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期末复习

机器学习期末复习
机器学习期末复习

机器学习是怎样的学科: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计算的手段,利用经验来改善系统自身的性能。

机器学习主要分为两大类:监督学习、非监督学、强化学习(AlphaGo)、半监督学习。

机器学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计算机在从数据中产生“模型”的算法,即“学习算法”。(有了学习算法,我们把经验提供给它,他就能基于这些数据产生模型)。

学习的特点:数据驱动,以方法为中心,概率统计优化为基础。

从数据中学得模型的过程称为“学习”或“训练”,这个过程通过执行某个学习算法来完成。训练过程中使用的数据称为“训练数据”,每一个样本称为“训练样本”,训练样本组成的集合称为“训练集”。

三要素:模型、策略、算法。

学得模型后,使用其进行预测得过程称为“测试”。被测样本称为“测试样本”。

机器学习的目标是使学得的模型能很好地适用于“新样本”。独立同分布

学得模型适用于新样本的能力,称为“泛化”能力。具有强泛化能力的模型能很好地适用于整个样本空间。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一种常用地、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基础地原则,即“诺有多个假设与观察一致,则选最简单地那个”。(采用这个原则,则所描绘地曲线更平滑,更简单)。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人工智能处于“推理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智能进入“知识期”。

20世纪80年代:被研究最多的应用最广的是“从样本中学习”,其中的两个主流技术:符号主义学习(决策树,ILP:归纳逻辑程序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连接主义学习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统计学习:代表性技术,支持向量机

21世纪以来,连接主义学习“深度学习”即很多层的神经网络

1980年夏,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机器学习研讨会(IWML)。

同年《策略分析与信息系统》连出三期机器学习专辑。

1986年,第一本机器学习专业期刊Machine Learning创刊。

1989年,人工智能领域地权威期刊Artificial Intelligence出版机器学习专辑。

2006年,卡耐基梅隆大学宣告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机器学习系”。

经验误差:学习器在训练集上的误差称为“训练误差”或“经验误差”。

泛化误差:在新样本上的误差称为“泛化误差”。

“测试误差”作为泛化误差的近似。

模型评估时用来测试模型的数据集叫什么集:

A训练集B测试集C评估集D验证集

(训练集是用来训练模型的,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使用训练集来训练不同的模型,再通过验证集使用交叉验证来挑选最优的模型,通过不断的迭代来改善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最后再通过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将一个数据集D分为训练集S和测试集T的方法:

留出法:直接将数据集D划分为两个互斥的集合,其中一个作为S一个作为T。

注意点:训练/测试集的划分要尽可能保持数据分布一致。单次使用留出法得到的估计结果往往不够稳定可靠。一般采用若干次随机划分、重复进行实验评估后取平均值作为结果。常见做法是将大约2/3~4/5的样本用于训练剩余样本用于测试。

保留类别比例的采样方式通常称为“分层采样”。

交叉验证法:(可能大题)

将数据集D划分为k个大小相似的的互斥子集,每个子集尽可能保持数据分布的一致性,即通过分层采样得到。然后每次用k-1个子集的并集作为训练集,余下的一个子集作为测试集并进行K次训练和测试。例如:5折交叉验证,D分为D1~D5,第一次取4个子集的并集,D2-D5作为训练集,D1作为测试集。第二次取D1、D3、D4、D5的并集作为训练集,D2作为测试集。以此类推,最后将5次测试结果平均得到返回结果。

其中,如果D一共有m个样本,k=m,则得到交叉验证法的特例:留一法。

因为m个样本只有唯一的划分方式,即划分为m个子集,每一个子集只有一个样本。这样所用的训练集只比原数据少一个样本。

留一法的优点:评估结果往往被认为比较精确(并非最精确),

缺点:数据集较大时,训练m个模型的计算开销可能难以忍受。

自助法:(这种方法有一些样本永远取不到)

建立一个新的数据集D’在D中随机取一个样本复制到D’中,进行m次后,D’中的样本数量和D一样,这时将D’作为训练集D\D’(表示D中不包括D’的部分)作为测试集。因为是复制到D’中所以D中的一部分样本会取不到,则不被取到的概率为(1-1/m)^m取极限得到=1/e≈0.368,即数据集D中约有36.8%的样本未出现在D’中。得到结果也称为“包外估计”。

在数据集较小、难以有效划分训练/测试集时很有用此外,自助法能从初始数据集中产生多个不同的训练集,对集成学习有很大好处。但是自助法改变了初始数据集的分布,这会引入估计偏差。所以数据足够多的时候其他两种方法更加常用。

错误率与精度

错误率:分类错误的样本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精度:分类正确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

查准率、查全率与F1

认为是正例的样本中:真正例 TP 假正例 FP

认为是假例的样本中:假反例 FN 真反例 TN

查准率P:TP/(TP+FP) 即在查到的正例中正确的占比。

查全率R:TP/(TP+FN) 即在所有正确的例子中查到的正例的占比。

一般来说,查准率高,查全率偏低,查全率高,查准率偏低。

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得到“P-R曲线”,当R(X轴)相同时,P(Y轴)越大越好。曲线和P=R 的直线的交点称为平衡点。越大越优。

因为平衡点过于简化,所以用F1来衡量优劣:

F1=(2*P*R)/(P+R)=(2*TP)/(样本总数+TP-TN)

=>1/F1=1/2*(1/P+1/R)

有时因为场景的需要,可能回偏向查全率或者查准率,则有了F1的变形:Fβ

Fβ=((1+β2)*P*R)/((β2*P)+R)

当β=1时,则为标准的F1;β>1时查全率有更大影响;β<1时查准率有更大影响。

线性模型:

给定d个描述x=(x1;x2x3...xd)(例如西瓜颜色、形状2个描述,d=2),xi是x在第i个属性上的取值(即颜色=x1;形状=x2)。

从而有线性模型的基本形式 f(x)=w T x+b 加粗表示向量

线性回归

这里的数据集为D={(x1,y1),(x2,y2),...,(x m,ym)},其中x i=(xi1,xi2,...,xid)即线性模型的描述。此处的y应该是判断结果,我猜测为正确答案。简单化xi,将其中的值缩减到1个,则D={(xi,yi)}i=1m。同时,若属性间存在“序”,并且为离散值,则可以将输入变为类似身高=>{1,0}其中1表示高,0表示矮。如果不存在“序”关系,k个属性就用k维向量表示。

线性回归目的是求出f(x)=w T x+b的函数使得带入的值经过函数计算后得到的f(x)与预测的y近似。所以为了近似,则需要做差最小。使用均方误差得到:

(w*,b*)=arg minΣ(i=1~m) (f(xi)-yi)2不方便同时做上下标简单表示

=arg minΣ(i=1~m) (yi-wxi-b)2这里我理解的是承接上面简化属性值仅有一个

分别对w和b做偏导得到书上P51的3.5和3.6,然后两个式子=0,解后得到3.7和3.8的解。(过程作业有写,需要熟悉)

此时如果使用原本的数据集,而不简化,即f(x)=w T x+b≈yi 称为“多元线性回归”

最小二乘法就是通过使两个式子的均方误差最小化,来求得函数的未知值。来近似标准函数,可以百度关键词“最小二乘法”,其中原理的部分较好理解。

对数线性回归:即之前的线性回归是为了逼近y值,如果要使得函数逼近与y相关的值,例如lny,就是改变指数尺度=>lny=w T x+b 这一式子则称为对数线性回归,本质是使得e底的w T x+b逼近y。该式子在本质上仍然是线性回归。P56 图3.1 表现得较为明显。

如果有g(.)使得y=g-1(w T x+b)这样得到得模型称为“广义线性模型”,函数g(.)称为“联系函数”,则对数线性回归是广义线性模型在g(.)=ln(.)时得特例。我这里认为g(.)中.表示输入值。

对数几率回归:是分类问题

通过找一个单调可微函数g(.)将分类任务的真实标记y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f(x)联系起来。

设预测值z=w T x+b 则将z的值通过“单位越阶函数” P57 (3.16) 与输出标记y一致。

即通过g(.)获取到的函数为P57 图3.2 中的黑线。红色部分则为判断的输出标记。

因为希望函数值接近0或1,所用用y=1/1+e-z作为“替代函数”且可微。带入z=w T x+b,得

到P58 (3.18) (3.19)

则为了求“对数几率”,最后就是求ln(y/1-y),将y和1-y分别视为为1和为0的概率,则有P59 (3.23) (3.24) 作业有相关内容。

熵模型:

百度内容:给定一个概率分布,则熵的定义为:Hp=?p(x)logp(x)

放到作业中即 -plnq 大致意思是要求一个函数的最小值就取它的负,这样反过来求它的最大值。

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经典的线性学习方法,再二分类问题上提出。

简称LDA:给定训练集例集,设法将样例投影到一条直线上,使得同类的样例的投影尽可能得靠近,异类样例尽可能远离;对新样本进行分析时,将样本投影到这条直线上,再根据位置判断类别。

快速判断是否可以线性可分:将两类样本包起来,类似连接每类样例的最外层样本,形成一个封闭的图形,如果两个类别不重叠,则可以线性可分,反之不可。

多类别学习:

有些二分类学习方法可直接推广到多分类,但是再更多情形下,我们是基于一些基本策略,利用二类学习器来解决多分类问题。

即多次利用二分类来解决多分类。

最经典的拆分策略有三种:“一对一”(OvO),“一对其余”(OvR)和“多对多”(MvM)。OvR只需要N个分类器,OvO需要N(N-1)/2个分类器。

通常,OvO的存储开销和测试时间开销比OvR更大,但是OvO每次只用到两类样例,OvR则是全部样例。所以在类别多的的情况下OvO的训练时间开销通常比OvR更小。取决于具体数据分布。P64 图 3.4 (大题)

信息增益:

信息熵:是度量样本集合纯度最常用的一种指标。

集合D的信息熵定义为Ent(D) 值越小表示纯度越高。

神经元模型:

“M-P神经元模型” P97 图5.1 xi为输入 y为输出 Wi为对应xi的连接权重

激励函数:类似神经传播,当一个电位超过一定值,则激活神经元,从而进行再传递。

类似地接收到带权重地输入信号,将总输入值和阀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激励函数”处理产生输出。所以这里地激励函数最好是跃阶函数(即只有y=1或y=0)但是实际用Sigmoid函数将值压缩在0-1之间。(1表示兴奋,0表示抑制)

把许多个这样地神经元按一定地层次结构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神经网络。

感知机和多层网络:

要求会计算“与”、“或”、“非”:这里用跃阶函数计算。wi和θ的值是可变化的,设定值后。带入x1和x2计算,达到x1与x2 x1或x2 非x 的效果。 y=f(Σi wi*xi-θ)

深度学习:“深”在哪里?

参数越多、“容量”越大、复杂模型

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就是很深层的神经网络,显然,对神经网络模型,提高容量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增加隐层的数目=>隐层数目大。

“多隐层”是指三个及以上隐层。深度学习通常有八九层甚至更多隐层。

支持向量机:

两大重点:最大间隔、核技巧

在样本空间中,划分超平面可通过如下线性方程描述:w T x+b=0

间隔:距离超平面最近的几个训练样本点中,两个异类支持向量到超平面的距离之和称为“间隔”。

最大间隔:找到满足式子P122 (6.3)中约束的参数w和b,使得间隔最大。

支持向量机(SVM)的基本型:P123 (6.6)

函数间隔:实际上是|wT x+b|,函数间隔代表了我们认为特征是正例还是反例的确信度。针对全局样本的定义的函数间隔:意思就是找到训练样本中函数间隔最小的那个样本,并且要让它的函数间隔最大。

几何间隔:几何间隔首先简单一点说就是点到直线距离。在式子中的表现为||w||。

硬间隔:要求所有样本均满足约束。P122 (6.3)

软间隔:允许某些样本不满足约束。P130 (6.28) 常用的“软间隔支持向量机”在P130 P131 min 和 s.t. 部分。

线性间隔:不需要升维,就可以找到一个超平面将训练样本正确分类。

非线性间隔:需要升维,才能将训练样本分类。

组合,有线性软间隔、线性硬间隔、非线性软间隔、非线性硬间隔。

对偶问题:作业大题。主要还是求偏导。

因为在解对偶问题时,有用到二次规划算法,该问题的规模正比于训练样本数,这会在实际任务中造成很大的开销。为了避开这个障碍,人们通过利用问题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很多高效算法,SMO(Sequential Minimal Optimization)是其中一个著名的代表。

核函数:在样本无法线性可分的情况下,可以将原始空间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使得样本在这个空间内线性可分。在将其转换为对偶问题时。可以设想一个函数k(x i,x j)用来计算x i与x j在特征空间的内积。这函数称为“核函数”,这一方法称为“核技巧”。

核方法:是解决非线性问题模式分析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核心思想是:首先,通过某种非线性映射将原始数据嵌入到合适的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利用通用的线性学习器在这个新的空间中分析和处理模式。

其表现形式:P137 (6.58)

高斯核:

高斯核函数(Gaussian kernel),也称径向基 (RBF) 函数,是常用的一种核函数。它可以将有限维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我们来看一下高斯核函数的定义:

上述公式涉及到两个向量的欧式距离(2范数)计算,而且,高斯核函数是两个向量欧式距离的单调函数。σσ是带宽,控制径向作用范围,换句话说,σσ控制高斯核函数的局部作用范围。当xx 和x′x′的欧式距离处于某一个区间范围内的时候,假设固定x′x′,k(x,x′)k(x,x′) 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当显著。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频率主义学派和贝叶斯学派的争论。

贝叶斯的判定准则:P151-P153 判定西瓜是好是坏的例题。(大题)

判定过程中如果某一属性全是好或者坏,即另一个判断概率为0,则需要修正。

会有题目给一个集合,然后用k-means算法思想去划分集合内的数。

{10,12,7,5,6,20,54,61,99}类似这样,然后分成3类。

距离计算: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性质,

非负性:dist(x i,x j)>=0

同一性:dist(x i,x j)=0,当且仅当x i=x j

对称性:dist(x i,x j)=dist(xj,xi)

直递性:dist(x i,x j)<=dist(x i,x k)+dist(x k,x j)

计算距离时最常用“闵可夫斯基距离”P200 (9.18)

当p=2时,闵可夫斯基距离即欧氏距离

当p=1时,闵可夫斯基距离即曼哈顿距离

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指我们给算法一个数据集,并且给定正确答案。训练集中的目标是由人标注的。

非监督学习:在无监督学习中,给定的样本没有“正确答案”,无监督学习的任务是从给定的数据集中,找出可能具有的结构。输入数据没有被标记,也没有确定的结果。

简单的说监督有标记,非监督无标记。

回归问题:所得到答案是线性的。

分类问题:所得到的答案是0或1,是或否。也可两个以上。

支持向量机用 SMO算法

线性回归用最小二乘法

对率回归用梯度下降法

神经网络(感知机) 用梯度下降

工业机器人静力及动力学分析

注:1)2008年春季讲课用;2)带下划线的黑体字为板书内容;3)公式及带波浪线的部分为必讲内容第3章工业机器人静力学及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在第2章中,我们只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位移关系,还未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由理论力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性能分析,在使用中实现动态性能良好的实时控制,就需要对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分析。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工业机器人在实际作业中遇到的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为以后“工业机器人控制”等章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在后面的叙述中,我们所说的力或力矩都是“广义的”,包括力和力矩。 工业机器人作业时,在工业机器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外界对手部(或末端操作器)的作用力将导致各关节产生相应的作用力。假定工业机器人各关节“锁住”,关节的“锁定用”力与外界环境施加给手部的作用力取得静力学平衡。工业机器人静力学就是分析手部上的作用力与各关节“锁定用”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根据外界环境在手部上的作用力求出各关节的“锁定用”力,或者根据已知的关节驱动力求解出手部的输出力。 关节的驱动力与手部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是工业机器人操作臂力控制的基础,也是利用达朗贝尔原理解决工业机器人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有两类:(1)动力学正问题——已知关节的驱动力,求工业机器人系统相应的运动参数,包括关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动力学逆问题——已知运动轨迹点上的关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求出相应的关节力矩。 研究工业机器人动力学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动力学正问题对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是非常有用的。动力学逆问题对实现工业机器人实时控制是相当有用的。利用动力学模型,实现最优控制,以期达到良好的动态性能和最优指标。 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离线编程。在设计中需根据连杆质量、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传动机构特征和负载大小进行动态仿真,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从而决定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参数和传动方案,验算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离线编程时,为了估计工业机器人高速运动引起的动载荷和路径偏差,要进行路径控制仿真和动态模型的仿真。这些都必须以工业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为基础。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的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简化求解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计算的时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首先讨论与工业机器人速度和静力学有关的雅可比矩阵,然后介绍工业机器人的静力学问题和动力学问题。

机器人系统常用仿真软件介绍

1 主要介绍以下七种仿真平台(侧重移动机器人仿真而非机械臂等工业机器人仿真): 1.1 USARSim-Unified System for Automation and Robot Simulation USARSim是一个基于虚拟竞技场引擎设计高保真多机器人环境仿真平台。主要针对地面机器人,可以被用于研究和教学,除此之外,USARSim是RoboCup救援虚拟机器人竞赛和虚拟制造自动化竞赛的基础平台。使用开放动力学引擎ODE(Open Dynamics Engine),支持三维的渲染和物理模拟,较高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与Player兼容,采用分层控制系统,开放接口结构模拟功能和工具框架模块。机器人控制可以通过虚拟脚本编程或网络连接使用UDP协议实现。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仿真、训练军队新兵、消防及搜寻和营救任务的研究。机器人和环境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生成。软件遵循免费GPL条款,多平台支持可以安装并运行在Linux、Windows和MacOS操作系统上。 1.2 Simbad Simbad是基于Java3D的用于科研和教育目的多机器人仿真平台。主要专注于研究人员和编程人员热衷的多机器人系统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更多通用的人工智能算法一些简单的基本问题。它拥有可编程机器人控制器,可定制环境和自定义配置传感器模块等功能,采用3D虚拟传感技术,支持单或多机器人仿真,提供神经网络和进化算法等工具箱。软件开发容易,开源,基于GNU协议,不支持物理计算,可以运行在任何支持包含Java3D库的Java客户端系统上。 1.3 Webots Webots是一个具备建模、编程和仿真移动机器人开发平台,主要用于地面机器人仿真。用户可以在一个共享的环境中设计多种复杂的异构机器人,可以自定义环境大小,环境中所有物体的属性包括形状、颜色、文字、质量、功能等也都可由用户来进行自由配置,它使用ODE检测物体碰撞和模拟刚性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精确的模拟物体速度、惯性和摩擦力等物理属性。每个机器人可以装配大量可供选择的仿真传感器和驱动器,机器人的控制器可以通过内部集成化开发环境或者第三方开发环境进行编程,控制器程序可以用C,C++等编写,机器人每个行为都可以在真实世界中测试。支持大量机器人模型如khepera、pioneer2、aibo等,也可以导入自己定义的机器人。全球有超过750个高校和研究中心使用该仿真软件,但需要付费,支持各主流操作系统包括Linux, Windows和MacOS。 1.4 MRDS-Microsoft Robotics Developer Studio MRDS是微软开发的一款基于Windows环境、网络化、基于服务框架结构的机器人控制仿真平台,使用PhysX物理引擎,是目前保真度最高的仿真引擎之一,主要针对学术、爱好者和商业开发,支持大量的机器人软硬件。MRDS是基于实时并发协调同步CCR(Concurrency and Coordination Runtime)和分布式软件服务DSS(Decentralized Software Services),进行异步并行任务管理并允许多种服务协调管理获得复杂的行为,提供可视化编程语言(VPL)和可视化仿真环境(VSE)。支持主流的商业机器人,主要编程语言为C#,非商业应用免费,但只支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进行开发。 1.5 PSG-Player/Stage/Gazebo

简单串联机器人ADAMS仿真

机械系统动力学 简化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分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01.09

摘要 在机器人研究中,串联机器人研究得较为成熟,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控制简单、运动空间大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本文在ADAMS 中用连杆模拟两自由度的串联机器人(机械臂),对其分别进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得出该机构在给出工作条件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和关节末端的运动轨迹。 关键词:机器人;ADAMS;曲线;轨迹 一、ADAMS软件简介 ADAMS,即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该软件是美国MDI公司(Mechanical Dynamics Inc.) (现已并入美国MSC公司)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目前,ADAMS已经被全世界各行各业的数百家主要制造商采用。ADAMS软件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ADAMS软件的仿真可用于预测机械系统的性能、运动范围、碰撞检测、峰值载荷以及计算有限元的输入载荷等。 二、简化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 (1)启动ADAMS/View。 在欢迎对话框中选择新建模型,模型取名为robot,并将单位设置为MMKS,然后单击OK。 (2)打开坐标系窗口。 按下F4键,或者单击菜单【View】→【Coordinate Window】后,打开坐标系窗口。当鼠标在图形区移动时,在坐标窗口中显示了当前鼠标所在位置的坐标值。

机器人机械臂运动学分析(仅供借鉴)

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分析 [摘要] 机器臂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这里主要对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力学研究。本文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方法分析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正向动力学。经过研究得出平面二自由度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后续更深入研究做铺垫。 [关键字] 平面二自由度 一、介绍 机器人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动力学系统。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较长的运算时间,因此,简化解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在线计算的时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 机器人动力学问题有两类: (1) 给出已知的轨迹点上的,即机器人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求相应的关节力矩向量Q r。这对实现机器人动态控制是相当有用的。 (2) 已知关节驱动力矩,求机器人系统相应的各瞬时的运动。也就是说,给出关节力矩向量τ,求机器人所产生的运动。这对模拟机器人的运动是非常有用的。 二、二自由度机器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机器人是结构复杂的连杆系统,一般采用齐次变换的方法,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其系统动力学方程,对其位姿和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1) 选取坐标系,选定完全而且独立的广义关节变量θr ,r=1, 2,…, n。 (2) 选定相应关节上的广义力F r:当θr是位移变量时,F r为力;当θr是角度变量时, F r为力矩。 (3) 求出机器人各构件的动能和势能,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4) 代入拉格朗日方程求得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下面以图1所示说明机器人二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过程。

一种自行车机器人动力学分析和仿真

一种自行车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邹俊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摘要:自行车是一种高效而且环保的交通工具。但自行车动力学特征较为复杂,从控制学角度说,其本身就是一个欠驱动的不稳定系统。行驶中的自行车的动力学模型相对复杂,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大,如不同的地面情况和风速的影响,很难完全模拟。因此,自行车的自动控制的发展是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主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行车机器人的建模方法并设计了车把控制器,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关键词:自行车机器人;自动控制;稳定性 中国图书分类号:TP273.5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utonomous Bicycle Abstract: Bicycle is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transport. However, the dynamics of bicycle is complicated. From the control point of view, it is an under actuated nonholonomic system. The dynamics of bicycle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very susceptible to disturbance from outside, such as different ground conditions and wind speed,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ully simulate.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c control for driving a bicycle is a challenging theme. This paper presents a dynamic model of bicycle and designs a steer controller.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is controller. Key words: Autonomous Bicycle; Automatic Control; Stability 0引言 自行车是一种高效而且环保的交通工具。自从1818年,德国人德莱斯(Baron Karivon Drais)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以来,自行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人们也在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1][2]。2006年,日本著名的机器人“村田顽童”更是向人们展示了行走坡道和S型平衡木、倒车行走,检测障碍物,进入车库,手机遥控操作,发声、播放音乐等功能。到目前为止,自行车机器人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动力学建模和提出新的控制算法两方面内容展开的。 自行车与倒立摆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前者动力学特性更加复杂,可以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非线性控制等控制方法来建模和设计控制器。同时,自行车机器人还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适应控制、机械力学、无线通信等众多学科。因此,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动力学分析及建模

空间二连杆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动态过程仿真

空间二连杆机器人的动力学建 模 及其动态过程仿真 作者:td 一引言 1.机器人机械臂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方法 目录 空间二连杆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 (1) 及其动态过程仿真 (1) 作者:td (1) 一引言 (1) 1.1用户界面模块(ADAMS/View) (4) 1.2求解器模块(ADAMS/Solver) (5) 1.3后处理模块(ADAMS/PostProcessor) (6) 二.空间二连杆机器人adams建模仿真 (6) 2.1空间二连杆串联机器人 (6) 在ADAMS中用长方形连杆模拟机械臂,对两自由度的机械臂分别进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 (6) 2.1.1运动学分析 (6) 2.1.2运动学分析 (9)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既包含有一般机械的运动学、动力学内容,又反映了机器人的独特内容。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主要讨论了运动学的正问题和逆问题。假设一个构型已知的机器人,即它的所有连杆长度和关节角度()1q t ,()2q t ,()3q t …()n q t ,…都是已知的,其中n 为自由度数,那么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姿就称为运动学的正问题分析。换言之,如果已知机器人所有的关节变量,用正运动学方程就能计算任一瞬间机器人的位姿。然而,如果希望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到达一个期望的位姿,就必须要知道机器人操作臂每一个连杆的几何参数和所有关节的角矢量()12,,T n q q q q =???利用操作臂连杆几何参数和末端执行器期望的位姿来求解关节角矢量是运动学逆问题。运动学正问题可以利用齐次变换法来求解。设i 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座坐标系的位姿齐次变换矩阵是b i T ,则 1231b i n n T A A A A A -=?????? ()11- 式中i A 为i 杆坐标系相对于1i -杆坐标系的坐标变换矩阵。相对于正运动学方程,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按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解关节变量是在关节空间中进行非线性方程的求解,其中涉及多值性和奇异现象,因此,这一逆问题成为机器人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机器人的控制器将用这些方程来计算关节值,并以此来运行机器人到达期望的位姿。机器人逆问题可有多种解法,如逆变换法、旋量代数法、数值迭代法、几何法等,其中Jaeobian 矩阵的速算法占有重要的地位。机器人作为多自由度可编程的工作系统,在运动学中研究的内容还有末端操作器运动规划、工作空间确定、位姿精度分析与补偿等。目前,对于一般机器人运动学的逆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对于有任意结构和有冗余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逆问题,研究得还不够充分。 机器人操作臂的动力学建模主要是研究各主动关节的驱动力与操作臂运动的关系。机器人操作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力学系统。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非线性特点和强耦合性使得对它的研究十分困难和复杂。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动力学建模方法,分别基于不同的力学方程和原理。C .T .Lin ,Calafiore 等对Newton —Euler 动力学建模方法和Lagrange 方法在简化递推过程及减少运算次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有些学者从计算机符号代数方向推导并行算法来进行研究;T .R .Kane 等发展了利用偏速度和广义力建模的Kane 方程法;有些学者利用广义d ’Alembert 原理来进行建模;还有人研究用图论进行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其中以Newton —Euler 动力学建模方法及d ’Alembert 建模方法(或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应用最为普遍。Newton —Euler 方法具有递推的形式,非常适合于数值计算,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