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DB37/T 3528—2019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本表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打分栏和打分说明共五部分构成。具体内容见表A.1。

本表设计为百分制,最终得分以“实得分+否决情况”格式表达,出现否决情况即为不及格。

每个三级指标要求按100分制打分。

在使用本表前,使用人员需进行统一培训。

本表可设计为带有自动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

最终评价结果可分为:分值90分以上优秀,分值76分~89分良好,分值60分~75分合格,分值60分以下不合格。

7

表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及权重三级指标及权重打分打分说明

建设规划(20 %) 基本原则(70 %)

整体化设计(35 %)

应在县域范围内,坚持政府引导、深化改革、生态优先、抓住关键、系统谋划、综合设计现代生

态循环农业建设项目,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畅通。

菜单式选项(25 %)

应对照整体化设计的建设内容、循环模式与项目基础条件,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

所需建设内容,不断优化结构,确保循环模式通畅。

区域性推进(20 %) 应在县域内选择核心区域整体推进,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典型,并向周边辐射带动。

市场化运作(20 %)

应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

项目建设并负责项目运营。

实施方案(30 %) 制定实施方案(100 %) 方案应包括建立协调机构、任务分工、重点任务的落实路径和时间表,具体保障措施等内容。

建设内容(20 %)

建设原则(30 %)

建设总体目标(25 %)

应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标准化

生产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20 %)

应以提高县域内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建立养分综合管理计划、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指标体系

等管理制度,使循环模式、技术路线、运行机制和政策措施四者有机结合。

农业污染综合防治(20 %)

应监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以“零排放”和“全消纳”为目标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县

域内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应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链构建(15 %)

应遵循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的原则,建设产业间首尾相连、闭路循环的产业体系,减少资

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融合发展、绿色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20 %)

农产品生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积极组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

验均为合格,且无较大质量、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

应机制。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40 %)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45 %)

应采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

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55 %)

应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家庭经营、集体

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8

表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及权重三级指标及权重打分打分说明

建设内容(20 %) 配套服务(30 %)

农业科技服务(20 %)

应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保护

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应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政府公益性,提高服务机制市场化程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20 %)

应完善优质安全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制度,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

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应符合NY/T 1761的要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20 %)

应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纳入平台管理;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

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制定并实施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

索票、经营台账制度,限制使用类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溯源管理制度;按照GB/T 33044

要求,建设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

农产品市场监管服务(20 %)

应建有符合GB/T 19575要求农产品批发市场;应采取商标注册、品牌培育、文化引领和科技创

新等措施,创建农产品品牌。

农业休闲服务(20 %)

应提供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依托,以乡土文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

为主题,集生产、加工、游购、食宿、颐养、娱乐、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服务。

建设管理(30 %) 协调机构(30 %) 建立协调机构(100 %)

应根据确定的生态循环示范范围和特点,建立由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

员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

组织实施(50 %)

监督检查(50 %)

应建立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计划,指定专人

定期监督检查各项建设工作。

持续改进(30 %)

监督检查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协调机构。协调机构应及时处理反

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并做好反馈处理记录。

宣传推广(20 %)

应组织观摩学习有代表性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建设典型

案例,营造建设氛围。

保障措施(20 %)

政策保障(30 %) 应结合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保障和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服务体系(40 %)

应与行业协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建立生产

服务体系。

长效机制(30 %) 协调机构应建立示范建设的长效机制。

9

表A.1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评价表(续)

一级指标及权重二级指标及权重三级指标及权重打分打分说明

建设成效(30 %)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25 %)

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30 %) 农业总产值/农作物播种面积,高于全省同类耕地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5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10 %。

农林牧渔业商品率(20 %) 农林牧渔业商品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 %。

三品一标占比(20 %)三品一标覆盖率达到适宜认证总量的95 %以上。

投入品减量指标(15 %)

化肥施用强度(20 %) 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连续3年下降。

农药施用强度(20 %) 农药使用折纯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病虫害正常发生的年份,农药施用强度连续3年下降。

农膜使用情况(20 %) 生物降解地膜和0.01 mm以上的标准地膜使用比例逐年增加。

节约用水(20 %) 推广水肥一体化等节约、高效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节约用水。

农业能耗(20 %)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实现低能耗。

资源循环利用指标

(30 %)

化肥有效利用率(20 %) 化肥有效利用率≥40 %。

复种指数(20 %) 农作物面积/耕地面积,≥1.70。

秸秆综合利用率(20 %) 秸秆利用量/秸秆总产量,利用率≥92 %。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20 %)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量/畜禽粪便总量,利用率≥90 %。

农膜回收率(20 %) 农膜回收量/不可降解农膜施用量,回收率≥80 %。

资源环境安全指标

(30 %)

有效灌溉系数(25 %) 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52 %。

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率(25 %) 投入品废弃物收集处理量/投入品废弃物总量,≥90 %。

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

(25%)

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量/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总量,处理率≥90 %。

废水排放达标率(25 %) 废污水达标治理量/废污水排放总量,达标率100 %。

否决项出现打分说明中情况之一不合格建设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注:建设成效应按照10.2.3给出的要求打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