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的探索_以_三亚市城乡统筹规划_为例_范嗣斌

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的探索_以_三亚市城乡统筹规划_为例_范嗣斌
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的探索_以_三亚市城乡统筹规划_为例_范嗣斌

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的探索
——以《三亚市城乡统筹规划》为例
范嗣斌 李荣 缪杨兵
摘要: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城市,在国际旅游岛战略下其发展备受瞩目。三亚的发展
模式是一种具有独特性的、 跨越式的发展模式, 是以旅游主导的第三产业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统筹城乡发展,同样需要一种新型城乡统筹模式。在对三亚城乡发展 主要问题解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三亚“目标定位全域覆盖,旅游主导城乡统筹”这样的城乡 统筹总体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这种模式下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策略。 关键词:三亚 城乡统筹 模式
1 背景
2009 年底,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将海南建设 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 年 6 月,被视为海南国际 旅游岛建设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的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获国家发改委正式 批复。在有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系列的文件、规划中,均多次强调,在建设国际旅游岛高 端目标的同时,必须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 域协调发展,要求在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的同时,更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在《意 见》第 5 部分,更是重点强调了要“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 早在国际旅游岛战略尚在酝酿中时, 海南省和三亚市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关 城乡统筹和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工作。 在落实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决定, 海南出台实施意见 时就要求,从 2009 年初开始,在三亚市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在三亚市取得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推开建立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建设工作。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在其 20 余年来的发 展历程中, 三亚秉持了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 坚持走专业化旅游城市的发展道 路。三亚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具有 跨越式的,直接依托旅游和第三产业来推动城镇化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与三亚独特的 资源环境和比较优势相匹配的。 三亚多年来不仅坚持了这种发展模式, 并且社会经济快速发 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同类城市样板和明星城市。
1138

单位:万元
图 1 三亚近年来产业情况分析
图 2 三亚近年来各产业构成比例分析
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锋”城市,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实施,更是将三亚的发展推 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在当前宏观背景下,如何在坚持“三亚模式”——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发 展模式下,统筹城乡发展,为全省以至为全国探索一种新型的城乡统筹的模式,是三亚推动 城乡一体化发展所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是三亚实现其高端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2 三亚城乡发展主要问题解析
三亚在 2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发展中的 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旅游发展惠及面偏小、城市景观 特色缺失,等等。而这些问题都与城乡统筹发展有一定关联。具体来说,三亚城乡发展的主 要问题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2.1 城乡分离,定位局限
图 3 农民收入与旅游业收入剪刀差分析
图 4 城乡差距仍有进一步扩大趋势
城乡分离,城乡互动不足,城市及旅游发展对乡村腹地的影响力、带动辐射不足,城乡 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通过近年来一系列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旅游发展与民生发展之间
1139

还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旅游发展惠民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城市定位上来看,目前城 市的高端目标定位还仅仅局限于滨海地段, 从历年来的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来看, 注意力 和关注点始终集中在滨海地段,对腹地的乡村考虑远远不足。事实上有关数据也显示,投入 在乡村的基础设施配套等也大大低于在城市的投入,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样的后果导致滨海一线与滨海二线差距明显, 城市与乡村之间无论是风貌还是设施配 置上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图 5 城市、村镇风貌差距明显
2.2 城乡全域的资源管控亟须强化
三亚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根本在于三亚的生态与环境。 优良的生态环境, 是三亚旅游经济 增长的生命线。对优良的生态环境不造成损毁、破坏,是三亚发展旅游业不可逾越的红线。 培育生态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三亚滨海 地区后面广大腹地的乡村地区, 正是三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背景, 而且这一区域 大多属于环境中度到高度敏感的地区。当前,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乡村的资源环境管控面 临更大的压力, 许多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不容乐观, 各类环境敏感区域的管控和科学 利用亟须强化。
图 6 山区腹地中对环境的破坏性行为亟需管控
2.3 城乡一体空间结构缺失
从三亚的发展过程和历版规划来看, 注意力和关注点始终集中在滨海地段, 历版总规关
1140

注的是滨海地区的空间布局。 这种对腹地考虑不足的状况, 导致了三亚始终缺少覆盖全域的 空间结构,对整个城乡用地布局缺乏全域性地引导。在目前快速发展时期,这种状况直接导 致乡村腹地的建设用地拓展方向模糊而呈现出无序拓展的趋势。
图 7 历版总规关注的始终是滨海地区的空间布局
2.4 本土文化挖掘不足
三亚的特色实际上绝不仅仅是滨海特色, 一个高端的国际旅游城市往往也离不开文化底 蕴的挖掘和特色展示。常有言论批评三亚缺乏文化和特色,事实上三亚不缺文化,更不缺乏 适应未来高端目标所需的文化资源, 三亚缺乏的是对本土文化资源价值的尊重、 认识和挖掘, 尤其是位于城市腹地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
图 8 三亚市域少数民族分布斑块示意图
1141

三亚市少数民族众多,主要少数民族有黎、苗、回、壮等,19 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数 超过 40%。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腹地村镇地区。三亚的乡村地区具有复合型的资源 特色,包括热带农作物优势、黎苗民居特色、浓郁的渔家风情、浓郁的民俗风情,等等。如 何大力挖掘这些文化资源, 使其作为建设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 是必须从 城乡统筹的角度来考虑的问题。
2.5 特殊行政主体导致管理分割
由于历史的原因, 海南农垦形成了海南特殊的一种行政主体。 海南农垦总局下属各农场 分布于全岛各市县。三亚各农场的用地总计约 536.7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 1919 平方公 里的 28%) ;总人口约 6.5 万人(占三亚 2008 年总人口 55 万的 12.6%) 。据不完全统计,农 场有意向的各类开发项目用地需求超过 60 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三亚目前中心城区的面积。 由于管理的分割, 农场的发展与规划也极少与地方进行过统筹协调, 城市规划也很少考虑到 农场的发展与需要。 三亚的农场基本上都位于滨海地区以北的城市腹地, 由于其位置特殊和 重要,如不统一管控,则必将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阻隔带,因此三亚的城乡统筹还必须 考虑城市与农场的统筹。 可喜的是,目前海南农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农垦的发展和管理将逐渐融入地方,这对 于打破行政障碍、实现城乡统筹将是有力的推动。
3 三亚城乡统筹总体思路
如前所述,三亚的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跨越式的模式,即是围绕旅游 由第三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 这种城镇化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模式, 而是以旅游产业化推动和提升一二三产发展进而带动乡村城镇化的模式, 是直接从一 产向三产跨越式的特色发展模式。 在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和区域发展大背景下,三亚“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 市”的定位,应当不仅仅只是指城区,或滨海地区,而应当是指整个市域城乡范围。这样的 定位, 既是城乡共同的发展目标, 也是需要城乡丰富多元的资源来共同支撑和实现的。 因此, 基于城乡共同的高端目标定位,“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必须全域覆盖,要 从城市向乡村辐射。乡村地区,不仅是作为目标定位的本底环境支撑,而其丰富多元的资源 环境更是实现这个高端目标所必不可少的空间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并重、城乡互 动的发展。 与此同时, 由于三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必须坚持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 位和发展目标,这是 20 余年来三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这就需要通过旅游及相关产
1142

业的发展来提升城乡价值, 统筹城乡发展。 从国内外旅游地区的发展案例以及三亚部分地区 的实践来看,旅游对于乡村地区的发展推动作用是明显和高效的。因此,三亚的城乡统筹模 式也应当是围绕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一种统筹模式,是“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 调发展”的新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通过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来辐射乡村地区, 推动城乡统筹的实现,从而达到城市惠民、乡村惠农的城乡统筹的根本目的。
文化产业 创新科技产业
G B A
G
房地产业
G F
特色农业
C 旅游业 D E
海洋产业

G
G
商贸业
G
图 9 围绕旅游业的城乡产业发展示意
图 10 “以城带乡,以旅促农”的发展模式示意
综上所述,三亚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概括为“目标定位,全域覆盖;旅游主导,城乡统 筹”。三亚“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延伸至整个市域,以此来评估、统合市 域整个城乡资源并确定其协调发展思路。 坚持国际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道路, 全域 旅游化,以旅游为主题推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
4 城乡统筹规划重点策略
在“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的基本思路下,结合其现实发展中的问题,笔者认为三亚城乡 统筹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即:加强全域资源管控、明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优化城乡 产业布局、 完善统筹城乡支撑系统、 明确具体操作实施策略。 统筹城乡资源管控是发展前提, 统筹城乡整体空间结构是空间平台,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是发展驱动, 统筹城乡支撑系统是保 障,统筹城乡项目库则是操作实施的具体抓手。
4.1 统筹城乡资源管控
山、河、海、湿地等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环境是三亚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也是三亚的魅力 所在和发展的根本。城乡发展建设中“必须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生命线,走生态文明发 展的路子”。因此,城乡统筹规划需要对全域的城乡资源进行良好的管控,以旅游的观点对 城乡资源进行再认识和评估,并对资源本底进行保护和控制。 在全域城乡范围内, 在综合考虑各种生态要素的情况下, 进行生态敏感性和生态格局基
1143

础分析,山海相连的生态廊道须严格保护;重要敏感的滨海、山体、水系空间须严格控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状的开发建设条件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条件评价、 环境保护、生态隔离、水源保护和资源保护、风景名胜区管控、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公园 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等要求, 同时结合规划中对重点发展区域和控制发展区域的判断, 确定规 划区内开发建设许可分区,包括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且明确各区的管控要 求。以此,作为全域城乡一切发展建设的前提。
图 12 城乡全域生态敏感性分析示意图
图 13 城乡全域资源保护与利用管控示意图
4.2 统筹城乡整体空间结构
整体空间结构是全域城乡发展建设和用地布局的方向指引。 综合考虑与海南省南部区域 空间发展结构的衔接, 以及滨海地区与三亚市域内陆腹地的联动发展。 本次规划提出三亚全 域空间结构模式为“指状生长,山海相连”。具体为:一城三湾、三脊七镇,滨海地区和内陆 腹地兼顾的山海相连,指状生长模式。在全域城乡用地空间布局上,引导城乡居民点建设向 “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整体结构上集中、集约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将全市的村庄分为 城镇化整理型、集聚扩展型、改造提升型和迁建撤并型四类。
山区旅游项目 包 /库 生态网络 村镇聚集带 陆上联络线 农业发展区 中心城区
滨海带
海上联络线 海上岛屿
图 14 整体空间结构模式示意
图 15 城乡全域整体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对于三亚市域内的农场,按照“体制融入社会、管理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 遵循城乡统筹的思路,打破农场与地方界限,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将农场发展及规划建设 整体融入三亚市统筹考虑。结合农场自身资源特色,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
1144

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农场产业转型,实现城镇与农场互动、协调发展。规划 三亚农场发展为 3 种类型:城市组团型、特色小城镇型、主题游乐区型。农场范围内的建设 用地同样要求向“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整体结构上集中、集约发展,具体确定农场辖区内 重点发展建设地区为“2 处城市功能组团,4 个风情旅游小镇,10 大特色主题游乐区”。
4.3 统筹城乡产业布局
三亚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围绕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 的现代服务业,是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 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旅游是三亚城乡统筹的重点内容。 城市旅游业通过关联产业发展, 对城乡就业 及商贸、餐饮等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丰富旅游活动,有利于提升三 亚城市的整体价值,有利于改善游客的动态布局,改变游客的沿海相对集中布局,引导游客 在全市均匀分布。
图 16 旅游产业体系及联动示意图
从全局上看,打造全域旅游系统的过程,可以提升农村及城市的价值,吸纳更多的农村 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三亚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时又能丰富三亚作为专业化旅游 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旅游主导,是实现城乡互动最好的手段。旅游可以作为提升一产 图 17 三亚优美的田园、乡村风光 图 18 旅游产品楔入的城乡产业布局示意图
1145

和二产价值的手段;发展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惠民的最好的策略之一;旅游及相 关产业还可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三亚的城镇化进程。 在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下,以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为中心,在不同产业里围 绕旅游进行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延伸和价值提升;在以上不同的产业片 区特别是滨海地区以北的区域, 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 结合旅游项目的策划和楔入, 提升各片区的价值,同时也增加了三亚作为专业化旅游城市的丰富性。例如:传统的农业可 以升级为观光农业, 还可继续升级为参与性强的农业主题公园; 传统的果蔬农业结合旅游可 优化为热带果蔬旅游产品加工业; 山地生态产业区或生态保育地带可结合旅游策划为生态旅 游区、山地主题旅游区;特色的民俗村寨、乡村可以结合旅游作为民俗旅游点、乡村旅游区 等等。
4.4 统筹城乡支撑系统
城市交通不仅对其人口、 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而且还具有窗口示 范作用。因此,三亚的城乡统筹的交通系统必须体现出“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的特点,强调 为旅游服务的、特色化的交通体系,提供多元化一体化的交通服务,突出特色化的旅游交通 产品设计。 具体到城乡统筹交通及旅游交通规划强调以下内容: 强化区域干线公路的骨架与 支撑作用;完善和加密市域公路网络,增加市域内东西向交通联系通道,实现市域公路系统 网络化;契合市域旅游线路组织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公路走廊;等等。 基础设施是城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乡发展中处于先导地位, 是反映城市价值、 农村价值内涵的重要方面,是确保城乡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 面,在统筹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乡村的需要和设施建设;另一方面,需 要积极贯彻具有滨海旅游城市特点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理念——清洁能源、 资源综合利 用、节能减排等,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来推动生态环保目标的实现。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公平、公正”是城乡统筹的重要目标之一。三亚目前存在明显 的城乡二元结构, 其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应当统筹考虑, 满足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根据市域城乡聚落体系的等级, 将三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确定为 2 个类型、 5 个层级。 按照一定人口规模的标准,统一配置一般性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地区形成“市级—地 区级—城市居住区级—城市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乡村地区形成“新市镇级—中心 社区级—基层居民点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146
图 19 城乡统筹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 20 城乡统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图

4.5 统筹城乡项目库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 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应当是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规划, 应当更具备实施 性。因此,可作为抓手的项目库的规划就是在城乡统筹的实施层面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三亚 市有关文件也强调: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要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着 力推动城市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三亚市的发展计划, 规划提出生态保护、 社会民生、 农业发展、 旅游统筹、 设施建设等共五大类项目, 并将其具体落实到用地空间布局上。 其中, 又强调以东部海棠湾国家海岸、西部崖城创新创意产业基地、南部鹿回头半岛及海上旅游、 北部绕城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中部公共服务中心以及中央商务区、槟榔村 5A 级乡村旅游 区、落笔洞文化旅游区等八大骨干工程开发建设为重要带动,来推动五大类(160 余项)的 与城乡统筹密切相关的项目的操作实施。
5 总结
三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性, 以及其高端定位目标, 必然使其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 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先试地区。 这也决定了三亚的城镇化道路和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必然是一种 独特的模式,即“目标定位全域覆盖,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海南省具有 “领先、率先”的示范作用 ,在全国也应具有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榜样效 应和先锋试验作用。 三亚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宏观发展背景下和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实现“国际热 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高端目标定位的必要支撑。三亚的城乡统筹,必须坚持“三亚模式”, 争取政策支撑, 继续创新、 探索具有三亚特色的专业化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之 路。 三亚的发展不应简单地“贪大做全”, 城乡统筹也不是为了圈地、 蔓延; 三亚的科学发展, 必须立足于“做特做精”,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进而辐射和带动国际旅游岛南部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亚市城乡统筹规划. 2009(12)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纲要). 2010(04) [3] 海南? 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1147

[4] 清华大学、雅克公司、南京大学、阿特金斯公司.三亚市城乡统筹概念规划国际竞赛. 2008(10) [5]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9(12) [6]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0(06)
作者简介
范嗣斌(1976-) ,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 李荣(1981-) ,女,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缪杨兵(1983-) ,男,硕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城市规划师。
1148

01-正文-第一章 规划总则

规 1.1安县概况 1.2规划背景 1.3规划的必要性 1.4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5规划研究层次 1.6技术路线与规划思路 规划总则 1

安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5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for Anxian,Sichuan 1.1 安县概况 1.1.1地理区位 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接壤地带。县域北临江油市、北川县,东接绵阳市区,东南与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西北与茂县接壤。安县距四川省会成都110公里,距绵阳科技城市区、绵阳火车站、绵阳南郊机场仅10余公里,紧靠成(都)绵(阳)广(元)高速、108国道、绵(阳)渝(重庆)高速等3条高等级公路,成绵高速复线途经安县并设有双向出入口,成(都)兰(州)铁路穿境而过并在安县设客、货站。安县地理交通区位优越。 1.1.2经济发展 2011年,安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56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5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93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28.57:47.89:23.54。安县经济综合实力在四川省内处于中游水平。根据2010 年四川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2010 年,安县在四川省173个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85位。 1.1.3行政区划 2011年安县辖18个乡镇(花荄镇、桑枣镇、秀水镇、塔水镇、河清 镇、黄土镇、雎水镇、永河镇、界牌镇、沸水镇、宝林镇、清泉镇、乐兴镇、晓坝镇、迎新乡、兴仁乡、茶坪乡、高川乡),县政府驻花荄镇。总人口43.65万人,县域面积1189平方公里。 图1-1 安县地理区位 图1-2 安县县域乡镇分布图

三亚港总体规划2019~2030报告书

三亚港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规划概述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浩瀚的南中国海,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的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它近傍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隔琼州海峡倚靠广东、广西两省(区),外邻亚太经济区,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隔南海相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间地带,紧靠环球洲际航线。 根据三亚港作用、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分析国际国内港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研究确定三亚港的基本功能如下:(1)装卸及仓储功能;(2)中转换装功能;(3)运输组织管理功能;(4)信息服务功能;(5)现代物流功能;(6)旅游客运功能;(7)综合服务功能;(8)国防安全功能。 本次评价将基础年2016年作为现状,2020年作为规划中期,2030年作为规划远期。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三亚市辖属海岸线,东起三亚市与陵水县交界海棠湾合口港,西至三亚市与乐东县交界的崖州湾梅联村,海岸线全长约262km。 本次规划根据岸线资源情况,结合城市、海洋、旅游等相关规划,规划包括货运码头岸线、邮轮码头岸线,总计长度11.5km,其中货运码头岸线8.7km(含预留岸线3.06km),邮轮客运码头岸线2.8km。 预测2020年、2030年三亚港旅客吞吐量分别为40万人次、70万人次。预测三亚港货物吞吐量2020年、2030年分别为500万t、1200万t。 2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2.1水环境 2013~2016年三亚海域海水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三亚港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能满足各类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梅山港区和南山港区附近部分海域石油类、无机氮偶有超过二类海水质量标准以及汞偶有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近几年有改善,部分水域DO含量仍超过一类海水标准;三亚港区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016年,三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

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12-2020)公示稿

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12-2020)公示稿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1.2011 年,《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已经通过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查,并上报 国务院审批。新版三亚总规给崖城镇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2012年,结合新时期三亚发展的需要,三亚市委、市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 出在崖城镇建设三亚西部新城的总体构想。 3.2008 年6 月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三大原则,崖城镇域范围内的 南滨农场将纳入崖城镇统一规划和管理。 4.现行03版《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已经到期,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崖城镇的发展需 求,应当进行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划分为镇域、镇区两个层次。 1.镇域:崖城镇行政辖区范围,包含镇域内的南滨农场辖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 2.镇区:镇区东起南山、西至盐灶河、北至西线铁路、南至滨海;包含崖城老镇区、创 意新城片区、中心渔港片区和南滨场部,规划范围面积约46.3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第4条城市性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三亚西部区域性特色型新城。 1性质解释:三亚西部能够辐射和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以海洋旅游、新兴产业、热带现代农业和南海服务为特色的特色型新城:具有崖州文化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第5条城市职能 1. 服务国家南海开发和南海旅游的特色基地,联动南海的区域性港口与铁路物资集散的 区域枢纽。 2.三亚发展新兴产业、海洋旅游、热带农业和海洋服务的产业聚集地。 3.展示三亚崖州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城镇发展目标 1.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新城镇”; 2.以海洋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名城镇”; 3.以崖州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名城镇”; 4.以绿色崛起为理念的“绿色新城镇”; 5.以海洋服务为特色的“海洋新城镇”。 第7条总体发展策略 1.联动海洋,服务海洋:以服务海洋为切入点,发挥崖城镇面向南海的独特区位优势, 培育发展海洋服务等相关功能。 2.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以城市标准全面推进建设,全面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实现 崖城从镇标准的服务体系向城市标准服务体系的升级,实现对于区域的辐射和带动 能力。 3.优化产业,创新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新兴产业和热带现代农业,结合旅游发 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城市的多元产业支撑,成为带动三亚西部发展的增长极。 4.多层统筹,突出特色:重点建设以陆海一体的交通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前提,实 现海-城-湾-腹地空间的一体化发展;做精、做深、做厚城乡空间,实现滨海与腹地 的联动发展。 5.生态低碳,绿色崛起:以生态低碳建设为标准,在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项目准入方面采用绿色标准,实现绿色崛起。 第8条产业发展目标

城乡统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章城乡统筹主体功能分区 (4) 第四章经济发展规划 (5) 第五章市域城乡居民点规划 (7) 第六章土地资源与建设用地控制 (7) 第七章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保障体系规划 (8) 第二节医疗保障体系规划 (11) 第三节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12) 第四节养老、失业保障体系规划 (14) 第八章基础设施规划 (15) 第一节交通系统规划 (15) 第二节给水规划 (18) 第三节排水工程规划 (20) 第四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22) 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 (23) 第六节邮政工程规划 (24) 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5) 第八节能源设施规划 (26) 第九节电力规划 (26) 第一零节热力规划 (27) 第一一节燃气规划 (28) 第一二节新能源规划 (29) 第一三节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30) 第九章区域重点资源保护规划 (32)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8)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二章政策保障及措施 (4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石家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的有序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文件精神。 2、中共中央十七届三种全会会议精神。 3、河北省省委七届四次会议精神。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5、《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规划》。 7、《石家庄市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8、卫生、文体部门提供的部门规划。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认识现状存在的城乡差距,分区、分阶段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2、坚持把城乡居民共享改革成果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坚持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三者并重。 4、坚持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5、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严格保护区域内重点资源及生态环境。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l37—9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城市建设部分》 7.《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版) 8.《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9.《绵阳市市区近期建设规划》; 10.《绵阳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11.《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绵阳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13.《绵阳市总体规划(2007-2020)》 14.《绵阳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 1.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绵阳市下辖两行政区(涪城区、游仙区)、七开发区 (高新区、科创园区、农科区、经开区、仙海区、游仙经济试验区、金家林区)六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并代管江油市和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全市现有乡镇建制276个,其中乡133个,镇143个,农村村委会3370个,村民小组26867个,城市街道办事处19个,城镇社区居委会388个,居民小组2121个。幅员面积 2 万平方公里,辖9 个县市区,总人口540 万。城市建城区面积10 3 平方 公里,城区总人口106 万。 2.城市建设规划范围为:由涪城中心片区、御营坝片区、韩家——沈家坝片 区三部分组成,规划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人口约32.5万人,其中涪城中心片区19万人,御营坝片区7万人,韩家脊——沈家坝片区6.5万人。第三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4年中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1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自然条件,在空间上跨越了高平坝发展的传统模式,使城市跃上台地发展,既节约耕地资源,又使城市空间更为紧凑。 2、将研究——规划的方法引入规划实践:在规划前期就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十个方面的专题。用较为深入的研究成 果指导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 3、深入进行交通动态研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在规划方案阶段即进行交 通流量模拟,保证了规划路网的合理性。 4、注重公众参与:召开了大量的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向市民发放了数千份调查表,回收率超过了80%。通过调查,总结出市民对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就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时间:2008-04-10 作者: 1. 规划背景 1.1 规划整合的背景与依据 2006-2008 年期间,由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2008 年以来,海棠湾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在过程中遇到了片区控规指标错漏、片区之间基础设施无法衔接和路网错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为更好的落实国际旅游岛战略,整合原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全面的给具体建设项目提供管控参考,海棠湾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市政

府授权的市一级行政审批权的派出机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通过本次规划,整合与修正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深化相关的建设管控内容,作为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补充。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10 月28 日) 2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重大调整》 5.《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上报) 6. 关于同意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的批示 国家相关规范及三亚市相关地方法规。 1.3 规划目标 为保障”国际海棠湾,文化海棠湾,生态海棠湾,低碳海棠湾,梦幻海棠湾“的建设理念的落实,有效对接海棠湾管委会“科学性、高标准、高效率、精致化”的建设管理,指导纷繁复杂的多维度建设过程。本次规划整合确立四大工作目标: 一、承接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国际旅游岛宏观战略的要求,结合目前海棠湾发展的具体情况,深化与细化各片区的旅游产品定位,落实国际旅游岛的宏观战略。 二、落实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落实在规划工作中。 三、建立惠民途径;建立民生与国际化旅游项目的政策桥梁,实现国际化标准和民生标准合一。 四、贯穿建设管控;在管委会的规划管理机制下,给重点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确保具体项目建设与海棠湾总体定位的有效衔接。 1.4 规划整合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 技术路线: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纲 三亚新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给三亚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不久前,《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了专家评审,三亚新版总规编制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象征着三亚未来城市建设大幕已徐徐拉开。 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更加理性发展状态,科学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从三亚的发展经验来看,由于紧紧围绕总规确定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定位,三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从三亚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总规对三亚抓住机遇,打造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本次新版总规的亮点 (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 本版总规深入分析和评估了历版城市总体规划,深入认识到城市发展及历版总规所传承的脉络,总结了三亚20年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行试验的、新型的城镇发展模式,即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有别于多数城市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是具有开创性的专业化旅游城市发展道路。 总规也深刻认识到,三亚的发展与国际化标准差距明显;生态保护亟需强化;空间结构松散;房地产发展需要进一步管控;城乡统筹、旅游惠民仍需完善;风貌特色亟需强化;支撑系统亟待完善等。但是,规划也认识到,三亚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初中级阶段,承载着国家重大责任和国际高端目标。三亚的问题是在其高端目标定位下所凸显的问题,三亚的一系列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应在发展中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 本版总规提出的城市发展总目标为: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创新创意高地、天涯文化源地。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作为三亚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新总规进一步完善了旅游为主导的三亚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提出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样强调以旅游为主导,建立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海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还充分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经验,建立符合国际旅游城市要求的设施配套标准,完善各类旅游设施和旅游产品,提出旅游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相统一的相关机制建议,建立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 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静宁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2015-2030)简要说明 一、规划目的 指导静宁县开展“多规合一”工作,解决多个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静宁县域城乡健康快速发展。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年至2030年,其中2020年为近期,2030年 为远期。 三、空间层次 1)县域 总面积2187.65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八里镇、威戎镇、李店镇、界石铺镇、古城镇、甘沟镇、仁大镇、城川镇、司桥乡、三合乡、深沟乡、治平乡、曹务镇、双岘乡、余湾乡、雷大镇、贾河乡、新店乡、四河镇、红寺乡、细巷镇、灵芝乡、原安乡,共13镇11乡。重点明确发展与保护边界,确定城乡空间格局,引导城 乡协同发展。 2)集中建设区(县城及其它乡镇驻地) 县城集中建设区包括城关镇和八里镇的部分用地,具体为西 至规划静张高速,北至规划兰平铁路,东至店子山,南至金果商贸城附近,面积约18.7平方公里,重点确定建设用地布局。 四、地位和作用 规划期内,本规划对静宁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各 规划在修编时其相关内容应与本规划的具体规定衔接。

五、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华夏伏羲故里,中国苹果基地,甘肃教育名县,生态宜居城市。 六、主要职能 1)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 2)甘肃东部区域性商贸物流节点 3)中国纸制品包装产业基地 4)甘肃东部文化教育基地 七、村庄体系规划 农村居民点分为“建制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全县共划定72个中心村,261个基层村。 八、用地规模与布局结构 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约18.7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7.06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113.8平方米。 九、开发边界控制 规划划定县城开发边界为北至规划兰平铁路,南至城川镇以北(包含城川镇的甘河村和红旗村),西至规划静庄高速,东至店子山,总控制用地面积约为25.3平方公里,其中弹性建设控制线范围约620公顷。

三亚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三亚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八日三亚市人民政府常委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三亚市城市规划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亚市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建设,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海南人民政府批准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第四条三亚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三亚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城市开发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要符合特区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资产。 第六条城市的开发建设必须重视风景名胜的保护和环境保护,新建的工业项目不得安排在可能对旅游风景区、城市居住与商业区用地产生污染影响的地区。 第七条城市开发建设必须重视节约土地的原则,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必须依据城市规划的安排,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第八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市规划局第二至三年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民政府报告。 第九条驻三亚市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建议,监督城市规划实施,对违反城市规划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十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由市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组织,市规划局负责具体的组织编制工作。 第十一条市规划局在具体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听取驻市单位和广大市民的意见。 驻市一切单位都应当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有责任无偿提供编制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资料。 第十二条城市分区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授权规划局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三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负责组织编制。 第十四条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规划局可以根据分区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技术要求组织招标。

关于《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修订情况的说明

关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6版)的修订情况说明 为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制度、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建设美丽,我局制订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6版),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十六处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容: 一、与国家、地方法规同步更新(共8处调整) 调整一原13版规定第八章第一百八十一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调整为:第一百八十二条在本规定印发前,地块已出让的可按出让时的规划条件对应的技术规定版本执行;旧城改造项目可按政府批复时间对应的技术规定版本执行。 第一百八十三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理由及依据:为保证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减少16版规定印发后可能产生的矛盾,对16版规定执行有关事项进行明确。 调整二原13版规定第二章第八条表2-1注2.当商业金融业用地兼容居住时,居住建筑面积必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且应为城市无偿提供不低于净用地面积5% 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全民健身空间、绿化广场等);当控规中明确表示居住用地兼容商业时,则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且必须提供集中绿地及全民健身活动场地;

控规中未明确表示时,居住用地一般可兼容部分商业用地,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计容建筑面积的15%(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调整为:2.当商业金融业用地兼容居住时,商业建筑面积必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当控规中明确表示居住用地兼容商业时,居住建筑面积须>计容建筑面积的50%;控规中未明确表示时,居住用地一般可兼容部分商业用地,兼容的商业建筑面积≤计容建筑面积的15%(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除外);根据城市规划需要,在土地出让时应明确为城市提供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全民健身空间、绿化广场等容)。 理由及依据:规语句,使表述更严谨。此外,原文“应为城市无偿提供不低于净用地面积5% 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全民健身空间、绿化广场等)”的要求无法律依据,故调整为引导性的“鼓励为城市提供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全民健身空间、绿化广场等)”。 调整三原13版规定第二章第十四条表2-5中的“仓储用地”调整为“物流仓储用地”。 新增:表2-5注: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中配套设施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须控制在7%以,其7%以净用地上的指标按备注执行,用地性质不得改变。 理由及依据:按照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明确的用地分类名称,将仓储用地更新为物流仓储用地。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8〕24号”文印发的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凤凰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FH―05―06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凤凰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FH―05―06地块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权属与登记统计 【发文字号】三府办[2014]314号 【发布部门】三亚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12.04 【实施日期】2014.12.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凤凰温泉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FH-05-06地块土地调查有关 事项的通知 (三府办〔2014〕314号) 天涯区筹备组,市政府各有关单位: 根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需要,市政府拟征收天涯区水蛟村委会(原凤凰镇水蛟村委会)部分集体土地作为三亚市第二气源站项目用地。为了做好该项土地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该宗地块位于天涯区辖区内,用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具体的征地调查范围详见用地红线图。土地所有权均属天涯区水蛟村委会。上述土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为木本园地的约21345平方米、规划为林地的约18681平方米,均位于有条件建设区

内。 二、为做好该用地拟征收土地的调查工作,由天涯区筹备组负责组织实施该项目用地上的清点青苗、丈量地上附着物、丈量土地面积等土地补偿审核以及土地补偿工作;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负责对拟征收土地范围进行土地权属确认及业务指导工作。在调查工作中,拟征收土地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阻挠。 三、拟征收土地补偿标准按《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规定的通知(2013年修订)》(三府〔2013〕43号)规定执行。 四、根据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6月26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天涯区筹备组应履行征地前告知、确认和听证程序并完成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确认,向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出具履行征地前告知等程序的证明及土地权属确认意见(附件1)。待有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征地后,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可同步进行。 五、为了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2013年10月15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海南省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琼人社发〔2013〕302号)精神,应在本通知下发后1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拟征收农用地和享受缴费补贴人数等情况进行调查,组织村(居)小组填写《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表》(附件2),经村(居)委会、天涯区筹备组逐级审核后,由天涯区筹备组政府汇总填写《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乡镇调查汇总表》(附件3),并将上述两种表格报送市国土环境资源局。 六、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在拟征收土地范围内一律禁止抢种青苗和抢建附着物。凡突击抢种的青苗和抢建的附着物,一律不予补偿,后果自负。 附件:1.征收土地权属确认意见 2.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表

三亚市凤凰镇总体规划

三亚市凤凰镇总体规划 海南农垦设计院 三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 区位、基地特点 二、 规划原则、规划指导思想、经济发展方向 三、 镇区建设规划 四、 村镇体系规划、旅游规划 五、 主要设计人员 区位:凤凰镇位于三亚市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18°18′,东经109°26′。东邻田独镇,西与天涯镇接壤,南临大海,北靠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基地特点 (二)、交通条件 凤凰镇东邻三亚市区,镇区中心至三亚市区10公里,至海口市283公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在凤凰镇域内,至镇区仅3公里,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凤凰镇土地面积595平方公里,土地规模为三亚市第二大镇。其中:村镇土地面积487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的南岛农场土地面积107平方公里。 2、水资源 镇域范围内有主要河流三条,即宁远河、六罗水、水蛟溪。以及福万水库、水源池水库、汤他水库。 3、矿产资源 凤凰镇境内分布有铁矿、大理石矿、水晶矿、金银矿、石英砂矿、花岗岩等。矿产储量与品位不明 规划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分片、有序开发建设。 2、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举,重视城镇的景观和环境效果。 3、立足规划超前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重视规划结构的弹性。

4、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原则。同时重视城镇历史文脉的延续。 规划指导思想 1、以“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实施三亚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与深化凤凰镇的职能与地位。 2、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确保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高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水平,创造一流的城镇环境景观。 经济发展方向 凤凰镇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总体思路为立足本地区资源,围绕旅游发展城镇经济,现三次产业合理、协调发展。 1、第一产业:发展热作、瓜菜为重点的城郊型农业。 2、第二产业:发挥凤凰镇的区位优势,发展旅游产品的加工。 3、第三产业:形成三亚中部旅游服务基地。发展旅游商贸、信息等产业。 把凤凰镇划分为四个区域经济片:即①北部生态保育区;②中部热作、水果经济区;③南部瓜、菜、粮经济区;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区。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

第40卷第3期 2010年5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40,No.3May2010 [收稿日期]20090714 [本刊网址?在线杂志]http://www.journals.zju.edu.cn/soc[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10033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YJCZH108) [作者简介]1.葛丹东,男,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研究;2.华晨,男,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研究。 主题栏目:中国“三农”问题研究DOI:10.3785/j.issn.1008‐942X.2009.07.141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 葛丹东 华 晨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城乡统筹是“城”和“乡”的互动发展,乡村规划应充分考虑城乡统筹的社会大背景,在分析 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新方向:从强制“植入”走向村民“主导”,从“个体”规划走向“系统”规划, 从“自上而下”的“蓝图”规划走向“上下结合”的“过程”规划。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规划 NewDirectionsofRuralPlanning:AnUrban‐RuralIntegrationPerspective GeDandong HuaChen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Abstract:Urban‐ruralintegrationistheinteractivedevelopmentofthe″city″andthe″village″.Ruralplanningshouldtakeintoconsiderationthegeneralsocialbackgroundofurban‐ruralintegration.Withananalysisofcurrentplanningpredicament,newdirectionsforruralplanningareproposed.Thesenewdirectionshavethefollowingthreecharacteristicfeatures:villagersplayingaleadingratherthanareceptiverole,planningimprovedwithasystematicpointofview,andthe″top‐down″blueprintreplacedbyan″interactive″planningprocess.Keywords:urban‐ruralintegration;villages;ruralplanning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发布了11个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号文件,对农村发展起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其中新世纪的六个一号文件,更是从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角度,提出了通 过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经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促 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双赢格局的新目标。城乡统筹的互动发展,既有赖于“城”的带 动,更有赖于“乡”自身“造血”功能的完善,这就迫切需要有起纲领“龙头”作用的乡村规划的指引。 可以说,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推进农村发展已成为现时期乡村规划的目的和要求。 而我国关于乡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才掀起热潮。总体来看,研究较为

城乡统筹规划的做法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做城乡统筹规划,但是很多人,包括很多地方政府、规划局、规划设计公司、规划师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城乡统筹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属于什么规划层面,是等同于城镇体系规划,还是属于一种专项规划?城镇统筹规划研究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城乡统筹规划的提法出自哪里?国家有没有明确的文件或是技术规范或是编制办法?最最实际是2个方面的问题,编制城乡统筹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者来讲,编制这个城乡统筹规划到底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实施? 我搜索了一下材料,供大家共享。 城乡统筹规划是在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传统规划缺乏对城乡空间的协调安排和快速城镇化造成城乡建设无序等问题,出现的新的规划类型,由于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统一认同的标准,各地规划在编制理念、方法、研究深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城乡统筹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明确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内涵、地位与作用。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归纳出指导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依据, 分析了影响规划的主要因素,系统提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定量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与调控机制。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统筹规划相关案例,得到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理念。本文选择十堰市作为案例进行城乡统筹规划的实证研究。 全文的主要结论有: (1)城乡统筹规划属于区域规划范畴,是典型的空间规划。 (2)对城乡统筹规划有指导意义的相关理论包括城乡一体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城乡融合理论、发展中国家城乡一体化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系统”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网络开发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等。 (3)规划应重点研究中心镇、农业产业化、城乡联系、城镇体系、城镇化道路、城乡发展模式、空间管制、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等九大影响因素。城乡联系是城乡统筹规划的主线,中心镇是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农业产业化是城乡产业联系的途径。不同经济水平下城乡互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城乡统筹规划必须从城乡发展所处阶段着手;要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制定发展对策。 (4)规划编制应侧重于城乡空间发展等宏观指引性内容,不涉及具体用地规划布局。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乡统筹空间发展规划(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产业统筹、综合交通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和城乡发展制度统筹。(5)一般地区都处于城乡二元结构阶段,应选择极化发展的城乡发展模式,走生态型、资源型、文化型的特色城镇化道路。 (6)实证研究通过选择中心镇,以中心镇为基础划分城镇经济区作为城乡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基本单元的编制思路,便于城乡统筹规划中的资源配置,有利于规划编制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说明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的着力点是可行的。本文提出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和途径科学的规划体系本身就是由各种规划相互补充而成。有的从上而下编制,有的从下而上编制,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来编制,然后整合成一个合理的规划体系,从整体上来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这样城乡统筹规划就应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而论,应有以下几类。 (1)扩大管制区域的城市总体规划。有的地方就提出要扩大规划区的范围,如江苏省的昆山市、张家港市把城市总体规划扩大到整个市域,因为昆山市地域本来就很小;张家港市面积也才1000多平方公里,把总体规划范围一扩散,就可以对这个范围之内的所有空间资源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1。总则 1。1编制背景 ?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2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3规划期限 2008年 -— 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域内国营农场辖区,总面积1919.6平

至2020年海南省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42页)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 (公示稿) 三亚市人民政府 年 目录 .总则………………………………………………………………………… .发展目标与策略……………………….………………………………… .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滨海地区规划……………………………………………………………… . 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总则 编制背景

?国际旅游岛建设:年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年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年即将到期。 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