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全文)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全文)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全文)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06 2015年)

二ОО六年三月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李珠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副组长:贾晓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

李建设(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成员:冯吉南、黄创良、孟帆、刘思远、白桦、陈良桡、魏平英、秦磊办公室人员:黄创良、赵明辉、李智泉、李颖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组

顾问:马应良教授级高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汪晋三教授(中山大学)

组长:贾晓平研究员博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组长:李纯厚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成员:林钦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孟帆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海洋水产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

邱永松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黄洪辉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其它编写人员:甘居利蔡文贵陈竹张汉华邱永松陆超华王增焕李辉权吴洽儿王华接陈海峰孙典荣杨美兰

杜飞雁古小莉陈作志戴明谢学东黄泽强徐泽智

前言

广东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998年以来,全省海洋经济总量和主导产品数量等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2002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950亿元,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海洋产业增加值91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7.8%,海洋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的新增长点,对调整我省产业结构、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4月考察广东省工作时,对广东省提出了“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会议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据此,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4年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提出到2010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2003年翻一番,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有新提高,海洋产业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把广东省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压力和新的机遇。然而,随着我省现代化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越来越凸现。同时,由于多年来海洋综合管理不健全、海洋法规不完善、海洋执法力度不足,海域开发利用更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导致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竭,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域功能明显下降,生态灾害性事故频繁不断,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不断减退,由此全省海洋环境形势每况愈下,不可乐观,与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极端不相适应。

为了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我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要求,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海域环境不断改善、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2003年5月成立了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李珠江局

长为组长的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及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站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组成的规划编制技术组和编写组,正式启动了“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本规划的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辖区海域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线,即东与福建省交界,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南与海南省交界的琼州海峡分界线并向东、西自然延伸直至领海线,包括全部海岛。规划分2005~2010年近期规划和2011~2015年中长期规划两个阶段,以近期规划为主。规划的基准年为2002~2004年。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海洋环境保护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三控一达标”的实现,即: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监控;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监控;主要海洋生态灾害得到有效监控;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规划的关键要点归纳为“23134”系统工程,即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个规划阶段,实施“截源、修复、强基”三大战略,重点治理和修复珠江口区域,突出“削减污染源、近岸生态环境监控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三个优先领域,完成“污染源削减、重点海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四大工程。

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为我省海洋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撑,为广东省率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海洋蓝色产业带,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率先实现沿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有效的保障。

《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组

二〇〇六年三月三十日

目录

前言 (i)

一、主要问题与原因 (1)

(一)主要问题 (1)

1、海域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加剧 (1)

2、排海污染总量持续增大 (1)

3、海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

4、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2)

5、赤潮灾害危害日益严重 (3)

(二)原因分析 (3)

1、沿袭消耗型和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污染的内因 (3)

2、沿海面源污染排放特征使污染源难以控制和治理 (4)

3、环境保护基础建设长期滞后,欠账严重 (5)

4、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5)

5、法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6)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规划范围 (8)

(四)规划目标与指标 (9)

(五)总体战略 (10)

(六)重点区域和优先领域 (11)

三、战略任务 (11)

(一)“截源”战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1)

1、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 (11)

2、控制污染物入海排放 (13)

3、控制与优化倾倒区 (19)

(二)“修复”战略,海域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20)

1、河口与海湾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20)

2、重点港口和渔港环境污染治理 (22)

3、控制围海、填海规模 (23)

(三)“强基”战略,海域生态保护与建设 (25)

1、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25)

2、珍稀、濒危物种保护 (26)

3、自然保护区建设 (29)

4、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33)

(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35)

1、规划目标 (35)

2、建设内容 (36)

四、保障措施 (40)

(一)加强领导,落实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40)

(二)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实施“循环经济” (41)

(三)实行综合决策,加强区域协调 (42)

(四)改革环境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43)

(五)加强监督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制度 (44)

(六)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45)

(七)加大环保投入,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45)

(八)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 (47)

附表1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 (49)

附表2 沿海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指标 (50)

附表3 沿海重点城市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51)

附表4 沿海重点城市城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52)

附表5 沿海各市海洋船舶石油污染物排海控制目标 (53)

附表6 沿海各类海洋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中石油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53)

附表7 沿海各地区种植农业主要污染物环境负荷控制目标 (54)

附表8 沿海各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粪尿产生量控制目标 (54)

附表9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 (55)

附表10 重点河口和海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 (56)

附表11 重点港口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57)

附表12 重点渔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58)

附表13 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域 (59)

附表14 重要珍稀、濒危海洋野生动物保护种类及保护区域 (59)

附表15 已建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名录 (61)

附表16 2006 2015拟建海洋自然保护区名录 (63)

附表17 沿海人工鱼礁生态保护屏障建设规划 (70)

附表18 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建设规划 (72)

附表19 沿海生物资源护养增殖规划 (73)

附表20 重大环保工程建设投资估算 (75)

附图1 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重点区域 (77)

附图2 海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区域 (78)

附图4 沿海人工鱼礁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区域 (79)

附图5 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区域 (80)

附图6 近海生物资源护养增殖建设区域 (81)

一、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主要问题

1、海域环境恶化趋势仍在加剧

广东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除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外,总体表现为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3年监测显示,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的部分河口区近岸海域水质继续较差,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和铅为主要超标项目,其中尤以珠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韩江、榕江岸段和湛江港最为突出;珠江口近岸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重金属镉、砷、铜、铅和石油类的污染,多数测站沉积物砷、镉含量和部分测站沉积物铜、铅、石油类、汞含量超过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害微生物污染日益严重,广东近岸海域大肠杆菌菌群超标率达7.5%,而珠江口超标率则高达40.7%。

2、排海污染总量持续增大

2004年,广东沿海15个城市工业废水平均达标排放率为86%,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有众多中小型工矿企业尚处于无组织与无序排污状态,工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另外,广东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源强持续快速增长,1992~2004年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了188%,但生活污水处理率目前仅为39%;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无机氮和磷酸盐的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37%、194%和173%。值得重视的是,广东沿海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排放量和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长,已超过了工业污染源排放量。此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排海污染源强度增大

的原因之一,由于农业(包括水产养殖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环境调节剂等以及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近岸海域的数量和强度有增无减,尤以氮和磷的贡献率较大。

3、海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由于临海产业带、交通网络、水工工程和城镇化等大规模建设,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例如大面积的填海、围垦、采沙等,致使广东近岸海域自然生态系统破碎化比较严重,其在生态过程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一些生态缓冲区被压缩,一些关键的生态过渡带、节点和生态通道受到破坏,生态功能低下。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面积严重不足,而且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区域分布很不平衡。红树林生态系、滩涂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珊瑚礁生态系、沙坝澙湖生态系等重要功能水域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严重衰退,水生濒危动物种类增多,海域功能明显下降。

4、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能力严重衰退

由于海域受污染,渔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加之捕捞过度,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目前,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到很低水平,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9,而北部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8。渔获组成向小型化、低龄化和低值化转变,1997~1999年度底拖网调查的渔获物中,经济种类仅占总生物量的51%,而且主要由年龄不足1龄幼鱼组成;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如鲥鱼、大黄鱼和鲷类等,

目前已很少在渔获物中出现,优质鱼类资源的更新能力严重缺失。

5、赤潮灾害危害日益严重

广东近岸海域污染和富营养化造成了海域生态失衡,导致赤潮频繁发生。近十几年来,广东沿海赤潮灾害发生的特点转变为:发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赤潮生物种类增多、发生频率增加、影响面积扩大、经济损失严重。广东近海赤潮发生频率较高的水域为珠江口、柘林湾、大亚湾、大鹏湾、湛江港等水域。2003年我省海域发生赤潮15次,累计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危害较大的30起赤潮灾害中,南海区占12起,尤其是1997年10月~1998年4月期间在广东、香港水域发生的连续赤潮灾害,造成海水网箱养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二)原因分析

1、沿袭消耗型和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污染的内因

长期以来,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往往片面、盲目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认为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效益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总体来看,广东沿海工业结构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生态破坏大,环境污染严重。这种初级生产要素投放发展模式表现出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资源消耗(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同步增加;二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相对较高。从产业结构看,新兴产业的石油化工、传统产业的食品饮料和建材、潜力产业的造纸和医药等,都是高污染排放行业,今后沿海污染源源强的控制和削减仍是一大难题。广东沿海工业发展在

主要资源的利用率及利用方式上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无论土地资源消耗、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均明显较高。

2、沿海面源污染排放特征使污染源难以控制和治理

广东沿海工业产业带的发展历史表明,除少量大型企业外,主要以大量乡镇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为推动力,并沿交通线和海岸线设立,形成天女散花式的布局,自下而上发展。这些中小型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环保意识淡薄,环保设施不完善,环保监管不力,政府调控较弱,在沿海地带形成类似面源的排放特征,难以有效地加以控制和治理。另外,广东沿海城镇密集,人口众多,在一段时期内城镇化进程在无序的发展中超常规地进行,城镇数量过大,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城镇的环保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很低,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海或随径流入海,沿海星罗棋布的中小城镇生活污水也形成类似面源的排放特征,加重了污染的治理难度。再则,沿海地区是广东省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最发达的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并且,相对于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而言,农业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难度更大。同时,由于沿海各类工程大规模开发,造成红森林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也不断增加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3、环境保护基础建设长期滞后,欠账严重

与广东沿海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按照国际经验,在环境保护投资占到GDP的1.0%~1.5%时,环境恶化的

趋势才能得到基本控制;当环境投资占到1.5%~2.5%时,环境才能开始改善;当环境投资达到2.5%以上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相协调,环境全面改善。从广东近年来环保投资来看,1995年以前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小于1%,“九五”期间为1.8%左右,“十五”以来的几年,环保投入明显增大,2002年达到最高的2.47%。显然,正是由于多年来环保投入一直未达到GDP的2.5%以上水平,致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日益扩大,没有实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建设、城镇建设、其它产业建设“三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率低,面源污染缺乏有效监控手段,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另外,在统计的环保投资中,有很大部分经费是用于景观和美化工程,而直接用于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投资比例则更少。

4、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能力薄弱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投入取得的科技进步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水域生态环境仍然支撑着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命脉,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有效拓展了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领域、大幅提高了水域环境综合利用能力、有力促进了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等。然而,由于基础科学研究长期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科学研究成果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许多严重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益性技术支撑工作开展不够,大量常规性、技

术基础性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应用配套技术开发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储备,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更新、环境保护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等等。

5、法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广东尚未建立完善的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决策机制,欠缺与之相关的科学咨询制度、联合会审制度、公众监督与公众参与制度以及有关环保的重大决策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发挥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手段、市场化手段和公众参与手段的综合管理作用。环境管理支持能力不足,环境监测能力、监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宣传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尚有较大差距。缺乏综合决策、综合协调、综合执法的机制、制度和手段,由于综合协调机构缺位,手段缺乏,致使许多跨行政区域、跨行政部门的环境保护问题难以解决,在区域利益、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各自为政,加剧了环境保护监管的难度。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海洋环境保护任务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确定的任务,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科技兴海战略,围绕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

标,坚持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开创海洋环境保护的新路子,为广东省率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海洋蓝色产业带,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率先实现沿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服务。

(二)规划原则

生态健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以沿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需求指导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修复与保护并举,发展与生态相和谐,坚持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突出体现海洋生态健康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建设、修复、恢复和整治,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持续能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带动新的经济布局与结构,牵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构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环境条件。

统筹兼顾、衔接协调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规划方案与各相关地区、相关部门的根本利益相协调,与各类相关规划计划相衔接,优势互补,兼容并蓄,集成配套,兼顾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区域划分与重点示范原则。在认真研究区域生态要素功能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的要求及现实生产力布局,形成总体的生态功能分区。通过实施功能区划,建立

良好的开发秩序,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标。坚持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示范先行,推动整体。

污染防治与保护并重原则。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一切措施和办法,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以及其它损害事件的发生,遏制环境质量的下降,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创新原则:注重集成优势科技力量、科技手段、科技资金和相关技术,攻克我省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示范推广,带动全局。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改变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和保护水平。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辖区海域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线,即东与福建省交界,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南与海南省交界的琼州海峡分界线并向东、西自然延伸直至领海线,包括全部海岛。规划分2005~2010年近期规划和2011~2015年中长期规划两个阶段,以近期规划为主。规划的基准年为2002~2004年。

(四)规划目标与指标

规划总目标为: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确定的海洋环境保护的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三控一达标”的实现,即: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监控;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监控;主

要海洋生态灾害得到有效监控;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2006~2010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海洋环境保护基本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监控能力显著提高,重点监控区内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现率达到100%;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重点保护,河口、海湾、湿地、水生经济动物产卵场、贝类丰富的滩涂区域等重要生境得到有效监控;珠江口及沿海城市附近海域和重要海湾整治取得初步成效;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达标,重要生境基本保持较完整,部分严重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和重建。

2011~2015年: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近海生态环境普遍明显好转;海洋环境保护基本建设进一步完善; 沿海城市附近海域和重要海湾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重要生境基本保持完整,部分严重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监控体系,形成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海洋生态系统。

广东海域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包括污染源控制、海域环境质量、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域生态环境监测、河口海湾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等6类指标,具体规划指标见附表1。

(五)总体战略

突出“四并、三结合和两同时”战略思想,实施“截源、修复和强基”三大战略。

坚持海洋环保与发展并举,海域与陆域环保并重,海域与海岸工程监管并行,城镇治污与港、湾、河整治并进;海洋监测、监视与预警预报相结合,趋势监测、例行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环境影响前期评价、过程评价和后续评价相结合;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制度同时建立;陆源排污总量与近岸环境容量控制制度同时建立。

“截源”战略,即污染物总量削减战略,控制海域环境污染与损害的源头,削减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海上污染源的源强和排放总量,减少海域生态敏感区域内的社会经济规模,有序地退出各种不符合海域生态环境要求的开发活动,保障海域的生态安全。

“修复”战略,即海域污染治理战略,以重点河口、海湾和港口为中心,将污染严重的各类海洋环境功能区和损伤、退化严重的海洋生态系统优先加以整治,退“污染”还“清洁”,使各类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逐步达到标准要求。

“强基”战略,即海域生态建设战略,以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为核心,强化海域生态建设,对典型、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实行生态抚育和养护,逐步恢复各类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海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六)、重点区域和优先领域

广东海域环境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区域是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珠江口位于广东海岸段的中心位置,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社

会、经济、环境失衡,全省80%左右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入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海域污染严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沿珠江口布置的石化、钢铁等重大工业布局已经形成,珠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将面临更大的污染压力,需要排在优先治理的位置,切实加大防控和治理力度,确保区域环境安全。而位于广东东西两翼的汕头附近海域和湛江附近海域,其污染程度仅次于珠江口海域,需要抓紧治理。粤东中部海域和粤西中部海域目前海域环境质量相对较好,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实施产业准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谨防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重大环境问题,见附图1。

优先领域: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的控制与削减;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控、治理与修复;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

三、战略任务

(一)截源战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

海洋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海洋环境的自净承载力和环境质量的目标要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划定与沿海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并能发挥最佳功能的区域。

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并发布省、市、县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的技术要求,其分类体系比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分类体系更具体、更详细、范围更大,但两者的质量控制同样以水质标准为目标。

我省及沿海市、县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范围远至领海基线,功能区的分类细、数量多,划出的海洋功能区数量多于海洋环境功能区近10倍,管理的标准现有水质、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

总体目标:海洋功能区应适应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并为之服务。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规范使用、保护环境的原则,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海洋功能区的管理水平,控制和削减排海污染物总量,治理海域污染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使各类海洋功能区的质量达标率逐步达到92%以上。

2006~2010年:调查和评估海洋功能区质量现状;各类海洋环境功能区监控率达到95%,重点监控区内赤潮等海洋灾害的发现率达到100%;各类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90%,基本消灭劣于四类水质标准的海洋功能区;低于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要求的功能区数不多于功能区总数的10%,基本消灭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劣于三类标准的功能区。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重点保护,重要生境得到有效监控,部分严重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恢复和重建。

2011~2015年:各类海洋功能区监控率达到100%;各类海洋功能区的质量达标率在92%以上,消灭水质劣于四类、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质量劣于三类的海洋功能区;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近海生态环境普遍明显好转;重要生境基本保持完整,部分严重受损的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的管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5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2010年6月2日省人大修改通过的《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机动车排气检测管理的有关要求,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简称《工作办法》)。《工作办法》通过了省政府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粤府法函〔2010〕970号),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辖区内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工作。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委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的通知》(粤环 — 2 —

〔2006〕82号)同时废止。 附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 3 —

附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 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 一、工作依据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是指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委托,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技术依据为《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在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稳态工况法)》(DB44/592-2009)、《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加载减速工况法)》(DB44/593-2009)、《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DB44/632-200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GB14621-2002)及《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9758-2005)。 二、工作职责 (一)受理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申请。 (二)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 4 —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主要任务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

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广东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广东环境保护厅

附件2 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14-2017年)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省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浓度明显下降,但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二次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维持在高位水平,呈现出酸雨频率高、臭氧浓度高、细颗粒物浓度高和灰霾天气严重的“三高一严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特征。以珠三角地区为例,2013年珠三角城市O3-8h的第90百分位数为123~191微克/立方米,其中6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PM2.5年均值为38~55微克/立方米,区域平均值为47微克/立方米,全部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VOCs作为臭氧和其它细粒子形成的共同前体物,如何有效控制区域VOCs排放总量,是解决光化学污染、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明确提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1

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环发〔2014〕107号)中明确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列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要求各地区“2014年制定地区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任务要求,大力推进我省重点行业VOCs的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具体指导和推动今后三年全省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工作,有必要制定并实施《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工作过程 2014年7月,成立《实施方案》编制组,广泛开展资料搜集和文献调研,整理分析各行业排放特征及污染控制相关资料,确定重点行业范围。 8月,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VOCs重点监管名录为基础,梳理了广东省VOCs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初步名单,分行业设计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有机溶剂使用及排放控制登记表。 8月下旬,省环境保护厅下达通知至各地市,要求对重点企业监管名录进行核查,组织填报重点企业VOCs排放及控制基础信息。同时,编制组选取珠海、江门、广州3个地市,对拟新增的纺织印染、合成纤维制造、医药化工3个VOCs重点行业开展了重点企业的实地调研。 2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探究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

探究海洋环境污染与保 护 海洋教育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探究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 学校: 班级: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探究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下面是我关于海洋污染的研究报告。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下面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几个主要原因: 1.石油 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 2.重金属 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 3.农药 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有密切关系。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这类物质比较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建筑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类的建设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欢迎阅读!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省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环境资源,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在建设过程及项目建成后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恶臭等影响环境质量的建设项目及其他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 本条例所称建设项目指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 (一)工业建设; (二)水利工程(含江河整治)、围海(江)造地工程; (三)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含货场、编组站)、公路干线(含高速公路、城镇高架路等)、电讯工程; (四)危险物品、放射性物品、化学品仓库; (五)饮食业、屠宰业、旅馆、娱乐场所、旅游区; (六)医院、疗养院、教学和科研单位实验室(厂)、广播电视发射设施、电影制片厂; (七)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废物)处理场(厂)、城市环境整治工程; (八)各类开发区(含工业区)、城市新区的总体建设及具体项目; (九)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凡从事本条例第二条所列项目的建设必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的报审制度;必须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保护环境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下称“三同时”)的制度。 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其绿化面积和生态保护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选择、布局、选址必须符合环境规划的要求,必须同时考虑拟建地区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改善。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的项目。 第五条对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必须同时治理该项目原有的污染。 第六条引进项目的建设单位必须执行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优先选择无污染少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配套设置防治污染设施。 第七条处理、处置有毒有害废物的项目,必须经环保部门专项审批。任何单位不得将废物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任何人不得违反环境影响报告的报审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批准项目的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九条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分级审批管理。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环保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建设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其环境影响报告经环保部门批准后,项目设立审批部门方可办理项目设立审批。 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制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对在本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艺设计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并核发证书。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9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海洋局会同农业部,中央编办,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案人:致公党中央 主题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高度重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明确指出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先后制定完善了海洋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生态建设规划,为沿海开发划定了“红线”。但是,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渔业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海洋沙漠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海洋法制意识、生态意识不强。各地、各级政府为了片面地追求发展速度,忽略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顾海域审批程序、不顾海洋使用论证、不顾海洋环境评价,在没有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情况下,违法用海的现象常有发生,更不谈其对海洋生态环境应负的责任。 2.对海洋的过度无序开发。各地掀起的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区建设、化工园区和滩涂围垦等热潮,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和不同程度的破坏。沿海很多地方都在建港口或规划建港口,化工园区更是遍布沿海各地,其对海洋生态影响巨大。更有甚者,一些化工企业只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排放的工业污水不予深入处理、净化,甚至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大面积的围垦,使沿海滩涂湿地迅速缩减,而消失的滩涂湿地,使绝大部分的鱼、虾、蟹等的幼体无法生长发育,成长为成鱼。加之工业的污染,近海沙漠化已不可避免。 3.海洋生态异象频发。山东青岛连续多年浒苔大面积爆发,去年江苏海域的水母爆发、以及一年胜似一年赤潮等。无不警示我们,海洋生态环境已经脆弱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甚至连今年的梭子蟹、鮸鱼“丰收”都不一定是好现象,它是海洋渔业资源剧烈动荡的象征。生态异象不仅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及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4.沿岸径流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有关报道,长江、淮河等大小河流的径流对海洋的污染占海洋总污染的70%以上,而这部分的污染目前还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制造业大国”给我们的海洋经济带来的“恩惠”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5.渔业生产与管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沿海渔民急功近利式的捕捞方式也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失衡的直接推手,加之渔业管理方式陈旧,任何渔业资源的兴起都经不住如此巨大的生产能力,由此形成了渔业资源的此起彼伏,动荡不定。 6.跨界、跨流域污染成了治理难点。在苏鲁交界处的海州湾沿岸,兴建许多的化工、冶炼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重污染企业,平时看不到什么污水排放,但一到雨水季节,大量的带有重金属污染的污水就随洪水顺流而下,在苏北沿岸流的带动下严重地污染了

广东省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DB44_26

ICS 13.040.40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 /765-2010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boilers (发布稿) 2010-06-09发布2010-11-1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4

DB44 /765-201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内容 (2) 5 监测 (4) 6 标准实施 (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燃煤锅炉房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措施 (6) I

DB44 /765-2010 II 前言 DB44/765-2010依据GBT1.1-2009规则进行起草,是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的基础上制定的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765-2010自各时段排放限值实施之日起代替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相应的内容。 DB44/765-2010与DB44/27-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订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调整了燃煤锅炉容量段划分; ——取消了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规定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的做法,按A区、B区分区域规定排放浓度限值; ——增加了燃煤锅炉房无组织粉尘排放控制限值及控制措施附录A; DB44/765-2010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环境保护技术设备公司。 DB44/765-2010主要起草人:刘红卫、刘乙敏、张永波、张文斌、卢欢亮、李恒林、刘剑筠、王明旭、张晖、廖程浩。 DB44/765-2010于2010年6月9日首次发布,自2010年11月1日实施。 DB44/765-2010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广东省环保厅关于2018年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通知

附件1 2018年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人员必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所提交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申报人员必须对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要求,按照《()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材料目录单》的内容和说明提交下列材料:(一)《送评材料目录单》(09版表一)1份,并贴在申报材料袋上。 (二)《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09版表二)1份。 (三)《()级专业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09版表三)要求填写简明扼要,不附页,不装订,A3纸打印,一式20份,其中1份原件,其余可以复印,全部均需加盖公章。 (四)《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09版表四)1份。 (五)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技术资格证、聘任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单位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具“与原件相同”并加盖公章),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相应页上;提供2015~2017年3个年度的继续教育证书(须从“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记打印,并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相应页上;在现工作单位缴交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须由所缴纳社保部门加具业务专用章, — 1 —

复印件一律无效),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其他证书、证明”页上。 (六)任现职以来获奖材料、科研成果、专利材料、论文、论著材料等各1份,并与《业绩、成果材料》(09版表六)相应页合订成册。任现职以来的论文材料,包括学术、技术或专业论文,要求申报人必须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并已发表在具有CN或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上(不含电子期刊);著作(主要编著者并已公开出版)或译著及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或实例材料。上述论文(论著)必须提交原件一份,只提交与本人相关刊物的封面、封底、目录及本人论文正文页(内容应齐全)即可,请剔除无关的内容。 (七)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1张和身份证复印件1份,并贴在《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09版表七)上。 (八)《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表》(09版表八)1份。 (九)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09版表九)以及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复印件各1份,装订成册。 (十)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高级3000字内,中级2000字内)1份。 (十一)非首次申报同一层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交《本年度新增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表》 (本年度是指职称 — 2 —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促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 2 术语和定义 2.1三区三线 “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1。 2.1.1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2。 2.1.2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村庄。农业空间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3。 2.1.3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4。 1《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

2.1.4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5。 2.1.5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6。 2.1.6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7。 2.2资源承载力 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8。 2.3环境承载力 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9。 2.4生态安全格局 指由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保护地构成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分布连续的生态空间布局10。 2.5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5《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6《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王金南,蒋洪强等. 环境规划学[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_初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这个蓝色星空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利用的财富,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内向拓展,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溃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挑战。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有354万km2,跨越了温带、亚热带、热带三个气候带,水体营养丰富,有利生物资源的开发,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含3个特征:(1)持续性。在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海洋生态过程的可持续建立在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要求海洋生态系统构造完整和功能齐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都直接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正确解决资源质量、可利用量及其潜在影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资源种群多多样性;(2)协调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以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公平性。即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求任何海洋开发活动不应带来或造成环境资源破坏,不应对后代人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达到以下目标:(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新技术发现新资源,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海洋是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持续再生产能力;(3)海陆一体化开发,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4)开发与保护协调。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执法管理;(5)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协调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

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

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教案 王梦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理解海洋污染防治的意义。 2.知道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了解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分类,以及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3.结合“中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图,归纳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整理有关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的资料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并讨论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现实生活中可能引起海洋污染的事件,体会海洋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海洋自然保护区 3.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 海洋环境保护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结合案例分析、探究导学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复习提问】海洋污染的类型、来源以及危害。 【导入新课】海洋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防治海洋污染,进行海洋环境保护己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板书】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 一、海洋污染的防治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82页材料“水质污染鱼先知”探究讨论与陆地污染相比,海洋污染有哪些独特性?在治理上有哪些难度?你有什么治理良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污染不仅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危及人类的健康。 2.特点:海洋污染容易,治理难 3.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1. 对向海洋直接排污的企业实行强化管制; 2. 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3. 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 4. 禁止含磷洗涤用品的销售和使用; 5. 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使用可降解塑料,不把海洋作为废水排放地和垃圾填埋场等等 【启发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防治海洋污染?

中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7822812.html, 中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 作者: 来源:《环境》2016年第07期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增强“十三五”广东环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党组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任务,在全省环保系统组织开展了“我为十三五广东环保工作献一策”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 活动受到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广大环保从业人员积极响应,广大环保人士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截止2016年1月底,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89项,经分类、初步筛选,最终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有8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18个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 “我为十三五广东环保工作献一策”获奖表彰名单 一、优秀组织奖(8个)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珠海市环保局、梅州市环保局、饶平县环保局、厅机关环评处、省环境监测中心、省环境信息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优秀作品奖(18个) 一等奖(3个) 1、实施查管分离改革执法体制(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许化、汪斌、曾庆郁、赖正均) 2、推进环保大数据应用提升环境管理智能化水平(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环评处—周国英) 3、大力推进固体废物领域供给侧改革化解固体废物污染风险(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许冠英) 二等奖(6个) 1、如何加强“十三五”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梅州市环境保护局污染防治科—杨中) 2、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的几点看法(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蒋超) 3、建立以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路(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张瑞凤)

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613—2009)

ICS 13.040.40 Z 60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DB44

DB44 /613—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内容 (2) 5 监测 (4) 6 实施 (4) I

DB44 /613—2009 II 前言 本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基础上制定的广东省 地方标准。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1月7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DB44 /613—2009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集约化畜禽养殖区最高允许排水量,水污染物、恶臭气体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以及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按表1和表2执行。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鸭、牛等畜禽种类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30只鸭、15只鹅、60只肉鸡、3只羊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根据换算后的总养殖量确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级别,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表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 表示养殖量。 表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 表示养殖量。 所有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所有I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10年12月31日。 对其他畜禽种类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换算比例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来确定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对本标准内未具体明确换算比例的其他畜禽种类,其换算比例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作出解释。 规模小于本标准规定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其污染物排放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王诗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为加强海洋资源节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人类消极地回归自然,而是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一、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必须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

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由内而外地体现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中。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幅员辽阔、物藏丰富,但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资源数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1/3、1/4、1/8。目前我国人均石油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海洋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美国、英国以及相邻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海洋如何定位,已显得十分关键。这就要求在发展海洋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海洋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周密策划,统筹兼顾海洋环保工作。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海洋生态优先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节能减排为重点,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课件资料]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课件资料]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权益”“海权之争”……越来越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斗争的重要舞台,海洋环境是我们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平台,因此,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就必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海洋污染”在地理学、环境地理学上的定义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海洋中,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引起海水质量下降的现象。就海洋科技、海洋科学、环境海洋学学科来讲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以致发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渔业在内的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降低或毁坏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海洋污染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损害海洋的生物资源,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海洋污染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由于海洋是一个完整的水体,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海洋污染物通过风、陆上径流、沿海工程建设、人类海上活动排放入海。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方式,主要的污染物有农药;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 导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粤环[2006]49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发布日期】2006.05.15 【实施日期】2006.05.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通知 (粤环〔2006〕49号)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 为了规范我省各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为了规范我省各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年)》顺利实施,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十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要求,省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下称《导则》)。 《导则》适用于全省各市、县、镇行政辖区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1.1 规划目的 通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改善全省各地环境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升各地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广东。 1.2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要求,统筹规划城市生态体系构架,明确区域环境功能分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2.2 规划原则 (1)协调发展,和谐共赢。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2)分区控制,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环境优先,山区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粤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