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上身体语言的运用

教师课堂上身体语言的运用
教师课堂上身体语言的运用

教师课堂上身体语言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外在表现可分为教师的语言和身体语言两部分。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外在表现形式,接受知识,理解和判断教师所传达的意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受和掌握各门学科的知识。令人吃惊的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拉宾研究结果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总量分配=文字7﹪+声音38﹪+姿势55﹪。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应具备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基本功外,还应该特别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强调或传达给学生某些强有力的信息,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艺术的利用身体的姿势、手势语、目光语和微笑,在和谐的气氛中,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身体姿势的变化,是一种无声的身体语言,某些情况下比口头语言更切实可行,更有实效。所以我们教师绝不可忽视之。

一、教师在课堂生的站姿

教师在课堂上不同的站姿,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同的影响。站着讲课,有利于教学气氛的烘托,有利于内容的表达,更有利于及时板书,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知识,更清楚的记忆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有益于使教学更富有感染力。站立讲述可以轻松自如的走动,保证动作、姿势的灵活施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运转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教师过多时间的侧身站立或过多时间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教师只注重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接受状况,缺少双边活动,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范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教课类型的不同,灵活适当的加以对待。如果是讲授课,内容较多,需要较多板书,教师应主要在讲台上活动,以便浏览教案和板书;如果是复习、提问、练习课或是启发式教学等,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察看和巡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掌握动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别情况,增加双边活动,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解,增加亲切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适当的走动讲课,能轻微变动学生的注意力方向,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和课堂气氛,警示某些开小差或不守纪律的学生,突破呆板的教师课堂形象。

二、课堂上教师的手势语

手势语在人体语言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手势语不仅有助于有声语的陈述说明,强调有声语的表达重点,而且可以增强有声语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