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完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对完汉语教学中“了”的用法

“了”的用法

(一)“了1”、“了2”的出现顺序问题

现代汉语的“了”,一般认为可以分成两个“了”。一是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体的“了1”,一是用于句尾表示情状改变的“了2”;。

1、动态助词“了1”的功能和用法

动态助词“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

注意:

1)“了1”虽然表示完成,但受使用环境及说话人主观意志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完成也不用“了1”。在下列情况之下不能使用“了1”。

a、多次性,反复性经常性(即还在进行的动词,到发出的动作是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后不可。如:

*他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学了汉语。

*我每年都在上海过了很长时间。

b、不表示具体动作,没有完成意义的动词不可。如:

*现在他很想念了陆地上的生活。

*我去年就盼望了来北京。

*刚开始在北京生活,我感觉了很难。

“想念”、“盼望”、“感觉”都是表示人的一种带有经常性或持久性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般的行为动作动词,后边不应该带动态助词“了1”。

c、带宾语从句的动词后不可。如: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我很喜欢中国。

*我发誓了我一定要学好汉语。

*我决定了暑假去旅游。

句中“发现”、“决定”、“发誓”等后面都带了小句宾语。按照汉语的规则,带小句宾语的动词后面不能用助词“了1”。

d、兼语句中前一动词后不可。如:

*他请求了我原谅他。

*去年公司派了我去上海出差。

*我们都劝了她不要再等了。

e、连动句中后一动词表示前一动词的目的时,前一动词后不可。如:

*昨天朋友来了看望我。

*他去了火车站买票。

*我们已经想了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f、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行为方式时前一动词后不应该用“了1”。如:

*老师笑了介绍自己。

*他指了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那就是他爸爸。

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伴随状态,并不表示前一动作结束后再出现后一动作,这时应该用“着”而不用“了1”。

g、否定副词”没”和”了1”不同现,即“没+动词 +了”是错误的。如:

*早上我没吃饭了.

*过去我没去过了上海。

但如果否定副词“没有”前面如出现表示时间段的词语,即“时间段+没+动词+了”则是正确的。如:

我三天没吃饭了。

他一个星期没来上课了。

这是因为句中的“了”实际上是语气词“了2”,是说“没吃饭”和“没来上课”这种状态持续三天了、一个星期了。其中“了”不是和动词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而是和时间段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没(有)+名词+了”也是正确的。如:

我没钱了。

瓶子里没水了。

这是因为句中的“没(有)”是动词而不是否定副词,句尾的“了”是语气词“了2”,而不是动态助词“了1”。

动词带“了1”需要有表示动作结果的补语成分(趋向、时量、动量补语);动词后用“了1”然后带一个简单宾语时,句子不自足,语气不完整。如:

我看了电视。

我买了书。

他去了商场。

总之,动词用“了”再带宾语时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宾语前又说明性成分(时量、限制性定语)如:我买了一本书。

(2)句中有说明时间、地点、原因及方式的状语成分。如:我刚吃了饭。(3)有说明动作完成后又出现另一情况的后续句。如:我吃饭就走。

(4)在宾语后再用一个有成句作用的语气助词“了2”。如:我吃了饭了。

“了1”的语义功能和用法

我们常说“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其实“了1”的功能哈可以细分为三种:(1)事件的发生或完成;(2)事件的前后顺序;(3)主要事件的标志。

第一种表示“事件的发生或完成”是其主要的最基本的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先介绍。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它跟英语的过去式很相似,但“了1”仅用于“事件”而不用于“情态”。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不可不特别提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就可以介绍其他两种功能了。

“了1”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事件的完成。这个意义固然和英语过去式相近,但并不完全一样。英语的过去时,不管是情态还是事件,只要是过去,都要使用。而汉语的“了1”之用在过去的事件,不用于过去的情态。如果不了解这点,学生就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他以前很喜欢了她,可现在不喜欢了。

虽然是过去,可句中“很喜欢她”是一个状态,不是一件事件。

第二种表示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有时间性,如:

我明天下了课就去你那儿。

第三种表示主要事件的标志

有时即使是过去,也是事件,也不一定要用“了1”。如:

A:昨天去哪儿了?

B:父母前天到天津来看我妹妹了。我妹妹打电话告诉我,我就到天津去了。

句中的“打电话”和“告诉我”当然也都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说话人完全可以加一个“了”而说成“打了电话”和“告诉了我”。但实际上,这两个“事件”只是整个事件中的“子事件”。说话人主要表达的是“到天津去了”,所以

只在这个主事里利用了一个“了1”。也就是说,在一连串发生的事件中,只选择那个主要事件的动词后用一个“了1”来表示这是主要事件,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明白这点,我们对诸如陆俭明、马真

(1985年)所举的留学生的错误例句就可以进行解释了。

*我下车后,中国同学热情地帮了我搬行李。

句中“搬行李”是主要事件,而“帮我”只是次要事件,所以只需在主要事件“搬行李”中用一个“了1”就可以了,而不需再次要事件“帮我”中在用“了1”。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上面三种功能所无法完全涵盖的,比如在“说”、“讲”、“告诉”等表述性动词后,如果后跟表述的内容,那么,这个动词后就不用“了1”。如:

他昨天打电话告诉我,明天的会议取消了。

老板刚才跟我说,下星期可以不来上班。

这可能是因为所说的内容比说话这一事件更重要。相反,如果说话这一事件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那么,在表述性动词后就要用“了1”。如:我昨天就跟你说了,今天不能迟到,你怎么还是迟到了?

(三)语气助词“了2”及其教学

语气助词“了2”也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而又较难掌握的一个语法项目。它用在句尾,有成句的作用。

1、“了2”的成句作用:

在下列几种句式中必须使用语气助词“了2”才能成句。

某些单个名词、动词必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秋天了/放假了。

单个动词、形容词作谓语必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她走了。/你胖了。

动词前有“已经、快、该”等时,必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他已经明白了。/快下课了。

V+了1+简单宾语必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我吃了饭了。/他到了北京了。

V+RC(结果补语) 必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他喝醉了。/孩子吓哭了。

“被”字句中动词后无附加成分或带结果补语时须加“了2”才能成句。如:衣服被雨淋了。

2、“了2”的语法意义:

关于“了2”的语法意义,历来说法不一,一直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题。或说“表示在某段时间内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或说“出现了新情况”、“发生了新变化”等等。尽管有多种说法,但它们之间都有一个基本意义贯穿着,即在陈述句尾表示“到某一时刻为止出现的情况”。在表示状态的陈述

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中,用语气助词“了2”表示进入了新的状态,出现了新的情况。下面我们把用“了2”和不用“了2”的陈述句进行对比。

他很胖。他胖了。(以前他不胖)

今天晴天。今天晴天了。(昨天不是晴天)

我妈妈身体很好。我妈妈身体好了。(以前身体不太好)

在一些动词谓语句中,“了2”表示情况的变化。用“了2”和不用“了2”的对比如下:

他不喜欢她。他不喜欢她了。(他以前喜欢她,现在不喜欢了)

我儿子会唱歌。我儿子会唱歌了。(以前不会唱歌)

“了2”在句尾表示出现了新情况,既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过去和将来。但它的时间概念不是“了2”所具有的,往往是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决定的。如:

爸爸的身体好了。(现在)

上个星期爸爸的身体就好了。(过去)

明年一开春爸爸的身体就会好了。(将来)

3、“了2”的语用功能:

对“了2”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形式和语义,但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了2”,我们还需要对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和教学。根据吕文华(1992年)“了2”“在话语环境中具有信息提示的语用功能。‘了2’句表达信息的内容,‘了2’有提请听话人注意的功能,并进而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意向,其表达意向由语境决定。”如:

唉,已经下班了!

说话人说这句话显然不是仅仅要告诉听话人时间已经从上班到下班这一变化,而是以这一信息提醒听话人注意:“该走了”或者“该休息了”等等。

在谓语是数量词语或谓语部分包含数量词语时,说话人认为这一数量达到或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从而提醒听话人注意,进而表达某种意向。如:爸,你都七十了!

这句话很显然不是要表示爸爸从69岁进入70岁这一变化,说话人是以“七十岁”这一信息提醒听话人,并且要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意向。至于什么意向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不同,比如可以是“别再出去到处旅游了”、“别那么操心了”、“别管这么多了”、“别再想找老伴了”等等。再如:

快四十度了,快送医院吧。

他喝了三瓶了,不能再喝了。

“了2”句还常常作为发话人肯定某一事实,并把这一事实作为根据为自己所说观点情况做解释、引证和辨白。如:

A:去深圳根本不用带毛衣,那儿暖和着呢。

B:我看天气预报了,那儿也才18度。不穿毛衣哪行啊!

说话人是用“我看天气预报了”作为证据为自己的观点“要穿毛衣”进行辩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了2”的语用功能设计一些练习。比如老师先说出一些带“了2”的句子,让学生说出可能表达的意向。如:

老师:下课了!

学生1:去吃饭吧。

学生2:我想回去休息。

学生3:咱们出去玩吧。

……

老师:该考试了!

学生1:要好好复习。

学生2:不能出去玩了。

学生3:有问题可以去老师办公室。

……

这还只是让学生理解其语用功能,要想让学生真正运用还需要让学生自己说出带“了2”的句子。比如老师问问题,让学生回答,但老师一定要设计出必须使用“了2”的句子。比如:

老师:班长今天为什么没来上课?

学生1:班长病了。

老师:你怎么知道他病了?

学生1:我刚才见他了。

老师(知道王继祖因为女朋友来北京很高兴):王继祖为什么这么高兴?

学生2:他女朋友来北京了。

老师:你怎么知道他女朋友来北京了?

学生2:王继祖告诉我们了。

老师:王继祖的女朋友漂亮吗?

学生3:很漂亮。

老师:你们怎么知道?

学生:我们都看见她了。

_对外汉语教学_中的语法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对外汉语教学0中的语法教学X 陆俭明 提要本文就以下三个问题用实例作了论述与说明:(1)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0的问题;(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0的问题。文章最后强调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具体应该教些什么,具体应该怎么教,大家的看法就不是很一致。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 所谓语法教学的定位问题,是说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这包括两个问题:一是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放在什么地位;二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同教学阶段中语法教学应放在什么地位。 我们认为,语法教学,从总的方面说,是很重要,因为通过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作是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个基本要求。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能达到/文从字顺0,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毋庸置疑,在/对外汉语教学0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的。问题是应该怎么给它定位。 对外汉语教学,从教学内容上说,现在一般认为要包括这样五个方面:语音教学、文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语音教学和文字教学,属于基础教学,其中语音教学是要解决学生听、说的问题,文字教学是要解决学生读、写的问题。词汇教学,应属于重点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汉语,重要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因此词汇教学应该是个重点,可惜现在大家对它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 X本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国际中文教学学术会议0(T he I nternat ional Confer ence on Chinese L ang uage T eaching and L ear ning,Columbia U niversity,1999.10.15-17)上宣读。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对外汉语中高级词汇教学方法汇总 相比于初级词汇,中高级词汇的讲解和练习难点要更多,对老师教学技巧的要求也相对要高。所以,希望下面的这些经验之谈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帮助大家上好中高级的课程。(一)中高级词汇总体特点: 1. 生词量加大。其中,具体名词和简单动词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抽象名词和副词、连词的数量逐渐增多。 2. 生词难度加大。出现越来越多的近义词,造成学生对于词汇含义及用法搭配的混淆。 3. 对丙级词汇的记忆增强生词逐渐脱离日常生活最基础的频繁词汇范围,此类词汇一般在特定场合使用,这样就加强了记忆难度。(备注:中文词汇难度分为甲、乙、丙三级。) 4.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学习更有主动性。从最初对汉语的不认识不了解,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逐渐到认识、掌握及了解。学员对于汉语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样就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及主动学习能力。给更高级别的汉语学习奠定了基础。总体而言,讲解词汇的方法基本不变;但是根据以上特点,教学方法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图示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减少,而拆字、释意和举例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逐渐增多。由于这个阶段的课程难度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很难用单一的方法讲解课程,所以各种方法在使用频率上会相较之前有所不同。 (二)比较法: 一般多用于近义词比较。 近义词区分较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如:“凭”和“靠”,“一切”和“所有”,“暂时”和“临时”,“突然”和“忽然”等等近义词的区分。又如:“后来”和“以

后”的区分,“以后”能说过去的事情也能说将来的事情,但是“后来”只能指过去的事情。先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再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及运用。(三)话题引入法。 在教学中引入“找对象”话题,以话题“找对象”为主题,展开内容并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就可以引出部分生词,如:对象,结婚,条件,个子等等词汇。 话题:找对象 甲:我希望我的对象个子高高的。 乙:我的结婚对象是中国人。 丙:我还没有对象。 丁:你结婚了没有? ······ (四)中心语联想法。 就是抓住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记忆。在“我的爱好”此句中,“爱好“就是中心语。让学生们根据身边具体情况用“爱好”造句。又如:“我的爱好是写毛笔字”、“我喜欢写楷书”等等。 (五)上下文法。 若是课文中生词不多,那就直接读文章。根据上下文猜生词的意思,在文章当中进行理解和学习。文章读完后,再领导学生去学习生词。 (六)拆词法。

幼儿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游戏设计-最新教育文档

幼儿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游戏设计 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广泛推广,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李润新老师主编的《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一书中指出:少儿汉语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独特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我们把汉语推向世界的战略基点。少儿对外汉语教学因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其课堂操作必然也需要相应的技巧和方法,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到,少儿课堂需要带有趣味性,而课堂游戏则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到因人施教,灵活变通。而幼儿时期从生理年龄来看,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一书中提到,针对婴幼儿的教学应该适应他们生理、心理的特征,必须注重“三要素”。首先是趣味性和娱乐性,引发孩子习得和学习的兴趣,快快乐乐地学习;其次是情境化和活动化,给他们提供直观、形象、娱乐的学习环境;再次是反复性和对比性,幼儿捕捉周围语言的能力很强,但习得一个词语需要反复多次的模仿和记忆。 二、游戏实例 笔者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任教于泰国武哩喃府公立华侨学校。该校幼儿园二年级每班二十人左右,每天上午一节汉语课,主要教授常用词汇。 鉴于幼儿思辨能力较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等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游戏,借以辅助幼儿的汉语课堂学习。游戏中所用的道具主要是图卡,图卡是根据所教词语来制作的,由教师自行下载词语相应的图片并打印,大小为A4纸的一半。 (一)课堂游戏实例 1、传话 (1)全班按人数分成若干组,每组十人左右,排成纵列。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课堂游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2011-02-1516:3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10类课堂游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游戏,适用的范围各不一样,优劣皆有,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应用于生词、拼音、句子或课文教学。 一、拍“苍蝇”。用报纸和硬纸片做成苍蝇拍,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将黑板上生词当作“苍蝇”,听到其他同学念出生词,以最快的速度拍中者胜出。 二、向前进。两人或三人一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到老师出示的生词、短语或句子,以最快的速度读对者向前走一步,最先到达终点者胜出。 三、不到长城非好汉。类似于游戏2,换汤不换药。黑板上画出由很多台阶组成的长城,每抢答对一个问题,可以向上一台阶,最先登上长城顶峰者胜出。 四、消失的生词。从数个或一叠生词卡中抽出一两个,让学生说出被抽出的生词。(要求学生对生词充分熟悉理解后,才能进行) 五、猜猜猜。看老师的嘴形、表情、动作,猜出生词。(如果学生水平较好,可将难度增至短语、句子) 六、找朋友。一半学生手持拼音卡,一半学生手持生词卡,在规定时间内生词和拼音要互相找到对方,并站在一起。 七、点名喽!每个学生一张生字卡,卡上生词为学生临时名字,老师念“**”,手持“**”的学生就要高举生词卡,并大声而准确地读出来,其他学生跟读一遍;若被点到名而没反应过来或是读错,则失去生词卡,并罚读三遍老师指定的生词、短语或句子。 八、蹲蹲蹲。以个人或组为单位,每个单位以生词命名,“**蹲,**蹲,**蹲完☆☆蹲。”“☆☆蹲,☆☆蹲,☆☆蹲完※※蹲。”依此类推,一个接一个。反应不过来或是说错的,

回答老师的提问,以示惩罚。 九、团结就是力量。以组为单位,人手一张字条,上面是一个句子的某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拼出完整的句子,派一个组员写于黑板上。 十、PK赛。两队人马站在台前,读得较好那一队可以坐回座位上,读得较不好的继续跟下一队PK。这里的学生比较懒,谁都不愿意一直站在台前,当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读。 来源:上海儒森对外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3、 4、2、演绎法 5、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 6、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7、A 比B+ 形容词 8、“他比我高。” 9、 10 、?3、归纳法 11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12、 13 、?4、对比法

15、有点儿 比较 16、 贵 17、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18、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19、 20、便宜 21、 22、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23、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24、 25、5、情景导入法 26、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27、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28、 学生:他昨天没来。 29、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30、 31、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法 一、体演教学法 (一)概念 “体演文化”教学法是一种以演练文化为目标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第二语言的学习看作是在目标文化环境中的文化行为,学习第二语言就是要体验并且演练这种文化行为。这种教学法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文化语言文学系研发出的一套专门针对语言教学的独特方法,吴伟克、简小滨等学者是该套新颖教学法的代表人物。这里的“体演”概念并不简单只是“表演”的意思,它包含了体会、体验、表演、演出等多种含义。而“culture”也不仅仅只是简单把它理解成“文化”这么简单,这里是指影响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和效果的“行为文化”,而不是一般对外汉语文化研究中的“成就文化”。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一个传统中日常行事的行为方法。 (二)理论基础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文化适应模式同样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都能融入到目的语群体之中。社会距离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心理距离”是从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作为个体的学习者由于情感因素造成的与目的语群体的距离。文化适应的程度将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运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兴趣参与到教学之中。轻松愉快的场景布置、生动活泼的体演活动,都将使学生消除心里紧张或是厌烦的情绪;此外通过设置目标文化环境进行体演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文化环境之中的沟通模式,从而使他们对汉语群体的文化行为持有一种认可的态度,进而拉近和目标文化群体的心理距离,为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准备了心理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通过一定的情景并且借助别人的帮助去获得相应的

对外汉语教学法-游戏教学教案

对外汉语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一、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游戏教学法 二、教学对象 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三、教学目标 1.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 2.提高课堂效率,使留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并且巩固知识。辅助对外汉语教师 把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更加生动地传授,使留学生更容易接受吸收。 3.增进学生及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培养默契,增进友谊。 四、游戏教学法的特点 1.游戏教学法能很好地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让汉语学习 变得更有意义。可以使留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留学生曾表达自己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只有在游戏环节效率最高,同时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2.游戏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和扩展知识。在游戏教学中记忆的语言知识往往会更 加牢固,这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猜测、概括、想象、分析、模仿等因素都会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所以课后留学生在复习时会自然回想起教师在游戏环节中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另外留学生也会通过游戏教学法学习到更多的语用知识和文化背景常识。 3.游戏教学法能帮助留学生掌握技能。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求留学生学 习言语知识,还要求掌握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这些技能的习得可以自然的体现在游戏教学法中,尤其表现在听说能力的习得上。 4.游戏教学法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加强彼此间的信 任。游戏教学法中的互动环节让更多留学生彼此沟通,另外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们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五、游戏教学法的原则 1.游戏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只重游戏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最后变成了为游戏而游戏。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使用游戏教学法,有的知识点不需要游戏环节就不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游戏教学法一旦使用不恰当反而产生僵化现象,适得其反。同时,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 2.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 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3.游戏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教师能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同时一堂课上教师不可频繁使用游戏,让学生产生疲惫感。 4.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教具要准备的充分合理,游戏步骤要讲解的清楚明白,游戏规则要简洁易懂易记,教师心中要始终明确该游戏的使用目的,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要灵活处理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中的六个环节。 5.师生之间及留学生之间要讲究沟通。 游戏可以增进感情,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为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互帮互助打下基础。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重要,留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向对外汉语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六、教学时间 40—45分钟 七、教学内容

高级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教学教材

高级对外汉语口语课 教案

精品资料 留学生汉语口语课教案 第十三课 烟、酒:请离青少年远一点

教学对象:留学生三年级 教学内容:《汉语口语教程》第十三课《烟、酒:请离青少年远一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1个课文生词和理解文中的常用成语和固定结构。能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基本了解汉语议论文的大致结构,找出相关的论点和论据。并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本国禁烟禁酒烟的情况,课后能较准确地独立完成练习。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课后生词及日常交际用语 2、根据文中的内容引申话题并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给学生以指导。 1、学习生词时,采用预习、跟读、重复练习 2、学习课文时,听录音,学生朗读。 3、注意分清论点和论据 教学环节: 导入:问好并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复习以前所学对话内容,然后转入新课文。 第一部分——生词 先由教师代读生词,然后随机叫学生读生词,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对部分生词进行详细讲解和引申讲解并提问,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1、瘾(yǐn)君子:是指吸烟或吸毒上瘾的人。

2、翩翩(piān)少年:指长得帅气又有文采的少年。同义词为翩翩公子 3、金榜题名:这里指经过高考考上了大学。“金榜”指中国科举时代殿试录取时张贴的名单。例句:终于等到金榜题名之时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4、推杯换盏:喝酒的时候喝到高兴处,有推杯换盏的说法,互相敬酒。例句:和好友在一起聚会,谈天说地、推杯换盏,是人一生中非常快乐的事情。 5、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了知觉。省(xǐng ):知道。 例句:她发出一声喊叫,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6、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7、酗(xù)酒:指过度饮酒以致对酒形成依赖。 8、猝(cù)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9、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是听的人吃惊。耸:吃惊。 例句:最近流感流行,大家不要危言耸听,其实它并不可怕,要坚持预防为主。 10、泛滥:原意指(江河或湖泊的)水慢慢溢出。在这里的意思是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它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加宾语。 例句:国产、外国的烟酒到处泛滥,正在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1、桎梏(zhì gù ):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文中指要真正让青少年拜托烟酒对他们的危害。 一般的名词要举例,个别词要求学生造句,并指出错误加以改正。要讲到动词后边常用的成分要讲到 (跟宾语、补语) ,形容词最经常的用法(作定语、谓语、状语)动词、形容词一般都要给几个句子做例子。在学习生词的过程中,要多花时间,多准备句子让他们练习。 第二部分——课文 一、请学生分段先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和语调

对外汉语词汇的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词汇的游戏教学设计 摘要:游戏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环节中,以其趣味性和有效性被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所认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和汉语知识,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关于游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依据,并且提出几点游戏教学中应该贯彻的主要原则,以待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最后,本文通过一个汉语词汇教学教案来展示游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运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设计 Keep the words in mind, Game design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bstract: The gam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for th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links, is recognized by the teaching constituency at domestic and abroad. In order to better sprea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knowled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game, and put forward a few games teaching should implement the main principle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tter of servic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Finally, through a Chinese vocabulary teaching lesson, plans to show the gam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game teaching;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o foreigners; teaching design

高级对外汉语口语课教案

留学生汉语口语课教案 第十三课 烟、酒:请离青少年远一点

教学对象:留学生三年级 教学内容:《汉语口语教程》第十三课《烟、酒:请离青少年远一点》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1个课文生词和理解文中的常用成语和固定结构。能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基本了解汉语议论文的大致结构,找出相关的论点和论据。并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本国禁烟禁酒烟的情况,课后能较准确地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课后生词及日常交际用语 2、根据文中的内容引申话题并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给学生以指导。 1、学习生词时,采用预习、跟读、重复练习 2、学习课文时,听录音,学生朗读。 3、注意分清论点和论据 教学环节: 导入:问好并询问学生最近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复习以前所学对话内容,然后转入新课文。 第一部分——生词 先由教师代读生词,然后随机叫学生读生词,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对部分生词进行详细讲解和引申讲解并提问,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1、瘾(yǐn)君子:是指吸烟或吸毒上瘾的人。 2、翩翩(piān)少年:指长得帅气又有文采的少年。同义词为翩翩公子 3、金榜题名:这里指经过高考考上了大学。“金榜”指中国科举时代殿试录取时张贴的名单。例句:终于等到金榜题名之时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4、推杯换盏:喝酒的时候喝到高兴处,有推杯换盏的说法,互相敬酒。例句:和好友在一起聚会,谈天说地、推杯换盏,是人一生中非常快乐的事情。 5、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了知觉。省(xǐng ):知道。 例句:她发出一声喊叫,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6、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游戏

对外汉语教学游戏 游戏在儿童华语中的运用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容易对未知的汉语充满兴趣,也容易因为挫折、困难和乏味对汉语学习失去兴趣。儿童汉语教学工作主要集中于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校,学生们除了在华语课堂上,其它时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汉语。如何在课堂上把孩子们牢牢吸引住?唯有“寓教于乐”。即运用丰富多样的手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并体会到学的快乐。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也是语言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游戏引入儿童课堂,这在英语教学界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儿童汉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并恰当运用游戏,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儿童华语课堂中运用游戏的必要性 1、运用游戏教学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儿童而言,更是如此。儿童往往出于生存或娱悦的需要学习语言(李宇明),所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也应遵从“无察觉原则”,让儿童通过玩游戏学会并运用语言,这是与“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相契合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游戏”的定义是:“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Byrne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娱乐方式。可见两个定义的核心都是“娱乐”二字。将适宜的游戏与语言教学、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游戏的“娱乐”性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供了保证。学习者可以在有趣、开心、甚至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下运用所学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并达到轻松、

有趣的教学效果。正如Richard Amato所说,尽管游戏总让我们联想到玩儿,其实,它同样具有教学价值,尤其是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游戏之所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于它能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学习动机,缓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并为他们提供真正的交流机会。 2、运用游戏教学与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相匹配 教授对象是儿童时,就必须将这一群体的语言发展水平、认识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教学方式和手段应该适应儿童的特有规律。 孩子天性好奇,喜欢好玩的东西,过于机械、严肃的练习难以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随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转移,精力不够集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让一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习50分钟,肯定会感到疲倦,但是要让他在操场上玩50分钟,100分钟,甚至更长,可能他都不会感到疲劳。所以有必要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儿童在课堂上也能够活动身心,化解课堂语言学习的乏味感,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 3、运用游戏教学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对母语非汉语的儿童进行汉语教学,不可能像要求成人那样来要求未谙世事的儿童,要求儿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齐头并进显然超越了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应该以培养儿童对汉语的兴趣为导向,以听、说为重点,汉字识认为辅,提高儿童汉语产出的流利度。罗庆铭认为,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出于如下考虑:(1)儿童学习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生存的需要主要有母语的习得来满足,第二语言的学习往往满足的是儿童娱悦的需要,所以兴趣是他们学习第二语言最大的动力;(2)儿童学习语言通过模仿和运用,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在听说方面。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考试整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 a)定义:“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b)过程: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c)教学类别和模式也属于教学范围。 2.学科 a)作为一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不仅包括教学,而且包括跟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研究。 b)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对外汉语教学至少涉及四个方面:语言层面、心理层面、教育层面和技术层面。 3.事业 a)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民族的事业。 b)任务:加快孔子学院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教材编写和发行体制创新; 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 改革与创新汉语考试。 二、第一语言和本族语的关系 1.第一语言: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母语:传统上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 3.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三、习得理论包含哪几个方面 1.强化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斯金纳 c)内容:儿童学习说话就是对环境或成人话语作出合适的反应,反应正确就会得到奖励,使之受到强化并形成语言习惯。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2.传递论 a)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b)代表人物:【美】奥斯古德 c)内容:内在刺激产生的内部反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媒介如何表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以及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无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复杂情形。 3.内在论 a)理论依据:心灵主义 b)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c)内容:儿童天生具有语言习得机制,使其能对所接触的语料进行处理。当儿童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并将之转换为表层结构的规则时,就可以创造性的应用语言了。 4.认知论 a)理论依据: b)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 c)内容:儿童的语言发展,就是天生能力和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的认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相互促进。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1、汉语各要素的教学任务、原则和方法 (1)语音 A、语音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正确的发音及语音系统。 B、通常认为语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a、单音教学(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b、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c、循序渐进 d、理解与发音相结合 e、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C、辅音和声母教学:辅音不同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特别注意:送气音&不送气音;清音&浊音; D、元音和韵母教学: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E、声调教学 (2)词汇 A、词的选择:确定要教的词的范围。选择所要教的词汇的标准:a、频率b、范围c、可用性d、覆盖率e、熟悉程度f课堂交际用途g、可学性。二语教学中的选词标准: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b、考虑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 B、词汇量的控制:决定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时限

国家汉办制定的留学生长期进修大纲:初等2500个,中等5000个,高等8500个 C、词义解释的方法:a、实物或图片解释b、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解释c、用语素义进行解释d、类比e、叙述情境f、用学生已掌握的语言解释。 词汇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a、翻译法b、直接法c、语素法d、语境法e、词根法f、词源法g、搭配法h、话语联结法i、比较法j、用话题词汇核对表k、循序渐进l、数量与质量相结合m、课上、课下结合n高复现率 D、词汇练习:常用的练习方法是―― a、感知性练习b、理解性练习c、 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和汉字书写模仿)d、记忆性练习e、应用性练习 (3)语法 A、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任务和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正确表达遣词造句。 B、语法教学的内容: a、把词组织成词组的规则 b、把词和词组组织成句子的规则 c、把句子组 织成语段的规则d、把语段组织成语篇的规则 C、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两个标准――选择的项目要能体现语法系统的总 体特征;选择的项目应是学习者的难点。重点语法项目举例:量词用法;形容 词谓语句;无标记被动句;把字句;了着过用法;比较句;方位词用法;长定语;三位数以上的大数目,等等。 D、语法点的编排:a、先易后难b、在不违背上一条原则的前提下,尽可 能把相关的语法点组成一个系列,连续编排。 E、语法点的解释和练习 教语法的方法三种: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B、演绎法,先 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C、引导性的发现法,结合两种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笔记赵金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名称之由来及发展 1、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 2、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根据国外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提点和规律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简况》提出:“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培养专门的人才。”此后,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创刊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世界汉语教学》(1987)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华语教学出版社(1986);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1984)。专家言论:王力:“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朱德熙:“实际上,这是一门学问。在国外已经变成了一门学问,这需要研究。”;王还:“如果教外语是一门科学,我们教汉语就是作为一种外语来教,自然也是一门学问。”1983年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学科归属: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下属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归属于应用语言学。(杨庆华,1995)出于汉语的习惯,我国学者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定名为:“对外汉语教学”(崔永华,1997)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中最老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对象的应用学科。 “两属性,三要素”说: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属性,“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邢福义) 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与韵律,了解汉语词语用法与搭配习惯,明白造句原理与句子的组装规则以及正确得体的汉语表达方法,从而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陆俭明论及对外汉语研究的建议:“研究工作应仅仅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么一个问题。首先需做基础研究,其次需要加强汉外对比研究和外国学生偏误分析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再其次,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订出各种门类的高质量教材。最后,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综观全局,对外汉语研究的四个层面研究: 第一层面——本体论:从事汉语本体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第二层面——认识论:从事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 第三层面——方法论: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其理论基础为教育学。 第四层面——工具论:从事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研究,其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