系》。

另一代表克里斯托夫·施罗塞(1776-1861),著作有《十八世纪史》,他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道德说教撰写历史的,对下层民众充满同情心。齐美曼是海德堡学派的又一代表人物,他不是施罗塞的亲传弟子,但对施罗塞充满敬佩,他有关于农民战争史的著作传世。

弗莱堡学派以价值论为主要方法论基础来解释社会历史事件,把它们同自然科学完全分离开来,既否定自然科学的客观和实在意义,又否定社会历史事件的普遍意义。对价值的解释具有非理性只有色彩。其突出表现就是否定社会历史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和发现社会历史的规律,而把它归结为对于孤立的历史事件进行伦理学和美学的评价。他们以及整个新康德主义的历史哲学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李凯尔特更是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经济决定论,认为它―把全部历史变成经济史,然后再变成自然科学‖。

3、德国兰克学派

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9-1886),1799年出身于德国图林根。1814年,兰克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和神学。1818年,兰克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尼布尔《罗马史》的影响和因教学需要而多方涉猎古希腊罗马的著名史著,兰克对历史学产生浓厚兴趣。1824年,兰克发表第一部史著《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名声大震。翌年被聘为柏林大学非正式历史学教授。1834年升任正式教授,1841年获得―普鲁士钦定历史学家‖荣衔,主持柏林大学历史讲座四十六年之久。兰克一生著述甚丰,全集达五十四卷之多(不包括最后出版的《世界通史》):比较重要的著作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十六、十七

世纪南欧各族史》、《塞尔维亚革命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普鲁士史新编》、《十六、十七世纪法国史》、《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史》、《华伦斯坦传》、《七年战争的由来》、《腓特烈大帝传》和《世界通史》。

其主要史学思想:1),兰克史学的核心是客观主义—―据事直书‖。他认为,历史学家必须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决不可出于政治或宗教等原因带有偏见。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是弄清历史事实,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实地用文字再现出来。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决不能心存实用的目的,只应追求事实真相,不应褒贬是非。2),兰克史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原则是史料高于一切。历史学家要弄清历史事实的真相,唯一途径就是穷本溯源,收集原始资料并加以科学的考证:要考察那些―目击者‖是如何记载事实的,要让史料本身说话。3),兰克所创立的史观后来被称为历史主义,其核心是坚持历史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即历史的特殊性。4),历史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历史学家只能以此为依据进行专题研究,再现他们的活动,但不能作理论上的概括。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是个别的、具体的、独特的事件。至于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不是历史学而是哲学的任务。因此,历史不过是一幕幕不相连续的伟人的活动,里面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5),兰克生平笃信宗教,他用神秘的基督教神学解释历史:―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上帝是无所不在的,是到处显现的。历史上的每一件大事都证明是上帝的意志,每一个关键性的时刻都证明上帝在主宰一切。‖

兰克创立的历史研究和教学方法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用研究班(seminar)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大批历史学家。研究班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室,在教授的主持下围绕著某个研究主题进行教学和研究。兰克认为,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学者的培养光靠讲课是不够的,必须用研究班来解决。兰克的弟子遍布西方各国,除少数外,他们大都谨承师训,标榜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形成一个实力雄厚的兰克学派。时至今日,西方许多历史学家仍把兰克奉为史学的正宗嫡祖。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

11.基督教史学的特征

基督教史学在理论上有以下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a、宗教迷信代替了科学的探索。基督教史学家认为一部历史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上帝‖的见证。写历史就是证明上帝的存在,赞美上帝的全智全能。

b、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基督教史学家认为《圣经》中所记载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容怀疑的,而那些非基督教著作中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

c、宗教内容支配着一切,而把世俗的历史摆在从属的地位。基督教史家并不认为人类历史有中断和倒退,而是在不断趋近于上帝的天国。

基督教史学尽管一切充满了宗教色彩,但并非一无长处,其也有合理的地方:这种史观将人类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并指出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力是善与恶,上帝的信徒与魔鬼之间的斗争。这是古典史学模糊的地方。而且基督教史学使用基督教纪年方法,也简化了纪年方法,从而使的古典时代五花八门的纪年方法趋于一统,这也是史学方法上的一件大事。

12. 刘只畿的史学思想

1.全面地总结了史学的发展演变。

2.提出了系统的史学方法论,特别是对纪传体史书的编纂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发,

3.高唱以惩劝为主线的史学宗旨论,强调史书应―彰善瘅恶‖、―申以劝诫‖的论述贯穿于全书;

4.具有鲜明的直书实录的主张,批判徇私曲笔的倾向。

5.对官方修史制度的弊端予以尖锐的批评。

13.章学诚的思想

(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所著《文史通义》,与唐刘知幾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之说,主张史学经世。认为应区别―著述‖与―比类‖,批判当时盛行的考据风气,提倡富于―独断之学‖的著述。他自我标榜在史学上主要论述的是―史意‖,即撰史的宗旨、意图,认为读史者应当探讨史家的用意,撰史者应当心有明确的宗旨。他设想改进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主张考述史学发展的源流。在方志学方面,指出方志应为一方之全史,纂修方志应当分立三书,即志、掌故和文徵。《文史通义》还对治学方法、哲学观念提出了值得注意的见解。惟其对于纲常伦理原则,呈现为狂热卫道士的面目,激烈攻击戴震、袁枚、汪中等人违背理学准则的思想和行为。

五、现代西方几位重要的史学理论家

1、赫伯特·斯宾塞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英国哲学家。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提出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中。生前享誉日隆,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理士多德‖。1873年发表《社会学研究》,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都是从这种类比出发和展开的。他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发表前7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思想,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规律。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一卷中,他认为:A.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B.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C.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

2、鲁滨逊及其“新史学派”

鲁滨逊(1863-1936),20世纪初美国―新史学‖派的奠基人和倡导者,强调将史学研究的对象涵盖整个人类既往活动,注重采用语言学、心理学等方法进行综会研究,《新史学》一书为其代表作。鲁滨逊继承了19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文化史运动风格,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美国史坛。这种姿态代表了20世纪第一代美国历史学家。这一代历史学家一改传统史学的主题单调,而大胆拓展历史的研究范畴,―新史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几个特点:第一,积极入世的态度。第二,主张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扩充研究的方法;第三,既重视史料的搜集,又强调历史的解释;既要把历史学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又提倡发挥主体的能动意识。

3、文化形态史观派:斯宾格勒与汤因比

A.斯宾格勒: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1880-1936),德国著名的历史家和历史哲学家。完成了《西方的没落》。《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提出了许多重要观念:1)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2)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3)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我们西方历史尚未完结的各阶段的思想方式、时间长短、节奏、意义和结果。‖斯宾格勒也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B.汤因比:汤因比(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但全面反映他历史观点的是《历史研究》。

在《历史研究》中,反应了他主要的史学思想:1)历史研究就是文明的研究,而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2)文明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3)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4)汤因比认为文明生长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挑战和应战的不断循环往复。第二,挑战与应战的场所逐渐从外部转向内部。第三,社会内部自决能力(对内部挑战进行应战的能力)的增强。第四,少数杰出人物的退隐与复出。5),随着社会的解体,旧的母体文明便开始向新的子体文明过渡,这一过渡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荣。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上迅速蔓延。第四是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织出现,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4、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著有《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那不勒斯王国史》、他的重要思想有以下几点:1、历史是精神发展的过程,而这一发展过程只有差别并无矛盾,并总是这样周而复始;2、―历史即哲学‖。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著名论断有三层含义:其一,研究历史总是现时现刻的思想活动;其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其三、历史是按照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

5、柯林武德的历史观念

柯林武德(1889—1943),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代表作有《史学原理》、《历史的观念》、《艺术原理》、《自然的观念》、《新利维坦》、《罗马不列颠考古学》、《牛津英国史》、《哲学方法论》、《形而上学论》等。他的重要思想如下:1、除数学外,历史是人类求知的第二途径,―是关于某种间接事物的推理知识‖。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认为自然过程仅仅是事件的集合,而历史过程则是由人的行动构成的,这种行动必然有行动者的思想动机。只有了解了这种思想动机,我

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的)

信号与系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共30分,每题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 1、 卷积f 1(k+5)*f 2(k-3) 等于 。 (A )f 1(k)*f 2(k) (B )f 1(k)*f 2(k-8)(C )f 1(k)*f 2(k+8)(D )f 1(k+3)*f 2(k-3) 2、 积分 dt t t ? ∞ ∞ --+)21()2(δ等于 。 (A )1.25(B )2.5(C )3(D )5 3、 序列f(k)=-u(-k)的z 变换等于 。 (A ) 1-z z (B )-1-z z (C )11-z (D )1 1--z 4、 若y(t)=f(t)*h(t),则f(2t)*h(2t)等于 。 (A ) )2(41t y (B ))2(21t y (C ))4(41t y (D ))4(2 1 t y 5、 已知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阶跃相应g(t)=2e -2t u(t)+)(t δ,当输入f(t)=3e —t u(t)时,系 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等于 (A )(-9e -t +12e -2t )u(t) (B )(3-9e -t +12e -2t )u(t) (C ))(t δ+(-6e -t +8e -2t )u(t) (D )3)(t δ +(-9e -t +12e -2t )u(t) 6、 连续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 (A ) 连续性、周期性 (B )连续性、收敛性 (C )离散性、周期性 (D )离散性、收敛性 7、 周期序列2)455.1(0 +k COS π的 周期N 等于 (A ) 1(B )2(C )3(D )4 8、序列和 ()∑∞ -∞ =-k k 1δ等于 (A )1 (B) ∞ (C) ()1-k u (D) ()1-k ku 9、单边拉普拉斯变换()s e s s s F 22 12-+= 的愿函数等于 ()()t tu A ()()2-t tu B ()()()t u t C 2- ()()()22--t u t D 10、信号()()23-=-t u te t f t 的单边拉氏变换()s F 等于 ()A ()()()232372+++-s e s s ()() 2 23+-s e B s

现代汉语答案及试卷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3.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 4.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动属于修辞活动。() 5.连动短语也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构成。() 6.好的修辞可以创造适合的语言环境。() 7.联合复句呈雁行式排列,顺承复句呈鱼贯式排列。() 8.“上得来”中的“得”是补语的标志。() 9.修辞充分利用语言的审美价值来满足人们的美感需求,审美原则是修辞的基本原则。()10.“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也没有开口的必要了。”这一复句中共有4个分句。() 11.定语中心语有时可以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12.“今天路上死了两条狗。”属于存现句。() 13.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程度的强弱,转折关系分重转和轻转两类。() 14.同印欧语相比,汉语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5.长句化短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其中的修饰成分抽出来。() 16.大部分副词都可以充当补语。() 17.“作为精神食粮,散文是谷类,作为战斗武器,散文是步枪,我们生活里常用散文.在文艺园地里,散文也应当是万紫千红中繁茂的花枝。”这个句子的辞格是借代。() 18.主谓短语充当谓语时,这个主谓短语的谓语同时也是整个句子谓语。() 1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的辞格是夸张。()20.关联词语“不是……而是”表示的是选择关系。() 三、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就不明白你怎么连什么也没学会。”中的“什么”表示的是() A、表疑问的代词 B、表示任指的代词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 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 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 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 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 含量为61%(质 2 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地球的形状为( D )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 1. 已知f(t)如图所示,求f(-3t-2)。 2. 已知f(t),为求f(t0-at),应按下列哪种运算求得正确结果?(t0和a 都为正值) 3.已知f(5-2t)的波形如图,试画出f(t)的波形。 解题思路:f(5-2t)?????→?=倍 展宽乘22/1a f(5-2×2t)= f(5-t) ??→?反转f(5+t)??→?5 右移 f(5+t-5)= f(t) 4.计算下列函数值。 (1) dt t t u t t )2(0 0--?+∞ ∞-) (δ (2) dt t t u t t )2(0 --?+∞ ∞-) (δ (3) dt t t e t ?+∞ ∞ --++)(2)(δ

5.已知离散系统框图,写出差分方程。 解:2个延迟单元为二阶系统,设左边延迟单元输入为x(k) 左○ ∑:x(k)=f(k)-a 0*x(k-2)- a 1*x(k-1)→ x(k)+ a 1*x(k-1)+ a 0*x(k-2)=f(k) (1) 右○ ∑: y(k)= b 2*x(k)- b 0*x(k-2) (2) 为消去x(k),将y(k)按(1)式移位。 a 1*y(k-1)= b 2* a 1*x(k-1)+ b 0* a 1*x(k-3) (3) a 0*y(k-2)= b 2* a 0*x(k-2)-b 0* a 0*x(k-4) (4) (2)、(3)、(4)三式相加:y(k)+ a 1*y(k-1)+ a 0*y(k-2)= b 2*[x(k)+ a 1*x(k-1)+a 0*x(k-2)]- b 0*[x(k-2)+a 1*x(k-3)+a 0*x(k-4)] ∴ y(k)+ a 1*y(k-1)+ a 0*y(k-2)= b 2*f(k)- b 0*f(k-2)═>差分方程 6.绘出下列系统的仿真框图。 )()()()()(10012 2t e dt d b t e b t r a t r dt d a t r dt d +=++ 7.判断下列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2) 8.求下列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2)(3)(t e dt d t r t r dt d =+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 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 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 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 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 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 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 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 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 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 圆的焦点上

信号与系统试题附答案

信科0801《信号与系统》复习参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4、已知连续时间信号,) 2(100)2(50sin )(--=t t t f 则信号t t f 410cos ·)(所占有的频带宽度为() A .400rad /s B 。200 rad /s C 。100 rad /s D 。50 rad /s

f如下图(a)所示,其反转右移的信号f1(t) 是() 15、已知信号)(t f如下图所示,其表达式是() 16、已知信号)(1t A、ε(t)+2ε(t-2)-ε(t-3) B、ε(t-1)+ε(t-2)-2ε(t-3) C、ε(t)+ε(t-2)-ε(t-3) D、ε(t-1)+ε(t-2)-ε(t-3) 17、如图所示:f(t)为原始信号,f1(t)为变换信号,则f1(t)的表达式是() A、f(-t+1) B、f(t+1) C、f(-2t+1) D、f(-t/2+1)

18、若系统的冲激响应为h(t),输入信号为f(t),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是( ) 19。信号)2(4sin 3)2(4cos 2)(++-=t t t f π π 与冲激函数)2(-t δ之积为( ) A 、2 B 、2)2(-t δ C 、3)2(-t δ D 、5)2(-t δ ,则该系统是()>-系统的系统函数.已知2]Re[,6 51)(LTI 202s s s s s H +++= A 、因果不稳定系统 B 、非因果稳定系统 C 、因果稳定系统 D 、非因果不稳定系统 2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冲激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该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是( ) A 、常数 B 、 实数 C 、复数 D 、实数+复数 22、线性时不变系统零状态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则系统的输入应当是( ) A 、阶跃信号 B 、正弦信号 C 、冲激信号 D 、斜升信号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 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宇 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条痕:矿物在 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 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 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 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 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 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完整版)信号与系统习题答案.docx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 1.已知 f(t) 如图所示,求f(-3t-2) 。 2.已知 f(t) ,为求 f(t0-at) ,应按下列哪种运算求得正确结果?(t0 和 a 都为正值)

3.已知 f(5-2t) 的波形如图,试画出f(t) 的波形。 解题思路:f(5-2t)乘a 1 / 2展宽 2倍f(5-2 × 2t)= f(5-t)

反转 右移 5 f(5+t) f(5+t-5)= f(t) 4.计算下列函数值。 ( 1) ( 2) ( t ) t 0 )dt t 0 u(t 2 (t t 0)u(t 2t 0 )dt ( 3) (e t t ) (t 2)dt 5.已知离散系统框图,写出差分方程。 解: 2 个延迟单元为二阶系统,设左边延迟单元输入为 x(k) ∑ 0 1 1) → 左○ :x(k)=f(k)-a *x(k-2)- a*x(k- x(k)+ a 1*x(k-1)+ a 0*x(k-2)=f(k) (1) ∑ y(k)= b 2*x(k)- b 0*x(k-2) (2) 右○ : 为消去 x(k) ,将 y(k) 按( 1)式移位。 a 1*y(k-1)= b 2 * a 1*x(k-1)+ b * a 1*x(k-3) (3) a 0*y(k-2)= b 2 * a 0*x(k-2)-b 0* a 0*x(k-4) (4) (2) 、( 3)、( 4)三式相加: y(k)+ a 1*y(k-1)+ a 0*y(k-2)= b *[x(k)+ a 1 *x(k-1)+a *x(k-2)]- b *[x(k-2)+a 1*x(k-3)+a *x(k-4)] 2 0 0 0 ∴ y(k)+ a 1 *y(k-1)+ a *y(k-2)= b 2 *f(k)- b *f(k-2) ═ >差分方程

试卷二十试题与答案

试卷二十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20%(每空2分) 1.n 个命题变元有 个互不等价的极小项。 2.按De-Morgan 定理,i n i n A A A A ?=?∨∨?∨?∨=121 = 。 3.公式)(R Q P ∨?→的主析取范式为 。 4.设P(x):x 是大象,Q(x):x 是老鼠,R(x,y):x 比y 重,则命题“大象比老鼠重”的符号化为 。 5.设},,{c b a X =,X 上的关系R 的关系矩阵是 ????? ??=111011101R M ,则 =R R M 。 6.在具有n 个结点的有向图中,任何基本通路的长度都不超过 。 7.任何图的点连通度)(G κ,边连通度)(G λ,最小点度)(G δ的关系为 。 8.结点数n (3≥n )的简单连通平面图的边数为m ,则m 与n 的关系为 。 9.群G 的非空子集H 是G 的子群当且仅当若x , y ∈H 则 。 10.代数系统>?+<,,A 是环,若对运算“· ”还满足 则>?+<,,A 是整环。 二、选择10%(每小题2分) 1.集合 },2{N n x x A n ∈==对( )运算封闭。 A 、加法; B 、减法; C 、乘法; D 、y x -。 2.设I 为整数集合,m 是任意正整数,m Z 是由模m 的同余类组成的同余类集合,在m Z 上 定义运算]m o d )[(][][m j i j i ?=?,则代数系统>?

( )。 A 、封闭的代数系统; B 、半群; C 、独异点; D 、群。 3.设≤><,N 是偏序格,其中N 是自然数集合,“≤”是普通的数间“小于等于” 关系,则 N b a ∈?,有=∨b a ( )。 A 、a ; B 、b ; C 、max(a ,b) ; D 、min(a ,b)。 4.连通非平凡的无向图G 有一条欧拉回路当且仅当图G ( )。 A 、只有一个奇度结点; B 、只有两个奇度结点; C 、只有三个奇度结点; D 、没有奇度结点。 5.设无向图>=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 10 分)。 要点: (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 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 要点: ( 1)整合 -- 地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 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 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简要说明其过程。 2. 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 10 分)。要点:( 1)整合 --地 壳稳定 (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 3)角度不整合 ---地壳水平运动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8 分)。要点:中低纬度为主主要类型有:碳 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 绿石等。 简要说明 2-3 种即可。 2003(A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 ( 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地球概论试题-1

《地球概论》试卷1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黄赤交角 2.恒星时 3.日潮不等 4.晨昏圈 5.法定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朔望月的长度是27.3217日。() 2.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称赤纬,其经度称时角。() 3.真太阳是在赤道上运行的,而平太阳是在黄道上运行的。() 4.恒星的距离愈远,其光行差愈小。() 5.地球自转的效应之一是使地面上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是()(A)东点和西点(B)上点和下点(C)春分点和秋分点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A)恒星年(B)回归年(C)近点年 3.已知某恒星的赤经是18h53m,时角是2h07m,则此时的恒星时是()(A)21h(B)18h53m(C)2h07m 4.扰动太阳的最明显的标志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 5.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A)地方时相等(B)同日的昼长相同(C)法定时相等 6.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中,日全食阶段是() (A)从初亏到生光(B)从食既到生光(C)从初亏到复圆 四.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太阳大气从外到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存在有________年的周期。 3.格里历置闰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北京时间为今日上午6时,格林威治时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当船舶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应该________一日。 5.恒星是由________组成的,能够________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6.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形状、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的表现称为________。 7.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8.天体的亮度是用表示的;天体的光度是用表示的。 9.__________的半球昼长夜短;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若日地平均距离增大,则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将________。 五.简答题(共54分): 1.简述天文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8分) 2.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8分) 3.简述历法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10分) 4.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23°26′S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2分) 5h 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16分)

信号与系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共20分,每小题5分)计算题 1.应用冲激函数的性质,求表示式25()t t dt δ∞ -∞?的值。 2.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在激励)(1t e 作用下的响应为)(1t r ,激励)(2t e 作用下的响应为)(2t r ,试求在激励1122()()D e t D e t +下系统的响应。 (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 3.有一LTI 系统,当激励)()(1t u t x =时,响应)(6)(1t u e t y t α-=,试求当激励())(23)(2t t tu t x δ+=时,响应)(2t y 的表示式。(假定起始时刻系统无储能)。 4.试绘出时间函数)]1()([--t u t u t 的波形图。 二、(15分,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为25 ()32 s H s s s +=++,试 求(1)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2)该系统为无失真传输系统吗? 三、(10分)已知周期信号f (t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求f (t )的傅里叶变换F (ω)。 四、(15分)已知系统如下图所示,当0

1)0('=-f 。试求: (1)系统零状态响应;(2)写出系统函数,并作系统函数的极零图;(3)判断该系统是否为全通系统。 六. (15分,每问5分)已知系统的系统函数()2 105 2+++=s s s s H ,试求:(1)画出直 接形式的系统流图;(2)系统的状态方程;(3)系统的输出方程。 一、(共20分,每小题5分)计算题 1.解:25()500t t dt δ∞ -∞=?=? 2.解: 系统的输出为1122()()D r t D r t + 3.解: ()()t t u t u t dt -∞?=?, ()()d t u t dx δ= ,该系统为LTI 系统。 故在()t u t ?激励下的响应126()6()(1)t t t y t e u t dt e ααα ---∞ =?=--? 在()t δ激励下的响应2 2 ()(6())6()6()t t d y t e u t e u t t dx αααδ--==-+ 在3()2()tu t t δ+激励下的响应1818 ()12()12()t t y t e e u t t αααδαα --=--+。 4 二、(10分)解:(1) 21255 ()32(2)(1)1,s s H s s s s s s s ++= = ++++∴=-=-2,位于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所以,系统稳定. (2) 由于6 ()(3)4) j H j j j ωωωω+= ≠+常数+(,不符合无失真传输的条件,所以该系统不能对 输入信号进行无失真传输。 三、(10分)

参考答案(试卷二)

参考答案:参考二 2014-2015普法学习试题 单选题 【第1题】《广东省信访条例》中诉访分离,分类处理原则的核心要义是 A:法治B:正义C:效率D:尽职 标准答案:A 【第2题】下列不属于接受信访的机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B:人民政府C:人民法院D:电视台 标准答案:D 【第3题】根据《广东省信访条例》,()应当到国家机关的信访接待场所提出。 A:网络B:走访C:书信D:传真 标准答案:B 【第4题】根据《广东省信访条例》,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应当在(C )向转送机关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A:根据情况B:在办理结束后C:规定办理期限内D:在指定办理期限内 标准答案:C 【第5题】根据《广东省信访条例》,信访人存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及周围滞留、滋事等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和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应当予以制止,依法采取现场处置措施。 A:信访工作机构B:公安机关C:人民法院D:人民检察院 标准答案:B

【第6题】根据《广东省信访条例》,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的问题,应当及时向()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A:本级国家机关B:上级国家机关C:同级人大常委会D:同级人民政协 标准答案:A 【第7题】《广东省信访条例》适用于本省()的信访工作和信访人的信访活动。 A:各级国家机关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标准答案:A 【第8题】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工作由于专业性较强,单位聘任王某担任公务员,并签订了10年聘任合同 B:公务员沈某因接受纪律审查,自觉无颜在单位待下去,在审查过程中,向单位辞职获得批准 C:公务员韩某因公外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20天而被辞退 D:公务员杨某对降职处分要求复核,复核期间停止了降职处分的执行 标准答案:C 【第9题】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是 A:公务员的德才表现B: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C:公务员的工作实绩D:公务员的资历 标准答案:B 【第10题】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处分。 A:开除B:降级C:撤职D:记大过 标准答案:A 【第11题】某公司向区林业局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遭拒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区林业局在判决生效后30日内对该公司申请进行重新处理。判决生效后,区林业局逾期拒不履行,某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关于法院可采取的执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区林业局按日处200元的罚款B:对区林业局的主要负责人处以罚款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恒星的自行 2、地轴进动 3、黄道 4、潮汐现象 5、地理纬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轨道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 2、标准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 3、地球自转真正一周(360°)我们称作日,平时我们计算时间所用的是日。 4、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 前后。 5、彗星由冰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和 三部分组成。 6、太阳大气包括、、三层。 7、地球自转的速度除两极点为外,角速度全球,线速度随 纬度的增加而,随高度的增加而。 8、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的形状、和三个因素有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60°的周期是一个()。 A.恒星月 B.交点月 C.朔望月 3、将以下四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已知四地纬度为:卑尔根(60°24′N),上海(31°12′N),达尔文港(12°30′S),圣克鲁斯(40°18′S)。 A.卑尔根,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B.上海,达尔文港,卑尔根,圣 克鲁斯 C.上海,卑尔根,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D.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卑尔根 4、从南至到升分()。 A.阳光直射点趋近赤道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但短于夜 C.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D.北极附近的极昼地区逐渐扩大 5、下列港口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1°N) B.伦敦(51°30′N) C.上海(31°12′N) D.开普敦(23°33′S) 6、以天文晨昏蒙影为界,下列哪些地方有白夜现象()。 A.漠河(53.5°N) B.哈尔滨(45°N) C.莫斯科(55°45′N) D.卑尔根(60°24′N) 7、某恒星离北天极23°,在上海(31°N)观测,它属于( )。 A.恒显星 B.恒隐星 C.出没星 四、填表题(每空1分,共18分) 1 2、下表列出1998年夏历(戊寅年)各月初一和有关中气的公历日期,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离散数学试卷二十三试题与答案

试卷二十三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 1.命题公式)(P Q P ∨→是( )。 A 、 矛盾式; B 、可满足式; C 、重言式; D 、等价式。 2.下列各式中哪个不成立( )。 A 、)()())()((x xQ x xP x Q x P x ?∨??∨?; B 、)()())()((x xQ x xP x Q x P x ?∨??∨?; C 、)()())()((x xQ x xP x Q x P x ?∧??∧?; D 、Q x xP Q x P x ∧??∧?)())((。 3.谓词公式)())()((x Q y yR x P x →?∨?中的 x 是( )。 A 、自由变元; B 、约束变元; C 、既是自由变元又是约束变元; D 、既不是自由变元又不是约束变元。 4.在0 Φ之间应填入( )符号。 A 、= ; B 、?; C 、∈; D 、?。 5.设< A , > 是偏序集,A B ?,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的极大元B b ∈且唯一; B 、B 的极大元A b ∈且不唯一; C 、B 的上界B b ∈且不唯一; D 、B 的上确界A b ∈且唯一。 6.在自然数集N 上,下列( )运算是可结合的。 (对任意N b a ∈,) A 、b a b a -=*; B 、),max(b a b a =*; C 、b a b a 5+=*; D 、b a b a -=*。 7.Q 为有理数集N ,Q 上定义运算*为a*b = a + b – ab ,则的幺元为( )。 A 、a ; B 、b ; C 、1; D 、0。 8.给定下列序列,( )可以构成无向简单图的结点度数序列。 A 、(1,1,2,2,3); B 、(1,1,2,2,2); C 、(0,1,3,3,3); D 、(1,3,4,4,5)。 9.设G 是简单有向图,可达矩阵P(G)刻划下列 ( )关系。 A 、点与边; B 、边与点; C 、点与点; D 、边与边。 10.一颗树有两个2度结点,1个3度结点和3个4度结点,则1度结点数为( )。 A 、5; B 、7; C 、9; D 、8。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