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实验报告

范本

系别

班级

姓名

南京体育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2学期

实验一览表

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

实验二重心坐标测定

实验三坐标、重心测定应用实验四测力台外力测定

实验五外力测定应用

实验六肌肉被动力—长度

性质验证

实验七肌肉主动力—长度

性质验证

八模拟小论文撰写

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

实验目的1.了解运动技术解析摄影方法。

2.掌握坐标解析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坐标解析的逻辑过程和中间数据的意义。

3.影片解析实际操作。

实验原理1.比例尺法

K为比例放大系数,是实际长度和图像长度之间的比例,X

,Y

为原点坐标的平移距离

2.DLT法

L

1

—L

8

为坐标平移、旋转、放大的系数

主要

仪器和设备1.计算机

2.自学?教学?科研一体的二维影片解析软件

实验步骤控制点: 8

摄影频率: 25帧/S

幅数: 10

人体(21)器械(3)点数: 24

身高: 164CM

体重: 60KG

用数据线将电脑与摄像机连接后,利用相关软件,采集踏板前后的10幅照片和1幅框架照片,将所采集的照片存入U盘,然后将U盘接入另一台电脑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所提取的小幅照片存入D盘Jacky文件夹中,并存入与学号相符的子文件内,

并将其重命名。

②打开二维影片解析软件,输入自己的学号,提取相关图片。

③在10幅运动图片中的人体上描21个点,踏板上描3个点,数据保存在

DLT3.DAT(其中21个点依次为右手掌中心,右腕关节中心,右肘关节中心,右肩关节中心,左肩关节中心,左肘关节中心,左腕关节中心,左手掌中心,右脚中心,右脚踝关节中心,右膝关节中心,右髋关节中心,左髋关节中心,左膝关节中心,左踝关节中心,左脚中心,会阴、肚脐、剑突、第7颈椎下缘、耳屏下缘处)

④在框架上标8个点,保存数据为DLT2.DAT。

⑤利用DOS系统,读取相关数据,在电脑上即显示出人的运动模型和现实中人的

运动坐标,该坐标存放在F2D.DAT中。

⑥打开“File”中的“数据处理”,输edit空格F2D.DA T即可得到数据,根据数据

画图。

原始数据记录DLT1.DAT (0.1005,0.0455)(0.0945,0.5784)(0.0945,1.1033)(0.0869,1.6366)(1.15146,0.0450)

(1.1546,0.5766)(1.1546,1.1036)(1.1528,1.6315)

DLT2.DAT,(282.0,487.0)(284.0,388.0)(285.0,287.0)(282.0,190.0)(466.0,487.0)(466.0,386.0)(466.0,289 .0)(465.0,189.0)

L1—L8.DAT -171.5615 -3.8865 -374.4215 0.9312 184.2814 -337.2925 -0.0016 0.0089 DLT3.DAT 踏板:

(500.0,371.0)(492.0,364.0)(478.0,328.0)(481.0,291.0)(440.0,292.0)(422.0,325.0)(429.0,351.0)(433.0,354.

0)(376.0,393.0)(388.0,399.0)(434.0,443.0)(445.0,390.0)(470.0,385.0)(492.0,423.0)(486.0491.0)(492.0,49 8.0)(462.0,396.0)(460.0,369.0)(461.0,329.0)(469.0,272.0)(472.0,254.0)(524.0,513.0)(522.0,509.0)(518.0, 503.0)离板:

(577.0,270.0)(565.0,276.0)(542.0,282.0)(562.0,263.0)(574.0,262.0)(592.0,309.0)(617.0,279.0)(622.0,283.

0)(565.0,444.0)(569.0,436.0)(614.0,395.0)(580.0,363.0)(544.0,362.0)(536.0,424.0)(495.0,470.0)(494.0,4 89.0)(562.0,359.0)(571.0,334.0)(577.0,288.0)(571.0,249.0)(578.0,233.0)(522.0,513.0)(518.0,508.0)(514. 0,503.0)

JC2DC.DAT 踏板:

(1.35,0.66)(1.31,0.70)(1.23,0.89)(1.24,1.09)(1.00,1.08)(0.90,0.91)(0.94,0.77)(0.96,0.75)(0.63,0.54)(0.70,

0.51)(0.97,0.28)(1.03,0.56)(1.18,0.58)(1.30,0.38)(1.27,0.02)(1.30,-0.01)(1.13,0.53)(1.12,0.67)(1.13,0.88)(

1.17,1.19)(1.19,1.29)(1.49,-0.09)(1.48,-0.07)(1.45,-0.04)

离板:

(1.80,1,19)(1.73,1.16)(1.60,1.13)(1.71,1.23)(1.78,1.24)(1.89,0.98)(2.03,1,14)(2.06,1.12)(1.73,0.27)(1.75,

0.31)(2.01,0.52)(1.81,0.70)(1.66,0.70)(1.56,0.37)(1.32,0.13)(1.32,0.03)(1.71,0.72)(1.76,0.85)(1.80,1.10)(

1.77,1.31)(1.81,1.39)(1.48,-0.09)(1.45,-0.07)(1.43,-0.04)

⒈确定量程,观察数据,确定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值,并按一定比例将此区间分成若干分,由此确

定单位长度。(先在excel中输入数据,然后选定数据生成表格,复制在电子版中。)

⒉根据F2D.DAT所得的坐标点,分别在踏板图和离板图上描点,按数据的顺序,将相邻两点用直线

连起来,得到简易人体动作形态图。

成果小结⒈通过本次实验课的学习,基本了解了运动技术解析的摄影方法,熟悉了运动技术解析的摄影过程。

⒉通过对坐标解析测定的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了坐标解析的逻辑过程和中间数据的意义。

⒊通过对影片解析的实际操作,掌握了对运动技术影片的自剪采过程,运用比例尺法DLT法,使用计算机和二维影片解析软件,对运动技术即跳远的过程进行分析。在使用二维影片解析软件时,通过对四肢关节、脐、剑突、第7颈椎、耳廓上缘等21个点的点画,在电脑中在现人体跳远过程,便于直观,客观地分析跳远技术动作。

⒋通过本次实验,还掌握了运用所得数据,在坐标轴中描点,再现跳远过程中的踏板和离板场面。

⒌由于初次接触生物力学实验,在对二维影片解析软件使用时还不熟练,对整个生物力学实验即好奇又陌生,平时还需多加练习,多向老师请教。以便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实验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二重心坐标测定实

验目的1.了解人体模型,熟悉惯性数据及其意义。

2.掌握量测和计算人体任何动作位置时的重心坐标。

实验原理1.定比分点: x

c

=(1-λ)x

+λx

y

c

=(1-λ)y

+λy

其中λ为分体环节质心位置比,(x

,y

)(x

,y

)为分体环节上下

关节中心点的坐标,而所得(x

c

,y

c

)为分体环节质心所在的坐标。

2.力线平移定理:刚体上的力可与自身平行移动到任一点(F→F'),但需添加一

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新作用点的矩M=M

(F)=Fd。

3.合力矩定理:各分力对任一点力矩的代数和等于各分力的合力对于同一点的力矩

4.求人体总重心坐标: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i

y

y

c

i

y

y

c

i

y

y

c

c

i

x

x

c

i

x

x

c

i

x

x

c

y

F

F

y

F

F

y

F

F

Y

x

F

F

x

F

F

x

F

F

X

14

14

1

2

14

1

1

14

1

14

14

1

2

14

1

1

14

1

14

14

2

2

1

1

14

14

2

2

1

1

其中

=

14

1

i

xi

xi

F

F

为分体环节的相对质量,而(x

1c

, y

1c

)…(x

14c

, y

14c

)为身体14

个分体环节的质心坐标。而所得(X

c

,Y

c

)为人体总重心所在的坐标。

主要仪

器和设备人体动作照片,量测工具(尺,笔,橡皮)

F

F

F’

F”

d

M=Fd

F

实验步骤1.以人体左下角边缘处o点为原点绘出直角坐起系oXY.

2.确定肩、肘、腕、髋、膝和踝关节中心点的位置。

3.确定头和手的重心位置。头的重心在耳廓上缘中点,下面观时在两眉间,手的重心在中指的掌指关节处。

4.连接关节中心点构成人体棍图。

5.开始测量影片上各环节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6.各环节重心至各环节近侧端关节中心的距离占整个环节长度的百分比(λ)见表2-1即中国青年人体分体环节质心比。

7.环节长度乘以环节相对重心位置百分比(λ),即为该环节质心至近侧端关节中心实长。

例如青年男性左上臂20×0.486=9.72(mm).应说明两点,上躯干质心是指躯干质心至两肩关节中心点连线中点的相对重心位置数据。足重心的0.44是足重心到踝关节中心的相对重心位置数据。

8. 最后用表2-2中国青年人体分体环节相对重量%计算人体总重心位置.

表2-1 中国青年人体分体环节质心比λ(%) 青年男性青年女性

手中指的掌指关节处手中指的掌指关节处

前臂41.87 前臂42.72

上臂48.6 上臂46.91

足44 足44

小腿40.91 小腿40.63

大腿47.71 大腿45.87

上躯干53.73 上躯干54.26

下躯干40.54 下躯干47.36

躯干44 躯干44

头耳廓上缘中点头耳廓上缘中点

表2-2 中国青年人体分体环节相对重量% 青年男性青年女性

手0.64 手0.49

前臂 1.30 前臂 1.18

上臂 2.61 上臂 2.62

足 1.50 足 1.38

小腿 4.00 小腿 4.55

大腿14.00 大腿14.28

上躯干17.00 上躯干16.53

下躯干25.60 下躯干25.87

躯干42.70 躯干42.70

头9.30 头8.60

实验结果与

分析

根据数据记录:A: 左手(3,5.3)左前臂(2.38,5.7)左上臂(2.35,6.5)

手(1.40,3.50)右前臂(3.33,5.7)右上臂(3.04,6.7) 左足(4.95,0.9)左小腿(4.6,3.38)左大腿(4,4.02) 右足(1.43,3.5)右小腿(2.7,3.2)右大腿(3.36,4.3) 躯干(3.07,6.56)头(2.72,8.44)

由公式得

????

????

?

=+++==+++=∑∑∑∑∑∑======)(6.5)(2.31414121411141141412141114

11414221114142211cm y F F y F F y F F Y cm x F F x F F x F F X c i y y

c i y y c i y y c

c i x x c i x x c i x x c

B: 左手(8.99,8.17)左前臂(8.33,7.67)左上臂(8..05,8.15)

右手(6.51,6.59)右前臂(6.51,7.67)右上臂(6.75,8.5) 左足(5.48,1.6)左小腿(5.85,3.12)左大腿(6.75,5.19) 右足(10.21,3.54)右小腿(9.63,4.6)右大腿(8.44,5.87) 躯干(7.49,7.67)头(7.49,9.58)

由公式得

??

??

????

?

=+++==+++=∑∑∑∑∑∑======)(81.6)(53.7141412141114114141

2141114

11414221114

142211cm y F F y F F y F F Y cm x F F x F F x F F X c i y y

c i y y c i y y c c i x x c i x x c i x x c

成果小结1 本实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重心坐标测定,通过本次实验,使我们了解了人体模型,可把人体简化为14各刚体;熟悉了惯性数据及其意义。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和计算人体任何动作位置时的重心坐标,即通过分体质心位置比,求出分体质心,然后用分体相对质量和人体总重心坐标公式,求出人体任何动作位置时的重心坐标。

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还掌握了定比分点,力线平移定理,合力矩定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3 通过对重心坐标测定的学习,可以运用于实际工作,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对运动技术进行生物力学诊断,这就要求了人体重心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和加速度,因此重心计算十分重要也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4 在计算重心坐标时,由于各种参数较多,人体总重心坐标公式较复杂,在计算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总的来说,只有反复多次练习,才能熟练准确掌握运动康复生物力学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三坐标、重心测定应用

应用目的1.掌握和领会二维运动摄影测量,影像解析以及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全

过程及意义。

2. 以学生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二维跳远动作的影片拍摄、解析、动作技术

分析、动作技术对比诊断和小论文撰写。

应用阐述

本次实验为坐标测定应用是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拓展和进一步深入,建立在前两次的基础上,本实验可以用于运动员跳远远度动作技术的分析。

由于跳远的远度由离板时的瞬时速度和角度影响,而离板时的瞬时速度由踏板时的瞬时影响,还有板上的人体动作,摆动腿等等。踏板时的瞬时速度也受助跑速度影响,并最终影响跳远的远度。

然后通过实验一、实验二掌握的二维运动摄影测量,影像解析及动作技术分析并诊断跳远的全过程。

要仪器和设备1.实物坐标系标定框架,人体坐标系框架,测高计.测重计.顺序牌

2.SONY高速录像机,

3.计算机

4.Arial 软件

实验步骤

对比研究对象

一级运动员学生

姓名: 刘峰年龄: 24 岁姓名:何彦璐年龄:20 岁身高: 186 cm 体重: 74 kg 身高:164 cm 体重:60 kg 成绩: 跳远—6.82m 成绩:跳远— 3.85 m

单位: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单位: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

科学系

1 在跳远场地摆放号SONY高速录像机,实物坐标系、标定框架,人体坐标系框架、测高计、侧重计,顺序牌。

2 使用测高计,侧重计测量身高体重。

3 学生开始进行跳远,用SONY高速录像机录下跳远过程,每位学生对应顺序牌中相应的序号。

4 在学生跳远结束后,将实物坐标系标定框架置于跳远的助跑跑道的相应位置,拍下坐标照片。

5 拍摄结束后,将录像机连接到电脑,每位学生采集相应的跳远动作技术过程,取踏板、离板过程前后共十张图片和坐标图片。

6 在计算机中对上述十一张图片进行点点,在人体上点21个点,踏板上3个点,坐标上8个点,运用二维影片解析软件进行影像解析,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

7 总的来说,可概括为自拍、自采、自解、自用。

原始数据记录JC2DC.DAT

SB2DC.DAT 刘峰踏板X

C

=0.26 Y

C

=0.97 何彦璐踏板X

C

=1.11

Y

C

=0.78 离板 X

C

=1.21 Y

C

=1.22 离板 X

C

=1.74 Y

C

=0.89

SB2DV.DAT 刘峰踏板V

X

=8.272 V

Y

=0.928 V=8.323θ=6.404

何彦璐踏板V

X

=5.4438 V

Y

=0.0005 V=5.4438 θ=0.0048

刘峰离板 V

X

=7.751 V

Y

=2.922 V=8.284 θ=20.657

何彦璐离板V

X

=5.1633 V

Y

=1.1429 V=5.3574 θ=15.4710

SB2DVQA.DAT

实验结果与分析

-0.2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0.500.51 1.52

-0.5

0.5

1

1.5

2

00.51 1.52 2.5

1.根据两名实验者的结果数据中的最大值来确定坐标最大标度,单位标度以图像清晰易看为准。

2.根据数据描点,作出图像。

刘峰踏板V

X

=8.272 V

Y

=0.928 V=8.323θ=6.404总质心X C=0.26, Y C=0.97

离板 V

X

=7.751 V

Y

=2.922 V=8.284 θ=20.657总质心X C=1.21, Y C=1.22

何彦璐踏板V

X

=5.4438 V

Y

=0.005 V=5.4438θ=0.0048总质心X C=1.11, Y C=0.78

离板 V

X

=5.1633 V

Y

=1.4291 V=5.3574 θ=15.4710总质心X C=1.74, Y C=0.89

踏板

离板

刘峰

何彦璐

刘峰

何彦璐

V=8.323θ=6.404°

V

X

=8.272

V Y=0.928

V Y=0.005

V=5.44θ=0.0048°

V

X

=5.44

V Y=7.75 V=8.28

θ=20.66°

V

X

=2.92

V Y=1.43

V=5.36θ=15.47°

V

X

=5.16

成果小结1 通过本次坐标测定应用实验,掌握和领会了二维运动摄影测量,进一步熟悉二维运动摄影测量的方法和过程,同时也掌握了影像解析以及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全过程及意义。

2 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二维跳远动作的影片拍摄、解析、动作技术分析,并与一级运动员刘峰的跳远动作技术进行对比诊断,从而分析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发现自己跳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改进技术,提高成绩的目的。

3 本次实验通过二维影片解析软件,通过对人体21个点的描点,计算出自己踏板和离板瞬时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合速度的大小,方向,总质心和坐标,进行客观的数据比较和动作技术的对比诊断。

4 本实验是实验一、实验二的拓展和进一步深入,需要结合实验一、实验二的原理和技术,也是对前两次实验的巩固和复习。

5 通过本次实验,发现离板的速度和角度都会影响跳远的成绩,而离板的速度受助跑速度影响。

实验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四测力台外力测定

实验目的1.掌握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将所测分力合成并求出Fx,Fy,Fz。3.练习使用测力台,先测简单动作—步态。

验原理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由于电流不变,电压变大,产生的电压变化经放大,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型信号,通过电脑记录变化。

2.测力台受外力作用产生效应力,该力导致传感器中应变片长度△L值相

应地变化,在测力台的量程范围内△L/L与力成线性关系,与几何变化相对应,△R/R与△L/L亦成线性关系,

K=

L/L

/

?

?R

R

3以X轴为例,当有一外力作用在测力台上时,F

X

= F

1

X

+ F

2

X

+ F

3

X

+ F

4

X

=

F

1

1+

X+ F

4

3+

X

,同样得到F

Y

,F Z,其合力F=2

2

2

Z

Y

X

F

F

F+

+,合力与X轴的

夹角为COS

F

F

X

=

α,同样可得F与Y1Z轴的夹角,同样还可以算出三

个轴的旋转力矩,总力矩及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4标定方法:采用什么进行标定?

力传感器模型,三潍测力台,计算机

实验步骤1 连接二维测力台全套系统,使各组件处于通话状态。

2 打开计算机中的相关应用软件,确定运动时间为6S,频率为每秒1000张图。

3 让受试者在测力台边准备就绪,当计算机操作者按“确定”按钮的同时,受试者以正常姿势走过测力台。

4 在计算机所得的曲线上读取相关数据,包括运动开始,结束时间,各峰值,低估时间,在曲线上读取30个点的坐标(此30个点原则上可任取,但为作图方便每点的横坐标可间隔相同距离,再由其决定相反纵坐标)。

5 让受试者从异常姿势走过测力台,数据读取过程同上。

6 根据所得数据,描点作图,进行动作分析。

操作三维测力系统过程

①开启电脑,打开“bio系统”

②点“Acquire Frial”再点“Start”

③按“确定”,则让受试者开始以正常步态走。

④按两次“确定”,一次“取消”后,即出现图像。

⑤在图像上点鼠标右键,选“Edit Parameters”

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定“F

Z

”即可点“OK”

⑦按“F4”即可得数据

原始数据记录

正常步态

(3.42,13.49)(3.45,82.50)(3.48,108.87)(3.49,113.20)(3.51,125.07)(3.52,128 .99)(3.54,126.45)(3.57,113.64)(3.59,106.52)(3.60,102.62)(3.62,96.98)(3.6 3,93.96)(3.66,86.47)(3.68,84.48)(3.70,84.16)(3.75,88.78)(3.77,90.36)(3.7 8,91.30)(3.80,96.11)(3.82,97.40)(3.85,107.57)(3.88,114.98)(3.91,116.91)( 3.93,112.40)(3.96,94.56)(3.98,70.76)(4.00,44.29)(4.01,24.96)(4.03,11.54)

异常步态

(3.30,10.40)(3.32,72.17)(3.35,47.42)(3.36,51.92)(3.39,99.50)(3.43,128.03 )(3.46,138.43)(3.49,130.62)(3.52,119.27)(3.54,119.00)(3.57,118.16)(3.58, 118.40)(3.61,115.91)(3.62,115.39)(3.63,115.74)(3.68,112.38)(3.69,109.88) (3.71,106.31)(3.72,105.07)(3.73,103.43)(3.76,103.44)(3.77,103.49)(3.82,9

2.70)(

3.87,71.62)(3.88,62.94)(3.94,17.02)(3.97,9.7)(3.81,95.55)

(3.86,81.67)(3.91,41.37)

实验结果与分析

步态

分析:

正常人步态支撑阶段垂直力呈现对称性双峰曲线,前蹬着地时出现第一峰值,中间缓冲时地面反作用力小于体重,是因为有向下的身体加速度,所以呈现一低谷,后蹬阶段又出现第二峰值。

异常情况下(腿或脚有病时)测定的曲线则呈不规律的

变化曲线,在前蹬阶段腿支撑无力,中间垂直阶段又不

能很好缓冲,不但不减小垂直力反而出现峰值。

作图步骤①根据数据中最大值来确定坐标上的最大标度,单位标度则以图像清晰准确为准。

②把数据描到坐标上,用光滑曲线连接各点。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3 3.2 3.

4 3.6 3.84 4.2

F z

t

正常

异常

成果小结1 通过本次试验,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会将所侧分力合成并求出F

X

,F

y

,F

z

2 熟悉并掌握了三维测力台全套系统的操作。

3 通过对正常步态步行支撑阶段的垂直力坐标图的比较,发现正常步态支撑阶段垂直力呈现对称性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均大于体重线,而中间波谷则小于体重线。

异常步态测定的曲线则呈不规律的变化曲线。

4根据本次实验,通过对三维测量系统的学习,可以测动作步态,通过步态的分析可以评价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便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也可运用于医疗腿或脚有病的患者,这种病肢经治疗后再做测力时,应恢复成正常人的双峰一谷对称曲线。

实验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五外力测定应用

应用目的用所学外力测定技术全面深刻地分析原地纵跳运动。从具体的运动动作着手掌握一般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的方法。

应用阐述1原地纵跳的目的是跳得高,而影响高度的关键是离板瞬时的速度v2。

2原地纵跳起跳后质心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动量定理mv2-mv1=F?t,得v2=

m

t

F?,同时F=N-G,(N为地面给人的平均

力,F为合力)所以v2=

m

t

G

N?

-)

(=

m

t

N?-g

?t,由此式子可得N的

大小决定v2的大小。

3由牛顿第二运动定理F=ma, F=N-G,得N=ma+G,可知人体总质心加速度a的大小决定N的大小。

4人体分体质心决定总质心。因此肌肉剧烈收缩,产生肌力,使人体分体质心加速度增大,从而总质心加速度a增大。

5由上述四点分析可知,分体肌肉力发挥→总质心加速度a增大→地面给人的平均力N增大→V2增大→离板的瞬时速度增大→原地纵跳跳得高。

三潍测力台,计算机

实验步骤1连接三维测力台全套系统,使各组件处于通话状态。

2开启电脑,打开“bio系统”,点击“Acquire Frial”确定运动时间为6S频率为每秒1000张图,用鼠标点击“Start”3让受试者站于测力台上准备就绪,操作者在电脑中点击“确定”,受试者开始无摆臂的原地纵跳。

4再点击两次“确定”,一次“取消”后,即出现图像,在图像上点击鼠标右键,选“Edit Parameters”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定“F Z”即可,点击“OK”。

5按F4即可得数据,找出纵跳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时间点,除以30,忽而的取点的时间间隔,即每隔0.04S取一个点,共取30个点,记录数据。

6摆臂的原地纵跳实验过程同上。

原始数据记录无摆臂,每间隔0.03秒取点

-10.639 -21.01 -36.06 -33.46 -31.66 -42.54 -64.27 -121.83 -184.7 -240.3 -302.06 -352.89 -324.42 -290.64 -254.52 -171.74 32.61 226.89 332.73 498.45 696.17 848.13 959.42 997.66 1005.52 991.88 922.21 578.38 -498.45

摆臂,每间隔0.03秒取点

-10.64 -16.3 -16.04 -18.06 -45.96 -64.14 -53.34 -68.18 -156.33 -257.09 -341.62 -414.97 -412.25 -33.11 -248.57 -175.92 74.52 260.39 371.99 525.08 701.1 795.34 811.24 850.77 900.02 994.21 1104.32 1038.37 452.52 -625.72 -676.192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 篇一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直流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3.6直流电路设计性实验 3.6.4实验数据的记录、电路分析及数据处理 1将微安表改装成为多量程电流表。 改装电路为图3.6.1 ①用惠斯通电桥测i R并求i R ?。设计电路如图3.6.2 lim 0.2%(500)0.2%(2130500) 5.26 E CR C =+=?+= 6.55 Ri ?===Ω () 21307 Ri ∴=±Ω ②用数字电压表及电阻箱测量微安表满偏时实际电流值Im。见图3.6.3

当微安表满偏时,数字电压表和电阻箱上的示值如下: ③ 根据Ri 、M I 估算出12R R 、的值 由()4 221/10 M M R R I R I ++= ()312/10i M M R I R R I ++= 可得:() 33 1/10102130100.67/10(10100.67)23.8i M M R R I I =-=?-=Ω 219214.6R R ==Ω ④ 对改装好的量程进行初较。见图3.6.4(a )(b ) 每个量程均在20、40、60、80、100等5格刻度处进行校准,根据数据判断改装后的双量程是否符合1.5级标准。(R 为精密电阻,视校正量程而定 测量数据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改装后的双量程表符合1.5级标准 2用多种方法测微安表内阻 ① 比较法。见图3.6.5 双置开关分别放于C1、C2上即可分别测出电阻箱和微安表两端电压。比较如下 注:i i R R R i i R U R U U R R R U ?=?= 不确定度推导:ln ln ln ln i i R R R U U R =-+ ln ln 11 ,i i i i R R R R i i R R U U U U R R ??? ==-???? =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南昌理工学院实验报告(样本) 二OO 年月日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名称】电位、电压的测定 【二、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的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内容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二)实验原理 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该坐标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条件】

【五、实验过程】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按图接线。图中的电源U S1用恒压源中的+6V(+5V)输出端,U S2用0~+30V可调电源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A点,红笔端分别插入B、C、D、E、F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以D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1-1中。 图1-1 2、测量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1中,测量电压U AB: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A点,黑笔端插入B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1-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U BC、U CD、U DE、U EF及U FA,测量数据记入表1-1中。 【六、实验结果】 表1-1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数据(单位:V)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实验报告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2、设计直流稳压电路,要求输入电压:220V 市电,50Hz ,用单变压器设计并制作能够输出一组固定+15V 输出直流电压和一组+1.2V~+12V 连续可调的直流稳压电源电路,两组输出电流分别I O ≥500mA 。 3、了解掌握Proteus 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应用。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 1、实验原理 (1)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 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的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基本框图如下: 图2-1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 其中: 1)电源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它将电网220V 交流电压变换成符合需要的交流电压,并送给整流电路,变压器的变比由变压器的副边电压确定,变压器副边与原边的功率比为P2/P1=n ,式中n 是变压器的效率。 2)整流电路:利用单向导电元件,把50Hz 的正弦交流电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 3)滤波电路: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滤除较大的波纹成分,输出波纹较小的直流电压U1。 4)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稳压电路的功能是使输出的直流电压稳定,不随交流电网电压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2)整流电路 常采用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如图2-2所示。在u2的正半周,二极管D1、D2导通,D3、D4截止;u2的负半周,D3、D4导通,D1、D2截止。正负半周部都有电流流过的负载电阻RL ,且方向是一致的。电路的输出波形如图2-3所示。 t

碎石土碾压试验报告1

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 过渡层填筑试验成果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第五工程处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三门峡市山口水库复建工程 过渡层填筑试验成果报告 1. 工程概况 大坝坝型为土质防渗体分区坝,分为土质防渗区和堆石区,两区间为反滤层和过渡层,最大坝高42.50m,坝顶高程662.50m,坝顶宽6m,坝顶长153m,上游坝坡自上而下为1:2.5、2.75,下游坝坡为1:2,土质防渗体下游与反滤层之间坡比为1:0.45。土质防渗体、反滤层、过滤层、石渣区在填筑时各相邻层次之间的材料界限分明,反滤层第一层及第二次水平等宽为0.75m,过渡层水平等宽及竖直等宽为3m。 2. 碾压试验 现场碾压试验之前,取碎石及土区已检合格土料送至第三方试验室,粒径大于5mm 的碎石占总重量33%的大型击实试验,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该类填筑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2.11 g/cm3,最优含水率11.0%,压实度100%,土料控制含水率范围为9.0%~14.0%。 2.1碾压试验目的 通过碾压试验取得合理的碾压遍数、铺土厚度、干密度及土料含水率等参数,以核实土料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确定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 2.2试验依据 施工图纸、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2.3碾压试验采用机具 碾压试验拟投入选用自卸汽车(15T)运料,SD16推土机推平,平板振动碾分层压实。 2.4试验场地 本次试验选在大坝下游处,首先人工平整,沿长度方向20米,经清基处理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试验。 2.5试验组合 蛙式打夯机夯实试验区为管身水平段,试验区为20m长,分成三段,对不同的夯实遍数(共3种:N10、N12、N15)和不同的铺碎石土厚度(10cm、15cm、20cm),3个不同碾压遍数、同一铺土厚度的试验组作为一个试验组合。 2.6铺碎石土夯实 在碾压试验区先上一层含水率相近的碎石土料10cm厚,先夯实15遍。再铺碎

电路实验报告二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2.加深对参考方向概念的理解。 二、器材设备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路单元板(TS-B-28),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 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或流出)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0 I (2-1) i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 电路中任意时刻,沿着任一节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其数学表达式为: ∑=0 U (2-2) i 电路的参考方向: 在电路中假定一个方向为参考,称为参考方向。当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取正值,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在直流电路单元板(TS -B-28)上进行,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图中X1、X2、X3、X4、X5、X6为节点B的三条支路测量接口。 4.1、验证KCL定律 测量节点B的某支路的电流时,可假定流入节点B的电流为正,并将另外两个支路的测量接口短接,再将电流表的负极接到B点上,电流表的正极接到该支路的接口上(如图2-2)。

1. 按图2-2(a)接好实验电路,再将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节旋钮沿逆时针方向调到底,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输出,使U1=10.00V,U2=18.00V,测出AB支路的电流I1值,并在表2-1中记下测量值。 2.将电路转换成图2-2(b)形式,测出并记录BC支路的电流I2值。再将电路转换成图2-2(c)形式,测出并记录BE支路的电流I3值.。 3. 计算∑i I数值,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正确性。利用电路中已知的电阻及电源电压值,应用电路定律计算出I1、I2、I3值并与测得的I1、I2、I3值比较,求出各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表2-1(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2、验证KVL定律 当要测量电压时,应将三个支路的测量接口短接,再取ABEFA回路为回路I,BCDEB 回路为回路II,可选取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依次测量两回路各支路的电压值。 1. 将电路转换成图2-3形式,仍保持U1=10.00V,U2=18.00V取顺时针方向为绕行方向,选择合适的电压表量程,依次测出回路I中各支路电压U AB、U BE、U EF、U FA和回路II中各支路电压U BC、U CD、U DE、U EB,并在表2-2中记下测量值。 2. 计算∑i U数值,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利用已知的电阻及电源电压值,应用电路定律计算出上述各支路的电压值并与测得的值比较,求出各测量值的相对误差。 表2-2(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数据处理,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一、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节点B各支路的电流及回路Ⅰ、回路Ⅱ各支路的电压值。 设图2-3电路的节点B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如图,取流入节点的电流方向为参考方向,则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有:I1+I2=-I3 (2-3)另I4=I1、I2=I5(2-4)取顺时针方向为电压的参考方向,则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 回路Ⅰ:R1×I1-R3×I3+R4×I1=U1(2-5)

电工直流电路实验报告

电工直流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时间: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电工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电工电子实验 实验名称:高级电子实验一、二、三 姓名:蒋坤耘

学号: 班级:安全 指导老师: xx Axx0920 1101 刘泾 年12月23日 实验一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掌握输出电阻、输入电阻、最大步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 2.理论计算公式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照图用专用导线接好电路(2)静态工作点测试 接通电源,并按实验电路图接好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函数发生器调整为 1kHz,4V左右。用实验法调好静态工作点,使Vi?0,测试并记下VB,VE,VC及VRb2?RW。填入表一中(3)放大倍数测试 在上一步基础上,用示波器或毫伏表分别测量RL?OO及RL?2.4k Ω时输出电压Vi和输出电压V0,并计算放大倍数,填入表二中(4)观察工作点对输出波形V0的影响 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增大和减小RW,观察V0波形变化,测量并记录

表一 表三 四、实验设备 1.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型号DH1718) 2.调节输出电压+12V 3.低频信号发生器 4.双踪示波器 5.交流毫伏表 6.数字万用表 7.晶体三极管 8.电位器 9.电阻、电解电容器 五、误差分析 下面从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原因。 基准电压Vb太高,使得Ve=Vb增高而使Uce相对的减小了,因为影响实验。输入输出电阻选择不够合理,导致实验误差,影响实验。 温度的升高使得偏置电流Ib能自动的减小以限制Ic的增大。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2020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Contract Template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篇一:电极电位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2.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 3.知道电化学工作站与计算机的搭配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而测量电极电位所用的参考对象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该电池的电动势为: E=φ待测-φ参比 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在该实验中,采用甘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铁氰、化钾/亚铁

氰、化钾为测量电极。在1mol的KCl支持电解质下,分别用10mM 摩尔比1:1和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在常温(27℃)以及45℃下测量,收集数据,可得到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用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对于电极电势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玻碳电极;水浴锅 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KCl); 砂纸;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在玻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也用砂纸轻轻打磨 2.在电解池中加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至其1/2体积,将玻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记录时间为5min,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电路实验报告材料参考直流

R V R 实验报告参考(直流部分) 实验一 基本实验技术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电路实验的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指针式电压表、电流表阻的测量方法及仪表误测量误差的计算。 3. 掌握线性、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4. 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二、需用器件与单元: 三、实验容: (一) 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A 、基本原理: 通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具有一定的阻,分别用R V 和R A 表示。如图2-1所示,测量电阻R 2两端电压U 2时,电压表与R 2并联,只有电压表阻R V 无穷大,才不会改变

A R A m I I R I A I R 图 2-2 S 可调恒流源V R V m U R + -U + -V U R U + -S 图 2-3 可调恒压源 电路原来的状态。如果测量电路的电流I ,电流表串入电路,要想不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电流表的阻R A 必须等于零,。但实际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般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即它们的阻不可能为无穷大或者为零,因此,当仪表接入电路时都会使电路原来的状态产生变化,使被测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来的实际值之间产生误差,这种由于仪表阻引入的测量误差,称之为方法误差。显然,方法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总是希望电压表的阻越接近无穷大越好,而电流表的阻越接近零越好。 可见,仪表的阻是一个十分关注的参数。 通常用下列方法测量仪表的阻: 1.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阻 设被测电流表的阻为R A ,满量程电流为I m,测试电路如图2-2所示,首先断开开关S,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I =I A =I m。然后合上开关S, 并保持I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2满量程位置,即 2m S A I I I == 则电流表的阻R R =A 。 2.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阻 设被测电压表的阻为R V ,满量程电压为U m,测试电路如图2-3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调节恒压源的输出电压U ,使电压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U =U V =U m。然后断开开关S, 并保持U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2满量程位置,即 2m R V U U U = = 则电压表的阻R R =V 。 图2-1电路中,由于电压表的阻R V 不为无穷大,在测量电压时引入的方法误差计算如下:, R 2上的电压为: U R R R U 212 2+= ,若R 1=R 2,则U 2 =U /2 现用一阻R V 的电压表来测U 2值,当R V 与R 2并联后, 2V 2 V 2 R R R R R +=',以此来代替上 式的R 2 ,则得 U R R R R R R R R R U ?+ ='2 V 2 V 12 V 2V 2++ 绝对误差为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三篇.doc

电位电压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三篇 篇一:电极电位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2. 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 3. 知道电化学工作站与计算机的搭配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而测量电极电位所用的参考对象的电极称为参考电极,如标准氢电极、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等,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φ待测-φ参比 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 在该实验中,采用甘汞电极为研究电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为测量电极。在1mol的KCl支持电解质下,分别用10mM摩尔比1:1和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在常温(27℃)以及45℃下测量,收集数据,可得到相同温度不同浓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相同浓度不同温度的两条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用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讨论温度

对于电极电势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玻碳电极;水浴锅 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 KCl); 砂纸;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 在玻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电化学工作站的电极也用砂纸轻轻打磨 2. 在电解池中加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至其1/2体积,将玻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 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 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记录时间为5min,记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4. 将电解池放入45度水浴锅中,再重复一次步骤2和步骤3。 5. 将电解液换成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1:2)后重复一次步骤2至4 6. 实验结束后清洗电极和电解池,关好

电路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三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研究 实验四受控源研究 实验六交流串联电路的研究 实验八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实验九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330口 R B 1— 1 2. 电路中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图1 — 1中,测量电压U AB :将电压表的红笔端插入 A 点,黑笔端插入B 点,读电压表读数,记入表 1 — 1中。按同样方法测量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测量数据记入表1 — 1中。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1.学会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和电压方法。理解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 2?学会电路电位图的测量、绘制方法; 3.掌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原理说明 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 各点电位的大小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异, 但任意两点之间的电 压(即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则是不变的,这一性质称为电位的相对性和电压的绝对性。据此性质,我们 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若以电路中的电位值作纵坐标, 电路中各点位置(电阻或电源)作横坐标, 将测量到的各点电位在 该平面中标出,并把标出点按顺序用直线条相连接, 就可得到电路的电位图, 每一段直线段即表示该两 点电位的变化情况。而且,任意两点的电位变化,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 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但其各点电位 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三.实验设备 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 2 .恒压源(EEL — I 、II 、III 、IV 均含在主控制屏上,可能有两种配置( 1) +6V ( +5V ) , +12 V , 0? 30V 可调或(2)双路0?30V 可调。)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1 — 1所示,图中的电源U S 1用恒压源中的+6V (+5V )输出端, 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 +12V 。 U S2用0?+30V 可调电源 1.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 以图1 — 1中的A 点作为电位参考点,分别测量 B 、C 、 用电压表的黑笔端插入 A 点,红笔端分别插入 B 、C 、 以D 点作为电位参考点,重复上述步骤,测得数据记入表 D 、E 、F 各点的电位。 D 、 E 、 F 各点进行测量,数据记入表 1 — 1 中。 1 — 1 中。 5100 S3 VCU 5100 5ion R4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内容开工前应作的试验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 3、液塑限试验报告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试验报告 4、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面层: 1、沥青物理性质试验报告 2、所用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 施工过程中应作的试验有: 一、路基方面的试验有: 1、土工击实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2、CBR(承载比)试验报告在不换土的情况下作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换土,换几次作几次) 3、液塑限试验报告(只是针对细粒土,才作,其他的不作) 4、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必要时作) 二、桥涵方面的试验有: 1、水泥试验报告 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3、细集料试验检测报告

4、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5、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6、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8、水泥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三、路面方面的试验有: 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1、水泥试验报告 2、各种碎石试验检测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7、水泥稳定级碎石配合比试验报告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砂砾) 1、水泥试验报告 2、砂砾筛分试验报告 3、无机结合料击实试验报告 4、水泥剂量试验检测报告 5、无侧限抗压强试验报告 6、无机结合料含水量试验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662-30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 本(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习验证定律的方法和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定律规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各支路电压之间必须服从的约束关系,无论电路元件是线性的或是非线性的,时变的或是非时变的,只要电路是集总参数电路,都必须服从这个约束关系。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

零,即∑i=0。通常约定: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取正号,流入节点的支路电流取负号。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沿任—回路有∑u=0。在写此式时,首先需要任意指定一个回路绕行的方向。凡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取“+”号;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者,取“一”号。 (3)KCL和KVL定律适用于任何集总参数电路,而与电路中的元件的性质和参数大小无关,不管这些元件是线性的、非线性的、含源的、无源的、时变的、非时变的等,定律均适用。 三、实验仪器仪表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 (1)验证(KCL)定律,即∑i=0。分别在自行设计的电路或参考的电路中,任选一个节点,测量流入流出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数值和方向,记入附本表1-1~表1-5中并进行验证。参考电路见图1-1、图1-2、图

击实实验报告

贵州师范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三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2013级 课程名称土力学试验 组别第二组 组员邵旺、成坤、文总、王选富、田红、陆正浩、邓广平、吴维、熊勰

实验项目名称__击实试验_________组长邵旺_______ 组别第二组同组学生邵旺、成坤、文总、王选富、田红、陆正浩、邓广平、吴维_熊勰 实验时间_2015_年_12_月_14_日指导教师戴自然_______ 实验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与原理;②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③实验步骤; ④实验数据及处理;⑤实验结论;⑥其它;⑦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实验目的 击实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 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试验原理 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当压实功能和压实 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土的密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 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 润滑作用也增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 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 称为最优含水率。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及导筒组成。本次实验选用轻型击实仪。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1.0g。 3.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4.圆孔筛:孔径为40mm、20mm和5mm标准筛各一个。 5.试样推出器:本实验用修土刀和刮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6.烘箱。 7.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修土刀、平直尺、量筒和保湿设备等。(三)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湿法制备)

直流电路电流、电压和电位的实验研究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直流电路电流、电压和电位的实验研究姓名:何** 李** 学号:110****/110****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精选

直流电路电流、电压和电位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理解。 2)掌握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意义和电位参考点的概念。 3)熟悉直流电源和直流仪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直接测量中仪表的误差分析方法。 2.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指针式、数字式直流电流表,指针式、数字式直流电压表,可调节电位器,导线若干,定值电阻若干等。 3.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任意时刻,任意结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表达式(KCL方程):∑I =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任意时刻,沿任意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表达式(KVL方程):∑u =0。 2. 电位 电位常指某点到参考点的电压降。 电位有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零电位点。所谓零电位点,是指电路中电位相同的点。 零电位点的特点:零电位点之间电压差等于0。若用导线或电阻将等电位点连接起来其中没有电流通过,不影响电路原来工作状态。 4.实验步骤 1.KCL定律的研究 (1)按图1所示搭建电路。 (2)对a ,b两个结点研究KCL定律。 分别用指针式、数字式直流电流表测量a ,b两个结点的相关电流,将相关数据填入表一,验证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I =0),并计算测量误差。 图1 KCL的实验电路

2.KVL定律的研究 (1)按图2所示搭建电路。 (2)对整个闭合回路研究KCL定律。 根据电压的参考方向,分别用指针式、数字式直流电流表测量各个电阻上的电压,将相关数据填入表二,验证闭合回路中的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u =0),并计算测量误差。 (3)对假想回路研究KCL定律。 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选取假想回路cdefgc,回路电流控制在10~20mA。根据电压的参考方向,分别用指针式、数字式直流电流表测量各个电阻上的电压,将相关数据填入表二,验证假想回路中的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是否等于零(∑u =0),并计算测量误差。 图2 KVL的实验电路 5.注意事项 1)根据实验电路给定的原件参数,先计算出实验要求测量的各个参数的理论值,并根据理论值,选择电阻(额定功率和最大电流)、仪表的量程及极性。 2)由于实验提供的所有电源都只能输出功率(不能吸收功率),故设计电路时电源(电压源、电流源)电流只能流出而不能流入。 3)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性。熟悉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的使用。使用时,稳压电源不得短路!稳流电源不得开路! 4)熟悉直流仪表的使用,注意其量程和极性的选择,学会读取直流数字式仪表和指针式仪表的读数及极性。 精选

电路实验报告参考范本

实验报告可以安装这个格式写,然后用16K纸打印实验名称: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姓名:学号: 同组人:学号:评分: 专业、班级:日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电阻元件和直流电源的伏安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2、学习直流仪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 1 2 直流数字毫安表0~200mA 1 3 直流数字电压表0~200V 1 4 线性电阻器200Ω,1KΩ/8W 1 DGJ-05 5 灯泡12V、0.1A 1 6 可调电阻器0~99999.9Ω/2W 1 三、实验内容 1、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按图1-6接线,电流表接线时使用电流插孔。接线前调稳压电源Us(V)=10(V)。按表1-1改变R数值(将可调电阻与电路断开后调整R值),记录相应的电压值与电流值于表1-1中。 2、实际电压源的伏安特性 按图1-7接线。接线前调稳压电源Us(V)=10(V)。按表1-2改变R数值(将可调电阻与电路断开后调整),记录相应的电压值与电流值于表1-2中。 3、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按图1-8接线。按表1-3改变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Us,测定相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记录于表1-3中。 4、测定非线性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将图1-8中的1K电阻R换成一只12V,0.1A的灯泡,测量表1-4中的数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不同实验时,应先估算电压和电流值,合理选择仪表的量程,勿使仪表超量程,仪表的极性亦不可接错。 2.更换直流电流表的量程时,要先按停止按钮后才能更换量程(因为要改线路)。 3.调节电压源旋钮时,速度不宜过快。 4.每做完一个实验,需先将电压源调零后,再做下一个实验。 1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范本

单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2.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设备条件: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实验器材: 三、实验原理 基本放大电路有共射极、共基极、共集电极三种构成方式,本次实验采用共射极放大电路,如图1.1所示。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电流源器件(即I C=βI B),通过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实现对交流电压信号的放大。放大电路的主要参数有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

四、实验内容 4.1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1.什么是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是指在电路输入信号为零时,电路中各去路电流和各节点的电压值。通常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交点Q所对应的参数IBQ、ICQ、VCEQ是主要观测对象,如图1.1所示,在电路高度过程中,电路参数确定以后,对工作点起决定作用的是IB,测量比较方便的是VCE,通过调节RW1改变电流IB,通过测量VCE判断工作点是否合适。 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原则 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入信号的变化使工作点沿交流负载线变化,从图1.2中VCE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在不考虑三极管的饱和压降时,VCE向减小方向的变化幅度为VCEQ,向增大方向的变化幅度为ICQ×RL’,要获得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则: 在电压输出幅度满足不失真的要求的条件下,减小I CQ可以适当提高输入电阻,电压放大倍数随之减小,反之,增大I CQ可以适当增大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随之减小。 3.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用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压,用示波器同样可以测量直流电压。万用表,有效倍数多,测量精

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一 信息24班 赵恒伟 2120502099

一、电源稳定问题的提出: 各种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都有一定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供电电源为交流还是直流、电压额定值及其变化范围、最大功率等。这里研究对象是输出为直流的稳压电源。该作用由下图说明: R 当出入电压Ui 变化或负载R 变化时,稳压电源的输出都应保持稳定。 对于大多数功率较小的直流电源大多数都是将50Hz 的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和稳压后获得。整流电路用来将交流电变换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压;滤波电路用来滤除整流后单向脉动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之成为平滑的直流电压;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入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负载和温度变化时,维持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 在本设计中,可以实现将220v 的交流电压经过整流,滤波,稳压最终可实现输出电压+5V 的直流稳压电源。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如何设计和实现各个部分而展开的。 二、 实验原理框图概述 通过我们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单相交流电要经过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还有稳压电路才能转换成稳定输出的直流电压。它的总体功能方框图和各个电路部分输出电压的波形如下1图和图2所示: u u u 3 (a ) (b) (c) (d) (e) (图2,各个电路部分输出电压波形) (图1,直流稳压电源总体功能框图)

其中,(a)为输入的220V电压波形; (b)为电压器降压后的波形; (c)整流后的电压波形; (d)滤波后的电压波形; (e)最后输出的直流稳压电源波形。 我们知道,直流电源的输入为220v的市电,因而需要电源变压器降压后,再对交流电压进行处理。变压器副边电压经过整流电路从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为较小电压的脉动,需通过低通滤波电路滤波,是输出电压平滑。最后通过稳压电路,使输出直流电压基本不受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从而获得足够高的稳定性。如果设计正确的话,它的波形应该如上图所示。 三、直流稳压电源各部分组成及原理分析 1整流电路方案选择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交流降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较低的交流电转换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这就是交流电的整流过程,整流电路主要由整流二极管组成。 电源电路中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桥式整流三种,倍压整流电路用于其它交流信号的整流,例如用于发光二极管电平指示器电路中,对音频信号进行整流。 方案一:半波整流电路

电气实验报告参考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电气实验报告参考

编号:FS-DY-20834 电气实验报告参考 实习目的 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照明线路和常用仪表的使用与测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二、时间安排 星期一上午领教材,阅实习材料学习触电急救的知识测试施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脏挤压的抢救 下午使用灭火器 星期二上午常用仪器仪表使用的讲解自己练习测试 下午测试万用表(测试电阻,直流,交流电,电池)

星期三全天 照明安装电路一灯一控制 星期四全天 电动机控制电路包括: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常弊和常开按钮)星期五上午练习双重联锁控制线路图和复习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 记住如何接线路 下午测试按钮联锁的正转同反转控制线路 部分学生全面打扫实习场所卫生(可加10分呵呵)写实训报告(每人一份1000字)卑老师仲要写实训报告卑学校,保存...... 三、实习内容 1. 老师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老师讲述了电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若用电不慎,就可能 造成电源中断、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将给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安全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老师给我们讲述了有关触电的基本知识,触电急救知识和电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实验报告

4.2 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设计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3)利用仿真软件实验,深入理解整流滤波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直流稳压电源是所有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任务是将电力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 1.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组成。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1)电源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交流电网220V电压变为 整流滤波所需的交流电压,变压器副边和原边的功率比为P2/p1=η。式中η为变压器的效率 (2)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能将变 压器次级交流电压 V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b V再经过滤波电路将脉 a 动直流电压的波纹减小或滤除,使之转变为平滑的直流电压 V。常 c

用的整流滤波电路有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倍压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本次实验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3) 稳压电路。稳压电路的作用主要是清除电网波动及负载变化的 影响,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稳压电路有晶体管实现的,也有用集成的稳压电路芯片。本实验采用稳压芯片实现电路的设计。常用的稳压集成器有固定式三端稳压器和可调式三端稳压器(均属于电压串联型)。稳压器只有三个引出端子:输入端,输出端和公共端,故称三端式稳压器。 2.稳压电源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稳压电源的技术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性指标,包括允许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输出电压调节围等;另一种是质量指标,用来衡量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程度,包括稳压系数(或电压调整率)、输出电阻(或电流调整率)、纹波电压(纹波系数)及温度系数等。 (1) 最大输出电流:指稳压电源正常工作时能输出的最大电流,用 max o I 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电流max o o I I <。稳压电路部应有保 护电路,以防止max o o I I >时损坏稳压器。 (2) 输出电压:指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用o V 表示。 (3) 纹波电压:指叠加在输出电压o V 上的交流分量,一般为mV 级, 可将其放大后,用示波器观测其峰峰值ΔV op-p 。也可以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其有效值ΔV 。由于纹波电压不是正弦波,所以用有效值衡量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