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题

2016春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题
2016春浙教版科学七下43《地球的绕日运动》练习题

4、3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课堂追踪训练

1、地球公转就是指地球

( )

A、绕地轴旋转

B、绕月球运动

C、绕太阳运动

D、绕北极星运动

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地点就是( )

A、一个点

B、一个面

C、一条线

D、整个地球

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点就是: ( )

A.日出时间相同的地点B、地方时相同的地点

C、昼夜长短相同的地点

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

4、从8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就是: ( )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昼夜长短相等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按由长至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就是: ( )

A、武汉、乌鲁木齐、台北、兰州

B、乌鲁木齐、兰州、武汉、台北

C、乌鲁木齐、兰州、台北、武汉

D、台北、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6、地球上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就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8、北京纬度就是北纬40°,在五带中位于带,夏天正午杆影朝向,一年中正午杆影最长的一天就是。

9、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0、在,终年都就是昼夜等长。就是半年极昼时间,半年极夜时间。

11、在日与日这两天,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2、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纬线上,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在北极圈内出现有现象。

13济南在放暑假与寒假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

课后新知巩固

1、下列四地区中,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就是( )

A、15°S

B、25°N

C、45°S

D、30°S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

D、冬至日

3、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就是 (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4、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就是 (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

23、5°s

6、北京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就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北半球的冬季就是 ( )

A、1、2、3月

B、10、11、12月

C、3、4、5月

D、12、1、2月

7、某地的东侧就是东半球,西侧就是西半球;北侧就是温带,南侧有极昼、极夜现象,

该地应位于 ( )

A、66、5°N,20°W

B、66、5°N,0°

C、66、5°S,20°W

D、66、5°S,0°

8、下列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就是 ( )

A、南、北纬90°

B、南、北纬23、5°

C、赤道

D、南、北纬66、5°

9、读“地球上的五带”图1-11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 A、______、B、_______C、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纬线名称与纬度:

①名称:_______,纬度:_______。②名称:_______,纬度:_______。

(3)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有阳光直射的就是____,有极昼与极夜现象的就是_______。

1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处时,日期就是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就是______,这一天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就是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现象。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武汉昼夜长短状况就是_______,此时正就是北半球的______日。

11、我国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考察的日期为什么多选在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60°,试问五带范围有何变化?(提示)①目前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就是66、5°。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往返移动。③目前热带范围在南、北纬23、5°之间,寒带范围在66、5°与90°之间。请思考太

阳直射点位置如有变化,五带范围会有何

化?。

课后拓展创新

1、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N

2、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就是 (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3、“五一”这一天 ( )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4、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就是 ( )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

5、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就是 ( )

赤道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D、北极圈

6、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就是( )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7、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

A.回归线上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8、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就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9、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就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10、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就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1、地球公转的方向就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

12、北回归线的纬度就是 ,北极圈的纬度就是。

13、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

14、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就是 ,此时,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5、读图1、2-11回答:

(1)写经纬

度:A ,B ,C ,D 。

(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就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就是点。

(5)位于南半球的点就是。

16、读图1、2-12,回答:

(1)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就是 ,正值黑夜的就是。

(2)朝向太阳的半球上, 点将首先进入黑夜;背向太阳的半球上,

点白昼即将来临。

(3)该图表示的月日的太阳照射情况,这一天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这时,北半球就是季,南半球就是季。

17、读图1、2-13就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答:

(1)这一天太阳直射纬线;北半球正值节气。

(2)此时,A、B、C、D四地的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列就是。

(3)上海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就是。

18、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14所示,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就是。(3)一年中,山东省白昼最短的一天就是在月日或月日。(4)由图可瞧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就是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每课中考直通

1、(2013 湖南长沙)读某日光照图及我国某海岛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光照图,判断该日该海岛的白昼比黑夜 (填“长”或“短”)。

2、(四川德阳)2013一年中,在西沙群岛某地有几次太阳直射现象( )

A 、一次

B 、二次

C、三次 D 、四次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课堂追踪训练

1C 2、A 3A 4B 5B 6A 7北温带,北,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8北回归线(北纬23、5°),长,极昼。9赤道上;北极点与南极点。

10春分;秋分。 11南回归线 12放暑假时,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高;放寒假时,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低。(南纬23、5°),长,极夜。

课后新知巩固

1、A

2、D

3、B

4、C

5、B

6、D

7、C 8、C

9、(1)A、北寒带B、北温带C、热带(2)南回归线23、5°s南极圈线66、5°S (3)C A

10、(1)自西向东(2)12月22日23、5°S 昼短夜长极夜

(3)昼夜平分春分

11、11月为北半球的深秋,却就是南半球的春末,考察队员航行一段时间以后到达南极大陆,正逢南极大陆考察的黄金时间——夏季。

12、热带与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课后拓展创新

1、C

2、A

3、C

4、A

5、C

6、A

7、B

8、C

9、A 10、D

11、自西向东一年 12、23、5°N 66、5°N 13、四季变化 14、夏至北热最多,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日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少,南半球则相反。

15、(1)A(1°N、179°W) B(35°E,15°S) C(30°N,20°E) D(60°S,90°E) (2)A、B (3)C (4)D (5)B、D

16、(1)CDEF,AB (2)D B (3)6 22 最高最长夏冬

17、(1)南回归线冬至(2)A B C D (3)昼短夜长

18、(1)夏至日冬至日(2)23、5°N,

(3)12 22 12 23 (4)倾斜的不变(5)季节

每课中考直通

1、长 2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

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 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 镜内() 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 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 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 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 , 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的三个像() A.全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子2米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子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子4米远处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 D.无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 * 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A.β1=β、γ1=γB.β1<β、γ1>γC.β1<β、γ1<γD.β1>β、γ1>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4)各结构的功能 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 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到大脑 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3)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例1、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

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 例2、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_________产生的。(填名称,同下) (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 _________,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开放,以免耳被震聋。 (4)有些人晕车,这与耳的 _________发达有关。 (5)当A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二、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一章复习卷B含答案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 一章复习卷B含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3768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学科期末复习试卷 [基础卷B] 一、选择题(60分,每空3分) 1.一个因病被摘除子宫的妇女,会表现出的特征是(C) A.仍具有生殖能力,因为卵巢仍能产生卵细胞 B.仍具有生殖能力,因为受精卵可在输卵管中形成并发育成胚胎 C.不再有生殖能力,因为胎儿失去了发育的场所 D.不再有生殖能力,因为卵巢不再产生卵细胞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蛙》你看了吗?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已生育的育龄妇女采用结扎输卵管的措施,请问其作用是(B) A.减少雌性激素分泌量,使卵细胞不能正常发育 B.使精子卵细胞不能相遇,不能完成受精作用 C、使受精卵不能移至子宫,从而不能发育为胎儿 D.使卵巢不能产生卵细胞,达到节育目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看,蛹不食不动,已是死亡了 B.刚生下的婴儿口中含有羊水,此时大哭会启动婴儿的呼吸系统,但血管与母体是相通的

C.卵子要比精子大点,是因为它们在受精后变成受精卵时,一直要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受精时,接近卵的精子有很多个,但能钻入卵的精子一般只有一个 4、下图生物的生殖现象属于出芽生殖方式的是(D) 5.下列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双数,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单数 B.双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子叶是一片 C.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单子叶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双子叶植物的胚珠有子房包被,单子叶植物的胚珠没有子房包被 6.被子植物开花的过程应是( C )。 ①花瓣张开②雄蕊伸长、花药裂开、花粉散开③雌蕊伸长,柱头分泌黏液 7.“无花果”之所以“无花”是因为( C )。 A.真的不开花就结果 B.是低等植物,不会开花 C.开的花很小,不被人注意 D.它的花没有子房 8.板栗外面褐色面坚硬的壳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所以一颗板栗就是 (B ) A.一粒种子 B.一个果实 C.果皮和胚 D.胚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试题精选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 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 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微生物的有无 D.烧瓶容量的大小 3、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A.2400cm. B.40m. C..D.350dm. 4.铝块能否被磁铁吸引呢有同学说:“可以拿磁铁试一试。”就“试一试”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作结论 5、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A、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B.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C.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6.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 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7.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 1=,L 2 =,L 3 =,L 4 =,则该物体长度 为() C.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 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 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9.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 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9毫升 B. 等于19毫升 C. 大于19毫升 D. 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 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处应该刻上5℃ B. C处应该刻上-5℃ C. 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时 液柱的高度为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 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 现象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30° C、120° D、90° 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的形状是( ) 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 C.圆形的 D.树枝形状 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 B.60° C.90° D.120° 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 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 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 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 A.白光 B.蓝色 C .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觉的形成及功能特点。 难点:皮肤觉、嗅觉、味觉的相同性,互补性。 三、课程资源开发 相关的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觉到了什么?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读图P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1、音乐 2、花香 3、光线 4、温度 5、味道 学生还会说出很多,但只要理由正确都对。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对环境做出反应以更好生存的例子? 炒菜…… 【讨论P2】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分小组讨 论,小组代表发言回答:…… 说明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感觉都不一样,各有所好!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 个人喜好不同,不戴耳机可能会影响别人,你有影响过吗?或者其他方式?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所以,要确立一个标准,如测量等。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问】对外界的感觉,皮肤是比较敏感的一个,拿你通过皮肤能感觉到外界哪些信息呢? 【答】形状,大小,冷热,软硬,光滑还是粗糙…… 【实验P3】 1、两个人一组,随便找一样东西让对方去感觉(闭上眼睛) 那对于同一样物体,我们感觉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对于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呢? 【做实验】 2、注意:用笔的后面点,轻轻的,然后交换。 如果用前面扎呢?触觉不等于痛觉 3、各种感觉几种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 触觉比较:打麻将,用手指摸,手背不行。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2019-2020年度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及答案A卷

2019-2020 年度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及答案 A 卷 一、选择题 1 .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 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2 . 下列四幅图是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际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3 .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D.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 4 .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A.普通笔记本电脑的耗电功率大约是1kw B.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70m2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36km/h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 5 .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姓名: 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 A.B. 加热烧杯中液 体 放置洗净的试 管

A .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1 cm B . 0.000008km 是估计值 C .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 D .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 1.47 m 7 . 下列测量数据或单位错误的是( ) A .小明爸爸义务献血 400ml B .一片香樟树叶的面积为 0. 5dm2 C .上海到杭州的距离为 190km D .餐桌高度为 0. 8m 8 . 关于实验室用温度计(乙)和体温计(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 .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 .测量原理是相同的 9 . 以下关于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但一定不会和真实值相 等 B .所有测量工具都具有零刻度和量程,使用时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C .体温计的玻璃管特别细,所以用前需要甩一甩 D .所有的测量都是越精确越好,因此估测是没有意义的 10 . 有 A 、B 、 C 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 A 的口径最大, C 的口径最小,它们的最大容量不同,但最小刻度都 是毫升,哪个量筒精确度最高( ) A . A 量筒 B .B 量筒 C .C 量筒 D .都一样 11 . 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由此可知 处,放在沸水中,水银面位置的刻度为 106 ℃。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 第 2 页 共 9 页 3 ℃ 12 . 有一支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面的位置 在刻度 C .所受压强大 D .密度大 6 . 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 0.001478 k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 保持身体的平衡 C. 减少噪音 D. 防止呕吐 4.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 听小骨的振动 C. 鼓膜的振动 D. 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5.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 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8题图第9题图 10.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 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效学习》课后练习:第1章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学生用书A2] 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_、—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_、—解释_、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3?—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使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4?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__。但是,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臥启騒窠训 【夯实基础】 1 ?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B ) A ?植物生长B?经济危机 C.台风D .火山爆发 2. [2014余杭期中]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 )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 .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 .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3. 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4 ?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A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 ?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C ) A. 用吸尘器吸尘 B. 使用空调降温 C. 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 .用计算机上网 6. 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C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 .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7.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1: 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 问题2: —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__ 8.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究。 我们经常看到树叶,但是你认真地观察过它吗?请你从观察一片树叶开始研究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 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 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 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5.不论是较近还是较远的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 视网膜可前后调节移动 B. 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 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 睫状肌可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6.用手捂住右眼,用左眼看光亮的地方,过几分钟后,捂住右眼的手放下,此时两眼的瞳孔是() A. 两眼的瞳孔都放大 B. 左眼的瞳孔大,右眼的瞳孔小 C. 两眼的瞳孔都缩小 D. 左眼的瞳孔小,右眼的瞳孔大 7.“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 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8题图第9题图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七下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第二节:走向成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 2、女孩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 3、青春期的变化 (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比如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2)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最大的变化)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的标志: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3)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 如心脏收缩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脑调节功能增强 4、衰老和死亡: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是生命终止的主要特征、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三节:动物的生长时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测试卷

七(上)科学九月份月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50毫升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3℃ 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探究身题着手 B .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 .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对下列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B.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 C.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要垫一张石棉网 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5、下面是四位同学作的单位换算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B. 2.8米=2.8×1000=2800毫米 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0.4升=0.4×1000毫升=400毫升 6、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木块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金属片的长度 分别( ) A. 1 cm5.50 cm B. 1 cm 8. 30 cm C. 1 mm 8.30 cm D. 1 mm 2. 80 cm (第6题)(第7题) 7、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 8、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一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 是( ) A.0.05毫米 B.0.005毫米 C.0.1毫米 D.0.01毫米 9、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甲:18.5 cm, 乙:18. 50 cm,丙:185 mm,丁:1. 85 dm,他们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1、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doc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