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

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
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

sunshine

文章编号:1008-181X(1999)03-0227-03

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

李淑仪,廖观荣,廖新荣,蓝佩玲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州 510650)

摘要: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其磷素含量有差异;磷的有效性受土壤营养体系中其它元素的制约;桉树植株的磷

营养受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营养体系中多种元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砖红壤;玄武岩;浅海沉积物;磷有效性;锰;铁

中图分类号:S158.3 文献标识码:A

广东省的砖红壤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其母质主要有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在桉树营养与施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这两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上生长的桉树,其叶片营养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土壤母质导致磷肥有效性有差异而引起的。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旨在促进砖红壤施磷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和提高砖红壤的生产力。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土壤取自本省雷州半岛的桉树人工林地,分别为玄武岩发育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

土壤全磷用H2SO4-HClO4消化;有效磷用双酸浸提;两种磷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Fe、Mn、Cu、Zn用1 mol/L 的HCL浸提;交换性Ca、Mg用醋酸铵浸提;Fe、Mn、Cu、Zn、Ca、Mg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桉树叶片采自刚果W5,采样时间为造林当年的11月份;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均与文献[1~2]一致。

2 结果与讨论

2.1 两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的磷和其它有关元素的含量差异

土壤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两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的全磷和有效磷及全Fe、Mn 和有效Fe、Mn均有很大差异,全磷量与有效磷量并没有呈相关的关系,但土壤中的Fe、Mn与有效磷有相关的关系。

表1 两种不同母质砖红壤的基本性质

地点母质pH 全量/(g/kg) 有效量/(mg/kg) 交换性含量/(cmol/kg)

Fe2O3MnO P Fe Mn P Zn Ca Mg

唐家平场玄武岩 4.18 162.0 6.28 0.37 17.6 171.6 1.50 2.39 76.1 43.0

北坡东边田浅海沉积物 4.01 27.6 0.06 0.09 7.3 0.88 2.10 0.28 58.6 9.7

从表1得知,两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的pH值差异不大,虽然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全磷含量是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的4倍多,但前者的有效磷含量却仅相当于后者的3/4;玄武岩砖红壤的交换性Ca、Mg含量是浅海沉积物砖红壤的1.3~4倍多,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分别是浅海沉积物的5.9倍和2.4倍。

在本试验所涉及的元素含量中,两种母质发育的砖红壤的锰含量差异最大。就全量而言,玄武岩砖红壤的全锰是浅海沉积物的104倍;而锰的有效量变化更大,前者是后者的194倍。锌的有效量变化次之,前者是后者的8.5倍。

sunshine

228 土壤与环境 Vol.8 No.3

2.2 两种砖红壤上桉树叶片的磷及其它元素含量的差异

表2和图1表明,两种不同母质砖红壤上的桉树叶片磷、铁、锰、钙、镁、铜、锌含量均有差异,但以锰差异最大,其次为磷。玄武岩砖红壤上的桉叶养分含量较浅海沉积物砖红壤上桉叶养分含量低的元素只有磷,前者的磷含量比后者少25.2%;其余均是前者的高,其中前者叶片锰含量是后者的6.33倍。

2.3 土壤中的铁、锰与有效磷含量对植物吸收磷的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桉树植株的磷营养不受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而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制约;且在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营养体系中其它元素的组分及其相互促进或相互

抑制作用[3]

由于Fe 3+与H 2PO 4-有很大的亲和性,它们很难同时共存于溶液中,铁会吸附磷而形成

沉淀,从而影响磷的有效性,这已有不少论述[4]

;而表1表明,玄武岩砖红壤上的有效铁较高,这对磷的有效性一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表1也表明,玄武岩砖红壤上的有效锰

比有效铁更高,Mn/Fe 达9.75;而且从表2和图1

很高,甚至超过了磷的含量,所以,其磷有效性除了受铁影响之外,还可能受锰的影响。这意味着,在玄武岩砖红壤这种特殊的土壤上,磷的有效

性可能有特殊的机理。

图1显示,桉树植株中的锰和铁含量均是玄武岩砖红壤上的比浅海沉积物上的高,尤其以锰含量最为突出;而植株中的磷含量则与此相反,表明植株中的磷吸收可能还受土壤

-植物营养体系中高量的锰、铁抑

制。

至于锰如何影响磷的有效性,如何抑制植物对磷的吸收,铁和锰的相互关系以如何,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淑仪,林书容,廖观荣等. 桉树营养状况与叶片营养诊断研究[J]. 林业科学,1996, 32(6): 481~490 [2] 李淑仪,林书荣,廖观荣等. 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7, 10(1): 13~18

[3] 廖宗文,林东教,王建林等. 红壤磷肥有效性差异及其土壤化学特点的初步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 17(1):

67~71

[4] 袁可能. 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 110~165

表2 两种砖红壤上的刚果W 5桉树叶片的养分含量

母质 P

Fe

Mn Ca

Mg

Cu

Zn

(g/kg)

(mg/kg)

玄母岩 1.43 0.2063 1.596 7.35 2.83 17.93 44.4 浅海沉积物

1.79

0.1703

0.2521

5.01

2.62

16.66

12.0

图1 在两种砖红壤上的刚果桉养分含量差异 0.00.20.4

0.6

0.81.01.21.41.61.8

2.0P Fe M n Cu Zn 元素种类元素含量/(g /k g

Vol.8 No.3 李淑仪等:不同母质砖红壤的磷有效性差异22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Latosol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

LI Shu-yi,LIAO Guan-rong,LIAO Xin-rong,LAN Pei-ling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nts of phosphorus in latosol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

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s restricted by other elements of the soil nutritious system. The phosphorus

nutrition of plants of eucalyptus is affected by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soil and by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of soil nutritious system.

Key words: latosol; basalt; shallow-sea deposit matter;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manganese; iron

欢迎阅读本文档!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读图1,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 .因地制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主要为丘陵 B .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 .土壤贫瘠 D .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酸化 B .土地盐碱化 C .水土流失 D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 .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 .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 .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 .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5.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 A .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民收入低下,大量垦辟陡坡地、林地、草地造成尖锐的人地矛盾 B .目前,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宜农荒地,这些宜农荒地的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 .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道路 D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垦殖这一原因造成的 读右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 .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 .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 .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7.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 .气候湿润 B .地形以盆地为主 C .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D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8.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因素 B .政策因素 C .人口因 素 D .自然因素 读右下图,回答9-11题。 9.河流N 是我国( ) 图1

土壤专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空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 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3.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 之为土壤剖面。 4.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 持不变的现象。 5.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 有机质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 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称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矿化过程。 7.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 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8. 粒级:按土粒的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9. 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10. 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体积(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 11. 土壤总孔度:在固体土粒之间,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孔隙。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 个土壤体积的比例,叫做土壤总孔隙度。 12. 毛管孔隙:毛管水(实际包括束缚水)占据的孔隙称为毛管孔隙。 ?13. 通气孔隙: 14. 土壤结构体:或称结构单位,它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相互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 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15. 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 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6. 团粒结构:土粒胶结成粒状和小团块状,大体成球形,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称为团 粒。 ?17. 吸湿水: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层的水。 18. 毛管水:受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的土壤水。 19. 悬着毛管水:在地下水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 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上升的毛管水有时并不相连,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20. 田间持水量:是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 小持水量”或“总持水量”。 21. 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22. 土壤有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 23. 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 出)的热量。 24.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 过的热量焦耳数(λ)。 25. 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 厘摩尔数表示即cmol(+)/kg。 26. 阳离子交换作用:交换性阳离子在土壤胶体表面发生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 用。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随堂练习(附答案)

中国地理分区部分: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左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错误!未指定书签。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读左图,回答6-8题: 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7.近年来M市地下水位以每年30cm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读左图某海岛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9.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下图,回答11-12题。

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与养分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1月·第33卷·第1期:55-59January2016·Vol.33·No.1:55-59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硝化作用是土壤氮转化的重要环节,决定着土壤中氮素损失途径,是造成氮素大气及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1-2]。硝化作用进行速度及程度受到诸如土壤 pH值、水分、温度、有效磷、有机质等诸多土壤性质的综合影响[3]。生物质炭是在厌氧或绝氧条件下对生物材料进行裂解,产生的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4],因其带有的碱性物质、丰富的养分及特殊的孔隙结构等而在土壤改良,尤其是酸性土壤改良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5-6]。生物质炭施入土壤,能显著改变与硝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土壤性质,如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7-8]。 海南地处热带,丰富的水热资源使土壤矿物分解彻底,物质淋溶强烈,形成既酸又瘦且保肥力低的砖 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与养分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张垚1,索龙1,潘凤娥1,胡俊鹏1,苗运彩1,朱柏菁1,沈群力1,何秋香2* (1.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海口570228;2.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土壤性质制约着作为氮转化重要环节的硝化作用,生物质炭显著影响与硝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土壤性质,可能对硝化作用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培养试验研究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硝化作用的影响。试验设生物质炭+淹水、生物质炭+75%田间持水量、空白+淹水及空白+75%田间持水量4个处理。研究表明,生物质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以及N、P、K养分元素的有效性。水分条件差异影响生物质炭的作用效果,淹水更利于提高砖红壤的pH值,但显著降低了磷的有效性。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硝化作用进程加速,硝化彻底。在利用生物质炭改良砖红壤时,应根据土壤改良目的调整土壤水分,以防硝态氮淋失风险和氨挥发的可能。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性质;硝化作用;砖红壤 中图分类号:S15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819(2016)01-0055-05doi:10.13254/j.jare.2015.0165 引用格式: 张垚,索龙,潘凤娥,等.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与养分及硝化作用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33(1):55-59. ZHANG Yao,SUO Long,PAN Feng-e,et al.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Nutrients and Nitrification in Latosol[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33(1):55-59.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Nutrients and Nitrification in Latosol ZHANG Yao1,SUO Long1,PAN Feng-e1,HU Jun-peng1,MIAO Yun-cai1,ZHU Bai-jing1,SHEN Qun-li1,HE Qiu-xiang2* (1.College of Agronomy,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570228,China) Abstract:Nitrification process,an important link of N transformation,is restricted by the soil properties.Biochar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itrification,so application of biochar to soil will influence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Incu-bation experiments were arrang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iton on soil properties and 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latosol.The incuba-tion experiment involved with4treatments of two levels of soil water content(75%of field capacity and waterlogging)and two level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and zer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cha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pH,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he available content of N,P and K.The effects of soil moisture could change the influence of biochar on soil characteristics.Flooding was more conducive to in-crease value of pH,bu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Addition of biocar to soil accelerated the nitrification rate and most NH4+was nitrified to NO3-.Soil moisture should be adjusted to the soil improvement goals to prevent nitrate leaching risk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mmonia volatilization,when biochar was used for modifying latosol. Keywords:biochar;soil property;nitrification;latosol 收稿日期:2015-07-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6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314046) 作者简介:张垚(1993—),云南腾冲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热带土 壤改良。 *通信作者:何秋香E-mail:121988267@https://www.360docs.net/doc/4118089304.html,

红壤

红壤 中文名称:红壤 英文名称:red earth;red soil 定义1: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发生、分类和制图(二级学科) 简介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 红壤特征 一般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红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一)、砖红壤 Ⅰ、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Ⅱ、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二)、赤红壤 Ⅰ、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Ⅱ、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Ⅲ、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三)、红壤和黄壤 Ⅰ、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Ⅱ、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Ⅲ、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四)、黄棕壤 Ⅰ、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Ⅱ、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Ⅲ、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五)、棕壤 Ⅰ、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Ⅱ、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Ⅲ、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六)、暗棕壤 Ⅰ、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Ⅱ、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Ⅲ、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 分布地区: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 形成条件: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赤红壤 分布地区: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 形成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一般特征: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 分布地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形成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一般特征: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 分布地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 形成条件: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一般特征: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 分布地区: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形成条件: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一般特征: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暗棕壤 分布地区: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形成条件: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 一般特征: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 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形成条件: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

土壤类型与土壤质地

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土壤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土壤中砂粒和黏土粒组合比例的不同来分类叫土壤质地。 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 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 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 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 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红壤的经济价值 红壤系列的土壤适于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产潜力很大。2013年之前尚有较大面积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编辑本段棕壤系列 亦为中国东部湿润地区发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类。 黄棕壤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杂生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弱富铝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于长江下游,界于黄、红壤和棕壤地带之间,土壤性质兼有黄、红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征。 棕壤 主要分布于暖温带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word版本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之南方地区知识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100°E-120°E 20°N-34°N 地理位置: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 范围: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地区。 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如广西的壮族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的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人民生活:食:大米,住:通风散热(砖瓦、竹木);行:传统船舶;体育:游泳、龙舟竞赛。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⑴地貌特点及分布:平原、丘陵交错。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形区。 ⑵气候类型及耕地类型: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一年二熟或三熟。河湖河汊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多是水田。 ⑶农业生产: ·粮棉基地淡水鱼: 7个商品粮基地:成都、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和油菜。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居全国首位(“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含磷、钾)。生产稻、麦、棉、油菜籽、甘蔗、柑橘等,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经济林木、水果:蚕丝产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两广、闽、台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基地;水果中柑橘产量最大;南部沿海还出产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樟树。 ⑶存在问题: ①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②水污染严重。 ③江南丘陵的红壤贫瘠,水土流失。 ④能源供应不足。 ·对策: ①加强长江、淮河的洪涝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固堤坝,疏浚水道。 ②改良红壤(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种茶树、油树、杉木、马尾松)。 ③开发水能资源,建设大型水电站(如三峡);建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初一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____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____(省、市、区、县)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我国南方红壤的特征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红土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第四系在内的各类掩饰和松散沉积物上法语的红色富铝化风化壳,亦可称南方红土,南方红色风化壳或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范围其长江两岸,南起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达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包括广东、广西、附件、台湾、贵州、浙江全省以及安徽、湖北、四川、江苏及西藏南面的一部分,涉及十四个省区,面积超过14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南方是我国的重要的农业产区,困扰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南方土壤多为红壤,呈酸性,不适合植物生长,因而难以扩大农田面积,难以扩大农作物产量,因而,对于南方土壤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南方的土壤资源的特典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等相关问题提供科学材料,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去。 红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陆相堆积物。分布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1200-2500mm,年均温15-28摄氏度)是红土中的原生硅酸盐矿物受强烈风华而分解破坏,分解过程中产生的K、Na、Ca、Mg等易溶元素的氧化物因睡得渗透、溶解而迁移,Si的氧化物性质较稳定,仅在强风化作用下发生迁移,但Al、Fe因流动性小则显相对富集。因此,我国南方红土受高温多雨气候下-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脱硅富铝化特征。入我国红土中K、Na、Mg的迁移量在80-90%间,Ca则几乎完全迁移,Fe的富集量为7-25%,Al达10-20%。 由资料可知,红土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典型陆相沉积物,其发育状况受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年龄的自然因素的控制,在不同因素的组合下将会形成各种风化壳。其中母质是风化壳的形成的物质基础,风化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母质的性质,不同母质在同等外力作用下课发育成不同类型的风化壳。气候则直接影响风化壳的水热情况。生物对风化壳则有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地形则主要通过不同地形部位水热条件的差异简介影响风化壳的发育。这些因素所起作用虽然在本质上不同,但并非是孤立地起作用,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还会分出不同的主次关系从而形成不同种类的风化壳以及不同种类的红壤。就风化壳而言,晚更新世以前的均呈饿,故又名红色风化壳,以化学风化为主,风化壳非常深厚,常在数米以上,最厚可达百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进行能力培养,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培养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加强自我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加强对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习重点 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5.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读图】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太湖。 【问题】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思考】 (1)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2)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3)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 2.水果: 3.经济林木: 【思考】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 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思考】(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2.红壤丘陵 【思考】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思考】 (1)结合长江1998年洪灾,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2)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 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六、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1.有色金属、铁矿、煤矿的主要分布区 【读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 【填空】江西: 大余---- 德兴---- 湖南: 水口山---- 锡矿山---- 广西: 平果---- 贵州: 铜仁----

(推荐)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目标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读图指导】 1、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 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2、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 游平原、东南丘陵(三个)、 云贵高原,南岭、武夷山、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黄 山、峨眉山、台湾山脉、五 指山。 3、描述该区的地势和地势特 征。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 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在灰化土和棕壤带中分布有沼泽土。半荒漠和荒漠土壤中分布着盐渍土。在印度德干高原上分布着变性土。 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