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蝉》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7977473.html,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蝉》教学反思

作者:王蔓芸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蝉》作为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教学反思,着重对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蝉》是这个单元《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作者通过描写夏天聒噪的蝉,这一细小的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本节课的两点不足

1.导入占用时间太长,不能扣紧文本

在这一课中的设计中我用虞世南的诗《蝉》作为导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当时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同题诗歌的解读,引出新课题,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这首诗歌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存在困难。如“垂緌”和“流响”等词的解释都得由教师亲自介绍,因此在诗歌意思的讲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道理上花了较多的时间。导入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不能成为教学的重点,加上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所以这样在课的开头花了太多的时间。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导入是为了教好文本,因此无论如何设计,都必须与文本密切联系,不能游离于文本。然而这节课,为了导出“蝉”,引用一首学生陌生的诗歌,况且虞世南的《蝉》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借蝉的“居高声自远”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做一个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课文《蝉》中的蝉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坚强、执著地生活。内容上缺乏关联,致使导入并不能为文本的教学服务。

再者,导入应该起到的作用是激发兴趣、调动情绪、衔接知识。从难度上看,诗《蝉》的难度显然高于课文《蝉》的难度,以这样的设计作为一节课的开头,显然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的情绪也只是畏难的情绪,也起不到衔接知识的作用了。

通过以上几点来看,这样的导入无疑是这节课的败笔。

2.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一环节的设计“语文味”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