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最佳效果,我从运用信息技术创意设境,激情引趣;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运用信息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四方面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一、激情引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巧妙、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学习动机,以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

渲染环境,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我下载了很多文字、图片和视频。上课伊始,我就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图片,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正当学生们陶醉在大瀑布的美中畅所欲言之时,我却声色凝重地话锋一转:“很遗憾,今天老师不是带你们去欣赏大瀑布的优美,而是带你们参加大瀑布的葬礼!”这么气势雄伟的大瀑布怎么会出现葬礼呢?由此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可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上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姥姥的剪纸时,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哇塞,姥姥真能干呀!”这时,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因视频精彩亮丽、声情并茂的画面而流光溢彩,生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教学效果是靠教师的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达到的,使学生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后文讲姥姥用剪纸牢牢拴住我埋下了伏笔。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教

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新《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

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无论是从激趣导课、理解课文、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等,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电话:131********

邮编:048103

邮箱:526197738@https://www.360docs.net/doc/441836889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